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胡同---瞬間逝去的風景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72-251
    【優惠價】
    108-157
    【作者】 翟鴻起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219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3421969
    作者:翟鴻起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 

        
        
    "

    編輯推薦
    若談半個世紀前串胡同吹糖人、換取燈,混在鬧市的小綹、白錢、耍骨頭者,可就沒文字資料、檔案記載可查可考以至可抄,隻能憑作者觀察和記憶了。
    經歷過那段生活的未必對這些有研究,有研究而健在的人又未必有心、有力來寫它……
    在這種情況下,出了個翟鴻起,他寫了這本書!我想以老北京的身份喊一聲:“好嘞您哪!”
    ——中國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 鄧友梅
    翟鴻起先生用他那出神的妙筆把這逝去的生活場景記錄下來,使它在北京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珍貴的印記。這個記憶不是翟鴻起先生一個人的,是整個城市的記憶。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會員、北京市文聯副主席 趙書 
    內容簡介
    這裡所寫、畫的藝人、小販、工匠及胡同裡出售的應時小喫,都是我們幼時所居的街巷中親眼所見。那些藝人的容貌,清晰可見;那小販們的吆喝聲,音猶在耳;那乞丐的哀告,不絕於聞……這一切都呼之即來。那時的街巷裡,每天從早到晚,小販們走馬燈似的往來,而且一年中隨著時令更迭而異。
    作者簡介
    翟鴻起,1931年生人。現為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民俗開發委員會理事、北京市民主促進會文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謎友聯誼會會長、東城燈謎協會副會長等。
    1994年以來,在《北京日報》、《經濟日報》、《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諍友》、《北京文史》、《
    目錄
    街頭巷尾盡鄉情

    自序
    浪跡街頭的藝人
    耍耗子
    耍猴
    耍猴傈子
    耍狗熊
    跑馬賣解
    捏江米人
    瞽目藝人
    胡同京味小喫
    “豌豆趙”
    甑(zeng)兒糕街頭巷尾盡鄉情

    自序
    浪跡街頭的藝人
    耍耗子
    耍猴
    耍猴傈子
    耍狗熊
    跑馬賣解
    捏江米人
    瞽目藝人
    胡同京味小喫
    “豌豆趙”
    甑(zeng)兒糕
    油酥蘿卜絲餅
    豌豆黃兒
    炸回頭、燙面炸糕
    硬面餑餑
    炸豆腐、豆面丸子、鍋餅
    蓨面卷
    扒糕涼粉
    “活秧兒的——老玉米!”
    小棗切糕
    蛋卷、小人糕
    老豆腐、豆腐腦
    “餛飩開鍋!”
    愛窩窩生熟豆汁、麻豆腐
    “臭豆腐、醬豆腐!”
    羊頭肉
    牛肝、牛肉、牛板筋
    羊霜腸
    “炸面筋喲!”
    炒肝
    “肥鹵雞!”
    “肥!——驢肉!”
    煎灌腸
    清煮油渣兒
    “酪——喂!”
    河鮮兒
    芸豆餅、芸豆糕
    “櫻桃”、桑椹、粽子
    冰盞兒
    “冰核(hu)兒噢!”
    刨冰、雪花酪
    江米藕
    糖炒栗子
    茶湯、油茶、杏仁茶、藕粉
    烤、蒸、烀白藷
    “半空兒——多給!”
    爛化蠶豆、鐵蠶豆
    炸花生豆
    牛筋豌豆、成落花生
    糖畫
    吹糖人
    棉花糖
    “葫蘆冰糖!”
    印帖梨膏糖
    “蘿卜賽梨哎——!”
    辣菜
    附:《北平旅行指南》“平民食品”打油詩12首
    沿街叫賣的小販
    “賣黃土噢!”
    賣木炭
    支爐、支鍋瓦
    打瓢的
    大小綠瓷盆
    “約(yao)干劈柴!”
    “賣布頭兒咧!”
    “梳頭油,買網子!”
    刮頭篦子
    雞毛撢子
    氈面、鞋墊兒
    稻草簾子、狗窩
    賣花兒
    賣畫兒
    耍貨車
    換茶壺茶碗
    “換洋取燈兒!”
    賣泥模子
    賣皇歷
    賣耳挖勺
    賣胡琴
    大小金魚
    “蛤蟆骨朵,大田螺螄!”
