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韜略 韜略平天下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408-592
    【優惠價】
    255-370
    【作者】 劉韶軍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古代史 
    【出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出版社) 
    【ISBN】978754034872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0348724
    作者:劉韶軍

    出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細品先賢韜略,縱覽往世興衰,看清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和走向。


    ★  從大歷史觀的角度和全局視角,將中華民族獨有的謀略智慧精彩呈現。


    ★  用文學的語言,通俗寫史,帶領讀者身臨其境,體會運籌帷幄的魅力現場。


    ★  以史為鋻,在歷史的鏡前,找到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智慧。


     


    ★  內憂外患和統治動蕩的時勢,造時代的眾多傑出人物——他們用智謀化解了政局中出現的種種紛爭,也使這一時代的謀略文明在中國歷史上留下鮮亮的一筆。

     
    內容簡介

          “韜略平天下”叢書按照年代,共分為8冊,再現了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明代、清代中國歷經的千年風雲巨變以及蘊含其間的智慧和謀略。細品先賢韜略,縱覽往世興衰,看清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和走向。來自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們,傾注全力,用文學的語言,通俗寫史,帶領讀者身臨其境,體會運籌帷幄的魅力現場。


     


         韜略》是“韜略平天下”叢書卷。大宋王朝的日子,從來沒有安定過。從建國之初到亡國之時,從來沒有擺脫掉遼、金的軍事壓力。與此同時,大宋王朝內部也充滿了幫派競爭。取代宋而朝,在不到一百年的統治時間裡,從來沒有得到民心的順服。也正是這種內憂外患和統治不穩的時勢,培育時代許多傑出的人物,他們在謀略方面爭奇鬥艷,讓這一時代光芒四射。

    作者簡介

    劉韶軍,歷史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出版有《太玄集注》《儒家學習思想研究》等多部作品。

    目錄


    兵變加黃袍的來歷


    士兵嘩變與帝王的廢立 / 003


    兵變擁立皇帝的多次成功 / 013


     


    第二章


    陳橋兵變是如何成功的?


    制造“主少國疑”的氣氛 / 033


    誰部署了陳橋兵變? / 040


    陳橋兵變的是與非 / 051


     


    第三章


    鞏固帝位的長遠之謀


    防止再次兵變擁立皇帝 / 063


    防止異己 / 080


    遠大之謀 / 087


     


    第四章


    統一天下的全盤大略


    制服不聽命的節度使 / 101


    先取荊湖 / 112


    再取西蜀 / 122


    平定南漢 / 129


    降服南唐 / 135


     


    第五章


    士大夫黨爭與政治


    同年與科舉 / 151


    與老臣的對抗 / 154


    政局難測 / 159


    進士也要厚黑 / 167


     


    第六章


    宋與遼、金的纏鬥


    宋人一敗再敗 / 179


    滅遼已經無用 / 186


    宋金開戰 / 191


    宋人靖康之敗 / 198


    宋人的失誤 / 204


    宋人的總結 / 212


     


    第七章


    宋人作戰的勝利


    嶽飛、韓世忠的勝利及其遺憾 / 221


    虞允文的采石磯之勝 / 226


    孟珙的戰略防御 / 234


    釣魚臺防守 / 238


     


    第八章


    宋代兵書中的謀略


    《虎鈐經》的兵法智謀 / 249


    將領的學問 / 256


    紀律與奸細 / 262


    《武經總要》與《百戰奇法》 / 268


     


    第九章


    “天之驕子”的成功之路


    鐵木真其人 / 283


    崛起的條件與治軍之謀 / 294


    克服強敵 / 304


    統一大略之謀 / 311


    消除隱患 / 326




    第十章


    忽必烈和他的謀士


    忽必烈其人 / 337


    重用漢族的儒士 / 342


    韜光蓄勢,謀取帝位 / 349


    登基及其謀略 / 358


     


    後記 / 370

    前言
    謀略與文明
    謀略是人類生活中的文明現像之一,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試想,沒有謀略,人類的社會與生活又有什麼色彩與趣味?甚至可以說,沒有謀略就沒有人類的文明。
    何謂謀?何謂略?
    “謀”之雲者,是人類智力與知識的體現與運用,是人類特定群體或勢力之間的衝突與踫撞時發出的智慧之光。職是之故,它的價值就不局限於一時一地的功利目的,而於人的心智開發有著永恆的價值。
    “略”之雲者,乃是策略甚至戰略之意,是對事情的進程所策劃的整體部署與周密安排。這種部署,不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規,這種安排,不是循規蹈矩,安於故俗;而要講究輕重緩急、前瞻遠慮,需要靈活機動、隨機應變。確定謀略之前,心心念念;執行謀略之時,行險僥幸;完成謀略之後,痛快淋漓。
    謀略,不能聚集眾人共同參與商議,隻能由少數智者在暗中進行。

    謀略與文明


          謀略是人類生活中的文明現像之一,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試想,沒有謀略,人類的社會與生活又有什麼色彩與趣味?甚至可以說,沒有謀略就沒有人類的文明。


          何謂謀?何謂略?


