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傳習錄》解析 錢穆之書,全本全譯全析,陽明哲學思想闡發的啟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832-1206
    【優惠價】
    520-754
    【作者】 王陽明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542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54285
    作者:王陽明著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將《傳習錄》上中下三卷打通,對其中互有思想關聯的條目做了對照考辯,為從整體上把握陽明思想提供了參照便利。全書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全書注解全面詳盡。作者力求做到有詞必釋,有名必究。對於所有的中國哲學名詞、陽明心學重點名詞都予以解釋,並追溯其出處,可作為《傳習錄》注解的參考書。


    二是書中輯錄的解析評論客觀、精彩。作者參閱挑選出眾多評論中對理解陽明原意有幫助的精彩評論,勘誤訂正、補充背景、延伸闡釋、辨別異同,且緊貼時代、富於趣味,讀者將獲益匪淺。

     
    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代表作品。書中既有王陽明與弟子之間的對話問答,又有其與時人的書信往還,內容豐富,體現了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誠意格物等哲學思想。書中所闡述的修身、養心、處世之道對於現代生活依然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可以說,這是一本充滿實踐性的生活哲學讀本。本書注釋以闡述陽明哲學思想為旨歸,精要得當;譯文則通俗易懂,文筆流暢;賞析內容更是融入了作者數十年的研究心得,頗有參考借鋻價值,是《傳習錄》譯注類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簡介

    張力,1984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繫。此後生涯,惟願:一干正事——自己教書15年,得湖南省優秀教師獎狀;看別人教書17年,得湖南中華職教社黃炎培傑出校長獎杯。二講真話——曾任民進常德市委會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省、市政協委員、常委,常德市政協副主席。三讀閑書——天街海市,信馬由韁;燈窗夜雨,自樂自娛。

    目錄
    目錄


    上卷 《初刻〈傳習錄〉》

    徐愛引言 3

    徐愛錄 5

    1.在新民還是在親民 5

    2.至善是心之本體 8

    3.天理隻應心上求 9

    目錄


     


     


    上卷 《初刻〈傳習錄〉》


     


    徐愛引言 3


     


    徐愛錄 5


     


    1.在新民還是在親民 5


     


    2.至善是心之本體 8


     


    3.天理隻應心上求 9


     


    4.至善隻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 12


     


    5.初論知行合一 14


     


    6.批評朱子錯訓格物 18


     


    7.窮理即是明明德 23


     


    8.初提良知 24


     


    9.博文為約禮之功夫 25


     


    10.一論道心與人心 27


     


    11.天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 29


     


    12.陽明看歷史 35


     


    13.《春秋》亦經,五經亦史 38


     


    14.《詩》非孔門舊本 39


     


    徐愛跋 41


     


    陸澄錄 42


     


    15.主一與逐物 42


     


    16.隻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42


     


    17.覺懶看書則且看書 43


     


    18.處朋友務相下 43


     


    19.爾病又發 44


     


    20.後世著述有亂正學 45


     


    21.學者惟患此心之未明 46


     


    22.義理無定在,無窮盡 48


     


    23.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往 49


     


    24.上達隻在下學裡 50


     


    25.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51


     


    26.再論知行合一 53


     


    27.孔子對做官的態度 54


     


    28.隻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 55


     


    29.君子的器與不器 56


     


    30.為學須從本原上用力 57


     


    31.心體明即是道明 58


     


    32.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59


     


    33.心即性,性即理 60


     


    34.惡人之心失其本體 61


     


    35.聖人說精一,自是盡 62


     


    36.省察和存養 62


     


    37.致中和隻在謹獨 63


     


    38.性一而已 64


     


    39.纔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 66


     


    40.正人不怕邪鬼 67


     


    41.定者心之本體 68


     


    42.《大學》與《中庸》 68


     


    43.孔子如何正名 70


     


    44.如何克制悲情 72


     


    45.體用一源 73


     


    46.《易》之辭 75


     


    47.聖人不消說夜氣 75


     


    48.操存舍亡 76


     


    49.儒與釋道 77


     


    50.蓍龜與易 79


     


    51.武王未盡善 80


     


    52.執中無權猶執一 80


     


    53.善念存時,即是天理 81


     


    54.收斂與發散 82


     


    55.評文中子 82


     


    56.評許魯齋 83


     


    5合一 84


     


    58.喜怒哀樂本自中和 84


     


