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一次讀完30部國學經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48-216
    【優惠價】
    93-135
    【作者】 張志勇 編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ISBN】97878075318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531838
    叢書名:一次讀完經典繫列

    作者:張志勇編著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3月 


        
        
    "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是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學派文化,百川歸海,相互觸攝,綿延至今的歷史產物。她經過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及以後興衰迭變的歷史選擇,形成了儒道互補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構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華思想文化。
    無論新舊文化怎樣激烈地踫撞,無論東西方文明怎樣相互融合滲透,面對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文化寶庫,我們都無法漠視柑背叛,因為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身份標志。從春秋戰國諸子並起,中國歷史上雖然朝代興替,世事滄桑,但中華文化卻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浩如煙海的國學經典是使中華文明屹立於人類文明史的明證。
    目錄
    第1部 《論語》 孔子 (春秋前551-前479)
    第2部 《道德經》 老子 (春秋 生卒年不詳)
    第3部 《莊子》 莊子 (戰國 前369-前286)
    第4部 《孟子》 孟子 (戰國 前372-前289)
    第5部 《墨子》 墨子 (戰國 前468-前376)
    第6部 《荀子》 荀子 (戰國 前313-前238)
    第7部 《韓非子》 韓非 (戰國前280-前233)
    第8部 《孔子兵法》 孫武 (春秋 生卒年不詳)
    第9部 《左傳》 左丘明 (春秋 生卒年不詳)
    第10部 《楚辭》 屈原 (戰國 前340-前278)
    第11部 《呂氏春秋》 呂不韋 (戰國 前235)
    第12部 《史記》 司馬遷 (西漢 前145-前87?)
    第13部 《漢書》 班固 (東漢 32-92)
    第14部 《論衡》 王充 (東漢 27-約97)第1部 《論語》 孔子 (春秋前551-前479)
    第2部 《道德經》 老子 (春秋 生卒年不詳)
    第3部 《莊子》 莊子 (戰國 前369-前286)
    第4部 《孟子》 孟子 (戰國 前372-前289)
    第5部 《墨子》 墨子 (戰國 前468-前376)
    第6部 《荀子》 荀子 (戰國 前313-前238)
    第7部 《韓非子》 韓非 (戰國前280-前233)
    第8部 《孔子兵法》 孫武 (春秋 生卒年不詳)
    第9部 《左傳》 左丘明 (春秋 生卒年不詳)
    第10部 《楚辭》 屈原 (戰國 前340-前278)
    第11部 《呂氏春秋》 呂不韋 (戰國 前235)
    第12部 《史記》 司馬遷 (西漢 前145-前87?)
    第13部 《漢書》 班固 (東漢 32-92)
    第14部 《論衡》 王充 (東漢 27-約97)
    第15部 《嵇康集》嵇康 (三國·魏 約223-約263)
    第16部 《陶淵明集》 陶淵明 (東晉 約365-427)
    第17部 《世說新語》 劉義慶 (南朝·宋 403-444)
    第18部 《文心雕龍》 劉勰 (南朝·梁約 465-約532)
    第19部 《六祖壇經》 慧能 (唐代 638-713)
    第20部 《韓昌黎文集》韓愈(唐代 768-824)
    第21部 《資治通鋻》 司馬光 (北宋 1019-1086)
    第22部 《蘇東坡全集》 蘇軾(北宋 1037-1101)
    第23部 《四書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 1130-1200)
    第24部 《傳習錄》 王陽明 (明代 1472-1529)
    第25部 《焚書》 李贄 (明代 1527-1602)
    第26部 《日矢口錄》 顧炎武 (明末清初 1613-1682)
    第27部 《明夷待訪錄》 黃宗羲 (明末清初 1610-1695)
    第28部 《讀通鋻論》 王夫之 (明末清初 1619-1692)
    第29部 《龔自珍全集》龔自珍 (清代 1792-1841)
    第30部 《人間詞話》 王國維 (清末民初 1877-1927)
    媒體評論
    有時,一本適時的好書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或者成為他的指路明燈,確定他終生的理想。如果你想從閱讀中獲得值得你永遠銘記於心的知識,你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研讀那些無疑是富有天分的作家的作品,不斷從他們那裡取得養料。

    ——塞涅卡

    閱讀
    在線試讀
    第1部 《論語》 孔子 (春秋前551-前479)
    孔子,這位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傳統文化傑出的導師和代表,由他開創的儒家學派的思想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干,對中華民族價值體繫的形成及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孔子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可以說孔子以前的中國文化的主要精華在孔子那裡都有體現,而孔子以後的中國文化中,孔子的學說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是中國思想發展史上承先啟後的文化大師。
    在今天,孔子已被公認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是影響中國禮樂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等深遠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一書中,這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輯錄,被稱為中國人的“聖經”。
