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2008中國網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23-179
    【優惠價】
    77-112
    【作者】 張鶇、王剛 編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726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0472643
    作者:張鶇、王剛編著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

    內容簡介
    2008年,對中國人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繫列重大公共事件引發一連串網絡大事件,憤激、吶喊與寬容、理性交織,鮮花、自由與匕首、挾持共存。互聯網絡深刻介入重大公共事件,影響和改變著事件發展,中國網民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歷史進程,用網絡力量推動中國發展,完成了從非主流到主流的嬗變。
    作者簡介
    張鶇,男,32歲,助理研究員,在北京長期從事網絡文化建設管理研究和網絡輿情相關工作。
    目錄
    章 饅頭方圓:假新聞拷問網絡公信力
    第二章 艷照風波:裸露背後的集體窺私
    第三章 網絡公民:用網絡力量推動中國
    第四章 華南虎照:折射社會信任危機
    第五章 人肉搜索:很強很暴力&亦正亦邪
    第六章 蘭董姐姐:炫鬧劇下的精神裸奔
    第七章 反擊CNN:網絡時代的理性抗擊
    第八章 紅心愛中國:網聚愛國熱情進發
    第九章 汶川地震:災難見證中國網民成長
    第十章 封殺王老吉:善用網絡民意的營銷傳奇
    第十一章 甕安俯臥:網絡考驗政府信息公開
    第十二章 奧運盛宴:我們的網絡主場
    第十三章 網絡雷詞:撼倒一大片的流行語
    後記
    在線試讀
    章饅頭方圓:
    假新聞拷問網絡公信力
    1月3日,一則“饅頭標準須是圓形或橢圓形”的消息在網上迅速流傳,輿論一片嘩然,隨即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進行闢謠。今年以來,前腳網上爆出新聞,後腳有關部門就闢謠澄清的事件越來越多,小到花邊新聞,大到國家要事,網上假新聞四處流竄,能把螞蟻變為大像,把圓的說成方的。網絡業已成為假新聞的重災區和放大器,片面追求點擊率成為造假的作惡之源,闢謠批謠也成為一種網絡常態。這促使人們不得不對網絡的公信力,進行深刻檢討和反思,關注起假新聞背後的真問題。
    事件回放
    饅頭是圓還是方?
    2008年1月3日,一則題為《國家發布饅頭標準:應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消息,在網上迅速擴散傳播。該消息稱,從2008年1月1日起,小麥粉饅頭的國家標準開始實施,對饅頭的形狀、體積等都作了具體要求,饅頭必須是圓形或橢圓形,形態完整和美觀……一時間,網上輿論一片嘩然,“挾國家標準以令天下饅頭整容”、“不給方饅頭留生路”等諷刺之聲紛紛而出,許多網友都表示了不解和困惑。
    據不完全統計,當日約有120家網站轉載該消息,在百度輸入“饅頭標準”一詞,相關網頁、評論、跟帖竟然高達360萬條。許多傳統媒體也紛紛加入大討論。許多網站還開展了網上調查,網友回應相當熱烈。騰訊網關於“饅頭隻能圓不能方”的調查顯示,在5萬多名投票網友中,66.55%的網友(約3.4萬人)認為這隻是一個“大笑話”,“不知道制定者怎麼想的”。另有18.04%的網友選擇“不用討論了,肯定是假新聞”。另一門戶網站調查也顯示,95%的網友對饅頭新標準不予支持。網上輿論基本上呈現“一邊倒”。“饅頭統一外形,完全沒必要!老百姓更關心的是饅頭質量和衛生”、“我喜歡喫饅頭,從小到大喫的方饅頭。我都30多歲了,不是弱智,接受過國家高等教育,還認識饅頭,知道好壞”……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的甚至還將批評的矛頭直指制定標準的相關部門,認為這是在“玩標準化遊戲”,是在為某些饅頭企業“代言”。“今天是饅頭標準,明天是不是還會有包子標準、油條標準、油餅標準、豆腐腦標準”,“如果那些不符合標準的饅頭改頭換面,以馍馍、烙餅等化名出現,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呢?”章饅頭方圓:
    假新聞拷問網絡公信力
    1月3日,一則“饅頭標準須是圓形或橢圓形”的消息在網上迅速流傳,輿論一片嘩然,隨即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進行闢謠。今年以來,前腳網上爆出新聞,後腳有關部門就闢謠澄清的事件越來越多,小到花邊新聞,大到國家要事,網上假新聞四處流竄,能把螞蟻變為大像,把圓的說成方的。網絡業已成為假新聞的重災區和放大器,片面追求點擊率成為造假的作惡之源,闢謠批謠也成為一種網絡常態。這促使人們不得不對網絡的公信力,進行深刻檢討和反思,關注起假新聞背後的真問題。
    事件回放
    饅頭是圓還是方?
