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梅譜·蘭譜·菊譜·牡丹譜(博雅經典叢書:四大名譜)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718-1041
    【優惠價】
    449-651
    【作者】 (宋)劉蒙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子部  藝術類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240184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24018447
    作者:(宋)劉蒙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6月 

        
        
    "

    編輯推薦

    看古人如何藝菊、賞菊、品菊、詠菊、畫菊,一品菊花的幽幽暗香,選取六部文獻價值較高的菊譜加以校勘、注釋、翻譯。四庫全書總目中關於各種菊譜的提要亦附每節後。 


    中國梅文化原典文獻彙編


    集中體現我國梅文化基本理念與傳統


    著名梅文化研究專家程傑教授傾力打造


    本書收錄了古代蘭譜五種,其中宋代的兩種,明代的一種,清代的兩種,基本上是按照時代的順序,另附蘭譜一種。如此編選,既考慮了古代中國蘭花種植技術方面的成就,更照顧了蘭文化方面的審美需要。正文部分對(宋)趙時庚《金漳蘭譜》、(宋)王貴學《王氏蘭譜》、(明)張應文《羅鐘齋蘭普》等進行了校勘、注譯和點評。

     
    內容簡介
    自屈原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至《神農本草經》言“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再到鐘會稱菊花“神仙食也”,至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再到蘇軾“黃州菊花誤”一事被貶黃州團練使。菊花從藥用、食用功能到菊花審美內涵的定型以及古人詠菊的嗜愛,處處流露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博雅經典:菊譜》選取六部有代表性的、流傳範圍較廣的、文獻價值較高的菊譜加以校注,即宋代劉蒙菊譜、史正志菊譜、範成大菊譜,明代高濂菊譜、黃省曾菊譜、周履靖菊譜。每篇菊譜前有注譯者的提要,介紹作者、內容、版本等情況。《博雅經典:菊譜》對這些經典著作進行校勘、注解、翻譯,並配以相關圖片,《四庫全書總目》中關於各種菊譜的提要亦附每節後。
    宋代菊譜以記載花品為主,明代菊譜以種藝之法為主。本書既談逸聞趣事,又錄菊花品種、菊花的藥用食用方法、前人栽培經驗,還兼收自宋至近代菊花古畫,讀者可在賞菊、品菊中,體味到中國古代菊花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文人雅士的審美追求及生活品位。

    自屈原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至《神農本草經》言“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再到鐘會稱菊花“神仙食也”,至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再到蘇軾“黃州菊花誤”一事被貶黃州團練使。菊花從藥用、食用功能到菊花審美內涵的定型以及古人詠菊的嗜愛,處處流露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博雅經典:菊譜》選取六部有代表性的、流傳範圍較廣的、文獻價值較高的菊譜加以校注,即宋代劉蒙菊譜、史正志菊譜、範成大菊譜,明代高濂菊譜、黃省曾菊譜、周履靖菊譜。每篇菊譜前有注譯者的提要,介紹作者、內容、版本等情況。《博雅經典:菊譜》對這些經典著作進行校勘、注解、翻譯,並配以相關圖片,《四庫全書總目》中關於各種菊譜的提要亦附每節後。


    宋代菊譜以記載花品為主,明代菊譜以種藝之法為主。本書既談逸聞趣事,又錄菊花品種、菊花的藥用食用方法、前人栽培經驗,還兼收自宋至近代菊花古畫,讀者可在賞菊、品菊中,體味到中國古代菊花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文人雅士的審美追求及生活品位。


    蘭花由南向北的移植過程,也是蘭文化由南而北的醞釀和成熟之過程,實在是一個芳香四溢的過程,是一個充滿靈動和審美的過程。時之南宋,乘與播遷,蘭花再次濃墨重彩地進入中國文人的視野,《金漳蘭譜》和《王氏蘭譜》便是時代之產物。


     


    梅為我國原產物種,分布極廣,歷代有關梅文化的資料層出不窮。梅以其幽韻冷香的神韻、凌寒傲雪的品格為人們所推崇,成為士人的精神圖騰。本書彙集了我國梅文化發展中經典的六部文獻,涵蓋了園藝和生活習俗、百科知識和文學作品和墨梅技法圖譜類圖書,即:


    一、宋人範成大《梅譜》,又稱《範村梅譜》。這是我國早的梅花園藝品種的專題譜錄,也是我國古代一次性記載品種多的梅譜著作,代表了我國古代梅花園藝尤其是品種搜集和培育的主要成就。


