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回憶空間:文化記憶的形式和變遷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47-502
    【優惠價】
    217-314
    【作者】 德阿萊達·阿斯曼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理論 
    【出版社】北京笱С靄嬪? 
    【ISBN】97873012639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263945
    叢書名:歷史的觀念譯叢

    作者:(德)阿萊達·阿斯曼
    出版社:北京笱С靄嬪?
    出版時間:2016年03月 


        
        
    "

    編輯推薦
    《回憶空間:文化記憶的形式和變遷》帶領我們徜徉於文化史的長廊,為我們展現“文化記憶”理論的繽紛畫卷。《回憶空間》與《文化記憶》一起,構成“文化記憶”理論的奠基之作,也被公認為德國記憶理論的柱石。對於我們深入理解許多當下面臨的問題,例如對二戰的認識和反省、日本參拜靖國神社等,均頗有啟發。 
    內容簡介
    何謂“記憶”?它的機制、媒介、功能是怎樣的?諸如此類的問題,近年來已經引起歷史、生物科學、信息科學、政治學、哲學、宗教和藝術學等諸多學科的關注。阿萊達·阿斯曼在本書中運用各種研究工具,以文學經典、裝置藝術等具有像征形式的傳承的全部內容為研究對像,細致考索了文化記憶的種種功能和媒介的形式及變遷,為“文化記憶”搭建了豐富、深刻而又頗具解釋力的理論框架。《回憶空間:文化記憶的形式和變遷》本書與《文化記憶》一起,被視為“文化記憶”理論的奠基之作!
    作者簡介
    阿萊達·阿斯曼(Aleida Assmann),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英美文學繫榮休教授,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在英語文學和記憶研究領域著述頗豐。近年主要從事德國“二戰”後的記憶問題,文學與社會中的代際關繫,以及記憶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她與揚·阿斯曼(Jan Assmann)一起,貝視為“文化記憶”理論的奠基人。
    目錄
    目 錄“歷史的觀念譯叢”總序前言導言部分 功 能章 記憶作為“術”和“力”第二章 紀念的世俗化——記憶、聲望、歷史節 記憶藝術與死者紀念第二節 聲望第三節 歷史第三章 莎士比亞歷史劇中的回憶之爭節 回憶與身份認同第二節 回憶與歷史第三節 回憶與民族第四節 劇院裡的後續表演第四章 華茲華斯與時間的傷口節 記憶與回憶第二節 回憶與身份認同第三節 回想:回憶與想像第四節 冥憶:神秘的返照第五章 記憶的箱子節 記憶作為方舟第二節 大流士的匣子——海因裡希·海涅第三節 可怕的箱子——E.M. 福斯特第六章 功能記憶與存儲記憶——回憶的兩種模式節 歷史與記憶第二節 功能記憶與存儲記憶第三節 與克裡斯托夫·波米揚的一場關於歷史和記憶的談話第二部分 媒 介章 回憶的隱喻節 文字隱喻:黑板、書籍、復用羊皮紙第二節 空間隱喻第三節 時間性的記憶隱喻第二章 文字節 文字作為永生的媒介和記憶的支撐第二節 關於文字和圖像作為記憶媒介的競爭第三節 文字的沒落——伯頓,斯威夫特第四節 從文本到痕跡第五節 文字與痕跡第六節 痕跡與垃圾第三章 圖像節 能動意像第二節 像征與原型第三節 男人記憶中的女人形像第四章 身體節 身體文字第二節 回憶的穩定劑第三節 虛假的回憶第四節 文學中的戰爭創傷第五章 地點節 地點的記憶第二節 代際之地第三節 聖地與神秘風景第四節 典型的記憶之地——耶路撒冷和忒拜第五節 紀念之地——彼特拉克在羅馬,西塞羅在雅典第六節 精靈之地——廢墟與招魂第七節 墳墓與墓碑第八節 創傷之地第三部分 存儲器章 檔案第二章 存續、朽壞、殘餘——存儲的難題以及文化的經濟學第三章 在遺忘的荒原上的記憶模擬——當代藝術家的裝置作品節 安塞姆·基弗第二節 西格麗德·西古德森第三節 安娜和帕特裡克·普瓦利埃第四章 記憶作為苦難寶藏節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不在場的房子? 第二節 娜奧米·特蕾薩·薩爾蒙的繫列攝影?物證? 第五章 檔案之外節 拾荒者——關於藝術與廢棄物的關繫 第二節 為世界的剩餘物開設的小博物館——伊利亞·卡巴科夫第三節 死者百科全書——達尼洛·基什第四節 慈悲圖書館——托馬斯·雷爾第五節 熔岩和垃圾——杜爾斯·格呂拜恩結語 於文化記憶的危機文獻版本說明索引譯後記
    在線試讀
