[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西夏書事校注(全二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980-1422
    【優惠價】
    613-889
    【作者】 清吳廣成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宋遼金元史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97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599745
    作者:[清]吳廣成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

    內容簡介

          《西夏書事》是綱目體西夏編年史,共四十二卷。清吳廣成編撰。吳廣成以西夏割據西北數百年而史書記載闕略,乃悉心搜采唐以下各種有關文獻資料,歷十年編成此書。仿朱熹《通鋻綱目》之體,編年記載西夏二十一主興廢事跡。本書不僅對西夏研究有重要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宋夏關繫、遼夏關繫、金夏關繫的重要文獻。

    作者簡介

          胡玉冰,男,1968年生,寧夏吳忠市人。寧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7月,北京大學中文繫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出版學術專著《傳統典籍中漢文西夏文獻研究》《寧夏地方志研究》《西夏書校補》《萬歷朔方新志》等,主編《寧夏珍稀方志叢刊》,先後在《民族研究》《文獻》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目錄
    總序(陳育寧)
    前言(胡玉冰)
    校注説明
    序(石韞玉)
    序(趙逢源)
    敘(周郁濱)
    西夏書事凡例
    參訂姓氏
    西夏書事目録
    西夏書事卷一
    起唐僖年 ( 881 ) 盡梁末帝龍德二年 ( 922 )
    西夏書事卷二
    起後唐莊宗同光二年 ( 924 ) 盡周恭帝顯德六年 ( 959 )
    西夏書事卷三

    總序(陳育寧)
    前言(胡玉冰)
    校注説明
    序(石韞玉)
    序(趙逢源)
    敘(周郁濱)
    西夏書事凡例
    參訂姓氏
    西夏書事目録
    西夏書事卷一
    起唐僖年 ( 881 ) 盡梁末帝龍德二年 ( 922 )
    西夏書事卷二
    起後唐莊宗同光二年 ( 924 ) 盡周恭帝顯德六年 ( 959 )
    西夏書事卷三
    起宋太年 ( 960 ) 盡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 ( 983 )
    西夏書事卷四
    起宋太年 ( 984 ) 年 ( 990 )
    西夏書事卷五
    起宋太宗淳化二年 ( 991 ) 年 ( 995 )
    西夏書事卷六
    起宋太宗至道二年 ( 996 ) 盡宋真宗咸平三年 ( 1000 )
    西夏書事卷七
    起宋真宗咸平四年 ( 1001 ) 盡六年 ( 1003 )
    西夏書事卷八
    起宋真年 ( 1004 ) 盡三年 ( 1006 )
    西夏書事卷九
    起宋真宗景德四年 ( 1007 ) 盡大中祥符七年 ( 1014 )
    西夏書事卷十
    起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 1015 ) 盡宋仁宗天聖五年 ( 1027 )
    西夏書事卷十一
    起宋仁宗天聖六年 ( 1028 ) 年 ( 1034 )
    西夏書事卷十二
    起宋仁宗景祐二年 ( 1035 年 ( 1038 )
    西夏書事卷十三
    起宋二年 ( 1039 ) 年 ( 1040 )
    西夏書事卷十四
    起宋仁年 ( 1040 ) 夏四月 年 ( 1041 )
    西夏書事卷十五
    起宋仁年 ( 1041 ) 二月 盡二年 ( 1042 ) 六月