    二、宋人張镃《梅品》,一部關於梅花欣賞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著名條例。


    三、宋人宋伯仁《梅花喜神譜》。所謂“喜神”,是畫像的意思,該書繪制了100幅花枝圖像,分8個階段描寫從花芽蓓蕾,到大開爛漫,再到凋謝結實的全程,並一一指明圖像名目,配上相應的詩歌解說,是一部形像直觀、圖文並茂的梅花花朵生命全息圖。


    四、宋人趙孟堅《梅譜》,是用詩歌寫成的畫譜,闡述南宋江西畫家揚補之為代表的正統墨梅畫法的宗派譜繫及技法主張。


    五、宋人陳景沂《全芳備祖》。《全芳備祖》是以花卉為主的植物專題大型類書,被譽為“世界早的植物學辭典”,我們這裡選的是其中與梅有關的部分。梅花列在全書卷,占了近十分之一的篇幅,收集了大量有關的百科知識和文學名篇名句,成了當時為集中的梅花資料彙編,是後世引用為廣泛的梅花知識文獻。


    目錄
    前言
    梅譜[宋]範成大著
    解題
    梅譜(並序)
    [附錄]宋代梅品種考
    玉照堂梅品 [宋]張镃著
    解題
    玉照堂梅品
    梅花喜神譜 [宋]宋伯仁著
    解題
    梅花喜神譜
    梅譜 [宋]趙孟堅著
    解題
    趙子固梅譜

    前言


    梅譜[宋]範成大著


    解題


    梅譜(並序)


    [附錄]宋代梅品種考


    玉照堂梅品   [宋]張镃著


    解題


    玉照堂梅品


    梅花喜神譜    [宋]宋伯仁著


    解題


    梅花喜神譜


    梅譜    [宋]趙孟堅著


    解題


    趙子固梅譜


    全芳備祖(選錄)


    解題


    天臺陳先生類編花果卉木全芳備祖(選錄)


    松齋梅譜  ]吳太素編


    解題


    松齋梅譜


    [附錄]淺野本所附日文說明


    引用書目


    劉氏菊譜


    提要


    譜敘


    說疑


    定品


     


    史氏菊譜



    提要





    雜色紅紫


    後序


    附錄 史氏菊譜提要


    範村菊譜


    提要



    黃花


    白花


    雜色


    後序


    附錄 範村菊譜提要


    高氏菊譜


    提要



    分苗法


    和土法


    澆灌法


    摘苗法


    刪蕊法


    捕蟲法


    扶植法



    接菊法


    菊之名品


    附錄 遵生八箋提要


    黃氏菊譜


    提要


    一之貯土


    二之留種


    三之分秧


    四之登盆


    五之理緝


    六之護養


    治菊月令


    周氏菊譜


    提要


    一、培根


    二、分苗


    三、擇本


    四、摘頭


    五、掐眼


    六、剔蕊


    七、扦頭


    八、惜花


    九、護葉


    十、灌溉


    十一、去蠹


    十二、抑揚


    十三、拾遺


    十四、品第


    十五、名號


    附錄 夷門廣牘提要


    在線試讀
    範成大《梅譜》導讀
    [校勘]
    [1]“花有落者……則飄散滿地矣”一段:百菊集譜本僅錄此段,前後皆刪減。
    [注釋]
    ①扶疏:枝葉繁茂分披的樣子。離披:衰殘、凋敝的樣子。
    ②王介甫: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臨川區)人。慶歷二年(1042)登進士第,歷任簽書淮南東路節度判官公事、鄞縣知縣、舒州通判、江南東路刑獄等。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升參知政事,兩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為舊黨所反對。神宗死後,太皇太後高氏臨朝聽政,司馬光入相,盡罷新法。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閉門不言政。卒謚“文”,故又稱王文公。安石博學,於諸經皆有著作,文章詩詞主張文學“務為有補於世”。所作險峭奇撥,政論尤簡潔有力,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周官新義》、《唐百家詩選》、《臨川集》等。《宋史》有傳。歐陽修稱贊王安石雲:“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武夷詩》:考《王安石全集》收錄有《殘菊》,詩句原文是“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擸得一枝猶好在,可憐公子惜花心”,則菊譜中所雲“武夷詩”當為“殘菊”之誤。

