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生肖文化 金猴獻瑞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254-368
    【優惠價】
    159-230
    【作者】 安德明楊利慧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生肖文化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0822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4082258
    作者:安德明,楊利慧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3月 

        
        
    "

    編輯推薦


     生肖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像征編碼繫統,有它神秘莫測的一面。十二生肖為什麼是十二個,不多也不少?十二生肖是怎樣產生的?起源於何時?為什麼與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種動物的排序有什麼根據?為什麼其中十一種動物都是現實所有的,唯獨龍這一種卻是現實中沒有的呢?本書集中研討了猴生肖的文化蘊涵,側重說明人與猴的互動關繫,以及猴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現。涉及神話、宗教、儀式、占卜、農牧業生產、風俗習慣、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地理、歷史,乃至民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博采中外各民族猴文化材料,包括文獻、考古文物和田野調查等,以資對照和比較。

     
    內容簡介

     
    本叢書共有十二冊,分別由學有專長的民俗和文化研究者撰寫,每冊集中研討某一種生肖動物的文化蘊涵,側重說明人與動物的互動關繫,以及該種動物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現。具體而言,涉及神話、宗教、儀式、占卜、農牧業生產、風俗習慣、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地理、歷史,乃至民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博采中外各民族相關的動物文化材料,包括文獻、考古文物和田野調查等,以資對照和比較。特別注意吸收近年來國內國際學界的新成果和新觀點,力求做到知識性、趣味性和學術性的結合,希望能有較高的品位和較廣的讀者,把生肖文化的探討引向深入,為中國文化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間。本書立足於現代科學立場,嘗試較為全面和繫統地把握中國的鼠生肖文化。