    西夏書事卷十六
    起宋仁宗慶曆二年 ( 1042 ) 七月 盡三年 ( 1043 ) 六月
    西夏書事卷十七
    起宋仁宗慶曆三年 ( 1043 ) 七月 盡四年 ( 1044 ) 
    西夏書事卷十八
    起宋仁宗慶曆五年 ( 1045 ) 盡八年 ( 1048 )
    西夏書事卷十九
    起宋仁年 ( 1049 ) 盡嘉祐二年 ( 1057 )
    西夏書事卷二十
    起宋仁宗嘉祐三年 ( 1058 ) 盡八年 ( 1063 ) 
    西夏書事卷二十一
    起宋英年 ( 1064 ) 盡四年 ( 1067 ) 
    西夏書事卷二十二
    起宋神年 ( 1068 ) 盡三年 ( 1070 )
    西夏書事卷二十三
    起宋神宗熙寧四年 ( 1071 ) 盡五年 ( 1072 )
    西夏書事卷二十四
    起宋神宗熙寧六年 ( 1073 ) 豐三年 ( 1080 )
    西夏書事卷二十五
    起豐四年 ( 1081 ) 盡是年 ( 1081 )
    西夏書事卷二十六
    起豐五年 ( 1082 ) 盡六年 ( 1083 )
    西夏書事卷二十七
    起豐七年 ( 1084 ) 年 ( 1086 )
    西夏書事卷二十八
    起祐二年 ( 1087 ) 盡五年 ( 1090 )
    西夏書事卷二十九
    起祐六年 ( 1091 ) 盡紹聖二年 ( 1095 )
    西夏書事卷三十
    起宋哲宗紹聖三年 ( 1096 年 ( 1098 )
    西夏書事卷三十一
    起符二年 ( 1099 ) 盡宋徽宗崇寧二年 ( 1103 )
    西夏書事卷三十二
    起宋徽宗崇寧三年 ( 1104 ) 盡政和五年 ( 1115 )
    西夏書事卷三十三
    起宋徽宗政和六年 ( 1116 ) 盡宣和七年 ( 1125 )
    西夏書事卷三十四
    起宋欽年 ( 1126 ) 盡宋高宗紹興六年 ( 1136 )
    西夏書事卷三十五
    起宋高宗紹興七年 ( 1137 ) 盡十四年 ( 1144 )
    西夏書事卷三十六
    起宋高宗紹興十五年 ( 1145 ) 盡三十二年 ( 1162 )
    西夏書事卷三十七
    起宋孝年 ( 1163 ) 盡乾道七年 ( 1171 )
    西夏書事卷三十八
    起宋孝宗乾道八年 ( 1172 ) 盡宋光宗紹熙五年 ( 1194 ) 
    西夏書事卷三十九
    年 ( 1195 ) 年 ( 1208 )
    西夏書事卷四十
    起宋寧宗嘉定二年 ( 1209 ) 盡十年 ( 1217 ) 
    西夏書事卷四十一
    起宋寧宗嘉定十一年 ( 1218 ) 盡十六年 ( 1223 )
    西夏書事卷四十二
    起宋寧宗嘉定十七年 ( 1224 ) 盡宋理宗紹定四年 ( 1231 )
    跋(許進)
    跋(吳熊)
    附録一 序跋題記
    附録二 徵引古文獻
    附録三 徵引現當代文獻

    前言
    前言
    胡玉冰
    清人吳廣成撰《西夏書事》(下文簡稱《書事》)是一部綱目體西夏專史,也是傳世的漢文西夏史籍中卷帙多、內容豐富者,代表了明清漢文西夏專史的編纂水準。全書四十二卷,敘事起自唐僖年(881)春三月宥州刺史拓跋思恭起兵討賊,迄於宋理宗紹定四年(1231)夏四月夏故臣王立之隱於申州,西夏自夏州政權建立至國亡共350餘年歷史匯於一書之中。內容以敘西夏攻伐、朝貢之事爲主,雜以天文、地理、職官、選舉、禮樂、兵刑等典章制度,涉及內容之廣,在漢文西夏史籍中爲僅見。是書不僅對西夏研究有重要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宋夏關係、遼夏關係、金夏關係的重要文獻。明清西夏史籍被後人引用多的就是《書事》。
    一、吳廣成生平與著述

    前言
    胡玉冰



          清人吳廣成撰《西夏書事》(下文簡稱《書事》)是一部綱目體西夏專史,也是傳世的漢文西夏史籍中卷帙多、內容豐富者,代表了明清漢文西夏專史的編纂水準。全書四十二卷,敘事起自唐僖年(881)春三月宥州刺史拓跋思恭起兵討賊,迄於宋理宗紹定四年(1231)夏四月夏故臣王立之隱於申州,西夏自夏州政權建立至國亡共350餘年歷史匯於一書之中。內容以敘西夏攻伐、朝貢之事爲主,雜以天文、地理、職官、選舉、禮樂、兵刑等典章制度,涉及內容之廣,在漢文西夏史籍中爲僅見。是書不僅對西夏研究有重要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宋夏關係、遼夏關係、金夏關係的重要文獻。明清西夏史籍被後人引用多的就是《書事》。
