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碧山02:去國還鄉(梁文道推薦,"碧山"繫列試圖尋找重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主編左靖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732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507323
    作者:主編左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6月 

        
        
    "

    編輯推薦

    "碧山"繫列圖書尊崇藝術的學術高度,不避諱藝術的商業價值。讓有學術高度的藝術貼近商業和生活,讓商業和生活可以更藝術。"碧山"並無確切地名指向,她是一個像征,像征著哺育我們的自然和中華文化的原鄉,那青碧的山巒和村莊,將永遠是我們來自於斯、並心歸於斯的所在。

     
    內容簡介

    “碧山”繫列圖書的主旨是試圖尋找重返傳統文化家園之路。“碧山”並無確切地名指向,她是一個像征,像征哺育我們的自然和中華文化原鄉,青碧的山巒和村莊將永遠是我們來自於斯、並心歸於斯的所在。《碧山》繫列圖書在繼續原來品質的基礎上,更加集中於探討傳統文化在當下的處境、今後的努力方向,以及對不盡如人意的現實的批評。
    《碧山》第二輯主題為“去國還鄉”。成為一位改良主義者的同時,也並不妨礙你成為一位個人主義者。救活鄉村,其實就是救活自己。去國還鄉,在我看來,正是走在尋找我們傳統家園的路上。我們的家園在哪裡?最重要的還是在每個有著傳統文化精神且富有創造力的人身上。去國還鄉,實際是在尋找我們自己,隻要前僕後繼的人還在,我們的家園就不會消亡。

    作者簡介

    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雜志書主編。現居黟縣、北京和合肥。2002年參與創辦中國第一個三年展——中國藝術三年展(後更名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創辦《當代藝術與投資》雜志。2011年和歐寧發起碧山共同體計劃,開始致力於鄉村建設。他曾擔任南視覺美術館(南京)執行館長、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北京)藝術總監。作為藝術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學教授紀錄片和當代藝術課程;作為獨立電影的推廣者,他曾擔任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國紀錄片交流周的策展人,並發起、創辦“藝術空間放映聯盟”(ISAAS)和“中國獨立影像檔案館”(CIFA);他曾經策劃過很多當代藝術展覽,其中包括“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詩意現實:對江南的再解讀”、“趣味的共同體”、“在瓦倫西亞55天:中國當代藝術展”、“我的大學:劉大鴻與雙百工作室”等,並為藝術家顏磊、王音、董文勝、高世強等策劃過個展。他曾應邀在奧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藝術中心和博物館策劃展覽。他還曾主編《工作坊:藝術家是如何工作的》、《另類的表述者:他們的行為、舞蹈和錄像》、《紀錄何為:對大師與他們作品的凝視》等等。他目前的工作領域包括鄉村建設、獨立電影和當代藝術。

    目錄
    碧山02:去國還鄉卷首語
    左 靖
    卷一專題去國還鄉
    1.我們需要農村,農村需要我們—中國知識分子“到農村去”運動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
    錢理群
    2.失敗是不算數的——2012碧山計劃雜記
    孫雲帆
    3.郝堂素描
    潘思雨
    4.精神返鄉:渠岩與許村的故事
    梁 莉
    5.人與土地?失落的優雅
    阮義忠
    6.作為社會的一面鏡——美濃黃蝶祭的時代脈絡

    碧山02:去國還鄉卷首語 
    左  靖
    卷一專題去國還鄉
    1.我們需要農村,農村需要我們—中國知識分子“到農村去”運動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
     錢理群
    2.失敗是不算數的——2012碧山計劃雜記
    孫雲帆
    3.郝堂素描 
     潘思雨
    4.精神返鄉:渠岩與許村的故事 
     梁  莉
    5.人與土地?失落的優雅 
    阮義忠
    6.作為社會的一面鏡——美濃黃蝶祭的時代脈絡
    劉逸姿
    7. 重嘗大地的醍醐味——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紀行
    林小熏
    碧山刻記

    卷二  行動民藝
    1.黟縣百工(二)
     王玲玲
    卷三  傳承與表現
    1.關於《芥子園山水卷》
      徐  冰
    2.二十四節氣?時與地
    邱志傑

