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眾神歸位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536-776
    【優惠價】
    335-485
    【作者】 欒保群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民俗文化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ISBN】97872031281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3128113
    作者:欒保群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編輯推薦

    ★“將怪力亂神當作正經學問研究的第一人”欒保群作品
    ★ 對各種神祇分門別類,釐清頭緒。
    ★ 隨文配有大量插圖,能更好地認清諸神的形貌。

     
    內容簡介

    中國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電、魚龍百蟲,
    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隨著地域、時間的變化,往往倏生倏滅,忽小忽大,諸神之間的關繫、統屬也變得極不穩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鋻於此,本書作者著名民俗專家欒保群梳理典籍,對民間信仰中的各種神祇分門別類,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亂的民間眾神各歸本位。

    作者簡介

    欒保群,讀過中文,聊識之無,改學歷史,粗知漢魏。本職鼕烘先生,忝充出版編輯。為人做嫁之餘,尚有邊角廢料,垂老投閑,補綴成衲,雖捉襟而見肘,卻寧短而不斜。無虱可捫,有鬼可談,湊成一編,共慶升平。

    目錄
    開篇開天闢地眾神之神
    盤古 001
    伏羲女媧 003
    第一編天穹星歷曜宿諸神
    天帝(玉皇大帝) 007
    紫微大帝 011
    四聖 012
    翊聖(黑煞神) 012佑聖(玄武) 016
    天蓬天猷 021
    北鬥 022
    鬥姆 026司命 027
    本命星官辰、六十甲子神) 028
    南鬥 031
    文昌 033

    開篇開天闢地眾神之神
    盤古 001
    伏羲女媧 003
    第一編天穹星歷曜宿諸神
    天帝(玉皇大帝) 007
    紫微大帝 011
    四聖 012
    翊聖(黑煞神) 012佑聖(玄武) 016
    天蓬天猷 021
    北鬥 022
    鬥姆 026司命 027
    本命星官辰、六十甲子神) 028
    南鬥 031
    文昌 033
    奎星(魁星) 034文曲星武曲星 037
    福祿壽三星 038
    壽星(南極老人、南極仙翁) 039
    福星(歲星) 041祿星 042
    七曜星君 042
    太陽星君 043太陰星君 045
    五星(金、木、水、火、土) 047
    四像二十八宿 050
    虛、危(大耗、小耗) 053翼宿星君 054
    婺女星君 054牛郎織女 054
    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055
    太帥) 056
    星神諸兇煞 058
    金神大將軍 058黃幡、豹尾 059
    蠶官、五鬼 059喪門、弔客 060
    孛星(月孛星) 061天狗 063
    第二編風雨雷電水火諸神
    雷神 064
    雷獸 065雷師(豐隆) 067雷公 068
    雷部 070雷聲普化天尊 076
    雷州雷王(陳文玉、陳鸞鳳) 080
    附:電母 082
    風神 084
    風伯 084飛廉 084風姨孟婆颶母 086
