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明人年譜知見錄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792-1148
    【優惠價】
    495-718
    【作者】 湯志波,李佳琪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明清史 
    【出版社】中西書局 
    【ISBN】97875475175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7517529
    作者:湯志波,李佳琪

    出版社:中西書局
    出版時間:2021年05月 

        
        
    "

    編輯推薦

    此書共收明人年譜2106種,涉及譜主1024人,著錄年譜版本近3000種。明代文史研究的案頭工具書。

     
    內容簡介
    《明人年譜知見錄》共收明人年譜2106種,涉及譜主1024人,著錄年譜版本近3000種。本書所錄明人範圍,上限為卒年(1368)之後;下限為生年(1621)之前,此前出生入清仕宦者、此後出生之明遺民亦酌情收錄。日本、朝鮮、越南使臣及西方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年譜不收。本書所收年譜,創作時間起於明初,止於2018年底。雖不稱年譜而與其體例相同者,如年表、年略、歲略、時事略、編年、紀年、繫年及年譜之別體如詩譜、圖譜等,亦酌情收錄。不以年譜體例編寫之學譜、傳記、行狀、年譜補訂、生卒年考誤等論著不收。本書所收年譜以現存、目驗為主,《千頃堂書目》等史料所載年譜今已亡佚者,基本不收;近代人所撰明人年譜,存亡未知、未能目驗者,則注明征引來源。稿鈔本則一律注明館藏地,年譜殘缺甚多者不收,影印本年譜不收,今人點校整理者酌情收錄。

    《明人年譜知見錄》共收明人年譜2106種,涉及譜主1024人,著錄年譜版本近3000種。本書所錄明人範圍,上限為卒年(1368)之後;下限為生年(1621)之前,此前出生入清仕宦者、此後出生之明遺民亦酌情收錄。日本、朝鮮、越南使臣及西方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年譜不收。本書所收年譜,創作時間起於明初,止於2018年底。雖不稱年譜而與其體例相同者,如年表、年略、歲略、時事略、編年、紀年、繫年及年譜之別體如詩譜、圖譜等,亦酌情收錄。不以年譜體例編寫之學譜、傳記、行狀、年譜補訂、生卒年考誤等論著不收。本書所收年譜以現存、目驗為主,《千頃堂書目》等史料所載年譜今已亡佚者,基本不收;近代人所撰明人年譜,存亡未知、未能目驗者,則注明征引來源。稿鈔本則一律注明館藏地,年譜殘缺甚多者不收,影印本年譜不收,今人點校整理者酌情收錄。
     
    本書按譜主生年先後排列,隻知生年而月日不詳者,據卒年先後繫於同年生者*末;生年不詳者,則據卒年及生平事跡酌情排序。同一譜主有多種年譜者,按成書先後排序。同一年譜有多種版本者,如譜主別集附錄、不同叢書中重復見收、當代出版物多次再版之類,若內容無增補,僅著錄*早版本或目驗版本。若譜主已有較為權威詳盡之年譜,通俗讀物後附錄之簡略年譜、年表酌情略收。同一作者所撰年譜多次修訂出版者,列在同一條目下。歷代著錄之抵牾、年譜之重大訛誤者,以按語形式加以說明。*後附錄譜主、編者之人名索引。
     

    作者簡介

    湯志波,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古籍整理、瀋周研究、明清文學。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瀋周與吳中文壇研究”,全國高校古委會直接資助項目“瀋周詩文編年校箋”等重要課題。

    目錄

    序 …………………………………………………001
    前言 …………………………………………… 001
    正文 ……………………………………………001
    附綠一 譜主人名索引 …………………………………………………… 355
    附綠二 編者人名索引 …………………………………………………… 371