          “謀”之雲者,是人類智力與知識的體現與運用,是人類特定群體或勢力之間的衝突與踫撞時發出的智慧之光。職是之故,它的價值就不局限於一時一地的功利目的,而於人的心智開發有著永恆的價值。


          “略”之雲者,乃是策略甚至戰略之意,是對事情的進程所策劃的整體部署與周密安排。這種部署,不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規,這種安排,不是循規蹈矩,安於故俗;而要講究輕重緩急、前瞻遠慮,需要靈活機動、隨機應變。確定謀略之前,心心念念;執行謀略之時,行險僥幸;完成謀略之後,痛快淋漓。


          謀略,不能聚集眾人共同參與商議,隻能由少數智者在暗中進行。


          謀略,會為歷史篇章增添一筆傳奇色彩。


          謀略伴隨著特殊的人纔而產生,又使這些人纔的特殊纔能得以充分發揮。沒有奇人怪纔,就沒有引人入勝的謀略。而沒有那些謀略,這些奇人怪纔就永遠埋沒在人群之中,庸碌一生。


     


    謀略與國家


          如何奪取天下,稱王稱帝,這在古代是的事業,也是危險的事業,成則為王侯而享受至高尊貴,敗則為賊寇而遭殺身之禍。不精心謀算策劃,必無成功之望。所以中國歷史中充滿了謀略,這些謀略左右著國家與天下的命運。


          宋代的建立,是一場深遠而周密的謀略。得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難!在古代社會,對一位帝王來說,鞏固統治是永遠的謀略課題。而作為一位臣子,謀略的重心則是如何取得帝王的寵信,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排斥並打擊對自己形成威脅的對手與敵人等等,這都是中國古代政治鬥爭中不可忽略的謀略內容。


          從邦國關繫來看,如何戰而勝之,或者保持戰略平衡,物質方面的實力必不可少,但精神方面的謀略力量,有時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宋王朝的物質力量雖並不輸於遼、金,但宋未能在軍事上戰而勝之,後亡於他人之手。不得不說,宋人在謀略上的不足或失誤,或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總之,從人類文明發展角度上看謀略,必是廣義的謀略,在各種事情中,都會有所表現。在此概念的基礎上再來審視中國歷史,就可發現,所謂謀略已深入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對歷史與文明發展的理解,不能忽略了謀略在其中的作用。


          正是基於此種認識,我們說謀略就是文明,文明必有謀略,甚至可以說,凡是偉大的民族,其歷史之中必然充滿謀略。中國人素以聰明機智著稱於世,這些聰明機智,不僅創作出了燦爛輝煌的藝術之花,而且鑄造出了神奇詭譎的謀略之劍。


     


       每個時代都不是空降而來的,而是前一時代的延續之前,是唐和五代。唐是中國歷興盛的時代之一。然而盛極必盛世之後不久,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的接連打擊,使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氣數已盡,終於在907年,亡於沒有什麼文化的社會下層人物——朱溫(即朱全忠)之手。整個中國從統一走向分裂,由和平變成戰亂,從此進入了五代十國的亂世。


          五代,是指在唐滅亡之後建立起來的五個小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王朝相繼替代,控制著華北與中原,期間並沒有統一全國。與此同時,還有十個割據之國,散立於五代控制的地區周圍。


       整個五代十國,從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隻有短短五十三年,卻是中國歷著名的亂世之一。


           在這樣一個戰亂不斷的時代,軍閥武夫們不斷殺戮和稱帝,人民飽受戰亂之苦。人民根本享受不到長久的和平與安寧。他們隻相信一句話:誰兵強馬壯,誰就可當皇帝!


