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國近代通史·第七卷: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924—1927)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2075-3008
    【優惠價】
    1297-1880
    【作者】 王奇生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近代史(1840-1919)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829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282996
    作者:王奇生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共10卷,時間跨度從1840年到1949年,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大型近代史專著。
    本叢書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張海鵬等權威專家所著,它的出版完成了幾代史學家的心願。
    叢書內容客觀,史料豐富,研究方法突破前人束縛,披露了許多以前未曾揭示的內容,填補了史學研究的諸多空白。修訂版在《中國近代通史》首版經過十年的發行後,根據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再予修訂出版,繼續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學術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1924年至1927年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的歷史。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宣布改組,以此為契機,國共兩黨攜手合作,發動和主導了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目標的國民革命。這是中國繼辛亥革命之後的又一場大革命。在這場革命中,中國國民黨由一個缺乏群眾基礎的在野黨,發展成一個全國性的執政黨;幼年的中國共產黨也充分嶄露頭角,迅速成長為中國政治舞臺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本書利用大量檔案文獻和其他稀缺史料,對北伐戰爭及國共關繫發展中的一繫列重大問題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作者簡介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鄉人,武漢大學歷史繫學士、碩士,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先後任職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繫教授、繫主任,北京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中心主任,jy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著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924—1927)》《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等。

    目錄
    第一章國民黨改組與國共合作的形成/001
    第一節改組前的國民黨/003
    第二節蘇俄、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早期接觸/008
    第三節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021
    第四節國共關繫的初期形態/043
    第一節黃埔軍校與黨軍的創始/057
    第帥府與革命基地的奠立/064
    第三節國民政府成立及其初步建制/072
    第四節國民政府初期的財政和軍事/078
    第五節兩廣統一與革命基地的鞏固/084
    第一節第二次直奉戰爭與北京政變/091
    第二節臨時執政政府成立/098
    第三節善後會議/105
    第四節國會的衰亡/114

    第一章國民黨改組與國共合作的形成/001
    第一節改組前的國民黨/003
    第二節蘇俄、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早期接觸/008
    第三節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021
    第四節國共關繫的初期形態/043


    第二章廣州國民政府與南方軍政格局/055
    第一節黃埔軍校與黨軍的創始/057
    第帥府與革命基地的奠立/064
    第三節國民政府成立及其初步建制/072
    第四節國民政府初期的財政和軍事/078
    第五節兩廣統一與革命基地的鞏固/084


    第三章北京臨時執政政府與北方軍政格局/087
    第一節第二次直奉戰爭與北京政變/091
    第二節臨時執政政府成立/098
    第三節善後會議/105
    第四節國會的衰亡/114
    第五節國民軍的崛起/120
    第六節軍閥之間的循環混戰/127


    第四章五卅運動與反帝高潮/139
    第一節反帝廢約與國民會議運動/141
    第二節從慘案到運動/156
    第三節北京政府的對策/170
    第四節五卅運動的影響/178
    第五港大罷工/183


    第五章國共紛爭;南方革命陣營的分化/189
    第一節彈劾共產黨案/191
    第二節中國國民黨同志俱樂部/203
    第三節戴季陶主義/210
    第四節西山會議派/219
    第五節國民黨二大與滬粵分裂/228
    第六節中山艦事件/235
    第七節整理黨務案/244


    第六章北伐戰爭;北方形勢與南方的勝利/257
    第一節北伐前夕的北方形勢/261
    第二節國共對出師北伐的歧見/266
    第三節從廣州到武漢/272
    第四節從南昌到滬寧/282
    第五節南北地域觀念與宣傳戰/290


    第七章從遷都之爭到寧漢分裂/307
    第一節迎汪復職運動/309
    第二節左派問題論爭/320
    第三節遷都之爭/327
    第四節南昌與武漢的對峙/334
    第五節“四一二”反共“清黨”/340


    第八章南北三政權的鼎立/353
    第一節北京政府/355
    第二節武漢政府/366
    第三節南京政府/403


    第九章國共兩黨的組織形態/425
    第一節國共兩黨的黨員構成/427
    第二節從“容共”到“容國”/443


    第十章急風驟雨;工農運動/463
    第一節工人運動/467
    第二節農民運動/493
    第三節工農運動的中介群體/519


    第十一章三大政黨的“革命”觀念及其政治文化/535
    第一節從“一黨獨革”到“多黨競革”/537
    第二節三大政黨的黨際互動/550
    第三節“革命”與“反革命”/556
    主要參考文獻/568
    人名索引/581

