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文化裡的魂魄密碼(臺灣文化學者王溢嘉講述中國人內心不安的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48-216
    【優惠價】
    93-135
    【作者】 王溢嘉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072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307246
    作者:王溢嘉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6月 

        
        
    "

    編輯推薦

    這本書講了很多鬼怪故事,但不是用來嚇人的,它們會告訴你人類魂魄不安的秘密。
    這是**次用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方法,深入到明清筆跡小說中,探究中國人的靈魂觀念。欲知中國人的靈魂想像景觀如何,且聽這位“雜家”大師的獨特解讀。

     
    內容簡介

    先看明清筆記小說裡88則離奇、有趣的魂魄傳奇故事,再聽王溢嘉如何用迥異於傳統的視野和方法解讀中國人的靈魂觀,以及各種鬼怪、僵尸、地獄、附身、轉世故事所含的文化與心理信息。

    作者簡介

    王溢嘉,一九五〇年生於臺灣。臺灣大學醫學繫畢業後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著有《夜間風景——夢》《花開見禪——一百個頓悟瞬間》《中國人的命理玄機》等作品三十餘種,內容涉及人文、藝術、文學、心理等多個領域。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寫作風格,在臺灣獨樹一幟。
    有人這麼評價王溢嘉:他比醫生懂更多的心理學,比心理學者懂更多的生命科學,比生命科學學者懂更多的精神分析。

    目錄
    自序聆聽,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
    故事屋頂上的太監/僧人與小蛇/穆小瓊復仇/湯公還魂/夢魂受享/棺中生子
    論述將魂魄傳奇拆解開來/特殊感官知覺經驗與生命異像/古老思維模式的顯影/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中國文化的特質/材料間的有機組合/組合的工具:全能的想像/故事的形成:修補匠的手藝/誇張與渲染的手法/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
    故事月下的少婦/離魂倩女/莊生墜橋/縣官的女兒/鑿壁窺鬼/霍童鄉古墓/地獄裡倒懸的和尚/轉世三日/白蹄黃犬/買棺材的老翁/故人之約/雷雨夜挺尸
    論述用十八個故事來拼圖/靈魂與肉體的分合/死後魂歸何處?/心理學鬼、人類學鬼與僵尸/靈魂信仰的普同結構/靈魂信仰體繫的類似性/靈魂信仰體繫的分歧與變異/不同的前提假設,不同的詮釋/對感官知覺經驗的高估與低估/現代科學的“同素異構體”
    故事女鬼求衣/回煞搶魂/畫中美女/南昌士人/僵尸覓食/兩僵尸野合
    論述鬼與僵尸的不同造型和特征/魂魄與漢民族的生命構成觀/鬼與僵尸的“靈魂基因”/鬼與幻覺——鬼為什麼穿衣服?/僵尸與陰尸——僵尸為什麼指甲很長?/中國僵尸與西洋吸血鬼之異同/衝擊潛意識的古老結構
    故事黃姓祠堂/尸變/鬼戀婦/棺床/鬼妻鬧房/但說一個怕字
    論述喪葬儀式中的愛與恐懼/當死者拒絕死亡,重返人間時/恐懼與焦慮的擴散作用/“拒絕死亡/接受死亡”的結構/一場文學性的心理治療/中西鬼故事的普同結構/鬼故事、噩夢與悲劇
    故事雪屋婦人/無頭艷鬼/抱棺雲雨/周瑜廟枯骨/屋內女子/墓中新郎/藺姑娘/牡丹燈籠/男鬼求嗣

    自序聆聽,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

    第一章中國魂魄傳奇的解構
    故事屋頂上的太監/僧人與小蛇/穆小瓊復仇/湯公還魂/夢魂受享/棺中生子
    論述將魂魄傳奇拆解開來/特殊感官知覺經驗與生命異像/古老思維模式的顯影/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中國文化的特質/材料間的有機組合/組合的工具:全能的想像/故事的形成:修補匠的手藝/誇張與渲染的手法/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

    第二章漢民族的靈魂繫譜學
    故事月下的少婦/離魂倩女/莊生墜橋/縣官的女兒/鑿壁窺鬼/霍童鄉古墓/地獄裡倒懸的和尚/轉世三日/白蹄黃犬/買棺材的老翁/故人之約/雷雨夜挺尸
    論述用十八個故事來拼圖/靈魂與肉體的分合/死後魂歸何處?/心理學鬼、人類學鬼與僵尸/靈魂信仰的普同結構/靈魂信仰體繫的類似性/靈魂信仰體繫的分歧與變異/不同的前提假設,不同的詮釋/對感官知覺經驗的高估與低估/現代科學的“同素異構體”

    第三章靈魂化妝術——鬼與僵尸的制造  
    故事女鬼求衣/回煞搶魂/畫中美女/南昌士人/僵尸覓食/兩僵尸野合
    論述鬼與僵尸的不同造型和特征/魂魄與漢民族的生命構成觀/鬼與僵尸的“靈魂基因”/鬼與幻覺——鬼為什麼穿衣服?/僵尸與陰尸——僵尸為什麼指甲很長?/中國僵尸與西洋吸血鬼之異同/衝擊潛意識的古老結構

    第四章恐懼與顫怖之外——人類對死者的矛盾雙情
    故事黃姓祠堂/尸變/鬼戀婦/棺床/鬼妻鬧房/但說一個怕字
    論述喪葬儀式中的愛與恐懼/當死者拒絕死亡,重返人間時/恐懼與焦慮的擴散作用/“拒絕死亡/接受死亡”的結構/一場文學性的心理治療/中西鬼故事的普同結構/鬼故事、噩夢與悲劇

