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胡集書會 (實錄一個古老而繁榮的民間曲藝交易盛會)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993-1440
    【優惠價】
    621-900
    【作者】 王加華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民俗文化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112392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239280
    叢書名:中國節日志

    作者:王加華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5月 


        
        
    "

    編輯推薦
    山東民俗研究,資料珍貴 
    內容簡介
    胡集書會,位於山東省惠民縣城東南約二十五公裡的胡集鎮,是我國現存兩大傳統古書會之一。其由一繫列程式活動與習俗規制所組成,基本程式為前節、正節與偏節,其中尤以正節為重要,每一節下又包含諸多相關活動。每年正月期間,新年一過,山東、河北等地說書藝人便紛至沓來,參加正月十二的賣場演出,胡集鎮周邊諸村落則紛紛派出代表前來雇請藝人回村表演,使胡集書會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民間曲藝交易盛會。胡集書會歷史悠久,其產生與魯北及傳統中國濃厚的曲藝表演氛圍與習俗傳統緊密相關,並在其起源、發展過程中不斷因應社會形勢而歷經變遷。作為一個民間曲藝交易盛會,胡集書會滿足了胡集周邊鄉村民眾的娛樂需求與民間說書藝人的技藝交流、情感認同等需要,同時亦對地方社會產生了一定影響。

    首先通過對西柏坡時期立法思想的梳理、法律法規體繫的整理以及普法司法軌跡的找尋,再現西柏坡時期法治的原貌。其次,探尋西柏坡時期行政和立法軌跡,在紅色法治比較中,尋找西柏坡法治的應然價值和地位,縷析西柏坡法治的特色。後升華出著作研究的主旨——西柏坡法治是西柏坡精神內涵不可素,並具有豐富深刻的當代意蘊,引導人們在學術探討中張揚西柏坡法治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展望新時期的地方法治建設。
    作者簡介
    王加華,男,漢族,1978年2月出生於山東新泰。2000年7月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繫,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0年7月至2006年1月就讀於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碩博連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導師分別為葛劍雄教授(博士階段)與王建革教授(碩士階段)。2006年4月起,就職於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現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農業史、鄉村社會史與生態民俗學。
    目錄
    目 錄