    雨師(屏翳) 087
    附:旱魃 089附:掃晴娘 091
    附:雹神 092
    水神(共工、玄冥、水德真君) 094
    火神 095
    祝融 096火正(火祖) 097吳回 097
    宋無忌 098火德真君 099
    第三編嶽瀆湖海地諸神
    五嶽 103
    東嶽泰山(東嶽大帝) 106
    西嶽華山(金天王) 111中嶽嵩山 116
    南嶽衡山 118北嶽恆山 119
    四瀆 123
    河神 127江神 139
    淮渦神(無支祈、水母娘娘) 154
    濟神 157洛神 158
    潮神 160
    伍子胥 160陸圭、岱石神 161
    海神 162
    四海神 164
    天妃(林默娘、天妃、天後、媽祖) 165
    龍王 170
    第四編土地城隍五祀諸神
    後土 178
    土地(社神) 180
    天下都土帥) 183田神 184
    城隍 184
    中霤 187
    門神 188
    神荼郁壘 189 秦瓊、尉遲恭 191
    附:鍾馗 192 附:石敢當 194
    灶神 196
    行神(路神、祖神) 199
    開路神(方相) 200
    井神 201
    船神(孟公孟姥) 202
    床神(床公床婆) 203
    廁神 204
    紫姑 205
    第五編衣食醫藥民生諸神
    五谷神(先農) 210
    蠶神 212
    馬頭娘 212 青衣神(蠶叢) 214
    醫王(三皇) 215
    藥王 217
    扁鵲 217 孫思邈 218 韋慈藏 219
    藥王菩薩 221 皮場大王 221 保生大帝 224
    三奶夫人 226
    臨水陳夫人(陳靖姑) 227
    痘神 229
    倉神 231
    茶神 233
    鹽神 234
    花神 236
    倉頡 238
    附:三郎、鍾三郎 240
    魯班 241
    投爐神(金火二仙姑、孝娥、金火聖母、寧封子、風火仙師、童賓) 243
    梨園神 245
    老郎 246 相帥) 248
    獄神(皋陶、蕭何、徐相公、阿哥) 250
    娼妓神(白眉神、潘金蓮) 252
    第六編六畜龍蛇百蟲諸神
    牛王 256
    馬王(水草大王) 258
    驅蝗神(劉猛將、神、青苗神、八蠟神) 260
    附:蟲王(百蟲將軍) 262
    蛇王 263
    施相公 264 蛇王三 265
    青蛙神 266
    青蛙使者 266 金華將軍 267
    龍 268
    附:龍九子 270
    第七編福祿財喜文昌諸神
    福神(陽城) 279
    祿神 281
    文昌帝君(陷河神、張亞子、梓潼帝君) 283
    財神 293
    增福財神 294 利市仙官 296
    趙公明帥帥) 298
    關羽(關聖帝君) 301
    五通 302
    五顯 303 五通 308 五路財神(路頭神) 317
    四大門、五大家 319 進寶波斯 320
    藏神 322
    喜神 323
    第八編瘟蠱殃煞邪祟諸神
    瘟神(瘟鬼) 328
    趙公明 330 五瘟使者、五福大帝 331
    蠱神 335
    煞神(殃神) 339
    喪門神 344
    三尸神 347
    窮神 349
    樟柳神 350
    第九編掌陰司幽冥界諸神
    泰山府君 360
    北太帝君 363
    閻羅王 371
    地府十王 380
    地藏王 383
    東嶽大帝 393
    城隍 396
    第十編地方俗信英賢諸神
    姜太公 405
    二郎神 409
    李冰 409 灌口二郎 412
    趙昱(清源妙道真君) 415 楊戩 418
    項羽(吳興楚王、憤王) 423
    祠山張大帝 426
    白鶴大帝(趙) 428
    武夷君 431
    關聖帝君 433
    莊武帝蔣子文 441
    崔府君(崔玨) 444
    張仙(張遠霄) 447


