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戰安慶:曾國藩的中年突圍(唐浩明、張宏傑、譚伯牛、袁燦興、鄭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周祿豐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明清史 
    【出版社】嶽麓書社 
    【ISBN】97875538156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3815619
    作者:周祿豐

    出版社:嶽麓書社
    出版時間:2022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在腐朽黑暗的晚清官場,曾國藩為何能脫穎而出,力挽狂瀾?靠的是“勇於擔當”的大勇,靠的是“銳於創新”的大智,靠的是“謙恭拙誠”的大讓!

    • 曾國藩一路猛打猛衝,跌落谷底後如何化百煉鋼為繞指柔? 在官場遭受排擠,被皇帝解除兵權,曾國藩蟄居在家。在迷茫中思考,在困頓中修心,終於參透《道德經》的智慧,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後為人處世脫胎換骨,率領湘軍打下安慶城,完成人生轉折,奠定畢生功勛!

    • 湘軍為何戰鬥力頑強,常打勝仗?這背後是現代化的軍事理念做支撐。湘軍從排兵布陣、士兵訓練、後勤補給、獎懲制度,無一不與現代軍事相吻合。

    • 《戰安慶》嚴格遵循史料,杜絕戲說,注釋詳細,句句有來頭。大量利用書信、奏折、諭旨、筆記等史料,注釋詳盡,於細微之處,令人極為信服地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於細微之處,點明歷史真相。

    • 本書語言通俗流暢,情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更符合當下潮流和閱讀口味,比小說更好讀。

    • 本書附有大量歷史照片和彩色插圖,還原歷史現場,使讀者能更直觀地體驗歷史。本書裝幀精致,內外雙封設計,印金工藝,護眼雙膠紙,收藏級印裝品質。

     
    內容簡介

    翻開本書,看曾國藩如何以一種拙誠的精神,詮釋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路,一個敢於擔當者的覺醒歷程!


    曾國藩在天下大亂之際,非常善於把握機會和創造機會,一介書生獨創湘軍,統率群雄。對抗太平天國,屢戰屢敗,甚至兩次投江自盡,多次深陷絕境。47歲時更被皇帝棄用,陷入人生低谷。蟄居老家兩年,他反思自我,終大徹大悟。重新出山後,為人處世脫胎換骨,不僅清除了政治敵人,而且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對賭,終戰勝了安慶之敵——陳玉成,一生功勛奠定於此!


    安慶之戰是清王朝和太平天國命運的轉折點,本書選取安慶會戰這樣一個轉折點,濃墨重彩地描寫了這場大戰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本書圍繞湘軍與太平天國會戰安慶來布局謀篇,深入地解讀了咸豐皇帝、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晚清軍政名人在大變局中的選擇與行動,堪稱一部翔實的晚清軍政史。同時它也是一部關於人情世故的博弈史,表面上寫的是戰爭,實際上寫的是背後各種人情世故和各種勢力之間的博弈。


     

    作者簡介

    周祿豐:湖湘士子,耕耘杏壇,酷愛湖湘文化,著有《通天血路:太平天國往事》《戰安慶:曾國藩的中年突圍》。

    目錄
    序章
    一 官場野蠻人
    二 拆分“團練”
    三 建軍大分裂
    四 不救“恩師”
    五 誓師東征
    六 收復湖北,金陵在望?
    一 前功盡棄
    二 踫壁江西
    三 畢金科之死
    四 與皇帝的積怨
    五 曾左絕交
    一 事功本於學問
    二 書生軍團

    序章


    一、書生從戎
     一  官場野蠻人
     二 拆分“團練”
     三 建軍大分裂
     四 不救“恩師”
     五 誓師東征
     六 收復湖北,金陵在望?


