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西洋鏡:意大利彩色畫報記錄的中國1899—1938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980-1422
    【優惠價】
    613-889
    【作者】 趙省偉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明清史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364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鎖線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8136400
    作者:趙省偉主編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產品特色

    width="750"

    編輯推薦

    • 不可多得的中國早期全景式彩色影像結集全譯出版

    • 200餘幅中國權威館藏機構罕見的絕版石印版畫終獲發行

     
    內容簡介

    本書取材於《周日郵報》《周日論壇畫報》等意大利彩色畫報,共收錄200餘幅彩色版畫及原刊報道12萬字。作為目前不多見的可以與法國彩色畫報相媲美的中國題材畫報,意大利彩色畫報時間跨度更長、收錄的歷史事件更豐富,因此更具歷史和出版價值。


    《周日郵報》是意大利早期的報紙之一《晚郵報》的副刊,創刊於1899年1月。它以照片和版畫為主體內容,20世紀20至30年代成為意大利*暢銷的周報,發行量一度高達60萬份。20世紀50年代,其中一期發行了130萬份,創下意大利報紙發行的新高。1989年停刊。


    《周日論壇畫報》是《論壇報》的副刊,創刊於1890年1月。1895年*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期間,率先刊登前線士兵的照片,開創了意大利畫報刊登照片的先河。20世紀60年代,在和《周日郵報》爭奪讀者的競爭中失利,於1969年停刊。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趙省偉:“西洋鏡”“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繫列叢書主編。廈門大學歷史繫畢業,自2011 年起專注於中國歷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國主題的法國、德國報紙和書籍。


    譯者簡介:


    林碧珺:浙江外國語學院意大利語繫畢業,譯有《這就是我》《七彩貓家族》等書。

    目錄
    上冊
    1899
    清朝公使羅豐祿在羅馬受到外交部長的接見
    慈禧太後接見歐洲公使夫人
    閑話清朝:軍營
    1900
    義和團運動
    槍殺清朝基督徒
    占領大沽口
    卡洛托少尉之死
    清朝陰影
    義和團運動
    送別乘“維蘇威”號前往清朝的威尼斯海軍
    義和團運動

