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甲骨文叢書·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際秩序的建立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譚凱(Nicolas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宋遼金元史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201563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156363
    作者:譚凱(Nicolas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

    編輯推薦

    本書繫伯克利加州大學歷史繫教授、知名漢學家譚凱(Nicolas Tackett)繼《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之後出版的新專著。


    譚凱利用各種歷史、文學和考古資料,重點關注了外交、跨境旅行、軍事戰略、邊界劃界、民族意識和東北亞文化地理等。


    譚凱提出,北宋時期,東亞國家間體制日益成熟,與此同時,在受教育的精英階層中出現了一種新的世界觀和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這些發展對於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同時,這些發展還表明,在世界歷史中已經存在一種可替代現代民族國家體制的制度。

     
    內容簡介

    與的唐帝國相比,兩宋的政治文化給後世留下了封閉內省的印像。但譚凱認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緣政治遺產所賜,宋代的政治精英擁有空前的國際化視野。通過分析宋、遼、西夏的文獻與考古證據,譚凱闡述了一種常態化的國家間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遼分治華北的現狀又如何催生了一種全新的邊疆意識與族群觀念——這些發生在國際關繫領域的“唐宋變革”將在之後的一千年裡左右人們對“中國”的認知。

    作者簡介

    譚凱(Nicolas Tackett),現任教於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1998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2002年、2006年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hinese Elites”。曾先後執教於田納西大學(2006-2007)、斯坦福大學(2008-2009)、伯克利加州大學(2009-)。


    譯者簡介


    殷守甫,1987年生於上海。現為伯克利加州大學歷史繫博士候選人。

    目錄
    圖目 / 表目 / 前言 / 關於補充材料
    北宋與周邊政權形勢圖
    導論
    現代以前的國族主義與國族意識
    士大夫階層與十一世紀的“想像的共同體”
    東亞世界秩序
    史料與方法
    全書概覽
    部分 政治空間
    章 外交與跨境社交
    感受不同文化的宋人
    兩朝共同的族群觀
    慶祝北方邊陲的和平
    小結

    圖目 / 表目 / 前言 / 關於補充材料


    北宋與周邊政權形勢圖


    導論


    現代以前的國族主義與國族意識


    士大夫階層與十一世紀的“想像的共同體”


    東亞世界秩序


    史料與方法


    全書概覽


    部分 政治空間


    章 外交與跨境社交


    感受不同文化的宋人


    兩朝共同的族群觀


    慶祝北方邊陲的和平


    小結


    第二章 北方邊防


    地理條件的限制


    以史為鋻的北方邊防


    “騎利在平地”


    宋人的邊防線


    西北鄉兵與蕃兵


    小結


    第三章 政權間的共同邊界


    十一世紀的立界工程


    有邊界的主權


    大政府下的邊疆


    駕馭邊陲


    邊境與十一世紀的“中國”認同


    小結


    第二部分 文化空間


    第四章 作為國族的“中國”


    宋以前的觀念


    不同的天下觀


    作為族群的“漢人”


    漢族群的內部團結


    漢族群的封疆


    國族的像征與收復故地的情結


    小結


    第五章 跨越中原與草原的墓葬文化


    十一世紀東北亞的墓葬


    契丹墓葬文化


    華北墓葬文化


    宋遼邊境的文化地理


    混合型墓葬


    遼朝的族群政策


    小結


    第六章 華夏空間與漢人認同


    作為旅行者的宋代精英


    旅行與世界觀的轉變


    “限南北”的“天險”


    作為華夏空間的燕地


    燕人


    小結


    結論


    附錄A墓葬分析與文化差異


    附錄B數據庫使用指南


    參考文獻 / 索引 / 譯後

    前言
    導論(節選)
    在十一世紀,仕於宋朝的官員漸漸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構想他們所屬的政治體。他們開始更加精確地界定政權的版圖——現在在他們看來,自然地貌特征,以及歷史上的長城,都可以是明確的政權邊界。換而言之,此時他們不再拘泥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統主權理念。他們開始談論一個同質化的文化與生態領域,其邊界未必與王朝的實際領土相重合。在他們看來,屬於這個文化領域的人即他們所說的“漢人”;無論他們實際生活在哪裡,即使處在周邊王朝的統治之下,都應該效忠同一個漢人政權。這些信念繼而點燃了一種情緒:宋廷有責任去收復位於其控制之外的“故地”。凡此種種的新觀念,又以北宋時期(960~1127)日臻成熟的東亞國際體繫為背景。宋與其東北強鄰遼和平共處長達百年,這本身已是史無前例的事情;北宋也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個以對等外交的原則與草原政權相往來的王朝。與此同時,大規模、繫統性的勘疆立界活動在各處邊陲展開,這在中國歷史上同樣前所未有。本書旨在追索、定位並解釋這些顯著的發展。

    導論(節選)