     

    前言
    前言
    多神信仰的民族大致都有一個神譜,如現在所見到的《埃及神譜》《希臘神譜》等都是。本書試圖站在民間信仰的角度,制作一個中國的神譜,換句話說,就是讓民間諸神各歸其位。
    中國的民間信仰不是嚴格意義下的宗教,但其影響範圍比任何一個宗教都要廣泛,也更深入人心。從一定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民間信仰是與這個民族的血液融合在一起而不可分離的。我們國家從來就沒有任何一個宗教能成為“國教”,而民間信仰的深入人心則直接反映到國家的祀典中,實際上成為不是宗教的“國教”。

    前言



    多神信仰的民族大致都有一個神譜,如現在所見到的《埃及神譜》《希臘神譜》等都是。本書試圖站在民間信仰的角度,制作一個中國的神譜,換句話說,就是讓民間諸神各歸其位。
    中國的民間信仰不是嚴格意義下的宗教,但其影響範圍比任何一個宗教都要廣泛,也更深入人心。從一定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民間信仰是與這個民族的血液融合在一起而不可分離的。我們國家從來就沒有任何一個宗教能成為“國教”,而民間信仰的深入人心則直接反映到國家的祀典中,實際上成為不是宗教的“國教”。
    不要以為民間信仰是多麼草野蠻荒,其實帝王朝廷歷代所尊崇的神祇與此並無二致。王即大巫,就是國家的大祭司。秦漢時國家的祭典中基本上是各地民間的巫祭內容,經儒家參預後,逐漸淘汰了一些利用價值不大的地方巫祭,而使另一些巫祭廟堂化,但巫祭的性質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原始的巫教,體現為國家祭典中的天神地祇,諸如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江河湖海、門戶井灶、五谷八蠟等等,和民間所崇信祈禱的神祇完全一致。即便是民間信仰中那些排斥於國家祀典之外的所謂“淫祀”,政府也一面是時寬時嚴、寬時多而嚴時少的禁止,一面又從中吸取一些可以被利用的神祇到中央或地方的合法祀典中。但民間信仰與國家祀典也有不同之處,其中最主要的是,同樣的神祇,在民間信仰中有血有肉,有生有死,而在國家祀典中則是不死不活的僵尸。
    民間信仰並不隻是一群愚夫愚婦向著土偶木像燒香磕頭。不要看到迎神賽祭時萬人空巷,就以為都是愚妄之眾。如果分析民間信仰的對像,了解那些民間神明的形成和本色,就會看到我們民族善良、正義、報施以及敢於和邪惡鬥爭的優秀品質,我這裡說的邪惡不僅是指人間,還包括神界在內。民間信仰對神界的邪惡從來是不客氣的,同時,民間信仰中的不少神明都代表著人類向神界的挑戰和鬥爭。這些神所以成為神,是因為他們敢於與神界的惡勢力鬥爭。這是民間信仰的正宗。這些信仰在民族的發展中,有的演化成美麗的神話故事,有的凝固為美好的習俗和藝術品。
    但是民間信仰中本身就有正氣也有邪風,愚昧迷信以至野蠻兇殘的內容又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一狀況固然與上自神道設教的朝廷官府,下至騙錢弄勢的鄉紳巫師,這些大大小小的統治階層的操縱控制有重要關繫,但其他宗教的熏染和民眾本身的素質也是使民間信仰不斷神巫化的關鍵因素。這些消極的東西在表面上有時籠罩了民間信仰,更有時會被一些“妖人”所利用,但它並不是民間信仰的“正道”。舉例來說,一個民間英雄或者清廉剛正的官吏被民間所紀念,進而奉祀為神,樹為榜樣,一個或千百個為自己的事業貢獻全部心智甚至生命的農夫工匠為本行業凝聚為行神,鼓勵同行的自豪感和兢業精神,這難道不是人間的正氣嗎?這是大量民間信仰的正宗本源。但後來有些神道變質了,他們(當然這都是他們背後的“人”)大量地索取祭品,聚斂錢財,否則就給人們降下災難,此時的神明已經變成妖神,祭賽已經演為陋俗,人們也開始從信仰轉而為厭惡;於是這些神明便為人們所厭棄,或者香火冷落,祠宇荒圮,或者為一個新的神明所取代。就這樣,幾千年來,中國的民間信仰不斷地推陳出新,萬千諸神中隻有極少的常青樹能保留下來。