    59.哭則不歌 85


     


    60.克己須要掃除廓清 86


     


    61.評《律呂新書》 86


     


    62.格物如磨鏡 87


     


    63.道無精粗 88


     


    64.私欲日生如地上塵 89


     


    65.隻管閑講,何益之有 89


     


    66.道無方體,不可執著 90


     


    67.人要隨纔成就,纔是其所能為 91


     


    68.願為源頭活水 93


     


    69.太古氣像如何復見得 94


     


    70.心統五官 94


     


    71.長善去惡 95


     


    72.閑思雜慮也是私欲 96


     


    73.志至氣次 97


     


    74.聖賢教人 98


     


    75.未發之前如何用功 99


     


    76.病瘧之人與病根 100


     


    77.顏子沒而聖學亡 102


     


    78.身心知意物 103


     


    79.隻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 105


     


    80.言語與心靈 105


     


    81.一論孟子之不動心與告子異 105


     


    82.衝漠無朕與萬像森然 107


     


    83.心外無物 108


     


    84.格物不在口耳 109


     


    85.至善在我心 109


     


    86.格者,正也 110


     


    87.格物無間動靜 112


     


    88.關鍵在意誠 112


     


    89.明德就是仁 114


     


    90.明明德與親民 115


     


    91.至善者,性也 116


     


    92.千思萬想,務求必得此至善 117


     


    93.萬物一體與兼愛 118


     


    94.無私心即是當理 121


     


    薛侃錄 122


     


    95.持志如心痛 122


     


    96.涵養與講求 122


     


    97.見善即遷,有過即改 124


     


    98.吾與晦庵心相同 125


     


    99.精金與纔力 126


     


    100.朱熹有晚年之悔 129


     


    101.除草與天理善惡 131


     


    102.為學須得個頭腦 136


     


    103.為學與業舉 136


     


    104.人生要有主宰 138


     


    105.為學大病在好名 139


     


    106.悔悟是去病之藥 140


     


    107.聖人隻論精一不論多寡 140


     


    108.心不可以動靜為體用 142


     


    109.上智下愚不肯移 143


     


    110.子夏門人問交 143


     


    111.學是學去人欲、存天理 144


     


    112.一以貫之 145


     


    113.聞見與心地上用功 147


     


    114.顏回有未發之中 147


     


    115.立志貴專一 148


     


    116.重涵養還是重識見 149


     


    117.居敬與窮理 150


     


    118.知是心之本體 153


     


    119.有所忿懥好樂,則不得其正 154


     


    120.戒懼與慎獨 156


     


    121.養心莫善於誠 159


     


    122.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 161


     


    123.貴目賤心 163


     


    124.佛道與聖人之學 164


     


    125.未發之中 165


     


    126.知晝夜,即知死生 167


     


    127.修道之教 169


     


    128.孔子告顏淵為邦之問 171


     


    129.為善去惡,無非是誠意的事 172


     


    中卷《續刻〈傳習錄〉》


     


    錢德洪序 177


     


    答顧東橋書 179


     


    130.特倡誠意 179


     


    131.駁“說高功捷” 180


     


    132.三論知行合一 181


     


    133.四論知行合一 183


     


    134.聖人賢人學者之別 185


     


    135.朱王格物致知之辯 189


     


    136.五論知行合一 192


     


    137.格物與窮理 196


     


    138.何謂誠意、格物、致知 200


     


    139.致良知與達權變 202


     


    140.良知非由於聞見 205


     


    141.聖人生知專指義理 208


     


    142.撥本塞源之論 211


     


    143.道統歷程 216


     


    答周道通書 220


     


    144.困忘之病,亦隻是志欠真切 220


     


    145.“何思何慮”正是功夫 221


     


    146.自己良知原與聖人一般 223


     


    147.寧不了事與必有事焉 224


     


    148.格物是致知功夫 226


     


    149.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228


     


    150.氣即是性 230


     


    答陸原靜書 232


     


    151.照心不動妄心動 232


     


    152.心之本體,無起無不起 233


     


    153.精一即作聖之功 234


     



     


    又 237


     


    155.良知本體與物欲昏蔽 237


     


    156.定者心之本體 238


     


    157.已發未發與陰陽動靜 239


     


    158.良知與喜怒憂懼 243


     


    159.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245


     


    160.照心與妄心 245


     


