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健身狂想曲:非運動生活的幸福(梁文道莞爾推薦!)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荷)米達斯·德克思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理論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628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20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6062832
    作者:(荷)米達斯·德克思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8月 

        
        
    "

    編輯推薦


    本書從罕見的角度陳述了體育運動的另一面,為重新認識體育帶來全新的視角。也許在“生命在於運動”的傳統座右銘之下,米達斯的觀點是一個狂想,但他的觀點新穎,同時擁有眾多生物學的數據作為支持,他善於貫通動物世界的科學認識和對人的生活的審視,以論戰風格對人的生活世界中種種自相矛盾之處作出精妙的剖析。米達斯並不逼迫人們接受他的觀點,但他辛辣幽默的語言告訴你你不知道的事實。

     
    內容簡介


    曾有1500年之久,人類過著沒有體育運動的生活,彼時體育運動是根本不必要的東西。體育運動的復活,隻是因為19世紀的理想主義運動形成了這樣的觀念,認為通過塑造身體就可以塑造精神。由此產生了一種“身體崇拜”,甚至受到一些專制政權的歡迎,至今依然很有影響。但本書作者認為,人的精神是一個駕駛著身體“車輛”的司機,它卻完全不了解如何正確使用自己駕駛的這輛車,所以纔發明出體育運動這種東西。沒有人能通過體育運動完善生活甚或延長壽命,相反,折壽的風險常常因此而增加。花費許多時間在健身俱樂部裡鍛煉,純屬浪費生命,而且也是破財送錢,因為有整整一個體育工業鏈條,與政府及保險業聯手合作,就靠著人們對“健康”身體的狂熱信仰而獲利發財。


    本書顛覆了關於體育運動的主流觀念,語言辛辣、詼諧。也提供新的視角讓人們理性審視狂熱的體育運動。

    作者簡介


    米達斯·德克斯1946年出生於荷蘭哈勒姆(Haarlem),是荷蘭著名生物學家和科普作家。他通過廣播和電視節目而廣受聽眾和觀眾喜愛,是荷蘭知名的暢銷書作者之一,他的著作在國際上也獲得了成功。


       
    德克斯已撰寫了約50部著作,其中不少書是為青少年讀者寫的,因此獲得了三屆荷蘭青少年圖書獎Zilveren
    Griffel(銀筆獎)和一屆Vlag en Wimpel獎。

       
    在他為成年人寫的科普著作中,德克斯饒有趣味地探討了種種社會問題,並常常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如《受寵愛的動物》(Geliebtes
    Tier)、《時間咬噬一切》(An allen nagt der Zahn der Zeit)、《幼蟲與蛹》(Von Larven
    und Puppen)等;《健身狂想曲》(Der Gesundheitswahn)等。

    目錄

    章 夢想與現實

    第二章 身體文化

    第三章 面包加競技

    第四章 引擎

    第五章 假像甚於存在

    第六章 畸形人

    第七章 健康!

    第八章 血統記錄簿

    第九章 作為與不作為

    第十章 “思考運動”

    前言
    其實所有的事物都藏在某種東西裡面。烏龜藏在龜殼裡,動物藏在人之內,包打聽的鼻子有時候藏到了別人家的事務裡,一段文字藏在一本書裡,幸福藏在回憶裡,如此等等。而且這樣也不錯。壞水隻要還藏在肚子裡,壞事還沒冒頭,就不會干擾到別人。
    即使是我們人,也藏在某種東西裡面。我指的是藏在身體裡。人也是屬於身體的。為了追上一隻輕快飛舞的小蜜蜂,仔細地觀察它,人就得像個熟練司機那樣轉動自己的頭,靈活地使用自己的胳膊腿兒。身體既牽制人的注意力,也給人提供信息。而作為報答,人負責給他的身體提供營養,在它必須“方便”一下的時候,明智地給它找個地方。如果身體生了病,人就得帶它去看醫生,還得跟它一起受罪。人是家中的主管,是領導和駕馭這整個龐大軀體的那個“小人”,是數以萬億計的細胞的統治者。直到遠端的手指尖和腳趾尖,這全身的領域中,意志就是法律。人像個開明君主那樣統治著身體。除了他,誰還能對這整個混沌說應該怎麼做?當一架波音747飛在高高的雲層上時,它看起來是完全無人駕駛地自動飛行著,在實現一種不受干擾的例行機械過程,它比當年由飛行員操縱的那種小小的“福克機”要獨立得多。然而一旦這架飛機落回地面,人們就看見了那個坐在駕駛艙窗後的掌權者,開動和駕駛這個龐然大物的那個“小人”。假設一個人能夠通過一隻大像的眼睛看到它的內心深處,他肯定也會在那裡看見那隻真正的動物,一隻微型像,它正用小小的長鼻子熟練地觸摸轉換鈕呢。


    其實所有的事物都藏在某種東西裡面。烏龜藏在龜殼裡,動物藏在人之內,包打聽的鼻子有時候藏到了別人家的事務裡,一段文字藏在一本書裡,幸福藏在回憶裡,如此等等。而且這樣也不錯。壞水隻要還藏在肚子裡,壞事還沒冒頭,就不會干擾到別人。