    上冊


    1899


    清朝公使羅豐祿在羅馬受到外交部長的接見


    慈禧太後接見歐洲公使夫人


    閑話清朝:軍營


    1900


    義和團運動


    槍殺清朝基督徒


    占領大沽口


    卡洛托少尉之死


    清朝陰影


    義和團運動


    送別乘“維蘇威”號前往清朝的威尼斯海軍


    義和團運動


    招募遠赴清朝的遠征軍


    天津—大沽之間的海河岸邊,野狗爭相撕咬浮尸


    李鴻章


    7 月14 日,向清朝進發的遠征軍


    意大利駐華遠征軍司令


    巴黎世博會


    海軍戰報


    意大利駐華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駐華使館


    從天津至北京


    我國士兵在清朝


    我國士兵在清朝


    我國步兵在清朝


    軼事:幸福的清朝納稅人


    我國士兵在清朝


    我國精銳部隊主動發起攻擊


    清朝葬禮


    槍決天津的義和團拳民


    意大利軍隊在清朝


    意大利駐華公使薩爾瓦戈侯爵在紫禁城內


    洗劫北京


    義和團運動


    在清朝的搶劫


    我國步兵在清朝


    1901


    在清朝過聖旦的意大利士兵


    殺害德國公使克林德的兇手被斬首


    北京例判決


    清朝掠影:犯人和行刑


    連體人


    英法士兵的血腥衝突


    即將離開北京回國的意大利遠征軍


    從清朝歸來


    1903


    在清朝的歐洲軍隊


    清朝的祭月儀式


    1904


    意大利移民在東京的悲慘處境


    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旅順港內外


    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俄國軍隊穿越貝加爾湖


    日俄戰爭


    身處遠東戰場的意大利記者


    日俄戰爭中的景和人


    日俄戰爭:貝加爾湖


    日俄戰爭之朝鮮衝突:俄軍自述


    洗劫卡尼卡埃


    意大利軍隊在清朝黃村


    旅順港的艦艇決戰


    戰爭中的復活節:俄軍自述


    日俄的先遣部隊在鴨綠江發生首次衝突


    日本人如何備戰:橫濱的一場演出


    朝鮮境內的海戰悲劇


    日俄戰爭:“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的災難


    日俄戰爭:哥薩克人


    日俄戰爭:5 月1 日鴨綠江上的勝利


    風俗習慣:日本人的飲食


    在九連城失利戰中演奏的俄國第十一軍軍樂隊


    日俄戰爭


    旅順港的電報


    日俄戰爭


    日本軍艦 “ 初漱 ”號沉沒


    幽默版歐亞地圖


    日俄和平


    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滿載士兵的日本運輸船沉沒


    瓦房溝之戰


    拒絕投降的日本軍官和士兵後切腹自殺


    日俄戰爭


    5 月1 日,批在鴨綠江之戰中受傷的日本士兵回到東京


    南山之戰——日俄兩軍在水中廝殺


    清朝的汽車運動


    一條急流衝毀清朝東北地區的俄軍駐地


    東京電燈


    清朝汽車


    狂攻旅順港


    俄國將軍凱勒被炸死


    凱勒將軍之死


    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


    日軍掀翻俄軍大炮


    遼陽之戰


    俄軍的陣


    旅順港


    俄國預備軍趕赴前線


    沙皇給即將出征的一支新軍賜福


    戰後的俄國巡洋艦“阿斯科爾德”號


    萬惡的戰爭:煙臺血戰


    日俄戰爭


    戰爭中的恐怖一幕:被處以死刑的清朝間諜


    戰爭之殤:旅順港的醫院


    旅順港歷史


    日軍繳獲俄軍大炮


    清朝東北地區的死者和垂死之人


    旅順包圍戰中的一幕


    日俄戰爭


    日、俄兩軍的中立地帶


    日軍先進的電臺


    漫畫之戰


    士兵和水手的戰時聖誕節


    下冊


    1905


    旅順港的一支俄國軍隊


    英勇奪取旅順港雞冠山堡壘


    攻占旅順港


    日俄戰爭:巨人之戰


    奉天失守


    俄國在清朝東北地區的郵政繫統


    利涅維奇將軍


    鐵嶺火車站的慘劇


    1906


    屠殺清朝青年的暴徒


    英艦上的清朝海員在那不勒斯發生暴動


    1907


    意美兩國海軍士兵在上海舉行劃船比賽


    清朝南方的動亂


    從北京駕車到巴黎


    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


    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結束


    冒險之旅的終篇:北京—都靈的拉力賽


    1908


    清朝皇帝登基


    1911


    清朝的鼠疫


    清朝的革命


    1920


    意大利飛機在東方


    中國動亂


    1921


    流離失所的中國災民


    1922


    洪災


    黃河泛濫引發洪水


    近期的海盜事件


    近期的海盜事件


    1923


    知府大人的頭


    逆賊夜潛關帝廟


    近期的海盜事件


    中國火車大劫案


    義和團的俘虜


    一次中國歷險


    1924


    印度的中國商店


    中國的內戰


    1925


    動亂中的中國


    免費演出


    從寺廟裡到聚光燈下


    從中國到加拿大


    奇怪的風俗


    意大利在天津的租界


    動亂的中國


    1926


    不平靜的中國


    1927


    不平靜的中國


    遭蛇襲擊的中國工人


    不平靜的中國


    中國奇聞


    一場衡量意大利人責任感和勇氣的考驗


    中華民國大總統張作霖?


    在上海,我國的海軍士兵建起一條長達4 公裡的防線


    煉獄上海


    白色恐怖時期發生在上海的一場槍殺


    中國革命


    意大利炮艇“埃爾曼諾·卡洛托”號


    一場發生在中國鐵甲列車上的離奇戰鬥


    中國奇事


    1928


    不平靜的中國的一件奇事


    警察擊垮土匪後解救富翁


    1929


    中蘇衝突中的悲慘一幕


    一艘行駛在香港水域的英國客輪夜間遭到殘酷襲擊


    蘇軍的炸彈徑直落在一列向中國東北地區前線運送中國士兵的火車上


    1930


    雷明道主教被害


    中國東北地區的一條巡邏船遭襲


    中國一段民不聊生的歲月


    意大利傳教士辦的學校被摧毀


    意大利傳教士被土匪綁架


    1931


    可怕的中國洪水


    上海電車工人罷工


    中國術士


    復雜的中國局勢引發的悲劇


    1932


    毫無恐懼!


    國聯呼吁中日雙方停戰


    日軍轟炸上海


    上海激戰


    傳教士在中國


    中日上海血戰的場景


    海上悲劇:黃浦江上的上海難民


    中國土匪攻打汀村


    1933


    中日雙方在北京的長城附近展開激戰


    罌粟種植園


    舞臺上的騷亂


    中國的悲劇


    土匪襲擊火車


    1934


    好萊塢片場的一群中國籍群眾演員


    悲慘的大火


    溥儀和一頭公牛


    前清皇帝溥儀


    意大利王牌飛行員德·伯納第上校震驚上海灘


    緊急起飛的英國飛機成功解救出被中國強盜綁架的5 名英國人質


    受戒儀式


    強盜橫行的中國


    中國海域爆發的一場海戰


    1935


    孩童為傳教士祈禱


    1936


    今年,北京西山奇異的朝聖景像再度上演


    1937


    一艘日本汽船的船長被船員們綁在了甲板上


    黃種人之間的戰爭


    上海可怕的轟炸場面


    中國的戰爭


    日軍向北京附近的長城發動大規模攻擊


    攻打吳淞要塞


    日本步兵進軍保定


    中日戰爭:上海一處日軍軍營夜間發生激戰


    在中國不斷推進的日軍


    淞滬會戰


    中日兩國軍隊在上海周圍的稻田進行慘烈的戰鬥


    戰爭中的中國孤兒


    上海閘北工業區,幾支日軍巡邏搜查隊小心地經過一片廢墟


    在上海:亞洲大都會的底層社會


    中國漆器


    潰敗的中國軍隊


    上海的中國難民


    戴著防毒面具的日本兵小心地向上海市區行進


    攻擊南京城的日軍


    中國的戰爭


    1938


    運輸骨灰的船隻抵達日本港口


    中國的暗殺活動


    日軍攻占廣州


    將廣州拱手讓與日軍前,潰退的國民黨軍隊肆意地進行破壞

    在線試讀
    清朝公使羅豐祿在羅馬受到外交部長的接見
    我們在上一期報紙上刊登了清朝駐英兼意、比三國公使羅豐祿的照片。自從三門灣事件過後,中意關繫便陷入緊張狀態。值此時節,羅豐祿的身份就變得重要起來。十二天前,一直居住在倫敦的羅豐祿奉清朝政府之命趕赴羅馬,向我國外交部長表達歉意。在羅豐祿抵達羅馬的十二天前,北京專門處理外交事務的總理衙門將意大利的照會原封不動地退回了。羅豐祿表示,清朝並不想與意大利交惡,為了表達誠意,他為此次事件向意大利正式道歉。同時,羅豐祿傳達了清朝政府的意願:隻要意大利願意公開表示放棄租借三門灣,中意關繫必將更加密切。
    彩色插畫描繪了清朝公使在羅馬外交部與外交部長卡內瓦羅(Canevaro)會面的情景,二人就三門灣事件進行了一番詳談。此次會談持續了約一小時(羅豐祿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公使身著清朝官服,肥袖寬衣,內襯垂至腳面,頭戴紅頂黑檐圓帽。同外交部長會面結束後,公使即刻動身返回倫敦。因此,先前“皇帝接見了清朝公使”的消息並不屬實。
    清朝公使羅豐祿受到外交部長的接見。貝爾特拉梅(A.Beltrame)繪制。