    第五章致命的吸引力——中國女鬼進化論
    故事雪屋婦人/無頭艷鬼/抱棺雲雨/周瑜廟枯骨/屋內女子/墓中新郎/藺姑娘/牡丹燈籠/男鬼求嗣
    論述中國女鬼故事的特征/男人色欲幻想的外射/夜間遺精前的色情夢/夢中原本思考的具像化/“陰陽”與“補”的觀念/未嫁夭亡女子的冥婚禮/冥婚習俗的文學化/對人鬼聯姻的衝突立場/不受歡迎而又無法解決的矛盾/男鬼解決問題的方式/中國女鬼與西洋男吸血鬼的比較

    第六章替死鬼的文化——中國人的心理防衛術
    故事溺鬼迷人/縊鬼嘆氣/悲怨的媳婦/收生見鬼/縊鬼失繩/溺鬼自撥
    論述“替死鬼”與“代罪羔羊”/弔死鬼為什麼要“找替”?/尋找怨氣的替代性發洩對像?/為生者的罪惡感尋找替代性的對像/“誰”在替“誰”脫罪、卸責?/中國人心理防衛術的替死鬼

    第七章與冤魂共舞——包青天情結的剖析
    故事蕭氏園女鬼/愬冤鬼/冤鬼戲臺告狀/老龍船戶/假鬼訴冤
    論述對公理與正義的渴求/包公偵破無頭公案的模式/冤魂托夢與潛意識智慧/文化的假面與暗影/文化的幽靈不死

    第八章鬼之為用——靈魂學的邊際效益
    故事神毆裡的少女/老儒不第/闈場老吏/鬼與青蛙/漁夫與溺鬼/鬼屋廉售
    論述魂魄傳奇的“人生導向”/儒家思想的實用主義色彩/闈場鬧鬼故事的兩種功能/人與鬼間的利益輸送/向孤魂野鬼祈求明牌的怪現像/鬼之有利於人,上下交征用

    第九章墓之旅——鬼的家居生活考
    故事夜墓訪問者/風濕老人/鬼市/墓前演戲
    論述墳墓是冥界的第一現場/鬼在墳墓裡過什麼生活?/思維面與心理面的考察/墓中的鬼何以拋頭露面?/人對“極樂世界”的隱秘渴望/臺灣喪禮中何以出現煽情艷舞?

    第十章地獄變——黃泉路上的合縱連橫
    故事地獄尋妻/迷魂湯/令狐生冥夢錄/無常與棋癖鬼/城隍廟自寫履歷/酆都御史/酆都知縣
    論述地獄之旅與原本思考法則/地獄何在——心靈的數學運作/穿越“生命關口”的普同像征/審判觀念在進化上的優勢/對社會超我與個人原我的滿足/儒、道、釋在地獄裡過招/佛教地獄的中國本土化/對儒家的奚落與打擊/對妖僧惡道的嘲弄/三教團圓恨未消

    第十一章借尸還魂——靈魂與肉體的排列組合遊戲
    故事古井髑髏/附身的強盜/長清縣高僧/借尸還魂蔣金娥/淪落的少君/變成僕婦的男人/尷尬的還魂人
    論述亡魂附身所描述的生命異像/精神醫學檔案裡的類似病例/另外三個離奇的個案/現代科學的看法:意識解離/借尸還魂故事的“選擇性”/數學上的排列組合遊戲/中國借尸還魂組合遊戲的特色/凸顯借尸還魂所帶來的現實困境/借尸還魂與性別自由

    第十二章前世與今生——輪回轉世的功能與困境
    故事曹能始記前生/和尚夢裡送花/秀纔的羞病/月印殺狗/綠衣人/邵世梅三世婚姻/趙氏再婚成怨偶/臂上犬子/孽子/開門原是閉門人/轉世不成/守銀犬/粵東神童/父親今世的容顏
    論述轉世思想的進化/《和尚夢裡送花》與“寤生”/對“似曾相識感”的不同詮釋/對今生困境的妄想性解釋/事實與虛構混為一談/轉世傳說的社會文化功能/儒、道、釋的唯一交集/儒與佛的團圓假相/轉世為父子關繫所帶來的破壞力/對前世情、再生緣的揶揄與嘲弄/思想撥河比賽中的矛盾遊戲/刀與劍、神滅與神不滅

    第十三章後靈魂記事——兩個體繫間的對話
    理性思維與感官知覺的對話/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現代與古代的對話/非文學與文學的對話

