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知堂兩夢抄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周作人著,黃德海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80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398015
    作者:周作人著,黃德海編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

    編輯推薦

    三盞燈火  兩個夢想  一樁願望


    周作人的思想圖景


    中國文化的認知與補充

     
    內容簡介

    《知堂兩夢抄》是周作人的文章選集,展現出編者發現的他對中國文化的獨特理解。


    進入生命後期的周作人,針對他前期批評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端,重新思考這一龐大的文化繫統,建立了他自己獨特的中國文化認知。這一認知的核心是他所稱的“兩個夢想”:倫理之自然化,道義之事功化——反對倫理上的高調和道義上的虛玄。由這一認知出發,周作人在傳統中找到了他所稱的“中國思想界之三盞燈火”——漢代王充,明代李贄,清代俞正燮,他們的共同特征是“疾虛妄、愛真實”,並由此上溯到墨子、顏回、大禹,梳理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繫統。在周作人看來,這是一個對中國思想有益,卻兩三千年隱而不彰的傳統。在此基礎上,周作人認為古希臘路基阿諾斯對認識這一傳統有益,因此將翻譯路基阿諾斯作品作為其*後的心願:“餘一生文字無足稱道,唯暮年所譯希臘對話是五十年來的心願,識者當自知之。”


    由此,周作人思想形成了一個縱貫古今、橫跨中西的完整體繫。這本《知堂兩夢抄》,清晰地呈現了這個思想體繫。
    作者簡介

    周作人


    浙江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黃德海 


    1977年生,山東平度人,現居上海。中國現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曾獲“《南方文壇》2015年度優秀論文獎”,“2015年度青年批評家”獎。著有文學評論集《若將飛而未翔》、隨筆集《個人底本》,翻譯有《小胡椒成長記》,編選有《書讀完了》《文化三書》《野味讀書》等。

    目錄
    周作人的夢想與決斷 黃德海/001

    三盞燈火

    禹跡寺 003
    讀檀弓 008
    讀大學中庸 012
    論語小記 013
    逸語與論語 018
    談孟子的罵人 023
    顏氏家訓 028
    董仲舒與空頭文人 033
    鈍吟雜錄 034
    宋人議論 038

    周作人的夢想與決斷   黃德海/001


     


    三盞燈火


     


    禹跡寺 003


    讀檀弓 008


    讀大學中庸    012


    論語小記  013


    逸語與論語    018


    談孟子的罵人  023


    顏氏家訓  028


    董仲舒與空頭文人 033


    鈍吟雜錄  034


    宋人議論  038


    東萊左氏博議  040


    讀初潭集  046


    談金聖嘆  051


    關於傅青主    058


    顏氏學記  062


    蠕範   066


    焦裡堂的筆記  071


    俞理初的詼諧  077


    俞理初論莠書  082


    讀書疑 087


    啟蒙思想  092


     


    兩個夢想


     


    我的雜學  099


    夢想之一  135


    道義之事功化  140


    道德漫談  149


    釋子與儒生    154


    漢文學的傳統  157


    中國文學上的兩種思想 163


    漢文學的前途  170


    中國的國民思想   178


    讀書的經驗    191


    談儒家 194


    關於近代散文  196


    大乘的啟蒙書  200


    兩個鬼的文章  206


     


    一樁心願


     


    藹理斯的話    213


    希臘閑話  216


    希臘神話一    223


    希臘神話二    231


    希臘人的好學  237


    希臘之餘光    242


    關於薩波  249


    關於路吉阿諾斯   259


    《路吉阿諾斯對話集》諸篇引言   265


    翻譯計劃的一項目 285


    八十心情  291


    敝帚自珍  294


    一九六五年四月八日的日記    297


    遺囑   298

    前言
    周作人的夢想與決斷
    黃德海

    今年暑期,天還算涼爽,向來不愛出門的我跟著石汝和向陽到紹興一遊。白天坐了烏篷船,喫了羅漢豆,晚上決定到咸亨酒店放松一下。沒成想,石汝和向陽一坐下就大談二周,尤其是近年出了散文全編的周作人,引得我也無法專心品嘗紹興老酒,隻好耐心在旁邊聽兩位閑扯。