    2008年1月3日,一則題為《國家發布饅頭標準:應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消息,在網上迅速擴散傳播。該消息稱,從2008年1月1日起,小麥粉饅頭的國家標準開始實施,對饅頭的形狀、體積等都作了具體要求,饅頭必須是圓形或橢圓形,形態完整和美觀……一時間,網上輿論一片嘩然,“挾國家標準以令天下饅頭整容”、“不給方饅頭留生路”等諷刺之聲紛紛而出,許多網友都表示了不解和困惑。
    據不完全統計,當日約有120家網站轉載該消息,在百度輸入“饅頭標準”一詞,相關網頁、評論、跟帖竟然高達360萬條。許多傳統媒體也紛紛加入大討論。許多網站還開展了網上調查,網友回應相當熱烈。騰訊網關於“饅頭隻能圓不能方”的調查顯示,在5萬多名投票網友中,66.55%的網友(約3.4萬人)認為這隻是一個“大笑話”,“不知道制定者怎麼想的”。另有18.04%的網友選擇“不用討論了,肯定是假新聞”。另一門戶網站調查也顯示,95%的網友對饅頭新標準不予支持。網上輿論基本上呈現“一邊倒”。“饅頭統一外形,完全沒必要!老百姓更關心的是饅頭質量和衛生”、“我喜歡喫饅頭,從小到大喫的方饅頭。我都30多歲了,不是弱智,接受過國家高等教育,還認識饅頭,知道好壞”……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的甚至還將批評的矛頭直指制定標準的相關部門,認為這是在“玩標準化遊戲”,是在為某些饅頭企業“代言”。“今天是饅頭標準,明天是不是還會有包子標準、油條標準、油餅標準、豆腐腦標準”,“如果那些不符合標準的饅頭改頭換面,以馍馍、烙餅等化名出現,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正當網友對“饅頭方圓”激烈討論得不亦樂乎之際,1月4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澄清說,“規定了饅頭形狀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該委員會網站也刊出《國家標準(小麥粉饅頭)有關情況介紹》進行澄清說,標準全文未對小麥粉饅頭產品的形狀作任何具體規定。饅頭標準規定,小麥粉饅頭要外觀形態完整,色澤正常,無黃斑、灰斑、黑斑、白毛和粘斑等缺陷,無異物,隻是在產品感官質量基本要求方面提出限制性要求。同時,網站上也登出該標準的全文。這份編號GB/T21118-2007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小麥粉饅頭》,於2007年10月16日發布,2008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該標準為性標準,隻是一種指導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稱,制定饅頭標準,“旨在規範行業生產,提高饅頭食品加工的質量與衛生水平,而不是單純地對饅頭的形狀大小做出限制,說饅頭隻能圓不能方,更是純屬無稽之談”。有位饅頭生產企業人員說,“人們在市場上經常看到,有的饅頭白似雪,有的饅頭硬似石,還有的饅頭比面包還松軟。至於內在的質量到底如何,一般人是根本看不出來的,制定一整套標準還是很有必要的。”
    各方聲音
    網友“旺仔小饅頭”:饅頭國標,堪稱2008年個經典笑話!