    鮮貨挑兒
    青菜車子、大白菜
    前門外兩大怪
    “低頭齋”“過街爛”
    “買兩塊!賣兩塊!”
    打鼓兒的
    收買文玩字畫
    芝麻秸、松樹枝
    “送財神爺來啦!”
    走街串戶的工匠
    鋦盆、鋦碗、補漏鍋
    “磨剪子咧!戗菜刀!”
    修理桌椅板凳
    “焊洋鐵壺噢!”
    “拾掇雨傘旱傘!”
    修理皮鞋
    剃頭挑子
    打竹簾子
    箍桶
    拴籠屜
    窩脖兒
    縫窮的
    代寫書信
    換扇面
    倒水車
    修理搓板
    胡同裡的“星相卜算”
    黃鳥叼卦
    盲人打卦
    蓍草占課
    奇門遁甲
    沿街討要的乞丐
    耍骨頭
    七塊板、三塊板
    打金錢板
    唱太平歌詞
    叫街擂磚
    寫貼乞討
    作畫乞討
    撢塵討錢
    楔釘子的
    流竄鬧市的小綹
    白錢
    黑錢
    大輪
    小輪
    附:
    推車、拉小絆的
    撒勸善帖的
    擺棋式的
    在線試讀
    浪跡街頭的藝人
    這裡記敘的街頭藝人,相當一部分是農村破產的農民,他們被生活所迫學得一技之長,在城市中浪跡街頭,賣藝謀生,以求糊口。還有一部分人是失明的殘疾人,生活無奈,隻得拜師學藝,靠賣唱度日,所得甚微。他們是社會底層的群體,終年流浪街巷鬧市。他們當中有單獨一人走街串巷,也有幾個人合伙或夫妻、父女、師徒相依為命,形成了老北京城街頭巷尾貧苦藝人隊伍,百餘年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時有所見。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刊印的《燕京歲時記》“正月”的記敘中,有“耍耗子、耍猴兒、耍苟利子、跑旱船”一節。
    “京師謂鼠為耗子。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縛以橫架,將小鼠調熟,有汲水鑽圈之技,均以鑼聲為起止。耍猴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耍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餘扶犁跑,均能聽人指揮。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馬者,以羊易馬。苟利子即傀儡子,乃一人在布帷之中,頭頂小臺,演唱打虎、跑馬諸雜劇。……凡諸雜技皆京南人為之,正月多。至農忙時則舍藝而歸耕矣。”
    耍耗子
    當今的年輕人看見這個題目,可能認為是笑談吧?可是六七十年前,北京城街巷胡同確實有馴鼠藝人。清富察敦崇寫的《燕京歲時記》中也提到耍耗子的,那是100年前的實事。上溯到明朝,在京城就有耍耗子的下街賣藝了。
    藝人身背一隻小木箱,箱內裝著馴熟的小白老鼠和應用的道具,吹著嗩吶沿街賣藝。孩子們聽到嗩吶聲,便知道街上來了耍耗子的,蜂擁似的往街上跑。藝人吹過一陣嗩吶之後,見胡同裡圍擁的人不少,場地又合適,便撂下木箱,做演出的準備。如果圍觀的不夠他的指標,便吹著嗩吶,往另一條胡同走去。這是孩子們為掃興的事了,有的孩子便跟在藝人後邊。
    藝人打開木箱,取出一塊一米見方的粗布,鋪在地面。在布的邊沿將一根鑲有尖鐵扦子的木棍揳入地面。木棍的裝有木制刷白漆的佛塔,塔肚正中有一個兩面可通的小圓洞,塔下有幾根與立棍交叉的平行“米”字形木杆。每根杆頭,裝有不同的道具。有西瓜、桃、金蟾蜍、魚、用線弔著的小木桶等。
    這些道具都是木制的,每件塗有相應的彩色油漆,做工精細。碧綠的西瓜,表面有黑色條紋;歪嘴的木桃,粉白相間;蟾蜍背上的金線清晰可見。每件道具中央都有個可通的小洞。塔的裝有四周垂簾的平頂小圓傘,可以轉動。在中間立杆兩端拴上兩條軟梯,那軟梯是短木棍排在一起,用小線拴得很牢固,軟梯的另一端與地面釘牢,有一定的坡度。
    藝人安排妥當,又吹了一陣嗩吶,希望再招一些人來。浪跡街頭的藝人