    書房一角

    周作人的夢想與決斷


    黃德海


     


    今年暑期,天還算涼爽,向來不愛出門的我跟著石汝和向陽到紹興一遊。白天坐了烏篷船,喫了羅漢豆,晚上決定到咸亨酒店放松一下。沒成想,石汝和向陽一坐下就大談二周,尤其是近年出了散文全編的周作人,引得我也無法專心品嘗紹興老酒,隻好耐心在旁邊聽兩位閑扯。


     


    書房一角


     


    還沒等服務員布菜,向陽已經迫不及待地對著石汝說起來:前兩年《周作人散文全編》出版,加上1996年出的《周作人日記》,雖然日記還不全,但周作人的面貌大體已具。據說你願意刨根問底,喜歡探測別人的精神DNA,我們趁著在紹興,不妨鑽探一下周作人的螺旋密碼。


    石汝微一搖頭:周作人在《書房一角》的序裡寫,“從前有人說過,自己的書齋不可給人看見,因為這是危險的事,怕被人看去了自己的心思”。出版散文全編幾乎已經讓周作人的文章巨細靡遺,我們現在居然又跑到其老家來對其心思追本溯源,大有打上門來的意思,好像有些不夠厚道。


    向陽笑笑:我們該問的是討論夠不夠知己,而不是夠不夠厚道。莊子所謂“有自也而可”,我們沿路追索沒有什麼問題,隻要不是存心找茬。


    石汝慢慢點頭:談到周作人的精神DNA,我們應該注意到他的《我的雜學》,這篇文章算是夫子自道……


    向陽急忙接口:《我的雜學》中,周作人羅列了自己各種各樣的知識興趣,前三樣非正軌的漢文、非正宗的古書、非正統的儒家,是周作人對董仲舒以來中國傳統的梳理。雜學的另外種種,像希臘神話、神話學、文化人類學、生物學、兒童學、性心理學、醫學史與妖術史和俗曲、童謠、玩具圖,是周作人有興趣的地方,屬於“知”的範圍。周作人的雜學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關於日本的,從日本文化裡,周作人汲取了“情”的成分,並養成了他的審美觀,像他愛引的永井荷風的話:“我愛浮世繪。苦海十年為親賣身的遊女的繪姿使我泣。憑倚竹窗茫然看著流水的藝妓的姿態使我喜。賣宵夜面的紙燈寂寞地停留著的河邊的夜景使我醉。雨夜啼月的杜鵑,陣雨中散落的秋天樹葉,落花飄風的鐘聲,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無常,無告,無望的,使人無端嗟嘆此世隻是一夢的,這樣的一切東西,於我都是可親,於我都是可懷。”這種審美觀有兩個維度,一是把人生看成苦的,一是總能從無奈的人生中找出些東西來咂摸,極像他經常說的“喫苦茶”。周作人雜學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類是佛經與戒律。“我隻是把佛經當作書來看,而且這漢文的書,所得的自然也隻在文章及思想這兩點上而已。”而他從中看到的思想也不是佛教的“甚深義諦,實在但是印度古聖賢對於人生特別是近於入世法的一種廣大厚重的態度,根本與儒家相通而更為徹底……我在二十歲前後讀《大乘起信論》無有所得,但是見了《菩薩投身飼惡虎經》,這裡邊的美而偉大的精神與文章至今還時時記起,使我感到感激,我想大禹與墨子也可以說具有這種精神,隻是在中國這情熱還隻以對人間為限耳”。


    向陽長篇大論的時候,服務員開始陸續上菜。我們每人斟了一點酒,慢慢喫著。石汝接過向陽的話頭:從《我的雜學》我們大體可以知道,聲稱自己的書齋好秘不示人的周作人,幾乎展示了他書房的每一個角落。在這些角落裡,周作人酌量容納了古希臘的重知的傳統、日本的人情美,並且把近代西方興起的進化論納入其中。


