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世界簡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123-179
    【優惠價】
    77-112
    【作者】 (英)韋爾斯 著,琚宏,張軍 譯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世界各國和地區史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090024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9002445
    作者:(英)韋爾斯著,琚宏,張軍譯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1月 

        
        
    "

    內容簡介
    這本《世界簡史》的撰寫,目的是使讀者能像閱讀小說般閱讀人類的歷史。本書將到今天為止人類所具有的歷史知識扼要地敘述出來,綿密而復雜的事,一概略而不提。讀者應當能從本書中獲得歷史的概觀,而這概觀,也正是研究特定的一個時代或一個國家的歷史所必須具備的框架。再者,本書也許可做閱讀敘述更精密、篇幅更龐大的拙著《世界史綱》(Outline of History)之前的入門書。然而本書的目的,主要還是滿足那些無暇細讀《世界史綱》,而又希望能使對於人類歷史已趨模糊的記憶再次清晰起來的忙碌讀者的需要。本書不是上述拙著的選萃,亦非縮寫。《世界史綱》就其本身的目的而言,乃是不容縮寫的。本書是更一般化、更大眾化的歷史讀物,也是以嶄新的立意寫成的。
    作者簡介
    H.G.韋爾斯(Herbert George Vells 1866-1946),英國肯特州人,畢業於英國皇家學院,任教於倫敦大學,曾在赫胥黎的實驗室工作。1895年發表《時間機器》,從而一躍成為文壇上的新進作家;《隱形人》《世界上的戰爭》和《空中戰爭》等確立了他作為科學小說家的聲譽。1905年發
    目錄
    原書序
    1世界與空間
    2世界與時問
    3生物的起源
    4魚類時代
    5石炭紀沼澤時代
    6爬行動物時代
    7早的鳥類和哺乳類
    8哺乳類時代
    9猿猴、類人猿、原始人
    10尼安德特人與羅得西亞人
    11早的真人
    12原始思想
    13農耕的開始原書序
    1世界與空間
    2世界與時問
    3生物的起源
    4魚類時代
    5石炭紀沼澤時代
    6爬行動物時代
    7早的鳥類和哺乳類
    8哺乳類時代
    9猿猴、類人猿、原始人
    10尼安德特人與羅得西亞人
    11早的真人
    12原始思想
    13農耕的開始
    14原始的新石器文明
    15蘇美爾、古埃及、文字
    16原始遊牧民族
    17早的航海民族
    18埃及、巴比倫、亞述
    19原始雅利安(印歐)民族
    20後的巴比倫帝國與大流士一世帝國
    21早期猶太人的歷史
    22猶太人的祭司與先知
    23希臘人
    24希臘與波斯戰爭
    25希臘的繁榮
    26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
    27亞歷山大城的博物館與圖書館
    28釋迦牟尼的一生
    29 阿育王
    30孔子與老子
    31羅馬的出現
    32羅馬與迦太基
    33羅馬帝國的成長
    34羅馬與中國
    35早期羅馬帝國的平民生活
    36羅馬帝政下的宗教發展
    37耶穌的教義
    38基督教教義的發展
    39蠻族入侵帝國分裂
    40匈奴人與西羅馬帝國的崩潰
    41 東羅馬帝國與薩桑帝國
    42中國的隋唐時代
    43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
    44阿拉伯人的盛世
    45拉丁繫基督教國家的發展
    46十字軍與教皇統治的時代
    47諸侯的反抗與教會的分裂
    48蒙古人的征服
    49歐洲人理性的復活
    50拉丁教會的改革
    51查理五世皇帝
    52歐洲的政治實驗時代
    53歐洲人在亞洲及海外的新帝國
    54美國獨立戰爭
    55法國革命與復闢
    56拿破侖的沒落與歐洲的不安定和平
    57物質知識的發達
    58產業革命
    59近代政治和社會思想的發展
    60美國的膨脹
    6l德意志的興隆
    62海外的輪船、火車、新殖民地
    63歐洲對亞洲的侵略及日本的崛起
    641914年的大英帝國