    前言


    較之擁有厚重的本土學術傳統的魏晉南北朝史、 唐史、 宋史研究, 或 較之在全球視野下縱橫發史、 新清史研究, 有關明代歷史、 文 學、 文獻的研究, 一直都不是學界熱議的焦點。 在歷史研究領域, 帝制中 國晚期的社會化、 地方化趨向, 讓社會結構理論與田野調查方法更有用武 之地, 圍繞精英人物的年譜之學漸趨冷落; 在文學研究領域, 自上世紀九 十年代後, 明清詩文研究倒開始 “走出冷落”, 成爲古代文學研究中活 躍的學術增長點之一, 但近世時代的文獻特徵及其文本的弱經典性, 讓很 多學人迷失於荒野叢林之中。 大家感慨明清文學研究有三苦, 一苦於原始 文獻浩如煙海, 二苦於別集文本無注可依, 三苦於基礎實證重復作業。 如 何解決這些問題, 並沒有終南捷徑, 我們隻能依靠傳統文史研究的三大法 寶: 敘録、 箋注、 年譜。 明清雖同處近世, 但清代人物研究的工具書相對完備, 《清人別集總 目》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 《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録》 《清代人物生卒 年表》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 等, 早已是學人案頭的必備書籍; 明代 固然也有 《增訂晚明史籍考》 《明別集版本志》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明 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 等書, 但在年譜目録與生卒年表這一塊, 梳理依然 薄弱。 有關生卒年的考證, 現在通過計算機對海量文獻的文本挖掘, 或可 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但工作量更大的年譜編纂事業, 在短期內尚難由人 工智能來取代。 反而, “新文科” 視野下的歷代人物數據庫、 古典文學知 識圖譜等工程, 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前人年譜中的標準化數據。 這個時 候, 對明人年譜的目録清理, 尤顯重要。到底有多少, 這個家底一直不清楚。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 我 們隻能通過楊殿珣 《中國歷代年譜總録》、 謝巍 《中國歷代人物年譜考録》 等書窺其一斑; 對近三十年的編纂成果, 更是缺少全面的普查。 比起 清人年譜目録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來新夏的 《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録》, 且有持續的增訂, 同樣在歷史時間上延續了近三個世紀的明代, 願意問津 者少。 湯志波、 李佳琪編的這部 《明人年譜知見録》 (以下簡稱 《知見 録》 ), 著録明人年譜 2 106 種, 譜主 1 024 人, 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相當於把來先生的 “年譜知見録” 事業向前推進了又一個 “近三百年”。 通觀這部 《知見録》, 在感慨編者收羅豐富之餘, 我們亦須承認, 在 這些明人年譜中, 真正被學界同仁普遍使用的並不多, 類似傅璇琮 《李德 裕年譜》、 孔凡禮 《三蘇年譜》、 徐朔方 《晚明曲家年譜》、 章培恆 《洪昇 年譜》 那樣, 可以被學界列入 “斷代文學研究推薦書目百種” 的共識性年 譜, 尚不多見。 