    向陽順著說道:周作人研究者總結他早期思想的所謂“人道主義”“平民主義”等,大體可以在這裡得到解釋。


    石汝點點頭:周作人1920年至1921年大病期間說,“我近來的思想動搖與混亂,可謂已至其極了,托爾斯泰的無我愛與尼采的超人,共產主義與善種學,耶佛孔老的教訓與科學的例證,我都一樣的喜歡尊重,卻又不能調和統一起來,造成一條可以實行的大路。我隻將這各種思想,凌亂的堆在頭裡,真是鄉間的雜貨一料店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的這些矛盾終是不是得到了解決,而這,就不得不提到“周作人的三二一”……


     


    三盞燈火


     


    向陽聽石汝說到這裡,略略一愣,急急說道:你說的“三二
    一”的“三”,是不是指周作人自己經常說的“中國思想界之三盞燈火”?他以“夢想之一”和“道義之事功化”命名的“兩個夢想”該是你說的“二”。至於“一”,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


    石汝呷口酒,慢慢夾一口菜:我一直想編本周作人的集子,以“知堂兩夢抄”命名,取他思想核心的“兩個夢想”,又對應他愛說的“抄書”。這個集子計劃分為三輯,就是“三盞燈火”“兩個夢想”和……這個不著急說,我們先討論三和二。


    向陽酒杯已放在唇邊,聽石汝說到這裡,連忙放下杯子:就你會賣關子。不從“一”開始,那就先談“三”。熟悉周作人的都知道,他所謂的“中國思想界之三盞燈火”,指的是王充、李贄和俞正燮,除了關於這三個人的文章,你還打算選些什麼?


    石汝沉思了一下:從周作人的文章來看,我們不應該把“三盞燈火”看成隻有這三個人,而是指中國思想中跟這三人思想相近的一批人,如此,本輯的文章就該包括《禹跡寺》《論語小記》《董仲舒與空頭文人》《讀初潭集》《談金聖嘆》《焦裡堂的筆記》、《俞理初的詼諧》等。


    向陽點點頭:這個選目選的文章,大約就是周作人在《漢文學的傳統》裡梳理的,“禹稷顏回並列,卻很可見儒家的本色。我想他們的理想該是禹稷,但是儒家到底是懦弱的,這理想不知何時讓給了墨者,另外排上了一個顏子,成為閉戶亦可的態度,以平世亂世同室鄉鄰為解釋,其實顏回雖居陋巷,也要問為邦等事,並不是怎麼消極的。再說就是消極,隻是覺得不能利人罷了,也不會如後世‘酷儒莠書’那麼至於損人吧。”“單說儒家,難免混淆不清,所以這裡須得再申明之雲,此乃是以孔孟為代表,禹稷為模範的那儒家思想。”


    石汝抬抬眼:周作人倡導的中國思想就是由上古的大禹和稷肇端,中經孔子、顏回、墨子發揚,後由漢之王充承其餘緒,再延之明之李贄、清之俞正燮。在周作人看來,這是一個對中國思想及現實有益,卻兩三千年隱而不彰的傳統。


    向陽稍一遲疑:其實周作人在這些文章裡提到的孔子、顏回、墨子,都是經過他擇取的那部分,不是全部的他們,就像他在不同時期提到孟子,標準明確,而褒貶並非一律。如果這個擇取成立,那周作人就跟此前我想像的不同了。我心目中的周作人原是個喜談論的文人,但從這個譜繫來看,他竟應是個實干家,起碼是個倡導實干的人。


    石汝笑笑:提到實干,你是否覺得周作人這個思想譜繫跟魯迅的有那麼一點相似?說完之後,不待向陽回答,石汝顧自喫起菜來。


    向陽呷口酒,一字一頓地說:魯迅的思想譜繫是中國的所謂禹墨傳統,是由女媧和禹、墨、俠等組成的。如果我們不把《故事新編》簡單地看成現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這個譜繫在其中表達得非常清楚。從你理出的周作人的譜繫來看,通常被看成“閑適教主”的周作人竟把自己思想譜繫的開頭給了大禹,這是周作人跟魯迅的那點相似吧?