    65 歐洲的武裝時代與次世界大戰
    66世界的政治與社會的重建
    在線試讀
    1世界與空間
    直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完全破解世界的來歷。兩百年前,人們對3000年以前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而對於3000年以前所發生的事情,就更是僅限於傳說與臆測了。即便是那些文明程度較高的社會中的人們,也都相信世界前4004年突然被創造出來的。至於事情發生在這一年的春天或秋天,專家們之間的意見也不盡相同。這種奇異的謬論,來自人們對希伯來經典《舊約》過分拘泥的解釋以及神學式的獨斷臆測。如今,連宗教人士都已經拋棄了這種看法。人們都普遍相信,我們所居住與生存的宇宙,已經存在了很長很長的時代,甚至已經存在了無限的時間。當然,這些現像之中,有些並非真實,就好比我們在房間兩端各裝上一面鏡子,會使房問看來沒有盡頭一樣。盡管如此,那些認為人類所居住的宇宙僅存在了六七千年的看法已經被完全推翻了。
    現在沒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一個略微有點扁的橘形球體,它的直徑約1.28萬千米。在大約2500年前,少數學者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而在那以前,人們都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並且用各種荒謬的理論去解釋地球與天空、恆星、行星之間的關繫。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以地軸(比地球赤道直徑約短39千米)為中心每24小時自轉一周,從而形成了晝夜交替的現像;另外,我們還知道,地球還沿著微微傾斜的橢圓軌道,每年繞太陽轉一周,這就是一年。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近時為1.47億千米,遠時為1.52億千米。距離地球約38萬千米處,還有一個小行星——月球在繞著地球運行。圍繞太陽運行的星球,除了地球、月球以外,還有遠在5800萬千米處的水星與1億千米外的金星。地球公轉軌道的外圍,還有無數呈帶狀的小物體,此即小行星帶,此外尚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它們和太陽的平均距離各為2.27億千米、7.77億千米、28.6億千米、44.94億千米和67.42億千米。其後發現的還有冥王星,它離太陽的距離更加遙遠。
    這些動輒以百萬計的數字,人們理解起來相當困難。如果把太陽與諸行星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到一個模型中,讀者們理解起來也許會更容易一些。倘若以直徑2.5釐米的小球代表地球,則太陽為一個直徑是2.7米的大球,二者之間的距離為300米,大約是步行四或五分鐘的距離。月球則為距地球0.76米的一粒小豌豆。在地球與太陽之間,還有水星與金星兩顆行星,分別距太陽114米和213米。水星和金星周圍是茫茫無際的空間,不過稍遠處距離太陽160米的地方有火星,約1.6千米處有木星,3.2千米處有稍小的土星,6.4千米遠處有天王星,海王星則在9.6千米處。約數千裡外的地方隻有細微的塵埃與稀薄的氣體。即便按照這種縮小了的比例來計算,距地球近的恆星,也遠在8萬千米之外。
    或許上述模型中的數字,可以幫助人們理解生命之劇上演的空間是如何的空漠廣大!
    空間是如此廣闊無邊,而我們所能了解的,隻有地球表面上的生物而已。我們人類居住的地方離地心有6400千米,而這些生物則深入到地下不到5000米,並且也不可能生存於地球表面上空8000米的地方。這以外的空間,當然也就沒有生物的存在。1世界與空間
    直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完全破解世界的來歷。兩百年前,人們對3000年以前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而對於3000年以前所發生的事情,就更是僅限於傳說與臆測了。即便是那些文明程度較高的社會中的人們,也都相信世界前4004年突然被創造出來的。至於事情發生在這一年的春天或秋天,專家們之間的意見也不盡相同。這種奇異的謬論,來自人們對希伯來經典《舊約》過分拘泥的解釋以及神學式的獨斷臆測。如今,連宗教人士都已經拋棄了這種看法。人們都普遍相信,我們所居住與生存的宇宙,已經存在了很長很長的時代,甚至已經存在了無限的時間。當然,這些現像之中,有些並非真實,就好比我們在房間兩端各裝上一面鏡子,會使房問看來沒有盡頭一樣。盡管如此,那些認為人類所居住的宇宙僅存在了六七千年的看法已經被完全推翻了。