    卷四  鄉土建築與保護
    1. 從一個血緣村落看宗族制度在宗祠建築上的體現(上)  李秋香
    2.家庭式實踐——慶興樓保護發展的循序漸進之道 徐軼婧

    卷五  故土殘調
    1.誰的鐘鼓樓
     宋壯壯

    卷六  讀影
    1.鏡頭敲開記憶之門
    吳文光

    卷七 品書
    1.《這個世界會好嗎》如何完成的 
    艾  愷

    前言
    整個寒假,我都在讀一個人,一本書。套用時下流行的語言,這個人也許可以算得上是『社會學史上的失蹤者』了。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對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風起雲湧的鄉村建設,此人指出,『在現在這種農村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時髦的時候,我願意誠懇地指出,就是中國農民的生計問題,不是現在各地的農村運動所能解決的。假如現在還有人迷信農村運動,可以解決中國農民的生計問題,將來一定會失望,會悲觀』。
    雖然,鄉村建設的內容並非隻有『生計問題』,但他說得基本沒錯。回顧自上個世紀初以來的中國知識分子到農村去的歷史,不難看出,從早期的山西村制改革,到定縣、鄒平、徐公橋、無錫等地的實驗,再到後來『偉大領袖』號召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直到國內環境出現突變,或是政治人物、政策性導向發生變化而使『運動』戛然而止,整體來說,似乎除了留下一些可資推崇的精神遺產外,所謂的『到農村去』運動實於改變農村本身並無多少建樹,有的甚至還給整整一代人帶來了災難。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當代鄉村建設運動仍會重蹈先行者的覆轍?有意思的是,知識分子對當下農村的描述,已經從過去的『農村破產』變為『鄉村凋敝』。在城鄉關繫仍舊如此緊張的今天,鄉村建設在一邊倒的利益訴求下究竟還有多少改良的空間?鄉村建設難道隻是中國知識分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道德心結嗎?