    二、中年危機
     一 前功盡棄
     二 踫壁江西
     三 畢金科之死
     四 與皇帝的積怨
     五 曾左絕交


    三、湘軍始末
     一 事功本於學問
     二 書生軍團
     三   編練“新軍”
     四 創辦水師


    四、後方建設
     一 駱秉章經營湖南
     二 胡林翼主持湖北
     三 督撫“相和”


    五、大盈若衝
     一 憤怒中年的徹悟
     二 曾國藩肖像素描
     三 重新站在歷史風口


    六、打破僵局
     一 三河慘敗
     二 多龍鮑虎
     三 “敗保”大將軍
     四 多隆阿新貴
     五 小池驛大捷


    七、變局悄至
     一 英法突入
     二 李秀成絕地求生
     三 天意回轉
     四 左宗棠出山


    八、安慶之圍
     一 置身絕地
     二 “勤王”疑案
     三 亂極時站得定
     四 曾國藩的豪賭
     五 日落安慶城


    九、江蘇危局
     一 洋槍隊的誕生
     二 李鴻章崛起
     三 死鬥何桂清


    結語  清朝人曾國藩

    在線試讀
    憤怒中年的徹悟
    丁憂守制前,曾國藩的學問,是以程朱理學為統攝的,而程朱理學,是儒學中的激進派。理學家講求天理道德,認為個人通過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就會掌握天理,終與天理同在。天理在手,我就可以匡扶正義,改造社會,後化成天下。而理學的流弊,大致有兩端:

    此前種種衝突,固然因為湘軍的存在觸動了官場原有的利益格局,但與曾國藩的桀驁孤僻又何嘗無關?出江西後,其他湘軍統領和駱秉章相處甚得,曾與陳啟邁不和,而胡林翼卻能與官文共事。在晚清官場,想要做一番大事業,不但要踏實苦干,更要有靈活的手腕和高明的權術。如果把當時的局勢比喻成黑夜,曾國藩是想化身太陽,驅散黑暗——然而他終究不是太陽,至多是一盞明燈。明燈妄圖代替太陽照亮四方,必然把自己燒得油枯燈滅而徒勞無功。胡林翼更像是黑夜中的舞者,在黑夜中小心翼翼地遊走,與黑暗虛與委蛇、若即若離,尋找著還能點燃的燈芯,把它們一一點燃,終彙成萬家燈火。
    也就是說,中庸不是不左不右不剛不柔,而是平等看待這兩邊,根據形勢的需要,該左就左,該右就右,該剛強時就剛強,該柔弱時就柔弱。不是剛柔兼具,而是時而剛時而柔,根據時勢的發展靈活選擇。但不管選哪一邊,自己都要守住本心,也就是“執中”。
    曾國藩守住自己的本心,守住儒家理想的同時,根據時勢選擇手段:帶兵打仗,需要剛強,就用一下法家的手段;官場鬥爭,需要柔弱,就用一下道家的手段。無論道家和法家,都是達成目標的手段,是拿來用的“術”,而程朱理學,則是不變的“道”。用一句時下流行的歌詞來說,曾國藩是“做了那麼多改變,隻是為了我心中不變”。

    【注釋】
    ① 見《曾國藩全集》第22冊第466頁,嶽麓書社2011年版。
    ② 見《劉蓉集》(下冊)第333頁,嶽麓書社2008年版。
    ③ 見歐陽兆熊《水窗春囈》第13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

    憤怒中年的徹悟


    咸豐七年(1857),盛夏的熱浪蒸騰著白楊坪,四十六歲的曾國藩站在老柏樹下沉默不語。出湘三載,征戰不休,卻帶著半頭風霜和一身火氣歸來,他眼中透著兩個字——“不甘”。勇猛精進的剛介儒生遭遇中年危機,自然抑郁苦悶。上司的猜忌,同僚的中傷,友朋的死難,凡此種種,與壯志難酬的憂愁纏繞在一起,灼燒著曾國藩的神魂,令其寢食難安。


    曾國藩立志要在亂世做聖賢,以“忠義血性”感化同人,然後移風易俗,再造太平,所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湖口慘敗,南昌坐困,江西戰局一籌莫展,他在事業上尋不到出路。對比胡林翼和駱秉章的成功,曾氏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面對皇帝的猜忌與同僚的排擠,他甚至萌生世道不值得拯救的絕望想法。