多數年譜專書之間並未形成有效的學術關聯, 我這裏所説 的關聯, 並非歷史記録的互見, 而是指一部年譜在編纂伊始及其過程中, 始終有與其他同時代人物年譜進行對話的學術訴求。 從這個角度來説, 明 代文史學界, 距離提供一套有關明人行實的繫統性文獻, 還有很長的路 要走。在這方面, 我們應該怎麼做, 有兩個很好的參照繫。 一個是唐代詩人 年譜。 唐人的年譜, 早期多見於兩宋時期刊印的唐人文集的卷末附録, 其 內容簡要, 與現代年譜專書之詳實, 不可共語。 其篇幅體量漸大, 與清代 實證風氣下 “詩譜” 觀念的興盛有關。 自此, “別集編年” 與 “人物年 譜” 兩種著述體例緊密合流, 並保持了良性的互動, 讓兩種人物行實的編 聚模式, 都有了較充分的發展。 現在公認的唐代主要詩人的年譜, 雖編纂 有先後, 但不可否認, 皆有賴於近三百年來歷代學者在唐人別集箋注上的 傑出成績。 而當代學者編撰的 《唐代詩人叢考》 《唐代文學叢考》 《唐纔 子傳校箋》 《唐五代文學編年史》 等繫列成果, 更從多個維度全面地提升 了唐人行實世界的分辨率。 這種 “名家年譜” “人物叢考” “專題編年史” 的三合一編聚體繫, 爲唐代文史學界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基礎實證文獻。 現 今學界對宋人行實的考掘與整理, 基本上照搬了這套編聚體繫, 明清人物 研究若要效仿, 也沒有問題。 另一個就是明代曲家年譜。 在這部 《知見録》 中, 《明代劇 作家研究》、 徐朔方 《晚明曲家年譜》、 金寧芬 《明代中葉北曲家年譜》三書, 出現頻次很高, 相當亮眼, 共收録明曲家年譜 53 家 57 種。 與唐人 別集早在清代就有多種高質量的注本不同, 明別集的箋注事業舉步維艱。 由此, 明人年譜的編者便需要對海量的原始文獻進行耙梳與考辨, 纔能完 成對曲家行實的編年。 包括鄧長風 《明清戲曲家考略全編》、 汪超宏 《明 清曲家考》 等採用了 “人物叢考” 的行實編聚模式, 同樣建立在大量未整 理文獻的基礎之上。 其中不少曲家的別集, 時至今日仍沒有注本甚至基本 的整理本問世。 這是對舊有學術傳統中的年譜生成模式的一種逆動, 在某 種程度上, 可視爲當代學人通過對明人年譜的具體編纂實踐, 爲譜牒學作 出的一個特別的貢獻。 明人年譜要想進一步展開, 對類似經驗的總結尤爲 重要。總的來説, 名曰 “知見録”, 肯定是一種回顧的姿態。 但在回顧中, 我們也應嘗試去觀察某些或然的趨勢。 如果能把握住明代文獻的特質及整 體學術的脈動, 那麼, 傳統的研究方法同樣可以參與到學術的前沿問題中 去。 私以爲, 在標準動作之外, 日後的明人年譜編纂及目録建設, 或可在 以下四個方面著重留意: , 大力推動群譜的編纂。 徐朔方先生在 《晚明曲家年譜》 中, 已 表露出明確的 “群譜” 編纂之意識, 雲此法借鑒夏承燾的 《唐宋詞人年 譜》 與英人謙勃士 ( E. K. Chambers) 的 《 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戲劇》 (The Elizabethan Stage), 可謂既 “向前看”, 發揚本土學術傳統; 又 “往 外觀”, 學 習 西 方 的 先 進 經 驗。 西 方 史 學 傳 統 中 向 有 群 體 傳 記 學 (Prosopography) 的概念, 近年來借助各類人物傳記數據庫的建設, 煥發出 新的學術生機。 而明代存世文獻的數量, 可以提供足夠的人物行實信息並 確保其中的知識密度, 以支撐起群體傳記學理論的本土建設。 近年來, 學 界湧現了一批相類的 “群譜” 成果, 如曲家群落研究方面, 有金寧芬的 《明代中葉北曲家年譜》; 地域作家群落研究方面, 有孫秋克的 《明代雲南 文學家年譜》、的 《晚明閩海文獻梳理》 等。 