    在十一世紀,仕於宋朝的官員漸漸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構想他們所屬的政治體。他們開始更加精確地界定政權的版圖——現在在他們看來,自然地貌特征,以及歷史上的長城,都可以是明確的政權邊界。換而言之,此時他們不再拘泥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統主權理念。他們開始談論一個同質化的文化與生態領域,其邊界未必與王朝的實際領土相重合。在他們看來,屬於這個文化領域的人即他們所說的“漢人”;無論他們實際生活在哪裡,即使處在周邊王朝的統治之下,都應該效忠同一個漢人政權。這些信念繼而點燃了一種情緒:宋廷有責任去收復位於其控制之外的“故地”。凡此種種的新觀念,又以北宋時期(960~1127)日臻成熟的東亞國際體繫為背景。宋與其東北強鄰遼和平共處長達百年,這本身已是史無前例的事情;北宋也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個以對等外交的原則與草原政權相往來的王朝。與此同時,大規模、繫統性的勘疆立界活動在各處邊陲展開,這在中國歷史上同樣前所未有。本書旨在追索、定位並解釋這些顯著的發展。


    事實1000年之後,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正在經歷著空前的變革。由唐(618~907)入宋(960~1279),“中古經濟革命”大大促進了貨幣經濟與貿易流通的發展,帝國的許多地區開始了高速商業化、城鎮化的進程。與此同時,主導中國社會近千年的門閥大族淡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以纔能而非家世立身的新型精英。與這些變化相為表裡的是儒學思想與民間宗教的革新,前者構建了新時代精英的倫理價值。這一時期也見證了商業印刷的湧現;閱讀人口因此持續上升,科舉規模不斷擴大。對於上述各種變革,學界已有許多論述。然而,盡管過往的研究對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變化有著細致的考察,還有一種變化雖同樣意義深遠,卻少有學者關注。這變化關乎中國自我認同的轉變,而這變化又以一個正在逐漸演進形成,並將主導東亞直至十九世紀的國際體繫為背景。


    本質上,本書所探討的新的“發展”可以說是在中國社會政治精英中萌發和興起的一種“國族意識”(national consciousness)。本書也探討明確界定的邊界,以及其他通常與後威斯特伐利亞歐洲體繫聯繫在一起的現像,並在此過程中叩問根深蒂固的現代性敘事。不過,筆者並不是要以此否認西方/非西方、現代/前現代的分野。誠然,在十九世紀,歐洲的國家體繫成為全球的標準,這從根本上改變了東亞的格局。但同等重要的是,我們也不能將此前的傳統中國社會簡單化為停滯、一成不變的世界。對中國政治文化而言,十一世紀東亞的多政權格局有著不亞於十九世紀的深遠意義。它激發了新的觀念,催生了新的世界觀。凡此種種向我們呈現出世界史之中的另一種可能,一種不同於現代民族國家體繫而又切實可行的國際關繫結構。這另一種可能性由兩方面的因素構成:一是國族觀念(nation)在宋代的出現,二是新的世界格局在東亞的形成。


    現代以前的國族主義與國族意識


    1887年,在談到國家名號的時候,清代詩人與改革家黃遵憲(1848~1905)表達了一種深切的焦慮:地球各國,若英吉利、若法蘭西,皆有全國總名。獨中國無之。西北各藩稱曰漢,東南諸島稱曰唐。日本亦曰唐,或曰南京,南京謂明。此沿襲一代之稱,不足以概歷代也。印度人稱曰震旦,或曰支那。日本亦稱曰支那。英吉利人稱曰差那。法蘭西人稱曰差能。此又他國重譯之音,並非我國本有之名也。近世對外人稱每曰中華,東西人頗譏彈之謂環球萬國自居中,且華我夷人不無自尊卑人之意。在這之後,黃遵憲討論了一些可能的國名,並終認定“華夏”二字的組合為合適。因為,盡管包括了表示華彩的“華”字,該詞並無自詡世界中央的意涵。此外,黃遵憲還寫道,“華夏之稱”自古以來就被用來指稱超越朝代更替的中國文明。


    這種對用語的詳細探討,在十九世紀末中國政治與思想的土壤之中絕非突兀。一繫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以及1895年面對明治日本時的兵敗山倒,讓許多人開始相信:隻有徹底的變革纔能拯救中國。正是在這些年裡,一直以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國際格局終瓦解,基於西歐霸權的新國際體繫開始形成。因此,對知識精英而言,中國不再是朝貢體繫的上國,而是世界民族國家之林的一員。在之後的一個世紀裡,中國開始走上現代國家的進程,並在很大意義上取得成功,帝國龐大的人口終成為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公民。與此同時,國家開始界定其治下復雜的族群,將其納入民族的框架。由此,幾乎每個公民都被納入特定的民族之中;就這樣,占人口大多數的漢人就和少數民族明確區分開來。