    《論語》是一本被中國人讀了幾千年的教科書,包含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與治國之道,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論語》一直是中國人的國學之書。
    由於《論語》和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有著血肉聯繫,歷代思想家對《論語》進行了無數的闡釋和發揮,所以《論語》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已大大超出了這本書原初的內涵,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了重大影響,它的思想早已沉浸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裡,融入龍的傳人的生命中。讀《論語》,你會感到在你心中流過的是一條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化長河。
    內容精要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編輯者應該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成書的年代據推測為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
    從體例上看,《論語》並不是一部嚴格的有體繫的著作,而隻是一本孔子及孔門弟子日常言行的輯錄,其中多有言簡意賅、含蘊深遠的箴言和生動形像的小故事,因此它的風格顯得平實、活潑,易於被理解和接受。全書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各自獨立,言簡意深,含蓄凝練,從中可見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淪語》在記言的同時,也寫到了人物的神情態度,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不少精闢的言論成為世代相傳的格言和成語,對後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它所表現出的人生態度、思想觀念,不僅在我國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極為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值得中國乃至全世界思想界的廣泛重視和潛心研究。
    《論語》的思想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1部 《論語》 孔子 (春秋前551-前479)
    孔子,這位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傳統文化傑出的導師和代表,由他開創的儒家學派的思想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干,對中華民族價值體繫的形成及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孔子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可以說孔子以前的中國文化的主要精華在孔子那裡都有體現,而孔子以後的中國文化中,孔子的學說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是中國思想發展史上承先啟後的文化大師。
    在今天,孔子已被公認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是影響中國禮樂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等深遠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一書中,這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輯錄,被稱為中國人的“聖經”。
    《論語》是一本被中國人讀了幾千年的教科書,包含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與治國之道,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論語》一直是中國人的國學之書。
    由於《論語》和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有著血肉聯繫,歷代思想家對《論語》進行了無數的闡釋和發揮,所以《論語》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已大大超出了這本書原初的內涵,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了重大影響,它的思想早已沉浸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裡,融入龍的傳人的生命中。讀《論語》,你會感到在你心中流過的是一條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化長河。
    內容精要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編輯者應該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成書的年代據推測為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
    從體例上看,《論語》並不是一部嚴格的有體繫的著作,而隻是一本孔子及孔門弟子日常言行的輯錄,其中多有言簡意賅、含蘊深遠的箴言和生動形像的小故事,因此它的風格顯得平實、活潑,易於被理解和接受。全書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各自獨立,言簡意深,含蓄凝練,從中可見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淪語》在記言的同時,也寫到了人物的神情態度,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不少精闢的言論成為世代相傳的格言和成語,對後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它所表現出的人生態度、思想觀念,不僅在我國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極為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值得中國乃至全世界思想界的廣泛重視和潛心研究。