    慈禧太後接見歐洲公使夫人
    我國外交部長因人盡皆知的三門灣事件辭職。他的辭職使大眾對下頁的彩色插畫充滿好奇,勾起了人們了解現狀的欲望。插畫描繪了歐洲上層社會的一些貴婦受到慈禧太後接見的場景。數月前爆發的三門灣事件在近幾個世紀以來還是頭一次。然而對於那些不關心三門灣事件的人來說,事件真相對他們毫無意義。直到近,清朝皇室仍然無條件、無情地排斥所有歐洲國家。以前“野蠻”國家的公使接受召見時隻能在門外等候,如今他們可以堂而皇之地徑直進入皇宮大殿,不過仍要和皇帝保持適當的距離。至於女性,她們一向被視作洪水猛獸,自然更加不能進入大殿了。1889年,年輕的光緒帝載湉掌權後這一情況得到改善,自由之風悄然興起。然而去年,載湉的姨母兼養母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摧毀了“變革”的幼小萌芽。慈禧太後奪去載湉的實權,再度把持朝政。

     清朝公使羅豐祿在羅馬受到外交部長的接見


    我們在上一期報紙上刊登了清朝駐英兼意、比三國公使羅豐祿的照片。自從三門灣事件過後,中意關繫便陷入緊張狀態。值此時節,羅豐祿的身份就變得重要起來。十二天前,一直居住在倫敦的羅豐祿奉清朝政府之命趕赴羅馬,向我國外交部長表達歉意。在羅豐祿抵達羅馬的十二天前,北京專門處理外交事務的總理衙門將意大利的照會原封不動地退回了。羅豐祿表示,清朝並不想與意大利交惡,為了表達誠意,他為此次事件向意大利正式道歉。同時,羅豐祿傳達了清朝政府的意願:隻要意大利願意公開表示放棄租借三門灣,中意關繫必將更加密切。


    彩色插畫描繪了清朝公使在羅馬外交部與外交部長卡內瓦羅(Canevaro)會面的情景,二人就三門灣事件進行了一番詳談。此次會談持續了約一小時(羅豐祿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公使身著清朝官服,肥袖寬衣,內襯垂至腳面,頭戴紅頂黑檐圓帽。同外交部長會面結束後,公使即刻動身返回倫敦。因此,先前“皇帝接見了清朝公使”的消息並不屬實。


    清朝公使羅豐祿受到外交部長的接見。貝爾特拉梅(A.Beltrame)繪制。


     


     


    慈禧太後接見歐洲公使夫人


    我國外交部長因人盡皆知的三門灣事件辭職。他的辭職使大眾對下頁的彩色插畫充滿好奇,勾起了人們了解現狀的欲望。插畫描繪了歐洲上層社會的一些貴婦受到慈禧太後接見的場景。數月前爆發的三門灣事件在近幾個世紀以來還是頭一次。然而對於那些不關心三門灣事件的人來說,事件真相對他們毫無意義。直到近,清朝皇室仍然無條件、無情地排斥所有歐洲國家。以前“野蠻”國家的公使接受召見時隻能在門外等候,如今他們可以堂而皇之地徑直進入皇宮大殿,不過仍要和皇帝保持適當的距離。至於女性,她們一向被視作洪水猛獸,自然更加不能進入大殿了。1889年,年輕的光緒帝載湉掌權後這一情況得到改善,自由之風悄然興起。然而去年,載湉的姨母兼養母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摧毀了“變革”的幼小萌芽。慈禧太後奪去載湉的實權,再度把持朝政。


    這個獨掌大權的女人雖說已經64歲了,但仍被視作一個真正掌握著清朝權力的人。慈禧太後堪比女皇,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當德國、英國、俄國等文明國家帶著長槍、大炮玩起侵占清朝領土的競賽時,正是她拒絕向上述國家做任何妥協。但與此同時,她不得不接見以竇納樂夫人(signoraMacdonald)為首的歐洲公使夫人們。下頁圖中,慈禧太後坐在臺上的桌子後面,右邊坐著年輕的皇帝。清朝官員和貴族小姐陪伴著公使夫人們。官員帽子尾部的孔雀翎和貴族小姐佩戴的古怪發飾都使客人感到驚奇。


    清朝皇室延續了幾個世紀的嚴格禮制就此打破,整個天朝似乎行將滅亡。但地球還是圍著太陽轉,一切如常啊!


    歐洲貴婦次受到慈禧太後的正式接見。根據懷爾德(Wylde)上尉的速寫繪制。


     


    意大利駐華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駐華使館


    八天前,有確切消息稱,歐洲各國駐華公使及其家人,以及各國駐華公使館的工作人員均不幸遇難,意大利駐華公使薩爾瓦戈侯爵和他的妻兒也沒能幸免,人們佩戴黑紗以表哀悼。然而現在情況似乎有了變化,從清朝前線傳回來的消息稱:所有外國公使均安然無恙。但願如此!