    即使是我們人,也藏在某種東西裡面。我指的是藏在身體裡。人也是屬於身體的。為了追上一隻輕快飛舞的小蜜蜂,仔細地觀察它,人就得像個熟練司機那樣轉動自己的頭,靈活地使用自己的胳膊腿兒。身體既牽制人的注意力,也給人提供信息。而作為報答,人負責給他的身體提供營養,在它必須“方便”一下的時候,明智地給它找個地方。如果身體生了病,人就得帶它去看醫生,還得跟它一起受罪。人是家中的主管,是領導和駕馭這整個龐大軀體的那個“小人”,是數以萬億計的細胞的統治者。直到遠端的手指尖和腳趾尖,這全身的領域中,意志就是法律。人像個開明君主那樣統治著身體。除了他,誰還能對這整個混沌說應該怎麼做?當一架波音747飛在高高的雲層上時,它看起來是完全無人駕駛地自動飛行著,在實現一種不受干擾的例行機械過程,它比當年由飛行員操縱的那種小小的“福克機”要獨立得多。然而一旦這架飛機落回地面,人們就看見了那個坐在駕駛艙窗後的掌權者,開動和駕駛這個龐然大物的那個“小人”。假設一個人能夠通過一隻大像的眼睛看到它的內心深處,他肯定也會在那裡看見那隻真正的動物,一隻微型像,它正用小小的長鼻子熟練地觸摸轉換鈕呢。


    人住在他自己的身體裡。然而我們要問,具體究竟在哪兒?一個人是征用了他的整個身體,還是站在某種駕駛臺前指揮著這個身體呢?
    我們借助於一個實驗,能夠很容易地解開這個謎團。同時我應該強調一下,這是個思想試驗。現在請您直接動手吧,把自己的右腿鋸下來。雖說之後走路會有點困難,而且身體將發生很厲害的傾斜,不過截肢後的某人還是百分百的他自己。隨著截去左腳和兩條手臂,情況的改變依然不足為道。之後這個試驗任務更困難的部分來到了。身體被一層接一層地切除,器官被一個接一個地摘掉,必要時使用假肢等等來替代。例如可以用一個泵來代替心髒,可以用鐵肺取代肺髒,對血液進行透析。然而盡管如此,人還是能感覺到他自己。要想把自己看成一個別人,人得接受一次大腦移植纔行。不過,即使做完腦移植手術,這大腦還是始終把自己看成自己,它會驚愕地問自己:見鬼,我怎麼會坐落到別人的身體裡?就像一個每天騎車上班的人,某天突然發現自己錯騎在別人的車上。如果我們把這場切除試驗一直做下去,一直做到荒謬的程度,終人們將認識到,整個身體裡真正令人欽佩的那個部分實際上是屋頂的那個閣樓。對,我指的是大腦,而且就隻是大腦的皮層部分。無數的思想在大腦中翻騰喧鬧,各種情感在那裡上演著一出出戲劇,愛和恨都來自這個地方。人是住在自己的思想中,而這些思想以頭部為家。人不過是他自己的一個轉租房客,還是終生遭軟禁的。大腦是內容,其餘的都隻是外包裝。假如每個荷蘭人一出生,我們就立刻拆掉他們的外包裝,那麼在短時間內,希爾摩尼寇小島(Schiermonnikoog)就將容得下荷蘭的全體居民。


    而這種情況,我不相信有任何人會喜歡:大腦總是沒法直接在眼前看見它所能思考的東西,大腦從來沒有到過任何令人興奮的地方,大腦也根本沒有一個能讓它沉湎於自己欲求的肉身。也許作為彌補,人們可以給這個沒有身體的大腦配備一架照相機。也許還可以在相機下面安上輪子,再從情趣商店裡弄些娛樂配件裝配上去。然而,假如所有這些被拆掉包裝的大腦都聯合起來,那它們用不了多久就會解決沒有身體這個問題;而且,經過幾年艱苦卓絕的工作,一個全胳膊全腿兒的新人—每個腦細胞的夢想—必將被創造出來。一切將令我們目瞪口獃。也許這個新人根本不能作為“人”被認出來,但是,假如他看上去完全像我們一樣,也有著我們今天這樣的也就是經數百萬年進化而形成的身體,您也不必喫驚。您的大腦與您的身體配得挺好。順便說一句,反過來也一樣。


    把我們自己想像為自己身體的船長,想像為我們腦袋中的那個“小人”,隻有很少的人會對此感到困惑。然而指揮這個“小人”的又是誰呢?很久以來這就不是總能說明白的:究竟是誰、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掌握著什麼樣的韁繩。我們舉每天清晨人們在淋浴噴頭下的那種情況為例。大家都知道那種迷迷糊糊的情況,人們那時還是半睡半醒的。在熱水的衝擊下,腦裡流淌著各種各樣的念頭。有些是實用的念頭,比如人們之後需要做的事情,偶爾也有人們願意隨便想想的那些念頭。不過,有時會有一個問題冒了出來:喂,等下,我現在不會在撒尿吧,不會吧?知道這種情況吧?即使要搞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干了就怕自己干出的那種事,人們不是還要跨出噴頭水流之外一步纔能確定嗎?如果您確實了解這種情況,那麼您已經認識了您的自主神經繫統。它是大腦的同事,也是大腦的競爭者,您以為已使它完全聽命於自己,但它卻構成了國中之國。它料理一切您由於過分笨拙而干不來的事情。它知道您的心髒必須跳多快,知道必須往您咀嚼的食物中摻進多少唾液,它也知道為了不從自行車上跌下來,您必須做哪些事。您真該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如此實用、如此周到的神經繫統。不過,有時候它也會工作得太過自主,可能有些男人對此有過切身體驗。他們住院時曾有聲音親切,雙手輕柔的護士們給他們洗身。於是男人身上那個自主的部分不由抬起頭來。而且有一條:它對“馬上躺倒”這樣的命令完全置若罔聞。這種情況恐怕是令人尷尬的。此時能幫上忙的,隻有盡可能去想像自己正在出大力流大汗地挖坑植樹,要對付一大堆麻煩。要不就在想像中給自己仔細描繪在風景勝地休六周長假的美好景像。