    範成大《梅譜》導讀 


    範成大(1126-1193),字至能,早年號此山居士,後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徽州(今安徽歙縣)司戶參軍、樞密院編修官、秘書省正字、吏部員外郎、國史院編修、起居舍人等職。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國,要求收還鞏洛祖宗陵寢地和變更宋帝收書禮。在殺機四伏的金國朝庭,範成大一改以往宋朝使臣卑躬曲膝之態,不畏強暴,慷慨陳辭,其舍身忘死之氣概為宋、金兩朝一致稱道,歸國後遷中書舍人。乾道八年(1172)起,任靜江府(今廣西桂林)、成都府(今屬四川)等地知府。淳熙五年(1178)拜參知政事,不久因事被罷,奉祠退居。其後又起知明州(今浙江寧波)、建康府(今江蘇南京)等。範成大自幼身體孱弱多病,淳熙十年(1183)建康任上,風眩病加劇,辭職退居,68歲卒於家,謚“文穆”。


    範成大與陸遊、楊萬裡、尤袤(一說蕭德藻)合稱“中興四大詩人”。在四人中,範成大宦跡稱顯達,外官至方伯連帥,在朝登侍二府。故能以積年優俸厚祿,在蘇州西南郊太湖之濱逐步建起一座“登臨之勝,甲於東南”的石湖別墅,又在城內私宅之南購置房產,營造花木扶疏,可以日常遊玩的別墅“範村”,常與來訪的朋友詩酒流連,或攜家族團欒賞樂。門客婢僕,奔走應承;花匠園丁,灌畦藝圃。其官紳名士的閑雅生活頗為當時士大夫文人艷羨稱賞。


    範成大本人對梅花似無特別愛好,但由於故鄉蘇州正是當時梅花藝植為興盛的地區,而範本人求田問舍、經營私園頗為經意,也頗具實力,加之對於山川風土、文物掌故、鄉土民俗物產等多留意著述,因而就有了《範村梅譜》這一記載當時吳中梅花品種的專題譜錄。


    《梅譜》,也稱《範村梅譜》,今本不分卷。《梅譜》引言稱:“餘於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數百本,比年又於舍南買王氏僦舍七十楹,盡拆除之,治為範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吳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始盡得之。隨所得為之譜,以遺好事者。”範成大石湖別墅經營較久,自稱“少長釣遊其間,結茅種木,久已成趣”,可見有祖產作基礎。石湖地處蘇州古城西南二十裡楞伽山下、太湖濱灣,山水蜿蜒,風景清幽,春秋吳、越故跡甚多,範成大隨地勢高低為臺榭樓閣,有天鏡閣、錦繡坡、夢魚軒、盟鷗亭等建築和林圃。玉雪坡即其一,是一處集中植梅的景觀,植梅數百株。城內範村經營稍晚,梅花卻是不少,令人印像深刻。範成大《梅譜》正是就其搜集的梅花品種著錄而成。


    與《梅譜》同時,範成大還完成了《菊譜》,也稱《範村菊譜》,主要記載蘇州當地的菊花品種,該書署時淳熙十三年(1186),兩書完成大致同時。《梅譜》載江梅、早梅、官城、消梅、古梅、重葉、綠萼、百葉緗梅、紅梅、鴛鴦、杏梅、蠟梅共12種,其中早梅、綠萼、蠟梅均有另品,而古梅則屬梅之特殊生態,並非一個品種。早梅有多種,也主要是花期不一,應屬於地區或環境差異,也不是新的品種,因而《梅譜》合計記錄薔薇科梅、蠟梅科蠟梅品種14個。


    對每一品種,主要記錄性狀特征,重在花色,兼及果實,間或也辨別名實源流,說明栽培方法,條理清晰,語言簡明扼要。內容多得之自身經歷,不僅切實可靠,且具科學性。如敘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名稱與含義兩方面都辨說明確。少數品種附說稍多,如“古梅”條敘四明、吳興等地苔梅不同,又記早年所見成都、江西清江兩處古樹景像,提供了不少信息。