    綜述 001

    一、名稱與節日時空 003
    二、起源、發展與變遷 011
    三、基本程式與內容 019
    四、意義與功能 021

    志略 025

    一、節日時空 027
    書會會期 027
    正月十二 027目 錄



    綜述 001



    一、名稱與節日時空 003

    二、起源、發展與變遷 011

    三、基本程式與內容 019

    四、意義與功能 021



    志略 025



    一、節日時空 027

    書會會期 027

    正月十二 027

    四天五夜 028

    場 028

    回頭 029

    胡家集 029

    旅店 033

    場院灣地 034

    村西空場 035

    曲藝廳 036

    書會路 037

    入村說書場地 037

    二、組織 038

    書會 039

    檔 039

    政府買單,送書下鄉 040

    書會籌備委員會 041

    村落組織 042

    胡同利 042

    老藝人 045

    村落負責人 045

    民間說書藝人 046

    劉蘭芳 047

    請書人 048

    聽書人 048

    三、節日緣起 049

    遷址說 050

    競爭說 050

    紀念老藝人或祖師說 051

    自然形成說 052

    四、儀式活動 053

    敬拜祖師 053

    長故望空 054

    坐堂 056

    叩門 056

    從尊糾理 057

    拜師 057

    盤道 059

    唱還願書 060

    交流技藝 060

    介紹新徒 061

    考藝定價 062

    提前賣場 063

    賣場子 064

    買場子 065

    收場入村 066

    入村說書 066

    結算書價 067

    偏節雇書 067

    胡集書會保護與發展專題座談會 068

    胡集書會濟南專場 069

    擺場禁忌 071

    書攤規約 071

    談價規約 071

    鋦子錢 072

    立字據 073

    抵押物 073

    輿論監督 073

    整點不剎書 074

    村落證明 075

    三七分成 075

    五、表演藝術與口頭傳統 077

    說書 077

    西河大鼓 078

    山東大鼓 079

    渤海大鼓 080

    魯北大鼓 080

    東路大鼓 081

    樂亭大鼓 082

    滄州木板大鼓 083

    山東木板大鼓 084

    竹板書 085

    山東漁鼓 086

    湖南漁鼓 087

    山東落子 087

    山東琴書 088

    山東快書 088

    單弦 089

    河南墜子 090

    評書 090

    相聲 091

    萍鄉春鑼 092

    二人轉 092

    楊家將 093

    呼家將 094

    嶽飛傳 095

    薛家將 095

    隋唐演義 096

    五女興唐傳 096

    西漢 097

    東漢 097

    大明英烈傳 098

    回龍傳 098

    響馬傳 099

    小八義 099

    秦英征西 100

    三省莊 100

    三國演義 101

    包公案 101

    劉公案 102

    姜公案 102

    林海雪原 103

    古城會 103

    東嶽廟 103

    劉伶醉酒 104

    呂蒙正趕齋 104

    郭巨埋兒 105

    馬前潑水 105

    鞭打蘆花 105

    井臺會 106

    一車高粱米 106

    雙妞趕會 107

    打學生的傳說 108

    行不行,張立通;中不中,張立恆 109

    金正月,銀二月,瀝瀝拉拉到三月 109

    春點 110

    器物贊 110

    六、遊藝娛樂 112

    競相雇書 113

    書會擂臺賽 113

    民藝彙演 114

    聚會拜節 115

    走親訪友 116

    七、節日用品 117

    白菜肉湯與馍馍 117

    四菜一湯 118

    喫百家飯 119

    書鼓、鼓槌、鼓架 119

    三弦 120

    竹板、節子 121

    鋼板 122

    木板 122

    漁鼓、簡板 123

    八角鼓 123

    揚琴 123

    醒木 124

    扇子 125

    榮譽證書 125

    八、節日文獻 126

    一個歷史悠久的燈節書會 126

    胡集書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書 127

    鄉民藝術的展銷傳統及當代性的思考——以惠民縣胡集書會為例 127

    星月留響 天地留言:對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胡集書會的思考 128

    民間藝人、書會傳承與鄉民社會——胡集書會調查與研究 128