    中國的神祇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隨著地域、時間的變化,往往倏生倏滅,忽小忽大,諸神之間的關繫、統屬也變得極不穩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但這隻是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其實在任何一個時期的任一信仰群體,他們對自己的信仰對像都是有著很明確的認識的,也就是說,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的一套相對穩定的“神譜”。大者如南朝道士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所排列的那個龐大的分成七個階級(位)的神祇體繫,小者則可以把一個家族供奉的幾位神明也算上。然而,這無量數的神譜之間又存在著各自不同的關聯,諸神之間交織錯落,變形移位,總是脫不掉華夏信仰這一大的血脈,所以我們就有可能把各宗各門、各家各戶的諸神們編成一個總的神譜。這就是本書試圖達到的一個目的。
    歷來的所謂“神譜”,簡單地說,就是存在於某一信仰中的諸神在他們那個世界中的位置排列,就是讓他們有個老祖宗,剩下的則“尊卑有序”。可是我們這個神譜雖然無法遷就任何一個宗派和信仰,但也有自己的中心,三教門徒都不得不讓一讓,這個中心就是我們自己——人。《左傳》中說“神,聰明正直而一者也”,但緊接著又說:“依人而行。”這就道出了人與神的主從關繫。因為神是人造出來的,即使是以往的神譜,其核心角色也並不真的就是玉皇始天尊和如來佛,而是人本身,那可是真的“以人為本”,毫不含糊。老百姓家家供著灶王爺,因為他們天天要喫飯。大老板的客廳裡供著財神爺,因為他們要發財,你讓他供個火神爺,他一準的不高興。大官屋裡供著天官賜福,如果改成什麼佛陀菩薩,那多半是他們的官運已經久不亨通。
    記得改革開放不久,某個城市的一個城中村開始蓋廟了,因為這村裡有個見多識廣的能人,跑了趟廣東,回來就說,我看蓋廟這生意不錯,不光是有香火錢,方圓幾十裡的人來燒香磕頭了,他們總要喫飯吧,我們就在廟旁邊蓋幾個飯館,再開個小旅館,弄些賣小百貨的鋪子,大家就都有錢可賺了。於是一間過去生產隊的庫房就改造成了個馬馬虎虎的小廟。可是廟裡要供什麼神呢?玉皇大帝的官最大,先把他矗在中間再說。有人說,現在人們都想生兒子,在玉皇旁邊再放個送子觀音吧。那時拖拉機還不像現在普及,種地還是把大騾子大馬當成主力,於是玉皇大帝的那一邊就立了個三隻眼的馬王爺。然後左一個關老爺,右一個豬八戒,湊了七八個神仙。小廟開張之後,生意果然不錯,投資有了回報,就繼續擴大再生產,一來二去,那個倉庫裡的神道竟列了有二三十位。但當時是博采眾議,有個提案就矗個泥胎,最後終於有個明白人覺得有些不大對勁了:飯局上就座可是按規矩的,我們這小廟裡的神道是不是有些亂套了?於是他們就討論起“神譜”問題,想讓這一堆泥胎論資排輩了。
    這事兒說起來像是個笑話,但幾千年來人們造神創教的過程卻與此完全一樣。各種神道,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電、魚龍百蟲,所有的神道都是根據人們的需要造出來的,等到有了一定數量之後,纔會想到給他們排座次,立尊卑,而那座次尊卑也無不與人們的需要有關。所以對於不同的人群,就有不同的“神譜”。那麼我們現在的“神譜”又是站在哪家的立場上編排的呢?說起來又具體又含糊,那就是“民間”。
    中國向來有儒釋道三教之說,儒家算不算是一個宗教,眼下尚無定論,但起碼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內沒有宗教化,所以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宗教其實就是佛道二家。這二家歷朝歷代都有過爭風鬥法、搶占頭牌的故事,但細想起來,中國勢力最大的就是民間信仰,中國的兩大宗教對於泛神的民間信仰都不得不屈就,二教相爭時是爭民間的信仰市場,二教圓融時也是在民間信仰上取得共識。君不見,過去家裡死了人做水陸道場,那邊是一桌和尚,這邊是一桌老道,各念各的經,弄得那可憐的亡魂也不知道西去佛國還是東去蓬萊了,但毫無疑問的是,和尚道士都得了一筆出場費。民間信仰的泛神原則,說好聽些叫博大寬容、兼收並蓄,其實是見神就燒香,就是立個笤帚疙瘩也磕頭。當然,如果這神道不靈,也可以一腳就踢得遠遠的,毫不客氣。
    勢所必至,民間信仰就成了僧道們的大市場。因為佛祖和仙真可以飲風餐露,和尚和道士卻是要喫飯的,而對民間好惡的逢迎正是他們的衣食源頭。和尚關上門可以去念自己的經,坐自己的禪,可是隻要一打開門,就要迎合善男善女的口味,讓五百羅漢幫他們生孩子,讓自己還托缽化緣的釋迦牟尼給寶,讓佛國的光棍漢們成全他們的百年姻緣。一般老百姓對《華嚴》《楞伽》是弄不清的,他們有興趣的是達摩祖師少林拳、十八羅漢鬥大鵬。佛教法海無邊,圓通無礙,並不要求人人都去聽他們講經論,守五戒。如果有人看著我這輛“大乘”車好,拉走就是,願意加些雕飾,描些金漆,就是改成轎子和三輪摩托也都無不可,於是觀世音菩薩成了慈祥的美婦人,閻羅王都改了中國姓氏,毗沙門天王成了陳塘關的總兵。
    道教囊底羞澀,本錢不如佛教雄厚,他們自己造的那些真君仙官蒼白而乏味,沒有幾個局外人對他們肯看上一眼(除非讓《封神榜》給“演義”一下),那就從民間拖拉購並。聽說某個街市的叫花子死後有異相,哪個山裡的老農八九十了還健步如飛,那就把他編進“列仙傳”,拉進仙家隊伍,從祖師爺太上老君到八仙十二真,就都是這樣收購來的。