    石汝瞇著眼睛壞笑一下:周氏兄弟的異同很有意思。魯迅思想譜繫開頭的女媧,是開天闢地時補天的英雄,雖難成功,畢竟有益,自有一種向上的氣派。而周作人卻在禹墨的中間加了一個稷,是虞舜命為農官的,教民耕稼,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周作人對實際生活的重視,一方面是不是也顯示了他人生關注點的某些過度傾向?


    向陽沒理石汝:我更關注的是兩兄弟都傾心的大禹。


    石汝抬起頭:這大概跟他們生長於斯的“風土”有關。我們今天去看了禹廟,這個禹廟就是周作人筆下的“禹跡寺”。要知道,周家老屋“距(禹跡)寺纔一箭之遙”,何況他們還有著極其相似的成長環境。你上面說到“有自也而可”,這是不是周氏兄弟的“自”?


    向陽一擺手:周作人的思想譜繫雖從大禹開始,但他談《檀弓》,談《論語》,談《顏氏家訓》,反復強調“中國思想界之三盞燈火”,強調他們“疾虛妄,愛真實”的一面,跟魯迅同歸卻殊途。雖然他們人思想譜繫和主張的核心都是大禹的實干精神,但周作人的“實干”大多停留在紙面,能掘發而不能完全奉行;而魯迅是實實在在地“埋頭苦干”。在這個意義上,魯迅可以部分救正周作人之失。


    石汝接道:更有意味的是,有這樣一個思想譜繫的魯迅,“投身到‘死纏亂打’的現實‘混戰’中”,撐起了“中國的脊梁”,成為他稱述的傳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擁有相似譜繫的周作人,卻並沒有完全像他的“兩個夢想”表述的那樣,雖然他能夠倫理本乎自然,卻未必道義見乎事功。周作人之所以晚年自言“壽則多辱”,過世多年後大家還要討論其“是非功過”,不能不說與他對其譜繫和“夢想”的現實決斷有關……


     


    兩個夢想


     


    向陽頓了一下:你剛纔說什麼,“現實決斷”?這個詞很陌生啊,你用在這裡什麼意思?


    石汝笑笑:這個我們留在後面討論,我先略說“兩個夢想”一輯準備選的文章。這輯的文章主要應有,《我的雜學》《夢想之一》《道義之事功化》《漢文學的傳統》《中國文學上的兩種思想》《漢文學的前途》《中國的國民思想》……


    不等石汝說完,向陽便接過話頭:這組文章圍繞的中心是周作人的“兩個夢想”,也就是“倫理之自然化,道義之事功化”,跟“三盞燈火”中的文章相似,好像多是周作人1940年前後的作品。你選周作人,不取他此前公認的名篇,而是將選文集中在這一階段,是不是有些厚此薄彼?


    石汝點頭:我看中的周作人的大部分文章,多是他一次人生的抉擇前後寫的。因為自身和社會的原因,當時的周作人已不能像過去一樣從容寫作,友朋間的酬唱歇絕了,讀者的即時反饋也從一呼百應變到幾乎消失。這時,周作人不得不沉靜下來面對自己的內心。可以說,“三”和“二”都是周作人用以紓解自心困境的文字。人在對外界說話的時候免不了有些表演的成分,大多時候用知識就能應付,而在獨自面對內心的時候,“真相”會慢慢逼攏來,人也就需要調用更多的力量來應付“真相”的“襲來”,而自己也免不了把內心的各個角落都動員起來,不隻是“書房”的“一角”而已。因此,周作人這段時間的文字或許更需要我們注意。


    向陽端起酒杯,匆忙喝了一口:你的思路就是把周作人的“兩個夢想”作為核心,然後上溯他反復表彰的“中國思想界之三盞燈火”,也即他的思想譜繫。如果把這些看成周作人的精華,他那些哄傳一時的閑適名篇應該放在什麼位置?