    前言
    聆聽,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
    每個民族或文化都各有其靈魂觀,闡釋對生命本質、人從何處來、往何處去、終極存在等諸般問題的看法。我們要如何了解中國人的靈魂觀,以及它和別民族或文化的異同?方法和途徑其實很多,本書獨樹一幟,以明清筆記小說裡的魂魄傳奇作為切入點及解讀的樣本。
    在明清筆記小說的各種怪力亂神故事裡,有關鬼、僵尸、地獄、墳場、附身、轉世等魂魄傳奇無疑是最重要、最多樣、也最駭人耳目的一類。“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過去有很多人認為這些魂魄傳奇其實是“另類文學”,旨在“諷喻”現實人生;但我覺得它們更原始也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故事的方式來傳遞有關靈魂信仰的訊息,這些故事更像是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是我們了解中國人靈魂觀的極佳材料,一方面因為它們都來自民間,較能代表廣大庶民階級的想法;一方面也因為它們很適合做“心靈考古”,我們既可回顧過去,到更古老的諸子百家思想論述裡去尋找它們可能的觀念源頭,又可立足當代,和今天華人社會裡相關的現像進行比較,前呼後應,對中國人靈魂觀的“來龍去脈”方能有較完整的掌握。
    聆聽,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
    每個民族或文化都各有其靈魂觀,闡釋對生命本質、人從何處來、往何處去、終極存在等諸般問題的看法。我們要如何了解中國人的靈魂觀,以及它和別民族或文化的異同?方法和途徑其實很多,本書獨樹一幟,以明清筆記小說裡的魂魄傳奇作為切入點及解讀的樣本。
    在明清筆記小說的各種怪力亂神故事裡,有關鬼、僵尸、地獄、墳場、附身、轉世等魂魄傳奇無疑是最重要、最多樣、也最駭人耳目的一類。“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過去有很多人認為這些魂魄傳奇其實是“另類文學”,旨在“諷喻”現實人生;但我覺得它們更原始也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故事的方式來傳遞有關靈魂信仰的訊息,這些故事更像是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是我們了解中國人靈魂觀的極佳材料,一方面因為它們都來自民間,較能代表廣大庶民階級的想法;一方面也因為它們很適合做“心靈考古”,我們既可回顧過去,到更古老的諸子百家思想論述裡去尋找它們可能的觀念源頭,又可立足當代,和今天華人社會裡相關的現像進行比較,前呼後應,對中國人靈魂觀的“來龍去脈”方能有較完整的掌握。
    但面對這樣的“靈魂交響樂”,若想“聆聽”出一些名堂,我們需要有跟以前不一樣的耳朵和方法。用結構主義大師列維-斯特勞斯(C.Lévi-Strauss)的“神話交響樂”來作比喻的話,這些魂魄傳奇的作者諸君並非“作曲者”,而隻是“演奏者”,他們演奏用的“樂譜”乃是來自民間(就像《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所說的“聞則命筆,遂以成篇”),所謂高明的演奏者隻是以不同的樂器、技巧和風格來演奏,偶爾加些插曲和變奏,使它們聽起來更賞心悅耳或遊心駭耳而已。如果我們將魂魄傳奇當作文學材料,那要關注的恐怕是演奏者所使用的樂器、技巧和風格;但如果將魂魄傳奇視為觀念、心理材料,則要留意的顯然是“樂譜”。
    因此,本書在取材上,著重的是故事的樂譜性,而非文學性;對“秋墳鬼唱詩”的聆聽,也不是欣賞其在“美學”上有多少詩意,而是想知道它們在“靈魂學”裡占有什麼位置。中國人對靈魂所衍生諸般問題的思慮好比交響樂,筆記小說裡的魂魄傳奇,有些呈現的隻是其中的幾個音符,有些則是幾個音節或小段,有些則摻雜了其他的文化音符或心靈音節,而出現各種變奏與和聲。本書所挑選的八十八個故事都各有特色,但隻有將它們合而觀之,我們纔能瀏覽到中國人靈魂交響樂較完整的樂譜。
    為了“聆聽”上的方便,筆者將這八十八個故事分為十二個“樂章”,其中有些樂章是在呈現中國人靈魂交響樂中與世界其他民族所共有的旋律和普同結構,譬如對死者的矛盾雙情、心理學鬼與人類學鬼、地獄與審判等;有些則是在呈現中國人所獨有的變奏與和聲,譬如魂魄觀念與僵尸的制造、女鬼與未嫁夭亡女冥婚習俗的關繫等;但更多的樂章則是這兩者兼而有之,譬如普同的輪回轉世信仰遇到儒家的現世哲學所產生的衝突、儒釋道在黃泉路上的愛恨情仇等。
    既然本書像是一闕靈魂交響樂,所以在此向讀者提出如下的建議:當你在閱讀每章前面的故事部分時,不妨像一般人“聽音樂”般,使用“感性的右腦”;但在閱讀每章後面的論述部分時,你可能要像音樂家“聽音樂”般,改用“理性的左腦”;如此雙腦並用,纔能掌握其中奧妙。
    王溢嘉
    二○○六年五月
    在線試讀
    第一章中國魂魄傳奇的解構

    “就故事的內容來說,它們千變萬化,幾乎可以是無限的;但就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來說,卻是有限的。它們是以人類活動的一批存餘物質,在歷史的作坊裡,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而已。”
    “特殊的感官知覺經驗、古老的思維模式、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中國文化的特質是構築魂魄傳奇的基本材料,它們就像碳、氫、氧、素,可依不同的比例和方式,組合成種類繁多的有機化合物。”
    “全能的想像此一心靈巧妙的內在能力,就是將上述四種材料組合成一個完整故事的剪刀、針線和碎布。”
    “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企圖塑造的是既有人類普同性又有文化獨特性、既能符合意識信念又能滿足潛意識需求的靈魂信仰結構與故事結構。”

    故事

    【故事一】屋頂上的太監
    明朝初年,皇宮大內遺失了一個黃金寶罐的蓋子。經四處追查盤問後,認定是某位執事太監所偷。皇上知情,非常憤怒,下詔將這名太監綁赴刑場,斬首示眾。正要執刑時,赦免令突然趕到,原來金罐的蓋子找到了。
    這名太監在幸免一死之後說:當他被押解到刑場時,心裡萬分恐懼,忽然覺得自己脫離軀殼直往上飄,飄坐到一戶人家的屋頂上,低頭看到下面有一個人雙手被反綁,跪倒在地上,眼看就要被砍頭了。這時,聽到有人高呼:“赦免令到!”他纔從屋檐上飄下來,和自己的身體再度合而為一。(明?劉玉《己瘧篇》)

    【故事二】僧人與小蛇

    第一章中國魂魄傳奇的解構

    “就故事的內容來說,它們千變萬化,幾乎可以是無限的;但就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來說,卻是有限的。它們是以人類活動的一批存餘物質,在歷史的作坊裡,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而已。”
    “特殊的感官知覺經驗、古老的思維模式、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中國文化的特質是構築魂魄傳奇的基本材料,它們就像碳、氫、氧、素,可依不同的比例和方式,組合成種類繁多的有機化合物。”
    “全能的想像此一心靈巧妙的內在能力,就是將上述四種材料組合成一個完整故事的剪刀、針線和碎布。”
    “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企圖塑造的是既有人類普同性又有文化獨特性、既能符合意識信念又能滿足潛意識需求的靈魂信仰結構與故事結構。”