    薩爾瓦戈年紀輕輕便從事外交工作,因其機敏和出色的能力為人所知,曾駐馬德裡、聖彼得堡、柏林、君士坦丁堡、開羅。1896年他任意大利駐北京代辦,在任20個月後由馬迪訥接替。後者因處理三門灣事件不力而卸任,於是薩爾瓦戈在去年6月重回北京,他的妻子卡米拉·帕拉維奇尼、8歲的兒子帕裡斯,以及薩爾瓦戈的堂姐隨行。盡管公使的安全已經得到反復確認,但由於公使及其夫人沒有發出新消息,羅馬政府、公使及公使夫人的親屬仍感到十分焦慮。


    不知道報紙什麼時候纔可以窺見希望之光,不知清朝之謎何時纔能破解。


    意大利駐華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駐華使館。


     


     


     


    在清朝的搶劫


    為了追蹤報道近發生在清朝的幾場戰鬥,各國記者紛紛奔赴清朝。新舊時代的巨大差別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像,媒體人以此為靈感寫下了眾多新聞報道。在此之前,任何一支部隊占領已放棄抵抗的城市後,都會禁止部下搶劫城中財物。如今,搶劫卻成為合法的權利、自然的結果,甚至是戰爭的過程。我們意大利人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外國人曾霸占我國的疆土,次獨立戰爭失敗後,意大利同樣慘遭各方強取豪奪。如今這股強盜思想尤甚,越來越多的人愈加渴望得到財富。讀到“士兵們擊敗義和團後,挨家挨戶搜刮值錢的東西,甚至還搶走了那些放在廢棄的廟裡的物品”這類消息時,我們不難想像清朝經歷的苦痛之深。現在整座北京城幾乎變成了“無主之地”,歐洲人和美國人在比誰搶的東西更多更好。宮殿和寺廟內原本存放著大量東方的傳統藝術品。這些世代流傳的珍貴藝術品——花瓶、青銅器、陶瓷、精致的櫥櫃、布、漆器、武器、獸皮,不是被搶走,便是被就地賤賣。


    不過,有一點我們必須相信,意大利士兵沒有參與這一類搶劫。因為在我們看來,這種行為本身無疑是錯誤的。意大利可不想再次賦予戰勝者趁火打劫的權利。下頁彩圖根據照片繪制而成,準確描繪了北京一座宮殿遭到洗劫的場景。其中,印度和俄國士兵的“貢獻”,事實上,他們平素便以善於搶劫而聞名於世。兩國士兵都會將剛搶來的東西轉手賣出去。一名駐北京的記者寫道:北京變得像一個商場。


    洗劫紫禁城中的一座宮殿。貝爾特拉梅根據照片繪制。


     


    清朝皇帝登基


    清朝沒有法典規定皇位如何繼承,新皇帝通常是從眾多皇子中選出來的。光緒皇帝死後,慈禧太後宣告由年幼的溥儀繼承大統,醇親王輔政。新皇帝的登基大典近日在北京舉行。


    清晨,軍隊從紫禁城正門進宮,隨後,需要出席典禮的官員也相繼入宮。紫禁城內庭中停著350輛馬車和為數不少的轎子。


    典禮上,親王和其他官員率先上前向新皇帝以及太後鞠躬,之後再單獨向溥儀跪拜,發誓對其效忠。奶娘將小皇帝身上的孝服脫掉,並為他換上龍袍。此時,鼓瑟齊鳴,煙火齊放,新皇帝獨自走向他的皇位。皇帝先是向他母親鞠了一躬,而後接受所有親王和官員的敬拜,後從座位上走下來,脫下龍袍重新換上孝服。


    在本期的彩圖中,面對朝中的大小官員,皇帝手持像征皇權的玉璽木然地站著。


    清朝新皇帝在北京登基。達爾蒙特(Dalmonte)繪制。


     


    熟悉的局外人


    中國和意大利雖然相距遼遠,但是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很早就展開了交往,兩國之間的商貿和科技文化交流促進了古代絲綢之路主干道的形成。


    在中國的史書上,沒有哪個國家比大秦(羅馬帝國)的形像更為正面:《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東漢的西域都護班超曾經特地派遣使者甘英去訪問大秦國,但這次兩國直接建立友好關繫的嘗試,卻因甘英使團被當時經常遭到羅馬帝國進攻的帕提亞人蓄意誤導而以失敗告終。幾十年後,《後漢書·桓帝紀》記載了“大秦王安敦”(羅馬皇帝安東尼)向東漢派遣使團的事跡,盡管他們帶來的禮物價值不高,卻仍然贏得了東漢朝廷的好感。《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通過其他的渠道,東漢統治者得到過更為珍貴的羅馬寶物,例如火浣布(石棉布)和彩色玻璃。東漢帝國分裂以後,“大秦人”依然不時拜訪中國,曹丕和孫權可能都接見過這些異域商人。無獨有偶,羅馬方面的史料同樣說中國人身材高大,愛好和平,富有正義感,孝順而長壽,並且有中國使團抵達羅馬境內的記載。不過,無論是訪問中國的羅馬使團,還是訪問羅馬的中國使團,都難以用雙方史料相互印證。20世紀末出現過這樣一種說法:羅馬總督克拉蘇東征波斯失利以後,一


    支殘部輾轉抵達中亞,受雇於北匈奴單於,在中亞抵抗過東漢軍隊,後來被漢朝作為戰俘安置在甘肅的一座小城裡。成龍甚至還據此拍攝了一部電影——《天將雄師》。不過這隻是一種無法被學術界認真看待的假說而已,須知那場東漢與北匈奴的決戰發生在克拉蘇東征二十年後,這意味著當年的年輕戰士此時已經是中老年人,難以再組成像樣的軍隊;而且,羅馬軍殘部即便在幼發拉底河岸邊衝出包圍圈,也根本不可能穿過整個敵對的波斯帝國抵達中亞。考古和各國文獻可以證實的是,東漢和魏晉時期,羅馬商船不時從紅海出發,順著季風越過印度洋,抵達斯裡蘭卡和越南南部;中國商隊則經常翻越天山,進入波斯境內,絲綢等許多中國的特產都順著這條商道一直運到意大利。所以,如果古代中國人與羅馬人發生過直接衝突,可能的地點是在南海上,不過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發生過這種衝突。