這既是對明人考實成 果的集腋成裘式的整編, 也客觀地反映了近世文學發展中的某些群體性特 徵, 有其必然及合理的一面。 如果説 《唐宋詞人年譜》 中的詞家, 很多在 事實上並沒有群體性的交集, 更多是反映了編者的文學立場, 那麽, 明清 的文學家群譜, 無論譜主是戲曲家還是地域作家, 主要在反映文學流派産 生、 發展、 互動的歷史現場。 若能有效地利用並創新 “群譜” 之體例, 明 清人物研究也能結出反映自己時代體貌的學術果實。
    第二, 順應年譜長編的 “前傾” 之勢。 名家年譜的長編, 本來是近現 代人物研究中的常見著述形式。 近年來, 隨著史料檢索的便捷化、 文獻研 究的精細化, 漸有 “前傾” 的趨向。 越來越明清人物, 被納入 “年譜長編” 的學術事業之中。 前輩學人一貫強調的史料當有取捨的編纂 態度, 在學術體繫的範型轉變中, 亦須經受新的考驗。 近年來較有影響的 年譜長編, 宋代有劉成國的 《王安石年譜長編》、 束景南的 《朱熹年譜長 編》 等; 明代有束景南的 《王陽明年譜長編》、 周穎的 《王世貞年譜長 編》、 薛龍春的 《王鐸年譜長編》 等。 在接下來可以預期的較短時間內, 還有瀋周、 胡應麟、 曹學佺、 徐 、 祁彪佳等明人的年譜長編將陸續問 世。 總的來説, 明代重要人物年譜的長編化, 將是一個趨勢。 儘管沒有像 晚清、 民國人物那樣, 有日記、 報刊等逐日記録的文獻予以普遍支持, 但 明人別集的刊刻及保存情況, 以及別集中文本文獻的即時特性、 編次原則 等, 讓人物行實的 “逐日編次” 成爲一種逼近之可能。 特別是那些文集在 百卷以上的著名作家, 一旦其年譜長編的工作正式展開, 必將對人物行實 的研究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這對明人集部作品的細讀及詩文的經典化來 説, 不失爲一個形成雙贏的機會。 第三, 重視行實碎片的編聚模式。 《知見録》 中的很多年譜, 其實仍 是半成品。 它們多爲專書或學位論文的附篇, 其初衷並不追求獨立的學術 價值, 而是起到匹配正文、 對讀釋義的作用。 這不難理解, 年譜在唐宋時 代創撰伊始, 常以單獨成卷的形式附録於文人別集之後, 也是類似的情 況。 但隨著大量研究生學位論文在中國知網、 萬方等學術數據庫中公佈, 它們實際上已經成爲了公開出版物。 一概視而不見, 既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也導致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如何有效地整合, 開展深入的人物行實群 考, 總結出一套適合明代文獻特點的編聚模式, 既是機遇, 也是挑戰。 唐 代詩人的行實材料, 其實比明人更碎片化, 其中經驗多有可學之處。 故唐 有傅璇琮的 《唐代詩人叢考》, 明清有鄧長風的 《明清戲曲家考略全編》。 傅先生另主編有 《唐纔人傳校箋》 《宋纔子傳箋證》, 晚年還有意仿 《宋 纔子傳箋證》 之例, 主編 《明清纔子傳箋證》。 其實, 明代有自己的 “纔子傳”, 那就是錢謙益的 《列朝詩集小傳》。 在這方面, 日本汲古書院於 2019 年出版的野村鮎子編 《 〈列朝詩集小傳〉 研究》, 可謂導夫先路。 而 更全面的考察, 在即將問世的張德建的 《列朝詩集小傳箋證》, 此書或將 在一定程度上, 實現對現有的大量年譜半成品中的明人行實考證成果的打撈、 匯集與新證, 爲讀者提供一套值得信賴的明人 “群傳考實” 之書。 另 外, 採用專題編年史的模式, 編聚相類作家、 學者的行實信息, 如馬美信 《唐宋派文學活動年表》、 吳震 《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 等, 也是一種 嘗試, 但這已不在人物年譜的討論範圍之內了。 