    自己的器官正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有時候可以使一個人極大地陷於難堪。某人正在慷慨激昂地發表一番高見,然而他的胃突然不合時宜地大聲發出嘰裡咕嚕聲,或者大腸在錯誤的時間決定排放出體內的廢氣,結果都會讓他面紅耳赤,無地自容。剛剛人們還覺得自己是掌管著大地上美的一個繫統的那個主人和大師,下一刻他們就尾隨阿姆斯特丹誘人的妓女穿巷而去,或把他們對海洛因發生依賴的身體直接引向滅亡。當人們打算保持清醒時,身體卻睡著了;人們打算把每天走的那段長長的漫步路程走完,然而兩隻腳卻罷工了。人們還一再地有這種印像,有時,身體就是想讓某人躺到醫院的革面硬床上去,而某人終也真的這樣躺到了醫院的那張革面硬床上,如果自有住宅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它所謂的擁有者陷入困難的話。而如果宿主也就是身體死去,寄生者也得同時死去,不管這寄生者是體內的帶蟲囊蟲還是精神,情況都一樣。


    帶蟲或囊蟲這樣的寄生蟲,無論死活,人們都能在身體中很容易地追蹤到它們的蹤跡。但是,人應該到什麼地方去尋找他自己呢?下手抓肯定是不行。抓自己的大腿或抓自己的喉嚨都行,但那個本來意義上的自我,靠下手抓可是抓不到的。人們沒法與大腦中的那個“小人”直接握手。甚至於,就算人們不僅一點點地把自己的胳膊腿兒、心髒啦肝髒啦全都切除,而且一點點地把腦袋直至後一小團的大腦切除,也決不會遇上任何我們能稱為真正的人的那種東西。它是藏起來的嗎?果真如此,人們應該在某個地方不可避免地遇見它。然而事實卻是,主持和領導我們身體的那個存在物,並沒有它自己的身體。它既不用進食,也不用排洩。順便說一句,這一切都揭示出一個讓知識分子們感到羞愧的認識,那就是思維無需任何的能源。如果說人們哪怕是抬一下小手指,也總要燃燒一卡路裡中的極小一部分,那麼主持和領導一個身體的那個家伙,它賴以維生的東西似乎比空氣還少。對一位現代生物學家來說,事情到此就算了結了。無身體卻帶有自己的意志的存在物,這不是他要管的事情。但是過去有個時候,情況卻不是這樣。無身體卻帶有自己的意志的存在物,不管它是哪一類的,也不管它有多大,自遠古以來就是人所共知的東西即:天使和魔鬼、女妖和惡魔、幽靈,以及精神和精靈的那整個王國。


    如果人們無法解開一個繩結,好的做法是直接扯斷它。如果人們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開始又在哪裡結束,好的做法是從中間把自己直接分成兩半。每個人都已經這麼做了,我也跟大家一樣是有兩部分的。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一種由精神和身體共同構成的雙重體。這個雙重體隻有在精神掌控著身體時纔覺得自在,一旦身體接過了領導的角色,我們就覺得不大舒服了。其實我們始終都在期待著精神的掌控。


    精神的圖像很類似一個巨大的熱氣球。它本身想要一直上升,升到更高的領域中,卻被大批沉重的沙袋阻止並羈絆在地面上。那麼,人們能不能像從礦砂中把黃金分離出來那樣,把精神從身體中分離出來?在采礦時,人們一遍遍衝洗和過篩礦砂,直到從成噸的礦砂中終得到大約一百克的黃金。為了得到幾克的鐳,居裡夫人用掉了好幾卡車的鈾礦石。化學家們則從鹽類和硇砂中一點一點地把“精神”即所謂的“精”釋放出來。“鹽精”或可蒸發的鹽酸能從鹽中逃逸出來,氨其實不是別的,就是“硇砂精”。不過,過去在所有的“精”中為人知的是酒精。它像精神那樣有流動性。我們中學的化學老師很幽默,他這種幽默曾經把中學搞得像一場噩夢。他曾經幽默地對我們叫道,“等你們長大了,你們永遠得在一列行進的火車上喝干你們的烈酒,知道為什麼嗎,孩子們?因為酒精是流動的呀!”。今天,人們不再管那種我們看不見抓不著的東西叫“精”,而是叫它“氣”。這種情況始於生活在17世紀的弗萊蒙學者凡?荷爾蒙特(van
    Helmont)。氣體跟通常的質料不同,它雖然也有物質性,卻沒有形式。這使得凡?荷爾蒙特想到了原物質,從前地球必定就是從這種原物質中產生的。古希臘人稱這種原物質為“卡俄斯”即混沌。精神來自氣,氣來自混沌。也就是說,從語言科學的角度看,精神無非是一種混亂。