    這裡記敘的街頭藝人,相當一部分是農村破產的農民,他們被生活所迫學得一技之長,在城市中浪跡街頭,賣藝謀生,以求糊口。還有一部分人是失明的殘疾人,生活無奈,隻得拜師學藝,靠賣唱度日,所得甚微。他們是社會底層的群體,終年流浪街巷鬧市。他們當中有單獨一人走街串巷,也有幾個人合伙或夫妻、父女、師徒相依為命,形成了老北京城街頭巷尾貧苦藝人隊伍,百餘年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時有所見。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刊印的《燕京歲時記》“正月”的記敘中,有“耍耗子、耍猴兒、耍苟利子、跑旱船”一節。
    “京師謂鼠為耗子。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縛以橫架,將小鼠調熟,有汲水鑽圈之技,均以鑼聲為起止。耍猴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耍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餘扶犁跑,均能聽人指揮。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馬者,以羊易馬。苟利子即傀儡子,乃一人在布帷之中,頭頂小臺,演唱打虎、跑馬諸雜劇。……凡諸雜技皆京南人為之,正月多。至農忙時則舍藝而歸耕矣。”
    耍耗子
    當今的年輕人看見這個題目,可能認為是笑談吧?可是六七十年前,北京城街巷胡同確實有馴鼠藝人。清富察敦崇寫的《燕京歲時記》中也提到耍耗子的,那是100年前的實事。上溯到明朝,在京城就有耍耗子的下街賣藝了。
    藝人身背一隻小木箱,箱內裝著馴熟的小白老鼠和應用的道具,吹著嗩吶沿街賣藝。孩子們聽到嗩吶聲,便知道街上來了耍耗子的,蜂擁似的往街上跑。藝人吹過一陣嗩吶之後,見胡同裡圍擁的人不少,場地又合適,便撂下木箱,做演出的準備。如果圍觀的不夠他的指標,便吹著嗩吶,往另一條胡同走去。這是孩子們為掃興的事了,有的孩子便跟在藝人後邊。
    藝人打開木箱,取出一塊一米見方的粗布,鋪在地面。在布的邊沿將一根鑲有尖鐵扦子的木棍揳入地面。木棍的裝有木制刷白漆的佛塔,塔肚正中有一個兩面可通的小圓洞,塔下有幾根與立棍交叉的平行“米”字形木杆。每根杆頭,裝有不同的道具。有西瓜、桃、金蟾蜍、魚、用線弔著的小木桶等。
    這些道具都是木制的,每件塗有相應的彩色油漆,做工精細。碧綠的西瓜,表面有黑色條紋;歪嘴的木桃,粉白相間;蟾蜍背上的金線清晰可見。每件道具中央都有個可通的小洞。塔的裝有四周垂簾的平頂小圓傘,可以轉動。在中間立杆兩端拴上兩條軟梯,那軟梯是短木棍排在一起,用小線拴得很牢固,軟梯的另一端與地面釘牢,有一定的坡度。
    藝人安排妥當,又吹了一陣嗩吶,希望再招一些人來。
    隻見藝人從木箱內,取出一個個小木匣,拉開匣蓋,請出個小“演員”,放在軟梯前,藝人邊唱邊說。唱的故事內容是與道具相應的民間傳說,如《劉全進瓜》、《姜太公釣魚》、《劉海戲金蟾》、《李三娘打水·井臺會》、《白猿偷桃》等。那藝人唱的小調,風趣入耳。“雲蒙山倒有一個水簾洞,高山有洞,洞裡有仙……”那一隻隻小白耗子,按照藝人唱的故事,一個個先後順軟梯爬到那相應的道具的小洞中,一動也不動。
    當時我很納悶兒,那幾個小白耗子怎麼那麼聽話?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隻小白耗子爬到弔桶處,還用它的兩隻前爪,提起那弔桶,而且還晃動兩下。每演到這裡,便招來孩子們的驚呼聲。
    後一個節目是藝人將一隻小白耗子放到那平頂傘上,那耗子在原地跑動,帶起那轉動的小傘,傘邊綴有一串小銅鈴,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孩子們鼓掌叫好,“噢——!”演出就結束了。演出中間還打一次錢,全場演出,也就不到半小時。
    使孩子們興的是,一隻小白耗子順軟梯爬到已有幾隻耗子的地方。我們就大聲呼喊,“走錯嘍!走錯嘍!”那耗子便返回來。這是我們開心的事了,因而久久不能忘記。
    聽大人們講,白耗子通人性,藝人須下很大的功夫纔能馴好。當時有個孩子說:“趕明兒我也逮幾隻耗子,教給它們練玩意兒,準比他們耍的好。”又有一個孩子說:“不行!咱們家那灰耗子見人就跑!”不知是誰說:“還咬人哪!非得是白耗子纔能學著練玩意兒哪!”