    在序言中,範成大介紹了南宋,特別是蘇州地區藝梅風氣之盛,有助於我們了解當時梅花欣賞和圃藝的發展狀況。後序尤其值得注意,範成大認為“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可以說揭示了梅花欣賞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和經驗。賞梅重在“格”“韻”,蘇軾以來便形成共識,成了人們口頭常談,而範成大進一步聚焦在“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兩個方面,重點強調的是枝干之美。從林逋以來,“疏影橫斜”就受到關注,而“老枝怪奇”之美,卻是南宋以來纔逐步引起注意的,範成大將他們相提並論,表明其認識已相當全面、深刻。當時吳下市俗藝梅謀利者,一味追求嫩枝長條、花頭密綴的姿態,而以揚補之為代表的江西墨梅畫派,所畫也以嫩條秀枝為主。範成大對此深表不滿,認為皆非“高品”。他特別提到墨梅畫家廉布,廉布是“靖康之難”中投降派首領張宗昌的女婿,“南渡”後受到牽連,十分潦倒,但他繼承文同、蘇軾等士人畫風,畫梅多枯筆老干,意境古健蕭散,風格蒼勁奇崛,與當時流行的江西逃禪(揚補之)清秀優雅的畫風截然不同。在舉世競誇江西的情況下,範成大別具隻眼,對廉布墨梅的奇峭風致給予高度評價,體現了獨到的感悟和卓越的見識。這些關於賞梅和畫梅的主張,成了梅花欣賞和墨梅藝術的經典理念,深受人們重視。


    範成大《梅譜》在園藝史上的地位更值得注意,它是部專題梅花品種譜錄。兩宋藝梅極盛,士人詩文題詠、言談筆錄及地方志涉及梅花品種頗多,但較為分散,且不明確。範譜就此專題敘錄,集中當時重要、基本的梅花品種,提供名稱、性狀等方面的科學記錄,奠定了古代梅花品種知識的基本體繫明清時期,雖然也間有類似的品種譜錄出現,但無論著錄數量還是聲名影響,都望塵莫及。事實上,宋以來有關梅花品種的介紹多以轉抄範譜為主,後世間有新品登錄,但一般也隻三五種,一次性登錄的數量遠不及範譜之多。這是範譜難能可貴而彌足珍視之處。


    我們這裡的整理,以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百川學海》本《梅譜》為依據,以《說郛》、《四庫全書》本參校,詳加注釋。並附以筆者《宋代梅品種考》一文,以供參考。