第四, 堅持年譜目録的在線更新。 在某種意義上, 《知見録》 不僅是 一部工具書, 編者細大不捐的編纂態度, 不唯供人按圖索驥而已, 同樣意 在以目録學的方式, 保存一段有關明人行實研究的學術史。 純就 “使用” 而言, 書中很多早期的簡表、 簡譜, 在更完整的年譜專書問世之後, 基本 上失去了學術參考的意義。 既然關係學術史, 那就需要形成一套全面、 動 態的著録機制。 較之傳統的紙質出版物的修訂周期 (如 《近三百年人物年 譜知見録》 初版於 1983 年, 增訂版於 2010 年), 作爲二十一世紀的工具 書, 理應以更積極的態度來認識並使用互聯網、 數據庫等新技術的力量, 實現紙質書籍與電子檢索的並行, 甚至讓年譜目録的修訂工作處於長久的 進行時態。 相信網絡文本的即時性、 公開性與低成本, 可以讓 《知見録》 成爲一部擁有持久生命力的 “新著”。 有關碩、 博學位論文中的明人年譜情況, 我想再多説幾句。 過去三十 餘年, 以明人年譜作爲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或附録, 已成爲指導青年學 人的重要的學術訓練方法, 如果作者不甚滿意, 自然可以不拿出來。 但對 更多的讀者來説, 一代又一代的學術新人做了大量的知識生産, 其成果未 能進入公共的學術領域, 而後來人又對曾經發生過的學術工作知之甚少, 以致重復作業, 其實是嚴重的資源浪費。 當然, 學界中人向有精品意識, 由權威學者聚沙成塔的 《唐代詩人叢考》 《唐纔子傳校箋》 等, 是公認的 標桿性的人物實證成果, 而那些尚需磨礪的學位論文, 確實離精品還有很 遠的距離, 難具學術上的公信力, 亦屬正常。 但不管怎麼説, 在 《知見 録》 中著録了 521 部 (篇) 見録於碩、 博學位論文的明人年譜, 此數量不 可謂不大, 如何清理並挖掘其中的價值, 應引起學界的重視。 這是明清文 學研究的獨有特點, 畢竟在傅璇琮先生等幾代學人的努力下, 現在很少再 有研究生在學位論文中附録自編的唐人年譜了, 而這種現像在明清文史研 究中仍日復一日, 相當普遍。 若能借 《明人年譜知見録》 出版之機, 觸發 一些有益的思考及應對之策, 也是好的。 湯志波兄是我的畏友, 博士畢業於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復旦古 籍所向有編纂年譜的學術傳統, 蔣天樞先生的 《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章培恆先生的 《洪昇年譜》, 及其主編的 《新編明人年譜叢刊》 八種等, 代有傳承, 莫不佳作。 我比志波兄虛長幾歲, 本屬同輩, 談不上什麼資 歷; 近年來又喜作高論, 離文獻研究之初心漸遠。 承其高誼, 受命撰序, 內心是很惶恐的。 眼見他十年如一日, 專注於明人別集的版本考辨與整 理, 及明人年譜、 明集整理的目録編纂, 創獲甚多, 我亦心生艷羨, 感慨 自己未能在明代文獻之路上堅持下去。 前輩先生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 何 爲浮世虛名, 何爲名山事業,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桿秤。 想到有機會成爲這 部書的親歷見證人, 明知虛名在我, 仍昧著良心答應了下來, 也就不足爲 怪了            葉 曄
                                                           