    媒體評論
    “德克思是個天纔”。
    梁文道: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人人都知道做鍛煉、做體操、做運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對比的身體健康有益,對於那些好喫懶做,非常不喜歡活動的人來講,活在這樣的時代簡直是罪過。人家看著你的身子,知道你平常沒有任何鍛煉的話,就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可疑,很有疑問。
    在我們中國還好,為什麼?因為我們中國人大部分人好像都不喜歡做鍛煉,都隻喜歡看球跟賭球,就算運動主要也是熱愛床上運動而已。但是在很多西方國家,我們天天都看得到很多人騎腳踏車、在街上跑步,然後要去做各類各樣的事情。在這種時候,對於一個不愛做運動,而覺得不做運動跟他身體健康也沒什麼大不了關繫的人,那他該怎麼辦呢?
    我建議如果你是屬於這類人的話,你可以看一看這本書《健身狂想曲》,中文版把它的副標題翻譯成叫做非運動生活的幸福,你看這個標題大家就知道它講的是什麼了。這位作者是現在在荷蘭一個非常有名的科普作家叫做米達斯?德克思,米達斯?德克思在荷蘭是個暢銷書作家,他也是一個生物學家,他寫很多科普書籍,而且他的科普書籍非常幽默,而且往往能夠提出一些不同常人認識的一些觀點。

    “德克思是個天纔”。


    ——英國《泰晤士報》


     


       “中國人都不喜歡鍛煉
    主要熱愛床上運動而已” 
                                                
    —— 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梁文道語




       
    梁文道: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人人都知道做鍛煉、做體操、做運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對比的身體健康有益,對於那些好喫懶做,非常不喜歡活動的人來講,活在這樣的時代簡直是罪過。人家看著你的身子,知道你平常沒有任何鍛煉的話,就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可疑,很有疑問。


       
    在我們中國還好,為什麼?因為我們中國人大部分人好像都不喜歡做鍛煉,都隻喜歡看球跟賭球,就算運動主要也是熱愛床上運動而已。但是在很多西方國家,我們天天都看得到很多人騎腳踏車、在街上跑步,然後要去做各類各樣的事情。在這種時候,對於一個不愛做運動,而覺得不做運動跟他身體健康也沒什麼大不了關繫的人,那他該怎麼辦呢?


       
    我建議如果你是屬於這類人的話,你可以看一看這本書《健身狂想曲》,中文版把它的副標題翻譯成叫做非運動生活的幸福,你看這個標題大家就知道它講的是什麼了。這位作者是現在在荷蘭一個非常有名的科普作家叫做米達斯?德克思,米達斯?德克思在荷蘭是個暢銷書作家,他也是一個生物學家,他寫很多科普書籍,而且他的科普書籍非常幽默,而且往往能夠提出一些不同常人認識的一些觀點。


       
    例如說這本書,他就極力在詆毀體育運動這回事兒,比如說我看這個書有個感覺,他一定是從小體育成績就不太好的,比方說他說我自己過去一直認為,對於精神學校好比是些加油站,當在學校意外得知我的身體也應該受訓練時,我感覺大為驚訝。等到我去讀大學的時候,我的政經更是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即使在科學的殿堂裡,被崇拜的仍然是身體,人們會誤會以為自己置身於一所拳擊學校。


       
    後來他還說,他搞不清楚為什麼我們那麼運動,他說機器很久以前為人減去了那一切勞動量,今天又愚蠢的浪費到運動場上,各種機器不再為了減輕人們勞動的辛苦而存在,而是為了加重這些勞動的負擔而存在,指的當然就是健身室裡面種種的器材。然後他就說,事實上我們常常講精神好像很重要,但是今天我們認為,鍛煉身體仿佛也是有強化精神的任務。


       
    這裡面他就講到,如果說過去身體曾經有強化精神的任務,那麼今天精神則必須為改善身體而受累,人們期待的精神去激活肌肉,擴大肺活量到*極致,否定他們的抗議,給他們指明目標,終點線成功勝出。如果運動員的精神不夠頑強,那就雇個教練,讓他接手這個煩人的事情,讓運動員自己的身體在某個程度上受到教練纔操控、遙控。


       
    說到這裡面,這裡面就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知道,我們在做任何鍛煉的時候,都一定有一個精神意志受到考驗的問題,就覺得自己身體不受使喚,任何去過舉重室做運動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一開始做的時候總會有一段時間特別的痛苦,為什麼呢?因為你稍微舉動,你的肌肉原來的纖維就有些撕裂的跡像,有些斷掉的跡像,再舉下去,它就會重新彌合,這時候你的肌肉強度、力度纔會逐漸逐漸加大。