    曾國藩四顧茫然,覺得舉世皆與自己為敵,頗有“苌弘化碧”“眼懸國門”的冤屈。他在給劉蓉的信中寫道:義士荊軻之赤心化為長虹,圍觀的人卻以為是災禍;忠臣苌弘之鮮血化為碧玉,賞玉的人卻把它當作爛石頭,這種心情可謂沉痛之至。①從老師唐鋻、倭仁那裡學來的養氣功夫絲毫不能排解內心的苦悶,他甚至起了就此放手、一死了之的念頭。曾國藩在給劉蓉的另一封信裡說,到處都是掣肘搗亂之人,怎麼也不能一展抱負。現在數著日子等死,到時候你給我寫墓志銘,如果不為我鳴冤,我在九泉之下也不瞑目。②


    當人走投無路之時,盼得到同人的支撐,縱然舉世皆敵,隻要有二三志同道合者聲援,尚可堅信“吾道不孤”。誰料連左宗棠都來信責備他拋下江西軍務回家是不顧道義之舉,曾國藩就真正絕望了。長沙、嶽陽、武昌、湖口,從洞庭湖到鄱陽湖,從湘江到九江,數年努力之經營,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如露消逝。


    枯坐家中等死,曾國藩每日心煩氣躁,抑郁難當,不是寫信罵同僚,就是與家中子弟吵架,甚至辱罵弟媳,這是以理學名世的曾國藩一生失態之時。為收束情緒,他常在老家屋前靜坐,仰觀高嵋山上陽春煙霞,俯瞰白楊坪前翠竹松濤,心情漸至和緩,打消了死志。死志既消,他又開始反思過往幾年種種得失,然而越反思就越糾結,情郁於中,不能釋懷。因為每日思緒萬千,又得了失眠癥,心情越加低落,心中的煎熬與暑氣的烘烤內外交加,白楊坪宛似烘爐。


    好友歐陽兆熊得知後,推薦長沙名醫曹耀湘(字鏡初)為曾國藩治療失眠癥,又勸諫說:“曹鏡初的醫術可以治你的身病,而黃老道之書,卻可以醫你的心病。”③經歐陽兆熊和曹耀湘推薦,曾開始讀老莊等道家著作,早年匆忙一過的名言如“大像無形”“大巧若拙”“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此時再讀真如一縷春光,照到他被黑暗重重包圍的心上。


    夏日過後,天氣漸涼,身心稍有恢復的曾國藩走出白楊坪,四處訪友。看到湘水潮起潮落,不舍晝夜,江上往來的輕舟順流而下,倏忽之間,已越十裡。曾國藩忽然領略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明悟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道理。


    曾國藩崇拜的祖父曾玉屏,留下祖訓“男兒以懦弱無剛為恥”,母親也是倔強剛強之人,曾國藩自述“吾兄弟皆稟母德居多,其好處亦正在倔強”。受家庭的影響,曾氏的個性倔強剛強,這也符合湖南人霸蠻的風格。


    曾國藩到京師讀書後以程朱為宗,而程朱的傳人多半有幾分孟子式的迂闊天真與屈原式的自戀清高。此後常年帶兵打仗,以申韓之術治兵,又不免學到了法家的霸道。他以剛強、迂闊、自戀、霸道的態度周旋於晚清陳腐的官場,當然不免四處踫壁,待踫壁之後再用這套觀念去反思,不但不得要領,反而如火上澆油,越烹越燙。得歐陽兆熊提醒後再讀老莊,受“中年危機”困擾的曾國藩纔算是找到了突圍的辦法。