          一、吳廣成生平與著述
          吳廣成號西齋,江蘇青浦縣(今屬上海)人,生卒年不詳。據石韞玉(1756至1837)、黃金臺(1789至1861)分別所作《西夏書事序》稱,他們和吳廣成爲同時代人,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青浦縣志》卷十九《文苑傳•吳廣成傳》載:“吳廣成,號西齋,諸生,負俊纔,淹通群史,好爲古文辭。輯《西夏書事》一書,一遵綱目編年之例,自唐僖年,迄宋理宗寶慶三年,三百四十一年中世次昭著,行事詳析。寒暑十周,始蕆事。石韞玉稱其予奪嚴,采擇慎,得古良史之遺意。”吳廣成以史學見長,趙逢源《西夏書事序》稱:“吾友吳子西齋,夙負俊纔,淹通群史。”他治史以西夏史、明史爲主,著述主要有《明史紀事本末補編》六十卷、《明史紀事本末續編》二十卷、《書事》四十二卷,另外還有《二十一史金石考異》《歷朝名年紀略》和《明遺雜記》等三種著作,各書卷數不詳。除《書事》外,吳廣成的其他著作均未傳世。
          關於吳廣成治明史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黃金臺後序來了解。黃金臺字鶴樓,號海晴,平湖人,生卒年不詳,有《木雞書屋文鈔》五集三十卷傳世。《嘉興府志》卷五九、《平湖縣志》卷十七有傳。黃金臺好交遊,與吳廣成相善,他爲吳廣成的《書事》《明史紀事本末續編》寫過序,均收在其《木雞書屋文鈔•二集》卷二裡,《吳西齋〈明史紀事本末續編〉序》曰:“谷公霖蒼撰《明史紀事本末》一書,條分縷析,義正詞嚴,固已不脛而走矣。所惜者見聞未廣,漏略滋多。青浦吳西齋先生,摭采遺函,搜疏故典,有《補編》六十卷,猶以爲未足也。輯三藩之雜事,成一代之完書,又有《續編》二十卷,然後該括靡遺,菁華大備。作者功深而學博,觀者色舞而神飛。今將次第鏤板,而以《續編》索餘爲序。”《明史紀事本末》舊題清谷應泰撰,是書八十卷,每卷一題,共八十題,絶大多數卷後都有谷應泰撰寫的史論。從黃氏序言可知,吳廣成治明史主要是補谷書的漏略,他的補編和續編之作總卷數達到了八十卷,內容應該是很豐富的。根據谷應泰原書的體例,吳廣成的補編和續編之作的體例大概也是一卷一題,共八十卷八十題,從內容數量上正和谷書相同。查清人對《明史紀事本末》的補編之作,尚有無名氏的《明史紀事本末補遺》,不分卷,有六篇內容,另外還有彭孫貽的《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體例同谷書,一題一卷,但無史論,補遺和補編兩書皆可補谷書之闕。單從內容數量上看,吳廣成的補作是清人補《明史紀事本末》之作中卷數多的。六十卷《明史紀事本末補編》所補內容已不可考。據黃金臺序可知,二十卷《明史紀事本末續編》是“輯三藩之雜事”。清人稱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桂王朱由榔爲“三藩”,楊陸榮編修有《三藩紀事本末》。又清初封明降將吳三桂爲平西王,鎮雲南;封耿繼茂爲靖南王,鎮福建;封尚可喜爲平南王,鎮廣東,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削藩,吳三桂、尚之信(尚可喜之子)、耿精忠(耿繼茂之子)相繼反清,但均被平定,史稱“三藩之亂”。由於《明史紀事本末續編》亡佚,我們無法知道吳廣成所輯之“三藩”事蹟是哪“三藩”。
          吳廣成治明史的著述除《明史紀事本末補編》和《續編》外,《青浦縣志》卷二七《藝文志•史部•紀事本末類》載:“《明史紀事本末補》,吳廣成著。”由於沒有注明卷數,我們不知道這裏所著録的是吳廣成的補編之作還是續編之作。另據周郁濱《西夏書事敘》稱,吳廣成還著有《明遺雜記》。由於原書已佚,具體內容不可考。
          《青浦縣志》卷二七《藝文志•史部•史鈔類》載:“《二十一史金石考異》《歷朝名年紀略》,俱吳廣成著。”據此,吳廣成對金石之學也很關注,這兩種著作沒有傳世,故其內容也不可考。