    整個寒假,我都在讀一個人,一本書。套用時下流行的語言,這個人也許可以算得上是『社會學史上的失蹤者』了。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對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風起雲湧的鄉村建設,此人指出,『在現在這種農村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時髦的時候,我願意誠懇地指出,就是中國農民的生計問題,不是現在各地的農村運動所能解決的。假如現在還有人迷信農村運動,可以解決中國農民的生計問題,將來一定會失望,會悲觀』。
    雖然,鄉村建設的內容並非隻有『生計問題』,但他說得基本沒錯。回顧自上個世紀初以來的中國知識分子到農村去的歷史,不難看出,從早期的山西村制改革,到定縣、鄒平、徐公橋、無錫等地的實驗,再到後來『偉大領袖』號召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直到國內環境出現突變,或是政治人物、政策性導向發生變化而使『運動』戛然而止,整體來說,似乎除了留下一些可資推崇的精神遺產外,所謂的『到農村去』運動實於改變農村本身並無多少建樹,有的甚至還給整整一代人帶來了災難。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當代鄉村建設運動仍會重蹈先行者的覆轍?有意思的是,知識分子對當下農村的描述,已經從過去的『農村破產』變為『鄉村凋敝』。在城鄉關繫仍舊如此緊張的今天,鄉村建設在一邊倒的利益訴求下究竟還有多少改良的空間?鄉村建設難道隻是中國知識分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道德心結嗎?
    《碧山》準備用兩輯的篇幅來探討這個問題。作為統領整個專題的文章,錢理群先生的《我們需要農村,農村需要我們:中國知識分子『到農村去』運動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是一篇十多年前的舊文,但文中所述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對於今天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仍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也許錢先生已經預見了這十多年來鄉村建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不管怎樣,他所提倡的『低調的、理性的理想主義』,不啻是一種腳踏實地、正視現實的選擇。
    《失敗是不算數的:2012碧山計劃雜記》則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在這篇多少帶有一些《紐約客》風格的文章裡,孫雲帆始於懊惱但終於饒有興致地記錄了其參與黟縣攝影節和碧山豐年慶的『失敗』經過,中間看似『走神』的對鄉村現像的描述反倒讓人眼睛一亮,並在最後不計『前嫌』地和我們分享了美國的經驗。作為當事人之一,我深諳所謂『失敗』的緣由。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時運不濟的結果,但事實上,這無非是『事有必至』的『理有固然』罷了。我以為,這個結果並非那麼壞,從某種意義上,這反倒為我們規避了儀式的煩瑣,從而直接切入了自由交流的主題。如果說有缺憾的話,那就是,一堵高牆業已砌就,我們在牆這邊,村民在牆那邊。當然,這肯定是致命的。
    《郝堂素描》和《精神還鄉:渠岩和許村的故事》出自潘思雨和梁莉兩位尚在高校的青年學子之手。在她倆的筆下,孫君和渠岩,兩個對歷史文化高度敏感,以及有著一技之長優勢的藝術家,他們從事鄉村建設的著手點不約而同地是從鄉村規劃和老屋重建開始的,或許有時你會出現幻覺,我們與村民以及當權者的分歧很大程度上其實是美學上的分歧。對於孫君和渠岩而言,用符合當地農民和政府思維的語言進行工作,加上當地文化精英的支持,做一個『深入式、扎根式』的鄉建工作者,幾年下來,春風化雨,鄉村建設完全是一個可為且能為的事業。
    本輯文藝鄉建的視野還涉及了臺灣南部美濃的『黃蝶祭』和日本越後妻有的『大地藝術祭』,讓我們看到了文化和藝術在鄉村重建中的作用與力量。
    前面提到的那個『社會學史上的失蹤者』,他叫吳景超,歙縣人,我的徽州鄉賢。在今天鄉村建設似乎也成為一種『時髦』的時候,吳先生,作為梁漱溟先生的對立面,讀一讀他的書很有益處。但我們不能因為『失望』和『悲觀』,就停止腳下的步伐。從本輯文中介紹的那些行動者來看,其實天下事尚可為。認識你腳下的土地,與認識你自己一樣重要。成為一位改良主義者的同時,也並不妨礙你成為一位個人主義者。救活鄉村,其實就是救活自己。去國還鄉,在我看來,正是走在尋找我們傳統家園的路上。我們的家園在哪裡?最重要的還是在每個有著傳統文化精神且富有創造力的人身上。去國還鄉,實際上是在尋找我們自己,隻要前僕後繼的人還在,我們的家園就不會消亡。
    2013年3月10日於北京

     

    媒體評論
    所有作者和他們所從事的項目以及撰寫的文章都令我們深深感受到:我們正處在傳統和現代交界的斷裂帶上,時時面臨"文化地震"導致"心理坍塌"的風險。類似一個繫統工程,它築壘起一座橋,讓我們可以遠離這個斷裂帶,並且勇敢地跨過去,從過去的歲月寶庫中努力尋找,似乎能發現一把金鑰匙,幫我們找到解決文化認同與自我認同等問題的答案。
    --新浪安徽
    在看到《碧山》這本小書的時候,就是此種感覺。隻看它的封面設計和它的欄目設置,就自有一種舊文人的雅致趣味。
    --新疆網原創
    今天,我們的教育還有在古代書院中曾經存在的獨立精神嗎?《碧山》嘗試描述在中國書院傳統的*影響下,東亞的書院的辦學特點、學術旨趣和社會影響。更以一個地域(閩地)乃至一個更小的地理單位(安徽徽州)為例,討論唐宋至明清書院的類型、功能;學派學風形成、消長;學術師承、流布;“官學化”及其與科舉的關繫,等等。
    --惠州日報

