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蔣介石與大國的恩恩怨怨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王堯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近現代史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12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6801253
    作者:王堯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7月 

        
        
    "

    編輯推薦

    本書講述了蔣介石與七個大國之間的恩恩怨怨:**編講述蔣介石與美國之間“恩斷情未了”的糾葛;第二編刻畫了蔣介石與英國交往中所遭遇的“傲慢與偏見”;第三編敘述了蔣介石“仇視蘇聯爭扶持”的經過;第四編抒寫了蔣介石對德國“崇拜與決裂”的復雜情結;第五編描繪了蔣介石“師法東洋反被辱”的曲折歷程;第六編介紹了蔣介石與意大利、法國之間的“合作與分歧”。

    蔣介石在中國近現代歷史舞臺上是一位叱咤風雲的政治人物。在國際關繫逐漸走向全球化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個大國也是弱國的政治領袖,蔣介石的外交活動組成了他政治生涯的重要部分,特別是他與世界列強大國的交往,在蔣介石一生中尤為重要。

     
    內容簡介

    蔣介石在中國近現代歷史舞臺上是一位叱咤風雲的政治人物。在國際關繫逐漸走向全球化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個大國也是弱國的政治領袖,蔣介石的外交活動組成了他政治生涯的重要部分,特別是他與世界列強大國的交往,在蔣介石一生中尤為重要。
    蔣介石最早接觸的國家是日本。他曾東渡扶桑,企圖從那裡學到強國之術,可惜時間不長。後來他被迫與日本兵戎相見,戰爭與談判,是他與日本主要的關繫,從“九一八”事變打打談談,一直到日本投降。他與日本的關繫,可謂是師法在前,遭受侵略在後,繼而奮起反抗,最後打敗日本。對蔣介石影響*的國家非美國莫屬。蔣介石手握實權後即與美國接觸,美國對蔣介石政權幫助巨大,幫他搞幣制改革,幫他訓練軍隊,幫他反共打內戰。

    作者簡介

           王堯,男,1986年出生。本科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繫,碩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專業。現在黨校從事教務教學工作。

    目錄
    第一編恩斷情未了——蔣介石與美國
    第一章從初識到結盟
    一、美國贊同蔣介石上臺
    ●大革命後期,蔣介石與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逐漸靠攏,蔣對“南京事件”的處理促成了雙方的進一步接近,日本表態支持蔣反共,美蔣之間也開始有了初步接觸
    ●在國民黨內派繫鬥爭中,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隨後赴日尋求支持,這促使美國改變了觀望態度。蔣宋聯姻為蔣在政治上贏得了籌碼,美國的支持加速了蔣的復出
    ●蔣介石重新上臺後,國民黨的外交政策由親俄遠日轉向親英美,努力取得美國的支持。隨後又發起“改訂新約”運動,希望通過談判收回關稅自主權,並廢除領事裁判權
    二、抗戰後尋求美國的支持
    ●抗戰初期,蔣介石寄希望於國聯采取行動,無奈英美等國保持“中立”,蔣爭取國際支持未果。以天津租界事件為契機,蔣致函羅斯福,最終促成日美商約的廢除
    ●歐戰爆發,蔣介石看到轉機,命宋子文以其“私人代表”身份出使美國,爭取美國貸款。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美國不得不采取援華制日政策,開始向蔣提供貸款,並給予軍事援助
    ●宋美齡受邀訪美,蔣介石十分支持。在美國,她先後會見了羅斯福夫婦,並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呼吁美國支持中國抗戰,並爭取最大限度的美援。此行獲得了巨大成功
    三、美國全面支持蔣介石
    ●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並加緊與美英等國進行遠東軍事合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後,美國支持蔣介石出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國成為“四強”之一
    ●作為四強領袖之一,蔣介石不滿於美英的輕視,並發起廢約運動。羅斯福權衡利弊後,同意廢約,並簽訂了“中美平等新約”,英法等國也相繼與中國簽訂新約,這是中國外交的一大勝利