          吳廣成受世人好評並傳世的著作是他的《書事》。石韞玉《西夏書事序》曰:“雲間吳子西齋,讀書三十年,尤究心於史班之學,而又韜纔遜志,不欲以作家自命,特輯《西夏書事》一書。”《青浦縣志》卷二七《藝文志•史部•載紀類》載:“《西夏書事》四十二卷, 吳廣成著。”清代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卷四○《史部•載記類》、丁仁《八千卷樓書目》卷四《史部•雜史類》、周星詒《傳忠堂藏書目》卷二《史部•載記類》、張之洞《書目答問•史部•載記類》、近代孫殿起《販書偶記》卷五《史部•載記類》及《清史稿》卷一二八《藝文志》、《清朝續文獻通考》卷二六五《經籍考》中對《書事》都進行了著録。
          二、《西夏書事》研究整理概況
          學者多從歷史學角度,對《書事》的史料價值及吳廣成的歷史觀進行探討。陳廣恩在《〈西夏書事〉中科技史料述論》(《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第3期)一文中,對《書事》中記載的西夏自然科學和手工技術兩方面的史料進行了梳理。李蔚在《吳廣成論西夏述評》(《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一文中,分析《書事》作者吳廣成對西夏事發表的評論,對吳廣成的西夏史觀進行評價。孫偉在《〈西夏書事〉糾謬二則》(《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一文中,對吳廣成史料輯録中存在的錯誤進行糾謬。羅炳良《〈西夏書事〉的征實精神與歷史認同意識》(《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亦載《西夏研究》第三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一文認爲,吳廣成對西夏史實的議論褒貶和正統史學觀念這兩個範疇所具有的征實精神和歷史認同意識,恰恰是吳廣成史學成就中極其重要的內涵,而這些以往是被學者忽略和否定的。筆者首次從文獻學角度,在《關於〈西夏書事〉的若干問題》(《史學史研究》2004年第2期)一文中,對《書事》的編修方法進行了歸納、評述,梳理了《書事》的版本,並對其文獻價值等問題進行探究。
          1995年,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由龔世俊及筆者等校證的《書事》,對傳世本《書事》中存在的文字及敘事上的錯誤都一一加以校證,爲今人治西夏史提供了一個較爲完善的本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校證者從數百種參考書中一一搜集事涉西夏者,與《書事》所記比勘,注明其史料之出處,這對於研究《書事》、研究西夏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西夏書事》的編修方法
          《書事》是清人傳世的漢文西夏史籍中卷帙長、內容豐富的一部。從《西夏書事•凡例》中,我們可以全面了解《書事》的編纂緣起、編纂體例及取材依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人編漢文西夏專史所達到的水準。
          《凡例》共十五條,全面介紹《書事》的編書概況。 首先,吳廣成介紹自己編西夏專書的緣起。他沿襲傳統史學觀點,認爲西夏是藩屬國而非正統王朝,在與宋“並雄西北”的西夏、遼、金三朝中,遼、金都有專史,唯獨“夏鮮專書”,於是他決心要彌補這一缺憾。他認爲造成夏無專書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從地理環境看,西夏“緣其地連沙磧,人半羌夷”,西夏由於地處偏僻,對外交通不便,加上人口素質較低,所以未能有自己的專史。第二,從西夏國特殊的記史文字看,&ldq昊自造蕃書以紀國事,國亡之後,文義莫辨,遂至掌故失傳。”西夏字的古奧難懂,使許多人無法了解其文義,國亡以後,以西夏文記西夏掌故的典籍由於很少有人能讀懂,所以原始西夏文材料也就漸漸亡佚不傳了。第三,從已有的西夏史料來看,“宋、遼、金三史有附傳而弗詳。&rdq代是修西夏專史的時期代正統封建史學思想代史家未修西夏專史,僅修宋、遼、金三史《夏國傳》,附在三史之後,所記西夏之史又非常簡略,而那些未被編入正史的大量的西夏史料從此就成了不傳之秘笈。吳廣成身處乾嘉考據之學興盛期,當時稽史成風。許進在《書事跋》中曰:“餘友吳子西齋,淵源家學,好爲古文辭。中年後,尤殫心乙部書,嘗以西夏紀載闕如,爲稽古者一憾事。乃匯唐以下正史、野乘、奏議、志銘,搜羅甄録,仿紫陽《綱目》例,次第年月,考訂異同,成《西夏書事》四十二卷。”吳廣成也説:“廣成謬輯是編,雖無當於參稽,或亦可以備殘缺焉。”很明顯,吳廣成編修《書事》的目的就是爲了彌補西夏無專史的缺憾。