    菊之開也,既黃白深淺之不同,而花有落者,有不落者。蓋花瓣結密者不落,盛開之後,淺黃者轉白,而白色者漸轉紅,枯於枝上;花瓣扶疏者多落,盛開之後,漸覺離披①,遇風雨撼之,則飄散滿地矣。[1]王介甫《武夷詩》雲:“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②歐陽永叔見之,戲介甫曰:“秋花不落春花落,為報詩人子細看。”③介甫聞之,笑曰:“歐陽九不學之過也。豈不見《楚辭》雲‘夕餐秋菊之落英’?”④東坡,歐公門人也,其詩亦有“欲伴騷人賦落英”與夫“卻繞東籬嗅落英”,亦用《楚辭》語耳⑤。王彥賓言:“古人之言有不必盡循者,如《楚辭》言‘秋菊落英’之語。”⑥餘謂詩人所以多識草木之名,蓋為是也。歐、王二公文章擅一世,而左右佩紉⑦,彼此相笑,豈非於草木之名猶有未盡識之,而不知有落有不落者耶?王彥賓之徒又從而為之贅疣⑧,蓋益遠矣。若夫可餐者,乃菊之初開,芳馨可愛耳。若夫衰謝而後落,豈復有可餐之味?《楚辭》之過,乃在於此。或雲《詩》之《訪落》,以“落”訓“始”也,意落英之落,蓋謂始開之花耳⑨。然則介甫之引證,殆亦未之思歟。或者之說⑩,不為無據,餘學為老圃,而頗識草木者,因並書於菊譜之後。淳熙歲次乙未閏九月望日,吳門老圃敘。
    [校勘]
    [1]“花有落者……則飄散滿地矣”一段:百菊集譜本僅錄此段,前後皆刪減。
    [注釋]
    ①扶疏:枝葉繁茂分披的樣子。離披:衰殘、凋敝的樣子。
    ②王介甫: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臨川區)人。慶歷二年(1042)登進士第,歷任簽書淮南東路節度判官公事、鄞縣知縣、舒州通判、江南東路刑獄等。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升參知政事,兩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為舊黨所反對。神宗死後,太皇太後高氏臨朝聽政,司馬光入相,盡罷新法。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閉門不言政。卒謚“文”,故又稱王文公。安石博學,於諸經皆有著作,文章詩詞主張文學“務為有補於世”。所作險峭奇撥,政論尤簡潔有力,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周官新義》、《唐百家詩選》、《臨川集》等。《宋史》有傳。歐陽修稱贊王安石雲:“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武夷詩》:考《王安石全集》收錄有《殘菊》,詩句原文是“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擸得一枝猶好在,可憐公子惜花心”,則菊譜中所雲“武夷詩”當為“殘菊”之誤。
    ③歐陽永叔: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舉天聖八年(1030)進士甲科,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合,致仕後退居潁川,卒謚文忠。一生博覽群書,以文章著名,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文壇領袖。他反對宋初西昆派的浮艷文風,主張文學須切合實用。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與韓愈、蘇軾一起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撰有《毛詩本義》、《新五代史》、《集古錄》等,並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後人輯有《歐陽文忠公文集》153卷、附錄5卷,其中《居士集》為其晚年自編。《宋史》有傳,宋蘇轍《欒城集·欒城後集》卷二十三有《歐陽文忠公神道碑》。子細:認真,細致,細心。歐陽永叔戲介甫事與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所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內容相似,唯故事中人物稍有不同,前者作歐陽修,後者作蘇軾而已。據《警世通言》記載:某日,湖州刺史任滿的蘇軾回京,去拜會宰相王安石,恰好看到王安石有一首未完成的《詠菊》詩,雲:“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因興至所發,不能自已,舉筆依韻續詩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後來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親眼目睹“菊花棚下,隻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的情景,這纔明白王安石主張貶他至黃州的苦心,也深刻理解了“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④歐陽九:指歐陽修。唐宋以降,詩友之間多以家族排行次第(即行第)相稱。如李白稱李十二,杜甫稱杜二,韓愈稱韓十八,歐陽修則有“歐陽九”、“歐九”、“九公”、“九丈”等稱謂。例如,蘇舜欽《蘇學士文集》卷二有《和韓三謁歐陽九之作》、《出京後舟中有作寄文韓二兄弟、永叔歐陽九、和叔杜二》等詩作,俞文豹《吹劍外錄》稱“晏文獻所厚唯小宋、歐九”,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記載“師魯謂人曰:歐九真一日千裡也”,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祐癸酉秋九月,蒙恩補郡維揚,十一月到治。蒞事之始,首閱題名前後帥首,莫非一時豪傑,固所欽慕矣。然於其間九公頗有寅緣,感舊思賢,嗟嘆不足,因作長韻,題於齋壁以寄所懷耳》,《歐陽文忠公集》附錄卷一蘇轍《祭文》雲:“謹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故觀文少師贈太師九丈之靈。”夕餐秋菊之落英:語出屈原《離騷》,原文作“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漢劉向編輯《楚辭》,尊稱之為《離騷經》;南朝梁劉勰品論《楚辭》以《辯騷》標目,蓋舉著名一篇言之。故王安石直言其為《楚辭》中語。
    ⑤門人:弟子。後漢時公卿多自教授聚徒,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人或門生。後世門生與弟子無別。欲伴騷人賦落英:語出蘇軾《次韻答孫侔》詩,原文作:“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騷人賦落英。但得低頭拜東野,不辭中路候淵明。艤舟苕霅人安在,卜築江淮計已成。千裡論交一言足,與君蓋亦不須傾。”卻繞東籬嗅落英:語出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原文作:“白衣送酒舞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空煩左手持新蟹,漫繞東籬嗅落英。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餉春耕。”這兩首詩中均有“落英”一詞,故雲“亦用《楚辭》語耳”。
    ⑥王彥賓:即王觀國,字彥賓,長沙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進士,嘗以左承務郎知汀州寧化縣,主管勸農公事、兼兵馬監押,後升禮部員外郎,出知邵州。事跡不見於《宋史》。著有《學林》十卷,晁公武、陳振孫兩家書目及《宋史·藝文志》俱未著錄,但收入《四庫全書》、《叢書集成初編》、《湖南叢書》等。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一十八《學林提要》載,該書“專以辨別字體、字義、字音為主,自六經、《史》、《漢》旁及諸書,凡注疏、箋釋之家,莫不臚列異同,考求得失,多前人之所未發”,又“引據詳洽,辨析精核者十之八九”,“可謂卓然特出矣”。
    ⑦佩紉:亦作“紉佩”,語出《楚辭·離騷》:“紉秋蘭以為佩。”意思是捻綴秋蘭,佩帶在身。後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德澤或教益銘感於心,如紉佩在身。多用於書信。
    ⑧贅疣(zhuìyóu):本指附生於體外的肉瘤,比喻多餘無用的東西。
    ⑨訪落:《詩經·周頌·訪落序》曰:“《訪落》,嗣王謀於廟也。”毛傳:“訪,謀。落,始。”鄭玄箋:“成王始即政,自以承聖父之業,懼不能遵其道德。故於廟中與群臣謀我始即政之事。”後因以“訪落”謂嗣君與群臣謀商國事。訓:亦稱訓故、訓詁、詁訓、故訓,意思是解釋古書中的字、詞句的意義。
    ⑩或者:有人,有些人,某人。
    淳熙:南宋孝宗趙昚年號(1174—1189)。歲次:也叫年次。古代以歲星紀年,每年歲星(木星)所值的星次與其干支叫歲次。乙未:中國古代采用干支紀年,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環相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組,稱作“六十花甲子”,用來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此處雲“歲次乙未”,指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望日:月亮圓的那一天,通常指農歷每月十五。
    [譯文]
    菊花開放時就有黃色與白色的區別,深色與淺色的不同,而且有些品種花瓣會落,有些品種花瓣不會落。大致說來,那些花瓣聚合緊密的不會凋落,每當花朵盛開之後,逐漸由淺黃色轉變成白色,再由白色漸漸轉變成紅色,後枯死在枝頭上;那些枝葉繁茂花瓣分披的菊花大多會凋落,每當花朵盛開之後,先是花瓣漸漸衰殘凋敝,如果遇到風吹雨打,就紛紛飄散滿地了。王安石《武夷詩》中寫道:“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歐陽修看到後,戲謔王安石道:“秋花不落春花落,為報詩人子細看。”王安石聽聞歐陽修續對的詩句後,笑著說:“這是歐陽九學藝不精的過錯啊。難道沒讀過《楚辭》中‘夕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嗎?”蘇東坡是歐陽修的門生,他的詩集中有“欲伴騷人賦落英”與“卻繞東籬嗅落英”這類詩句,也是化用了《楚辭》中的話語啊。王彥賓考證說:“古人的話也不必全部遵循啊,比如說《楚辭》中講‘秋菊落英’之類的詞語。”我聽說詩人之所以認識很多花草樹木的名稱,大概就是因為這些情況吧。歐、王二位先生文章獨擅一世,可是身邊之人為感謝自己的師長,卻彼此相互取笑,難道真是因為對花草樹木的名稱未能全部認識,因而不知道菊花有落瓣和不落瓣的區別嗎?王彥賓之輩又根據他們各自的說法去進行多餘的考證,這樣一來離真相就越來越遠了。像那些能夠食用的菊花,本是菊花剛剛綻放之時,自然芳香可愛;而那些衰謝之後凋落的菊花,又怎會有能食用的誘人香味呢?《楚辭》的過錯,就在於這些原因吧。有人說,《詩經·訪落》篇中的“落”字意思是“始”,照這樣推理,“落英”的“落”大概就是指剛開的花朵吧。這樣看來王安石的引證,大概也沒有經過慎重思考吧。這雖是某些人的說法,卻不是毫無依據,我學著做一名有經驗的花農,而且也認識很多花草樹木,因此一並將這些情況寫在菊譜後面。淳熙二年歲在乙未閏九月十五,吳門老圃作敘。