    161.防於未萌之先而克於方萌之際 248


     


    162.致知之功,即佛氏之“常惺惺” 249


     


    163.戒懼克治即是常提不放之功 252


     


    164.良知本來自明 254


     


    165.德業表著,皆良知中所發 255


     


    166.樂是心之本體 258


     


    167.情順萬事而無情 259


     


    錢德洪跋 262


     


    答歐陽崇一 263


     


    168.良知之外,別無知矣 263


     


    169.沉空守寂與安排思索 265


     


    170.凡學問之功,一則誠,二則偽 267


     


    171.不逆不億 270


     


    答羅整庵少宰書 273


     


    172.講學之要 273


     


    173.為《大學》古本辯 274


     


    174.格物學說自辯之一 276


     


    175.格物學說自辯之二 279


     


    176.為編輯《朱子晚年定論》辯 281


     


    177.秋盡東還,必求一面 284


     


    答聶文蔚 285


     


    178.自勉 285


     


    179.聖人之治天下,何其簡且易 286


     


    180.後世良知之學不明 288


     


    181.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 289


     


    182.以孔子自比自勵 292


     


    183.欲求豪傑同志之士於天下 294


     


    184.切膚之痛乃有未能恝然 295


     


    答聶文蔚二 297


     


    185.勉勵文蔚 297


     


    186.必有事焉和勿忘勿助 298


     


    187.致良知與格致誠正 299


     


    188.致良知與攙和兼搭 302


     


    189.良知的本質與作用機理 303


     


    190.發見良知始於孝悌 305


     


    191.纔有執著意必,其知便小矣 307


     


    192.人品力量不可躐等而能 308


     


    193.尊德性而道問學至當歸一 311


     


    194.文蔚之學已得其大者 311


     


    右南大吉錄 313


     


    195.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313


     


    196—200.教約 315


     


    下卷《傳習續錄》


     


    陳九川錄 321


     


    201.格物致知是誠意的功夫 321


     


    202.無欲故靜 325


     


    203.雖聞見而不流去便是 326


     


    204.本體無內外 327


     


    205.陸子之學隻是粗些 330


     


    206.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 331


     


    207.爾胸中原是聖人 334


     


    208.良知是試金石與指南針 335


     


    209.良知的訣竅 336


     


    210.功夫愈久,愈覺不同 336


     


    211.體來與聽講不同 337


     


    212.洩天機 339


     


    213.知來本無知 341


     


    214.朋友論學,須委曲謙下 342


     


    215.常快活便是功夫 342


     


    216.勝得容易,便是大賢 343


     


    217.心明白,書自然融會 345


     


    218.簿書訟獄之間,無非實學 345


     


    219.將迎無 346


     


    220.博聞多識易傷食 347


     


    221.聖人亦是學知,眾人亦是生知 348


     


    黃直錄 350


     


    222.一節之知即全體之知 350


     


    223.聖賢非無功業氣節 352


     


    2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353


     


    225.我輩致知,隻是各隨分限所及 354


     


    226.六論知行合一 355


     


    227.聖人無所不知,隻是知個天理 356


     


    228.善、惡隻是一物 357


     


    229.聖人之學,隻是一誠而已 358


     


    230.《中庸》大抵皆是說修道的事 359


     


    231.動靜隻是一個 360


     


    232.人若矜持太過,終是有弊 361


     


    233.修辭立誠 361


     


    234.文公格物之說,隻是少頭腦 362


     


    235.雖怒,卻此心廓然 363


     


    236.佛氏不著相,其實著了相 364


     


    黃修易錄 365


     


    237.既去惡念,便是善念 365


     


    238.隻要在良知上用功 365


     


    239.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是有根本的學問 366


     


    240.志於道 367


     


    241.良知真切與業舉 368


     


    242.良知與性氣 370


     


    243.人要著實用功 372


     


    244.良知即是天植靈根 373


     


    245.學須反己 374


     


    246.與人為善 375


     


    247.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 375


     


    黃省曾錄 377


     


    248.曉得良知是個頭腦,方無執著 377


     


    249.思無邪 378


     


    250.再論道心、人心 378


     


    251.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 380


     


    252.讀書不記得,如何 381


     


    253.逝者如斯 382


     


    254.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太重 382


     


    255.大聖人如何猶不免於毀謗 383


     


    256.不厭外物與靜處涵養 384


     


    257.人之纔氣如何同得 385


     