    可是這樣一來,對數以千計的天神地祇,有人就習慣把他們分為佛、道二類:非佛即道,好像凡是本土的神祇理所當然地就歸屬於道教。石家莊西北郊毗盧寺的壁畫是很有名的,有人就把佛教以外的神祇統統劃歸道教,從而得出毗盧寺是“道釋合一”的荒唐結論。其實那些所謂道教神祇如三皇、五嶽、四瀆等本屬於中國的民間信仰和朝廷祀典,他們和天地日月、風雨雷電等神祇一樣,早在佛教傳入、道教產生之前就為生民所信仰,而且其信仰儀式數千年來一直延續著,怎麼會突然變成道教諸神了呢?
    佛教的宗旨是以涅槃而脫離輪回,它的主角是佛陀、菩薩、羅漢,道教的宗旨是以修煉而羽化飛升,它的主角是三清及各級仙真。天神、地祇、人鬼都不是二教的主角。他們盡管可以和民間信仰互通有無,但絕對不要以為真的成了“三教圓融”。二教的本始原則在教內是不能亂來的,這也是內外有別,對外的是民間化的佛教和道教,內部卻嚴守著疏而不漏的藩籬,於是《十王經》終究不能收入佛藏,而八仙也不會單獨立廟。他們可以讓民間諸神看家護院,卻絕對不允許升堂入室,即便是人間帝王升了天,也別想輕而易舉地成佛成仙。
    人們常說“神鬼仙佛”,這正合他們出世的順序,先有神鬼,後有仙佛。仙佛自然屬於道釋二教,至於神和鬼,則是民間信仰的主角,換一種說法,隻有在民間信仰中,這些鬼神纔能得到尊重或敬畏。
    民間信仰中的神祇,其性質都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不管是有利還是有害。而佛道二教中的天神地祇,完全是佛國、仙都中不入仙佛之“流”的“雜品”。此言或為諸君所置疑:難道佛國中包括四大天王在內的二十四諸天,仙都中的雷聲普化天尊和三界伏魔關聖帝君也是“雜品”嗎?二十四諸天都是佛教收伏的外道,正如楊二郎收伏的梅山兄弟一眾妖精,在佛國中始終處於接受再教育,天天聽法卻永遠成不了佛的尷尬地位,其職責不過是佛國的門房家丁。而關聖帝君呢,我們隻看一事即可明了,嗣漢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在北宋的末世皇帝那裡還要站班上朝,在仙界更是蹭不上仙階邊沿的微末角色,可是我們的關老爺卻要被張繼先揮來斥去,稍不順眼,就要打發到酆都獄中做囚犯!關羽即便封為“帝君”“大帝”,在道教中也不能列入仙班。
    民間信仰中的神祇為釋道二教所吸收,安排什麼差事,賞個什麼頭銜,那是人家教門中的私事,我們干涉不著,但也不必為此而受寵若驚,喊著叫著“我們的關老爺已經為智者大師收容,到趙太爺家看院子啦”,“我們關老爺已經受了招安,成了張天師的部將,替大宋皇帝征蚩尤打衝鋒啦”。生前威震華夏,死後炳耀千秋的關老爺,我們老百姓更願意他成為自己的“義勇之神”。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此書僅收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天神地祇,同時也順便介紹他們與釋道二教的一些瓜葛。可是瓜葛歸瓜葛,我們的本位依舊立在民間的信仰上。中國民間的信仰是很講實用主義的,所以此書就把眾神按功用分作十類,但在前面還要加上一個任何一類都難包容得下的大神,即“開天闢地之神”。
    本書不當之處,還望三山五嶽諸位高人指正,在此先謝過了。


    欒保群


     