    藝人打錢時,孩子們很自然地拿出幾個零錢給藝人。大人說了,他們練半天不容易。要是有哪個孩子看完了,人家打錢,你溜之大吉,北京人管這種行為叫做“看蹭兒”,招人笑話。
    而今耍耗子的恐已絕跡,故得竹枝詞一首以示念想。
    軟梯輕爬演藝忙,偷桃、進瓜、李三娘。
    太公、蛇仙與劉海,巧耍耗子走城鄉。
    關於劉海的傳說在我國流傳很廣。劉海是中國民間神話中的吉祥神。據說劉海為五代時道士,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人多稱其為劉海蟾,後訛為劉海。其本名操,字招遠,又字宗成,燕山(今北京)人。傳說曾得呂洞賓所傳秘法,得道成仙。被道教全真派奉為北五祖之一世祖忽必烈封為明悟弘道真武宗(1308-1311)時又加封為帝君。民間有劉海戲金蟾的傳說,約始於明代,多見於民間年畫,為一穿紅披綠的胖小子,手提金錢串,笑逐顏開,足下蟾蜍為三足,民間以為稀罕物件。常於婚慶、春節時張貼,以取吉利祥瑞。湖南花鼓戲有《劉海砍樵》的愛情故事。
    耍猴
    藝人肩打一根拳頭粗、約三米長的毛竹筒,距尖端一米處,綁一根約一米長的橫竹竿,竿的兩端各繫一根粗繩子,一同往上繫於毛竹的尖端,自然形成“傘”字形狀;另背一隻木箱,箱上坐一隻用鐵鏈拴著的小猴子。它瞪兩隻大眼東張西望,身體不時地往起一縱一縱的。藝人還牽一隻哈巴狗,也有牽一隻羊的。一路行來,一路篩鑼,以招來觀眾。
    猴子演的節目有連續後空翻、倒立行走、鑽羅圈、騎狗奔跑、羊拉車、猴坐車等。小猴上身穿一件紅坎肩兒。在所有的節目中,以猴戴面具和盔頭吸引人了。
    藝人篩著鑼,牽著猴子,繞場行走,念念有詞,半唱半說地演唱民間故事。小猴自己打開木箱,取出一個少女的面具扣在自己臉上,藝人唱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小猴繞場一周,將那少女的面具摘下來,又從箱子裡拿出一個盔頭,就是戲曲舞臺上帝王將相戴的冠帽。做工相當精細,隻是尺寸小了許多。小猴戴上一頂八稜的倒纓盔,雙手握著一根小棍,橫在頸後,這時藝人唱的是“負荊請罪”的故事。繞場一周,小猴摘去盔頭,又從箱子裡拿出一個花臉面具,往臉一扣,面具的內殼嘴處有一根橫棍。小猴用嘴銜住橫棍,透過面具的兩個眼孔,看得見藝人的指揮。使人發笑的是小猴過於緊張,將那面具頭朝下扣在臉上,嘴銜著頜下的橫棍,把臉幾乎都露在外面,兩隻大眼呼扇呼扇地看著藝人手裡拿的小鞭子。看到這個樣子,全場人哈哈大笑,孩子們也高興地呼叫。
    北京人根據這種場景,猴子一個個地換面具,編了一句歇後語,非常形像。“猴的帽子——戴不壞摘壞啦!”比喻一個物件沒派上正經用場,就折騰壞了。
    後一個節目是藝人讓猴子爬到竹筒的。那猴子齜牙咧嘴,說什也不往上爬。藝人拽繩子對猴子說:“剛纔好好的,這會兒怎麼不練啦?怎麼碴兒?”那猴子眨眨眼,縱身一竄,扒在藝人的肩頭,把嘴湊到藝人的耳邊,像是說悄悄話。藝人連忙點頭應聲“噢,噢!”然後對觀眾說:“他說肚子餓啦,跟諸位討個燒餅錢,喫飽嘍再練。”於是藝人讓猴拿著銅鑼,翻過來繞場打錢。凡是有人給錢,聽到鑼裡硬幣的落聲,藝人拽繩子,猴子抬起手往額頭一舉,像是行禮一般。不知是哪個淘氣的孩子,從地下撿了一個小石子,往鑼裡扔去。那猴子聽見哨地一聲,立即舉手敬禮,那個孩子樂得前仰後合。
    打完錢之後,藝人對猴子說:“這回有了燒餅喫了,該練了吧!”那猴子聽了便快速爬到竹筒的,抱住竹筒一動也不動,藝人雙手握緊竹筒,底部戳地,將竹筒掄轉起來,兩三圈後便收場了,演出到此結束。