       中國大地亂得太久了。人心思治,向往統一,便成了歷史的大勢所趨。直到五代的後一個王朝後周,纔逐漸出現了統一的跡像,郭威、柴榮等賢明的君主,勵精圖治,改革弊政,希望統一全國。然而二人雖有統一的雄心,卻終天不我予,正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然而可幸的是,趙匡胤兄弟挺身而出,運用大智大勇,順應民心,完成了二人的遺志,終於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大宋王朝。


           然而大宋王朝的日子,從來沒有安定過。從北宋到南宋,的憂患,是北方一個接一個興起的少數民族政權的軍事壓力。


           宋從建國之初到亡國之時,從來沒有擺脫掉遼、金虎視眈眈的威脅。與此同時,大宋王朝的內部,也充滿了幫派的黨爭。黨爭使眾多士大夫手足無措,被迫卷入政治爭鬥的漩渦之中,人們為此心力交瘁,甚至性命不保。


       宋王朝滅亡之後,取而朝是中國歷史上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統一政權。蒙古族歷輝煌的時期,就在此時。他們西進,一直征服到遠在西方的大半個歐洲;他們南下,打敗了宋朝,朝。他們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歸功於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這兩位富有謀略的天纔。成吉思汗從一個普通的蒙古青年成長為叱咤世界的天之驕子;忽必烈從眾多的蒙古王子王孫中脫穎而出,他們都擁有超人的謀略智慧。


       正是這種內憂外患和統治動蕩的時勢,造時代的眾多傑出人物——他們用智謀化解了政局中出現的種種紛爭,也使這一時代的謀略文明在中國歷史上留下鮮亮的一筆。

    在線試讀
    章 兵變加黃袍的來歷
    宋王朝的開端源自一場精心策劃的演出,即所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個晚上,趙匡胤還在睡夢中,就被士兵擁著上了馬,披上了黃袍,第二天就當了皇帝。利用兵變而使黃袍加身的方法,並不是趙匡胤的首創,在他采用這一方法之前,已經有四個人用同樣的方法實現了當皇帝的美夢。趙匡胤隻是故技重演,但他的手法更為嫻熟。當然,整個過程並不簡單,這場精心策劃的歷史大戲,讓趙匡胤完成了稱帝的大業。

    士兵嘩變與帝王的廢立
    唐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後滅亡,其後的朝代是五代。五代的代是後梁,由朱溫滅唐後建立。由他開始,整個五代都是靠武力不斷殺戮和稱帝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不斷上演一場場士兵嘩變擁立新皇帝的鬧劇。

    唐王朝衰敗後,誰當上了皇帝?
    自唐代中期起,鎮守一個地區的軍事長官——節度使的實力與權力就不斷增長,成為皇帝無法控制的軍閥豪強。節度使們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無限制地擴張力量與權勢。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節度使們對著皇帝撒野放肆的同時,他們的下屬也會上行下效,成為取而代之的節度使第二。唐中期之後出現的安史之亂,是節度使對皇帝犯上作亂的,與此同時,節度使們一夜之間被手下的某位軍官掀翻在地、再一刀插進胸膛的事件也層出不窮。
    不過,這種事變往往采取了“借士兵嘩變之名、行奪權之實”的方式,事情總是在黑暗中喧囂著開始,等到太陽升起時,軍營裡就更換了主人。類似的場面自唐代中葉出現之後,一直延續到兵荒馬亂的五代,且在奪權的級別上不斷升級,由初的借兵變奪節度使之權,發展成借兵變奪皇帝之權,後一幕也是為著名的一場,即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為防止類似局面再次出現,便精心謀劃,運用多種手段,消除形成兵變的條件,終給這類鬧劇畫上了句號。
    整個五代時期,此類鬧劇一次次重復,似乎沒有什麼新意,其實每一次兵變奪權的背後,都隱藏著與眾不同的謀略。

    章 兵變加黃袍的來歷


       宋王朝的開端源自一場精心策劃的演出,即所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個晚上,趙匡胤還在睡夢中,就被士兵擁著上了馬,披上了黃袍,第二天就當了皇帝。利用兵變而使黃袍加身的方法,並不是趙匡胤的首創,在他采用這一方法之前,已經有四個人用同樣的方法實現了當皇帝的美夢。趙匡胤隻是故技重演,但他的手法更為嫻熟。當然,整個過程並不簡單,這場精心策劃的歷史大戲,讓趙匡胤完成了稱帝的大業。


     


    士兵嘩變與帝王的廢立


           唐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後滅亡,其後的朝代是五代。五代的代是後梁,由朱溫滅唐後建立。由他開始,整個五代都是靠武力不斷殺戮和稱帝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不斷上演一場場士兵嘩變擁立新皇帝的鬧劇。


     


    唐王朝衰敗後,誰當上了皇帝


       自唐代中期起,鎮守一個地區的軍事長官——節度使的實力與權力就不斷增長,成為皇帝無法控制的軍閥豪強。節度使們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無限制地擴張力量與權勢。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節度使們對著皇帝撒野放肆的同時,他們的下屬也會上行下效,成為取而代之的節度使第二。唐中期之後出現的安史之亂,是節度使對皇帝犯上作亂的,與此同時,節度使們一夜之間被手下的某位軍官掀翻在地、再一刀插進胸膛的事件也層出不窮。