    在線試讀
    瘟神(瘟鬼)
    財神未必每個地方都有,但瘟神大不一樣,凡是容易發生瘟疫的地方,可以說沒有不供奉瘟神的。瘟神就是瘟鬼,區別隻在官大官小、有名無名上。瘟鬼也不全是無名之輩。東漢末人蔡邕的《獨斷》說道:“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兒鬼。”這三位都是瘟鬼,隻是如醫院分科一樣,各主一科。這三位雖然產自名門,卻都沒有留下大名或諢號,但主管天下瘧疾或主管天下小兒驚嚇,也算是個瘟疫之神了。
    也有些瘟鬼留下了名號,卻不知其“主播”的是哪一門邪病。如前面提帥搞春節大聯歡以驅除瘟疫,就是古代大儺的變形。而古代大儺中的十二神,分別驅殺諸種惡鬼,道:“甲作食兇,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jisheng,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其中自然要有瘟病之鬼,但我們隻認識虎、魅、蠱、兇、咎、不祥是做什麼的,其餘js、觀、巨,就很茫然。但另有一說,即此“食”字,原是“食於”之意,伯奇食夢,就是伯奇以噩夢為食,胇胃食虎,就是以虎為食,不是喫夢喫虎,而是靠夢靠虎來喫飯。如依此說,那麼瘟疫之神就應該在十二神中尋找了。但結果自然也是茫然。所以我們也不必費力去找什麼最早的瘟神了,什麼《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司天之厲”,緯書《龍魚河圖》中的“五溫鬼”,都是古老的瘟神,但也都沒什麼履歷事跡,所以還是直接從最有名的趙公明開始。
    趙公明
    作為瘟神的趙公明其實也沒有什麼可傳述的業績,他的秀出於眾瘟之上,一是他的資格老,早在漢魏之際就露了頭角,二是他後來為張天師所招安,改邪歸正,成了玄壇護法,繼而成了財神爺,人們再回顧瘟部諸神,自然就感到趙公明似乎是老熟人一樣而格外親切了。
    晉人干寶《搜神記》卷五講一故事,言散騎侍郎王佑病重,有人來訪,便力撐著病體接見。其人言:“今年國家要有大事。出來三將軍分布征發,吾等十餘人為趙公明府參佐,至此倉卒,見您有高門大屋,故來投寄”雲雲。而在此之前,民間就有“妖書”流傳,道:“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所以王佑一聽來人之言,就知道是瘟神瘟鬼到了。散騎侍郎是曹魏時的官職,這應該是趙公明始見於三國的記載。但三位瘟將軍隻有趙和鍾留名,另一位名缺。眾所周知的是,魏國就有一位活著的鍾士季,即那個助司馬氏篡奪魏室的鍾會,曹丕篡漢不久他就出生,不知三將軍下界收人時,這位人間的鍾士季青春幾何了。