    石汝說:我願意承認周作人那些閑適名篇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我也知道,按照某種理論,這些名篇因為反映了“永恆的人性”,應該具有更加久遠的價值。而我想選的這些作品,似乎並不具備“永恆”的品質,它們是對具體時空而發的,大概也會因具體時空的變化而被忘記。


    你的意思是說,你選這本書的目的,是讓我們看到一個局限在時代中的周作人,而不是一個“永恆”的周作人?向陽睜大眼睛,看著石汝問。


    石汝笑著點點頭:人必有其生存的時空,沒有人能脫離具體的時空而寫出所謂“永恆”的作品。一個人面對的當下問題是其思考的焦點,而這個焦點也賦予了思考者能量,讓他能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寫下屬於“這個時空”的文字。而流傳的久暫,依賴的是作者的胸襟和見界。


    向陽端起酒杯,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如果我理解得沒錯,你的意思是說,在時間的淘洗下,隻有對具體時空而發的文字纔具備永恆的可能,而刻意為永恆而寫的,都免不了早夭的命運?


    石汝也喝了口酒,緩緩地說:我們都是有朽的凡人,討論永恆的問題未免顯得玄虛,還是換個方式說說我剛纔的意思吧。周作人那些公認的閑適名作,當然也是他情志的流露,或許像有些人說的,這些恰恰是他對時代的一種獨特反應方式,可以說,周作人是用這種“閑適”來面對“現實”,而在應對“現實”上,我認為剛纔提到的那些文章有更強的力量,也更具啟發——比如一個讀書聰睿的人,就不難從“兩個夢想”合理地推論出馬克斯·韋伯所謂的“責任倫理”。


    向陽插話道:也就是說,你認為圍繞“兩個夢想”的文章是周作人作品的核心,閑適類是其支與流裔。


    石汝笑笑:對喜歡周作人閑適作品的人來說,我選的這些是支與流裔,而閑適作品纔是其作品的核心。這樣的討論弄不好會陷入各是所是的僵局。其實各人循著自己的性情,從自己喜歡的某個方面出發,到達某個真實的境界就好。


    向陽呷口酒,對石汝的說法未置可否,而是往椅背上略略一靠,壞笑著說:下面,你是不是要破“關”而出,談談周作人的“一”了


    …………

    在線試讀
    禹跡寺

    中國聖賢喜言堯舜,而所說多玄妙,還不如大禹,較有具體的事實。《孟子》曾述禹治水之法,又《論語》雲: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這簡單的幾句話很能寫出一個大政治家,儒而近墨的偉大人物。《莊子》說得很好:
    “昔者禹之堙洪水……親自操橐耜而九滌天下之川,股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如此。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屐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道也,不足為墨。”蓋儒而消極則入於楊,即道家者流,積極便成為法家,實乃墨之徒,隻是宗教氣較少,遂不見什麼佛菩薩行耳。《尸子》雲:
    “古者龍門未闢,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不窺其家,生偏枯之病,步不相過,人曰禹步。”焦裡堂著《易餘龠錄》卷十一雲:
    “禹病偏枯,足不相過,而巫者效之為禹步。孔子有姊之喪,尚右,二三子亦共而尚右。郭林宗巾偶折角,時人效之為墊角巾。不善述者如此。”說到這裡,大禹乃與方士發生了關繫。本來方士非出於道家,隻是長生一念專是為己,與楊子不無一脈相通,但是這裡學步法於隔教,似乎有點可笑,實在亦不盡然,蓋禹所為之佛菩薩行顯然有些宗教氣味,而方士又是酷愛神通,其來強顏附和正復不足怪耳。案屠緯真著《鴻苞》卷三十三《鉤玄》篇中有禹步法,頗疑其別有所本,寒齋無他道書,偶檢葛稚川《抱樸子》,果於卷十七《登涉》篇中得之。其文雲:
    “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一步也。次復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從左足並,是二步也。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畢矣。”此處本是說往山林中,折草禹步持咒,使人鬼不能見,述禹步法訖,又申明之曰:
    “凡作天下百術,皆宜知禹步,不獨此事也。”準此,可知禹步威力之大。不佞幼時見鄉間道士作煉度法事,鶴氅金冠,手執牙笏,足著厚底皂靴,躑躅壇上,如不能行,心甚異之,後讀小說記道士禹步作法,始悟其即是禹步,既而又知其步法,與其所以如此步之理由,乃大喜悅。自己試走,亦頗有把握,但此不足為喜,以不佞本無求仙之志,即使學習純熟,亦別無用處也。