       不過,這種事變往往采取了“借士兵嘩變之名、行奪權之實”的方式,事情總是在黑暗中喧囂著開始,等到太陽升起時,軍營裡就更換了主人。類似的場面自唐代中葉出現之後,一直延續到兵荒馬亂的五代,且在奪權的級別上不斷升級,由初的借兵變奪節度使之權,發展成借兵變奪皇帝之權,後一幕也是為著名的一場,即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為防止類似局面再次出現,便精心謀劃,運用多種手段,消除形成兵變的條件,終給這類鬧劇畫上了句號。


           整個五代時期,此類鬧劇一次次重復,似乎沒有什麼新意,其實每一次兵變奪權的背後,都隱藏著與眾不同的謀略。


       唐王朝的滅亡,及其後個割據小王朝的出現,即五代的開始,這一歷史作品的完成,誰也想像不到,出自一個鄉下教書先生的兒子之手。此人在中國歷為捉摸不定,因為他每完成一次歷史性的“佳作”,就喜歡改一個名字,不知是想以此作為成功的紀念,還是想以此來洗刷“佳作”過程中的罪惡?不管他的動機如何,其人頻繁改名的直接效果,就是使後人讀到這段歷史時,常常分不清早先的他與後來的他。所以,要想了解其後的鬧劇,先得認準這個人纔行。


       此人姓朱,安徽碭山人,他飽讀儒家詩書的老父親為他取了一個字的單名:朱溫。也許是想讓這個兒子成為“溫良恭儉讓”的儒生,將來博取科舉的功名,也就可以告慰祖宗了。然而此子從小不喜讀書,更不樂意到田裡干活,隻愛使槍弄棒。無奈老父撒手太早,朱溫與兩個哥哥,隻好到別人家裡當長工,混個一饑半飽。


           到二十六歲時,機會終於來了。這一年,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軍路過朱溫家鄉,看著與自己差不多的農村青年,身披黃巾,手執刀槍,揚眉吐氣,而非自己平日受人欺壓的倒霉樣子,朱溫毫不猶豫,投身到這股見所未見的滾滾洪流中。沒用多久,朱溫便從一個普通的起義軍士兵,升為隊長,到黃巢大軍攻下唐王朝首都長安時,朱溫已經成了東南行營的先鋒使。又經過幾年的戰場廝殺,朱溫確實表現出英勇善戰之氣,屢立戰功,成為黃巢手下不可多得的猛將。


          朱溫雖然參加了農民起義軍,但他並非一個真正的起義者,他初的動機完全是為了個人的私利。在形勢變得對農民起義軍不利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投降了唐朝。朱溫降唐,使黃巢起義軍的實力大受損失,而讓風雨飄搖的唐王朝大大松了一口氣,因此之功,朱溫就從唐僖宗那裡換來了豐厚的賞賜,被任命為同州華州節度使、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使。同時,朱溫的名字也改成了朱全忠。


          朱溫變成朱全忠之後,他就從起義軍的猛將搖身一變而成為鎮壓起義軍的干將,唐王朝對他也有厚報,讓他當上了割據河南的宣武節度使。當黃巢起義被鎮壓以後,朱全忠的目標又變為擴充地盤,他逐步吞掉周圍的割據軍閥,控制了長江、淮河以北、黃河中下遊的廣大地區,成為當時有勢力的藩鎮。


       不久,朱全忠清除了一切可能的障礙之後,又一次改名,叫作朱晃,表示與唐王朝的恩賜一刀兩斷,也表示與當初農民起義軍的朱溫毫不相干。改名之後,他指使手下上演了一場禪讓鬧劇,於是鼎盛一時的大唐王朝宣告壽終正寢,當年這位鄉下教書先生的兒子——朱晃當了皇帝。這就是五代的代——後梁王朝的太祖,此時他已五十六歲,距他參加黃巢起義軍,正是三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從一個農村青年,靠著自己的“奮鬥”,終爬上皇帝寶座,這對個人來說,也算是人生的一種成功。但個人的成功,不能保證他的子孫後代也會有同樣的成功。朱溫這種人,為了個人目的,從不講任何原則,所以他的“奮鬥”,就是不擇手段地害人以利己。


     


    父子相殺


          朱全忠的晚年,由於猜忌部屬,疑慮萬端,終眾叛親離、慘遭敗績。回想當初的成功,面對眼前的困窘,他變得越發暴戾荒淫。為了發洩心中積郁,他恣行虐殺,縱欲宣淫,逞其獸性。朱全忠的淫亂無恥,在中國古代帝王中堪稱。