    道家人生觀的要義,首先在“順其自然”四個字上。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天命不可揣測,人力終究有限,歷史的大勢往往不受個人的意志和努力而轉移。儒家強調遇事當仁不讓,舍我其誰,知其不可而為,總想以一己之力撼動大勢,往往徒勞無功。曾國藩得老莊的啟發,感悟到在浩瀚的宇宙裡個人的渺小,繼而又認識到在浩浩蕩蕩的歷史浪潮中,個人隻能努力實踐而不能妄求一定成功的道理:


    人生在世,做事隻求盡心,而成敗不必強求。如果大事有成,那也是個人的努力符合了自然規律或者天命,不必把功勞都當作自己的;若大事無成,也不必沮喪,因為世事的發展本就不受個人掌控,“盡其在我,聽之在天”。一旦看破這個道理,不再執著於成敗,不再汲汲於功名,那之前所遭受的各種挫折,也就不必時時掛念在心了。


    所謂中年危機,無非就是人到中年因事業無成而產生的焦慮和惶恐,一旦跳出功名利祿的圈子,從宇宙的維度來看待世事,以恬淡衝融的態度來重新看待人生,危機帶來的抑郁也就消泯了。


    曾國藩在家日日閱讀老莊之言,水靜山青,日升月落,境界也逐漸提升。他的心境,初如黑夜將至,密雲遮掩,風雨欲作;稍後卻仿佛風流雲散,清輝乍現;再後來如滿天星芒,人間燈火,交相輝映,在黑暗中尋得光明自在。這一刻,曾國藩大徹大悟,將平生學問,凡程朱之學、申韓之術、黃老之言,連同漢學之考據、桐城之古文,融會貫通,別開生面,達到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境界,而他為人處世,也變得智慧通達、遊刃有餘。



    丁憂守制前,曾國藩的學問,是以程朱理學為統攝的,而程朱理學,是儒學中的激進派。理學家講求天理道德,認為個人通過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就會掌握天理,終與天理同在。天理在手,我就可以匡扶正義,改造社會,後化成天下。而理學的流弊,大致有兩端:


    一是空疏不實。理學指引儒者追尋世間的終極真理,通過研究事物中蘊含的道理,進而認識天理。理學格物致知的理念與近現代科學相同,但理學家知道要格物致知,卻不知道“物”應當如何去“格”。換言之,理學家欲求道,卻無求道的方法和工具。傳統儒學沒有發展出實驗試錯、邏輯分析、歸納總結這樣的實證方法,就無法分析“物”中所蘊含的“理”。理學家的所謂格物,並不是研究事物變化,從中歸納規律。他們隻懂得演繹法,隻能假定陰陽五行和儒家倫理綱常是先驗的真理,然後借助事物展開聯想,以此來印證聖人所傳的心性義理。譬如王陽明格竹子,並非用科學方法去分析竹子的生長規律,而是通過竹子的形態、特性展開擬人的聯想,用來比附倫理道德。因為缺乏求道的手段,隻有空疏的聯想,理學的發展隻能在綱常名教裡打轉,發展不出自然哲學。而近現代思想的發展,正是從自然哲學中發展出近代科學,再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社會,發展出社會科學。


    二是處處誅心,自視過高,為人。理學的祖師爺朱熹,認為李密、李世民、項羽、劉邦都是利字當頭,即便三代以下踐行大義的人諸葛亮,也“所學不純”。對古之英雄都如此苛責,對同時代的平凡人又何來尊重?理學家自以為因格物而得天理,一朝天理在我,則我即天理,可以代天化人,讓天下萬民都齊於我。這就不免狂妄,在他們看來,凡與我不同心的人,都是異端。


    曾國藩自認笨拙無纔,後世也多稱他為笨人,然而曾雖然不夠聰明機巧,卻有穿透歷史迷霧的悟性。他雖未接觸過近代科學,卻從考據求實的漢學裡得到啟發,無師自通地開創出把事物分為兩半進行探討,窮盡其理後再繼續分割下去,進行精密研究的思辨方法。不但懂得剖析,他還知道合並消減同類項,後加以綜合的研究。這種思維,已經跳出了傳統學術的限制,與近代科學方法接近。④曾國藩講求從實際中去驗證知識,從經驗中去總結規律,這也有幾分近代實證主義的神采。他把充斥著玄學的古代兵法,變成以實證經驗為基礎的軍事工程學、軍事運籌學,這是曾氏遠超同時代所謂天纔的地方。