    故事

    【故事一】屋頂上的太監
    明朝初年,皇宮大內遺失了一個黃金寶罐的蓋子。經四處追查盤問後,認定是某位執事太監所偷。皇上知情,非常憤怒,下詔將這名太監綁赴刑場,斬首示眾。正要執刑時,赦免令突然趕到,原來金罐的蓋子找到了。
    這名太監在幸免一死之後說:當他被押解到刑場時,心裡萬分恐懼,忽然覺得自己脫離軀殼直往上飄,飄坐到一戶人家的屋頂上,低頭看到下面有一個人雙手被反綁,跪倒在地上,眼看就要被砍頭了。這時,聽到有人高呼:“赦免令到!”他纔從屋檐上飄下來,和自己的身體再度合而為一。(明?劉玉《己瘧篇》)

    【故事二】僧人與小蛇
    某個夏日,蔚門地方一位裡長,一早就帶著僕人出門,要下鄉收取役錢。半路,主僕兩人在一戶人家門前歇腳。坐在階下的僕人很快就睡著了。裡長也頗有睡意,朦矓之間,他看到有一個很小的小人攀在僕人身上蹦跳戲耍,然後走下臺階,越過門前小溪上的一座小板橋,跑到對岸的菜園裡。
    裡長推一推僕人,但僕人卻酣睡如豬,根本叫不醒。於是裡長自個兒起身,走到小溪邊,拿走那塊小板橋。不久,小人從菜園裡出來,找不到橋過不了溪,急得在對岸徘徊。裡長見狀,將小板橋放回原位,小人連忙走過橋來,爬回僕人身上,轉眼就消失不見。而僕人也在這個時候醒來。
    裡長問他怎麼睡得像頭死豬?僕人說他剛剛做了一個好夢:夢見自己過橋到一個美麗的花園裡,喬木參天,他徜徉其間,覺得暢快無比。但要回來時,橋卻被人拆了,害得他差點回不來。裡長聽他這麼說,纔曉得剛剛看到的小人原來是僕人的靈魂。
    又,嘉定地方有一位書生,某日去拜訪一位和尚,不巧和尚正在午睡,書生不想打擾他,就坐在床邊等候。坐著坐著,忽然看見一條小蛇從和尚的鼻孔溜出來,蜿蜒爬到地上。書生覺得奇怪,隨手拿起茶幾上的小刀插在地面,隻見小蛇爬到刀邊時,害怕地停了下來,等到書生撥起刀子,纔又繼續往前走。
    書生促狹地朝地上吐一灘口水,小蛇竟爬過來舔,好像還喝得津津有味。不久,小蛇爬到屋外,在門前的水池裡載浮載沉,泡了好一會兒,纔又穿過花叢,循原路回來,上床鑽進和尚的鼻孔裡。
    和尚醒來,看到書生在座,連忙起身,還說他剛剛做了一個好夢:夢見出外踏青,半路遇到強盜持刀插路要挾,他差一點就遭殺身之禍。後來,看到路旁有一窪清池,他啜了幾口,覺得甜美宛若甘露。然後,他走到海邊,在海中沐浴一番,滌去一身塵慮。最後,又暢遊了一處植滿奇花異草的花園,纔盡興而歸。
    和尚說:“但不知這個好夢是因什麼感應而生?”書生隻點頭笑笑,並未將他剛剛目睹的一切告訴和尚。(明?陸粲《庚巳編》)

    【故事三】穆小瓊復仇
    餘干縣有一位張某,到南京做生意,住在長干裡的一家客棧。某夜,一位少婦過門來找他,自稱就住在隔壁房。張某見她裝扮艷麗,而且姿色撩人,不禁神魂為之顛倒。兩人在一番眉來眼去後,便雙雙同床共枕。
    第二天,張某查看隔壁房間,發現空空如也,毫無人住的跡像。當晚,少婦又來,張某仔細盤問,少婦纔說:“我其實不是人,而是鬼。我有一件事想拜托你。有一個叫楊樞的人和你同鄉,你認不認識?”張某說:“認識。”少婦接著又問:“他是不是本來很窮,後來忽然變成暴發戶的?”張某回答說:“不錯。”
    於是少婦咬牙頓腳道:“他是一個薄幸的負心漢!我名叫穆小瓊,原是個妓女,在長干裡一帶享有艷名。我對楊樞一見鐘情,而他也對我甜言蜜語,兩人曾經海誓山盟,說好要生死相從。但在我把過去的積蓄全部交給他後,他竟一去不回。我痴心等待,謹守盟誓,閉門謝客七年。直到後來纔聽說他拿了我的錢財回家後,就別娶他人,我因此抱恨而死。這家客棧原是我的故居,在你的床下還埋有兩斤金子和幾個玉雕同心盒,現在就送給你,但請你能帶我到餘干縣去,我想和楊樞做個了斷。”
    翌日,張某果然在床下挖出金子和玉雕同心盒。於是他照女鬼的吩咐,刻了一個神主牌位,上面寫著“穆小瓊神位”,帶著上船,隨他回鄉。晚上,隻要他對神位呼喚,穆小瓊就會現身。到了餘干縣後,穆小瓊表示要自己去找楊樞,就離開了張某。
    楊樞當時康泰無恙,而且適逢壽誕,正在大宴賓客。但在宴席上,他卻突然暴斃;而他回鄉所娶的妻子也突染重疾,差點一命嗚呼。此事原委張某心知肚明,但不敢告訴大家。後來,他又對著神位呼喚,穆小瓊再也沒有現身。(明?宋鳳翔《秋涇筆乘》)