    《論語》的思想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治國之道。如《淪語·學而》中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就是說,為政者應敬業而守信,節約費用而愛護官吏,在農閑時合理使用人力,不誤農時。又如《論語·為政》中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是指如果用法律去引導百姓,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們犯罪,但是治標不治本,比不上通過德育使百姓具有羞恥之心,從而使他們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孔子認為德育的主要內容是仁和禮,因此他主張“為政以德”。自漢代以來,孔子的思想經過歷代儒家思想家的補充改造,更加繫統化了,在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裡一直居於統治地位。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利用孔子的思想維護其統治,尊崇孔子為至聖先師。
    二、文化教育。孔子在《論語》中提綱挈領地指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意為如果是一個沒有文化基礎的民族所建立的國家,就算它曾一度興盛,滅亡後也沒有根基可供它再度崛起,反不如雖暫時沒有建立國家而文化永存的民族,還有機會可東山再起。又說“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就點出了教育應該普及,為師者應充實自己並用愛心孜孜不倦地去教導學生。孔子非常重視文學的政治和教化作用,如“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陽貨》)。這可算是我國早的文學評論了,它對後代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展和文學批評都有很大的影響。
    三、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此意為學習應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虛假,否則就算瞞盡天下人也瞞不了自己。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指出了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孔子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說明學思雙行的重要性。
    四、個人修養。孔子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是指應完善自己,如若不為人所知,就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怨天尤人。又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這是說一個人有過錯不要緊,隻要能改過就好,如果有過錯而不肯改,這就是真正的大過錯了。
    上述四點不過是《淪語》之一斑,而通過這些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閃光點,領略到孔子的大智慧。
    東漢時期,《論語》被列為七經之一。南宋的朱熹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朱注“四書”,後來被歷代朝廷都定為官書,是科舉考試的標準,所以流傳極廣,影響也。到了明清兩朝,科舉考試中八股文的題目規定必須從“四書”中選取,而且要“代聖人立言”。這樣一來,當時的讀書人都把《論語》奉為“聖典”,背得滾爛熟。
    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他的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哲學、文學、藝術、教育、史學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還波及到東亞乃至全世界。
    怎樣讀《論語》
    經典導讀
    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其文化都會有自己的根基,
    5000年的中華文明的精神源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應該而且也能夠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在經濟、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斷了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也不會有凝聚力,喪失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民族,不可能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尊重,更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但是,如果斷了民族文化之根,不打自垮。
    《論語》不僅是一部哲學經典,還是一部文學經典。《論語》的語言凝練、簡潔、雋永,全書纔一萬多字,而凝縮為成語的就有200多條。例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見義勇為”、“任重道遠”、“過猶不及”、“禍起蕭牆”、“欲速則不達”等等,已成為語言中的經典,直到今天仍具有生命力。
    讀《論語》我們還可以學到比喻、對比、排比、設問、反問等多種修辭技巧,提高文學修養。
    讀《論語》我們不僅會為其深邃的哲思、雋永的語言所折服,而且還會被它對人物性格惟妙惟肖的刻畫所打動。例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的豪爽、冉有的謙和、公西華的好學、曾皙的灑脫,一一都如見其人。一句“夫子喟然嘆日:‘吾與點也”’,讓我們看到孔子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萬世師表”,而是一個與學生亦師亦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可愛的老人。由此可見,《論語》並不枯燥,而是十分生動有趣的。