          其次,闡明史書的編寫體裁。吳廣成比照歷史上其他霸國史書,原本想用紀傳體來爲西夏編史,但由於“西夏事散見諸史者,不過朝貢、攻伐數大端,即歷朝《一統志》、陝甘新舊《通志》、綏、靈、寧夏各州、衛志,自拓跋啟疆,職方失考,終夏之世,絶少人文。蒐羅不易,紀傳爲難”。紀傳體史書之“紀”主要記帝王的政績行爲,而“傳”主要記其他主要人物的言行事蹟,與西夏相關的這些資料傳世的既不成繫統,又有許多失考、亡佚,所以紀傳難爲。“志”(或稱“書”)也是紀傳體史書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記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制度沿革和發展情況。吳廣成計畫編西夏專史時顯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説:“史各有志,如天文、地理、職官、選舉、禮樂、兵刑,別類分門,務取該備。”他認爲,要記這些典章制度,前提必須是資料“該備”,即資料要完備而繫統,由於記述西夏典章制度的資料非常少,所以他隻能“因就管窺所及,略志數條,姑存梗概”。紀傳難爲,而志又不可詳書,所以吳廣成隻好放棄以紀傳體爲西夏編專史的打算,對吳廣成來説,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石韞玉在《西夏書事序》中不無遺憾地寫道:“惜紀載鮮考,蒐羅莫迨,不獲具紀、表、書、傳之體,辜作者深心多矣。”吳廣成轉而選擇用編年體中的綱目體來編修西夏史書。吳廣成説,在傳世的西夏史料中,“惟於立國之始終,傳祚之世數,以及夫朝政之理亂,主德之昏明,皆約而可稽,爰爲件繫條分,綱舉目附,名之曰‘書事’。”綱目體是南宋朱熹編撰《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創立的。     面對散亂無章的漢文西夏史料,吳廣成條分縷析,編排甄別,選擇用綱目體編西夏史書,實爲明智之舉。需要指出的是,朱熹創立此體,著意仿效所謂“《春秋》筆法”,專從褒貶勸懲上做文章,藉以宣揚封建的正統觀念和倫理名教。他的這種史學思想和編纂目的顯然影響了吳廣成。《書事》綱目後附的“按”“論曰”“史臣曰”等內容,有些專以宣揚封建正統觀念和倫理名教爲務。同時,這類內容又不全是綱常教條,有些是吳廣成對史料的考辨與分析,這對正確利用古代史料,正確評述西夏史有積極的作用。
          第三,吳廣成介紹了他如何用綱目體編年記敘西夏專史。由於綱目體是編年史體的一種,首先就遇到繫年號問題。吳廣成遵從朱熹的“中國大一統”思以宋爲正統,“李氏繫出羌戎,稱臣唐宋,故自始迄終,悉昊僭號,某年,備列年數於後。”吳廣成稱,此舉可以“別正僞、紀興亡也”。另外,在正統繫年之後,又注遼、金年號。主要是因爲遼金與夏之間也有干戈玉帛之事,“若不節注二國紀年,事難稽考。然俟互有關涉,方行附入,既便查核,亦免支離。”所以《書事》“綱”中書年號情況是,卷一至卷四“雍熙二年”,隻繫唐、宋二朝年號;自卷四“雍熙三年春二月”起,西夏臣契丹開始,繫契丹年號於宋年號之下;自卷十一“明道二年”始書&ld‘顯道’&rdqu昊改宋仁宗年號“明道”爲“顯道”行於國中,他自我辯解説是爲了避父德明之名諱,其僭端見矣;103昊稱帝,建國號“大夏”,所以《書事》自卷十二“宋仁宗景祐四年”起,繫夏年號於宋、契丹年號之後,三朝年號並現於“綱”中;自卷二一“治平三年”起,由於契丹改國號曰遼,所以綱中年號依次爲宋、遼、夏;自卷三四宋“欽年”起,由於遼國頭一年亡國,西夏轉而臣金,所以“綱”中年號依次爲宋、金、夏;自卷三九宋“開禧二年”起迄卷四二,由於蒙古頭一年初侵西夏河西,攻破力吉裡砦,所以“綱”中年號依次爲宋、金、蒙古、夏。解年號問題後,吳廣成接著要對各史敘事年月不一的問題加以解決。“是編分年析月悉遵三史帝紀、夏國附傳,或遵王氏稱《東都事略》、李氏燾《通鑑長編》及薛氏應通鑑》、商氏續綱目》、王氏宗沐、徐氏乾學、畢氏沅《通鑑後編》《續通鑑》諸書,其餘稗官紀載,時日不同,亦必前後不相矛盾方始甄録。”可見,對於時日記敘的不同,吳廣成還是以正史和編年體史書所記爲準,與此有異的稗官野乘,一般不予采信。
    ......