    ……



     

    《翼譜叢談》作為明清交替之際的蘭譜,沒有宋代學者趙時庚《金漳蘭譜》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之功;也沒有其後清代學者朱克柔《香筆記》的體大思精,後出轉精之實績。誠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培蘭之法,譜載甚詳,似無容更贅矣。乃海內名公不乏留心此道者,輒有撰述以攄所得。餘焚香展誦,或自出己意,絕不寄人籬下;或采摘舊譜,益以別授口傳。嘗試以弈譜譬之:《羅鐘齋》一編,肯綮領絮,條理肌分,其滿局乎?諸名公自出勝解,旌旗壁壘,各不相襲,則分局殘局也。餘反覆尋味,大都以錦心繡口之纔,發其丘壑煙雲之致,雖言人人殊,為紫莖管鮑、丹穎金湯,趣則一耳。謹彙梓譜後,用征臭味之同,並增鼓吹之助雲爾。”作者認為《羅鐘齋蘭譜》對蘭花栽培技術已經論述較為全面了,而自己隻是在這裡補苴罅漏,更進一步搜集各家之說。《翼譜叢談》,其“翼”字是確立本譜和《羅鐘齋蘭譜》或他譜之間的關繫,注解、補充其他蘭譜之意;“叢談”則表明了此譜的內容和敘述方式,是韓愈“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之意,而其中也確實多彙集其他短小蘭譜和名家蘭言,如《馮具區栽蘭法》、《陶歇庵養蘭說》、《李九嶷養蘭訣》、《袁石公蘭言》、《周樾林蘭訊》、江道宗《蘭譜》和宋天民《種植書》等。這些譜籍中有的已經無從查考,有些僅是一些歷史留下的殘編斷簡。但是,這並不能否認《翼譜叢談》的存在價值,它更為全面地反映了明末清初之際養蘭盛事,具有他譜不可取代的社會文化認識意義,同時也為我們對蘭譜文獻的考證提供一些非常寶貴的線索。下面我們具體看一下《翼譜叢談》的內容。