    258.聖人教人,隻怕人不簡易 386


     


    259.聖學真血脈路 386


     


    錢德洪錄 388


     


    260.汝輩學問不得長進,隻是未立志 388


     


    261.良知是造化的精靈 389


     


    262.隻是“致良知”三字無病 389


     


    263.認得良知頭腦 390


     


    264.須胸中渣滓渾化 391


     


    265.良知還是你的明師 392


     


    266.不睹不聞與戒慎恐懼 393


     


    267.良知原是知晝知夜的 394


     


    268.良知在夜氣發的方是本體 395


     


    269.聖人隻是順其良知之發用 396


     


    270.釋氏不能治天下 398


     


    271.與愚夫愚婦異的,是謂異端 398


     


    272.再論孟子之不動心與告子異 399


     


    273.告子病源,從性無善無不善上見來 400


     


    274.萬物都有良知 401


     


    275.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02


     


    276.道理自有厚薄 403


     


    277.身心無自體 405


     


    278.夭壽不貳 406


     


    279.不要作壞我的方子 407


     


    280.良知本是明白,實落用功便是 408


     


    281.聖人不貴前知 410


     


    282.良知本無知 411


     


    283.聖人隻是一能之爾 412


     


    284.良知愈思愈精明 413


     


    285.仁者以萬物為體 414


     


    286.三子力有餘而巧不足 415


     


    287.天與良知 416


     


    288.良知隻是個是非之心 417


     


    289.聖人之知如青天之日 418


     


    290.七情俱是人心合有的 418


     


    291.知行二字,即是功夫 420


     


    292.樂是心之本體 421


     


    293.良知同,更不妨有異處 422


     


    294.父子訟獄,請訴於先生 423


     


    295.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來天則 424


     


    296.功夫隻在自己,不去責人 425


     


    2聲隻在你心上求 426


     


    298.點化,但不如自家解化 429


     


    299.孔子氣魄極大 429


     


    300.人有過,多於過上用功 430


     


    301.心常役役不寧 430


     


    302.琴、瑟、簡編,學者不可無 431


     


    303.善與人同 431


     


    304.知得過、不及處,就是中和 431


     


    305.良知與致知 432


     


    306.蘇秦、張儀之智,也是聖人之資 432


     


    307.無已發未發 433


     


    308.性無定體,論亦無定體 434


     


    309.用功到精處,愈著不得言語 437


     


    310.評楊簡 438


     


    311.人一日間,古今世界都經過一番 438


     


    312.我今纔做得個狂者的胸次 439


     


    313.先生鍛煉人處,一言之下感人深 441


     


    314.江濤煙柳,故人倏在百裡外矣 442


     


    315.天泉證道 443


     


    錢德洪序 449


     


    黃以方錄 450


     


    316.博學於文與學而不思 450


     


    317.釋格、致、誠、正 452


     


    318.格亭前竹子 455


     


    319.童子自有童子的格物致知 456


     


    320.七論知行合一 457


     


    321.八論知行合一 458


     


    322.凡知覺處便是心 460


     


    323.格物即慎獨,即戒懼 460


     


    324.道問學即所以尊德性 461


     


    325.見性者,無異同之可言 463


     


    326.聲色貨利,恐良知亦不能無 464


     


    327.諸君聽吾言,實去用功 465


     


    328.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 465


     


    329.不睹不聞,實良知本體 466


     


    330.無往而非工夫 467


     


    331.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467


     


    332.用功不急效驗 468


     


    333.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469


     


    334.性相近,習相遠 469


     


    335.眼中不容金玉屑 470


     


    336.天地隻有一個靈明 471


     


    337.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 473


     


    338.先生誨人,不擇衰朽 474


     


    339.謙者眾善之基 474


     


    340.良知即是易 475


     


    341.回也,非助我者也 476


     


    342.陽明為舒國裳書《孟子》 477


     


    錢德洪跋 478


     


    附:陽明心學的幾個問題 480

    媒體評論

    《<傳習錄>解析》一書是作者傾注多年心血而成。全書參閱數種《傳習錄》注評本,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功底對《傳習錄》進行了多角度、具有時代性的詳細解析。解析中有詞必釋,有名必究,引經據典,悉溯其源,為讀者掃清了知識障礙,有助於讀者更好地領悟王陽明的思想,是學修陽明心學的啟蒙讀本。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