    第一編恩斷情未了——蔣介石與美國

    第一章從初識到結盟

    一、美國贊同蔣介石上臺

    ●大革命後期,蔣介石與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逐漸靠攏,蔣對“南京事件”的處理促成了雙方的進一步接近,日本表態支持蔣反共,美蔣之間也開始有了初步接觸

    ●在國民黨內派繫鬥爭中,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隨後赴日尋求支持,這促使美國改變了觀望態度。蔣宋聯姻為蔣在政治上贏得了籌碼,美國的支持加速了蔣的復出

    ●蔣介石重新上臺後,國民黨的外交政策由親俄遠日轉向親英美,努力取得美國的支持。隨後又發起“改訂新約”運動,希望通過談判收回關稅自主權,並廢除領事裁判權

    二、抗戰後尋求美國的支持

    ●抗戰初期,蔣介石寄希望於國聯采取行動,無奈英美等國保持“中立”,蔣爭取國際支持未果。以天津租界事件為契機,蔣致函羅斯福,最終促成日美商約的廢除

    ●歐戰爆發,蔣介石看到轉機,命宋子文以其“私人代表”身份出使美國,爭取美國貸款。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美國不得不采取援華制日政策,開始向蔣提供貸款,並給予軍事援助

    ●宋美齡受邀訪美,蔣介石十分支持。在美國,她先後會見了羅斯福夫婦,並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呼吁美國支持中國抗戰,並爭取最大限度的美援。此行獲得了巨大成功

    三、美國全面支持蔣介石

    ●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並加緊與美英等國進行遠東軍事合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後,美國支持蔣介石出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國成為“四強”之一

    ●作為四強領袖之一,蔣介石不滿於美英的輕視,並發起廢約運動。羅斯福權衡利弊後,同意廢約,並簽訂了“中美平等新約”,英法等國也相繼與中國簽訂新約,這是中國外交的一大勝利

    ●在開羅會議上,中美英三國在遠東戰略問題上產生分歧,羅斯福給予了蔣介石一定支持,兩人還進行了私下會談。《開羅宣言》的宣布,成為中國爭取民族獨立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緬甸戰場上,蔣介石與史迪威產生矛盾,三國協同抗戰出現分歧,盟軍失利,中國損失慘重,美蔣之間緊張、緩和並存。中印公路開通,形勢好轉,不料《雅爾塔協定》秘密簽訂,蔣陷入沉思

    第二章從挺蔣到棄蔣

    一、內戰前的調停

    ●抗戰後期,美國的對華政策開始發生轉變,赫爾利受命來華調處國共關繫。但赫爾利與毛澤東商定的延安協定遭到蔣的反對,國共未能達成一致,談判陷入僵局

    ●赫爾利辭職,杜魯門任命功勛卓著的馬歇爾為總統特使,開始調整對華政策,一方面支持蔣,一方面又要求蔣讓步,與中共達成妥協。蔣介石對此非常不滿,卻又不敢得罪美國

    ●馬歇爾來華後,先後與蔣介石和中共代表作了會談,一度中斷的兩黨談判恢復。在馬歇爾的努力調解下,國共雙方最終在互作讓步的基礎上簽訂了《停戰協定》,但終成一紙空文

    二、支持蔣介石打內戰

    ●日本投降前後,美軍駐華司令魏德邁奉行美國政府扶蔣反共的對華方針,幫助蔣介石運兵,以搶占戰略要地。同時,美國還直接向中國派兵,為蔣提供大量軍事援助,蔣發動內戰的底氣更足了

    ●內戰爆發,馬歇爾卻仍放不下“和談”,在國共之間奔走聯絡。但蔣介石對馬歇爾的努力並不領情,“和談”終告破滅,馬歇爾的“調解”徹底結束

    三、棄蔣

    ●內戰後期,蔣介石在戰場上連連失利,杜魯門開始失望。國民黨政府的貪腐讓美國政府對蔣失去了信心,杜魯門開始與蔣政權拉開距離,李宗仁逐漸成為美國新的扶持對像

    ●1949年年初,蔣介石看到敗局已定,希望美國出面調解。美國拒絕了這一請求,新任國務卿艾奇遜“等待塵埃落定”的策略讓蔣大為傷心,美蔣關繫開始“走向最低點”