    音樂與養家糊口——山東省胡集書會研究 129

    胡集書會藝人基本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129

    胡集書會 130

    山東曲藝史 131

    中國曲藝志?山東卷 131



    調查報告 133



    山東省惠民縣胡集鎮2010年胡集書會調查報告 135

    胡集書會曲種、曲目及演出習俗調查報告 177

    胡集書會說書藝人調查報告 196

    山東省惠民縣胡集鎮胡家集村請書、說書調查報告 270



    附錄 293



    參考文獻 334



    後記 336
    在線試讀
    二、起源、發展與變遷

    胡集書會起源時間,前後有不同說法。據2005年8月惠民縣文化局填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書》,胡集書會有300餘年的歷史。但近幾年,無論是在胡集鎮政府的官方文件、對外宣傳材料及當地普通老百姓口中,則均為800年。至於胡集書會因何而起,亦存在多種說法:一是遷代初年為避戰亂而由棣州城遷於胡集;二是競爭說,南方漁鼓藝人與北方落子藝人因正月十二在胡集說書而發生矛盾,相約來年再來此地一決高下,久而久之形成了書會;三是紀念老藝人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藝人於正月十一這天病逝於胡集,每年各地藝人趕來為其上墳燒紙,然後撂場說書,從而形成書會;四是自然形成說,每年正月十二胡家集開集時總會有大量說書藝人聚集於此,人們則宵節而請他們回村表演,久而久之形成胡集書會。
    胡集書會是民間說書藝人與胡集周邊村落民眾交互作用的結果,雙方在長期的雇書、下村表演過程中,共同維持了胡集書會這一地區曲藝交易盛會的傳承與發展。在1982年之前,這完全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對民間說書藝人來說,參加胡集書會不僅可以“掙大錢”,而且也是獲取身份認同、加強藝人團結、交流技藝甚至揚名立萬的重要平臺,因此在藝人中形成了一種師父帶徒弟、徒弟又帶徒弟參加胡集書會的傳統。對說書的極度熱愛,則是促使周邊村落雇請藝人回村表演的主要動因。但對諸請書村落來說,雇請藝人回村又不僅僅是為滿足民眾娛樂需求,彰顯村落實力、維護村落名聲亦是重要原因。這促使廣大請書村落年復一年地雇請藝人回村表演,從而使得胡集書會得以長期傳承。
    在胡集書會興起、發展的過程中,在流布範圍上存在一個逐步擴大的過程。這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請書村落分布範圍,逐步從胡家集村周邊向外擴展,僅據有限年代範圍內所知,到清末民國時達於鼎盛,輻射於周邊50多公裡範圍內;一是藝人來源地域範圍,初的藝人來源應該是主要集中於胡家集周邊之地,其後隨著胡集書會規模的日益擴大及對藝人價值意義的逐步增強,藝人的來源範圍逐步擴充到魯北、魯西北、河北南部等地。不過20世紀90年代以後,受全國曲藝市場衰落的影響,在流布範圍上胡集書會又呈現出一個逐步縮小的過程。二、起源、發展與變遷



    胡集書會起源時間,前後有不同說法。據2005年8月惠民縣文化局填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書》,胡集書會有300餘年的歷史。但近幾年,無論是在胡集鎮政府的官方文件、對外宣傳材料及當地普通老百姓口中,則均為800年。至於胡集書會因何而起,亦存在多種說法:一是遷代初年為避戰亂而由棣州城遷於胡集;二是競爭說,南方漁鼓藝人與北方落子藝人因正月十二在胡集說書而發生矛盾,相約來年再來此地一決高下,久而久之形成了書會;三是紀念老藝人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藝人於正月十一這天病逝於胡集,每年各地藝人趕來為其上墳燒紙,然後撂場說書,從而形成書會;四是自然形成說,每年正月十二胡家集開集時總會有大量說書藝人聚集於此,人們則宵節而請他們回村表演,久而久之形成胡集書會。

    胡集書會是民間說書藝人與胡集周邊村落民眾交互作用的結果,雙方在長期的雇書、下村表演過程中,共同維持了胡集書會這一地區曲藝交易盛會的傳承與發展。在1982年之前,這完全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對民間說書藝人來說,參加胡集書會不僅可以“掙大錢”,而且也是獲取身份認同、加強藝人團結、交流技藝甚至揚名立萬的重要平臺,因此在藝人中形成了一種師父帶徒弟、徒弟又帶徒弟參加胡集書會的傳統。對說書的極度熱愛,則是促使周邊村落雇請藝人回村表演的主要動因。但對諸請書村落來說,雇請藝人回村又不僅僅是為滿足民眾娛樂需求,彰顯村落實力、維護村落名聲亦是重要原因。這促使廣大請書村落年復一年地雇請藝人回村表演,從而使得胡集書會得以長期傳承。

    在胡集書會興起、發展的過程中,在流布範圍上存在一個逐步擴大的過程。這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請書村落分布範圍,逐步從胡家集村周邊向外擴展,僅據有限年代範圍內所知,到清末民國時達於鼎盛,輻射於周邊50多公裡範圍內;一是藝人來源地域範圍,初的藝人來源應該是主要集中於胡家集周邊之地,其後隨著胡集書會規模的日益擴大及對藝人價值意義的逐步增強,藝人的來源範圍逐步擴充到魯北、魯西北、河北南部等地。不過20世紀90年代以後,受全國曲藝市場衰落的影響,在流布範圍上胡集書會又呈現出一個逐步縮小的過程。

