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藝術的幽思:琴棋書畫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作者】 劉玉平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ISBN】978780554580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5545806
    作者:劉玉平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4月 

        
        
    "

    編輯推薦

        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門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它們理所當然地屬於整個民族。可是,當我們驀然回首,審視我國藝術發展的歷史進程時,卻清楚地看到在古代它們更多地屬於文人士大夫。劉玉平編著的《藝術的幽思(琴棋書畫)》通過對琴棋書畫藝術世界的探究,或多或少地揭示出士大夫風雅文化的外在表現與內在機制。

     
    內容簡介

        劉玉平編著的《藝術的幽思(琴棋書畫)》是中國風雅文化繫列之一,《藝術的幽思(琴棋書畫)》講述了:弄之忘情、弈之風采、書之靈動、摹之唯肖,盡情揮灑國人高雅之意趣,而在這不平凡的勾、提、抹、皴之中,鑄造了中華民族古老而彌新的生活故事。

    目錄
    引言第一章 琴中韻味 一八音之首源遠流長 ——琴史小論 二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文士風雅的像征 三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 ——文士之琴與文士之情 四一聲來耳裡,萬事離心中 ——情感愉悅與心靈解脫 五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二章 棋中天地 一黑與白的廣闊空間 ——棋史小論 二人能盡數天星,則遍知棋勢 ——圍棋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三騷人墨客,多能手談 ——圍棋與文士的不解之緣 四坐隱、忘憂 ——方寸之地與自由之境 五共藏多少意,不語兩相知 ——圍棋與文士品性 六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圍棋勝負與文人真趣第三章 書中精神 一點畫譜寫的奇妙樂章 ——書史小論 二達其性情,形其哀樂 ——文人書法的抒情本質 三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書法風格與書家品格 四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文人書法的哲學意蘊 五好書“亦不甚饑也” ——書法魅力與人生的超越第四章 畫中意境 一流動的七彩世界 ——畫史小論 二自娛、補償、超脫 ——繪畫與文人胸襟 三傳神、得意、尚雅 ——繪畫與文人的審美理想 四簡約、淡雅、空遠 ——文入畫的審美特征 五多少畫家三昧語,留題斷紙故麻中 ——文人題畫詩淺說 後記
    前言
    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門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它們理所當然地屬於整個民族。可是,當我們驀然回首,審視我國藝術發展的歷史進程時,卻清楚地看到在古代它們更多地屬於文人士大夫。
    盡管將“琴棋書畫”連稱最早見於唐代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該書卷三引唐人何延之《蘭亭記》日,“辯纔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但是實際上在秦漢之後,產生於民族的幼年時期並一度是物質勞動生產的直接產品的琴棋書畫,就成了一種精神產品,帶著藝術所具有的無窮魅力逐漸進入了古代廣大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進入了他們的心靈世界,成為其摹擬自然、抒發情感、解脫憂愁、表現自我、創造美境的最佳手段。
    人類在創造文化、發展文化的同時又被文化所包圍所改造,正是在這種辯證法的支配下,古代文人士大夫與琴棋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方面,他們獨特的精神氣質、纔情智慧鑄就了琴棋書畫超凡脫俗的風雅靈魂;另一方面,琴棋書畫又賦予他們與眾不同的風雅特征。在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琴棋書畫一直成為衡量風流儒雅的文化藝術修養的一個重要標準,於是,以風雅自鑄人格的文人士大夫便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與琴棋書畫結伴而行:筆健好臨新獲帖,手生重理舊傳琴。
    畫懸古木棲鴉影,琴譜平沙落雅聲。