       
    如果你是長跑的人甚至跑馬拉松的人,你也知道,你跑的時候覺得自己不受負荷,直到衝破某個臨界點,你覺得沒問題了,Hai了,這種做運動做Hai的現像,或者身體上明明受不了,但是我們強逼著自己過去的現像,我們作者怎麼看呢?他認為,人們認為從馬拉松能夠得到Hai的感覺對嗎,這種研究表明,這主要是一種麻醉劑,我們叫它做內啡肽,它們與嗎啡有著極為緊密的親緣關繫,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體育運動中,確實有麻醉劑在發揮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每個跑慣了馬拉松的人停止了之後,都會明白這一點,他會覺得好像特別難受,這就像什麼呢,就像戒毒癮一樣,戒毒癮就特別難受,你長期做這種高能量的消耗運動之後,忽然不做你也會覺得難受。那是因為你不做這個運動的時候,感受不到在那個運動過程中,由於身體的痛苦刺激我們的精神,刺激我們的意志,使我們的大腦釋放出一種能夠麻醉自己的痛苦,讓自己漠視身體的勞累與負荷而飄飄然的這種內分泌物,他就認為這其實就是鴉片。


        不止如此,他還從各方面認為,我們的體育運動都有問題,例如說,在閱讀印度的(《愛精》
    音)的時候,人們容易有這個印像,沒有雜技技巧的性愛,不可能是真正的性愛,他想講的是什麼呢。我們其實那麼多人關注我們的身體,要減肥要做塑身,要健康,主要還是為了性愛,或許不是為了性愛,而是為了國家。


       
    比如說納粹時期,德國納粹思潮在興起之前,德國人就很強調體操藝術,在這裡面體操對他們來講隻是手段,而目的是德國,體操的精神跟形式都代有深刻的普魯士及軍事特點,在那個年代,訓練的快樂在體操那裡和樂於執行命令,在軍隊那裡都是受到歡迎的。


       
    好,好了半天體育運動壞話,他後面還批評了所有的球迷,像我們這種球迷,認為我們這些人是一群很變態的人,喜歡看一些身體畸形的人在那邊比賽,為什麼?因為他說所有運動員的身體都是不正常的,都是畸形的,我們現在所有的運動迷,等於是喜歡看畸形人在做遊戲的一群變態的人,跟古羅馬人喜歡看競技場上的格鬥士互相殺戮差不多。


       
    講了那麼半天體育運動壞話,難道你真的能否定體育運動的好處嗎?他說不管人們是慢跑10公裡,還是散布10公裡,全都無所謂,卡路裡的消耗值其實是一樣的高,如果人們跑上1個小時,為的是在接下來的1個小時內無所事事,其實你可以直接散布2小時,結果都是一樣的。


       
    然後他就說到,我們能透過運動改善身體嗎,他說每個身體的建設藍圖都是遺傳學上確定下來,對於認真想改變什麼的人來說,生下來那刻都已經太晚了,你在做運動,頂多是幫你的房間換換牆紙而已。到了後他當然也不能夠否認,運動很多的人,人們很少患心肌梗塞。


       
    但是他說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這個關聯是否是因果性關聯呢,是人們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髒,是因為他們進行體育鍛煉,還是因為人們進行體育鍛煉,是因為他們很健康。換句話說他在質疑,任何關於運動能夠讓你身體更健康的說法,其實我們現在都沒有充分的研究,醫學能夠證明你做什麼事,比如說吸煙能夠得病,但是很難去證明,你做什麼事是對你健康的。