    總的來說,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古代中國人與意大利人雖然很少直接見面,卻存在十分特殊的天然好感,並且以令人驚訝的一致態度相互吹捧。正如古羅馬諺語所說,“Maior ex longinquo reverentia”(人離得越遠越受敬重),或是現代中國人常說的“距離產生美”。直到唐宋時期,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使團和商隊仍不時從海上訪問中國,而且設法獲得了蠶卵,巴爾干和意大利因此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絲綢生產中心。通過類似的途徑,或是通過蒙古人的西征,指南針、黑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等中國四大發明也陸續傳入歐洲,幫助當時因十字軍東征失敗而奄奄一息的基督教世界重新煥發生機,繼而進入文藝復興時代。蒙古人在亞歐大陸建立了空前統一的市場,善於經商的意大利人抓住這個機遇,經常到蒙古統治區做生意,其中著名的人物當朝的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其實他的幾位叔父早已多次訪問蒙古人在東歐建立的金帳汗國,甚至還到過中國一次,全家都精通蒙古語(一種理論認為,馬可·波羅本人從未到過中國,他有關中國的知識都來自他叔父及同事的回憶)。當時不止波羅家族有來到中國的經歷,目前可考的至少還有六位意大利商人,隻是這些人沒有像馬可·波羅那樣,把中國之行寫成遊記。更多的意大利人被羅馬教皇以外交使者的身份派到朝皇帝也向意大利派遣過使者,他們的報告保存在兩國的官方檔案裡。在唐朝以後的中國檔案裡,意大利不再被稱為“大秦”,而是依照阿拉伯人的叫法,被稱為“拂菻”。明璋得知徐達的北伐軍在北京城裡發現後一位旅居中國的“拂菻人”,非常高興,委托此人把自己的聖旨帶回意大利,邀請羅馬教皇派使團來中國。但此人似乎並未成功地回到故鄉,導致歐洲對明朝的建立一無所知。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滅亡。以意大利為中心的天主教國家被迫另闢蹊徑,試圖繞道大西洋前往中國和印度,尋找貿易伙伴和軍事盟友,由此開始了大航海時代。


    到了大航海時代,隨著葡萄牙人發現印度並攻占馬六甲,西方人再次從海上進入中國。處於分裂狀態的意大利雖然為大航海時代提供了哥倫布等眾多優秀的航海家,卻無法組織本國的遠洋艦隊,意大利人隻能搭乘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海上強國的船隻出洋,威尼斯和熱那亞的海上霸權就此終結。


    1517年,佛羅倫薩人達恩波利隨葡萄牙船隻抵達廣東。一路之上,他都根據上百年前的史料,策劃與蒙古大汗的會面,下船之後朝已經覆滅,之前的計劃隻能全部拋棄。不幸的是,他剛上岸就感染了霍亂,三天之後病死。1552年,博學的耶穌會傳教士沙勿略奉教皇之命來華,結局與達恩波利一模一樣。


    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也許是對中國的文化、科技影響的意大利人。他與徐光啟等中國官員的友誼使他的傳教活動獲得了明朝政府的許可,但明朝君臣更感興趣的顯然是利瑪竇帶來的西方科技。利瑪竇之後的艾儒略、衛匡國也因此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清朝入主中原後,立即注意到了這些天主教傳教士及其帶來的西方科技,但在清朝,著名的意大利人當數畫家郎世寧,他在紫禁城和圓明園中留下了大批傳世佳作。


    以上即是鴉片戰爭之前意大利與中國的簡要交往歷史。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漸打開國門,來華的意大利人越來越多。但直到太平天國戰爭期間,意大利本土纔得以統一,繼而出現了全國性媒體,逐漸開始以新聞視角觀察中國。重新統一的意大利國勢並不強盛,能夠派遣到中國的媒體人也比較少,但長期以來意大利都是了解中國的西方國家,國民的文學藝術素養又非常高,因此意大利媒體對中國近代的新聞報道有少而精的特點。本書《意大利彩色畫報記錄的中國1899—1938》就為讀者提供了這樣一批觀察中國歷史的珍貴外國史料。


    本書講述的中國歷史,開始於中國與意大利在歷史上僅有的兩次衝突,即1899年的“三門灣事件”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


    “三門灣事件”發生的背景是意大利統一之後,絲綢產業迅猛發展,不僅導致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岩破產,也促使意大利政府日益重視江浙這個世界上的絲綢產區。189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慘敗,試圖轉嫁危機,要求清朝政府將浙江三門灣租借給自己。清朝政府雖然剛剛在甲午戰爭中失利,卻在法國的支持下,頗具自信地堅決反對意大利的無理要求,並且在浙江整軍備戰。意大利向清朝派遣遠征艦隊的命令則遭到本國軍民抵制,終在得知英、美都表示反對之後,被迫收回《後通牒》,向清朝求和,意大利政府因此倒臺。這期間,意大利全國民眾較為關注清朝局勢,意大利媒體也首次向清朝派遣常駐記者,從此開始持續報導中國新聞。


    庚子事變期間,意大利由於在華傳教士較多,受損。盡管意大利國力有限,隻向清朝派遣了不足三千人,在八國聯軍中實力弱,但是在大沽、北京、山海關等處戰役中,仍然與清軍和義和團拳民發生了較為激烈的衝突,自身也有相當大的傷亡,意大利媒體對此進行了重點報導。