    ●1948年年底,內戰中的蔣政權已無法維持,亟需求得美援。宋美齡帶著蔣的囑托秘飛美國,希望可以像抗戰中那樣創造“奇跡”。然而,這一次宋美齡顆粒無收,黯然離美

    第三章說不清的曖昧關繫

    一、美蔣重結聯盟

    ●新中國成立,蔣介石敗退臺灣,美國的對臺政策因不同利益集團的分歧而舉棋不定。隨著形勢變化,美國出於反共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對臺政策開始逐漸轉變,挽救了蔣政權

    ●美軍入朝參戰,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美國對臺政策驟變。蔣重獲保護,主動請求出兵。美國為避免與中共挑起大戰,三次拒絕了蔣的請求。蔣政權得以維持,臺灣問題也由此產生

    ●艾森豪威爾上臺,實行“放蔣出籠”政策,此舉甚合蔣意。蔣欲與美結盟,不料遭拒。隨著臺海出現緊張局勢,美對臺政策開始松動。經過討價還價,美臺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

    二、“蜜月”中不乏矛盾

    ●為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新中國做出了很大努力。蔣介石政權害怕被趕出聯大,朝鮮戰爭後再度提出《控蘇案》,並在美國操縱下獲得通過,致使中國恢復聯大席位的問題擱淺

    ●臺美蜜月時期,蔣介石縱容美在臺人員作威作福,臺灣反美情緒高漲。1957年3月的“雷諾案”引發了臺灣反美情緒的高潮,美對此事不滿,蔣介石親自致歉,纔使臺美間的陰雲消散

    ●艾森豪威爾離任前訪臺,臺灣當局隆重接待,國民黨高官傾巢而出,到機場迎接。之後的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逐漸改變對華政策,對臺日益冷落,這令蔣介石大為不滿

    三、蔣遭受嚴重一擊

    ●以堅決反共著稱的尼克松當選美國總統,蔣介石滿懷期望。孰料尼克松決心改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繫,致使臺灣“外交”江河日下。蔣介石發布“莊敬自強”文告,為自己打氣

    ●對於恢復新中國的聯合國合法席位問題,美國不能直接反對,便拋出“雙重代表”方案,但未獲通過,最終,新中國在聯大的地位得以恢復。蔣介石認為這是“國民黨遷臺以來的最大挫折”

    ●1971年尼克松訪華,極大地刺激了蔣介石。不久,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布,兩國關繫開始走向正常化。此舉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反攻復國”夢,蔣大罵“尼克松不是個東西”

    第二編傲慢與偏見——蔣介石與英國

    第四章對日問題上的矛盾

    一、尋求英國的承認

    ●在收回漢口和九江租界等反帝鬥爭中,蔣介石特意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態度。北伐剛開始,蔣便宣布,隻要外國人不妨礙北伐運動和國民革命軍的行動,就保護他們的財產

    ●為了取得英美列強的信任,蔣介石厲行“清黨反共”,殘酷屠殺共產黨員,並殘殺所謂“寧案兇犯”51人;對於英美等帝國主義兵艦炮轟南京城的罪行,蔣卻置若罔聞

    ●關稅條約“修訂”成功,使已就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得意非凡。19旦,蔣發表告國民書,宣稱將在3年內完成修約。實際上,此項工作進行得極不順利

    二、幻想國聯對日制裁

    ●蔣介石寄希望於國聯,但英國等西方強國控制的國聯卻一再令他失望,他們不僅未對日本的侵略采取任何實質性制裁,甚至沒有隻字譴責,並熱望日本在東北與蘇聯發生衝突

    ●國聯的種種決議,到頭來都是無補於事的空言,實在“空虛軟弱”。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列強所謂助我者,僅予日本以一罵,而日本必即還我以一刀。”