    目錄


    引言
    猴在十二生肖中

    猴:動物世界中的靈物
    一、猴的品種
    二、古老的物種:考古出土之猴
    三、猴的性情與社會組織
    四、猴:人類的近親
    第二章
    生民造物的始祖與英雄
    ——神話中的猴
    一、猴子變成人
    二、猴子孕生人類
    三、猴子導致洪水潮天和人類的再殖或某生物的改變
    四、猴子化生世界萬物
    五、猴子發明或傳播某些人類文化事像
    第三章
    猿猴搶婚及其他
    ——民間傳說中的猴
    一、猿猴搶婚
    二、神奇生子
    三、其他內容的猿猴傳說
    第四章
    可愛又可厭的形像
    ——民間故事中的猴
    一、靈智引出的話題之一——聰明的猴子
    二、靈智引出的話題之二——聰明反被聰明誤
    三、食人的猴精
    第五章
    妙筆生花寫申猴
    ——文人筆下的猴
    ~、詩歌中的猿猴形像
    二、散文中的猿猴形像
    三、筆記小說中的猿猴形像
    第六章
    光彩照人的美猴王
    ——《西遊記》與孫悟空
    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二、孫悟空形像的衍變及原型
    三、孫悟空形像的影響
    第七章
    智遜一籌終為奴
    ——人類對猿猴的捕捉和利用
    一、猿猴的制伏與捕捉
    二、猴戲
    三、猴羹·猴酒·猴腦
    四、猿猴的其他用途
    第八章
    猿猴形像多處有
    ——人對猿猴的“心用”
    一、民間信仰中的猴
    二、有關猴的各種俗語
    三、猴拳與猿戲
    四、猴與工藝美術
    第九章
    猴年與屬猴的人
    ——民間信仰觀念中的生肖猴
    一、猴年的運勢
    二、肖猴人的性格與命運
    結語
    前言
    “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屬相,一共有十二個,通稱十二屬相或十二相屬,分別用十二種動物來代表。十二種動物又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成為狗,亥為豬。我國傳世的書面文獻中早記錄十二生肖的是東漢王充所著《論衡》。後代的人們認為人出生在哪一年就屬哪一年的動物,如子年出生者屬鼠,丑年出生者屬牛……亥年出生者屬豬。“生”者,所生之年也;“肖”者,類似、相似也。生肖之說成為中國民間普遍流行的記生年和記歲、排輩分的符號體繫,兩千年來早已蔚為大觀,婦孺皆知。哪怕是足不出戶的村夫野老,目不識丁的走卒乞丐,他們或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都不甚清楚,但是若問到他們屬什麼,恐怕沒有多少人答不上來吧。在我國歷史上,由於各族人民的喜聞樂見和高度關注,生肖從簡單的記時原則發展為具有彌漫性質的文化現像,歷久不衰。在民間流行的除了生肖遊戲、生肖算命外,還有生肖剪紙、生肖卡、生肖圖、生肖燈、生肖面食等,多不勝舉。古人不光活在世上時要使用生肖屏風、生肖鏡、生肖錢幣等以圖吉利,佩帶生肖護符以圖保佑,即便死後下陰間也要帶上生肖俑,富貴人的墓室還要繪上生肖壁畫。真可謂生生死死與生肖相伴。生肖文化的大普及既是民俗生命力旺盛的表現,也離不開知識階層的推波助瀾。古詩中的“生肖體”便出於歷代文人墨客的貢獻。《列朝詩集》收載的明人胡儼《十二辰詩》雲:鼷鼠飲河河不干,牛女常年相見難。 赤手南山縛猛虎, 月中取兔天漫漫。 驪龍有珠常不睡, 畫蛇添足適為累。 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噴嚏。莫笑楚人冠沐猴, 祝雞空自老林邱。 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東頭。作詩者將十二屬相同十二種傳說或典故融合為一體,在講述生肖知識的同時又傳播了歷史知識,收到趣味橫生的效果。民間不少生肖歌謠也采取了類似的表現手法,使生肖之說變得極為通俗易懂。一首臺灣兒歌唱道:一鼠賊子名,二牛駛犁兄。三虎爬山崎,四兔遊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受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喫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吠客兄,十二豬茶(臺灣地方音,殺)刀命。生肖作為本土性的民間常識雖然簡單生動,易學又易記,但是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像征編碼繫統,也還有它神秘莫測的一面。比如說十二生肖為什麼是十二個,不多也不少?十二生肖是怎樣產生的?起源於何時?為什麼與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種動物的排序有什麼根據?為什麼其中十一種動物都是現實中所有的,唯獨龍這一種卻是現實中沒有的呢?……本叢書立足於現代科學立場,嘗試較為全面和繫統地把握中國的生肖文化。叢書共有十二冊,分別由學有專長的民俗和文化研究者撰寫,每冊集中研討某一種生肖動物的文化蘊涵,側重說明人與動物的互動關繫,以及該種動物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現。具體而言,涉及神話、宗教、儀式、占卜、農牧業生產、風俗習慣、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地理、歷史,乃至民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博采中外各民族相關的動物文化材料,包括文獻、考古文物和田野調查等,以資對照和比較。特別注意吸收近年來國內國際學界的新成果和新觀點,力求做到知識性、趣味性和學術性的結合,希望能有較高的品位和較廣的讀者,把生肖文化的探討引向深入,為中國文化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間。謹為之序。葉舒憲 2007年12月30日