    在線試讀
    前 言 年譜之作, 肇始於唐, 繼起兩宋, 盛於明清。 年譜之體, 源於譜牒, 既屬傳記, 又兼編年。 年譜之功, 可補國史之闕, 能訂志傳之訛, 知人論 世, 其效大焉。 故爲學界所重視, 彙集著録, 代不乏人。 專書如李士濤 《中國歷代名人年譜目録》 (商務印書館 1941 年版) 收録譜主 946 人年譜 1 108 種, 王寶先 《歷代名人年譜總目》 (東海大學圖書館 1965 年版) 著 録年譜 1 934 種相關譜主 1 208 人, 王德毅 《中國歷代名人年譜總目》 (華 世出版社 1979 年版) 在王寶先本基礎上增補年譜 500 餘種譜主 120 餘人, 二十年後又推出增訂版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9 年版) 收録年譜 4 000 餘 種, 涉及譜主 1 715 人。 楊殿珣 《中國歷代年譜總録》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0 年版) 收録年譜 3 015 種譜主 1 829 人, 增訂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6 年版) 則將此數據推進至 4 450 種、 2 396 人。 謝巍 《中國歷代人物年 譜考録》 (中華書局 1992 年版) 正編收録年譜 6 259 種譜主 4 010 人, 黃文 秀 《中國年譜辭典》 (百家出版社 1997 年版) 收録年譜 4 115 種譜主 2 431 人。 至今存世年譜已超過萬餘種, 且不斷有新作湧現。 鑒於總量之大, 新 世紀以來, 再未有歷代年譜彙録之作問世。 年譜至明清有了跨越式發展, 創譜之多, 遠邁前代。 來新夏 《近三百 年人物年譜知見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著録年譜 800 餘種, 開 斷代年譜彙編之先河。 其增訂本 (中華書局 2010 年版) 收録現存清人年 譜約 1 500 餘種, 涉及譜主 1 200 餘人。 明人編譜之風亦盛, 爲本朝人編撰 之年譜已有 300 餘種 (王薇 《明人撰本朝人年譜研究》, 新華出版社 2004 年版)。 經上述諸位學者勤力搜訪著録, 剔除重複共計明人年譜約 800 餘 種, 譜主 600 餘人 (其中近百種或已亡佚)。 對比十年前統計的清人年譜數量, 仍有較大差距。 究其原因, 一則清人樸學之風盛行, 勤於考證創 譜; 二是明人年譜之統計未能及時跟進。 近二十年來, 學界有大量新編明 人年譜産生; 隨著古籍普查深入, 若干舊編年譜亦被發現, 甚有增補之空 間。 而前人所著録譜主姓名字號、 生年卒歲、 年譜版本等時有牴牾, 亦有 訂訛之必要。 因此我們編纂了這部 《明人年譜知見録》, 共收明人年譜 2 106 種, 涉及譜主 1 024 人, 著録版本近 3 000 種, 旨在爲明代文史研究 者提供些許便利。 本書所録明人範圍, 上限爲卒年 (1368) 之後; 下限爲生於年 (1621) 之前, 此前出生入清仕宦者、 此後出生之明遺民亦酌情 收録。 日本、 朝鮮、 越南使臣及西方利瑪竇、 湯若望等人年譜不收。 本書 所收年譜, 創作時間起於明初, 止於 2018 年年底。 雖不稱年譜而與其體例 相同者, 如年表、 年略、 歲略、 時事略、 編年、 紀年、 繫年及年譜之別體 如詩譜、 圖譜等, 亦酌情收録。 不以年譜體例編寫之學譜、 傳記、 行狀、 年譜補訂、 生卒年考誤等論著不收。 本書所收年譜以現存、 目驗爲主, 《千頃堂書目》 等史料所載年譜今已亡佚者, 基本不收; 近代人所撰明人 年譜, 存亡未知、 未能目驗者, 則注明徵引來源; 稿鈔本則一律注明館藏 地。 年譜殘缺甚多者不收, 影印本年譜不收, 今人點校整理者酌情收録。 本書按譜主出生先後排序, 隻知生年而月日不詳者, 據卒年先後繫於 同年生者末; 生年不詳者, 則據卒年及生平事跡酌情排序。 同一譜主有 多種年譜者, 按成書先後排序。 同一年譜有多種版本者, 如譜主別集附 録、 不同叢書中重複見收、 當代出版物多次再版之類, 若內容無增補, 僅 著録早版本或目驗版本。 若譜主已有較爲權威詳盡之年譜, 通俗讀物後 附録之簡略年譜、 年表酌情略收。 同一作者所撰年譜多次修訂出版者, 列 在同一條目下。 歷代著録之牴牾、 年譜之重大訛誤者, 以按語形式加以説 明。 後附録譜主、 編者之人名索引。 限於時間, 本書僅著録年譜作者、 版本等基本信息, 詳細解題請俟他日。 本書編纂過程中參考了謝巍 《中國歷代人物年譜考録》 (書中簡稱 “謝巍本” )、 楊殿珣 《中國歷代年譜總録增訂本》 (書中簡稱 “楊殿珣 本” )、 黃秀文 《中國年譜辭典》 (書中簡稱 “黃秀文本” )、 王德毅 《中 國歷代名人年譜總目增訂版》 (書中簡稱 “王德毅本” ) 以及李學勤主編 《中華姓氏譜》 (現代出版社 2002 年版)、 《中國古籍總目》 (中華書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 等書。 感謝復旦大學圖書館龍向洋先生的大 數據支持, 由於若干學位論文並未被網絡數據庫全部收録, 所以又先後請 何安平、 牛曉岑、 楊宜師、 楊月英、 石曉玲、 王燕飛、 王天覺、 雍繁星、 李雯、 徐慧、 高虹飛、 師海軍、 劉爽、 高璐、 王婷、 周穎、 吳勁雄等友人 查閲了部分高校館藏的學位論文。 編纂過程中葉曄、、 龔宗傑、 鄭 雄、 徐隆垚、 李開升、 林振嶽、 許建業諸君時有賜教, 葉曄兄還在百忙之 中賜序, 使小書增輝不少。 本書原計劃在今年春季出版, 適逢庚子大疫, 圖書館封閉, 不僅古籍 難以目驗, 普通書刊亦無法取閲, 覈驗年譜衹能全部依賴網絡資源, 故多 次停滯, 進展緩慢。 時至今日, 圖書館仍未全部開放, 近十種古籍存亡未 知, 隻能暫付闕如。 書中遺珠甚多, 錯訛難免, 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以便 再版修訂。

