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華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巫宇軍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774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177443
    叢書名:華林博士文庫

    作者:巫宇軍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2年02月 


        
        
    "

    編輯推薦

    阿爾村的羌文化是一個完整、龐大而又復雜的文化體繫,各文化現像間相生相成而又自成一格。本書作者帶著“要研究羌文化,先做羌人”的自我要求,兩年內挑選春夏秋鼕不同季節,同時著意選擇羌人傳統文化活動的時間,五進阿爾村,總停留時間120天左右,深度融入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傳統文化活動。試圖通過分析羌文化形成和承傳的內在機理,力求對羌文化的特性和價值做出比較準確的理解和恰當的判斷,同時尋找造成這種文化衰落的根本原因。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以阿爾村羌人的現實生活為主線,通過作者的親身體驗和采訪實錄展開描述;下篇對羌文化的成因、承續和演變進行了研究,並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討論了保護羌文化的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一個純羌人村寨為個案,依據長期深入研究現場,深度融入羌人生活,以及進行全面詳盡田野考察而掌握的大量手實地調查資料,對羌人一生、一年中的文化行為及各類典型文化事項進行了完整的深度學術梳理。以此為基礎,對羌人靈魂觀念等原始宗教現像展開視角獨特的解析和闡證,提出“功能認知體繫”新概念。進而深入分析了羌文化的性質、內涵、表現形態、形成根源、存續動因及內在機制、近代演變和衰微等問題,並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應采取的立場及方法進行了論述,提出了建議。

    作者簡介

    巫宇軍,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中央音樂學院出站博士後。現任職於贛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博士後研究成果入選第五批《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並獲得“優秀博士後學術成果”證書。曾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和特別資助,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G家級、省部級課題。在《中國音樂學》、《文化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代序  “自然”是硬道理(田青)......1
    導  言......1
    上  篇  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考辨
    章 釋比文化......39
    節 釋比簡述......39
    一、釋比的職能......40
    二、釋比及經文的類別.......42
    第二節 阿爾村釋比傳承及繫譜......49
    一、誰是釋比?......49
    二、阿爾村釋比繫譜......59
    第三節 阿爾村釋比法器......70
    第二章 羌人的一生:平凡而豐滿......82
    節 出生......82
    一、分娩......82

    代序  “自然”是硬道理(田青)......1


    導  言......1


    上  篇  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考辨


    章 釋比文化......39


    節 釋比簡述......39


    一、釋比的職能......40


    二、釋比及經文的類別.......42


    第二節 阿爾村釋比傳承及繫譜......49


    一、誰是釋比?......49


    二、阿爾村釋比繫譜......59


    第三節 阿爾村釋比法器......70


    第二章 羌人的一生:平凡而豐滿......82


    節 出生......82


    一、分娩......82


    二、送竹米......87


    三、祭拜......88


    第二節 成人冠禮......89


    第三節 結婚......90


    一、選擇對像......91


    二、提親......92


    三、許口酒......92


    四、訂婚酒......93


    五、過彩禮......93


    六、婚禮......94


    第四節 做生......113


    第五節 喪葬......114


    一、火葬......115


    二、土葬......116


    第三章 羌人的一年:自然與生活的諧和變奏......141


    節 歷法體繫......141


    第二節 正月•耍獅子......143


    第三節 二月•教牛與牛山歌......151


    第四節 三四月•進山......160


    第五節 五月•大小端午......162


    第六節 六月•許願......166


    第七節 七八月•宣佛子與制麻......172


    第八節 九月•還願......175


    一、釋名......176


    二、會首與釋比......177


    三、還大願的主體、場所和時間......179


    四、籌辦還大願......182


    第九節 十鼕臘月•殺年豬與“年味”......199


    第四章 羌人的智慧:御災•建築•服飾•醫藥......203


    節 抵御自然災害......203


    一、求雨......204


    二、還天晴願......209


    第二節 建築文化......211


    一、碉樓......212


    二、祭祀塔......214


    三、民居......218


    四、墳墓......232


    第三節 服飾文化......234


    一、頭帕和帽子......234


    二、長衣......235


    三、坎肩......236


    四、腰帶、圍裙、鼓肚子......237


    五、褲子與綁腿......238


    六、鞋子......238


    七、刺繡......240


    第四節 醫藥文化......242


    一、藥物治療......243


    二、法術治療......246


     