     
    “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屬相,一共有十二個,通稱十二屬相或十二相屬,分別用十二種動物來代表。十二種動物又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成為狗,亥為豬。我國傳世的書面文獻中早記錄十二生肖的是東漢王充所著《論衡》。後代的人們認為人出生在哪一年就屬哪一年的動物,如子年出生者屬鼠,丑年出生者屬牛……亥年出生者屬豬。
    “生”者,所生之年也;“肖”者,類似、相似也。生肖之說成為中國民間普遍流行的記生年和記歲、排輩分的符號體繫,兩千年來早已蔚為大觀,婦孺皆知。哪怕是足不出戶的村夫野老,目不識丁的走卒乞丐,他們或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都不甚清楚,但是若問到他們屬什麼,恐怕沒有多少人答不上來吧。在我國歷史上,由於各族人民的喜聞樂見和高度關注,生肖從簡單的記時原則發展為具有彌漫性質的文化現像,歷久不衰。在民間流行的除了生肖遊戲、生肖算命外,還有生肖剪紙、生肖卡、生肖圖、生肖燈、生肖面食等,多不勝舉。古人不光活在世上時要使用生肖屏風、生肖鏡、生肖錢幣等以圖吉利,佩帶生肖護符以圖保佑,即便死後下陰間也要帶上生肖俑,富貴人的墓室還要繪上生肖壁畫。真可謂生生死死與生肖相伴。生肖文化的大普及既是民俗生命力旺盛的表現,也離不開知識階層的推波助瀾。古詩中的“生肖體”便出於歷代文人墨客的貢獻。《列朝詩集》收載的明人胡儼《十二辰詩》雲:鼷鼠飲河河不干,
    牛女常年相見難。 赤手南山縛猛虎, 月中取兔天漫漫。 驪龍有珠常不睡, 畫蛇添足適為累。 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噴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 祝雞空自老林邱。 舞陽屠狗沛中市,
    平津牧豕海東頭。作詩者將十二屬相同十二種傳說或典故融合為一體,在講述生肖知識的同時又傳播了歷史知識,收到趣味橫生的效果。民間不少生肖歌謠也采取了類似的表現手法,使生肖之說變得極為通俗易懂。一首臺灣兒歌唱道:一鼠賊子名,二牛駛犁兄。三虎爬山崎,四兔遊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受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喫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吠客兄,十二豬茶(臺灣地方音,殺)刀命。生肖作為本土性的民間常識雖然簡單生動,易學又易記,但是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像征編碼繫統,也還有它神秘莫測的一面。比如說十二生肖為什麼是十二個,不多也不少?十二生肖是怎樣產生的?起源於何時?為什麼與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種動物的排序有什麼根據?為什麼其中十一種動物都是現實中所有的,唯獨龍這一種卻是現實中沒有的呢?
    ……
    本叢書立足於現代科學立場,嘗試較為全面和繫統地把握中國的生肖文化。叢書共有十二冊,分別由學有專長的民俗和文化研究者撰寫,每冊集中研討某一種生肖動物的文化蘊涵,側重說明人與動物的互動關繫,以及該種動物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現。具體而言,涉及神話、宗教、儀式、占卜、農牧業生產、風俗習慣、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地理、歷史,乃至民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博采中外各民族相關的動物文化材料,包括文獻、考古文物和田野調查等,以資對照和比較。特別注意吸收近年來國內國際學界的新成果和新觀點,力求做到知識性、趣味性和學術性的結合,希望能有較高的品位和較廣的讀者,把生肖文化的探討引向深入,為中國文化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間。謹為之序。
    葉舒憲 2007年12月30日