    瘟神(瘟鬼)
    財神未必每個地方都有,但瘟神大不一樣,凡是容易發生瘟疫的地方,可以說沒有不供奉瘟神的。瘟神就是瘟鬼,區別隻在官大官小、有名無名上。瘟鬼也不全是無名之輩。東漢末人蔡邕的《獨斷》說道:“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兒鬼。”這三位都是瘟鬼,隻是如醫院分科一樣,各主一科。這三位雖然產自名門,卻都沒有留下大名或諢號,但主管天下瘧疾或主管天下小兒驚嚇,也算是個瘟疫之神了。
    也有些瘟鬼留下了名號,卻不知其“主播”的是哪一門邪病。如前面提帥搞春節大聯歡以驅除瘟疫,就是古代大儺的變形。而古代大儺中的十二神,分別驅殺諸種惡鬼,道:“甲作食兇,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jisheng,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其中自然要有瘟病之鬼,但我們隻認識虎、魅、蠱、兇、咎、不祥是做什麼的,其餘js、觀、巨,就很茫然。但另有一說,即此“食”字,原是“食於”之意,伯奇食夢,就是伯奇以噩夢為食,胇胃食虎,就是以虎為食,不是喫夢喫虎,而是靠夢靠虎來喫飯。如依此說,那麼瘟疫之神就應該在十二神中尋找了。但結果自然也是茫然。所以我們也不必費力去找什麼最早的瘟神了,什麼《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司天之厲”,緯書《龍魚河圖》中的“五溫鬼”,都是古老的瘟神,但也都沒什麼履歷事跡,所以還是直接從最有名的趙公明開始。
    趙公明
    作為瘟神的趙公明其實也沒有什麼可傳述的業績,他的秀出於眾瘟之上,一是他的資格老,早在漢魏之際就露了頭角,二是他後來為張天師所招安,改邪歸正,成了玄壇護法,繼而成了財神爺,人們再回顧瘟部諸神,自然就感到趙公明似乎是老熟人一樣而格外親切了。
    晉人干寶《搜神記》卷五講一故事,言散騎侍郎王佑病重,有人來訪,便力撐著病體接見。其人言:“今年國家要有大事。出來三將軍分布征發,吾等十餘人為趙公明府參佐,至此倉卒,見您有高門大屋,故來投寄”雲雲。而在此之前,民間就有“妖書”流傳,道:“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所以王佑一聽來人之言,就知道是瘟神瘟鬼到了。散騎侍郎是曹魏時的官職,這應該是趙公明始見於三國的記載。但三位瘟將軍隻有趙和鍾留名,另一位名缺。眾所周知的是,魏國就有一位活著的鍾士季,即那個助司馬氏篡奪魏室的鍾會,曹丕篡漢不久他就出生,不知三將軍下界收人時,這位人間的鍾士季青春幾何了。
    瘟部諸神的組合有幾種,上述的是三人組。傳說是晉朝道士編的《神咒經》中,瘟部又變成七人組了,道是&ldquo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鍾仕季、少都符,各將五傷鬼精二十五萬人,行瘟疫病”。此時的瘟神已經有了七位,趙公明和鍾士季名在其中,但趙公明僅是七瘟神中的一位,名次並未突出。而新增諸位中有伯值得注意,因為他也是一位有來頭的歷史人物。
    天師道徒編的《張天師傳》,他們的瘟部與民間的組合又有所不同,是八人組,像舞臺上的龍套,無論是一對一對地出場或者是站成一排,都很有氣勢,號稱“八部鬼帥”。這八位各有分工,分掌八種不同的瘟病:&ldqu達行雜伯行瘟病,趙公明行下痢,鍾子季行腸腫,史文業行暴汗寒瘧,範巨卿行酸痛,姚公伯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這裡又新添了個範巨卿,與七人組時就伯配成了對,因為他們是後漢時的一對好朋友,大名即範式和張劭。《後漢書·獨行傳》中有他們二位的傳,最省事的則是看馮夢龍《喻世明言》中的《範巨卿雞黍死生交》,此不贅述。
    以上不同時代的不同組合中,始終名列其中的就是趙公明和鍾士季,隻是鍾士季的名字或作鍾仕季,或作鍾子季,變來變去的,更顯得趙公明在瘟部地位的穩定。
    但趙公明雖然資格老,屁股坐得穩,卻始終沒有顯示出他是瘟部諸神的核心。南宋以來出現的五人組“五瘟使者”,是瘟部定型的最後組合。“伯,達,秋瘟趙公明,鼕瘟鍾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如果要在這裡面找個核心人物的話,隻能是史文業。如此看來,趙公明成為瘟神的代表,更主要的是他後來在別的領域發跡了。