    前 言 年譜之作, 肇始於唐, 繼起兩宋, 盛於明清。 年譜之體, 源於譜牒, 既屬傳記, 又兼編年。 年譜之功, 可補國史之闕, 能訂志傳之訛, 知人論 世, 其效大焉。 故爲學界所重視, 彙集著録, 代不乏人。 專書如李士濤 《中國歷代名人年譜目録》 (商務印書館 1941 年版) 收録譜主 946 人年譜 1 108 種, 王寶先 《歷代名人年譜總目》 (東海大學圖書館 1965 年版) 著 録年譜 1 934 種相關譜主 1 208 人, 王德毅 《中國歷代名人年譜總目》 (華 世出版社 1979 年版) 在王寶先本基礎上增補年譜 500 餘種譜主 120 餘人, 二十年後又推出增訂版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9 年版) 收録年譜 4 000 餘 種, 涉及譜主 1 715 人。 楊殿珣 《中國歷代年譜總録》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0 年版) 收録年譜 3 015 種譜主 1 829 人, 增訂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6 年版) 則將此數據推進至 4 450 種、 2 396 人。 謝巍 《中國歷代人物年 譜考録》 (中華書局 1992 年版) 正編收録年譜 6 259 種譜主 4 010 人, 黃文 秀 《中國年譜辭典》 (百家出版社 1997 年版) 收録年譜 4 115 種譜主 2 431 人。 至今存世年譜已超過萬餘種, 且不斷有新作湧現。 鑒於總量之大, 新 世紀以來, 再未有歷代年譜彙録之作問世。 年譜至明清有了跨越式發展, 創譜之多, 遠邁前代。 來新夏 《近三百 年人物年譜知見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著録年譜 800 餘種, 開 斷代年譜彙編之先河。 其增訂本 (中華書局 2010 年版) 收録現存清人年 譜約 1 500 餘種, 涉及譜主 1 200 餘人。 明人編譜之風亦盛, 爲本朝人編撰 之年譜已有 300 餘種 (王薇 《明人撰本朝人年譜研究》, 新華出版社 2004 年版)。 經上述諸位學者勤力搜訪著録, 剔除重複共計明人年譜約 800 餘 種, 譜主 600 餘人 (其中近百種或已亡佚)。 對比十年前統計的清人年譜數量, 仍有較大差距。 究其原因, 一則清人樸學之風盛行, 勤於考證創 譜; 二是明人年譜之統計未能及時跟進。 近二十年來, 學界有大量新編明 人年譜産生; 隨著古籍普查深入, 若干舊編年譜亦被發現, 甚有增補之空 間。 而前人所著録譜主姓名字號、 生年卒歲、 年譜版本等時有牴牾, 亦有 訂訛之必要。 因此我們編纂了這部 《明人年譜知見録》, 共收明人年譜 2 106 種, 涉及譜主 1 024 人, 著録版本近 3 000 種, 旨在爲明代文史研究 者提供些許便利。 本書所録明人範圍, 上限爲卒年 (1368) 之後; 下限爲生於年 (1621) 之前, 此前出生入清仕宦者、 此後出生之明遺民亦酌情 收録。 