          四、《西夏書事》的刊行及其評價
          《書事》成書後,由雲間劉貢九初鐫於道光五年(1825),此即傳世的小峴山房刻本。此本左右雙欄,白口,單、黑魚尾,正文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書事》傳世刻本皆爲小峴山房刻本,傳世本版本差異主要表現在分冊的不同上。國家圖書館藏有兩部冊數不同的小峴山房版《書事》。一函六冊者,正文之前的內容依次是《周郁濱序》《許進跋》《吳熊跋》《趙逢源序》《石韞玉序》《參訂姓氏》《西夏書事目録》《西夏書事凡例》。此部分內容裝訂有誤,即把趙序之後一頁裝訂在了周序之後。一函八冊者,正文之前的內容依次是《石韞玉序》《趙逢源序》《周郁濱敘》《許進跋》《吳熊跋》《參訂姓氏》《西夏書事目録》《西夏書事凡例》,在《石韞玉序》之後,鈐蓋有兩方印文分別爲“述古堂李氏珍藏”“武原馬氏藏書”的藏書印章,這説明該函《書事》曾藏於李盛鐸的述古堂。
          北京大學所藏《書事》一函六冊,正文之前的內容次序同國圖所藏一函八冊者,其中《參訂姓氏》一頁爲手抄。在《書事凡例》之後是清朝丁晏的朱筆題記,《書事》卷四二之後是一篇手抄的《後序》,落款爲“道光七年夏六月平湖黃金臺鶴樓氏拜撰”。在石韞玉序的卷端有長方形陽文藏書印一方,印文爲“孝孟考定金石圖籍”。另外《書事》序跋中還多處出現“晉”“堂”“鑒”“賞”字樣的單字陽文小方印,其中“晉”“堂”兩方小印章上下連鈐,“鑒”“賞”兩方小印章上下連鈐。據《青浦縣志》卷二七《藝文志》,《書事》“道光六年刊”,在傳世的《書事》中收有趙逢源、周郁濱、許進爲《書事》寫的三篇序跋,皆作於清道光六年(1826),所以《書事》當開雕於道光五年,道光六年《書事》印成,開始行世。
          日本東洋文庫藏小峴山房刻本《書事》爲二函二十冊,其中函九冊,第二函十一冊。開本高二十五釐米,寬十六釐米。版框高十八點九釐米,寬十四點二釐米。有口開、水漬現像。正文之前的內容依次是《周郁濱序》《許進跋》《吳熊跋》《趙逢源序》《石韞玉序》《參訂姓氏》《西夏書事目録》《西夏書事凡例》。此部分內容裝訂與北圖藏一函六冊者同誤,即把趙序第三頁裝訂在了周序之後。冊一包括上述內容及正文卷一。冊二至冊八包括卷二至卷十五的內容,每冊各包括兩卷內容。冊九、十、十一等三冊包括卷十六至卷二四內容,每冊各包括三卷內容。冊十二至冊二十包括卷二五至卷四二的內容,每冊各包括兩卷內容。
          1935年,北平隆福寺文奎堂據小峴山房本影印《書事》時,將《許進跋》和《吳熊跋》置於《書事》卷四二之後,使《書事》在體例上更爲合理。但漏印了《參訂姓氏》。寧夏大學圖書館藏文奎堂本一函八冊,開本較小,高十九點七釐米,寬十二點五釐米。版框高十三點六釐米,寬十點五釐米。書衣有張伯英題簽。巴蜀書社1993年出版《中國野史集成》,即以文奎堂影印本爲底本影印。
          《書事》刊行後,時人對其褒貶不一。褒者認爲它足可與《遼史》《金史》並行於世而不朽,貶者以爲它議論過多,有喧賓奪主之嫌。清人丁晏的題記基本反映時人對《書事》的評價,題記曰:“吳西齋沿其緒論,輯爲《紀事》一書,備詳本末,坿考異同,雖編年繫月,舉綱分目,意仿朱氏史例,寔則楊氏《長編紀事本末》體耳。蒐羅薈萃,不謂無功。惟表明書法,幾幾居卷帙之半。學既近迂,書復奪主,從來無此體例也。然紀載西夏事跡者也,世無更詳於此者。亦講史學家所宜必備,正未能以此棄置耳。”丁晏對吳廣成在《書事》中議論過多的做法加以否定,同時又肯定其記載西夏史事之豐富,在清人著作中僅見。