          從朱全忠的一生看,他的人文素質甚差,隻不過是亂世之中冒出來的一個較有頭腦的野心家而已。他在提高自己的軍事政治地位以及奪取權力方面還算成功,但在鞏固政權、長治久安方面,則完全是個低能兒。這種現像,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並不罕見。所以,朱全忠雖然結束了大唐王朝的命運,建立起後梁,使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時期,卻不能使這個新的王朝像劉璋的王朝一樣,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朝代。朱全忠成功之後的倒行逆施,使他前半生的成功,很快就灰飛煙滅,以一個可笑的結局告終。


       在朱全忠那伙無恥又狂妄的兒子中,有個養子叫朱友文。此人本事不大,但他的老婆王氏卻有很大野心,總想讓自己的丈夫從眾兄弟中脫穎而出。所以她把朱全忠的每次“召幸”視為一次次良機,大肆賣弄風騷,加上她確也有些姿色,竟然討得了朱全忠的歡心,成為受朱全忠寵愛的女人。於是無能的朱友文,在老婆不惜血本的“幫助”下,在諸兄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大有立為太子的希望。


       然而事情有其利就有其弊,朱友文暗中慶幸勝利之時,絕不會想到隨之而來的是殺身之禍。912年,朱全忠與盤踞山西的節度使李存勖作戰失敗,氣急敗壞,返回洛陽休養。這時他感到自己的日子沒有多少了,就把朱友文從汴梁召來,囑以後事。


       朱全忠一召朱友文,其他的兒子們就感到事情不對了,他們紛紛活動,探聽消息。正巧這時朱全忠“召幸”親生兒子朱友珪的老婆張氏,張氏設法從朱全忠嘴裡打聽到消息,派人向朱友珪報告:“皇上已把傳國寶璽交給朱友文的老婆帶往大梁了,我們今後可怎麼辦啊?”


          朱友珪原本就不被朱全忠疼愛,曾因一點小的過失,被朱全忠用鞭子痛抽了一頓。他聽說朱全忠將傳位朱友文,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朱全忠又派人宣布:調朱友珪離開都城,前去山東萊州當刺史,並且要立即赴任。朱全忠一貫的做法,貶官之後緊跟著就是賜死。朱友珪知道自己的死期不遠,這次任命實際就是朱友文假借朱全忠的名義,要置自己於死地。


       面對這個局面,朱友珪不知所措,他的隨從勸告他:“事到如今,為什麼還不另作打算呢?與其坐著等死,不如抓住時機干一番事業!”


           朱友珪隻好決死一拼,他想到宮廷禁軍中還有幾個朋友,於是馬上改換服裝,來到禁軍的左龍虎軍,請統軍韓勍幫忙。朱全忠平日裡濫殺無辜,軍隊將領稍不順其意,就被問罪賜死。韓勍擔心自己的命運,怕朱友文上臺後,不相信自己。若能幫助朱友珪成就大事,自己將來的前程自然不可限量。如此想來,韓勍與朱友珪一拍即合,兩人商量了一個辦法,要除掉朱全忠和朱友文。


       韓勍挑選手下牙兵五百人,換上侍衛親軍控鶴軍的服裝,由朱友珪安排混入宮中,並在宮內埋伏下來。等到半夜,由朱友珪率領這五百士兵,潛行至朱全忠的寢宮。此時寢宮內外侍候朱全忠的人見狀不妙,一哄而散。朱友珪個衝進寢宮,朱全忠醒了,起身問:“謀反的是誰?”朱友珪說:“不是別人,就是我。”朱全忠說:“我原來就懷疑你這個賊子,隻恨沒有盡早把你殺死。你如此叛逆,天地怎麼容得下你?”朱友珪說:“老賊你該碎尸萬段!”


          這時朱友珪的僕人馮廷諤猛刺朱全忠的腹部,刀尖直從背上穿出。朱友珪拿了條破毯子,把朱全忠的尸體包裹起來,埋在寢殿裡。接著,朱友珪又派人告知其胞弟朱友貞,朱友珪讓他趕赴汴梁,殺死朱友文及王氏。


       第二天,朱友珪假借朱全忠的名義發布詔書:“朱友文陰謀叛逆,派士兵衝入宮內,朕靠朱友珪的忠誠與勇敢,挫敗了朱友文的叛變,保全了朕的生命。但因事變的驚嚇,朕的病情惡化,命朱友珪代朕攝政,主持軍政大事。”韓勍又替朱友珪出主意,從皇宮倉庫裡取出大量金帛錢物賜給各地軍隊和文武百官,以此收買人心。


