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以孝侍親——孝與古代養老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99-144
    【優惠價】
    62-90
    【作者】 梁盼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美德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67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7836738
    叢書名:中國孝文化叢書

    作者:梁盼著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1月 


        
        
    "

    編輯推薦
    這是一套較為全面介紹中國傳統孝文化的通俗讀物。它分別從孝與家國倫理、孝與社會風俗、孝與古代法律、孝與古代養老、孝與古代教育、孝與古代旌表制度、孝與古代選官制度和孝與古代丁憂制度八個方面論述了孝在中國傳統社會的作用和影響。通過作者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傳統孝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從中發現孝文化的現代價值。
     
    內容簡介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支撐點,也是傳統中國人得以屹立於世的重要價值觀。中國古人重視養老,國家也把養老制度建設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古代政府對養老的關注與投入,有一種近乎於天然的職責與自覺。而這種職責與自覺,無疑是與中國的孝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本書從多個角度論述了古代孝與養老的關繫——養老戰略與老人福利、養老與救濟機構、家庭養老與養生、退休官員的養老、養老法律保障。
    作者簡介
    梁盼,男,湖北人,大學教師,專欄作家,在各類報刊上發表文章幾十餘篇,曾開設“麻辣中國文化”、“閑話古典文學”等公開課程,廣受學生歡迎;擅於演講,曾擔任“全國家庭教育巡講團”講師,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和教育;話劇發燒友,曾榮獲北京大學生戲劇節原創劇本大獎;酷愛傳統文化,尤其對一些古典文學作品有獨特的見解,博客點擊率超過百萬。
    目錄
    章 養老戰略與老人福利
    一 “三老五更”——養老制度的起源
    二 “導民以孝、則天下順”——國家養老戰略與養老倫理
    三 官員終養制——為了盡孝,官員可以舍棄官職
    四 國家永遠記得老人——濟老賑貧
    五 “舉孝廉”樹立養老孝順的典型——孝敬老者均可提撥為官員
    六 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是“縣長”——老人“榮譽證書”的頒發
    七 “存問制”——歷代君主參拜耆老
    第二章 養老與救濟機構
    一 養老是一種“孝”的教育——教育機構同時也是養老機構
    二 梁武帝設立“孤獨園”——養老機構的創始
    三 政府對老人的全方位社保——養老機構與社會保障體繫的完善
    四 安濟坊、惠民藥局、普濟堂等——醫療救濟機構是養老機構的重要補充
    五 佛教悲憫老人——宗教慈善養老組織章  養老戰略與老人福利

    一  “三老五更”——養老制度的起源

    二  “導民以孝、則天下順”——國家養老戰略與養老倫理

    三  官員終養制——為了盡孝,官員可以舍棄官職

    四  國家永遠記得老人——濟老賑貧

    五  “舉孝廉”樹立養老孝順的典型——孝敬老者均可提撥為官員

    六  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是“縣長”——老人“榮譽證書”的頒發

    七  “存問制”——歷代君主參拜耆老

    第二章  養老與救濟機構

    一  養老是一種“孝”的教育——教育機構同時也是養老機構

    二  梁武帝設立“孤獨園”——養老機構的創始

    三  政府對老人的全方位社保——養老機構與社會保障體繫的完善

    四  安濟坊、惠民藥局、普濟堂等——醫療救濟機構是養老機構的重要補充

    五  佛教悲憫老人——宗教慈善養老組織

    六  義莊——老人的衣食莊園

    七  善會、善堂、善人和善書——民間養老“NGO”