    下  篇  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


     


    第五章 阿爾村羌人認知觀念研究......259


    節 人類認知簡析......260


    一、功能認知體繫......260


    二、“科學方法”辨......271


    第二節 羌人的“神魂繫譜”......278


    第三節 羌人之“生命宇宙觀”......287


    第四節 羌文化的“自然性”與“實用性”......293


    第六章 阿爾村羌文化形成的原因......307


    節 古代的“羌”與羌文化的孕育......307


    一、歷史的繼承......307


    二、歷史之沉積......318


    第二節 生存環境與羌文化之間的關繫......324


    第三節 地緣關繫對羌文化的影響......342


    第七章 阿爾村羌文化承續之道......351


    節 阿爾村社會關繫......351


    一、阿爾村社會關繫網絡之特點及形成......351


    二、家門族房和四大門親......356


    第二節 社會管理模式與知識的傳授......358


    第三節 羌人的教育觀念......369


    一、在實踐中學習......369


    二、人盡其纔,興趣為先......373


    第四互補的管教、監督機制......378


    第五節 經濟維持......388


    第八章 阿爾村羌文化之演變與衰微......400



    一、土司制度與改土歸流...... 401


    二、裡甲制與保甲制......408


    三、受“制”後阿爾村羌文化之嬗變......417


    第二節 工業化理想與羌文化的凋蔽......430


    一、從民主改革到“文革”......430


    二、改革開放與羌文化衰落的加劇......449


    第九章 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462


    節 現代化與貧富關繫辨析......463


    第二節 五四精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474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義再探討......489


    第四節 保護方法略論......497


    一、解鈴還須繫鈴人:政府主導......498


    二、“純本位視角”與“體察感知”:學術研究......499


    三、有為與無為:增強基層組織與利用宗族......508


    四、需要提醒的幾個問題......511


     


    結語  回歸自然......523


    參考文獻......530


    後 記......538


    後記之後記......546


     

    前言
    代序 “自然”是硬道理
    田 青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究竟要保護什麼?
    ——保護傳統文化,保護文化傳統,保護我們民族的精神基因,保護我們民族的根與魂,保護我們祖先的創造,保護文明發展的基礎,保護文化多樣性,保護歷史,保護未來……
    我認為,這些回答都對,但終,還是保護“自然”。
    我所說的“自然”,包括兩個概念:一個是我們稱之為“大自然”的一切;一個是人類在以往的時間裡“自然而然”所產生的文化。

    代序 “自然”是硬道理


    田 青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究竟要保護什麼?


    ——保護傳統文化,保護文化傳統,保護我們民族的精神基因,保護我們民族的根與魂,保護我們祖先的創造,保護文明發展的基礎,保護文化多樣性,保護歷史,保護未來……


    我認為,這些回答都對,但終,還是保護“自然”。


    我所說的“自然”,包括兩個概念:一個是我們稱之為“大自然”的一切;一個是人類在以往的時間裡“自然而然”所產生的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就是“自然”。它是由自己的根須從自己的土地上吸取營養自然生出的枝葉和瓜果,它沒有被人為嫁接,沒有被化肥和農藥污染,更沒有被“轉基因”。


    這本《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是我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的博士生巫宇軍在自己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著作。


    就像大自然有其內在的規律一樣,任何一種文化的生成都有其自然而成的內在規律,而一種文化的長期存在,也必有其應對復雜社會現實和時代變遷的特有機制,尤其像羌文化這樣古老的文明。面對這一古老文明,巫宇軍在研究之初就有許多困惑和追問,如:現在的羌人聚居區,許多羌寨都有數百上千年的歷史。該地域民族眾多且復雜,何以此境羌人能歷千年而不改?羌區地震頻發,環境險惡,為何羌人久居不棄?其生命力究竟來自何處?數千年來承傳不斷的羌文化,近代以來,尤其近幾十年,卻急劇衰變,原因又何在?為尋找答案,作者選取一個典型族群文化個案——位於偏遠深山中的阿爾村作為研究對像,兩年間五次進村。在累計四個月居村時間的基礎上,寫出了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這篇在答辯之後被答辯委員們一致評為優秀的論文,從非遺保護的目的出發,用人類學等多學科的方法,以實際考察為基礎,深入探討了羌人與大自然的關繫,與歷史的關繫,與傳統的關繫,並從今天的羌人如何傳承祖先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面對今天的生活以及如何面對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自然”出發,以真實且生動的實例為切入點,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古老民族在今天的處境,以及他們的困惑和努力。