    在線試讀
    20世紀20、30年代,我國早期的民俗學研究者及愛好者,在河南、江蘇、浙江、陝西、四川等地區,都采集到了各種“版本”的猴娃娘型故事,其主體內容均與上文所述之“型式”大致相同。這類傳說在我國蘊藏之豐富及分布之普遍,由此也可見其一斑。那麼,這類傳說具有什麼樣的內涵呢?在猿猴搶婚類的傳說中,實際上體現著遠古文化的印跡與後世各種觀念相互交織的影響。首先,我們可以從這類傳說中看到動物崇拜觀念的痕跡。前文已經多次談到,動物崇拜觀念是人類生活早期一種普遍而又重要的文化現像,處於幼年時期的人類,由於受“萬物有靈”這一占主導地位的世界觀的影響,對與自己有較多接觸的各種動物,大都因其所具有的獨特能力而產生了崇拜。猴是一種早於人類出現的動物,而在人類誕生的初期,就與這種動物接觸密切。猴所具有的靈巧、機智、與人類相近的形貌以及旺盛的生殖力,都有可能引起人特別的注意並進而形成對它的崇拜。上一章所談的與猴有關的各種起源神話,即是在猴崇拜觀念影響下的產物。而猿猴搶婚傳說中人獸婚配的內容,也顯然體現著這種觀念的影響。一般來說,傳說是晚於神話而產生的。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不斷豐富和人對自然、社會認識的日趨客觀,神話產生的基礎開始削弱,新的神話不再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傳說纔逐步興旺起來。這就是說,一些傳說中盡管也可能受到某種原始思維或觀念的影響,但同神話相比,這種影響的程度及神聖性則必然會有較大的減弱。猿猴搶婚的傳說中,在反映動物崇拜觀念的同時,又體現著後世產生的“人獸分開”的觀念。人獸分開觀念相對於原始的神話觀念而言,是在混沌無序的神話時代結束、宇宙與人間的基本秩序確立之後,人開始明確自己“萬物之靈長”的地位,並從自身的角度為世界“立法”的一種表現,它可以說是傳說時代開始之後具有代表性的觀念。萬物有靈的信仰觀念這時逐漸削弱,代之而來的,是以逐步增強的理性認識對人在自然萬物之間特殊地位的確定。盡管這時人和動物的關繫依然密切——有的動物與人生活的聯繫甚至更加緊密了,但從社會道德、禮義尊嚴和人之本性的角度,人們還是要強調自己與動物的區別。這種區別屬於本質的差異,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之間的高下不同、優劣不同、賢愚不同,即所謂“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禮記·曲禮》上)這樣,不僅人要自覺強調自身與動物的差異,在神話時代可以和人任意溝通往來的動物,也必須恪守其本分,規規矩矩地做“禽獸”。自覺強調人獸的區別,還成了人確立自我尊嚴乃至人之本性的一項重要參照,當某人被與獸相類比之時,則意味著此人作為“人”——即社會化、文化化的動物——的資格受到了侮辱性的否定。也就是“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禮記·曲禮》上)可以看出,這種強調人獸之別的觀點,與前文所述人類起源於猴的神話觀念之間,有了巨大的不同。猿猴搶婚傳說的產生,則正是這兩種觀念共同作用的結果。傳說所講述的主要內容,還是人獸婚配的故事。但是,與起源神話中對於作為人祖的猴的認同和贊譽性敘述不同,傳說中的猴則以“異類”的面目出現,是一種遭人嫌惡或使人感到恐懼的形像。我們看到,傳說的事件是在人類已經處於正常生活秩序的情況下發生的:幾乎在所有猿猴搶婚傳說作品的開頭,都講到了姑娘搗米(推碾子)或淘米的活動,這一活動以及故事中都提到的“家”或“門”,可以看做是人們處在基本安定的農耕社會的寫照。這種情況表明,人通過自己創造的文化和社會生活環境,已經與動物有了明顯的區分,人獸分開的狀態已基本形成。猴則是對這種狀態的破壞者。它來自人生活環境以外的世界,這個“外部世界”,對人而言是一個陌生的、遙遠的(難以發現的)和充滿危險的世界,它同人所生活的“內部世界”的溫暖、親切和安全,形成明顯的對立。而兩個世界的分立及人與獸在各自的世界安分守己,也正是人獸分開的宇宙秩序的一個重要標志。傳說中的猴不僅闖入了不屬於自己的“內部世界”,而且迫使內部世界的人來到外部世界,這本身就是對人所確立的秩序的一種擾亂,它與人的婚媾行為,更是嚴重破壞了這一秩序。這樣,作為“破壞者”和來自外部世界的“異類”,傳說中的猴表現為一種反面的形像,便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這種“異類”,在一些後起的傳奇故事中,甚至進一步變成了禍害人類的“妖異”。例如六朝志怪小說《異苑》中的《徐寂之》講道:徐寂之野行,遇一女子,遂相好數年。寂之日漸枯瘦。後其弟助之,發現女子實為一母猴所變,乃殺之,寂之病方漸愈。但是,猿猴搶婚傳說中被搶的姑娘在被家人找到時,她在猴穴的生活似乎頗為平靜、安心;對姑娘與猴婚配這一事實,姑娘及其家人,也似乎並未表現出過多的歧視或嫌棄——而這種態度往往是後世對待類似情況時常有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在猿猴搶婚傳說中,後世的倫理道德觀念尚未完全左右故事的思想,而早期的動物崇拜觀念還保持著較深的影響,正因為這樣,人們纔會表現出對人獸婚配事件“見怪不怪”的態度。這類傳說的結局,大都是人獸婚配的行為被人們加以中止,被搶奪的姑娘重新回到內部世界;不甘於此的猴則遭到了人的懲治,被迫返回屬於它自己的世界。於是,人所確立的宇宙秩序在人們的維護之下,再次恢復了正常狀態。由此可見,傳說在體現遠古時代人類生活與觀念之影子的同時,尤其主要的,似乎還在表達同告別不久的“蒙昧”生活狀態的徹底決裂,和對已經確立的自然秩序及社會秩序的進一步維護。此外,這類傳說中還反映了民間普遍存在的對猿猴習性的一種認識,即所謂“猴性淫”的觀念。錢鐘書先生指出:“猿猴好人間女色,每竊婦以逃,此吾國古來流傳俗說,屢見之稗官野史者也。”在引阮籍《獼猴賦》,張華《博物志》、《太平廣記》等文獻中的相關資料加以說明的同時,錢先生還引用了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資料,指出此類觀念不僅存在於中國,在西方國家也有流行。P49-51