    網友:一個讓賣饅頭的都覺得可笑的國家標準,為何卻騙倒了眾多媒體和無數網民?我想是因為他們對現在的互聯網太依賴了。要知道“三人成虎”,一篇假新聞你復制我粘貼,傳來傳去就讓人信以為真了。
    網友:對於假新聞,我們當然深惡痛絕,可從假新聞中引發的一連串的問題和焦慮,卻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為何沒有人說出這是“皇帝的新衣”,為何我們的神經如此的脆弱?
    網友:我們為什麼總被假新聞忽悠?是網民太盲從還是網絡太浮躁?
    網友“草澤”:制造虛假新聞的人和媒體究竟在想什麼,難道隻是為了吸引眼球,還是為了商業目的?我想請問你的社會公德、法治觀念何在,還有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良心嗎?
    網友:假信息借助網絡這種先進傳播手段進行快速、廣泛傳播,已成為網絡傳播領域中的一大公害。
    網友“古柯”:需要反省的就是作為網友,該以怎樣的理性面對這種虛假新聞的惡意陷阱,媒體該以怎樣的公正給網友更客觀的引導。
    《新聞記者》雜志:網絡傳播的熱度和網絡媒體互相轉貼現像助長了假新聞的蔓延。有些假新聞本來出自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傳統紙媒,一旦上網,各家網站互相轉貼,之後再被其他傳統紙媒體摘編,甚至連一些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傳統紙媒,一不小心也會成為假新聞的托兒。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莊鴻明:如果是一條假新聞出來,大家接著跟著編,如果沒有節制,就是捕風捉影,會滾雪球似的,使這條假新聞破壞力越來越大。編造新聞內容來進行傳播,違反了新聞真實性的原則;為了一個商業目的提高它的點擊率編造事實,就違反了社會責任或者是道德準則。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周澤:基於一般的經驗常識和生活中的經驗能夠發現傳播的信息不是一個真實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之下,網站作為管理者來講有義務刪除這種可能對他人名譽、他人權利有傷害的信息。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黃澄清:國內的互聯網因為沒有實行總編輯負責制以及網民發布新聞的隨意性,致使網絡假新聞泛濫。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蔡名照:網絡媒體要嚴格防範和杜絕虛假新聞,要建立和完善杜絕虛假新聞、有償新聞、低俗新聞和不良廣告的制度保障,維護網絡誠信。
    深度解讀
    網絡成為假新聞的重災區
    近幾年來,網絡假新聞可謂是越來越多。據統計,每年由眾多網友評選出來的“年度十大假新聞”,有三成多是由網絡媒體首發的,其他的假新聞雖然是由傳統媒體首發的,但全部都被各大網站大量轉載過。至於那些沒有入選“年度十大假新聞”的網絡假新聞,則更是不勝枚舉、數不勝數。在Web2.0時代,網絡發展十分迅猛,而假新聞也借機而動、趁勢而上,傳播面、影響力日益擴大,成為一種社會公害。比如,“比爾·蓋茨遇刺身亡”、“北京市民可喝上貝加爾湖水”、“千年女木乃伊出土後懷孕”等網絡假新聞,都是無中生有、神乎其神、聳人聽聞。而且,這些網絡假新聞通過手機短信、即時通訊等渠道傳播,會進一步擴大信息負面影響,產生更大社會危害。2003年“SRAS”期間,有關藥品、生活用品斷貨的網絡傳言,一度引起社會恐慌和搶購風潮。可以說,自從假新聞躍上了信息高速公路這條“快行道”,傳播就愈加廣泛,顯得更加肆無忌憚。