    ●衰落的英國幻想通過犧牲中國的權益來對日“綏靖”,張伯倫還公然揚言,隻要英國“政治綏靖”日本取得成功,就“毫無疑問地會從與日本的有保證的友誼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三、所謂的“遠東慕尼黑”

    ●蔣介石向英國駐華大使卡爾指出:“日軍占據廣州、虎視香港,旨在給予英國在華利益以致命打擊,中國政府亟盼英國在其遠東政策的成敗關頭積極表態,否則日本必將完全取代英國在華地位。”

    ●日軍在海南島登陸,隨後對南太平洋提出領土要求。蔣介石大喜,宣稱日軍此舉的主要目標在英美而不在中國,“此為開戰以來,對英法美之最大威脅,倭寇狂妄,蓋已決心與世界開戰矣”

    ●英國再次令蔣介石失望了。英日達成“有田—克萊琪協議”,英國“完全承認”日本造成的“中國之實際局勢”,承認日本在其占領區內享有“特殊之要求”

    第五章二戰中的合作與鬥爭

    一、緬甸戰役的合作

    ●日英就緬甸公路問題進行談判時,蔣介石深切呼吁:“餘更深信英國政府必能迅速履行其對中國所負之義務,勿使我國四萬萬五千萬之人民與世界正義之士失望。”但英方對此置若罔聞

    ●蔣介石提出“如果英國需要,我國可派8萬人入緬作戰”。魏菲爾卻傲慢地答稱:“我們隻請中國能惠允撥借美援物資就可以了”,並表示,英國向中國所借物資“亟盼緊要關頭過去之後,我方即能如數償還”

    ●中國軍隊在緬甸損失慘重,丘吉爾卻視若無睹。這大大激怒了蔣介石,他指責說:“英人對我緬甸軍隊一切不顧,至丘吉爾的態度對我等於唾棄,以怨報德,徒有勢利,而無信義!”

    二、《中英新約》的簽訂

    ●蔣介石積極醞釀反攻緬甸,英國卻認為緬甸的戰略價值不大。丘吉爾表示,英國很願意援助中國,但不願因“感情衝動”而作“無謂的犧牲”。羅斯福也不得不屢次吁請丘吉爾在緬甸采取行動

    ●列強迫使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始自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迄於1942年美、英宣布放棄在華特權,恰是百年;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虎門條約》簽訂,至1943年中美、中英簽訂新約,也是百年

    ●英國拒絕討論包括九龍租借地在內的香港問題,而蔣介石的態度也非常堅決,他對英國的耍賴態度非常不滿,並表示,中英新約如果不包括歸還九龍租借地內容,他就拒不簽字

    三、訪問印度的是非

    ●蔣介石向印度總督林裡資哥宣稱:“假設我是英政府,現在必立刻宣布實行自治領之日期。”否則,“如果日本知道印度的情形,日軍不必經很多的困難,就可以在印度登陸。”

    ●甘地對蔣介石說:“他們絕不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東方民族。戰時對你們尚且如此,戰後和會上我們將處在什麼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恕我直率提出,閣下豈忘了當年的‘凡爾賽和會’了嗎?”

    ●蔣介石的訪印之旅,不僅沒有增進中英兩個戰時盟友間的關繫,反倒加深了彼此間的猜忌和誤解。蔣介石表示關切印度局勢,丘吉爾則毫不客氣地說,同盟國之間應該互不干涉對方內政

    第六章從盟友到斷交

    一、開羅會議前後的分歧

    ●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的態度非常消極,對會議的準備也采取了低姿態的方針,擔心給美英造成利用首腦會議謀取利益的印像,因此刻意避免了有可能引起中英衝突的問題

    ●蔣介石對於英國人的態度十分惱火,他在日記中寫道:“開羅會議之經驗,英國決不肯犧牲絲毫之利益以濟他人……英國之自私與貽害,誠不愧為帝國主義之楷模矣!”