    八  漏澤園——老人的靈魂家園

    第三章  家庭養老與養生

    一  家庭養老的悠久傳統——老人的日常生活

    二  “刮股療親”——如何侍候生病的尊親

    三  慶壽——老人幸福的時光

    四  居住條件——盡孝的場所

    五  從王祥“臥冰求鯉”到“埋兒養親”——養老的楷模與精神感召力

    六  “色養”——孝道的境界

    第四章  退休官員的養老

    一  退休的年齡——古代官員的退休制度

    二  贈送土地房屋等不動產——退休官員的養老金標準

    三  養老金之外的補助——政府為退休官員提供的各種物資

    四  退休官員可以保持品級不變,甚至可以在退休之後升官晉級—對退休官員的全方位補償

    五  “蔭補制”——退休官員家族的政治特權

    六  退休官員的精神享受

    第五章  養老法律保障

    一  “別籍異財”者要當心——子女不得隨意與老人分家

    二  法律對老人的寬宥——老人刑事責任的豁免權

    三  老人因養老無著而自殺,兒子要以過失殺人罪論處——嚴苛的養老法

    四  減免賦役和免服兵役——老人及其家庭的救濟特權

    五  “存留養親”——贍養老人的國民具有法律豁免權

    六  代替親老受刑——一種為的老人特赦制

    七  親親相隱——晚輩可以包庇長輩

    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章 養老戰略與老人福利
    “孝”與“孝順”,在漢語中屬於非常溫情與和諧的詞彙。一般認為,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支撐點,也是傳統中國人得以屹立於世的重要價值觀。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人特別重視養老,國家也把養老制度建設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歷朝歷代,養老都是政府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國家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這麼說,古代政府對養老的關注與投入,有一種近乎於天然的職責與自覺。而這種職責與自覺,無疑是與中國的孝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果說孝文化是一種精神文明,那麼養老則是古代中國人對這種精神文明的一種身體力行的實踐。
    一 “三老五更”——養老制度的起源
    尊敬和照顧老人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不變的價值因素之一,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長幼有序、事親至孝、敬老崇文、尊賢尚德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知道推舉德高望重的人作為部落首領。氏族社會,人們都把長輩當做父母,同樣地尊重,把後輩當做子女,同樣地愛護和撫養,老弱病殘一視同仁,得到供養、保護。到了原始社會後期,養老是氏族集體的義務和責任。當歷史的腳步跨進階級社會的大門,養老變成了國家福利和救濟的一部分。統治階級為了施教化、明人倫、正風俗,也提倡養老敬老。
    先秦時期,各個朝代對養老敬老十分重視。首先,設立專職管理人員負責養老事務。養老制度已具有初步框架,養老思想也已經發軔。《禮記》記載:老人的待遇應該為:五十歲開始享受特殊待遇,六十歲能夠經常喫到肉,七十歲要每天喫兩頓美餐,八十歲要喫難得一見的珍饈,九十歲要能躺在床上享受到後輩對其飲食起居的照顧。
    對於鰥寡孤獨者,先秦的各個國家都有撫恤養老的政策。老無所依之人皆有所養,是先秦時期養老制度的重要內容。《禮記·王制》說,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這些類型的老人都是“窮而無告者”,必須予以救濟。還有聾啞、侏儒等殘疾人,要讓他們利用自己的技能而獲得生活質量的化。這實際也是養老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
    先秦時期,政府對鰥寡孤獨者均定期發放生活必需品,主要是糧食。夏商周三代的政府對鰥寡孤獨者的照顧還體現在對他們人身權利的保護上。商王告誡臣民不要欺負鰥寡孤獨者;周公則在告誡周人不要欺侮鰥寡之人的同時,還要他們像殷先王祖甲和周文王那樣去關懷他們。這不僅有政府專職官吏負責,而且還有特定的經費來源。
    每年仲秋八月是政府優惠老人的月份。據《禮記·月令》記載,仲秋之月,是月也,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這裡所說的養衰老,一般指的是社會鰥寡窮困的老人。章  養老戰略與老人福利

    “孝”與“孝順”,在漢語中屬於非常溫情與和諧的詞彙。一般認為,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支撐點,也是傳統中國人得以屹立於世的重要價值觀。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人特別重視養老,國家也把養老制度建設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歷朝歷代,養老都是政府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國家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這麼說,古代政府對養老的關注與投入,有一種近乎於天然的職責與自覺。而這種職責與自覺,無疑是與中國的孝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果說孝文化是一種精神文明,那麼養老則是古代中國人對這種精神文明的一種身體力行的實踐。

    一  “三老五更”——養老制度的起源

    尊敬和照顧老人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不變的價值因素之一,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長幼有序、事親至孝、敬老崇文、尊賢尚德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知道推舉德高望重的人作為部落首領。氏族社會,人們都把長輩當做父母,同樣地尊重,把後輩當做子女,同樣地愛護和撫養,老弱病殘一視同仁,得到供養、保護。到了原始社會後期,養老是氏族集體的義務和責任。當歷史的腳步跨進階級社會的大門,養老變成了國家福利和救濟的一部分。統治階級為了施教化、明人倫、正風俗,也提倡養老敬老。