    八國聯軍之後,意大利媒體重點報導過20世紀初中國的兩次戰爭,即日俄戰爭和抗日戰爭。由於與意大利自身利益無關,意大利媒體對這些戰爭的報導立場大抵是中立的。特別是當時意大利媒體的攝影技術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歷史照片,從復原歷史現場的角度說,它們遠比繪畫更為真實可信。


    綜上所述,意大利媒體以“熟悉的局外人”身份,為當代讀者研究中國近代史提供了一批彌足珍貴、圖文並茂的史料,“西洋鏡”叢書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是為序。


    羅三洋


    2018年5月30日


    羅三洋:安徽六安人,德國海德堡大學畢業。曾出版《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夢斷三國》等著作。


     


    清朝公使羅豐祿在羅馬受到外交部長的接見


    我們在上一期報紙上刊登了清朝駐英兼意、比三國公使羅豐祿的照片。自從三門灣事件過後,中意關繫便陷入緊張狀態。值此時節,羅豐祿的身份就變得重要起來。十二天前,一直居住在倫敦的羅豐祿奉清朝政府之命趕赴羅馬,向我國外交部長表達歉意。在羅豐祿抵達羅馬的十二天前,北京專門處理外交事務的總理衙門將意大利的照會原封不動地退回了。羅豐祿表示,清朝並不想與意大利交惡,為了表達誠意,他為此次事件向意大利正式道歉。同時,羅豐祿傳達了清朝政府的意願:隻要意大利願意公開表示放棄租借三門灣,中意關繫必將更加密切。


    彩色插畫描繪了清朝公使在羅馬外交部與外交部長卡內瓦羅(Canevaro)會面的情景,二人就三門灣事件進行了一番詳談。此次會談持續了約一小時(羅豐祿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公使身著清朝官服,肥袖寬衣,內襯垂至腳面,頭戴紅頂黑檐圓帽。同外交部長會面結束後,公使即刻動身返回倫敦。因此,先前“皇帝接見了清朝公使”的消息並不屬實。


    清朝公使羅豐祿受到外交部長的接見。貝爾特拉梅(A.Beltrame)繪制。


     


     


    慈禧太後接見歐洲公使夫人


    我國外交部長因人盡皆知的三門灣事件辭職。他的辭職使大眾對下頁的彩色插畫充滿好奇,勾起了人們了解現狀的欲望。插畫描繪了歐洲上層社會的一些貴婦受到慈禧太後接見的場景。數月前爆發的三門灣事件在近幾個世紀以來還是頭一次。然而對於那些不關心三門灣事件的人來說,事件真相對他們毫無意義。直到近,清朝皇室仍然無條件、無情地排斥所有歐洲國家。以前“野蠻”國家的公使接受召見時隻能在門外等候,如今他們可以堂而皇之地徑直進入皇宮大殿,不過仍要和皇帝保持適當的距離。至於女性,她們一向被視作洪水猛獸,自然更加不能進入大殿了。1889年,年輕的光緒帝載湉掌權後這一情況得到改善,自由之風悄然興起。然而去年,載湉的姨母兼養母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摧毀了“變革”的幼小萌芽。慈禧太後奪去載湉的實權,再度把持朝政。


    這個獨掌大權的女人雖說已經64歲了,但仍被視作一個真正掌握著清朝權力的人。慈禧太後堪比女皇,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當德國、英國、俄國等文明國家帶著長槍、大炮玩起侵占清朝領土的競賽時,正是她拒絕向上述國家做任何妥協。但與此同時,她不得不接見以竇納樂夫人(signoraMacdonald)為首的歐洲公使夫人們。下頁圖中,慈禧太後坐在臺上的桌子後面,右邊坐著年輕的皇帝。清朝官員和貴族小姐陪伴著公使夫人們。官員帽子尾部的孔雀翎和貴族小姐佩戴的古怪發飾都使客人感到驚奇。


    清朝皇室延續了幾個世紀的嚴格禮制就此打破,整個天朝似乎行將滅亡。但地球還是圍著太陽轉,一切如常啊!


    歐洲貴婦次受到慈禧太後的正式接見。根據懷爾德(Wylde)上尉的速寫繪制。


     


    意大利駐華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駐華使館


    八天前,有確切消息稱,歐洲各國駐華公使及其家人,以及各國駐華公使館的工作人員均不幸遇難,意大利駐華公使薩爾瓦戈侯爵和他的妻兒也沒能幸免,人們佩戴黑紗以表哀悼。然而現在情況似乎有了變化,從清朝前線傳回來的消息稱:所有外國公使均安然無恙。但願如此!


    薩爾瓦戈年紀輕輕便從事外交工作,因其機敏和出色的能力為人所知,曾駐馬德裡、聖彼得堡、柏林、君士坦丁堡、開羅。1896年他任意大利駐北京代辦,在任20個月後由馬迪訥接替。後者因處理三門灣事件不力而卸任,於是薩爾瓦戈在去年6月重回北京,他的妻子卡米拉·帕拉維奇尼、8歲的兒子帕裡斯,以及薩爾瓦戈的堂姐隨行。盡管公使的安全已經得到反復確認,但由於公使及其夫人沒有發出新消息,羅馬政府、公使及公使夫人的親屬仍感到十分焦慮。


    不知道報紙什麼時候纔可以窺見希望之光,不知清朝之謎何時纔能破解。


    意大利駐華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駐華使館。


     


     


     