           又過了兩天,朱友貞送信說,朱友文已被干掉,這時朱友珪纔向全國宣布朱全忠的死訊,舉行國葬,同時繼位稱帝。為了報答韓勍和朱友貞,朱友珪任命韓勍為侍衛諸軍使,並兼領匡國節度使,任命朱友貞為開封尹、東都留守。


     


    次兵變立皇帝


          朱全忠死了,無人痛惜。朱友文死了,大家都罵他活該。但朱友珪弒父篡位,也得不到人們的贊可。朱全忠的其他兒子,無論是親子還是養子,誰都不服朱友珪,想要取而代之。朱全忠的重臣宿將,也知他必敗,誰也不肯出來支持他。朱全忠的謀主敬翔,在朱友珪上臺後,馬上稱病而不預朝事。朱全忠的養子朱友謙則傳檄各地,向朱友珪宣戰。而素為朱全忠猜忌的楊師厚,這時則趁亂襲取了河北的軍事重鎮魏博。朱友珪對此毫無辦法,隻好承認既成事實,任命楊師厚為天雄軍節度使。


          朱友珪對楊師厚既恨又怕,想除掉他卻無實力,欲讓他效忠於自己也不可能。他橫梗在那裡,是鞏固皇位的障礙。楊師厚是朱全忠得力的猛將,素有威信,現在又把魏博重鎮掌握在手,後梁的精兵銳卒基本上都成了楊師厚隨意調遣的力量。朱全忠在世時,楊師厚還有一點顧忌,不敢過分放肆,現在朱友珪上臺,楊師厚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朱友珪對此心知肚明,所以楊師厚就成了朱友珪的眼中釘肉中刺。


       怎樣除掉楊師厚?朱友珪想了一個辦法——借商討軍機為名,召楊師厚來洛陽,找機會將其一舉拿下。


          楊師厚一接到朱友珪的詔書,便看穿了朱友珪的如意算盤。於是楊師厚親率精兵萬人,殺氣騰騰地進入洛陽。朱友珪見此架勢,哪敢亂來,隻好溫言遜辭,厚加賞賜,老老實實地把楊師厚送回河北。這場較量之下,朱友珪計謀落空,反被楊師厚所牽制,二者孰強孰弱顯露無遺。


          正當朱友珪與楊師厚鬥力的時候,朱全忠的另一個兒子朱友貞暗起心思:要想在此人心不穩之時上臺稱帝,隻有借楊師厚的手來除掉朱友珪。朱友貞雖有野心但無實力,他自知這一點。所以在此之前他都隻是在一旁靜觀局勢發展,甚至不惜充當朱友珪的幫兇。當朱友貞看到朱友珪的無能和楊師厚的驕橫時,他決定伺機而行。


       朱友貞手下的謀士趙岩向朱友貞建議:楊師厚是後梁老將,功高位重,現在既掌禁軍,又據魏博重鎮,可謂舉足輕重。況且他與朱友珪不和,正好挑唆他們互鬥,若由楊師厚的人干掉朱友珪,朱友貞便可從中取利。不過,公然讓楊師厚舉兵反對朱友珪實在不妥,看來隻能采取另一種辦法。這就是唐代以來多次發生過的兵變擁立節度使的辦法,然而這一次卻要升格了——借兵變之名換皇帝。


          朱友貞與趙岩謀劃好之後,馬上派出親信潛行至魏博鎮,遊說楊師厚,請他除掉朱友珪,並許諾事成之後給以高官厚祿,同時犒賞軍費五十萬緡。楊師厚一向未把朱友珪放在眼裡,現在又有豐厚的酬報做條件,當然樂意。於是楊師厚派貼身禁衛隨朱友貞使者回到洛陽,與皇宮禁軍首領袁像先聯繫。同時派遣一支部隊挺進到滑州,作為都城內的聲援與外應,讓朱友貞再無後顧之憂。


          袁像先是朱全忠的外甥,擔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一職,具有調動禁軍的權力。趙岩是朱全忠的女婿,官為駙馬都尉,與京城權貴聯繫密切。朱友珪上臺後變得荒淫無道,沒有開國君主的氣像,更不知對趙岩、袁像先之類貴戚勛臣進行安撫與籠絡。袁、趙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加上朱友貞的煽風點火,這伙人便抱成團,謀劃著干掉朱友珪。