的確,《書事》中保存的大量西夏史料爲治西夏史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特別是僅見於《書事》中的史料,這些史料多與西夏王朝的重要歷史人物有關,如卷十七之慶曆四年(1044)十二月條載中卒;卷三五之紹興七年(1137)夏四月條載知西安州任得敬納其女給夏主爲妃,同卷紹興十年(1140)十二月條載以任得敬爲翔慶軍都統軍、封西平公;卷三六之紹興十九年(1149)秋七月條載召西平公任得敬爲尚書令,同卷之紹興二十年(1150)鼕十月條載進任得敬爲中書令,同卷之紹興三十年(1160)鼕十月條載任得敬請廢學校;卷三七年(1165)夏五月條載任得敬營西平府,同卷之乾道二年(1166)二月條載任得敬以莊浪族亂於金,請兵滅之,不許,同卷之乾道五年(1169)鼕十月條載任得敬築祈安城,同卷之乾道六年(1170)二月條載任得敬圖喬家族,金增兵備熙秦;卷四二之寶慶三年(1227)夏四月條載右丞相高良惠、任得敬、高良惠三人均是西夏國重要的歷史人物,關於他們的生平事蹟,史書中記述很少。《書事》鉤沉索引而輯出的這些史料,其他文獻中均不見記載,成書時間早於《書事》的周春著《西夏書》、高良惠、任得敬三人的傳記,《書事》所載之事亦不見於《西夏書》三人的傳記中,所以《書事》獨有的這些史料爲我們研究西夏重要的歷史人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其他如世子仁愛、濮王仁忠、太子寧明、詞臣景珣,以及任得聰、任得恭、任純忠等人,都是比較重要的西夏人物,別的漢文史書中基本很少述及,而《書事》就輯録有他們的史料。這些事實説明,《書事》中所輯録的西夏史料還是非常值得進一步深入利用的。
          五、重新整理《西夏書事》緣由及基本方法
          《書事》刊本在文字上有脫、訛、衍、倒等現像,某些史事敘述有誤,某些史料輯録有疏漏,這些都影響了文獻的利用價值,更可能會導致“以訛傳訛”。1995年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由龔世俊、胡玉冰等四人校證的《書事》,對原書存在的文字及敘事錯誤加以校證,文獻,注明史料來源,爲學者提供了便於使用的整理本。隨著西夏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俄藏、英藏、法藏、中國藏黑水城西夏文獻的陸續刊佈,客觀上要求《書事》當有更新的整理成果來滿足學界的研究利用需要。我們看到,過去的整理本隻是部分解決了原書中存在的不足,還有許多的問題沒有解決。特別在整理環節還突出存在以下問題:(一)對原書的版本源流沒有考證清楚,沒有能夠選用的版本來做工作底本;(二時期西夏文獻的總體發展情況不了解,在確定參校本時未能分清先後主次;(三)未能明辨原書的史料來源,致使校勘某些史實時出現了一些盲點,該校而未校;(四)由於對西夏史實的不清楚或者誤解史實,造成了標點斷句錯誤;(五)在整理前沒有能制定出可操作的、規範的校點凡例,致使出校沒有統一的標準,校記撰寫格式不統一,且沒有列出參考文獻;(六)整理本存在部分文字的排印錯誤。有鑒於此,筆者擬對《書事》重新進行整理。
    本次整理以道光五年(乙酉年,1825)小峴山房刻本爲底本漢籍及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獻爲參校資料。寧夏大學碩士研究生付保珂、孫佳、徐艷磊、唐方、梁芳、吳晶、袁軍軍、法文靖、陳文麗、烏蘭、楊綺、吳芊芊、喬娟、林光釗、孔德成、張倩、郭婉瑩、牛露露、王婧哲、楊思雨等同學參與了本書的校對工作,謹致謝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