    前言
    第一章
    第一節改組前的國民黨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中國社會逐漸呈現出一個兩極化趨向;一方面是軍閥割據混戰,社會禍亂相尋,政治極度失序;另一方面則是文化異彩紛呈,新思潮洶湧澎湃,新生力量茁壯成長。正是這樣一種看似歧異的矛盾格局,蘊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國民革命。
    從歷史淵源而言,中國國民黨乃延續興中會(1894—1905)、同盟會(1905—1912)、國民黨(1912—1914)和中華革命黨(1914—1919)而來。自同盟會開始,國民黨即是一個組織松懈、紀律欠嚴的組織。胡漢民曾對同盟會時期的“疏闊簡易”情形有如下一番感慨;“黨於黨員,不能收以身使臂臂使指之效,即亦不能深入群眾而領導之。黨員之賢者,篤於所信,其犧牲獻身之精神,足令聞者興起,而不可磨滅,然亦往往出於自動,而非黨的行動。”辛亥革命後,同盟會改組為公開的國民黨,革命黨人更多迷失革命宗旨,大批黨員腐化變質,官僚政客群相湧入,黨的革命性和組織性蕩然無存,內聚力迅速消失。胡漢民描述當時的情形是;“長衫同志變成政客,武裝同志變成軍閥,同時軍閥加入本黨做武裝同志,政客也加入本黨做一般同志。”在這種情勢下,國民黨很快被袁世凱分化瓦解。