    在線試讀
    體育就像下棋一樣,白的開局,黑的贏棋。人們總是很樂意看見弱者贏得比賽。這與正義無關,生物學對正義完全無所謂。還有另外一個弱勢的社會群體,他們不是由其皮膚顏色,而是由其性別被標志出來,這就是女性。然她們在體育運動中永遠不會位於前列。也許偶爾地在這裡或在那裡,這個或那個女性會很出色,但女人們在體育運動中面對男人們時總是喫虧的。黑人女子在面對黑人男子對手時會輸掉比賽,白人女子面對他們更沒有一丁點獲勝的機會。這在生物學上有其理由。女子的身體結構就是太差。人們可以去測量確證一下。女子的平均身高低於男子,而且她們的手臂和腿不僅用的眼光看更短,用相對的眼光看也是如此。她們的肌肉較少,肩膀較窄,胸腔也比較短,這樣給心髒和肺髒留下的地方都有限。女子的肺髒,隻能容納男子肺髒吸納空氣的三分之二左右。她們寬大的骨盆也極不實用。為了易於生育,骨盆結構輕微前傾,由此一位女子在賽跑時,比起男子,兩腿必須費力地提得更高。那麼女子就沒有任何東西是超過男子的嗎?當然有,那就是脂肪。
    然而,女子不僅擁有結構很不利的“車廂”,比起男子,她們的“引擎”的功效也更小。當然,人們可以去升級改裝一部“女子引擎”,不過,即使如此,這個引擎的功效依然低於男子們的引擎功效。它抽吸的空氣太少,而女子的心髒又太小,能容下的血液量較少,連血液中的血紅細胞也較少。在男子身上長肌肉的地方,在女子身上長的是脂肪。不管怎麼說,直到一個世紀之前,人們還認為這種情況遠遠不是悲劇性的,因為體育運動不是女子的事情。“荷蘭皇家足球協會”在上世紀30年代初曾宣布,體育運動可以喚醒男子身上的戰鬥和力量較量的本能傾向。如果人們要與人類的嬌生慣養和意志衰退作鬥爭,就必須借助於對身體的體育訓練去去保持這種本能。體育運動是對男子漢氣概的培育。因為男人們必須把食物帶回家來,所以人們期待他們能跑、能戰鬥,能彼此搏鬥力爭擊敗別人。相反,為了生產孩子,女人們要獃在家裡,她們的身體過去已為此絕妙地構造好了。跑步不適合一位女子,掀高的裙子令神憎惡,對公民則是一種傷風敗俗。在過去,女人們連作為觀眾都是不受歡迎的。體操之父雅恩在1816年就認為:那些憂心忡忡的母親和其他的女性親屬在體操館裡隻會妨礙訓練。在重新復活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時候,顧拜旦本人再次宣布對從事體育運動的婦女“革出教門”:女人隻是為了崇敬優勝者而來的。然而,各種各樣的禁令的存在,反倒更誘惑人們去打破它們。在顧拜旦的時代,解放運動已欲在地平線噴薄而出。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一件事,如果從前是男人可以做、女人不許做的,那麼女人現在也要做。於是她們抽煙,於是她們從事體育運動。在舉辦第二次奧運會時已經有女選手參加,在接下來的年代裡女選手越來越多,也是在越來越多的運動項目中參賽。1971年,當美國通過法律規定女學生在體育課中也必須得到同等待遇時,婦女體育運動得到了一蓬勃的發展。在這個新法律實施的時候,參加學校校隊的女生隻有30萬,而到了2000年,這個數目已經增加到令人驕傲的300萬之多。去年參加紐約馬拉松跑的女子選手的人數共達8300名;而在30年前,當時參賽的女選手隻有的1名,她也沒有能夠跑到終點。從數量的角度看,這種急起直追在好些地方已經成功達到目標,比如在荷蘭,現在參加體育運動的女性數目已經與男性的數目同樣多。然而,問題在質的方面。


    體育就像下棋一樣,白的開局,黑的贏棋。人們總是很樂意看見弱者贏得比賽。這與正義無關,生物學對正義完全無所謂。還有另外一個弱勢的社會群體,他們不是由其皮膚顏色,而是由其性別被標志出來,這就是女性。然她們在體育運動中永遠不會位於前列。也許偶爾地在這裡或在那裡,這個或那個女性會很出色,但女人們在體育運動中面對男人們時總是喫虧的。黑人女子在面對黑人男子對手時會輸掉比賽,白人女子面對他們更沒有一丁點獲勝的機會。這在生物學上有其理由。女子的身體結構就是太差。人們可以去測量確證一下。女子的平均身高低於男子,而且她們的手臂和腿不僅用的眼光看更短,用相對的眼光看也是如此。她們的肌肉較少,肩膀較窄,胸腔也比較短,這樣給心髒和肺髒留下的地方都有限。女子的肺髒,隻能容納男子肺髒吸納空氣的三分之二左右。她們寬大的骨盆也極不實用。為了易於生育,骨盆結構輕微前傾,由此一位女子在賽跑時,比起男子,兩腿必須費力地提得更高。那麼女子就沒有任何東西是超過男子的嗎?當然有,那就是脂肪。


    然而,女子不僅擁有結構很不利的“車廂”,比起男子,她們的“引擎”的功效也更小。當然,人們可以去升級改裝一部“女子引擎”,不過,即使如此,這個引擎的功效依然低於男子們的引擎功效。它抽吸的空氣太少,而女子的心髒又太小,能容下的血液量較少,連血液中的血紅細胞也較少。在男子身上長肌肉的地方,在女子身上長的是脂肪。不管怎麼說,直到一個世紀之前,人們還認為這種情況遠遠不是悲劇性的,因為體育運動不是女子的事情。“荷蘭皇家足球協會”在上世紀30年代初曾宣布,體育運動可以喚醒男子身上的戰鬥和力量較量的本能傾向。如果人們要與人類的嬌生慣養和意志衰退作鬥爭,就必須借助於對身體的體育訓練去去保持這種本能。體育運動是對男子漢氣概的培育。因為男人們必須把食物帶回家來,所以人們期待他們能跑、能戰鬥,能彼此搏鬥力爭擊敗別人。相反,為了生產孩子,女人們要獃在家裡,她們的身體過去已為此絕妙地構造好了。跑步不適合一位女子,掀高的裙子令神憎惡,對公民則是一種傷風敗俗。在過去,女人們連作為觀眾都是不受歡迎的。體操之父雅恩在1816年就認為:那些憂心忡忡的母親和其他的女性親屬在體操館裡隻會妨礙訓練。在重新復活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時候,顧拜旦本人再次宣布對從事體育運動的婦女“革出教門”:女人隻是為了崇敬優勝者而來的。然而,各種各樣的禁令的存在,反倒更誘惑人們去打破它們。在顧拜旦的時代,解放運動已欲在地平線噴薄而出。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一件事,如果從前是男人可以做、女人不許做的,那麼女人現在也要做。於是她們抽煙,於是她們從事體育運動。在舉辦第二次奧運會時已經有女選手參加,在接下來的年代裡女選手越來越多,也是在越來越多的運動項目中參賽。1971年,當美國通過法律規定女學生在體育課中也必須得到同等待遇時,婦女體育運動得到了一蓬勃的發展。在這個新法律實施的時候,參加學校校隊的女生隻有30萬,而到了2000年,這個數目已經增加到令人驕傲的300萬之多。去年參加紐約馬拉松跑的女子選手的人數共達8300名;而在30年前,當時參賽的女選手隻有的1名,她也沒有能夠跑到終點。從數量的角度看,這種急起直追在好些地方已經成功達到目標,比如在荷蘭,現在參加體育運動的女性數目已經與男性的數目同樣多。然而,問題在質的方面。