    藝人收拾完道具走去,有幾個孩子依然跟在藝人後邊,看樣子是到另一場所再看一場。其中一個孩子用石子投向小猴,還喊著:“猴屁眼兒著火!”誰知把猴子招惱了,瞪起兩眼,齜著牙,上身直晃,孩子一哄而散。
    類似這樣開心的場合,差不多一兩個月纔遇到一次,所以孩子們一說起話來,那猴子便是歡樂的話題,說起來眉飛色舞。即便是往鑼裡投石子討嫌行動,也當作一件美事來炫耀。這種歡快的情緒少說也得持續兩三天。要是哪個孩子沒趕上看耍猴的,那纔真叫後悔懊喪哪!
    如今年已七十有六,提筆寫少年往事,感慨萬端,特擬一首竹枝詞。
    小小毛猴技藝博,身負荊杖效廉頗。
    騎羊、倒立、戴面具,斜挎小袢學推車。
    耍猴傈子
    這個名稱在當時都是這麼稱呼,也有叫做“耍烏丟丟的”,這個名堂至今找不到出處和確切的字眼兒。有可能是根據藝人口裡含的小哨,吹出來的聲音嘀嗚嗚,這是擬聲的叫法。前文的說法“苟利子”。說得確切些,就是如今被稱做的“布袋木偶”古時的名稱,又叫“手托傀儡”。這種木偶體形小,頭部連在布袋上,外加服裝。藝人表演時,用手伸入布袋,憑手指操縱木偶的動作。福建稱做“布袋戲”,南昌稱做“被窩戲”。老北京的“耍猴傈子”表演、情節比較簡單,可是卻極能吸引當時的孩子們。
    藝人擔副擔子,一端是一個三層屜的大圓籠,另一端是粗藍布裹著一個木框子。演出之前藝人先篩一陣鑼,像是把前街後巷的人都篩出來纔可他的心。胡同裡圍觀的人逐漸多起來。藝人認為可以演一場,便將擔子靠邊放好,打開那個大包袱。原來那是一個大口袋,口袋嘴連著一個四方的木框子,像一個二尺見方的鏡框鑲在口袋嘴上。木框有根橫梁,中間有鑿的鉚孔。藝人在框上用幾塊木制的景片,如同搭積木那樣。不大工夫,在木框上用幾塊板,搭成了一個小舞臺,又像寺廟的佛殿。高一尺多,前面有兩根明柱分為左右,那屋檐上有瓦壟,後幕布、出將、入相的上下場門,各掛一個小門簾,整齊干淨,做工精細。後藝人用扁擔插入框架底部,往起一舉,一座微型舞臺背靠牆,穩穩當當立在觀眾面前了。
    藝人鑽進口袋裡,敲打著鑼,吹著笛哨吱吱地響。這就算開臺了。在我的記憶裡,演出的節目僅有兩出,《豬八戒背媳婦》和《王小二打老虎》,再也沒有看過其他節目。一兩個月重復看一場。我們這幫孩子仍聚精會神地仰頭看著舞臺,看得有滋有味,饒有興趣,真可謂百看不厭。
    《王小二打老虎》演的是一個少年到山中砍柴,被老虎喫掉了,然後又復活的故事。木刻的小孩兒頭,身穿藍上衣,腰繫搭包,身後掖一把斧頭,手握扁擔,看不見下身。上場後,邊走圓場邊唱。他唱的什麼詞,當時被那藝人吹的哨聲遮住,根本聽不清楚。極為好笑的是那木偶向後轉身時,不是整個身子向後轉,而是那個木制人頭,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然後繼續往前走,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這時聽著後臺一聲吼,突然竄出一隻猛虎。小孩兒一見大喫一驚,全身抖動,用扁擔與老虎搏鬥,後小孩兒體力不支,被老虎一口一口地吞了下去。老虎便趴在舞臺邊上一動也不動。隨後一個大人上場,像是找孩子來了。當他看到老虎,便知不好,立即用手中的棍子猛打那老虎的頭,經過一番打鬥,終將老虎打得不動了。那人還用力踢那老虎,氣喘吁吁,又把老虎的嘴掰開往裡看,然後從老虎肚內用力往外拽,終於把孩子掏了出來,大人抱著孩子大哭。突然那孩子站起來,又活啦。看演出的一群孩子,鼓掌歡呼,這出戲就算演完了。
    藝人從口袋裡鑽出來,手拿一面鑼,“求口飯喫,幫一把!”還不時地對孩子們說:“回家拿錢去,待會兒看下一出《豬八戒背媳婦》!”