    先秦時期,各個朝代對養老敬老十分重視。首先,設立專職管理人員負責養老事務。養老制度已具有初步框架,養老思想也已經發軔。《禮記》記載:老人的待遇應該為:五十歲開始享受特殊待遇,六十歲能夠經常喫到肉,七十歲要每天喫兩頓美餐,八十歲要喫難得一見的珍饈,九十歲要能躺在床上享受到後輩對其飲食起居的照顧。

    對於鰥寡孤獨者,先秦的各個國家都有撫恤養老的政策。老無所依之人皆有所養,是先秦時期養老制度的重要內容。《禮記·王制》說,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這些類型的老人都是“窮而無告者”,必須予以救濟。還有聾啞、侏儒等殘疾人,要讓他們利用自己的技能而獲得生活質量的化。這實際也是養老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

    先秦時期,政府對鰥寡孤獨者均定期發放生活必需品,主要是糧食。夏商周三代的政府對鰥寡孤獨者的照顧還體現在對他們人身權利的保護上。商王告誡臣民不要欺負鰥寡孤獨者;周公則在告誡周人不要欺侮鰥寡之人的同時,還要他們像殷先王祖甲和周文王那樣去關懷他們。這不僅有政府專職官吏負責,而且還有特定的經費來源。

    每年仲秋八月是政府優惠老人的月份。據《禮記·月令》記載,仲秋之月,是月也,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這裡所說的養衰老,一般指的是社會鰥寡窮困的老人。

    據傳,堯、舜、禹時代之前,中國古代先民就開始在祭祀鬼神和先祖之日,以聚餐和會餐的形式來編排老幼的順序,把長者和老者安排在較為重要的位置,以此來作為一種尊老和敬老的禮儀。禮儀是中華文明的結晶,用禮儀來突出對老人的重視,是我們祖先在養老和尊老這個問題上所作出的具有開創性的一步。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管仲曾提出國家有九項惠民政策,即“九惠”。其中排在的就是養老,強調凡是國家,都要有管理養老的專門官員——“掌老”。具體措施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可以有一個兒子不用服兵役,並三個月要贈送一次肉食給老人;八十歲以上的,可以有兩個兒子不用服兵役,並每個月都要贈送肉食;九十歲以上的,所有兒子都不用服兵役,而且每天都要喫到肉,死後,國家要為其提供棺材等喪葬物品。

    《周禮》是我國為古老的禮儀典籍,其中的《地官司徒》明確地提出了“大司徒”的職責有六項,分別是“慈幼、養老、振窮、恤貧、寬疾和安富”。大司徒這個官職,類似於後來的宰相,是國家重要的政府官員。還有一種官職叫做太宰,其職責是通管全國事務,以生萬民,養老也是其管理的事務之一。可見,在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就有養老的職責,而且由中央重要官員來履行這個職責。

    先秦時期,一般大司徒全面負責五十歲以上老人的飲食。大司徒的下屬“槁人”具體負責供給老人飯食,“塚宰”的下屬“酒正”供應老人們酒食,還有專職人員為老人們提供割肉、烹調等服務。為了改善老人們的生活,政府還為他們提供諸如鳩老的野味,對於那些沒能得到照顧而死在荒郊野外的老者,則亦有專人負責收葬。基層管理者“鄉大夫”,具體負責登記免除賦役的老者等事項。盡管當時還未設立專門的養老機構,但還是可看出當時國家對養老事務的重視。

    夏商周三代,養老的對像一般分為兩大類。類是高級官員中有德望的退休長者稱為“國老”。第二類是普通百姓的年長者及烈士父祖、賢德者稱為“庶老”(或稱鄉老)。國老和庶老,類似於今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一樣,被供養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同時,他們在學校也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即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以德育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然,不論國老還是庶老都是由有很強代表性的人物擔任。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老人,享有各種優惠和特殊待遇,並形成了先秦時期具有很大示範效應的養老制度,即“三老五更”。所謂“三老”,是指具有三種崇高德行(正直、剛健、會變通)的厚道老人,而“五更”是指懂得用五種方式來觀察周邊人和事的老者。總而言之,三老五更就是有豐富閱歷和經驗的老者。