    當然,現代國家及國族認同的形成,本身是一個兩相“協調”的過程,一方面是建國者們的想法藍圖,另一方面則是人群中一直以來的歷史觀念或族群認同。事實上,黃遵憲的反思並非沒有先例。八個世紀以前,在北宋後期,士人朱彧有過相似的觀察:漢威令行於西北,故西北呼中國為漢;唐威令行於東南,故蠻夷呼中國為唐。崇寧間,臣僚上言,邊俗指中國為唐、漢,刑\\[形\\]於文書,乞並改為宋。謂如用唐裝漢法之類。詔從之。餘竊謂未宜,不若改作華字,八荒之內,莫不臣妾,特有中外之異爾。與黃遵憲不同,朱彧並不為名稱問題深感焦慮,而且在他看來,中國就在四夷的中央,凌駕於諸國之上。撇開這些差異,我們會發現朱與黃的講述在基本結構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與黃遵憲一樣,朱彧也認為“中國”的歷史是一種超越了具體朝代的存在;這一超越朝代的實體需要有一個專門的詞語來指稱。朱彧同樣意識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稱呼他的國家,他提到的西北和東南與黃遵憲的說法幾乎完全相同。兩人終都選了相仿的詞來指稱中國,他們選定的詞中都包括了“華”字。由於朱彧的文字隨著他的筆記廣為流傳,很可能黃遵憲曾經讀到過其中討論。許多個世紀之後,當黃遵憲寫下他的思索時,他很可能想到了朱彧。


    在宋代的時候,人們開始以新的方式看待他們所屬的政權。這一說法,過往的學者就已經提出。數十年前,田浩(Hoyt Tillman)與陶德文(Rolf Trauzettel)認為一種“原始國族主義”(proto nationalism)在十二世紀出現,這一觀念在很多地方與“德國式的浪漫主義國族主義”相似,“構成了通往中國國族主義的步”。在近的研究中,葛兆光指出宋代有了一種“中國意識”,並認為這是近世中國國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他注意到在宋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更加頻繁地出現(而這一詞正是現代中國的國名);換而言之,如果說唐代的政治精英認為自己統治著“天下”,宋人則認為自己駕馭著一個國家(state)。鄧小南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她認為宋代政治觀念中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把“民族、文化與其政權之範圍視為一體”。他認為宋明都旨在統治族群意義上的漢人,“他們無意開拓邊陲,除非那裡已經有了或可以支持起漢人聚落”。盡管學者們開始漸漸意識到一種關於中國認同的全新觀念在宋代浮現,但已有的觀察彼此相異,在更多的時候也是一種粗略的勾勒。然而,將它們納入一幅完整的畫卷,並追索這些觀念的起源,這樣的作品還暫付闕如。


    要討論宋代的國族主義(nationalism)或國族意識,必須將宋代的情形與現代世界中的國族主義運動區分開。首先,本書將要討論的觀念僅關乎宋代的知識階層,而十九、二十世紀的國族主義意識會從方方面面影響到全體公民。事實上,對於人口眾多的現代中國而言,通過大眾傳媒、義務教育與統戰宣傳,很多人漸漸將自己看作一個統一民族(nation)的一分子。由此,二十世紀的大規模社會運動與軍事征募纔成為可能。然而,在這之前,盡管知識精英確實構想著一個共同體,正如我們在宋代史料中可以清晰看到的那樣,但我們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說明,當時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也對這一觀念產生了共鳴。因之,本書要討論的並不是民眾意識,也不是國家發動群眾的嘗試,而是在受教育階層內形成的政治理念與認同觀念。


    其次,宋人在構建統治理論的時候,並沒有訴諸國族主義觀念下對國民或族群的理解。在任何意義上,宋人都不具有法國大革命時的“主權在民”理念,即隻有出於民眾自身的意志,政府纔能合理合法地存在。包弼德較為詳細地考察了十一、十二世紀東北亞多政權格局對宋人帝國觀念的影響。唐人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皇權所及,自邊陲部落至於化外。到了宋代,這種“普天之下”的觀念就不再為人認同。與現代民族主義觀念不同,宋人並沒有將皇帝視為某個特定民族的統治者。相反,他們認為皇權僅限於四夷之中的文明世界。換言之,界定政權邊界的標準是文化而非族群。當然,種族上的區分在宋代已經存在。但是,就如包弼德已經指出的,它們“並沒有被當作構成國家統治思想的基礎”。在這一意義上,所謂皇帝並不是漢人的皇帝;受命於天的皇帝是整個文明世界的統治者,他們因此也統治著遷入帝國疆域並漸次漢化的非漢人族群。

    媒體評論

    通過闡述一種國族意識如何在11世紀中原王朝與諸鄰國的共存狀況下萌芽,譚凱證明了“民族主義”不是一種專屬於現代或西方社會的現像。本書文筆雅致而平易,對所有關注文化、族群與民族主義間之復雜關聯的讀者來說都堪稱。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柏文莉(Beverly Bossler)


    譚凱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新生的士大夫國族意識在宋代的崛起,質疑了對現代國族觀念的中心化理解,也從根本上挑戰了認為國族主義隻能是西方現代性產物的既有觀點。


    ——哈佛大學 包弼德(Peter K. Bol)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