    《翼譜叢談》記錄的《馮具區栽蘭法》內容不多:一是如何栽種,二是盆內去蟻。馮具區即是馮夢禎,萬歷年間秀水(今嘉興)人,字開之。萬歷會試,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祭酒等官職,史上有馮祭酒之稱。


    《翼譜叢談》記錄的《袁石公蘭言》中袁石公即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開創了文學創作中的“公安派”。他的傳記、遊記之作在歷史上都很著名,有《袁宏道集》傳世。《袁石公蘭言》以其文學家的手筆描摹蘭花,足為蘭譜增色。袁宏道描寫蘭花初放之情態:“蘭蕊初出土,如一鉤紅捻,半吐弓鞋。再則亭亭直上,有干雲觸日之勢,結蕊累累,擎拳虯聚。大放則如燕剪生就,如蜻翅翻成,如快雀乘風,飛鳴上下,如美人臨鏡,掠鬢自喜,如蕩子宛遊,持羽欲狂,餘態多嫻,筆不能注,安得吳道子再起一為傳神哉?”據《袁石公蘭言》:“王百穀遺予詩曰:‘漳江茉莉贛江蘭,夾竹桃花不奈寒。三種盡非吳地產,一年一度買來看。’此老恁地省事。”按此所記,袁石公與王百穀是相識的,王百穀比袁石公年齡要大三十三歲,不過袁石公卻比王百穀早謝世兩年。王百穀即王稚登(1535~1612),明代文學家,字伯穀、百穀,先世江陰(今屬江蘇)人,移居蘇州。相傳王百穀四歲能作對,六歲善書法,十歲能吟詩作賦,長大後更是纔華橫溢。嘉靖末入太學,萬歷時曾召修國史。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風格接近公安派,著有《王百穀集》,並輯明代散曲為《吳騷集》。說到王百穀便不能不提馬湘蘭。馬湘蘭(1548~1604),明代秦淮名妓,女詩人、女畫家,真名馬守真,小字玄兒、月嬌,號湘蘭,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其實她祖籍是湘南,又酷愛蘭花,於是在畫幅中題名“湘蘭子”,所寫的兩卷詩集,也稱為《湘蘭集》,故稱其馬湘蘭。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也有人稱她“四娘”。據說她本是湘南一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不知為何隻身流落到金陵。馬湘蘭在秦淮艷名遠播,並且先妓後鴇,靠著客人的饋贈,積蓄了一些錢財,在秦淮河邊蓋了一座小樓,裡面亭臺樓閣,曲徑回廊,處處植滿蘭花,命名為“幽蘭館”。馬湘蘭出則高車駟馬,入則呼奴喚婢,雖為一個青樓女子,卻有著貴婦人一般的氣派,後因有色有纔而為人勒索敲詐,王百穀幫她慷慨解圍。馬湘蘭對王百穀十分感謝,接觸王百穀後又被其溫文爾雅、多纔多藝的藝術纔華所打動,故有相許之意,但為王百穀所拒絕。我們從馬湘蘭對王百穀的贈畫題詩裡可看到她的一往情深,《題一葉蘭畫》:“一葉幽蘭一箭花,孤單誰惜在天涯?自從寫入銀箋裡,不怕風寒雨又斜。”《題斷崖倒垂蘭》:“絕壁懸崖噴異香,垂液空惹路人忙。若非位置高千仞,難免朱門伴晚妝。”馬湘蘭痴情於王百穀三十餘年,終未談嫁娶之事。後來得知王百穀七十大壽,馬湘蘭抱病趕至姑蘇,“買樓船,載嬋娟,赴吳門”,為之歌舞慶壽。宴會上,她重亮歌喉,為相戀三十餘年的王郎高歌一曲,唱得王百穀老淚縱橫。馬湘蘭返回金陵後,已是心力交瘁,殘燈將熄,不久的一天,在四周擺滿的含幽吐芳的蘭叢之中,走完了她五十七歲的人生。李白有“若無清風生,香氣為誰發”之詩,誠可為喻王百穀之於馬湘蘭之故事。《袁石公蘭言》裡又提到毛伯成。毛伯成以字行世,名毛玄,生卒年月不詳,據載是晉時人,歷史上也有人稱他“齊參軍毛伯成”,著有《毛伯成集》。歷史上有人對他的評價是:“伯成文不全佳,亦多惆悵。”《袁石公蘭言》裡說:“毛伯成負其纔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這句話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原文是:“毛伯成既負其纔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寧願做一個真正的學士,而不做一個虛偽的道學先生。