    譯後記早接觸阿斯曼夫婦的記憶理論是在2000年左右,當時我正在德國讀博士,論文題目是德國戰後文學中的歷史反思與中國“文革”後文學反思的比較,主要考察君特·格拉斯和莫言的作品。格拉斯的研究文獻已經汗牛充棟,如何提出新的角度真是讓人頗費心思。後來我讀到阿萊達·阿斯曼的一部著作,深受啟發,進而順籐摸瓜,研讀了莫裡斯·哈布瓦赫、揚·阿斯曼和哈拉爾德·韋爾策等人關於記憶理論的著述,茅塞頓開,論文也就水到渠成。2006年我回國不久就結識了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嶽秀坤編輯,他當時正負責耶爾恩·呂森和張文傑先生(已故)主編的“歷史的觀念譯叢”,其中收入了記憶理論的幾本重要著作,已經翻譯出版韋爾策的《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當時出版社原擬節選揚·阿斯曼的《文化記憶》和阿萊達·阿斯曼的《回憶空間》中若干重要章節,合並為一本書出版。我力勸秀坤編輯,阿斯曼夫婦的這兩本著作是德國記憶理論的基石,值得全文引進,並自薦翻譯《回憶空間》。後來由於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的雜事繁冗,小兒懷德又橫空出世,所以翻譯工作一拖再拖,直到2014年纔脫稿,而這時秀坤編輯已經在首都師範大學獲得教職,離開了出版社,編輯工作轉交陳甜女士。2015年11月,阿斯曼夫婦受北京大學和歌德學院北京分院之邀,來華講學,《文化記憶》和《回憶空間》兩書能以此機緣次第出版,堪為幸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的記憶研究如火如荼。德國的記憶研究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碩果累累。記憶研究之所以在德國頗受重視,與記憶這一主題在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著密切的關繫。十三年的納粹統治給人類社會造成的累累創傷是德國人無法忘卻也不可以忘卻的歷史經歷。如何對待這段歷史?能否像德國前總統裡夏德·馮·魏茨澤克所言“誠實與純淨地紀念”這段往事,“使它成為自己內心的一部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如今70年的時間裡,德國人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從戰爭剛剛結束時的心理防御機制,到後來阿登納政府提出的“克服過去”(Vergangenheitsbew?ltigung)的口號,這些以遺忘過去為目標的做法雖然讓人在短時間內規避了揭開傷疤的痛苦,但在社會和家庭領域卻留下了很多長期潛伏的後患。1968年學生運動後,人們對待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的態度纔漸漸積極起來,直到1970/80年代,“整理過去”(Vergangenheitsaufarbeitung)纔開始在阿多諾所言的意義上成為人們新的行動方針。在德國乃至在歐洲,一種“回憶文化”漸漸生成,針對納粹歷史的回憶工作(Erinnerungsarbeit)已經成為德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日常部分,正是這樣的基礎纔使記憶理論研究獲得了在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推動力。在德國的記憶研究中,揚·阿斯曼和阿萊達·阿斯曼夫婦的成果可謂是記憶理論的柱石。揚·阿斯曼是古埃及學家,他對地中海周邊的古代高級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面對這些古代文化的深厚積澱及其對身份認同的影響,揚·阿斯曼提出了文化記憶這個概念,次把記憶這個原本隻用於個人的、生理學上的現像,拓展到了文化現像之上。文化記憶這個概念既避免了“傳統”“傳承”等概念的褊狹,又去除了“集體記憶”概念中的模糊性,甫一出現就得到了學界的高度認可。揚·阿斯曼還進一步把文化記憶分為“熱回憶”和“冷回憶”兩種類型,以描述不同的記憶內容對社會變遷造成的或推動或阻礙的影響。在阿萊達·阿斯曼這裡,文化記憶的研究對像的範圍又獲得了極大的拓展,其內容不僅是“神話傳說,發生在的過去的事件”,而是“具有像征形式的傳承的全部內容”,其中不但包括流傳有序的文本正典,還有後現代的小說;不僅有古羅馬的殘垣斷壁,還有剛剛完成、甚至尚在進行的裝置藝術。文化記憶的時間結構也不再是“神話性史前時代中的過去”,而是這些傳承的全部內容在歷史的嬗變中“要仰仗不斷的闡釋、討論和更新”。如此龐大駁雜的內容,哪些在建構身份認同、證明合法性、作為行為指南或價值標準上發揮著功用?哪些又沉睡在歷史的黑暗之中?