    可見,三老五更並非就是幾個老人的意思,而隻是用“三”和“五”這樣的數字,來表示老人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周文王時期,“三老五更”的制度開始正式實施。起初是朝廷在退休的官員中,選擇“三老”和“五更”各一人。後來各諸侯也仿造中央的模式,選定各自的三老五更。即便貴為天子,周王也要像伺候自己的父親一樣優待“三老”,要像善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優待“五更”。亦可見,“三老”的地位要高於“五更”。

    後來,三老五更的人選範圍也逐步擴展到非退休官員的普通年長百姓群體(即所謂的“鄉老”)中。

    周天子不能把“三老五更”當成自己的臣下,隻能以一個晚輩和學習者的態度,來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上。譬如,周文王就以身作則,把姜太公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奉為座上賓,對他的關懷和照顧無微不至。姜太公輔佐文王時,就已經年過六十,他不僅是周代開國的功臣,也是一位有大閱歷和大智慧的長者。文王尊敬他,除了國家大政仰賴於他之外,客觀上也開啟和形成了敬老和愛老的社會風氣。

    為了大力推行這種敬老的社會風氣,周代政府設計、組織了一項為重要的禮儀活動,即每年臘月舉辦一次養老大典,在當時被稱之為“鄉飲酒之禮”。鄉飲酒之禮是覆蓋全國的敬老、愛老大型活動和儀式。儀式固定在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學校舉行,其用意是為了達到示範、推崇的目的。

    這種大型禮儀活動規格很高,在首都,周天子要親自前往參加,並由中央主管教化的官員主持,其他朝廷主要官員都要前來觀禮。儀式開始之前,政府就精心推選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鄉老”(非政府退休官員)作為首席貴賓,再擇優選定其他若干老人作為眾賓。儀式正式開始時,作為教化官員的主人要在官府的大門之外遠迎老者。當老者走到大門的臺階之前,主人要行作揖大禮三次,以這種“三請”的方式來把首席貴賓奉上座位,然後是其他眾位貴賓。宴席之上,周天子還要親自動手撕割犧肉,送到三老五更的席位上,並向他們敬酒。

    儀式活動現場,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坐在席位上,而五十歲以下的人必須站在一旁伺候老人,並傾聽他們的訓導和教誨。為了體現老者的榮光,各種年齡段的老者要區別對待,如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在儀式上可以享受三個菜的待遇,而七十歲的有四個菜,八十歲的與九十歲的則分別有五個和六個菜。儀式結束之後,第二天鄉老還要回拜周天子。

    “孝”的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周代的統治者很早就懂得利用“孝”來更好地統治和教化國民。而如何來體現“孝”呢?毫無疑問,“三老五更”便是周代政府對“孝”的一種高超運用。既然統治者都如此孝順老者,那麼國民也應該敬老愛老;既然國民都如此之孝順自己的父母和長輩了,那就同樣應該孝順周王——畢竟周天子是的“父母官”嘛。孝順天子,那就是“忠”了。說到底,“三老五更”的養老制度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和社會作用,即要求每一個人都孝順自己的長輩,忠於自己的上司,同時每一個國民都要忠於至高無上的周天子。如此一來,社會穩定的目的便達到了。

    周代的“三老五更”對後世的養老制度影響很大,並成為後世政府養老敬老舉措的一個藍本。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規定,每個鄉選舉一名三老,稱之為鄉三老;然後在一個縣的諸多鄉三老中選擇一位,作為縣三老。縣三老與縣令和丞尉(副縣令)平起平坐,享受縣級政府官員的待遇與特權。

    東漢時期,政府明確規定,中央級別的“三老”人選在現任“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中產生,年齡要在八十歲以上;而“五更”則在“九卿”中產生,年齡在七十歲以上。在職責上,東漢的“三老”和“五更”要在國立大學“太學”授課,三老是主講,五更是輔講。

    “三老五更”制度一直延續到宋代,明清時期被廢除。清代乾隆皇帝有意恢復古代的三老五更制度,而且有兩個非常合適的人選——當時的重臣張廷玉和鄂爾泰。但張廷玉堅決推遲,此事就不了了之了。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專制制度在清代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公卿大臣們早已不敢被皇帝稱之為“父”、“兄”了。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