    所有作者和他們所從事的項目以及撰寫的文章都令我們深深感受到:我們正處在傳統和現代交界的斷裂帶上,時時面臨"文化地震"導致"心理坍塌"的風險。類似一個繫統工程,它築壘起一座橋,讓我們可以遠離這個斷裂帶,並且勇敢地跨過去,從過去的歲月寶庫中努力尋找,似乎能發現一把金鑰匙,幫我們找到解決文化認同與自我認同等問題的答案。
    --新浪安徽
    在看到《碧山》這本小書的時候,就是此種感覺。隻看它的封面設計和它的欄目設置,就自有一種舊文人的雅致趣味。
    --新疆網原創
    今天,我們的教育還有在古代書院中曾經存在的獨立精神嗎?《碧山》嘗試描述在中國書院傳統的*影響下,東亞的書院的辦學特點、學術旨趣和社會影響。更以一個地域(閩地)乃至一個更小的地理單位(安徽徽州)為例,討論唐宋至明清書院的類型、功能;學派學風形成、消長;學術師承、流布;“官學化”及其與科舉的關繫,等等。
    --惠州日報
    我們正處在傳統和現代交界的斷裂帶上,從過去的歲月寶庫中努力尋找,也許能幫我們找到解決文化認同與自我認同等問題的答案。
    --河北青年報

    在線試讀
    我們需要農村,農村需要我們--中國知識分子“到農村去”運動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 錢理群
    編者按
    本文是錢理群先生2001年11月為“西部陽光行動”青年志願者進行的一場講座的談話稿。文章重點梳理了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知識分子五次“到農村去”的運動。錢先生在文中點出,中國知識分子需要農村更甚於中國農村需要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前赴後繼前往農村真正的內在動因,是為了尋找自己的生命之根。而必須要思考的是,為什麼知識分子代代下鄉,農村落後與貧窮的狀況卻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征得錢先生同意,文章收入《碧山02》。由於原文較長,限於篇幅,本刊進行了刪節,敬請作者和讀者原諒。
    也許是因為我研究現代文學與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看到諸位,就覺得似曾相識。你們的言談,說話的姿勢,眼神裡流露出的熱情與困惑,初到農村時的驚喜,第一次走進農民的小屋不知如何交談的窘態,工作無法深入時的焦慮與無休止的競爭,平靜下來的自我反思與質疑等等,在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上都曾出現過,而這其中,也有我自己的身影。這裡有著一個代代相傳的精神譜繫,一個持續了一個世紀的“到農村去”的運動。
    五四的先驅者是第一代;三十年代的共產黨人與鄉村建設派是第二代;延安的青年知識分子是第三代;建國後我們這些五六十年代的知識分子是第四代;“文革”中的知識青年是第五代。而今天的你們,是第六代。我們不得不思考,整整一個世紀,中國知識分子、中國青年可以說是“前僕後繼”地奔赴農村,走向民間。這是為什麼?另一個重要現像是,盡管知識分子每一次到農村去,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這樣的影響大都是“雨過地皮濕”。於是,幾乎知識分子每一代人的下鄉,都要面對前一代人所面臨的幾乎相同的問題,即中國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落後與貧窮狀況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這又是為什麼?
    一、 一個世紀五代人的“下鄉運動”
    (一)五四時期:李大釗的《青年與農村》和新村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核心是“人的覺醒與解放”,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婦女、兒童與農民的獨立價值的發現與肯定。魯迅後來曾說:“我生長於都市的大家庭裡,從小就受著古書和師傅的教訓,所以也看得勞苦大眾和花鳥一樣。有時感到上流社會的虛偽和腐敗時,我還羨慕他們的安樂。但我母親的母家是在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逐漸知道他們是畢生受著壓迫,很多痛苦,和花鳥並不一樣了。”“五四”的先驅者們已經意識到,農民不是“花草”,而是有自己的價值,有自己的要求的獨立的“人”。