可以說,網絡成了假新聞的重災區,各種蓄意炮制的、虛假獵奇的新聞充斥著各類網站,遍布網上各個角落。《羊城晚報》刊發的一份世界各國公眾對媒體信任度的全球調查顯示,公眾對網絡博客的信任度。在來自全球10個國家的10230名受訪者中,有82%的人認為國家電視臺是他們信任的新聞來源,75%的人信任全國性報紙,69%的人信任地方性報紙,67%的人信任無線電廣播,隻有25%的人信任網絡博客,而有23%的人明確表示不信任網絡博客。我國發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也顯示,大部分網民傾向於認為網絡內容可信度一般,認為論壇、博客、個人空間內容可信度一般的網民比例達到64.5%。
    那麼,這些網絡假新聞信息又是如何出籠的呢?網絡假信息_÷媒體假新聞網絡轉載,假新聞就這樣被炮制出爐了。網絡新聞傳播學學者指出,網絡作為新型媒體,比傳統媒體傳播速度更高、覆蓋範圍更廣、影響深度更大,大大突破了以往固定的發送者與接受者的信息傳遞模式。網站、假信息發布者和網友之間構成一個快速的信息傳播鏈條,可以使假新聞迅速在網上傳播蔓延。一般來說,網絡假新聞的信息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傳統媒體自己采寫的假新聞,二是個別網民或團體組織(包括網站本身)在網上發布的假信息。前者,網絡處於信息傳播鏈的下遊,隻是二次傳播者。而後者,網絡則是假新聞信息產生者、散布者。個體制造+小眾追捧+網絡傳播+大眾輕信+廣泛傳播,終形成了假新聞的輿論場。假新聞之所以能夠在網上暢通無阻、大行其道,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某些網站編輯記者不顧職業道德和制度規範,憑空編寫稿子發布上網,使一些網站成了許多假新聞的策源地。二是某些網絡編輯記者輕信傳統媒體刊載的新聞,把傳統媒體登載的一些假新聞轉發到網上,為假新聞傳播提供了廣泛空間,使網站成了假新聞的中轉站。三是某些網站編輯記者從網上搜索信息時,使用自動搜索軟件,對從網上扒下來的信息不經嚴格核實,就照搬照抄,使某些網站成了假新聞的傳聲筒。四是某些網站為了追求新聞亮點和點擊率,迎合讀者的獵奇心態,專門在網上尋找獵奇、花邊、八卦新聞予以轉發,甚至蓄意制作和炒作假新聞,造成假新聞的惡性循環傳播,使網站成了假新聞的自留地。
    隨著網絡假新聞日益增多,其對社會的危害性也越來越大,也使網絡新聞的生命力、網絡的公信力大打。主要危害有:一是危害網絡媒體自身的公信力。傳媒的力量源於公信力,公信力是媒體生命力所在。無論是網絡媒體還是傳統大眾媒體,都必須以新聞的真實性為準則。近年來,媒體前腳刊登報道,相關部門後腳急匆匆出來澄清報道不實的例子不勝枚舉。捕風捉影、歪曲事實,甚至憑空捏造的假信息在網上也層出不窮,假新聞已經成為威脅網絡新聞生命力和網絡媒體公信力的殺手。因為,網絡媒體的公信力一旦受到網友們的懷疑,將失去人們起碼的信任。如果大家都在懷疑心態下閱讀網絡新聞,那麼人們在心中不免總要先打上幾個問號:“是真的?抑或假的?”二是危害社會安定。真實的新聞是維護社會穩定和秩序的重要武器,但假新聞可能就是制造社會不穩定、不和諧的罪魁,它會影響到公眾對社會事務、公共事件的正確判斷。許多事實表明,每一次假新聞特別是那些關繫國計民生的假新聞,都會在社會上產生惡劣影響,甚至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物質損失。比如,一根香蕉致癌的網絡假新聞,就讓海南等地蕉農損失十分慘重。韓國3家電視臺報道“比爾·蓋茨遇刺”的消息,使韓國股市下跌1.5%。無論如何,網絡假新聞首先危害的還是社會的安定和秩序。
    關注網絡假新聞背後的真問題