    從胡集書會產生到現在,大體經歷了一個興起、繁榮、衰落、再繁盛、再衰落的曲折起伏過程。由於無確切資料記載,早期胡集書會的情況已不可知,現隻能根據藝人口述資料得知清末民國時期的些許信息。清末民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這段時間是胡集書會的鼎盛期,據老藝人講,當時來參加書會的藝人多達四五百檔。抗日戰爭爆發後,民不聊生,胡集書會開始呈現蕭條之勢,但並未中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到20世紀50年代初,胡集書會又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高潮期,每年前來趕會的藝人大約維持在300檔左右。 不過到了1958年,受“大躍進”的影響,胡集書會再次陷入低谷。由於村民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亂,導致說書的無法出來說書,雇書的沒有條件雇書,同時作為書會依托的集市貿易也被取消,書會可以說完全中斷了。隨即又發生三年自然災害,使胡集書會陷入歷史谷。1961年,國家開始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經濟政策,國民經濟開始逐步恢復,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從這一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胡集書會又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高潮期。“文化大革命”爆發後,胡集書會又再次受到嚴重干擾,但並未中斷。不能明目張膽地趕集賣書,藝人們就潛入村中,雇書的再偷偷地與他們聯繫;不能說唱傳統書目,藝人們就紛紛改說《烈火金剛》《林海雪原》等新書目,唱詩詞,說歌頌“文化大革命”的小段,有的入村後再偷偷地改說傳統書目。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特別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伴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廣大農民的生產熱情被激發出來,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雇請藝人說書的熱情亦隨之高漲,胡集書會又逐氣並走向繁榮。1983年書會,從各地趕來參會的藝人將近200檔,1985年150多檔,1986年一百檔左右。1987年,胡集書會達到“文革”後的,僅登記在冊的藝人就有173檔、400多人,但據估計實際有230檔、500多人。1988年書會,仍有150多檔藝人前來參會。參會藝人增多,書會場面也是異常火爆,方圓幾十公裡範圍內的群眾都如潮水般往胡集趕。整個書場上人挨人、人擠人,放眼望去人山人海,不見身子隻見頭(當地俗稱“人頭四滾”)。賣書場地附近的屋頂上、院牆上、樹杈上、豬圈上,到處都是人。1987年書會,當時的賣書場地胡集鎮曲藝廳院內由於人太多,以致曲藝廳廣場的大門都被擠了下來。書會結束後,光在曲藝廳廣場上就拾到五六筐鞋子。但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胡集書會又逐步呈現衰落之勢,1989年書會僅有50多檔藝人參加。1990年之後,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及電視等新式傳媒的普及,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致使書會盛況不再。1994年書會僅有13檔藝人,此後每年都隻能維持在十幾檔、二三十人左右,少的2004年更是隻有五檔、十幾人。相應書會上的觀眾也大為減少,稀稀拉拉、寥寥無幾,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扔塊磚頭也砸不著人”。與此同時,請書村落也逐步減少。20世紀30年代左右,單整個惠民縣就有三分之一的村莊,即300多個村請書;20世紀50年代初,還每年約有200個村子請書;1980年代,基本維持在百村左右,繁盛的1987年有150多個。但20世紀90年代以後,每況愈下,很多村落中斷了請書傳統。2004年更是隻有兩個村請書,一個是“地主”胡家集,一個是魏集鎮姚家。 2006年,胡集書會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傳承胡集書會,2007年,胡集鎮政府開始實施“群眾聽書,政府買單”舉措,並廣邀各地藝人前來參會,又使胡集書會呈現出繁榮之勢。近兩年(2010、2011),每年參加書會的藝人都有50多檔、140多人。