    第一章
    第一節改組前的國民黨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中國社會逐漸呈現出一個兩極化趨向;一方面是軍閥割據混戰,社會禍亂相尋,政治極度失序;另一方面則是文化異彩紛呈,新思潮洶湧澎湃,新生力量茁壯成長。正是這樣一種看似歧異的矛盾格局,蘊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國民革命。
    從歷史淵源而言,中國國民黨乃延續興中會(1894—1905)、同盟會(1905—1912)、國民黨(1912—1914)和中華革命黨(1914—1919)而來。自同盟會開始,國民黨即是一個組織松懈、紀律欠嚴的組織。胡漢民曾對同盟會時期的“疏闊簡易”情形有如下一番感慨;“黨於黨員,不能收以身使臂臂使指之效,即亦不能深入群眾而領導之。黨員之賢者,篤於所信,其犧牲獻身之精神,足令聞者興起,而不可磨滅,然亦往往出於自動,而非黨的行動。”辛亥革命後,同盟會改組為公開的國民黨,革命黨人更多迷失革命宗旨,大批黨員腐化變質,官僚政客群相湧入,黨的革命性和組織性蕩然無存,內聚力迅速消失。胡漢民描述當時的情形是;“長衫同志變成政客,武裝同志變成軍閥,同時軍閥加入本黨做武裝同志,政客也加入本黨做一般同志。”在這種情勢下,國民黨很快被袁世凱分化瓦解。
    孫中山每遇重大挫折時,常以“改組”“改造”黨為革新之契機。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其主旨雖在討袁,但是建立一個有強固組織和嚴格紀律的黨,恢復民國前的革命精神,重訂革命方略,開創革命新機,更是孫中山的重要考量。但孫中山在組黨方式上試圖樹立強人威權領導,並以秘密會黨的某些方式,如立誓約、按指模、講服從、分等級等來嚴密約束黨員,將革命黨引導到一條狹隘、排他性的組織道路,引起許多黨人的疑慮和抵制。一批重要黨人拒絕參加中華革命黨。中華革命黨的實際運作效果亦距其理想甚遠,其嚴格的組織形式妨礙了黨勢的擴張。加之中華革命黨的活動基地主要在海外,與國內的政治文化主流相疏離。在1915年因“二十一條”而起的全國性反日運動中,革命黨人在民族矛盾和國內政爭之間處於兩難境地,內部意見分歧,基本上置身事外。在護國之役前後,中華革命黨並未能成為左右中國政局的力量。1916年袁世凱死後,中華革命黨本部移回上海。與此同時,孫中山為顧及現實環境的需要,逐步揚棄了中華革命黨初期若干嚴格的黨律,而采取較為寬松溫和的組黨路線,黨組織又復松弛渙散。
    1917年後,孫中山在廣東進行護法運動,以武力向北洋軍閥爭正統,論者一般認為這是革命黨繼辛亥之後為了維護民主共和所作的第二次大規模的奮鬥。實際上,此時孫中山護法所依靠的是桂繫與滇繫軍閥,黨組織並沒有發揮什麼力量。當時一般人亦隻知道有孫中山與西南軍閥相結合的勢力,“革命黨”本身鮮為時人所提及,表明此時革命黨所顯示的隻有黨魁個人之魅力,而少見黨組織之群力。
    由於“黨力”不彰,與孫中山結合的西南地方軍閥又並非真心擁戴孫中山,護法軍政府因為缺乏實力而被時人譏為無土地、無人民的“空頭政府”和“超然政府”。當滇桂軍閥不能容忍護法政府時,缺乏憑借的孫中山便不得不愴然離去,護法鬥爭宣告失敗。經此失敗,孫中山痛感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自嘆“吾三十年來精誠無間之心,幾為之冰消瓦解,百折不回之志,幾為之槁木死灰”。由於對時局絕望,孫中山一度卜居上海,“暫不過問”實際政治,而潛心研究革命理論,繼《民權初步》之後,又著《孫文學說》和《實業計劃》。三書合編為《建國方略》出版。孫一章中山深感統一革命黨思想理論之困難,提出“知難行易”學說。
    孫中山探研革命理論之時,五四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席卷全國。黨改組孫中山自然不可能置之度外。翻檢這一時期孫中山的有關批示、函電和演講文稿,可知他對五四學生運動有過熱烈的贊助,對新文化運動亦有敏銳的觀察。愛國運動中,學生、工人、商人、婦女等民眾紛紛組織起的來,發揮了巨大的政治能量,令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人自嘆不如。盡管一些革命黨人積極參與和贊助了五四運動,但中華革命黨並沒有以一個政黨的姿態,對這場運動發揮領導和引導作用。1923年7月《前鋒》雜志有文質問國民黨曰;民“國八年學生大運動的時候,國民黨在什麼地方?民國四年反對日本二十一條要求的運動中有沒有國民黨?……無怪乎五四運動的學生把國民黨忘掉,去年北京雙十節紀念在中央公園開會,學生工人到者數千人,連創造民國的國民黨名字多沒有提起……革命黨不能,而北京大學卻能做革命思想的中心,這種事實實在不能令人滿意。”
    1919年6月16日中華民國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以後,與各省、各都會的學生會聯成一個統一的組織。這是當時任何團體、政黨所不曾有過的。國民黨雖是一個有相當歷史的政黨,但其組織與黨員之間的聯絡指揮,尚不如這個全國性學生組織完備和運作靈活。此事對孫中山刺激甚大。如何健全黨的機器,如何使黨與民眾結合起來,這成為孫中山亟須應對的一個問題。1919年10月10日,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名為“中國國民黨”,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希望吸納廣大青年學生加入其革命陣營。但這次改組並沒有改變原來革命黨那種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的狀況,亦沒有提出具體明確的政綱。中國國民黨設本部於上海,規定在各地設總支部、支部和分部,實際上各級地方組織隻在海外華僑中部分建立,在國內僅廣東建立支部,其他各省幾乎無組織基礎可言。
    對於新文化和新思潮,孫中山及追隨在他左右的重要革命黨人的反應如何呢?五四運動之後不久,孫中山命戴季陶、瀋玄廬、孫隸三創辦《星期評論》;同年8月,又命胡漢民、朱執信、廖仲愷等創辦《建設雜志》,參與新文化的激揚和新思潮的鼓吹。孫中山對當時流行的各種新思潮,有表歡迎者,亦有持反對和保留態度者。如他對“文學革命”即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認為中國文字維繫中國民族文化生命於不墜,不願輕言放棄文言;另一方面,他又認識到白話文是宣傳主義的利器,故也不反對使用白話。除孫中山本人外,胡漢民、朱執信、戴季陶、廖仲愷、葉楚傖、馮自由、汪精衛等國民黨人也積極回應新文化思潮的衝擊,參與新思想的介紹與研究。不過,這些國民黨人的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多是個體的活力,難見“黨力”的整合。
    1920年10月,孫中山利用各派軍閥混戰之機,命令陳炯明率原駐福建的粵軍回師廣州,逐走了桂繫軍閥陸榮廷,並委陳炯明為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統一領導廣東軍政事務。孫本人亦重返廣州。此時孫中山認為光護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護法不過矯正北京政府之非法行為,即達目的,於中華民國亦無若何裨益。況護法乃國內一部分問題,對內仍承認北京政府為中央政府,對外亦不發生國際上地位之效力”,所以,必須建立正式政府。1921年4月,廣州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在廣東建立中華民國政府。不久,桂繫投順,孫設大本營於桂林,準備北伐,以期打倒軍閥,統一全國。
    此次孫中山所依靠的力量本是陳炯明指揮下的黨軍。這支部隊是孫中山從桂繫手中奪過來的,是第一支真正屬於國民黨的部隊。孫中山視之為難得的革命武力,甚至批準全體官兵宣誓入黨,期望這支“黨軍”能達成革命任務。陳炯明原是向孫中山宣過誓、摁過指印的黨員。孫對陳倚畀至深。未料陳炯明為保存實力、鞏固地盤,反對孫中山北伐,並於1922年6月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被迫離粵赴滬。陳炯明的背離,使廣東革命事業毀於一旦。“變生肘腋”,使孫中山有刻骨銘心之痛;“文率同志為民國而奮鬥垂三十年,中間出死入生,失敗之數,不可僂指,顧失敗之慘酷未有甚於此役者。蓋歷次失敗,雖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則為失敗於敵人。此役則敵人已為我屈,所代敵人而興者,乃為十餘年卵翼之陳炯明,且其陰毒兇狠,凡敵人所不忍為者,皆為之而無恤。此不但國之不幸,抑亦人心世道之憂也。”這一事件,使孫中山感到迫切需要一個嚴密組織的革命黨和一支真正服膺主義的黨軍。
    在1924年改組前,國民黨的黨機器,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據鮑羅廷描述,改組前的國民黨,黨“同黨員沒有任何聯繫,沒有在他們當中散發書刊,沒有舉行會議,沒有說明孫(中山)在各個戰線上的鬥爭目標,特別是同陳炯明的鬥爭目標。國民黨作為一支有組織的力量已經完全不存在”。改組前,國民黨號稱有黨員20餘萬,實際多為“掛名黨員”。如國民黨廣州分部號稱有黨員3萬,其中交納黨費的隻有6000人,前來登記者隻有3000人。“廣東人民對孫的政府持強烈反對態度”,廣州的工人對政府的命運漠不關心,對其勝敗根本不感興趣;城市小資產階級因前線時勝時敗和敵軍經常進犯而深受無政府狀態之苦;濫征捐稅,招致商人不滿和仇視;至於農民,“他們把孫同陳的鬥爭看作是隻降臨到他們頭上的一種不幸”。國民黨“偶爾發布由孫簽署的諸如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等一般性題目的宣言,根本不涉及當前的事件,不對它們作出解釋,也不利用這些事件來發展和鞏固黨。這些宣言作為趣聞被刊登在幾家報紙上,然後國民黨又沉睡一年又一年”。
    這樣一個黨,顯然需要進行一場徹底的改組和改造了。