    ●會議最後一天,丘吉爾拿下銜在口中的大雪茄,與蔣介石握手說:“我相信,中、英兩國軍隊會在緬甸配合好的。”宋美齡翻譯後,蔣介石微笑著說:“我們期待著與皇家海軍的合作。”

    二、爭奪香港的衝突

    ●宋美齡拒絕了英國國王和王後的邀請,又要拒絕羅斯福的邀請,以避免和丘吉爾會面。顧維鈞表示,宋美齡答應邀請,可以給丘吉爾臉上增光。宋美齡立即表示:“放心,不會幫他這個忙。”

    ●丘吉爾直截了當地向赫爾利表示,他將為香港鬥爭到底,他說:“除非踩過我的尸體,否則休想把香港從大英帝國版圖中除掉”,“我們決不會放棄大英帝國旗幟下的一寸領土”

    ●英國人絲毫不給蔣介石面子,拒絕了由蔣委派一位英國軍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投降的要求。蔣介石惱羞成怒,對英國大使和武官表示,對英國“踐踏他作為中國戰區統帥的權力表示憤慨”

    三、在西藏問題上的爭執

    ●“西安事變”發生一周之後,英國人就在拉薩宣揚蔣介石已經被共產黨監視,中國已無希望,以此離間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關繫,而南京政府對此竟無任何抗議或交涉之表示

    ●丘吉爾在華盛頓發表了有關西藏是一個獨立國家的言論,蔣介石聞訊大動肝火,認為“邱相如此出言,無異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對此不能視為普通常事,必堅決反對”

    ●原攝政王熱振因“勾結中央,危害達賴、攝政”而被親英勢力殺害,蔣介石非常焦急,外交部擬定了關於藏事“徹底解決”與“暫維現狀”的兩種解決辦法

    第三編“仇視蘇聯爭扶持”——蔣介石與蘇聯

    第七章騙取信任攬大權

    一、走向反蘇反共

    ●對蘇聯充滿戒心的蔣介石積極爭取到蘇聯訪問的機會,認真考察了蘇聯的內政、外交、黨務和軍事工作,並通過公開場合的講話贏得了蘇聯政府的信任

    ●從蘇聯考察歸來的蔣介石向孫中山表示,不能采取親蘇扶共的策略,但孫中山決意施行。蔣介石不得不假意親蘇,並憑借赴蘇資歷當上了黃埔軍校校長

    ●黃埔軍校建立後,蔣介石面對重重困難曾經一推了之。在蘇聯金錢和物資的支持下,他積極向蘇聯顧問靠攏,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建立了一支真正屬於國民黨的軍隊

    二、爭取蘇聯顧問,問鼎中央

    ●蔣介石迎合蘇聯顧問的心思,軍事上不爭論,政治上討好,對共產黨和國民黨老右派采取打擊的方針,得到了蘇聯顧問和國民黨大多數人的認可,地位不斷上升

    ●共產黨在國民黨二大上的活躍表現,引起了蔣介石的戒備。而此時鮑羅廷的突然北上和季山嘉的“潑冷水”,加深了蔣介石對蘇聯的猜忌。在孫文主義學會的挑撥下,蔣介石制造了“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事件”發生後,蘇聯顧問團輕信蔣介石對人不對蘇的謊話,仍然支持蔣介石,並要求中國共產黨妥協。原本反對蔣介石的國民黨大多數人也主動向蔣介石靠攏,蔣介石儼然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

    第八章從絕蘇到反蘇

    一、從絕蘇到聯蘇

    ●蔣介石在蘇聯顧問的支持下,贏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但他卻掉轉槍頭,鎮壓了蘇聯支持的共產黨和工人群眾,發布了絕俄令,並唆使張學良在東北制造了“中東路”事件,最終無功而返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和蘇聯考慮到自身的安全,彼此開始建立聯繫。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蘇聯向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提供了大批的援助。但在日本確定南下作戰後,中蘇關繫又開始惡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簽訂了《雅爾塔協定》,劃分了彼此在東亞的政治勢力範圍,蔣介石不得不在此基礎上謀求與蘇聯的和約