日本、 朝鮮、 越南使臣及西方利瑪竇、 湯若望等人年譜不收。 本書 所收年譜, 創作時間起於明初, 止於 2018 年年底。 雖不稱年譜而與其體例 相同者, 如年表、 年略、 歲略、 時事略、 編年、 紀年、 繫年及年譜之別體 如詩譜、 圖譜等, 亦酌情收録。 不以年譜體例編寫之學譜、 傳記、 行狀、 年譜補訂、 生卒年考誤等論著不收。 本書所收年譜以現存、 目驗爲主, 《千頃堂書目》 等史料所載年譜今已亡佚者, 基本不收; 近代人所撰明人 年譜, 存亡未知、 未能目驗者, 則注明徵引來源; 稿鈔本則一律注明館藏 地。 年譜殘缺甚多者不收, 影印本年譜不收, 今人點校整理者酌情收録。 本書按譜主出生先後排序, 隻知生年而月日不詳者, 據卒年先後繫於 同年生者末; 生年不詳者, 則據卒年及生平事跡酌情排序。 同一譜主有 多種年譜者, 按成書先後排序。 同一年譜有多種版本者, 如譜主別集附 録、 不同叢書中重複見收、 當代出版物多次再版之類, 若內容無增補, 僅 著録早版本或目驗版本。 若譜主已有較爲權威詳盡之年譜, 通俗讀物後 附録之簡略年譜、 年表酌情略收。 同一作者所撰年譜多次修訂出版者, 列 在同一條目下。 歷代著録之牴牾、 年譜之重大訛誤者, 以按語形式加以説 明。 後附録譜主、 編者之人名索引。 限於時間, 本書僅著録年譜作者、 版本等基本信息, 詳細解題請俟他日。 本書編纂過程中參考了謝巍 《中國歷代人物年譜考録》 (書中簡稱 “謝巍本” )、 楊殿珣 《中國歷代年譜總録增訂本》 (書中簡稱 “楊殿珣 本” )、 黃秀文 《中國年譜辭典》 (書中簡稱 “黃秀文本” )、 王德毅 《中 國歷代名人年譜總目增訂版》 (書中簡稱 “王德毅本” ) 以及李學勤主編 《中華姓氏譜》 (現代出版社 2002 年版)、 《中國古籍總目》 (中華書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 等書。 感謝復旦大學圖書館龍向洋先生的大 數據支持, 由於若干學位論文並未被網絡數據庫全部收録, 所以又先後請 何安平、 牛曉岑、 楊宜師、 楊月英、 石曉玲、 王燕飛、 王天覺、 雍繁星、 李雯、 徐慧、 高虹飛、 師海軍、 劉爽、 高璐、 王婷、 周穎、 吳勁雄等友人 查閲了部分高校館藏的學位論文。 編纂過程中葉曄、、 龔宗傑、 鄭 雄、 徐隆垚、 李開升、 林振嶽、 許建業諸君時有賜教, 葉曄兄還在百忙之 中賜序, 使小書增輝不少。 本書原計劃在今年春季出版, 適逢庚子大疫, 圖書館封閉, 不僅古籍 難以目驗, 普通書刊亦無法取閲, 覈驗年譜衹能全部依賴網絡資源, 故多 次停滯, 進展緩慢。 時至今日, 圖書館仍未全部開放, 近十種古籍存亡未 知, 隻能暫付闕如。 書中遺珠甚多, 錯訛難免, 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以便 再版修訂。


     編者謹識 2020 年 7 月 15 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