    現在沒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一個略微有點扁的橘形球體,它的直徑約1.28萬千米。在大約2500年前,少數學者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而在那以前,人們都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並且用各種荒謬的理論去解釋地球與天空、恆星、行星之間的關繫。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以地軸(比地球赤道直徑約短39千米)為中心每24小時自轉一周,從而形成了晝夜交替的現像;另外,我們還知道,地球還沿著微微傾斜的橢圓軌道,每年繞太陽轉一周,這就是一年。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近時為1.47億千米,遠時為1.52億千米。距離地球約38萬千米處,還有一個小行星——月球在繞著地球運行。圍繞太陽運行的星球,除了地球、月球以外,還有遠在5800萬千米處的水星與1億千米外的金星。地球公轉軌道的外圍,還有無數呈帶狀的小物體,此即小行星帶,此外尚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它們和太陽的平均距離各為2.27億千米、7.77億千米、28.6億千米、44.94億千米和67.42億千米。其後發現的還有冥王星,它離太陽的距離更加遙遠。
    這些動輒以百萬計的數字,人們理解起來相當困難。如果把太陽與諸行星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到一個模型中,讀者們理解起來也許會更容易一些。倘若以直徑2.5釐米的小球代表地球,則太陽為一個直徑是2.7米的大球,二者之間的距離為300米,大約是步行四或五分鐘的距離。月球則為距地球0.76米的一粒小豌豆。在地球與太陽之間,還有水星與金星兩顆行星,分別距太陽114米和213米。水星和金星周圍是茫茫無際的空間,不過稍遠處距離太陽160米的地方有火星,約1.6千米處有木星,3.2千米處有稍小的土星,6.4千米遠處有天王星,海王星則在9.6千米處。約數千裡外的地方隻有細微的塵埃與稀薄的氣體。即便按照這種縮小了的比例來計算,距地球近的恆星,也遠在8萬千米之外。
    或許上述模型中的數字,可以幫助人們理解生命之劇上演的空間是如何的空漠廣大!
    空間是如此廣闊無邊,而我們所能了解的,隻有地球表面上的生物而已。我們人類居住的地方離地心有6400千米,而這些生物則深入到地下不到5000米,並且也不可能生存於地球表面上空8000米的地方。這以外的空間,當然也就沒有生物的存在。
    深的海洋,其深度也隻有8千米,飛機的飛行記錄,也纔剛剛超過6.4千米。雖然有人曾乘坐氣球到達過離地面11千米的地方,但他必須承受極大的痛苦。沒有一種鳥類能飛到8千米以外的高空,如果用飛機來運載小鳥和昆蟲,上升到超過這一高度的地方時,小鳥和昆蟲即已呈癱瘓狀態(此處各種數字均為原著當時的記錄——譯者注)。
    2世界與時問
    近50年間,科學家們對有關地球的年齡與起源的問題做了許多非常精密而有趣的研究。我們在這裡甚至連這些研究的概要都無法介紹,原因是這研究用到了大量的數學和物理學問題。說實話,如今的物理學和天文學還沒有發達到足以把這一類問題都解釋得清清楚楚。現在的傾向是把地球的年齡估算得越來越長。如今得出的結論是地球已經存在了20億年以上,從遙遠的年代開始,地球就是一顆獨立繞著太陽運行的行星。不過,地球的壽命也可能更長,長得超乎我們的想像之外。
    不過,也許在地球獨立存在的這段漫長的時間以前,太陽、地球,以及太陽周圍的其他行星,隻是散布在空間中的由發光的物質組成的巨大漩渦。今天,我們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到天空中到處都有發光的漩渦狀的物質,這些物質以某一中心為軸旋轉著,此即渦狀星雲。據多數天文學家的想像,太陽及其行星群,曾經也是這種漩渦,這些物質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目前的形狀。地球與月球也是這樣形成的。當時,地球與月球的自轉速度比現在更快,與太陽的距離也更短,繞行太陽的速度也更快,而它們的表面則在不停地燃燒和熔解著。當時的太陽則是比目前更大的一個火球。
    假如我們能上溯到無限遙遠的過去,親眼去看一下地球初的狀態,想必可以看到與現今迥不相同的情景:那時的地球更像熔爐的爐膛,或者說是冷卻前的岩漿的表面。當時還沒有水,因為所有的水都混合在硫磺蒸氣與金屬蒸氣當中。在它們下面,是一片大海般的熔岩在沸騰、打轉。天空中彌漫著火雲,急促的太陽與月球的閃光,有如赤熱火焰般飛掠而過。