    二、廢除條約,與蘇聯絕交

    ●站在反共立場上的蔣介石最終簽訂了對蘇和約,實際上承認了蒙古的戰後獨立。但在接下來的內戰中,蔣介石一敗塗地,由於與蘇聯的絕交,費盡心機的和約成為一紙空文

    ●退守臺灣的蔣介石反思過去,認為蘇聯和共產黨還是自己反對的根本目標。他在臺灣發起“反共抗俄運動”,這也成為他在20世紀50、60年代的基本外交方針

    ●20世紀60、70年代,隨著中、蘇、美三國關繫的變化,高舉反蘇反共旗幟的蔣介石與蘇聯也有過以“合作”為目標的奇妙行動,並對“合作”的潛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四編崇拜與決裂——蔣介石與德國

    第九章在中國的德國軍事顧問

    一、中德關繫密而不親

    ●從蔣介石掌握中央政權到抗戰初期,中德之間維持了一種密而不親的關繫。雙方關繫並不是建立在謀求全球性或地區性強權政治的基礎上,中國若與德國結盟,將得一盟友而增數敵國

    ●克蘭曾向蔣介石提出在廣州要搞個“小項目”,蔣沒有追問。但隨著德制設備陸續運抵廣東,蔣介石的不滿表露出來:如果德國堅持向陳濟棠提供軍事援助,中方將不惜中斷德國顧問團的在華使命

    二、從重炮專家到“國防軍之父”

    ●鮑爾為國民黨高級將領講課,內容包括軍事工業、新式武器與化學戰等,聽課的學生,除了蔣介石,還有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深,以及各軍事機關、院校和部隊的高級軍官

    ●佛采爾來到中國時,恰逢“中原大戰”爆發,他行裝未卸便跟隨蔣介石投入戰爭指揮。兩人在蔣介石的專列上同喫同住、形影不離。佛采爾初戰告捷,蔣介石大喜,對佛采爾言聽計從

    ●塞克特屢屢拒絕蔣介石的邀請,蔣便暗示:如塞克特不能前來就任,唯有讓整個德國軍事顧問團離開中國,並聘請法國軍事顧問代之。德國不願失去蔣介石,決定讓塞克特接受聘請

    三、塞克特和法肯豪森的在華事業

    ●塞克特在柏林為蔣介石穿針引線,他向希特勒建議,對中國應有一個長期固定的友好政策,以加強同蔣介石政府的關繫。希特勒在軍中立足未穩,所以對塞克特倍加籠絡,當即接納了他的建議

    ●法肯豪森向蔣介石拍胸脯說,盡管中國缺乏重炮和其他特種武器,但隻要按照他的建議去做,在德國顧問指導下,中國軍隊“足以把日本人趕出長城”,他的樂觀態度堅定了蔣介石的抗日決心

    ●希特勒決定將所有德國顧問撤離中國,但法肯豪森不願在這個時候離開中國,甚至不惜放棄德國公民權。但在“公然叛國”、“取消國籍及沒收財產處分”的強大壓力下,法肯豪森別無選擇

    第十章陶德曼調停枉費心機

    一、德國選擇了日本

    ●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駐德國大使多次在不同場合提議,建立兩國在滿洲的經濟合作關繫。德國雖然表示接受提議,但“絕不采取任何特別的主動”。日本屢次踫壁

    ●盡管德國信誓旦旦地保證,德中交往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德國同“偽滿”勾結、同日本締約,畢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一旦中日交戰,德國將站在哪一方呢?蔣介石感到坐臥不安