    在清朝的搶劫


    為了追蹤報道近發生在清朝的幾場戰鬥,各國記者紛紛奔赴清朝。新舊時代的巨大差別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像,媒體人以此為靈感寫下了眾多新聞報道。在此之前,任何一支部隊占領已放棄抵抗的城市後,都會禁止部下搶劫城中財物。如今,搶劫卻成為合法的權利、自然的結果,甚至是戰爭的過程。我們意大利人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外國人曾霸占我國的疆土,次獨立戰爭失敗後,意大利同樣慘遭各方強取豪奪。如今這股強盜思想尤甚,越來越多的人愈加渴望得到財富。讀到“士兵們擊敗義和團後,挨家挨戶搜刮值錢的東西,甚至還搶走了那些放在廢棄的廟裡的物品”這類消息時,我們不難想像清朝經歷的苦痛之深。現在整座北京城幾乎變成了“無主之地”,歐洲人和美國人在比誰搶的東西更多更好。宮殿和寺廟內原本存放著大量東方的傳統藝術品。這些世代流傳的珍貴藝術品——花瓶、青銅器、陶瓷、精致的櫥櫃、布、漆器、武器、獸皮,不是被搶走,便是被就地賤賣。


    不過,有一點我們必須相信,意大利士兵沒有參與這一類搶劫。因為在我們看來,這種行為本身無疑是錯誤的。意大利可不想再次賦予戰勝者趁火打劫的權利。下頁彩圖根據照片繪制而成,準確描繪了北京一座宮殿遭到洗劫的場景。其中,印度和俄國士兵的“貢獻”,事實上,他們平素便以善於搶劫而聞名於世。兩國士兵都會將剛搶來的東西轉手賣出去。一名駐北京的記者寫道:北京變得像一個商場。


    洗劫紫禁城中的一座宮殿。貝爾特拉梅根據照片繪制。


     


    清朝皇帝登基


    清朝沒有法典規定皇位如何繼承,新皇帝通常是從眾多皇子中選出來的。光緒皇帝死後,慈禧太後宣告由年幼的溥儀繼承大統,醇親王輔政。新皇帝的登基大典近日在北京舉行。


    清晨,軍隊從紫禁城正門進宮,隨後,需要出席典禮的官員也相繼入宮。紫禁城內庭中停著350輛馬車和為數不少的轎子。


    典禮上,親王和其他官員率先上前向新皇帝以及太後鞠躬,之後再單獨向溥儀跪拜,發誓對其效忠。奶娘將小皇帝身上的孝服脫掉,並為他換上龍袍。此時,鼓瑟齊鳴,煙火齊放,新皇帝獨自走向他的皇位。皇帝先是向他母親鞠了一躬,而後接受所有親王和官員的敬拜,後從座位上走下來,脫下龍袍重新換上孝服。


    在本期的彩圖中,面對朝中的大小官員,皇帝手持像征皇權的玉璽木然地站著。


    清朝新皇帝在北京登基。達爾蒙特(Dalmonte)繪制。


     


    熟悉的局外人


    中國和意大利雖然相距遼遠,但是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很早就展開了交往,兩國之間的商貿和科技文化交流促進了古代絲綢之路主干道的形成。


    在中國的史書上,沒有哪個國家比大秦(羅馬帝國)的形像更為正面:《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東漢的西域都護班超曾經特地派遣使者甘英去訪問大秦國,但這次兩國直接建立友好關繫的嘗試,卻因甘英使團被當時經常遭到羅馬帝國進攻的帕提亞人蓄意誤導而以失敗告終。幾十年後,《後漢書·桓帝紀》記載了“大秦王安敦”(羅馬皇帝安東尼)向東漢派遣使團的事跡,盡管他們帶來的禮物價值不高,卻仍然贏得了東漢朝廷的好感。《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通過其他的渠道,東漢統治者得到過更為珍貴的羅馬寶物,例如火浣布(石棉布)和彩色玻璃。東漢帝國分裂以後,“大秦人”依然不時拜訪中國,曹丕和孫權可能都接見過這些異域商人。無獨有偶,羅馬方面的史料同樣說中國人身材高大,愛好和平,富有正義感,孝順而長壽,並且有中國使團抵達羅馬境內的記載。不過,無論是訪問中國的羅馬使團,還是訪問羅馬的中國使團,都難以用雙方史料相互印證。20世紀末出現過這樣一種說法:羅馬總督克拉蘇東征波斯失利以後,一


    支殘部輾轉抵達中亞,受雇於北匈奴單於,在中亞抵抗過東漢軍隊,後來被漢朝作為戰俘安置在甘肅的一座小城裡。成龍甚至還據此拍攝了一部電影——《天將雄師》。不過這隻是一種無法被學術界認真看待的假說而已,須知那場東漢與北匈奴的決戰發生在克拉蘇東征二十年後,這意味著當年的年輕戰士此時已經是中老年人,難以再組成像樣的軍隊;而且,羅馬軍殘部即便在幼發拉底河岸邊衝出包圍圈,也根本不可能穿過整個敵對的波斯帝國抵達中亞。考古和各國文獻可以證實的是,東漢和魏晉時期,羅馬商船不時從紅海出發,順著季風越過印度洋,抵達斯裡蘭卡和越南南部;中國商隊則經常翻越天山,進入波斯境內,絲綢等許多中國的特產都順著這條商道一直運到意大利。所以,如果古代中國人與羅馬人發生過直接衝突,可能的地點是在南海上,不過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發生過這種衝突。