    【故事四】湯公還魂
    辛丑年進士湯聘,身染重疾,在臨終時,忽然覺得有一股熱氣自身體下部緩緩上升。熱氣升到大腿時,腳就死了;升到腹部時,大腿又死了。當熱氣升到心髒,湯某隻覺得童年至今各種瑣碎久忘的經歷,又都隨心血而來,如潮水般一一湧上心頭。若是善事,心頭即清靜恬適;如為惡事,心中便懊惱煩躁不堪。一直等到生平經歷一一顯現,纔覺得一縷熱氣穿喉入腦,從頂門逸出,如炊煙般上升。而又過了數十刻鐘,靈魂纔完全脫離軀殼。
    當湯公的一縷幽魂渺渺無歸,正漂泊郊路時,忽然一個巨人走過來,隨手將他撿起,納入袖中。在進入巨人的袖子裡後,湯某頓時覺得袖中有很多人,彼此疊肩壓股,壅塞氣悶異常。於是他口誦佛號,纔念了三聲,就飄落袖外,巨人見狀,又將他撿起來重新納入袖中。如此三納三墜,最後巨人不再理他,揚長而去。
    湯某落地後,獨立彷徨,不知要前往何處,忽然想起佛祖在西天,於是便往西走。不久,遇到一個在路旁打坐的和尚,湯某向他問路,和尚說:“讀書人的生死錄由文昌帝君和孔聖掌管,你得先到這兩個地方除名後,纔可以到別處去。”於是湯某依和尚的指引,先到孔子的聖廟。進殿後,但見孔子南面高坐,湯某連忙上前拜禱,孔子對他說士人名籍的削除還得找文昌帝君。於是他依言來到文昌帝君殿。文昌帝君在檢視名冊後,對他說:“你心地純正,應該還有生還的機會,但你的軀殼已腐敗,恐怕隻有求菩薩幫忙。”於是又指引他前往觀世音菩薩處。
    走了不久,湯某看到一片茂林修竹。進入後,隻見螺髻莊嚴、金容滿面的觀世音菩薩赫然在座,他不禁肅然起敬,連忙叩頭稟述文昌帝君的交代。觀音菩薩聽了,臉上露出為難之色,但她身旁的一位尊者卻說:“隻要菩薩您稍施大法力,就可以撮土為肉,折柳為骨,讓他重生。”於是菩薩折下一段柳枝,倒出淨瓶裡的神水,合土為泥,拍附在湯某的魂體上,然後命童子攜送到湯家的靈堂,將湯某一推而下。
    湯家的人在這個時候,忽然聽到棺木裡傳出呻吟動彈聲,他們驚駭地打開棺蓋,將還魂的湯某扶出來,而他的病竟因此豁然痊愈。湯某從死亡而復活,前後共計氣絕七日。(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故事五】夢魂受享
    江西布政使黃岩林,在節的午後,因疲倦而入睡,夢見一位老婦人擺著香案酒食,正對著他祭拜。他從夢中驚醒,不僅夢中所見祭祀場所的街坊屋舍仍歷歷在目,連齒頰間居然也還殘留有婦人祭祀食物的餘味。他覺得奇怪,於是叫來一位衙役,將夢中所見的街坊屋舍及方位告訴他,要他去查訪。衙役果然在某個街坊看到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婦人在祭祀她的亡夫,所燒冥紙的灰燼還未熄滅。
    衙役查問了她祭祀的食物和丈夫去世的年月日後,回來稟報黃岩林,結果竟和他在夢中所享用的食物及自己出生的年月日一模一樣。(明?王琦《寓圃雜記》)

    【故事六】棺中生子
    新安縣萬安街上有一位孕婦,懷胎十月卻忽然過世。家人在將她入殮後,棺木暫時停放在郊外某處。
    之後,死去的婦人常於夜間到市鎮上來買糕餅之類的食物。有好事者隨後跟蹤,結果聽到她的棺材內有嬰兒哭啼聲,連忙奔回告訴她的家人。家人開棺一看,發現裡面果真有一個剛出世不久的嬰兒,原來是死去的婦人在棺中產子。家人將嬰兒抱回撫養,長大後發跡,成了大富翁,鄉人都叫他“鬼生朝奉”。(明?鄭仲夔《耳新》)

    論述

    將魂魄傳奇拆解開來
    魂魄傳奇,顧名思義,是以故事的方式來傳遞有關靈魂信仰的訊息。但做為一個精明的讀者或議論者,總是喜歡注意“其他的訊息”。要如何獲得“其他的訊息”,傳統的做法是透過比較,譬如將故事裡所流露出來的四維八德、七情六欲和現實人生裡的四維八德、七情六欲做一番比較,然後獲得它們是“如何的別有寓寄”之結論。這種比較法基本上是將每一則魂魄傳奇視為“不可分割之最小單位”,隻是繞著魂魄傳奇在打轉而已。就方法學來說,它既屬陳舊,也難免流於膚淺。
    在序言裡,我們曾提到列維-斯特勞斯的“交響樂”比喻,說它有助於我們對魂魄傳奇的理解。但在這裡,我想再提他的另一個比喻——“修補匠”(bricoleur)。他說,修補匠的最大特色是他們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都是人類過去活動的一批存餘物質,而其主要工作就是利用現成的工具將手邊的材料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企圖塑造出某些理想的結構來。
    筆者認為魂魄傳奇恰似這樣的“修補匠”產物。就故事的內容來說,它們千變萬化,幾乎可以說是無限的;但就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來說,卻是有限的,隻是以幾種“人類存餘的”材料和工具,在歷史的作坊裡,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而已。因此,面對汗牛充棟的魂魄傳奇,我們的第一項工作是如何將“無限”化為“有限”,也就是如何“拆解”魂魄傳奇,找出組合它們的材料和工具,然後在另一個更基本的層面上從事比較和分析。唯有如此,我們纔能在傳統的觀點之外獲得“其他額外的訊息”。
    本章所舉的六個故事,就是我們準備拆解的對像。首先,我們必須先對它們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加以“指名”。