    雖說有女性做拳擊手和摔跤手,不過在許多的體育項目中,女性的成績都遠遠落後。起先是她們不被允許,現在是她們不再想干。那些老體育教師現在還記得,女孩們過去必須如何避開那些男子體育運動項目。比如,對她們來說,足球太粗暴、太富攻擊性、太專注於獲勝,一句話,太男性化。那時的女孩子不該展示任何粗笨的力量,而應該展示嫵媚與優美。丟一丟體操棒,轉一轉體操圈,除了微笑牽動的肌肉,不要有別的看得見的肌肉運動。她們通過練習使自己苗條嫵媚,為了以後能嫁給一個粗魯的肌肉男。斯裡斯維克教授在1946年就宣稱,一個女人的身體隻是服務於傳宗接代的,女人必須接受這個事實。雷傑斯(J.H.O.Reijs)的教科書也附和這個觀點,他提請人們考慮,出於身體結構方面的原因,為女性而設的體育運動不應該隻是男性體育運動的一個節制版,而應該避免任何劇烈運動,特別注意鍛煉增強腹壁和盆腔底的肌肉。剛開始時,那時的女士們還服從著管束。如果說,當時許多男子體操協會以希臘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kules)為名,那麼無數的女子俱樂部的名稱則選用了希臘健康女神海吉婭(Hygiea)的名字。


    在此之間,我們已經又越過了一個世紀。婦女現在應該做她們想做的事情。她們也正是這麼做的。她們還是偏愛那些優美的體育項目。她們練體操、騎馬、花樣溜冰。至於球,她們一直都更喜歡用手玩而不是用腳玩。對此,像荷蘭生理學家博伊騰迪克(Buytendijk)這樣的男性權威在一個半世紀前準備了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男人們是有鬥志的人們,他們樂於把某種東西從自身甩進這個世界,相反,一隻女性之手的規定在於接受。不過,即使是一種典型的男子體育項目也可以徹底地轉變為一種典型的女子體育項目。馬術在過去地道是男人的事情,那時的男子漢像個諸侯一樣騎在馬背上。然而自從馬不再有任何實用功能,人們就不再騎著馬進行體育運動,而是騎在自行車上。在一個周日,太陽剛剛灑出一點光照,人們在野外就已經到處能聽見自行車賽車輪胎發出的沙沙聲。在這項業餘愛好活動的編隊中很少出現女性。盡管男人們也都受著典型的自行車車座的折磨,這些車座卻根本不適合女性。因為女性的骨盆過於寬大。一座馬鞍會更適合她們。如果說人們在自行車道上主要看見的是男人們嗖嗖騎車而過,那麼在騎馬用的沙路上,就像在教堂、候診室和公共汽車裡一樣,女性構成為大多數。自行車道和騎馬道,原初隻是為了把不同的交通工具相互區分開,現在變成了性別分野的地方。盡管一個女子坐在馬背上比坐在自行車上更舒服,但她坐在一匹馬上又遠不如男騎手坐在上面那麼舒適。由於其骨盆的結構,她不能像舒適性要求的那樣適宜地前後搖擺,而這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慢性的背痛。


    至於女子的手臂與其身體的結合方式跟男子手臂不一樣,寬大的骨盆也要對此負責。女子的兩條手臂構成一個“X”形,小臂向外撇,這又是那些很想當女人的男人們的姿勢的一個特別惹眼的特點,也是另外一些男人嘲笑他們的一個原因。所以女子扔起東西來,是非常古怪地由下往上甩出,典型的女孩扔東西姿勢。相反,男子有“O”形的胳膊,雖然在行走時,如果為突顯陽剛之氣而有意突出這一點,會顯得特別可笑,但這在投擲的時候又很實用。女子的肌肉本身就比男子細四分之一左右,產生的力氣隻有男子肌肉的三分之二左右。由於這個原因,女子的力氣大約隻有男子的一半。這是咱們私下講,不能大聲地說出來。英國生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希爾(A.V.Hill)經過細致的研究後曾得出結論,女子由於身體構造的原因力氣較小,這之後有一些憤怒的身強力壯的女士衝進了他的實驗室,堅持要求接受測試。除此之外,因為男子的四肢較長,他們那些更大的力氣也能用得比較到位,因為杠杆的功能的作用由此而更加顯著。假如有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一場角力,那麼它可能像是狗與海狗的對陣。女人像海狗一樣,也有某種雖然是弱點但又可能是優點的東西:脂肪。脂肪因其較低的特別的密度,有某種救生衣功能。它能提高浮力。在較短程的遊泳中,女人可能落在男人後面一些,然而遊泳距離越長,這個差距就縮得越短。但由於奧林匹亞運動會過去始終是男人說了算,長距離遊泳的項目直到近年纔成為奧運會項目。