       有了計劃,還需要實施計劃的人員。朱友貞等人本來準備鼓動皇宮內的侍衛禁軍搞兵變,但一時沒有把握,隻好由袁像先等人在禁軍中先做工作。就在這時,天賜良機,駐扎懷州的禁軍龍驤軍部分士兵潰散亂竄,到處搶掠,朱友珪派部隊去鎮壓,並搜捕他們的餘黨,弄得人心惶惶。朱友貞借此事大做文章,龍驤軍除了駐扎在懷州之外,還有部分駐扎在首都汴梁,朱友貞看到朱友珪四處搜捕龍驤軍餘黨,就派人把駐在汴梁的龍驤軍士兵召回東都洛陽,然後讓人在這部分龍驤軍中散布謠言:“皇上因為駐扎在懷州龍驤軍反叛,準備連你們一起問罪。聽說過了年就要把你們全部坑殺。”


            本來這批人惶惶不可終日,不知朱友珪哪天來找麻煩,再聽朱友貞如此一說,更加不知所措,整個軍營中一片恐慌。


       朱友貞又到朱友珪那裡添油加醋,他裝作十分忠誠的樣子對朱友珪說:“駐扎在汴梁的龍驤軍士兵,不肯奉命返回洛陽,他們似乎有反叛的跡像。”朱友珪十分惱火:“我上臺後,怎麼個個都不配合,專找麻煩?”於是讓朱友貞到龍驤軍中做安撫工作,不行的話,就用武力鎮壓。朱友貞見朱友珪上了當,心中暗喜,立刻趕到汴梁龍驤軍中。


       當朱友貞再次出現在龍驤軍面前時,那些如驚弓之鳥的士兵,都把他當成了救世主,齊齊跪拜在朱友貞面前,要他為大家指一條生路。看到這個形勢,朱友貞對大家說出真心話:“先帝和你們南征北戰三十多年,纔經營了這一份帝王事業。如今先帝尚且被人殺死,你們又怎能逃過一死呢?”


       眾人聽他如此說,想到當年跟隨朱全忠四處征戰,如今卻落到這個下場,心中不知多難過;再想到朱友珪如此無情狠毒,心裡又充滿了怕和恨。朱友貞見大家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便從懷裡掏出朱全忠的遺像,聲淚俱下,他說:“先帝如何死的,想必你們也都聽說了,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能瞑目嗎?你們活在天地之間能甘心嗎?其實我也和大家一樣,性命不保,別看我今天還是什麼開封尹和東都留守,誰敢保證明天會是什麼情況?有的人連父親和兄弟都敢殺,更何況我們呢?我們如今坐等也是死,拼一場或許還有一線希望。”


           士兵們聽了這番話,都被激怒了,大家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他們對朱友貞說:“事到如今,你叫我們干什麼,我們二話不說,都豁出去了。”


       朱友貞一咬牙,對士兵們說:“我們隻有到洛陽去為先帝報仇雪恨了!誰要是不讓我們活,我們也不讓他活。就憑我們這些禁軍精兵,看誰能擋得住我們!這纔是我們轉禍為福之路!”


          士兵們這纔從恐懼與難過中解脫出來,大家雀躍歡呼,請求派發兵器。朱友貞早就準備好了,馬上龍驤軍的士兵裝備齊整,再讓袁像先等人具體部署行動。


          到了晚上,袁像先等人率龍驤軍數千名士兵衝入皇宮,另外則縱容大軍在洛陽城內大肆燒殺搶掠。朱友珪就像當初的朱全忠一樣,從睡夢中驚醒,已經沒有人為自己賣命了。他和老婆張氏及幾個親隨在慌亂中從皇宮逃到洛陽城的北城牆下。朱友珪明白終究難免一死,於是命令親隨先把張氏殺死,再殺死他。他的幾個親隨,後也都自殺了。


          龍驤軍士兵在城內大肆搶劫,其他部隊的士兵也群起效之,一時間,京城洛陽內一片大亂,朝廷裡的許多大臣都不能幸免,一連好幾天,纔平靜下來。


       袁像先和趙岩看到大功已成,就帶著傳國寶璽趕到汴梁,請朱友貞到洛陽登基。朱友貞說:“汴梁是先帝創立基業的地方,何必再到洛陽去登基呢?”朱友貞知道此時的洛陽經過兵亂之後,已非往日景像,到那裡去登基,不會有多少愉快的心情。再則他擔任東都留守和開封尹時,都把工夫下在了汴梁,在這裡登基,心裡更踏實一些。


           朱友貞這次有計劃地發動兵變來謀取帝位,是自唐代藩鎮兵變改換節度使的一大發展,同時也是五代時期兵變立皇帝的場演出。自他開了這個頭之後,以後人們都學會了這一招。所以整個五代,經常出現與之類似的場面。兵變立皇帝,成為五代政治史上一個不可不仔細審視的現像。