    怎樣讀《論語》呢?首先要虛心。朱熹說:“讀書別無法,隻管看,便是法。正如獃人相似,捱來捱去,自己卻未先要立意見,且虛心,隻管看。看來看去,自然曉得。”現今許多讀書人對待中國的古籍犯一樣通病,專門去批判古人,他們不是從古籍中汲取智慧,而是把自己當做是高高在上的法官,把古籍當做囚犯來審問,還自以為這是“創造”的表現。這樣讀《論語》隻能徒增枝蔓,是不會有收獲的。古籍當然是有漏洞的,古人也不是不能批判,隻是先要虛心讀懂古籍的原意,先客觀地讀,不要帶上先入之見。正如朱熹所說:“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裡原有罅縫,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開,不是渾淪底物,硬去鑿,亦不可先立說,拿古人意來湊。”“先立說”、“硬去鑿”,這是初讀《淪語》的人要避免的。
    其次,讀《論語》要先從識字開始。《淪語》當中有些文字,表面上看古今相同。但實際含義卻大不一樣,這就應該選一本注釋比較好的本子。讀的過程中,一開始不要急於看譯文,先看原文,再把注釋看透,然後再回到原文,不要依賴譯文去理解原文。這樣剛開始會慢一些,“十目一行”;不用急,《淪語》讀下來,速度會快起來,到“一目十行”。我不贊成先看今人對《淪語》的“別裁”、“今釋”一類的書,這類書不是不能看,而是要在對《淪語》有一個客觀的了解之後再去看。所以先要通讀乃至讀通《淪語》原著,再看“別裁”、“今釋”一類的書,隻有自己的腳跟站穩了,心中有了主見,纔不至於人雲亦雲,空談無根。
    中國的文化典籍是有結構的,《論語典,又相對比較簡潔、流暢,易讀易記。《論語》讀通了,接下去讀《孟子》等其他典籍就容易了。(張儒平)
    文成名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中國傳統文化傑出的導師和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禮樂文化的重要根據、價值觀念的是非標準、倫理道德的規範依據,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價值。
    據《使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朝宗室的後裔,後來因為躲避宋國大夫內亂而於魯桓公二年(前710年)來到魯國。可以說,孔子家族的歷史以及他個人的命運正是春秋末期動蕩時局的一個縮影。孔子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但他很早就顯現出了好學深思的品行,年少時就常常與玩伴陳設俎豆,模仿禮樂之事。孔子15歲有志於學,善於向他人學習,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後又曾適周問禮,親見老子。這時他在魯國已經很有名望,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人也開始向他求學。
    孔子35歲之時,魯國三家作亂,孔子離開魯國,來到齊國,向齊景公宣傳他的治國思想,齊景公聽了很贊賞,但齊國國內的狀況也和魯國相似,不容孔子發揮他的纔干。於是他隻好返回魯國,這時候魯國的政權由季氏操縱,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權不由君主掌握而受大夫臣子操縱的情況,不願出仕。於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即從事文獻整理和教育的工作。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纔被魯國國君任命為中都宰,這時孔子51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政績斐然。但是,孔子實施的一繫列旨在加強君主權力的政策在魯國貴族的反對下都失敗了,加上魯定公與當時執掌國政的季桓子不思進取,接受了齊國所饋贈的女樂文馬,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怠於國政,孔子深感失望,於是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餘弟子離開“父母之邦”,在以後漫長的14年間,周遊列國,希望能找到一個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但是盡管孔子有相當的自信,卻仍然不被各國任用,反而顛沛流離,屢屢陷人困阨危難當中。然而即使在危險的時候,孔子仍然以天命自任,不改變他的志向。
    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的學生冉有回到魯國,率軍在郎這個地方戰勝齊軍。在這個學生的強力堅持下,魯國派人去迎接孔子,這一年孔子68歲。歸魯後,魯人尊他為“國老”,開始的時候魯哀公還常常因為政事上的難題向他求教,但孔子終究不被重用。孔子晚年仍舊致力於文獻整理和教育的工作。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在學術方面提倡“仁”的哲學,倡導恢復周禮,在 晚年全面整理前代典籍,修訂魯國國史。經孔子而傳世的《詩》、《書》、《禮》、《易》、《春秋》,是中國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典籍;而由孔子所開創的儒家學派,更成為中國2000年文明史中影響廣泛、地位重要的學術派別,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中國古代文明的本體。在教育方面,孔子以詩書禮樂教授弟子3000,其中身通六藝者72人,受業者甚眾。孔子是春秋末期大規模私人講學的先驅者,私人講學的勃興,打破了學在官府,上層貴族把持學術的狀況,促進了學術的下移和文化的傳播。孔子還是我國古代個提出繫統的教育方法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可以說,孔子作為政治家並不成功,但作為學術大師和教育家,孔子的地位與日月同光。
    孔子的一生可謂艱辛坎坷。但孔子在思想和學術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的生命跨越了時空的界限,成為中國人代代敬仰尊崇的導師和聖賢。
    西方的學者一直將孔子、耶穌、釋迦牟尼並稱為“世界三聖”,以贊揚孔子集中國古聖先賢之大成,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對世界文化思想教育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發奮求知的精神激勵著國人奮發圖強。孔子務實的精神、豐碩的教育成果以一整套的教育理論,對中華民族教育的形成、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華文精選
    【原文】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
    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原文】子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裡仁》)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