        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門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它們理所當然地屬於整個民族。可是,當我們驀然回首,審視我國藝術發展的歷史進程時,卻清楚地看到在古代它們更多地屬於文人士大夫。
        盡管將“琴棋書畫”連稱最早見於唐代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該書卷三引唐人何延之《蘭亭記》日,“辯纔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但是實際上在秦漢之後,產生於民族的幼年時期並一度是物質勞動生產的直接產品的琴棋書畫,就成了一種精神產品,帶著藝術所具有的無窮魅力逐漸進入了古代廣大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進入了他們的心靈世界,成為其摹擬自然、抒發情感、解脫憂愁、表現自我、創造美境的最佳手段。
        人類在創造文化、發展文化的同時又被文化所包圍所改造,正是在這種辯證法的支配下,古代文人士大夫與琴棋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方面,他們獨特的精神氣質、纔情智慧鑄就了琴棋書畫超凡脫俗的風雅靈魂;另一方面,琴棋書畫又賦予他們與眾不同的風雅特征。在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琴棋書畫一直成為衡量風流儒雅的文化藝術修養的一個重要標準,於是,以風雅自鑄人格的文人士大夫便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與琴棋書畫結伴而行:筆健好臨新獲帖,手生重理舊傳琴。
         畫懸古木棲鴉影,琴譜平沙落雅聲。
         有時棋酒著酌,無事琴詩彈談。
         圍棋飲酒,一著一酌;這些古人居室楹聯生動形像地告訴人們,琴棋書畫的廣泛介入.已經造成古代藝術的普及化和文人生活的藝術化。文人士大夫與琴棋書畫的緊密聯繫,已成為人們認識文人士大夫文化心理結構的重要窗口和研究古代藝術發展規律的重要領域,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我們纔希望通過對琴棋書畫藝術世界的探究,或多或少地揭示出士大夫風雅文化的外在表現與內在機制。

    在線試讀
    琴是我國一種古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樂器,是我國古代八類常見樂器(即“八音”)中的一類。它與瑟、築、箏、琵琶、箜篌等同屬“絲”類,為彈弦樂器。琴以木為身,以絲為弦,由於古代多用桐木作琴,如《詩經·鄢風·定之方中》所說“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所以古人有以“絲桐”之名稱琴的。琴弦的數量,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記載,最初為五,周朝初期增加到七,故琴又有“五弦”“七弦”之稱。從新中國成立後出土文物的情況看來,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了十弦琴。西漢以後,七弦琴漸多,並逐漸形成了中國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關於琴的產生,古人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呂氏春秋·古樂》記載:上古朱襄氏統治天下時,由於天氣多風,陰氣太重,植物不結果實,於是士達制作了五弦琴,用它來招聚陽氣,使萬物生長。《太平御覽》引《通禮纂》記載:堯統治天下時,讓手下的無勾制作了五弦琴。
    東漢的馬融在《笛賦》中將琴的發明制造權歸屬於宓羲,宋人朱長文在他所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琴史專著《琴史》中也采用了這一說法。東漢文字學者許慎則認為琴是神農所造,東漢另一文人桓譚也持這種觀點,並在《新論·琴道篇》中作了具體描述:從前神農繼宓羲之後稱王天下,他效法天地來進行統治,於是就砍削梧桐樹作為琴架,繅絲作為琴弦,用琴聲來與神明相通,與天地相合。
    其實,琴的發明不應僅僅歸功於某一個人,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上古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步發明制作的。不過,上述記載告訴人們,最初的琴是作為一種抗旱工具而產生的,成為樂器以後,統治者則將其作為教化天下的政治工具。西周以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琴的教化作用更是被統治者及其代言人所充分強調並利用。一方面,他們要求人們通過彈琴來調節心緒、控制行為,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儀要求,《左傳年》就曾明確指出:君子彈琴瑟,是用來節制禮儀的,而不是讓它搞亂心意的。另一方面,又通過琴聲去了解民俗民情,觀察政教得失,這正如後來桓譚所言“琴七弦,足以通萬物而考治亂”(《琴道篇》)。正因如此,歷代統治者均在宮中配有琴師,不少貴族大夫自己也能以琴和樂,怡養性情,琴一度成為統治階級的專利品。後來,隨著禮壞樂崩、天下大亂的政治局面的出現,琴不再為貴族所壟斷,它逐漸從宮廷、從上層社會走向民間,走進了中國廣大知識分子的生活之中。
    漢魏六朝,琴逐漸在士階層中普及,自此以後,中國古代能彈善鼓的文人士大夫難以數計。他們在自己學琴、彈琴的藝術實踐中,領會到了琴的多種妙用,“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