    ●希特勒對孔祥熙熱情洋溢的來信不予理睬,蔣百裡訪德也受到冷遇,蔣介石的種種努力都沒能阻止德國對華政策的逆轉,希特勒甚至表示,必要時不惜犧牲德國的在華經濟利益

    二、陶德曼調停

    ●蔣介石對妥協求和的意見非常反感,但為了應對黨內高層的謀和壓力,加上德方傳遞的調停條件又相對緩和,蔣決定采取有條件接受調停的策略,但對陶德曼調停始終沒抱太大希望

    ●反對和談的蔣介石終於打算接受調停了,但日方又給陶德曼出了一個難題。由於日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日方提出的議和條件極為苛刻,就連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也大為驚訝

    ●蔣介石認為,日方的條件不堪忍受,接受議和就是投降,會給國家民族帶來永遠的束縛,卻被主和派老們譏笑為太過優柔,不夠英明。但蔣決心已定,陶德曼調停注定要失敗了

    三、與德國斷交、宣戰

    ●德國正式承認“偽滿”後,中國駐德大使程天放建議蔣介石采取強硬態度,包括從柏林召回大使。但蔣介石並不準備作出強烈反應,隻是表示抗議,並授意各報刊不要對德國作過多譴責

    ●蔣介石不願讓德國顧問離開中國,便一再拖延,對德國政府不作答復。裡賓特洛甫自感個人權威受到了挑戰,便下令召回駐華大使陶德曼。中德關繫的蜜月期就此結束

    ●德國將承認汪精衛偽政權,蔣介石大為憤慨,電告德國方面說:“汪逆早為國人共棄,絕無任何效能,其偽組織如果被他國承認,更使中日戰爭永無解決之期而已。”

    第五編“師法東洋反被辱”——蔣介石與日本

    第十一章向日學習與妥協

    一、師法東洋

    ●青年時代的蔣介石一心想到日本學習軍事,實現自己軍事強國的夢想。經過高田聯隊的實習,蔣介石以為自己找到了日本國家強大的根本原因,但實際上卻是誤入歧途

    ●蔣介石因刺殺陶成章和“二次革命”的逃難而再次來到日本。期間,他發表自己的軍事見解,修養身性,跟隨孫中山不斷成長,日本成為他政治上的起步之地

    ●北伐革命中,浮沉宦海的蔣介石主動向日、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靠攏,積極爭取他們的支持。可對中國存有吞並野心的日本卻在濟南制造慘案、阻撓北伐軍,蔣介石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二、妥協誤國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陰謀威逼張學良就範,但張學良卻毅然表示歸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蔣介石對日本的妥協退讓,換來的卻是東北的淪喪和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

    ●“一·二八事變”後上臺的蔣介石通過研讀日本侵華的政策和書籍,逐漸認清了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華北事變”發生後,他逐步開始從對日妥協轉入積極備戰

    ●在全國民眾抗日情緒的壓力下,蔣介石也由於國民黨內的反對而兩下兩上,最終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樞紐,他走上了堅決抗日的道路

    第十二章對日戰爭與求和

    一、烽火抗日

    ●由於日本對華侵略步驟的實施和吞並野心的暴露,蔣介石鮮明地表示了自己抗戰到底的態度和決心,他積極支持華北抗日,蔣介石和他領導的國民政府面臨嚴峻考驗

    ●蔣介石積極領導了正面戰場的淞滬、忻口、南京、徐州和武漢會戰,打破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這也為抗日戰爭初期的戰略物資轉移贏得了時間,鼓舞了民眾的抗日信心

    ●蔣介石經歷了日本的重慶大轟炸和利誘勸降,在蘇美英等國的支持下,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但在“以德報怨”對日方針的指導下,中國放棄了戰爭賠款的正當要求

    二、與日媾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蔣介石敗退臺灣,美國決定扶植日本對抗蘇聯和新中國。蔣介石不得不巴結日本,求得美國和日本對自己的支持,希望早點簽訂“中日和約”