    隨著互聯網蓬勃發展,網絡假新聞的生產主體從個人作坊演變為團隊制造,傳播陣地從網站發展到博客、論壇、手機等自媒體,生產目的從自我炫耀到追求經濟利益。受騙上當的人們不禁要問,網絡假新聞為何如此猖獗?為什麼要炮制假新聞?假新聞又為什麼能夠泛濫傳播?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曾經說過“收視率是萬惡之源”,而在網上點擊率背後的利益就是作惡之源,成為許多網站的“指揮棒”。2007年初,在中國版“別針換別墅”炫鬧劇中,幕後的網絡推手利用大量網絡資源,從自建博客到網絡論壇,再到視頻網站,甚至組織了一支網絡策劃團隊,共同導演了一場“虛假的奇跡”。事後,網絡推手自曝內幕,承認在造假的背後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在某種程度上講,虛擬的網絡世界也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名利之場。在當今傳媒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某些網絡媒體為爭獨家新聞,不惜捕風捉影、憑空捏造、大肆誇大,以博得受眾關注,贏得大眾眼球。這是網絡假新聞產生和傳播的根本原因。一些網站為追求轟動效應和巨大影響,就有可能放松警惕,把關不嚴,放縱假新聞傳播。因此,他們又不遺餘力地不斷往各種新聞中添加猛料、添油加醋,渲染誇大事實,以吸引更多眼球、更多點擊率。有的網站還把編輯記者的收入、職位、職稱等都與點擊量掛鉤。一些編輯記者為了完成所謂硬指標,保持頁面新聞的較高訪問量,就想盡一切辦法,千方百計吸引網友眼球。他們刊登未經核實的新聞並放到網站論壇的重要位置;或是利用網友好奇獵奇心理,把標題搞得聳人聽聞、千奇百怪,再配上處理修改過的圖片,後轉貼到大型網站,制造聲勢和影響,讓更多網站轉載、炒作;或是斷章取義,隻是截取新聞中非常吸引人、令人驚訝的某一兩句話,而不顧其他;或是把新聞事件中的一點內容作為新聞標題,曲解誤讀事件真相,而完全背離中心意思;或在原有事實基礎上渲染誇大,大大偏離事實真相。在某些新聞網站,考核編輯記者能力有一個硬指標,就是時效性,於是隻要有消息來源,隻要網上有消息,就不再去核對事實、考證真偽,通過CTRL+C(復制)加CTRL+V(粘貼),幾秒鐘就可以寫完一條新聞。網站幾秒鐘就可以發布一條新聞,而一條短信新聞幾秒鐘內就能發送到千萬手機上。一些網站和個人為追求名利,就會不惜鋌而走險,不顧職業規範和職業道德,讓假新聞破網而出,大肆泛濫。
    在Web2.0時代,網絡新業務新運用層出不窮,網絡信息交互性增強、個人頁面影響力擴大、各類新型網站迅速增長,一個“自媒體”時代逐漸發展起來,這客觀上也為網絡假新聞滋生泛濫提供了新土壤。雖然網絡論壇帖文發布的信息,還不能算作新聞報道,但都屬於新聞信息的範疇。有專家稱,數年後將有50%的新聞來自論壇、博客、播客等個人自媒體。現在,這些個人自媒體已經數量龐大、影響巨大。目前全國有6億手機用戶通過短信、彩信進行信息溝通;8000萬人喜歡在論壇博客發帖灌水、發表評論;5000多萬人熱衷自己報道時事、評論社會與表現自我。這些“個人編發、公眾閱讀、大眾評論、集體交流”的傳播方式,使這些個人“自媒體”具有大眾傳播特性。作為個體的網友已不再隻是作為接受者被動接受大眾媒體提供的信息,而是可以更多地依靠網絡互動參與到新聞信息的傳播、加工、再傳播和再加工的信息傳播鏈條中來,成為媒體新聞信息的提供者、加工者和傳播者。當一個人可以借助網絡互聯、互通、互動、開放、自由、海量、簡易等特征,把自己生產出來的新聞信息迅速推向社會大眾,通過發酵、放大、變形,實現幾何級增長的循環傳播效應時,新聞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將是空前規模的。人們可以不必為新聞信息的正確性、準確性負責任,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對信息內容進行加工變化。
    ……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