    我們需要農村,農村需要我們--中國知識分子“到農村去”運動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              錢理群
    編者按
    本文是錢理群先生2001年11月為“西部陽光行動”青年志願者進行的一場講座的談話稿。文章重點梳理了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知識分子五次“到農村去”的運動。錢先生在文中點出,中國知識分子需要農村更甚於中國農村需要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前赴後繼前往農村真正的內在動因,是為了尋找自己的生命之根。而必須要思考的是,為什麼知識分子代代下鄉,農村落後與貧窮的狀況卻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征得錢先生同意,文章收入《碧山02》。由於原文較長,限於篇幅,本刊進行了刪節,敬請作者和讀者原諒。
    也許是因為我研究現代文學與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看到諸位,就覺得似曾相識。你們的言談,說話的姿勢,眼神裡流露出的熱情與困惑,初到農村時的驚喜,第一次走進農民的小屋不知如何交談的窘態,工作無法深入時的焦慮與無休止的競爭,平靜下來的自我反思與質疑等等,在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上都曾出現過,而這其中,也有我自己的身影。這裡有著一個代代相傳的精神譜繫,一個持續了一個世紀的“到農村去”的運動。
    五四的先驅者是第一代;三十年代的共產黨人與鄉村建設派是第二代;延安的青年知識分子是第三代;建國後我們這些五六十年代的知識分子是第四代;“文革”中的知識青年是第五代。而今天的你們,是第六代。我們不得不思考,整整一個世紀,中國知識分子、中國青年可以說是“前僕後繼”地奔赴農村,走向民間。這是為什麼?另一個重要現像是,盡管知識分子每一次到農村去,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這樣的影響大都是“雨過地皮濕”。於是,幾乎知識分子每一代人的下鄉,都要面對前一代人所面臨的幾乎相同的問題,即中國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落後與貧窮狀況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這又是為什麼?
    一、 一個世紀五代人的“下鄉運動”
    (一)五四時期:李大釗的《青年與農村》和新村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核心是“人的覺醒與解放”,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婦女、兒童與農民的獨立價值的發現與肯定。魯迅後來曾說:“我生長於都市的大家庭裡,從小就受著古書和師傅的教訓,所以也看得勞苦大眾和花鳥一樣。有時感到上流社會的虛偽和腐敗時,我還羨慕他們的安樂。但我母親的母家是在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逐漸知道他們是畢生受著壓迫,很多痛苦,和花鳥並不一樣了。”“五四”的先驅者們已經意識到,農民不是“花草”,而是有自己的價值,有自己的要求的獨立的“人”。
    而從民族解放的角度來理解農民解放的代表是李大釗。他在《青年與農村》中指出,作為中國大多數的農民如果不解放,就是國民全體不解放,而要把現代的新文明從根底輸入社會,知識階級就要與勞工階級打成一氣。由此他發出“我們青年應該到農村去”的號召,並在文中提出了三條理由。第一條,是農村黑暗的現狀。“一般知識階級的青年跑在都市上,求得一知半解,就專想在都市上活動,都不願回到田園;專想在官僚中討生活,卻不願再去工作……把那清新雅潔的田園生活,都埋沒在黑暗的地獄裡面,這不就是我們這些怠惰青年的責任,哪個的責任?”而第二個理由,在於立憲。“立憲的青年呵!你們若想得個立憲的政治,你們先要有個立憲的民間;你們若想有個立憲的民間,你們先要把黑暗的農村變成光明的農村,把那專制的農村,變成立憲的農村。”如果農村沒有開發,農民沒有覺悟,沒有自由的判斷力,如果真的實行普選,那些“練習了許多的詭詐的手段”的城市流氓,那些“積下了許多的罪孽金錢”的城市強盜,就會來騙“他鄉裡的父老”,如果把這些人選上了,“立憲政治、民主政治,那有絲毫的希望?”
    再來看他的第三條理由,是鄉村的幸福。他說,“農村中很有青年活動的餘地,並且有青年活動的需要,卻不見有青年的蹤影”,“在城市裡漂泊的青年朋友呵!你們要曉得,城市上有許多罪惡,鄉村裡有許多幸福……城市上的生活,幾乎是鬼的生活,鄉村中的活動,全是人的活動;都市的空氣污濁,鄉村的空氣清潔。你們為何不趕緊收拾行裝,清結旅債,還歸你們的鄉土?”李大釗對農村的理想化,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現代都市文明的反感,同時也受到了拋棄家庭幸福,跑到鄉下農村宣傳人道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俄國民粹派的影響。俄國民粹派對中國“到農村去”運動有積極的影響,但其也造成了對農村與農民的理想化。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