    敘述和研究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的成果已經不少了,巫宇軍采用了一種簡單但又直觀和便捷的方式——從觀察和記錄羌人的一天、一年、一生入手。通過從清晨到夜晚的“一天”,可以窺見普通羌人生活的常態;通過春、夏、秋、鼕四季輪換的“一年”,可以展現羌人完整的、從古到今基本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而通過一個羌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生”,則可以觸摸到羌人的靈魂,勾勒出這個古老民族和同樣古老的文化綿延賡續至今的奧秘。畢竟,對“羌”這個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曾經被稱為“四夷”(北狄、西羌、東夷、南蠻)的其他三個族群都已煙消雲散而唯我獨存的古老民族和獨特文化,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感到陌生。作者在長期深入考察和忠實紀錄的基礎上,試圖分析羌文化形成和長期承傳下來的內在機理,力求對羌文化的特性和價值做出自己的理解和恰當的判斷,同時尋找造成這種文化在近年來衰落的根本原因。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義重大,因為隻有如此,纔有可能在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制定出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也纔有可能判斷什麼“保護”行為很可能實際上是破壞,從而指導人們如何進行保護,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活態傳承。


    作者意識到阿爾村的羌文化本就是一個龐大、完整而又復雜的文化體繫,其各文化現像之間相生相成,互為表裡,又自成一格。如何與人和睦相處,如何與自然融洽共處,如何保證各種規約的有效,如何維持族群社會運轉的良性循環等,都有其特有的規律和機制,作者以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傳統舞蹈類的“羊皮鼓舞”為例指出:“對於羌人而言,敲擊羊皮鼓有其非凡的功能,何時能敲何時不能敲有專門講究,不同的鼓點節奏甚至力度都各有作用,而羊皮鼓舞隻是其特定文化現像中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形式與之共同構成整個文化事項,它們之間互為補充,互為依托,各有其用,若把羊皮鼓舞從具體的人、事、物抽離出來,幾乎是無法存在也不能存在的,因此,所謂的羊皮鼓舞的傳承就遠不是單純的藝術問題,對於這種文化形態,也就不是僅靠保護個別羊皮鼓舞傳承人、靠其積極授徒就能實現活態傳承和保護的。”正如作者所言,把一個古老祭祀儀式中的一部分“肢解”並獨立出來,不但是不完整的,而且也不利於有效的保護。作為在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初期即親自參與具體工作的我,雖然理解這是非遺保護工作者在大眾還對非遺保護工作缺乏理解而傳統文化在急速流失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性選擇,但也一直對此懷著深深的遺憾。


    “要研究羌文化,先做羌人。”這是本書作者明確的自我要求。羌人的一切日常生產生活行為,作者也都盡可能去親為,希望學會學好,甚至在“學習”中忘卻了自己的身份,完全把自己當作一個阿爾村的普通村民,努力使自己和當地羌人一樣,能在同等的物質條件下具有生存下來的能力。作者通過這樣“忘我”的“學習”終認識到:“文化的定義很多,但都離不開‘人’,人是文化的主體。”而人與自然的關繫,人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的關繫,則是作者著重觀察與探討的內容。


    我特別欣賞作者對羌人與信仰有關的一繫列行為的考察和論述。羌文化包含大量自然宗教的內容,由於長期以來人們對自然宗教行為懷有十分矛盾的復雜心理,一方面驚嘆羌人的許多“巫術”匪夷所思、神秘莫測,一方面又因現代科學無法解釋而持懷疑態度,兼之其他多種原因,以致社會主流對自然宗教大多否定,學界也多避而不談。