          兵變,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士兵們的騷動,沒有什麼人指使,其實隻是一種假像,歷史上從來不會有無人策劃的行動。所以,每次兵變背後,都有難與人說的謀略。不了解兵變背後謀略,歷史就變成了無序事件的堆積。隻有透視這一場場兵變立皇帝,纔能真正了解從五代到北宋王朝建立的這一段歷史,終了解到北宋太祖趙匡胤與太宗趙光義上臺前後的一繫列謀略之來由與用心。


     


    河東李氏的崛起


       朱友貞借兵變達到上臺當皇帝的目的後,並沒能讓後梁重振雄風。別看他在奪取王位時還有些謀略,但到上臺執政時,就暴露出與其兄弟一樣的無能。他913年上臺,923年亡國被殺,在位不過十年時間。


       消滅後梁的,是一直占據著山西而與稱帝於河南的朱氏王朝對抗的李氏家族。李氏祖先來自北方塞外的少數民族沙陀人,是突厥族的別部。當年唐太宗打敗突厥,把這一支突厥人所在的地區設置為沙陀都督府,因當地沙磧遍布,故被稱為沙陀人。沙陀人後來迫於吐蕃的壓力,輾轉內遷到甘州(即今甘肅張掖)、靈州(今寧夏靈武)。唐王朝設置陰山都督府,讓他們自行治理。


       沙陀人雖打不過吐蕃,但在幫助唐王朝鎮壓內地農民起義時,卻是一支強悍的兵力。唐後期黃巢起義時,沙陀人的部隊屢立戰功,首領李克用被唐朝封為河東(今山西一帶)節度使;後又被朝廷封為晉王。李克用與朱全忠分據山西、河南,是當時中原地區兵力強的兩大藩鎮。


          朱、李兩家的戰爭,從父輩延續到子輩,後李家消滅了朱家,後唐取代了後梁。李存勖消滅後梁之後,被史家稱為後唐莊宗。


          後唐莊宗在軍事上有勇有謀,但當皇帝之後,則表現出低能的政治水平。這也不奇怪,因為沙陀人本來就以征戰見長,缺乏治國稱帝的文化素質。正是由於後唐莊宗李存勖在政治上的低能,導致五代時期的第二次兵變立皇帝。


       後唐所以能滅後梁,上下協力同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正因為如此,纔能夠在李克用死後撐住危局,反擊後梁的進攻,並逐漸轉弱為強;纔能夠在十多年的浴血苦戰中,屢喪宿將而軍心不搖;纔能夠在與後梁的決戰時刻,謀臣武將置生死於度外,一舉打敗後梁。然而勝利後,李存勖卻把這批忠心耿耿的謀臣武將的功勞完全抹殺,把一切功勞記在自己頭上。他曾豎著手指對別人誇耀說:“我於指頭上得天下!”此外,他對宿將功臣猜忌備至,戰功的猛將李嗣源,受到冷遇和猜忌,忠誠而有謀略的郭崇韜死於非命。上下解體,終於使自身滅亡。


          凡是不能任用賢能的人,必然對無能而善於拍馬的小人重用。李存勖正是如此。他對真正的人纔壓著不用,對一些腐朽無用的名門士族卻十分青睞。這些出身名門士族的所謂名流,在李存勖稱帝後,紛紛出來亮相,通過各種不光彩的手段,占據了朝廷裡的重要職位。這些人掌權後,不僅不能幫助李存勖勵精圖治,反而千方百計地排擠打擊那些頗有識見的謀臣武將。


          李存勖更大的失誤在於,他特別喜歡那些宦官和伶人。因為李克用當年能在政治上起家,就是依靠唐王朝裡的宦官,所以李存勖上臺後還對宦官們情有獨鐘,非常尊崇,給以很大的政治權力。李存勖自幼愛好音律,所以他對皇家豢養的伶人,感情特別深厚。在李存勖沒有稱帝之前,軍事的壓力迫使他不敢放肆地寵信這些宦官與伶人,而在他稱帝之後,似乎就沒有什麼顧忌了。


       於是這幫小人恃寵怙勢,“出入宮掖,侮弄縉紳”,但群臣也隻能憤嫉,而莫敢出氣。更有一批沒骨氣的朝臣附托這些宦官與伶人,以謀私利。李存勖對文臣武將都不放心,便讓這些毫無政治知識、隻知牟取私利的伶人做文武百官的監督者,正可謂小人得志滿天飛。他們擅作威福,陷害賢能,搜刮民財,窮奢極欲,為所欲為,自然造成上下離心、民怨沸騰的惡劣局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