    特殊感官知覺經驗與生命異像
    構築魂魄傳奇最基本、也最核心的材料是令人難解的特殊感官知覺經驗或生命異像。
    《屋頂上的太監》所描述的就是一種特殊感官知覺經驗,在靈魂學的語彙裡,它叫做“靈魂出竅”;但在現代科學的辭典裡,則被稱為“自視性瀕死經驗”。它並非文人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自古以來,即讓人類困惑不已的一種奇特經驗。
    美國艾默利大學的心髒科醫師薩門(B.Sabom)訪問一百一十六位從瀕死邊緣救回來的病人(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二年間),發現其中三十二位有過如下奇特的“自視性瀕死經驗”:在瀕臨死亡時,會覺得自己從肉體脫離,浮升至約天花板的高度,向下俯視自己空空如也的軀殼,並看到當時圍在自己身邊的醫護人員或家屬的一舉一動,而且在復蘇後還能對此做詳細的、近乎事實的描述。譬如有一位心髒病病人,被從死亡邊緣救回來後,說他“看到”醫師用一個“有柄的圓盤”按在他的胸膛上。所謂“有柄的圓盤”乃是心髒復蘇術中,“電動去纖化”時所用的“輪翼”。它是一種特殊的裝備,這位病人在事前不太可能見過它。
    因此,從“材料”的層面來看,《屋頂上的太監》其實不是“故事”,而是這種“自視性瀕死經驗”的早期民間記錄。
    生命充滿了各種令人費解的特殊感官知覺經驗或者說“異像”,而每一則魂魄傳奇,解構之後,都能找出一種或多種特殊感官知覺經驗的內涵,譬如瀕死復活、噩夢成真、目睹鬼魂的出現、看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突然判若兩人等。我們幾乎可以說,沒有特殊感官知覺經驗,就沒有魂魄傳奇存在的餘地。
    當然,要如何解釋這些經驗或異像是另外一回事。

    古老思維模式的顯影
    古老的思維模式是構築魂魄傳奇的第二種材料,《僧人與小蛇》這個故事就含有此一成分。故事裡的裡長和書生,他們的外在觀察和僕人與和尚的內生夢境間有一種神秘的對應關繫。但它亦非出自作者陸粲個人的靈感,而是人類某種古老而共通的思維模式之產物。
    在弗雷澤(J.Frazer)的人類學巨著《金枝》裡,有一則與此非常類似,采擷自印度南方桑塔爾人的傳說:
    有一個人在入睡後,覺得口很渴,他的靈魂遂變成一隻蜥蜴,溜出他的身體,爬到一個小水罐裡喝水,但夢中的他卻覺得自己是下到一口井中喝水。正喝得暢快時,他又夢見有人從上面將井口封死了,原來是水罐的主人回來蓋上水罐的蓋子,結果蜥蜴爬不出來,而那個人也就無法從睡夢中醒來。當他的朋友以為他死了,而準備將他的尸體火化時,有人又打開水罐的蓋子,蜥蜴及時逃出來,回到那人體內,他纔又蘇醒過來。
    《僧人與小蛇》和桑塔爾傳說的相似性,絕不是巧合,更不是“中國受印度影響”所致,因為有很多原始民族,譬如盧特卡印第安人、馬來人等也都有類似的傳說。它們反映的其實是人類某些古老而共通的思想模式。
    這些古老的思維模式,有些屬於弗雷澤所說的“魔法思考”(magicalthinking),有些則屬於弗洛伊德(S.Freud)所說的“原本思考”(primary thinkingprocess)。在很多魂魄傳奇裡,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魔法思考”或“原本思考”的影子。思考原是一種工具,但因古人常將“思想”視為“真實”,甚至讓“思想真實性”凌駕於“客觀真實性”上,而魂魄傳奇也常將這類思維產物當作一種具體的真實來描述,所以我還是將這些古老的思維模式視為建構魂魄傳奇的第二種材料。