    媒體評論
    從學術發展的角度看,該成果完整地描述了1840—1949年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圍繞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的統一和富強這個基本線索構建起較為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繫,為進一步開展中國近代史研究搭建了廣闊平臺,開闢了新的視野。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 甄占民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的最大優點和特點,在於堅持以唯物史觀研究解讀中國近代史,以學術話語表達當代中國歷史學界的政治立場和觀點,同時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夏春濤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做到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視野開闊、繫統完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繫走向成熟的標志性作品。該書對現代化的內涵、意義的認知及其同中國近代歷史進程關繫的理解,顯示出融合革命史和現代化史兩種模式的理論自覺,為探索建構中國近代史知識體繫、學科體繫做出了重要而成功的嘗試。

    從學術發展的角度看,該成果完整地描述了1840—1949年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圍繞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的統一和富強這個基本線索構建起較為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繫,為進一步開展中國近代史研究搭建了廣闊平臺,開闢了新的視野。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  甄占民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的最大優點和特點,在於堅持以唯物史觀研究解讀中國近代史,以學術話語表達當代中國歷史學界的政治立場和觀點,同時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夏春濤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做到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視野開闊、繫統完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繫走向成熟的標志性作品。該書對現代化的內涵、意義的認知及其同中國近代歷史進程關繫的理解,顯示出融合革命史和現代化史兩種模式的理論自覺,為探索建構中國近代史知識體繫、學科體繫做出了重要而成功的嘗試。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黃興濤


     


    《中國近代通史》作為一部標志性的中國近代史通史著作,其修訂和出版不僅實現了幾代中國近代史學人的夢想,而且對於黨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等學科的建設有重要借鋻和參考意義。


    ——北京大學歷史學繫教授  臧運祜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明確提出在革命史研究範式主導下,兼采現代化研究範式的視角,確定了科學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範式。書中提出“沉淪與上升”的近代中國U字形歷史進程,形像地再現了中華民族遭受屈辱、陷入深淵到奮起抵抗、浴火重生的過程。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陳謙平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以斷代通史的體例寫作出版,從中國學術史和史學史的角度而言,可謂是繼承了中國史學傳統,為我們以新體裁、新體例撰寫斷代史樹立了標杆。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李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