    ●與日本簽訂政治和約的蔣介石難以阻擋日本民間與新中國的經濟貿易往來。在美國對新中國封鎖政策松動的大背景下,日本也棄蔣介石而去,晚年的蔣介石對此又急又氣

    ●內戰失敗的蔣介石一心想反攻大陸、復興中華民國,他甚至聘請退伍日本軍官到臺灣建立訓練班,但卻無法扭轉歷史發展的潮流。病逝的蔣介石隻能被日本民眾認為是失敗者而給予同情

    第六編合作與分歧——蔣介石與意大利、法國

    一、與意大利:從密友到仇敵

    ●中國追隨國聯,對意大利實行經濟制裁。墨索裡尼對中國駐意大使劉文島咆哮道:“我坦白告訴閣下,國聯已經出賣中國!國聯為什麼制裁意大利而不制裁日本?”

    ●斯坦法尼訪華之前,墨索裡尼向他詢問了有關“支持中日間調解工作、促使中國擺脫英國勢力影響”以及“在中國尋找合適的地方發展與我們同樣的制度”等問題

    ●在會晤中,蔣介石試圖摸清墨索裡尼政府對中日事變的態度,並強調了中國被迫應戰的態度。斯坦法尼則表示了意大利政府對華的友好態度,並希望蔣學習墨索裡尼的獨裁統治

    二、與法國:不愉快的合作

    ●法國同意賣給中國最新式的飛機和高射炮,但價格昂貴。孔祥熙猶豫不決,顧維鈞幾次力陳己見,認為在危急時刻,應盡量開拓多方面的供應來源,能買到多少就買多少

    ●從歐洲千辛萬苦運來的貨物到達海防港後,印度支那法國殖民當局非要雁過撥毛,扣押中國進口的德制機器。中方無可奈何,隻得以“借用”的形式,將大批新式機器撥給法國殖民當局

    ●1943年,維希政府與汪偽政權進行了一繫列談判後,宣布將公共租界交還給中國。但是,它們之間的條約不為中法兩國政府所承認,直到戰後,中法間的歷史條約問題纔得以解決

    三、與法國在越南問題上的分歧

    ●蔣介石秘密接見了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政府駐重慶大使貝志高將軍,表示非常“贊賞戴高樂將軍的智慧和能力”,並請對方把自己親手簽名的照片轉贈給戴高樂將軍

    ●宋子文向戴高樂保證,“中國政府不以任何方式反對法國對印度支那所享有的權利”,並聲明中國希望法國仍然是中國的亞洲鄰邦。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他將親自出馬以滿足法國的願望

    ●法越達成協議後,海防市解除戒嚴。市民2萬多人在街上遊行,高呼“擁護中華!”“打倒法國帝國主義!”“中華萬歲!”“越南萬歲!”等口號,越南人民的怨華之情得以釋懷

    後記

    媒體評論

    新浪讀書、搜狐讀書、騰訊讀書聯合力薦。

    在線試讀

    第一章從初識到結盟

    一、美國贊同蔣介石上臺

    ●大革命後期,蔣介石與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逐漸靠攏,蔣對“南京事件’’的處理促成了雙方的進一步接近,日本表態支持蔣反共,美蔣之間也開始有了初步接觸。

    隨著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國民大革命迅猛發展,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列強除了調兵遣艦,武裝保衛既得的在華權益外,也在積極活動企圖分化革命陣營。1927年1月中下旬,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美國國務卿凱洛格、英國外相張伯倫先後發表談話或聲明,表示對中國形勢的中立態度。

    1927年1月中旬,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自漢返贛後不久,即會見了日本駐九江領事江戶千太郎,後者即電告幣原外相:蔣談話明確表示,他非但不打算廢除不平等條約,而且還要盡可能地尊重現有條約,保證承認外國借款,並如期償還,外國人投資的企業將受到充分的保護。

    蔣介石向日本表明意向之後急欲得知東京的反應,於是派黃郛去漢口聯絡日本總領事高尾,派遣戴季陶東渡日本“轉風試探”。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