    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
    構築魂魄傳奇的第三種材料是心理內涵,它包括意識與潛意識的內涵。《穆小瓊復仇》這個故事就同時具有這兩種內涵。
    意識層面的心理內涵是我們很容易就可以“自覺”到的,在這個故事裡,它指的是女鬼的復仇行動。被始亂終棄的穆小瓊,死不瞑目,透過張某之助,達成了她復仇的願望。但“女鬼的願望”其實是人類心理內涵的外射。因為在這個污濁的塵世,像這種不公不義,令人憤懣不平的事太多了,讓惡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使善惡有報,一方面可以滿足社會超我的正義與道德願望,另一方面也使在現實生活裡受欺凌、被侮辱而又束手無策之弱者心中的攻擊欲望得到替代性發洩與滿足。
    潛意識層面的心理內涵則是較不易察覺的,因為它常經過修飾,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在故事裡。在《穆小瓊復仇》裡,張某所獲得的財欲與色欲滿足,就是此一潛意識的內涵。當然,我們可以說這些都是女鬼主動提供的,而不是出於張某的要求,但這正是所謂“潛意識欲望的改裝”,也是典型的心理外射作用,把某些不太光彩的“我要”推給別人,變成“不是我要,而是她要(給我)”。而且把它們推給鬼更是方便,因為鬼的行事可以“超乎禮法”,同時“總是知道你心裡在想(希望)什麼”。
    像這樣,魂魄傳奇經常含有“渴望靈魂存在”之外的其他心理內涵,而且意識層面與潛意識層面的心理內涵經常混雜在一起。
    中國文化的特質
    文化的特質是構築魂魄傳奇的第四種材料。本書談的是明清筆記小說裡的魂魄傳奇,因此它指的自然就是中國文化的特質。
    《湯公還魂》就含有這種材料。湯聘從死亡到還魂期間的經歷,用現代科學的語彙來說,叫做“超越性瀕死經驗”,它也是一種讓人困惑的特殊感官知覺經驗。根據醫學哲學家穆迪(R.A.Moody)對瀕死復蘇病人的調查,“超越性瀕死經驗”包括:對自己的一生做快速而整體的回顧、覺得自己正在一個黑暗的隧道中滾動、遇到指引者、死去的親友、看到具有人形的燦爛光體、目睹光城、某人將他從肉體死亡中拯救出來、懷著不同的信念重返人間等。如果以此來對照湯公還魂的情節,不難發現其中有頗多雷同之處:所謂“從童年至今各種瑣碎久忘的經歷,又都隨心血而來,如潮水般一一湧上心頭”,乃是在對自己的一生做快速而整體的回顧;而“被塞進巨人袖中”則是在一個黑暗的隧道裡滾動的知覺變形;路邊打坐的和尚是指引者;孔子聖廟、文昌帝君殿是偉大的光城;而觀世音菩薩則是拯救者。
    但根據報告,一個西方人在瀕死復蘇後,往往會說他“看到”的指引者是牧師、神父或天使,而拯救者則是耶穌基督、聖母瑪麗亞或上帝,至於目睹的偉大光城通常是像教堂之類的建築物。在比較之下,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它們其實是受到文化制約的特殊感官知覺經驗,這些幻覺反映了一個人所浸淫的某些文化特質。
    在湯聘以文化特質來包裝其特殊感官知覺經驗的過程中,又顯現出另一種中國文化的特質,因為他的遊魂所遇到的孔子、文昌帝君和觀世音菩薩,分別是儒、釋、道的代表人物。在中國,儒、釋、道是一直在互爭雄長的文化勢力,湯聘的遊魂在途中“巧遇”這三個代表人物,可以說是此一文化現實的投影。
    大多數的魂魄傳奇也都具有諸如此類的中國文化特質,而它是使這些故事顯出“中國特色”的最重要材料。

    材料間的有機組合
    特殊的感官知覺經驗、古老的思維模式、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中國文化的特質是構築魂魄傳奇的基本材料,它們就像碳、氫、氧、素,可依不同的比例和方式組合成種類繁多的有機化合物。
    若將魂魄傳奇拆解開來,則每一個故事其實也都是由上述四種材料依不同的比例組合而成。《屋頂上的太監》這個故事最簡單,它所含的也許隻有特殊感官知覺經驗這種成分。而《僧人與小蛇》則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古老思維模式外,顯然也含有特殊感官知覺經驗的成分,因為夢本身就是一種特殊感官知覺經驗。
    大多數故事都含有三或四種材料。《穆小瓊復仇》這個故事除了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外,亦以“見鬼”此一特殊感官知覺經驗來串場;而女鬼要求張某為她刻的“穆小瓊神位”,則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質;不過這種認為靈魂會依附在一個具有像征意義之東西上的觀念,亦普遍存在於世界各民族,譬如非洲的阿閃提人就認為死者的靈魂會依附在他生前所坐的木凳上,而在人死後,這隻代表其個人身份的凳子即被用煤灰塗黑,放在家族的“凳屋”(類似中國的祠堂),接受陽世子孫的供奉祭祀;因此,它其實也是人類古老而共通之思維模式的顯影。
    至於《湯公還魂》這個故事,除了我們已提到的特殊感官知覺經驗及中國文化的特質這兩種材料外,湯聘遊魂與孔子、文昌帝君及觀世音菩薩的遇合經過,多少亦是在顯示中國民間百姓的某種集體心思,從情節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民間百姓對儒、釋、道是三者都要,但卻又各有評價。在照顧靈魂這個問題上,儒家多少被認為是“徒具虛名”的,釋家則顯得“技高一籌”,而道家則是儒與釋間的中介角色。至於湯聘這個讀書人,平日在朝為官,講的是孔孟的聖賢之道,但死後卻渴望前往西方的極樂世界,這種“外儒內佛”的心理樣貌,更是自魏晉以降,甚多中國士子的心理樣貌。因此,在中國文化的特質中亦纏結著某些集體的心理內涵。
    另外,“技高一籌”的觀世音菩薩,她所施展的大法力——折下一段柳枝,倒出淨瓶裡的神水,合土為泥,拍附在湯某的魂體上——其實是常見於原始民族的“模擬巫術”,亦即古老思維模式的產物,而觀世音菩薩不過是“螺髻莊嚴,金容滿面”的女巫師罷了。在這裡,古老的思維模式又和文化特質纏結在一起。
    總之,拆解任何一則魂魄傳奇,我們都可以發現它是由前述四種材料依不同的比例組合而成。

    組合的工具:全能的想像
    一個以修補衣服為業的裁縫師,如果他想利用手邊現成的幾塊布料縫制一件“心目中理想的衣服”時,他所使用的工具除了剪刀和針、線,也許還需另外再去找一些碎布料。但對一個說故事或寫小說的人來說,當他想以上述的幾種材料編造出一個“心目中理想的故事”時,所使用的工具則是“全能的想像”。弗洛伊德曾說:“人類具有一種極巧妙的內在能力,能將他們所抓到的任何材料(知覺或思想),變成連貫而易於理解的事件;當然,要是由於特殊的情況而無法從事真實的連接時,則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偽造任何需要的東西。”這段話雖然是在說“夢的構成”,但也同樣適用於“魂魄傳奇的構成”,這種“心靈巧妙的內在能力”就是將上述所說的四種材料組合成一個完整故事的剪刀、針、線和碎布。
    從單一故事我們很難看出“全能的想像”如何裁剪、增添、銜接、補綴材料的過程及手法,但如果我們能找到顯然是利用同樣的材料編造出來的不同版本的故事時,比較版本與版本之間的差異,就不難看出它們各自使用了何種剪刀、針、線和碎布料。