    總的來說,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古代中國人與意大利人雖然很少直接見面,卻存在十分特殊的天然好感,並且以令人驚訝的一致態度相互吹捧。正如古羅馬諺語所說,“Maior ex longinquo reverentia”(人離得越遠越受敬重),或是現代中國人常說的“距離產生美”。直到唐宋時期,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使團和商隊仍不時從海上訪問中國,而且設法獲得了蠶卵,巴爾干和意大利因此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絲綢生產中心。通過類似的途徑,或是通過蒙古人的西征,指南針、黑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等中國四大發明也陸續傳入歐洲,幫助當時因十字軍東征失敗而奄奄一息的基督教世界重新煥發生機,繼而進入文藝復興時代。蒙古人在亞歐大陸建立了空前統一的市場,善於經商的意大利人抓住這個機遇,經常到蒙古統治區做生意,其中著名的人物當朝的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其實他的幾位叔父早已多次訪問蒙古人在東歐建立的金帳汗國,甚至還到過中國一次,全家都精通蒙古語(一種理論認為,馬可·波羅本人從未到過中國,他有關中國的知識都來自他叔父及同事的回憶)。當時不止波羅家族有來到中國的經歷,目前可考的至少還有六位意大利商人,隻是這些人沒有像馬可·波羅那樣,把中國之行寫成遊記。更多的意大利人被羅馬教皇以外交使者的身份派到朝皇帝也向意大利派遣過使者,他們的報告保存在兩國的官方檔案裡。在唐朝以後的中國檔案裡,意大利不再被稱為“大秦”,而是依照阿拉伯人的叫法,被稱為“拂菻”。明璋得知徐達的北伐軍在北京城裡發現後一位旅居中國的“拂菻人”,非常高興,委托此人把自己的聖旨帶回意大利,邀請羅馬教皇派使團來中國。但此人似乎並未成功地回到故鄉,導致歐洲對明朝的建立一無所知。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滅亡。以意大利為中心的天主教國家被迫另闢蹊徑,試圖繞道大西洋前往中國和印度,尋找貿易伙伴和軍事盟友,由此開始了大航海時代。


    到了大航海時代,隨著葡萄牙人發現印度並攻占馬六甲,西方人再次從海上進入中國。處於分裂狀態的意大利雖然為大航海時代提供了哥倫布等眾多優秀的航海家,卻無法組織本國的遠洋艦隊,意大利人隻能搭乘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海上強國的船隻出洋,威尼斯和熱那亞的海上霸權就此終結。


    1517年,佛羅倫薩人達恩波利隨葡萄牙船隻抵達廣東。一路之上,他都根據上百年前的史料,策劃與蒙古大汗的會面,下船之後朝已經覆滅,之前的計劃隻能全部拋棄。不幸的是,他剛上岸就感染了霍亂,三天之後病死。1552年,博學的耶穌會傳教士沙勿略奉教皇之命來華,結局與達恩波利一模一樣。


    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也許是對中國的文化、科技影響的意大利人。他與徐光啟等中國官員的友誼使他的傳教活動獲得了明朝政府的許可,但明朝君臣更感興趣的顯然是利瑪竇帶來的西方科技。利瑪竇之後的艾儒略、衛匡國也因此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清朝入主中原後,立即注意到了這些天主教傳教士及其帶來的西方科技,但在清朝,著名的意大利人當數畫家郎世寧,他在紫禁城和圓明園中留下了大批傳世佳作。


    以上即是鴉片戰爭之前意大利與中國的簡要交往歷史。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漸打開國門,來華的意大利人越來越多。但直到太平天國戰爭期間,意大利本土纔得以統一,繼而出現了全國性媒體,逐漸開始以新聞視角觀察中國。重新統一的意大利國勢並不強盛,能夠派遣到中國的媒體人也比較少,但長期以來意大利都是了解中國的西方國家,國民的文學藝術素養又非常高,因此意大利媒體對中國近代的新聞報道有少而精的特點。本書《意大利彩色畫報記錄的中國1899—1938》就為讀者提供了這樣一批觀察中國歷史的珍貴外國史料。


    本書講述的中國歷史,開始於中國與意大利在歷史上僅有的兩次衝突,即1899年的“三門灣事件”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


    “三門灣事件”發生的背景是意大利統一之後,絲綢產業迅猛發展,不僅導致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岩破產,也促使意大利政府日益重視江浙這個世界上的絲綢產區。189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慘敗,試圖轉嫁危機,要求清朝政府將浙江三門灣租借給自己。清朝政府雖然剛剛在甲午戰爭中失利,卻在法國的支持下,頗具自信地堅決反對意大利的無理要求,並且在浙江整軍備戰。意大利向清朝派遣遠征艦隊的命令則遭到本國軍民抵制,終在得知英、美都表示反對之後,被迫收回《後通牒》,向清朝求和,意大利政府因此倒臺。這期間,意大利全國民眾較為關注清朝局勢,意大利媒體也首次向清朝派遣常駐記者,從此開始持續報導中國新聞。


    庚子事變期間,意大利由於在華傳教士較多,受損。盡管意大利國力有限,隻向清朝派遣了不足三千人,在八國聯軍中實力弱,但是在大沽、北京、山海關等處戰役中,仍然與清軍和義和團拳民發生了較為激烈的衝突,自身也有相當大的傷亡,意大利媒體對此進行了重點報導。


    八國聯軍之後,意大利媒體重點報導過20世紀初中國的兩次戰爭,即日俄戰爭和抗日戰爭。由於與意大利自身利益無關,意大利媒體對這些戰爭的報導立場大抵是中立的。特別是當時意大利媒體的攝影技術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歷史照片,從復原歷史現場的角度說,它們遠比繪畫更為真實可信。


    綜上所述,意大利媒體以“熟悉的局外人”身份,為當代讀者研究中國近代史提供了一批彌足珍貴、圖文並茂的史料,“西洋鏡”叢書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是為序。


    羅三洋


    2018年5月30日


    羅三洋:安徽六安人,德國海德堡大學畢業。曾出版《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夢斷三國》等著作。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