    胡林翼早年也久經戰陣,卻在很長時間內,都隻是三流軍事家,直到得羅澤南傳授湘軍營規,纔躋身一流。李鴻章早年帶兵以浪戰為能,帶兵十年也隻是個逃跑知府、綠林翰林,直到入湘軍幕府學了老師的辦法,纔能統領淮軍青出於藍。


    理學空疏不實的弊端,被曾國藩以極高的悟性突破了。從某種程度上講,他這種實證思想具有的革命性,還要超過朱熹和王陽明。曾國藩之所以沒有在思想史上獲得和朱、王一樣的地位,是因為這種實證思想在近代西方早已成熟,很快就被成體繫地引進中國了。


    雖然沒有染上空疏不實的毛病,但理學家自視甚高的毛病,在早年曾國藩身上是非常明顯的。他曾說“不為聖賢,便為禽獸”,這種的思想,用來責己倒還無妨,用以責人,就大錯特錯了。不為聖賢,並非就是禽獸,因在聖賢和禽獸之間還有凡人,聖賢、禽獸都是少數,凡人纔是大多數人。按朱熹的說法,三代以下,隻有諸葛亮能躬身踐行大義,然而仍有缺點,離聖人尚有差距,那豈不是三代以下的政治家都是禽獸?


    曾國藩的上司和同僚,如咸豐、駱秉章,有的好名虛偽,有的貪權懦弱,但總有幾分精明能干,是可以共謀大業之人。即便如陳啟邁、官文,雖政見不合,官聲不佳,也未必見得就是無可救藥的禽獸。古往今來的大事業,都是少數英雄帶著大多數凡人做成的,如果要每個同僚都是聖賢,那天下哪還有可以共事之人?君子之間也常政見不合,縱然滿朝文武都是君子,也需要相互妥協、調和矛盾,纔能共舉大事。哪能遇事不順,就剛強到底,寸步不讓呢?


    過分強調道德修養,使得理學門徒脫離實際。理學家不了解人性的弱點和社會的復雜,不懂得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隻當天理在手,一切就會屈己從我。事實上,道德教化,律己可以昭昭如烈日,律他卻隻能浸潤如春雨,強他人、社會就我,以自我為尺度去糾繩他人,隻會四面皆敵。


    曾國藩前半生天真迂闊,隻知道用理想去改造社會,卻不知世事的復雜,尤其他自覺真理在手,目的正義,道義名分在我,手段也就不必講求。用迂闊的理想主義去踫撞黑暗而堅固的現實,自然不免頭破血流。踫壁之後,又認為我正確,攻訐我的都是宵小之徒,這樣不知自省,沒有靈活的手段,怎麼能在喫人的官場立足?


    到長沙治軍後,因為軍隊講殺伐決斷,法令森嚴,曾國藩又開始信奉法家的手段。法家以暴力服人,隻信奉實力,曾氏強兵在握,實力雄厚,在官場就更不知進退,甚至連皇帝都敢要挾,這樣做事又怎能不舉世皆敵呢?你“曾剃頭”自恃湘軍在手,絲毫不肯妥協,那就怪不得同僚用官場上的明槍暗箭給你添堵了。後人常說法家可恨處,在於使用律令殺人,而理學家可恨處,在於揮舞道德殺人。曾國藩一手握住湘軍這把鋒利的屠刀,一手握住名教這根道德的大棒,百無禁忌,四處攻伐,當然人人詬病,處處射來叢鏑(dí)了。