     
    20世紀20、30年代,我國早期的民俗學研究者及愛好者,在河南、江蘇、浙江、陝西、四川等地區,都采集到了各種“版本”的猴娃娘型故事,其主體內容均與上文所述之“型式”大致相同。這類傳說在我國蘊藏之豐富及分布之普遍,由此也可見其一斑。那麼,這類傳說具有什麼樣的內涵呢?在猿猴搶婚類的傳說中,實際上體現著遠古文化的印跡與後世各種觀念相互交織的影響。首先,我們可以從這類傳說中看到動物崇拜觀念的痕跡。前文已經多次談到,動物崇拜觀念是人類生活早期一種普遍而又重要的文化現像,處於幼年時期的人類,由於受“萬物有靈”這一占主導地位的世界觀的影響,對與自己有較多接觸的各種動物,大都因其所具有的獨特能力而產生了崇拜。猴是一種早於人類出現的動物,而在人類誕生的初期,就與這種動物接觸密切。猴所具有的靈巧、機智、與人類相近的形貌以及旺盛的生殖力,都有可能引起人特別的注意並進而形成對它的崇拜。上一章所談的與猴有關的各種起源神話,即是在猴崇拜觀念影響下的產物。而猿猴搶婚傳說中人獸婚配的內容,也顯然體現著這種觀念的影響。一般來說,傳說是晚於神話而產生的。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不斷豐富和人對自然、社會認識的日趨客觀,神話產生的基礎開始削弱,新的神話不再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傳說纔逐步興旺起來。這就是說,一些傳說中盡管也可能受到某種原始思維或觀念的影響,但同神話相比,這種影響的程度及神聖性則必然會有較大的減弱。猿猴搶婚的傳說中,在反映動物崇拜觀念的同時,又體現著後世產生的“人獸分開”的觀念。人獸分開觀念相對於原始的神話觀念而言,是在混沌無序的神話時代結束、宇宙與人間的基本秩序確立之後,人開始明確自己“萬物之靈長”
    的地位,並從自身的角度為世界“立法”的一種表現,它可以說是傳說時代開始之後具有代表性的觀念。萬物有靈的信仰觀念這時逐漸削弱,代之而來的,是以逐步增強的理性認識對人在自然萬物之間特殊地位的確定。盡管這時人和動物的關繫依然密切——有的動物與人生活的聯繫甚至更加緊密了,但從社會道德、禮義尊嚴和人之本性的角度,人們還是要強調自己與動物的區別。這種區別屬於本質的差異,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之間的高下不同、優劣不同、賢愚不同,即所謂“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禮記·曲禮》上)這樣,不僅人要自覺強調自身與動物的差異,在神話時代可以和人任意溝通往來的動物,也必須恪守其本分,規規矩矩地做“禽獸”。自覺強調人獸的區別,還成了人確立自我尊嚴乃至人之本性的一項重要參照,當某人被與獸相類比之時,則意味著此人作為“人”——即社會化、文化化的動物——的資格受到了侮辱性的否定。也就是“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禮記·曲禮》上)