阿萊達·阿斯曼又區分了回憶的兩種模式——功能記憶和存儲記憶。功能記憶是有人棲居的記憶,是經過選擇、連綴、編排,使其具備結構和關聯,並從這一建構行為中獲得意義的記憶;而存儲記憶則存放著暫時無用的、變得冗餘的知識,沒有利用的機會,也沒有其他可能性,它不是任何身份認同的基礎,它的作用在於包容比功能記憶所允許的更多或不一樣的東西,作為當前功能記憶的校正參照。存儲記憶被放置在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存儲器中,它們所具備的動能是潛在的,“存儲記憶可以看作是未來的功能記憶的保留地。它不僅僅是我們稱之為‘復興’的文化現像的前提條件,而且是文化知識更新的基本資源,並為文化轉變的可能性提供條件”。對文化的未來來說,兩種模式能夠同時並存、並保持相互之間的高度滲透性至關重要,隻有這樣文化纔能保持其更新的能力。功能記憶和存儲記憶這一對概念的釐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它們消除了尼采、哈布瓦赫、皮埃爾·諾拉等堅稱的歷史與記憶之對立,使歷史研究和記憶研究有了融會貫通的可能;其次,它們揭示了歷史或者過去如何對當下發揮功用的機制:一個主體通過激活來自過去的一部分信息建立起一個功能記憶,自己則成為功能記憶的載體或承擔主體,在這個功能記憶中它為自己架設一個特定的過去的建構,並以此建構自己的身份認同;另外,這一對概念還解釋了回憶與遺忘的關繫問題:此刻被回憶的東西會因為失去了重要性而沉入遺忘的深淵,而此刻被遺忘的東西也可能因為獲得了新的重要性而被重新記起。回憶與遺忘兩者並不是對立的現像,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如果讀者想要在本書中尋找某套完整的記憶理論的話,恐怕是徒勞的。此書成書之時,記憶理論正在創建之中,很多思想仍在經受磨礪。書中的基本理論框架在阿萊達·阿斯曼後來的著述中又有所補充和修正。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此書“寫作的興趣點在於盡可能多地展現對於復雜的回憶現像的不同觀點,同時展現較長的發展脈絡和問題的持續性”。也正是由於書中內容的豐富性,纔使不同學科的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這也是這本書得到廣泛接受的原因。阿斯曼夫婦的研究雖說分別以古代文明及文化史的內容為基礎,但是對現實也富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揚·阿斯曼的研究挖掘了中東地區尤其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之間衝突的根源,給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的方案。阿萊達·阿斯曼的研究更是對於當下的社會和政治問題給予大量的關注。她對於德國的記憶工作、兩德合並所遺留的問題都運用記憶理論進行了闡釋,給人很大的啟發。隨著時間跨入21世紀的門檻,經歷了中國跌宕起伏的20世紀的一代人漸漸離開歷史舞臺,很多手的、鮮活的歷史記憶就這樣隨之而去,許多學者、藝術家甚至普通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以口述史、老照片、私人博物館、自傳等形式試圖挽回和留住這些記憶。希望從古代地中海文明和近現代歐美文化中汲取營養的記憶理論能給中國的記憶研究以啟發和推動,實乃譯者初衷。對書中引用較多的莎士比亞、華茲華斯、海涅等名家作品,譯者參考了朱生豪譯本(譯林出版社,《莎士比亞全集》8卷本)、丁宏為譯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序曲或一位詩人心靈的成長》)、錢春綺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羅曼采羅》),在此一並表示感謝。考慮到所引譯文在本書中是作為論據出現,譯者對部分文字做了稍許改動,主要是將某些關鍵詞改為直譯。其他文學作品引文的翻譯也以準確性為首要原則,有時難免累及其文學性,在此特別加以說明。譯者還要對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嶽秀坤老師對本書的選題立項、北京大學出版社陳甜編輯認真縝密的審校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的翻譯工作得到了歌德學院翻譯計劃的資助,謹致謝忱。早負責此項目的歌德學院北京分院郭玲女士在項目進行期間韶齡早逝,令人唏噓。現此書完成,芳魂有知,當以為慰。潘璐2016年1月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