    自讀老莊悟道,曾國藩懂得了在官場上“知雄守雌,卑弱自持”。個改變,就是懂得自省和謙虛,凡事先找自己的不足,而不再一味抱怨他人無理。他反省自身,了解了自己“長傲”和多言的缺點。以前與人衝突,都以為自己必然正確,但回頭反思,自己又真的事事占理嗎?在湖南練兵打仗,自己暗示下屬不必聽從駱秉章的調遣,因為駱秉章毫無纔能,隻會壞事;與駱秉章文書往來,也隻有簡單粗暴的通報,而無請教、商榷的口吻,隻因為看不起駱秉章的纔干。然而駱秉章在曾國藩出省後,把湖南的財政收入提高了三四倍,練出了四五萬精兵支援各地作戰,又哪裡顢頇昏庸呢?


    咸豐多次強令曾國藩出省救援,曾國藩把咸豐的上諭當作亂命不從,結果是江忠源、吳文镕敗亡,兩座省城丟失,局面為之大壞,損失又豈是幾千湘軍可比?縱然陳啟邁在江西克扣湘軍的軍餉,除了限制湘軍發展之外,他也是想籌餉自練一軍。陳啟邁後沒來得及練成贛軍就被撤職,但曾國藩何以知陳啟邁就一定不行呢?
     
    此前種種衝突,固然因為湘軍的存在觸動了官場原有的利益格局,但與曾國藩的桀驁孤僻又何嘗無關?出江西後,其他湘軍統領和駱秉章相處甚得,曾與陳啟邁不和,而胡林翼卻能與官文共事。在晚清官場,想要做一番大事業,不但要踏實苦干,更要有靈活的手腕和高明的權術。如果把當時的局勢比喻成黑夜,曾國藩是想化身太陽,驅散黑暗——然而他終究不是太陽,至多是一盞明燈。明燈妄圖代替太陽照亮四方,必然把自己燒得油枯燈滅而徒勞無功。胡林翼更像是黑夜中的舞者,在黑夜中小心翼翼地遊走,與黑暗虛與委蛇、若即若離,尋找著還能點燃的燈芯,把它們一一點燃,終彙成萬家燈火。


    曾國藩懂得謙虛自省後,說反躬自身,全無是處,以前總自負本領大,總去看別人的不是,自從悟道後,纔知道自己並無什麼特別的本領,凡事能看到別人有幾分長處。⑤知道自己不足,而能看到他人長於己處,道德文章方能因此長進,人際關繫方可改善。此前的曾國藩,別說同僚,就連親兄弟也受不了他那種“天下皆濁而我獨清,世人皆醉而我獨醒”的姿態,曾國荃、曾國華到北京投奔,也很快受不了他的態度而離開。


    張宏傑先生曾舉例,此前曾國藩給駱秉章寫信,說湖南湖北“唇齒利害之間,此不待智者而知也”,不但沒有商量的口氣,幾乎就在嘲諷駱秉章不智了。關於籌辦水師,他不肯讓駱秉章插手,說“水路籌備一端,則聽侍(我)在此興辦,老前輩不必分慮及之,斷不可又派員別為措置”——辦水師舍我其誰,您就別管了,也別派手下來添亂,你們都是不行的。這些書信,口氣生硬,態度跋扈,字字如刀,怎麼不讓人生厭?⑥


    儒家講究知其不可而為之,強調“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傳到宋明理學的末流,又更是舍我其誰、高己卑人。這種人生態度,若在奮發進取、士風良好的時代當然是不錯的,但在暮氣已深的晚清,隻能處處踫壁。若曾國藩的目標是立德立言,當然可以剛強,不與污穢的官場合流,即使踫得頭破血流乃至粉身碎骨,他這個人卻是立住了,雖不能成大事,卻可憑借勁然的風骨名垂青史,興許還能感動少許同時代的人,使風氣有所好轉。但若目標是立功,就不能一味剛強了,身處衰世,舉目可見皆是庸人,要辦大事就要團結庸人、俗人,那就隻能以恭敬、柔弱、謙卑的態度,隱藏鋒芒保存自我,再設法調和眾人,隱晦曲折地達成目的。