    時間又過去了幾百萬年,當初那種火海燒灼的熱度慢慢減退了。天空中的蒸氣凝結成雨下降到了地面,高空中的空氣變得越來越稀薄,漸趨凝固的巨大熔岩塊浮起又沉落。太陽與月球離地球越來越遠,也變得越來越小,在天空中運行的速度也慢了下來。月球因為體積較小,所以早已冷卻到了白熱狀態以下。它交替的遮擋或反射太陽的光線,造成日食和滿月的現像。
    地球就這樣以極其緩慢的速度變化著,在經歷了不知多少歲月以後,終於形成了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地球的雛形。後,水蒸氣在冷氣中凝結成雲,早的雨也降落到地面早的岩石之上。在此後的不知多少千萬年之間,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還是以蒸氣的形式存在於空氣之中。不過終於有一天,這些蒸氣凝結成為滾熱的水流,開始在已趨凝固的岩石上奔流,從而形成了池沼湖泊,並把碎岩和沉澱物衝了進去。
    那時的地球,遍地都是熔岩,狂風暴雨更是家常便飯。地球上還沒有一寸泥土,也沒有一草一木。灼熱的風暴讓今日的龍卷風都自嘆弗如,當時的暴雨更是讓我們難以想像。那從天而降的暴雨夾雜著岩石的碎屑,狂怒般地衝過大地,把沉澱物衝進初的海洋。太陽在雲層中穿梭,地球上則天天都發生著地震與地殼運動。現在隻以永久不變的一面對著我們的月球,當時則仍在不停地自轉著。
    隨著地球年齡的增長,離太陽也越來越遠,太陽變得更溫和也更平靜了。月球的運行速度也慢了下來。暴風雨的強度減弱了。初期的海水不斷增加,從而彙集成了大海,並將地球覆蓋。然而,當時地球上還沒有任何生物,包括海洋裡也沒有,岩石上更是一片不毛之地。的模樣,好的方法是采一些岩穴或水溝裡的水,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除了體積上的差異,我們將發現,那一滴水裡的小海蠍、小貝殼、海綿、珊瑚、海藻等,與那些曾經在地球上唯我獨尊的更笨拙更巨大的原始動物相像得讓我們驚異。
    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古生代早期的岩石中肯定不會有地球上生命開端的遺跡。因為如果某種動物沒有骨骼或其他堅硬部分,也沒有足以在泥土上留下足跡或爬痕的體重,則該動物將無法遺下可資證明其曾經存在的任何化石痕跡。現在,世界上生存著幾十萬種小型軟體動物,而這數量龐大的小型軟體動物同樣無法留下某種足可使未來的地質學家發現其存在的痕跡。過去的世界不知有過幾萬億種此類動物,生活、繁殖、繁榮,然後不留遺痕地從世界上消失。在那被稱為“無生代”的溫暖的淺湖和海水裡,必定充滿了無數種低等的、類似流質的、無殼、無骨的動物。另外,陽光能夠照到的岩隙及灘岸之間,也不知曾經有過多少綠色的浮藻等植物。
    就像銀行的賬冊不是附近人們的生活記錄一樣,“岩石記錄”也不是過去生物的完整記錄。某種生物之所以能留下記錄,是由於它們已經進化到能夠分泌出殼質、骨刺、甲殼或石灰質的莖干等。然而,在比上述的含有某種化石痕跡的岩石更古老的岩石之中,偶爾也會發現石墨——某種分離形態的炭。有些權威學者認為,那是我們所未知的生物,它們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從化合狀態中分離了出來。
    4魚類時代
    在地球被想像成隻有數千年歷史的時代裡,人們都以為動植物的種類生來就是清晰的,它們在剛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就與現在的樣子沒有任何區別。但是,當人們發現“岩石記錄”並開始進行研究以後,纔知道這種想法是多麼的荒謬。事實上,當今世界上的所有動植物都是在經過若干年代的緩慢進化和發展之後,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經過幾代人的探索,生物進化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即在地球上生存的所有族類,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是從存在於太古無生代海洋中的極其簡單的原始生物(也就是幾乎沒有組織的生物),經過緩慢而不問斷的進化過程,演變而來的。
    然而,人們是在經過長期激烈的爭論後纔開始接受進化論的。這就好比地球年齡的問題,向來就是人們激烈爭論的問題。有一段時期,生物進化的觀念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被認為與正統的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的教義相悖。當然,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所有的宗教徒都能夠接受進化論的觀點,並承認一切生物的起源都是共通的,沒有一種生物是偶然或突然在地球上出現的。生物的進化是連續不斷的,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生物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正是時間的偉大力量,把在海水潮汐的軟泥中蠕動的生命,變成了擁有自由、力量與意識的生命。