        琴是我國一種古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樂器,是我國古代八類常見樂器(即“八音”)中的一類。它與瑟、築、箏、琵琶、箜篌等同屬“絲”類,為彈弦樂器。琴以木為身,以絲為弦,由於古代多用桐木作琴,如《詩經·鄢風·定之方中》所說“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所以古人有以“絲桐”之名稱琴的。琴弦的數量,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記載,最初為五,周朝初期增加到七,故琴又有“五弦”“七弦”之稱。從新中國成立後出土文物的情況看來,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了十弦琴。西漢以後,七弦琴漸多,並逐漸形成了中國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關於琴的產生,古人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呂氏春秋·古樂》記載:上古朱襄氏統治天下時,由於天氣多風,陰氣太重,植物不結果實,於是士達制作了五弦琴,用它來招聚陽氣,使萬物生長。《太平御覽》引《通禮纂》記載:堯統治天下時,讓手下的無勾制作了五弦琴。
        東漢的馬融在《笛賦》中將琴的發明制造權歸屬於宓羲,宋人朱長文在他所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琴史專著《琴史》中也采用了這一說法。東漢文字學者許慎則認為琴是神農所造,東漢另一文人桓譚也持這種觀點,並在《新論·琴道篇》中作了具體描述:從前神農繼宓羲之後稱王天下,他效法天地來進行統治,於是就砍削梧桐樹作為琴架,繅絲作為琴弦,用琴聲來與神明相通,與天地相合。
        其實,琴的發明不應僅僅歸功於某一個人,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上古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步發明制作的。不過,上述記載告訴人們,最初的琴是作為一種抗旱工具而產生的,成為樂器以後,統治者則將其作為教化天下的政治工具。西周以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琴的教化作用更是被統治者及其代言人所充分強調並利用。一方面,他們要求人們通過彈琴來調節心緒、控制行為,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儀要求,《左傳年》就曾明確指出:君子彈琴瑟,是用來節制禮儀的,而不是讓它搞亂心意的。另一方面,又通過琴聲去了解民俗民情,觀察政教得失,這正如後來桓譚所言“琴七弦,足以通萬物而考治亂”(《琴道篇》)。正因如此,歷代統治者均在宮中配有琴師,不少貴族大夫自己也能以琴和樂,怡養性情,琴一度成為統治階級的專利品。後來,隨著禮壞樂崩、天下大亂的政治局面的出現,琴不再為貴族所壟斷,它逐漸從宮廷、從上層社會走向民間,走進了中國廣大知識分子的生活之中。
        漢魏六朝,琴逐漸在士階層中普及,自此以後,中國古代能彈善鼓的文人士大夫難以數計。他們在自己學琴、彈琴的藝術實踐中,領會到了琴的多種妙用,“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
        唐代琴家薛易簡《琴訣》中的這一段話,可以看成是對琴之功能的總結。盡管歷代琴家往往將觀風教、正天下置於琴道之首,但實際上魏晉以來,隨著文人們藝術精神的培養和生命意識的日益覺醒,他們更重視的是琴愉悅情思、表現心志的功能。本來,我們的祖先曾把“絲”作為樂器的代表,因為在甲骨文中“樂”字為“螟”,這是以絲弦張附在木器上的像形,然而在後世文人的眼中,琴又優於其他樂器而成為弦樂甚至全部樂器的代表。唐代文人陸龜蒙《零陵總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司空於頓曾在家中讓一位來客彈琴,其嫂善於聽音,便站在門簾後聽客人彈琴,客人彈畢,她的評價是:“二分中有一分是箏之音,二分是琵琶的聲音,一點沒有琴的韻味。”這位“知音”的女性認為琴聲所具有的特殊韻味是箏聲和琵琶聲所不能及的,十分明顯,她是抑箏和琵琶而揚琴的。
         P2-3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