    道家的柔術啟迪了曾國藩,讓他知道如何在顢頇、瑣屑的官場中尋求出路:暫時無力改變政治環境,那就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先以謙卑的態度獲得上司、同僚的好感,再積極參與官場的應酬,和光同塵,把自己融入官僚之中。這樣自己就不再是他人眼中剛介古怪、難於共事的酷吏,不再是黑天鵝中的白天鵝。磨去稜角就不再容易被他人攻擊,成為官僚們的自己人,行事就會容易。


    曾國藩過去很討厭官場應酬,不喜歡與人客套交往,隻喜歡公事公辦,認為官場往來是浪費時間。但咸豐八年(1858)復出後,他積極參與官場的應酬,上到總督巡撫,下到推官縣令,他都親自拜訪,或者致以書信,以謙恭的態度、和藹的語氣,小心翼翼地爭取他們,籠絡他們。之前與左宗棠失和,現在他就請與左宗棠友善的九弟曾國荃幫忙斡旋調解,然後親自致信,以大義和情理動之,修復兩人感情。得左宗棠諒解後,曾氏再請左宗棠彌縫與駱秉章的關繫,又請胡林翼幫忙聯絡與官文的交往。這些官場應酬雖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卻因此少了很多掣肘。過去他辦大事,十之七八的精力是在和官僚鬥爭,現在雖花費了十之三四的精力來應酬,卻減少了和官僚的鬥爭、扯皮,辦事反而更為利索。


    曾國藩過去辦事,總想把無能的庸官一腳踢開,然後換上自己信任的正人君子,同心同德改易風氣,共創大業。經過屢屢挫折,他也開始熟知人性的弱點,知道自己究竟不能隔絕所有不一心的人,何況他所信任的“正人君子”,又何嘗沒有私心雜念?


    老子的權術,是君子行事如水,講究因勢利導,不與人欲對抗,而以柔術馴服人性,以共同的利害關繫,引導他人順遂自己的意圖。清高好名之人恭維之,退讓瑣屑之人安撫之,貪婪好貨之人利誘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之人,把自己的事業變成大多數人的利害所在,辦事自然無往不利。左宗棠清高、自大、好名,曾國藩就在日常交往中時時恭維,把他捧成天下能臣;官文貪權好利,曾國藩就推功相讓,每次獲得戰功,都分潤官文,每次攻破城池的奏折,都請官文領銜;駱秉章以老前輩自居,曾國藩就日常請教、咨詢、問候;基層官員缺乏認同感,曾國藩就謙卑以待,召見下屬不坐中堂,不讓他們站立,每逢節日還貼心問候;幕僚、弟子都懼怕他嚴厲、刻薄,他就每天和弟子一起喫早飯,講學問、說笑話,到李鴻章入曾國藩幕府時,往日刻薄迂闊的恩師已經是一位每天給下屬講段子,讓人如沐春風的長者了。


    江南大營被攻破後,原不打算授予曾國藩地方實權的咸豐,任命他為兩江總督,究其原因,雖是形勢危急無人可用,但也有曾國藩變得更加深沉老辣,讓皇帝覺得可以信任了。


    曾國藩此次因研習老莊哲學而悟道,此後也經常借助道家的柔術以濟功業。友人歐陽兆熊因此在筆記中說他變成了道家人物,並總結說曾國藩一生三變,在京師求學從詞臣變為程朱理學的門人,到長沙練兵從理學家變成申韓之徒,咸豐八年守制悟道後終變成了道家門人。這個解讀,雖出自友人觀察,卻是對他的誤讀。曾國藩一生三變,變的隻是做事的手段,變的隻是術,而他一生的根本,仍是程朱理學,他的道,始終未變。