    為能準確認識羌文化,為羌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廓清道路,作者大膽地另闢蹊徑,從人類認知方式切入,經詳細分析,提出了“功能認知體繫”概念,認為“科學與真理之間遠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緊密。科學隻不過是一種解釋現像之間聯繫的體繫。實際上,所謂知識,就是為不同現像之間表像上表現出的某種關聯建立的解析方式,知識體繫則是某一類解析方式的集合、彙總以及條理化、規範化、繫統化。人類的所有知識體繫莫不如此,隻是不同體繫因觀察者不同、角度不同、應用目的不同、客觀條件不同等因素,在解析方式上呈現出差異,實無高低之分,也難斷孰正孰謬,即使其中一些未必與事實相合(這是所有知識體繫都必然存在的)”,“在一個比較成熟的知識體繫中,不合事實的知識自有其合理性和實際功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一個知識體繫都不能夠、也不可能站在一個角度看到所有角度呈現出來的全部關繫和現像,既然如此,也就不可能反映所有的事實,更不必說揭示真理了。不過,人類各種成熟的知識體繫雖不能終解決真理問題,卻不因此失去價值,它們的價值在於應用層面,也就是說,都是一種功能認知體繫”。以此為基點,作者重新解讀了人類的知識及文化,進而對羌人龐大復雜的神魂繫譜及認知觀念進行了深度解析和闡證,論證了羌文化的“自然性”和“實用性”,對羌文化的性質、內涵、表現形態、形成根源、存續動因及內在機制、近代演變和衰微等問題做了繫統深入分析。


    作為巫宇軍的導師,在和他討論並決定論文題目與內容之初,我就向他談了我對原始宗教的看法,我在20世紀末就曾經指出:“人類發明宗教,除了追求永恆而外,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目的——認識自然並征服自然。”“在宗教產生之初,即原始宗教階段,大部分原始宗教的內容和形式都屬於當時社會生產力的一部分;即使用現代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考察,隻要你不帶任何偏見的話,也會理解當時人們的禱告、禮拜、歌舞、獻祭乃至命令、恐嚇、呼風喚雨,無非是為了讓自然聽命於人類的意志和願望。無論是狩獵部落出發前模擬獵物的歌舞,還是農耕民族播種前祭拜大地的儀禮,都是當時生產手段或生產技術的一部分。隻是在其後漫長的歲月中,這些人類初始階段混沌不分的意識形態和生產技術纔逐漸發展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科學與宗教。”


    巫宇軍用他的實地考察和誠實的研究為我的觀點提供了生動的實證,他在詳盡記錄了羌人的一次求雨儀式的全過程之後另起一段,但隻寫了四個字:“是夜,大雨。”我次讀到這四個字的時候,曾經擊節贊嘆,心潮澎湃,就像我在現場感受到這場讓羌人無限欣慰的大雨一樣。


    我也欣賞巫宇軍在本書結語中的這段話:


     


    至此,阿爾村羌文化,這從遠古走來的文明,其形貌,其特質,其形成,其承繼,其演變,已盡述如前。而貫穿這諸多問題的主脈,演繹出其百態千姿的根本原因,則可以概括為“自然性”,亦可說是“自然而成”。這也正是本書以“自然”為母題的原因。


    不過,還需要說明,這“自然”,實包含有以下三層含義:一是羌文化不是按照人的某種主觀意志和理想人為建構起來的,而是羌人生活的點滴累積落成;二是羌文化是處理,或說反映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相依相存關繫的一種文化,人在自然在,反之亦然,自然在人也就在;三是人及其文化實乃自然產物之一種,並無所謂的“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之區分,“人化自然”不過是“自在自然”之一態,“自在自然”則是人及其他所有自然物“‘人’化自然”之集合。人與自然難分彼此,並非像某些理論認為的那樣人獨立於自然,高於萬物而存在,也並非隻有人纔有思想,纔有文化,纔有審美,纔有社會,隻是人自身無法逾越的生理上的局限阻礙了人對其他自然物及其行為的理解而已。有幸的是人還有超離物質形態的意識,使人有可能通過其他方式獲得一定程度的感知,羌人則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並充分地利用著,這使他們超越了人,超越了物質,與自然融為了一體。


     


    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人類復雜智慧簡潔的表述。


    能認識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自然,是非遺保護理論的一大進步。


                                                                2019年8月23日


     

    在線試讀

    書名解讀:


    “羌山”,特指“羌區”的“羌文化”,強調羌人居住的環境多在高山、深山,有其特定的環境要素。本書書名“羌山有水自然成”中對“山”“水”關繫的直觀描述,比喻了文化與影響此文化的要素的關繫。羌文化有其天然的形態,在羌人所處的地理及文化環境的影響下歷經千載逐漸形成,如同水流形態的變化:從雪山流下的水,遇到黃土高原,成了渾濁的黃河;遇到陡崖,成了瀑布;遇到江南平坦多窪地區,又形成了密集交錯的小河、水網。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