    此外,20世紀80年代以來,胡集書會在其他方面也多有變化。首先是賣書場地的改變。胡集書會傳統賣書場地在胡家集村村南圍子牆邊,有大小三個打麥場及兩個干溝灣地,每屆書會藝人們就在此擺場賣書。1983年,因趕會之人日益增多,賣書場地被從村南場院灣邊轉移到胡家集村西鎮拖拉機站以東空場內。1985年,胡集鎮曲藝廳建成,於是從1986年開始,賣書場地又被轉移到了曲藝廳院內及曲藝廳門前南北路上,並一直持續到2006年。從2007年開始,胡集鎮政府又將原曲藝廳門前南北路定為藝人擺場演出場地,並正式將此路命名為書會路。其次是參會曲種的變遷。有些曲種退出了書會舞臺,如山東大鼓。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隨著山東大鼓漸趨消亡,這一曾經鼎盛的曲種也逐漸從胡集書會舞臺上消失。而20世紀90年代以後,山東漁鼓也因面臨失傳而退出了書會舞臺。但與此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新曲種,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山東快書、相聲等曲藝藝人開始頻繁出現在胡集書會舞臺上,既有全國知名曲藝名家,亦有諸多民間藝人。尤其是2007年之後,隨著胡集鎮政府廣邀各地藝人政策的實施,大量此前從未出現在胡集書會舞臺上的曲種形式加入進來,如樂亭大鼓、二人轉、雙簧、湖南漁鼓、江西萍鄉春鑼甚至魔術等。隻是這些新增加的曲種,除樂亭大鼓外,更多隻是為增強正月十二上午的書會表演盛況,基本未有被村民雇請或鎮政府安排下村表演者。

    長期以來,胡集書會一直是一個自發性的曲藝交易盛會,一直由德高望重的老藝人與地方民眾根據約定俗成的規章進行組織與運轉,如擺場賣書、考察雇書、支付定金、拿取抵押物等,並沒有任何正式官方力量參與其中,長期以來也未受到專業曲藝團體組織或相關人士的關注。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間,胡集公社革命委員會開始介入胡集書會運作中來,但也主要是對表演書目進行限制,即不允許說唱傳統曲目,其他方面未做介入。“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從1981年王樹桐來書會觀摩開始,此後歷年書會,又不斷有各級政府、曲協組織、新聞媒體、專家學者等前來參觀、調研與報道。為做好對各方來賓的接待工作,同時加強對胡集書會的宣傳與報道,惠民縣政府尤其是胡集鎮政府(1984年之前為胡集鎮人民公社)開始逐步參與到胡集書會的組織、管理與協調中來,並在今後歷屆書會中日漸深入,成立了專門的文化工作辦公室,重點對胡集書會進行管理。總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修建曲藝廳。為繁榮胡集書會,1985年胡集鎮政府投資興建了曲藝廳,並購置了部分樂器和音響,修建和鋪設了曲藝廣場。1988年又通過山東省文化廳撥款對曲藝廳進行了整修與裝飾,建立了藝人接待室與曲藝活動室。隻是曲藝廳建好之後,就從未被民間藝人利用過,在廳內演出的鈞、姜昆等專業知名演員。

    2.廣邀名家藝人,擴大書會影響力。次是1983年,山東快書名家孫振業及河南墜子名家郭文秋等到胡集書會獻藝助興。1985年5月,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受邀到胡集並做義演,為曲藝廳建設籌款。1987年書會,劉蘭芳、孫振業、郝愛民、郭全鈞、馬增蕙等又應邀來胡集。1988年,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姜昆及著名相聲名家唐傑忠等中國廣播說唱團一行到書會現場助興。2005年書會,孫振業又率眾弟子到場表演。2006年,劉蘭芳亦率5位弟子到場助興。全國知名曲藝家的到來,大大提高了胡集書會知名度與影響力,並開闊與提高了胡集周邊民眾的視野與藝術欣賞水平,對胡集書會發展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對廣大民間藝人造成了一定衝擊。由於民間藝人在名氣、演出技藝及演出器械上都無法跟這些曲藝名家相比,使廣大民眾產生了欣賞水平上的心理落差,從而對聽民間藝人說書失去了興趣,這間接影響到了胡集書會的生存與發展。因此,2009年以後,不再邀請曲藝名家到場演出。