    五瘟使者、五福大帝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談五瘟使者的由來,說: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現於空中,身披五色袍,各執一物,一人執杓與罐,一人執皮袋與劍,一人執扇,一人執槌,一人執火壺。文帝問太史張居仁。對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為五鬼,在地為五瘟:伯,達,秋瘟趙公明,鼕瘟鍾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如現形,主國民有瘟疫之疾。此為天行病也。”於是其年國人病死者甚眾。帝乃為之立祠,詔封五位力士為將軍:青袍力士為顯聖將軍,紅袍力士為顯應將軍,白袍力士為感應將軍,黑袍力士為感成將軍,黃袍力士為感威將軍,皆於五月五日祭之。五月五日為端午節,正是殺五毒去瘟病的節日。匡阜先生即神仙匡續,路經此祠,即收五瘟神為部將。按民間故事的慣例,這似乎就標志著五瘟改惡從善,一下子從散瘟之神化身為治瘟之神了。但這也許隻是一廂情願,五瘟的使命依舊是奉天帝之命向人間散布瘟疫。
    故事說的是隋朝,這當然不可信,但五瘟的歷史其實比隋朝還要早得多。袁珂先生以為“五瘟使者”的源頭可以推到《管子》中所說之“五厲”,而五厲即五癘,五類流行病。這隻是一說,未必為《管子》的研究者所認可,但東漢時的緯書《龍魚河圖》中則確實已經有了“五溫(瘟)鬼”。這五瘟可以解釋成五位瘟鬼,也可以解釋成五種瘟病之鬼,我們也姑置於存疑。確定無疑的則是南宋之時。《蜀中廣記》所引《炳靈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趙逵生於南渡之後,身矮面麻,聰明質樸,好讀書。年八歲,隨父自內江遷至資中,住在磐石縣北街。夏月夜涼,常繞街吹笛為戲。這年時疫盛行,一日吹笛至北街,茶館裡的老太太對趙逵說:“近來有五人常來店中喫茶,每見你吹笛過此,便各回避。”而從此之後,瘟疫就漸漸消失了。人們便疑心那五位茶客是“五瘟使者”。這趙逵後來,立朝不肯順從秦檜,所以秦檜死後纔得到重用,官至中書舍人,也是一時名臣。五瘟使者見了他便回避,正是因為他是未公。這是“五瘟使者”之名始見於記載。另外,《夷堅支志·戊集》卷三記當時長沙土俗,每年五月迎南北兩廟瘟神之像,廟神也是五人列坐。還有南宋時澧州有“五瘟社”的“社會”活動,多半祭祀的也是五瘟使者。
    其數目為什麼是五,源頭當然是五行,但卻有空間、時間兩說:空間說為五方,東、南、西、北、中,五個家伙把全中國分成五大瘟區,分頭去散布瘟病,《封神演義》中的瘟部即用此制;時間說則是五季,春、夏、長夏、秋、鼕,分片制改成輪班制,每人負責一季,其他四人閑著或干別的壞事去,《搜神大全》中的五瘟雖然看似是協同作業,同時現形,一人手持一件家伙,齊心合力干壞事,但從名號來看,是采用輪班制的。
    這五瘟使者為什麼成了仙人匡續的部將?一種解釋是,因為匡續在道教的仙話中就是管轄瘟部的。據說匡續修行成道之後,上帝“賜以主瘟之印,統攝八部瘟神”。這八部瘟神就是“八部鬼帥”,是道教繫統對瘟神的編派。匡續本來隻是主管吳楚一帶的瘟部首領,如果要為民間所認可,升格為全國性的“瘟仙”,即使把八部鬼帥擴充為十六部也改變不了中華一隅的局面,他必須掌管東西南北中,也就必須把屬下的八部鬼帥改為民間熟知的五瘟使者。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解釋,民間覺得沒有個規矩體面些的大仙管著,這五瘟使者就等於是一群拿著細菌炸彈招搖過市的流氓,於是就把匡續大仙從吳楚請上來,上演一出經過五瘟之祠,鬥敗五瘟,遂收為部將的老套故事。
    給五瘟套上籠頭,並不能讓五瘟改惡從善。但福建和臺灣另有一傳說,索性把五瘟使者徹底翻案,變成反瘟神的五靈公。據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說:相傳古伯、鍾士達、史文業、趙光明五位書生,到福州趕考,因夜行,看見瘟鬼向井中施毒。五人恐百姓誤飲中毒,乃留書投井而死。井中有了死人,自然沒有人敢飲用,村中人就此幸免中毒。後人建廟祀之,張被封為顯靈公,鍾為應靈公,劉為宣靈公,史為揚靈公,趙為振靈公,合稱五靈公。
    這故事和閩臺間信奉的“池府王爺”相似。“池府王爺”為閩臺“王爺”之一,亦稱池王,姓池名然,字逢春,金陵人。明萬歷間舉人,後棄文從武,中武進士。朝廷任為漳州(今福建漳州)府尹,赴任途中,經過泉州府同安縣馬巷小盈嶺時,遇兩人,知為行瘟使者,恐漳州百姓受害,遂向使者借看瘟疫粉末,遽爾吞服,毒發身亡。兩使者引池然亡魂返回天庭,玉帝念其舍身救民,封為“代天巡狩總巡王”,鎮守馬巷一帶。
    從這種為瘟神翻案的故事,大抵能看出老百姓無奈的小聰明:流氓惡霸惹不起,那就幫他們編一套光榮的歷史,指望贊歌唱多了,惡霸也信以為真,或許能漸漸向善起來。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