    禹跡寺


     


    中國聖賢喜言堯舜,而所說多玄妙,還不如大禹,較有具體的事實。《孟子》曾述禹治水之法,又《論語》雲: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這簡單的幾句話很能寫出一個大政治家,儒而近墨的偉大人物。《莊子》說得很好:


    “昔者禹之堙洪水……親自操橐耜而九滌天下之川,股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如此。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屐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道也,不足為墨。”蓋儒而消極則入於楊,即道家者流,積極便成為法家,實乃墨之徒,隻是宗教氣較少,遂不見什麼佛菩薩行耳。《尸子》雲:


    “古者龍門未闢,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不窺其家,生偏枯之病,步不相過,人曰禹步。”焦裡堂著《易餘龠錄》卷十一雲:


    “禹病偏枯,足不相過,而巫者效之為禹步。孔子有姊之喪,尚右,二三子亦共而尚右。郭林宗巾偶折角,時人效之為墊角巾。不善述者如此。”說到這裡,大禹乃與方士發生了關繫。本來方士非出於道家,隻是長生一念專是為己,與楊子不無一脈相通,但是這裡學步法於隔教,似乎有點可笑,實在亦不盡然,蓋禹所為之佛菩薩行顯然有些宗教氣味,而方士又是酷愛神通,其來強顏附和正復不足怪耳。案屠緯真著《鴻苞》卷三十三《鉤玄》篇中有禹步法,頗疑其別有所本,寒齋無他道書,偶檢葛稚川《抱樸子》,果於卷十七《登涉》篇中得之。其文雲:


    “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一步也。次復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從左足並,是二步也。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畢矣。”此處本是說往山林中,折草禹步持咒,使人鬼不能見,述禹步法訖,又申明之曰:


    “凡作天下百術,皆宜知禹步,不獨此事也。”準此,可知禹步威力之大。不佞幼時見鄉間道士作煉度法事,鶴氅金冠,手執牙笏,足著厚底皂靴,躑躅壇上,如不能行,心甚異之,後讀小說記道士禹步作法,始悟其即是禹步,既而又知其步法,與其所以如此步之理由,乃大喜悅。自己試走,亦頗有把握,但此不足為喜,以不佞本無求仙之志,即使學習純熟,亦別無用處也。


    《尸子》雲禹生偏枯之病,案偏枯當是半身不遂,或是痿痺,但看走法則似不然,大抵還是足疾吧。吾鄉農民因常在水田裡工作,多有足疾,普通的叫做流火,發時小腿腫痛,有時出血流膿始愈,又一種名大腳風,腳背以至小腿均腫,但似不化膿,雖時或輕減,終不能全愈,患這種病的人,行走蹣跚,頗有禹步之意,或者禹之脛無毛亦正是此類乎。會稽與禹本是很有關繫的地方。會稽山以禹得名,至今有大禹陵,守陵者仍姒姓,聚族而居,村即名為廟下。禹之苗裔尚存在越中,那麼其步法之存留更無可疑了。凡在春天往登會稽山高峰即香爐峰,往祭會稽山神即南鎮的人,無不在廟下登岸,順便一遊禹廟,其特地前去者更不必說,大抵就廟前村店裡小酌,好酒,好便菜,燒土步魚更好,雖然價錢自然不免頗貴。做酒飯供客,這是姒姓的權利與義務,別人所不能染指的。但是我們怎能說貴呢。且不談遊春時節,應時食物例不應廉,隻試問這設食者是誰呀?大禹的子孫,現在固然隻是村農,我們豈能不敬。別的聖賢的子孫或者可以不必一定敬,禹是例外,有些聖子賢孫也做些壞事,歷史上姓姒的壞人似不曾有過。古聖先王中我隻佩服一個大禹,其次是越大夫範蠡。這一說好像是有鄉曲之見,說天下英雄都出在我們村裡。其實這全是偶然。史稱禹生於石紐,範蠡又是楚人,所以在志書裡他們原隻是兩位寓賢而已。