    生物由各種個體組成。這些個體是確定的東西,而不是塊狀或團狀的非生物體,也不是無界限、無運動的結晶體。它們具有非生物體所沒有的兩個特征:一是它們能把其他物質攝人自己的體內,使其成為自我的一部分;二是他們能夠自我再生。換句話說,生物體能夠喫東西並繁殖。它們能夠產生與自己大體相同,但通常又與自己稍有差異的個體。也就是說,某個體與它的後代之間,必然有某些種族上的相似,但又通常存在著個體上的不同。這一點,不論何種種族何一階段,都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個體與其後代之間為何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差異的存在,科學家迄今未能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但這個問題與其說是科學的知識問題,不如說是常識上的問題。不論在哪一個時代,隻要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則個體及其種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使個體及其後代更加適應新的環境。然而,也有一些個體並沒有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生存也就遭受到嚴峻的考驗。適應了環境變化的個體更長壽,繁殖力也更強。這個經過便是我們所熟知的“自然選擇”。自然選擇並不是完全按繁殖與個體的差異所產生的科學化的、必然的推論,因為很有可能還有許多科學家們未能注意或未經確定的諸多力量在發生作用。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這種從生物出現以來就在進行的自然選擇,因為這是關於生物的一項根本事實。
    過去的許多科學家思考過生物起源的問題,而他們的見解也很有趣味。可是關於生物是如何起源的,現在的人們也沒有明確的知識和使人信服的推測。但幾乎所有的權威學者都一致認為,生物大概是發源自某處溫煦的陽光照曬下的淺淺的微咸的水下軟泥或沙地之上,然後,隨著海水潮汐又播撒到海岸和大海的深處。
    在初期的世界上,潮流的運動相當強烈。在海岸邊上,有著眾多的生命存在。但它們往往被波浪打到岸上曬干,或者被衝進大海深處,因為缺乏空氣、陽光而死去。這種生存環境促使生物向著生根固定的方向發展,也促使某些個體形成外殼以免被迅速曬干。從很早很早的時期,生物體是依靠對味道的敏感而尋找食物的;同時,早期生物對光線的敏感也使得它們離開黑暗的深海與洞穴,或者從過度明亮而充滿危險的淺灘上逃離出去。
    早期生物身上的甲殼,與其說是為了抵御外敵,還不如說是為了防IE干燥。但牙齒與爪子則在極早的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我們在前面曾經講過早期海蠍的大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類動物都是生物界的霸王。之後——許多地質學家認為是在5億年以前的志留紀,地球上出現了更強大,並且具備眼、齒、遊泳能力的新型生物。這是我們已知的早的脊椎動物,也就是早的魚類。
    在泥盆紀時期,魚類大量增加,這從當時的岩層化石中可以看出。由於這一時期魚類是地球上繁盛的生物,所以在岩石記錄上這一時期被稱為魚類時代。如今,這些魚類中的絕大部分都已從地球上消失了。根據地質學家的描述,這些遠古的魚類與今日的鯊魚相似。它們在水中橫衝直撞,有時躍入空中,有時在海藻問穿行,它們互相追逐,弱肉強食,給大海裡增添了不少生機。若以今日的標準來看,這些魚類並不算巨大,長度達到八九十釐米以上的就已經很少了。當然,也有例外,有一種古代魚類長達6米。
    我們無法從地質學上獲知任何關於這些魚類的始祖的知識。這些魚類與在他們以前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看起來沒有任何關繫。動物學家雖然對它們的祖先做了很有趣的考察,不過大多是通過對它們現存親屬的卵的進化及其他一些資料的考察來作出結論的。很明顯,脊椎動物的祖先是軟體動物,極有可能就是在嘴巴周圍或附近首先長出牙齒般硬物的小型的水生動物。鰩魚和角鯊的牙齒覆蓋了上下顎,並且從嘴邊開始長滿了布滿全身的齒狀鱗。當地質學的記錄之中出現這一類齒狀鱗的時候,魚類也就從過去隱晦的黑暗裡躍現到光明之中,早的脊椎動物也就出現在地質記錄之中。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