    《翼譜叢談》還載錄了《陶歇庵養蘭說》。陶歇庵即陶望齡,明萬歷十七年(1589),他以會試、廷試第三的成績,做了翰林院編修,參與編纂國史;曾升侍講,主管考試後被召為國子祭酒。陶望齡為官剛直廉潔,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學為樂事。他把做學問也當作歇息,並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學人有時也稱他為歇庵先生。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莊》12卷、《天水閣集》13卷。


    《翼譜叢談》引《周樾林蘭訊》中“羅虯之擬《花九錫》”。羅虯,臺州(今浙江臨海)人。生於唐大中年間,九歲能文,十歲善詩。後累舉不第,唐僖宗廣明庚子亂後,依附鄜州李孝恭。羅虯“詞藻富麗”“文章驚天地”,咸通、乾符年間以詩名世,所作《比紅兒詩》百首,被後人譽之為“海中佳料”。《花九錫》與“石公之《瓶史》三章”都是早記述關於插花、賞花的文章。《瓶史》著於1599年,後傳於日本,對日本的插花藝術影響很大。“石公”即是上面提到的袁宏道。《周樾林蘭訊》中的“張功甫《梅譜》”,張功甫以字行世,名張镃(1153~1211),字功甫,號約齋,西秦(今陝西)人,徙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工詞,擅長詠物,細膩入神,有《南湖集》《玉照堂詞》等,隻聽說他有《梅品》傳世,不見《梅譜》。《梅品》繫統闡述了作者的賞梅情趣,“花宜稱”凡二十六條:“淡陰、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臺、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上橫琴、石枰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


    《翼譜叢談》記載的江道宗《蘭譜》則為考證《蘭譜奧法》的作者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莫磊先生的《蘭花古籍擷萃》在對《蘭譜奧法》作評點時說:“(《蘭譜奧法》)書上標著的作者姓名是我國早寫蘭花專著的宋人趙時庚。但查此書成書於明代,也就是說,此書面世比趙時庚生活的年代要整整地遲上約360年,可見早已沉睡於九泉之下的趙時庚是不可能再爬起來寫這冊《蘭譜奧法》了。書首與趙時庚同時排列的是擔任本書審校工作的嘉禾(今福建建陽)自稱是梅墟譜人周履靖。他是否就是該書真正的作者呢?……初斷此書真實的作者,可能就是明代這位嘉禾的梅墟道人周履靖。但因尚無足夠的依據,所以僅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但是仔細考察《翼譜叢談》記述的江道宗《蘭譜》之內容,其梗概大致就是簡版的《蘭譜奧法》,如果《翼譜叢談》資料來源準確的話,《蘭譜奧法》的作者就很可能是宋代的江道宗。


    《翼譜叢談》中論及的《李九嶷養蘭訣》、宋天民《種植書》、《蘭湯譜》與陳季像一時難以查其詳細資料;黃琴趣有養蘭訣:“春勿出,秋勿入,夏勿干,鼕勿濕。”與明代武林人李奎《種蘭訣》中的“春不風,夏不日,秋不干,鼕不濕”略有不同,不過各自側重不同而已。如上所述,把《翼譜叢談》成書時間與相關人物、著作的資料作一簡述,為我們感悟那個時代的蘭文化背景、領悟這部古譜產生的時代背景都是會有所幫助的。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