    大多數的女性都樂於失掉一些脂肪。如果一位女士大力地訓練,幾乎是發瘋般地大力訓練,那麼她身上的脂肪含量有可能會從平均的25%降到12%,這是男人那裡的正常值。骨骼和肌肉於是會嵌入到脂肪中,這位女士會變得有些像男人。為了能夠達到一個男子的成績,一個女子首先不得不變得多少有些像個男人。過去,這曾經是反對女性參加體育鍛煉的一個常用的論據。體育使人變丑。斯裡斯維克教授寫到,“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持續不斷的體力勞動會使女性提前衰老並使之迅速丑陋,而從事體育運動並由此把她們的奮鬥目標片面集中於身體發展,要成為與男人一樣的人的那些女子,大多數看上去都是極其非女性化的”
    。在那個時候還沒有那些狂熱的健美女郎,她們身強體壯,飽滿的胸肌塊塊鼓起,代替了從前的乳房。不過,如果說為了能創造男人們的那些業績,一個人必然會變得更像男子漢這話說得對,那麼那些偏於陽剛的女性從一開始就在這方面占了優勢。兩性之間的界線其實是流動的。每個男子都有些陰柔的因素,反過來每個女子也都有些陽剛的因素。在那些達到了奧運會參賽水準的女子賽跑選手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她們常常有著男性化的、不太前傾的骨盆。然而人們的陽剛氣質或陰柔氣質究竟有幾何,這取決於性荷爾蒙的比例以及他們在成長期得到多久的荷爾蒙供應。說起來,史上男性與女性間的區別還從未像冷戰時代期間的那麼小,那時東歐集團的女運動員依賴於注射男性荷爾蒙徹底把體型改變成了肌肉飽滿的。然而這道流動的過渡也可能以遺傳基因為條件。誰有一條X染色體他就是一個男人,誰有兩條X染色體她就是一個女人,但在這條規則之外,確實存在著無數的例外。所以這種情況是可能的,一個人從基因說完全是一個男人,盡管如此在真實生活中卻是個女子;或者正相反,又或者是某種居中的情況。由於這方面的情況對體育成績來說非常關鍵,人們在那些嗓音低沉的東歐集團國家的女士們包攬了全部奧運會田徑獎牌的可疑成就之後,仍不得不一直追蹤測驗這些女運動員的性別直至2000年。


    如果說過去婦女們避免參加體育運動,是因為它聲名狼藉,使人貌丑,那麼今天大多數的女性參加體育運動,卻都是為了變得更加美麗。步伐應當是優雅的,活動應當更優美。而作為附帶效應,人們還希望通過體育鍛煉能像自己的女兒一樣苗條。為了讓自己女兒成為一個理想女孩,女孩在上幼兒園的年齡就被送去學芭蕾或體操。像她們這麼小的孩子,就已經應當訓練並像她們的母親一樣注意自己的身體線條。這全部事情就像孩子嘴裡那個整牙器一樣,都是對未來的投資,隻不過範圍更廣一些。目的的崇高使得所有手段都升華了。哪個女子不希望自己看起來既美麗又健康?問題隻是,體育運動能否在這方面幫助我們。也許那些老朽的衛道士確實有道理,體育運動使人變得男性化、丑陋並且不健康?


    那些按照她們教練的口頭命令,在高低杠等項目上折磨自己的少女和婦女,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現出三種共同出現的身體病態改變。個變化就是因進食功能紊亂引發的厭食癥。體操運動員應該有柔韌的外形,一方面在那些必須抬起身體的動作中,身體較輕就可以付出較少的力氣,另一方面一個消瘦的身體的反應也更加靈敏。做一個體操中的三空翻或花樣滑冰中的一個足尖旋轉動作的時候,重量如何分布在全身上是極其關鍵的。而在這樣一個通過饑餓消耗瘦的身體那裡,很容易發生荷爾蒙紊亂的情況。這就導致體操運動員們身體發生第二種病態的改變,即統計學已確認的一個事實:體操女運動員們的初潮平均比她們不練體操的同齡女友遲到兩年。這是對身體的成長發育過程的巨大干擾,幾乎就像人們有意地阻止一隻毛蟲在適宜的時間蛻化為一隻蝴蝶,反而逼著它直到嚴寒的鼕日纔破繭而出。其實,就是在成年女性那裡,體育運動也會影響她們的生理周期。每周三次的體育運動,足以使月經在意外的時間提前到來,或根本不來,或隻有很少的量,如此等等。荷爾蒙的這整個的紊亂終將導致對正常身體功能的第三種影響,那就是骨骼的鈣流失。健康的骨骼是由活生生的組織構成的,它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中。這種組織的拆毀速度同它建設自己的速度一樣快。一些荷爾蒙負責保持這個均衡。如果它們在更年期的老化過程中減少乃至消失,許多婦女的骨骼都會出問題,它們會像學校裡的粉筆一樣脆弱易折。體育運動可以像更年期一樣起到悲劇性的作用。那些訓練很多又喫得很少的人們,經常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有一副老婦人的骨骼。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