    《豬八戒背媳婦》與現在木偶劇團演出差不多。八戒上場邊走邊唱,身後背著一位美貌女子,走過幾步,突然全身一晃,臺上空了。又看那臺簾猛然一挑,上場的還是豬八戒,不過身後背的卻是孫悟空。就這樣連續變換三次。藝人在口袋裡不停地敲著鑼,一個人模仿三個人說話,粗細嗓來回變,倒也熱鬧。為了混口飯喫,真怪難為他的。
    清代浙江金鹍《都門雜詠》中,以竹枝詞的形式,描述了京都耍傀儡的情形,也是在街頭演出的。
    昆調秦腔換羽商,百戲隨意坐伶場。
    閑來也趁街頭鼓,冷眼看他傀儡忙。
    從這首竹枝詞看,耍傀儡的在北京城,少說也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距今六七十年前,老北京街頭巷尾表演的傀儡戲,竹枝詞寫了它的劇情內容。
    布袋上沿裝舞臺,手把木偶顯藝纔。
    猛虎吞下王小二,爹爹把他拽出來。
    耍狗熊
    耍狗熊是街巷裡較大型的馴獸表演。藝人牽一隻黑熊,沿街篩鑼的藝人,邊走邊吆喝:“看看狗熊翻筋鬥!”觀眾仍是一幫孩子,偶爾也有大人出來看。候觀眾有一定數量了,就開始表演。
    演出的節目比較簡單,有狗熊扛叉、耍叉、倒立行走、打滾兒、搖虎撐、作揖等。狗熊體態拙笨,因而做出一些動作,頗能引人發笑。藝人打錢的時候,狗熊捧著鑼,繞場向人行禮,鼻腔中還發出哼哧哼哧的聲響,看那樣子著實可樂。有人愛看狗熊行禮,就隨手往鑼裡扔幾個零錢。藝人一拽繩子,說:“謝謝!”狗熊就抬起爪子往額頭一舉,哼哼幾聲,人們哈哈大笑。
    藝人就在這笑聲中,能掙幾個錢,賴以糊口而已。
    黑熊可笑,特賦竹枝詞以記實況。
    街巷藝人牽黑熊,體態可人哼哧哼。
    耍叉、敬禮惹人笑,抓舉“虎撐”學郎中。
    虎撐,俗名“串鈴”,是古時行醫郎中所用的響器。用生鐵鑄成的鐲形圓管,內裝鐵珠,套於手四指之上,搖動時發出“嘩一鈴”的連續響聲,以示患者。虎撐之名南來於唐。名醫孫思邈一日到山中為患者醫病,下山時見一隻猛虎臥於山道當中,口中發出哀號之聲。孫思邈從虎的哀號中看出虎身中傷,在向人求醫,並無傷人之意。孫走近虎旁,發現虎口不停地流出涎水,便用串鈴撐住虎口,發覺虎齒縫中扎有一根長骨刺,孫思邈用鉗子將骨刺撥出。老虎起身撲於地上不走,孫思邈走時,老虎行於身後,從此永不離開。孫將串鈴改稱作“虎撐”。至今各地的藥王廟,孫思邈的塑像旁臥一老虎,即是孫思邈醫好的那隻老虎。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