    故事的形成:修補匠的手藝
    《夢魂受享》就是一個理想的檢驗對像,因為單在明人筆記小說裡,除了王琦的《寓圃雜記》外,閔文振的《涉異志》及陸粲的《庚巳編》裡也都有大同小異的故事。限於篇幅,我們隻提《涉異志》裡的故事:

    弘治年間,天臺的盧布哲進士到黃州當太守。有一天,他在廟堂上假寐,夢見一位老太婆邀他到某座橋旁的一戶民家,請他喫餛飩。他在飽餐後回家,不覺從夢中醒來,而口中仍留有餛飩的油膩味。
    他深感怪異,於是叫來差役,告訴他夢中所至民家的方位及特征,要他去查訪。差役果然找到那戶人家,看到一個八十歲的老太婆正準備收拾祭祀的香案。差役上前詢問,老太婆說:“先夫過世三十多年,他平日最愛喫餛飩。今天是他的忌日,所以特別準備了餛飩祭拜他。”
    差役回報盧太守。太守更感驚訝,因為他剛好也是三十多歲,心想自己可能是那位老婦人亡夫的後身,於是又派差役去請那位老太婆前來,結果和他夢中所見的老婦人一模一樣。盧太守不勝唏噓,遂送給那位老婦人一斤白銀。
    這個故事和《夢魂受享》顯然是出於同源,但在細節上卻有很大的差異:一個是“江西布政使黃岩林”,一個是“黃洲太守盧希哲”;一個是“七十多歲的老婦人”,一個是“八十歲的老太婆”;一個說祭祀是節”,一個則說是在“忌日”;一個隻喫“餛飩”,一個則喫“幾種食物”;一個說“老婦人亡夫去世的年月日就是黃岩林出生的年月日”,一個則“請那位老太婆前來,結果和夢中所見一模一樣”。
    在比較之下,我們可以肯定有一個故事用心靈的“剪刀”和“碎布”動了很多手腳,但更可能是兩個故事都有這種嫌疑。它最原始而真實的材料也許是一種特殊感官知覺經驗:某人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一位老婦人請他喫東西,夢醒後覺得口中有怪味。
    於是我們的“修補匠”就將這種材料加上手邊的其他材料——含有中國文化特質節或忌日祭祀”、“夢是靈魂出遊”之古老思維模式及“靈魂轉世”此一滿足不朽渴望的心理內涵,加上一些“無中生有”的碎布料,以心靈的“剪刀”和“針線”將它們剪裁、縫合在一起,結果就成了一個符合靈魂信仰的理想故事結構。

    誇張與渲染的手法
    “毫不猶豫地偽造任何需要的東西”也許是“全能想像”此一工具最特殊的地方,《棺中生子》這則故事可為代表。
    棺中或墓中生子的故事,在中國的魂魄傳奇裡源遠流長。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並非子虛烏有,而是由某種特殊感官知覺經驗延展而成。就這類故事來說,最原始而且最接近事實的情況也許是一個子宮已經開始收縮的臨盆產婦,因某種原因陷入昏迷中(看起來像是死亡),但自律性的子宮收縮仍持續進行,將嬰兒排出體外,不過產婦卻再也沒有蘇醒過來。對旁觀者來說,這種“死後產子”是一種令人困惑的生命異像,但在口耳相傳之下,因為人類豐富的想像力及善於扭曲、誇張事實的習性使然,就越傳越離譜,由死後產子變成到棺中生子,而且死去的產婦還會在夜裡外出買糕餅來哺育嬰兒。
    在清人陳嵩泉的《譎談》裡,有一則與《棺中生子》類似但卻復雜得多的故事(因全文太長,此處從略):大意是說有一個懷胎僅七月的孕婦因染病而死,被埋到墳墓裡,二個月後始在墓中生子,她因患乳癱,血枯無乳哺子,所以每天黃昏背著孩子到鎮上買糕餅。她所用的銀子到第二天早上即變成冥紙,在被店家發覺後,她纔流淚吐露實情,說自己原本要回鄉通知丈夫,但靈魂被河神所阻,無法過河,如今事已至此,隻好麻煩店家通知她丈夫來抱回孩子。她丈夫聞訊趕來,挖開墳墓,果然發現棺中有一個活生生的嬰兒,而尸體旁邊還有一塊糕餅。
    我們雖無法確知這個故事的“靈感”是否來自《棺中生子》,但卻清楚可見其誇張、渲染的痕跡:由懷胎十月死後生子變成懷胎僅七月也可在死後生子;由放在荒野的棺材裡生子變成到深埋土中的墳墓裡生子;由在夜裡隻身出來買糕餅變成在黃昏時就背著嬰兒出來買糕餅;然後銀子變成冥紙、靈魂被河神所阻等也跟著紛紛出籠。
    這種“全能想像”其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學筆墨”,小說家正是隨心所欲地操控、延展、增添、銜接、渲染各種材料,將它們編成理想故事的“最後全能思想者”。

    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
    在對構築魂魄傳奇的材料類別和工具特性有了基本的認識後,我們可以說,自古迄今的魂魄傳奇雖如汗牛充棟,其實隻是這些材料和工具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
    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企圖塑造的是既有人類普同性、又有文化獨特性,既能符合意識信念、又能滿足潛意識需求的靈魂信仰結構與故事結構。而這也正是筆者對明清筆記小說裡魂魄傳奇的基本看法。
    在以下各章裡,我們會不時利用這種方法解構魂魄傳奇,去搜探它們在感官知覺、思維、心理及文化層面所隱含的訊息,而這些,可能纔是魂魄傳奇所要向我們傳達的最具意義的訊息。但在尋找這些訊息之前,我們還是要先花一些時間交代魂魄傳奇所內含的“正統訊息”,那就是我們下一章要談的靈魂信仰結構或靈魂繫譜學。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