    曾國藩在創辦湘軍時,確實用嚴刑峻法,但嚴刑峻法隻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而非目標。他帶湘軍打仗,還是為了捍衛儒家文化,捍衛儒家文化影響下的社會。他打這場仗,還是為了天下太平之後,移風易俗,讓天下變成儒家理想中那個人人有德的社會,其根本目的並沒有變。而且在創辦湘軍時,曾國藩讓自己手下的將領,按時到軍營裡給士兵講儒家的道理,教士兵唱《愛民歌》,把士兵當成儒家門徒來訓導。他招募將領,也隻招募道德出眾、纔堪治民的書生,並不招殺人狂魔。可見曾氏仍是一介儒生,隻是這個儒生懂得用一些法家剛強的手段,來彌補儒家的平和,以適應現實需要。


    而他晚年,為了和官場上各種官僚打交道,確實用了道家的柔術,和皇帝、同僚“打太極拳”。但曾國藩這樣做,也是為了協調各種關繫,以實現儒家理想。如果他成了道家門徒,那還辦什麼大事呢?道家講究的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聖人不作為好,還打什麼仗呢?如果太平天國當興,那就順其自然吧。可曾國藩到生命的後一刻,都還想做大事業,想改造社會風俗。他在給曾國荃的信中也說,人力可奪氣數,努力能克天命,可見他始終都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儒生。隻是用了道家的柔術,作為一種手段,來彌補儒家的剛強。


    那曾國藩真正的處事方略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儒家提倡的“中庸”。儒家思想認為,萬事萬物中都存在著一組對立的矛盾:有陽就有陰,有剛強就有柔弱,有生存就有毀滅,有光明就有黑暗。中庸就是取矛盾的中端,不偏向任何一方。後人對中庸思想有一個誤會,認為中庸就是不偏向左,也不偏向右,站在中間;遇到事情,我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模稜兩可,誰也不得罪。這是把中庸思想庸俗化的理解,本質是膽小怕事,做騎牆派,當好好先生。那麼中庸是什麼呢?中庸是指,由於我站在矛盾的中間,所以我守住了事物的本質。守住中庸,就能“執兩用中”,是因為我拿住了事物兩極變化的中端,所以對立的兩邊都可以為己所用。



    也就是說,中庸不是不左不右不剛不柔,而是平等看待這兩邊,根據形勢的需要,該左就左,該右就右,該剛強時就剛強,該柔弱時就柔弱。不是剛柔兼具,而是時而剛時而柔,根據時勢的發展靈活選擇。但不管選哪一邊,自己都要守住本心,也就是“執中”。


    曾國藩守住自己的本心,守住儒家理想的同時,根據時勢選擇手段:帶兵打仗,需要剛強,就用一下法家的手段;官場鬥爭,需要柔弱,就用一下道家的手段。無論道家和法家,都是達成目標的手段,是拿來用的“術”,而程朱理學,則是不變的“道”。用一句時下流行的歌詞來說,曾國藩是“做了那麼多改變,隻是為了我心中不變”。


     


    【注釋】


    ① 見《曾國藩全集》第22冊第466頁,嶽麓書社2011年版。


    ② 見《劉蓉集》(下冊)第333頁,嶽麓書社2008年版。


    ③ 見歐陽兆熊《水窗春囈》第13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


    ④ “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晰,曰簡要,曰綜核。剖晰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來,先須剖成兩片,由兩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懸絕,愈剖愈細密,如紀昌之視虱如輪,如庖丁之批隙導窾,總不使有一處之顢頇,一絲之含混。簡要者,事雖千端萬緒,而其要處不過一二語可了。如人身雖大,而脈絡針穴不過數處;萬卷雖多,而不過數句。凡御眾之道,教下之法,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稍繁難則人不信不從矣。綜核者,如為學之道,既日知所亡,又須月無忘其所能。每月所治之事,至一月兩月,又當綜核一次。” 見《曾國藩全集》第17冊第65頁,嶽麓書社2011年版。


    ⑤ “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 見《曾國藩全集》第21冊第476頁,嶽麓書社2011年版。


    ⑥ 見張宏傑《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第34頁,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4年版。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