    3.建立藝人檔案。1987年,胡集鎮政府次對前來參加書會的民間藝人進行了登記,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曲種等信息。不過此後由於藝人連年減少,這一工作也隨之停止,直到2006年纔再次對藝人信息進行登記。

    4.給參會藝人發放交通補助。20世紀90年代以後,胡集書會日益衰落,請書村落大為減少。許多藝人乘興而來卻敗興而歸,掙不到錢還白搭上路費,從此不再參加胡集書會。於是從1996年開始,胡集鎮政府開始對所有參會民間藝人(不管賣下場與否)發放路費補助,每人。2004年,隨著物價上漲,又將補助金提高到 ,並向藝人頒發優秀演員榮譽證書。

    5.積極申遺。為更好地保護與傳承胡集書會,2005年,惠民縣文化局、胡集鎮政府積極投入到胡集書會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作中來,並於2006年5月申報成功。

    從1981年到2006年,胡集鎮政府雖已參與到胡集書會的相關工作中來,但還隻是有限度地“外圍”參與,並未深入到民間藝人與雇書村落交易環節中,胡集書會仍主要靠傳統習慣與規制進行運作。但從2007年開始,胡集鎮政府實施了“群眾聽書,政府買單”舉措,開始全面介入到胡集書會運作中來,給當年胡集鎮範圍內請藝人回村說書的村落報銷了請書費用。同時舉辦惠民縣群眾文化節宵節燈展、焰火晚會、民間文藝彙演,邀請著名曲藝名家登臺演出等。2008年又采取了由鎮政府統一定價再分配藝人下村的辦法,即“政府買單,送書下鄉”,完全接管了胡集書會的具體運作。從2009年開始,為擴大胡集書會的參與度與影響力,又從全國各地邀請曲藝藝人參加“胡集書會”擂臺賽。這些措施的施行,使目前胡集書會完全處於政府掌控之下,這相應導致了胡集書會許多傳統習慣與情形的改變。首先,村落考察、選擇藝人的環節消失,改由政府考察,村落隻需將分配到本村的藝人領回村即可,這使正月十二擺場賣書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由傳統的競場賣書變成了一種純粹展示性演出。其次,傳統由村落支付書價的做法改為政府買單,終書價多少也由政府來評定,村落隻需負擔藝人在村內表演期間的接待費用即可,這使得傳統書會討價還價、交定金、拿取抵押物等習俗消失。其三,擴大了藝人來源地域範圍,出現了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藝人的身影。另一方面,胡集鎮政府買單,又使胡集書會正節藝人下村表演範圍被限定於胡集鎮一鎮範圍之內。而在此之前,即使在胡集書會極為沒落的時期,即20世紀90年代之後至2006年之前,雖然下村藝人檔數要少得多,但涉及地域範圍卻更廣。以前述2004年為例,雖隻有兩個村請書,但卻分別涉及胡集鎮與魏集鎮。其四,受政府邀請而來的藝人日漸增多,即便此前經常參加胡集書會的民間藝人也會有一個名義上的邀請關繫,而傳統胡集書會藝人均為自發而來。而在上述過程中,有一個人即胡集鎮文化站站長胡同利的作用被大為凸顯,從藝人邀請、考察藝人、評定書價到安排下村、督促檢查皆主要由其一人進行,使其成為當前胡集書會的實際組織與運作者 ,而傳統胡集書會主要是自發進行,並沒有專門組織者。

    總之,與之前相比,20世紀90年代之後,胡集書會發生了多方面的變化。明顯的一個改變即是2007年後胡集鎮政府對胡集書會的全面介入,並相應導致了許多傳統習慣的改變。其他方面,如趕會藝人減少且年齡斷層現像明顯,50歲至70歲之間的藝人成為書會主力軍;聽書觀眾大量減少,不管是正月十二的擺場演出,還是下村之後的表演,都以中老年人占絕大多數。雖然2007年以後,在胡集鎮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胡集書會又再現“繁榮”,但趕會藝人與聽眾群體的年齡斷層現像卻並未改觀。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