    可以看出,這種強調人獸之別的觀點,與前文所述人類起源於猴的神話觀念之間,有了巨大的不同。猿猴搶婚傳說的產生,則正是這兩種觀念共同作用的結果。傳說所講述的主要內容,還是人獸婚配的故事。但是,與起源神話中對於作為人祖的猴的認同和贊譽性敘述不同,傳說中的猴則以“異類”的面目出現,是一種遭人嫌惡或使人感到恐懼的形像。我們看到,傳說的事件是在人類已經處於正常生活秩序的情況下發生的:幾乎在所有猿猴搶婚傳說作品的開頭,都講到了姑娘搗米(推碾子)或淘米的活動,這一活動以及故事中都提到的“家”或“門”,可以看做是人們處在基本安定的農耕社會的寫照。這種情況表明,人通過自己創造的文化和社會生活環境,已經與動物有了明顯的區分,人獸分開的狀態已基本形成。猴則是對這種狀態的破壞者。它來自人生活環境以外的世界,這個“外部世界”,對人而言是一個陌生的、遙遠的(難以發現的)和充滿危險的世界,它同人所生活的“內部世界”的溫暖、親切和安全,形成明顯的對立。而兩個世界的分立及人與獸在各自的世界安分守己,也正是人獸分開的宇宙秩序的一個重要標志。傳說中的猴不僅闖入了不屬於自己的“內部世界”,而且迫使內部世界的人來到外部世界,這本身就是對人所確立的秩序的一種擾亂,它與人的婚媾行為,更是嚴重破壞了這一秩序。這樣,作為“破壞者”和來自外部世界的“異類”,傳說中的猴表現為一種反面的形像,便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這種“異類”,在一些後起的傳奇故事中,甚至進一步變成了禍害人類的“妖異”。例如六朝志怪小說《異苑》中的《徐寂之》講道:徐寂之野行,遇一女子,遂相好數年。寂之日漸枯瘦。後其弟助之,發現女子實為一母猴所變,乃殺之,寂之病方漸愈。但是,猿猴搶婚傳說中被搶的姑娘在被家人找到時,她在猴穴的生活似乎頗為平靜、安心;對姑娘與猴婚配這一事實,姑娘及其家人,也似乎並未表現出過多的歧視或嫌棄——而這種態度往往是後世對待類似情況時常有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在猿猴搶婚傳說中,後世的倫理道德觀念尚未完全左右故事的思想,而早期的動物崇拜觀念還保持著較深的影響,正因為這樣,人們纔會表現出對人獸婚配事件“見怪不怪”的態度。這類傳說的結局,大都是人獸婚配的行為被人們加以中止,被搶奪的姑娘重新回到內部世界;不甘於此的猴則遭到了人的懲治,被迫返回屬於它自己的世界。於是,人所確立的宇宙秩序在人們的維護之下,再次恢復了正常狀態。由此可見,傳說在體現遠古時代人類生活與觀念之影子的同時,尤其主要的,似乎還在表達同告別不久的“蒙昧”生活狀態的徹底決裂,和對已經確立的自然秩序及社會秩序的進一步維護。此外,這類傳說中還反映了民間普遍存在的對猿猴習性的一種認識,即所謂“猴性淫”的觀念。錢鐘書先生指出:“猿猴好人間女色,每竊婦以逃,此吾國古來流傳俗說,屢見之稗官野史者也。”在引阮籍《獼猴賦》,張華《博物志》、《太平廣記》等文獻中的相關資料加以說明的同時,錢先生還引用了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資料,指出此類觀念不僅存在於中國,在西方國家也有流行。
    P49-51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