    小時候到過一處,覺得很有意思,地名叫作平水。據說大禹治水,至此而水平,故名,這也是與禹極有關微之撰《長慶集序》雲:


    “嘗出遊平水市中,見村校諸童競習詩,召問之,曰,先生教我樂天微之詩也。”這又是平水的一個典故,不過我所知道的平水隻是山水好,出產竹木筍干茶葉,一個有趣的白詩恐怕連村校的先生們也不大會念了。另外有一處地方,我覺得更親近不能忘記的,乃是與禹若有關繫若無關繫的禹跡寺。據《嘉泰會稽志》卷七寺院門雲:


    “大中禹跡寺,在府東南四裡二百二十六步。晉義熙十二年驃騎郭將軍舍宅置寺,名覺嗣。唐會昌五年例廢,大中五年復興此寺,詔賜名大中禹跡。”這寺有何禹跡,書上未曾說明,但又似並非全無因緣,事隔九百餘年,至清乾隆乙酉,清涼道人到寺裡去,留有記錄,《聽雨軒餘紀》中陸放翁詩跡一條下雲:


    “予昔客紹興,曾至禹跡寺訪之。寺在東郭門內半裡許,內祀大禹神像,僅尺餘耳。寺之東有橋,俗名羅漢橋,橋額橫勒春波二字。”吾家老屋在覆盆橋,距寺纔一箭之遙,有時天旱河淺,常須至橋頭下船,船戶湯小毛即住在羅漢橋北岸,所以那一帶都是熟悉的地方,隻可惜寺已廢,但餘古禹跡寺一額,尺餘的大禹像竟不得見,至今想到還覺悵悵。禹陵大廟中有神像,高可二三丈,可謂偉觀,殿中聞吱吱之聲,皆是蝙蝠,有許多還巢於像之兩耳中,但是方面大耳,戴冕端拱,亦是城隍菩薩一派,初無一點禹氣也。數年前又聞大興土木,仍用布商修蘭亭法,以洋灰及紅桐油塗抹之,恐更不足觀矣,鄙意禹如應有像,終當以尺餘者為法,此像雖不曾見,即從尺餘一事想像之,意必大有特色在耳。後世文人畫家似乎已將禹忘卻了,範大夫有時入畫,也還是靠他有一段艷聞,其實仍以西子為主,大家對於少伯蓋亦始終無甚興趣也。


    禹跡寺前的橋俗名羅漢橋,其理由不能知道。據《寶慶會稽續志》卷四橋梁門下雲:


    “春波橋在城東南五裡,千秋鴻禧觀前。賀知章詩雲,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鋻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故取名此橋。”放翁再過瀋園題二絕句,其一雲,落日城頭畫角哀,瀋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見驚鴻照影來。相傳橋名即用放翁詩語,今案《續志》可知其不實,志成年,距放翁之歿纔十六年,所說自應可信。現在園址早不存,寺已廢,橋亦屢改,今所有的圓洞石橋是光緒中新造的,但橋名尚如故,因此放翁詩跡亦遂得以附麗流傳下去。我離鄉久,有二十年以上不到那裡了,去年十二月底偶作小詩數首,其二說及寺與園與橋,其詞曰:


    “禹跡寺前春草生,瀋園遺跡欠分明,偶然拄杖橋頭望,流水斜陽太有情。”今年一月中寄示南中友人匏瓜廠主人,承賜和詩,其二末聯雲,斜陽流水干卿事,未免人間太有情。匏瓜廠指點得很不錯。這未免是我們的缺點,但是這一點或者也正是禹的遺跡乎。——兩年不寫文章,手生荊棘矣,寫到這裡,覺得文意未盡,但再寫下去又將成蛇足,所以就此停住,文章好壞也不管了。


     


    廿八年十月十七日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