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李銀河:我的生命哲學(簽名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20-464
    【優惠價】
    200-290
    【作者】 李銀河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與人生 
    【ISBN】2328974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289742
    叢書名:李銀河筆記

    作者:李銀河著
    出版時間:2013年07月 

        
        
    "

    編輯推薦

    獨家、首次披露,她的親人、情懷和生活——

    ◆苦澀的初戀青春(深藏心底40年,認識王小波之前的初戀往事)

    ◆刻骨銘心的愛人(受人歧視、獃丑蠢笨的王小波。生前寂寞、死後哀榮的王小波)

    ◆養子壯壯(患病奄奄一息的男嬰,辦完領養手續半夜直送醫院。言行如“王小波二世”)

    ◆身居要職的父母(“三八”式領導干部。與王小波父母的處境堪稱“雲霄之別”)

    ◆命運各異的兄弟姐妹(兄妹4人。兩個姓李,兩個姓陳。時代變遷,命運殊異)

    ★ 獨家、首次披露,她的人生、事業和心路——

    ◆應馮唐邀請而寫《我的編年史》,重新整理《心路歷程》,滿足百萬粉絲好奇。

    ◆前程無量的年輕國務院干部,為何下嫁初中學歷街道工廠臨時工?

    ◆美國海歸博士、中國**個文科博士後,如何成為*受爭議的“瘋神榜”冠軍?

    ★ 獨家、首次披露,她的堅強、思索和淡定——

    ◆褒者眾,詆毀者更眾;小波抑郁而逝,她卻榮辱不驚,淡定的力量從何處來?

    ◆退休後隱居鄉下,隨便一句微博都引發媒體轟鳴,一切都是因為什麼,目的又是什麼?

     
    內容簡介

    全書有兩方面的內容,一類是作者的一些感想;另一類是對人生的思考。

    作者陳述本書內容:由於我們這一代人生長於大動亂的年代,所以對國家的前途和社會的弊病有較多的關注,不像現在的年輕人,其中的佼佼者全都直接進入高級專業人纔的行列,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關注這些與他們的生活不直接相關的問題。從褒義角度看,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更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斷斷續續貫穿了我的終生,原因不明。可以說,就像久病成醫那樣,我已經無師自通地成了一個生命哲學家。每當看到與生命哲學有關的文字書籍,我都興趣盎然,覺得句句滲入心田,加上自己的理解,揣摩,體驗,逐漸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無神論的生命哲學。因為其中有大量的內心掙扎痕跡,相信會引起遇到相同問題的讀者的共鳴。雖然我的文字主要是靈魂的自說自話,但是如果能對他人有些幫助,當然也會感到欣慰。


    給自己的個性一種風格,這是一種崇高而稀有的藝術。真正的自我並非某種存在於那裡可以被找到或被發現的東西,而是某種必須被創造的東西。

    作者簡介


    李銀河:中國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國個文科博士後。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亞洲50位*影響的人物之一”;2008年獲評“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社會人物”名,張藝謀、王蒙、張海迪、季羨林等排在她後面。秉持解構主義自由派立場,許多觀點(如支持同性婚姻)引發軒然大波,有人稱她英雄,有人視她瘋神,她的博客、微博、訪談、新聞等,一直是門戶網站首頁推薦熱點。

    目錄
    開篇 我的心路歷程
    隻有審美的生活纔值得一過
    人,詩意地棲居
    梭羅的文字
    生活在水泥森林中
    歐洲之行
    擯棄費力的生活
    我到底喜歡做什麼
    純粹的歡樂
    我的新職業
    不競爭
    生命的狂歡
    擯棄激情
    我能創造嗎

    開篇 我的心路歷程

    隻有審美的生活纔值得一過

    人,詩意地棲居

    梭羅的文字

    生活在水泥森林中

    歐洲之行

    擯棄費力的生活

    我到底喜歡做什麼

    純粹的歡樂

    我的新職業

    不競爭

    生命的狂歡

    擯棄激情

    我能創造嗎

    難道沒有激情了

    機器一樣的人生

    生命的愉悅

    要不要弄文學

    真正有質量的生命

    用寫作來打發時間

    隻觀察不批評

    寫什麼

    性欲與生命力

    用心寫點什麼

    生命意義與寫作

    興趣所致

    饒了自己

    猶豫不決

    生命正進入好時期

    星空?音樂?腫脹

    我的心一片沉寂

    走向涅槃境界

    嫉妒是綠色的

    生命的虛度

    一切歸於平淡

    精神的愉悅與身體的舒適

    人怎樣纔能生活得快樂

    讓生命歡樂

    大痛苦與小痛苦,大快樂與小快樂

    尋求快樂

    做事還是純玩

    鳥兒為什麼叫

    沒有話說的人

    徒長一歲,何樂之有

    硬核

    中國人的精神荒蕪了嗎

    親歷社會變遷

    審美比重

    美是稀少的

    天籟

    叔本華的人生哲學

    超越“叔本華鐘擺”

    閱讀尼采

    存在主義

    伊壁鳩魯哲學

    讀老子

    藝術?反熵

    退隱和參與可以兼得

    健全與瘋癲

    伏爾泰的生活方式

    身心健康與精神生活

    人到無求品自高

    遵從內心和直覺

    生活美好與否,隻在一念之間

    正因為人生短暫纔更值得經歷

    科學對於人的事情幾乎無話可說

    提高“生命濃度”的良方

    生存的“哈哈鏡”

    快樂的兩個維度

    家庭與工作

    工作是手段,不是目的

    麻將與民族性

    清澈的眼神

    看書的快和慢

    愜意的生活

    你所擁有的就是你想要的

    “他人即地獄”的解讀

    人們,我可憐你們

    雖千萬人,吾往矣

    超越年輕和美貌

    友情與愛情

    贊美友情

    我為什麼幾乎沒有朋友

    友情是快樂的永久源泉

    愛情與孤獨

    遙想宇宙

    人為什麼求名

    媽媽印像

    悼王小波

    他的名字是一個接頭暗號

    小波?時間

    四月是殘忍的月份

    我們祝賀的對像

    生命

    小波辭世十四年

    愛情回味

    [ 附錄]

    我的編年史

    我的兄弟姐妹

    壯壯趣事

    媒體評論


    對於一個世故的、一切都仿佛是既定的沒有懸念的、“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周遭,有人時不時跳出來“冒傻氣”——仿佛陰霾悶熱的水面,一隻蜻蜓掠過,濺出些許水花。對這樣有意思所以有意義的人和事,我們熱誠關注。


    ——《南方人物周刊》

    在2006年中國博客界,李銀河是一顆璀璨的明星,她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照亮了社會中一些被人忽略的角落,她本身也是不應該被人忽略的。


    ——《南方都市報》

    在線試讀
    《我的編年史(1975年:初戀)》
    說起珍惜時間,我還沒有做到完美無缺——我在大學期間經歷了初戀。
    這次戀愛是我的初戀,把我害得相當慘,因為我愛上了他,他卻沒有愛上我。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世界上慘痛的經歷就是這種明珠投暗的經歷。回憶中,那段生活不能叫做生活,隻能叫煎熬。
    當時我不知在哪裡看到一句話:如果一個女人在23歲之前還沒有陷入戀愛,她一生就不會再愛了。因為愛是迷戀,歲數一大,一切都看明白了,就不會再迷戀或者說痴迷了。我心裡有點緊迫感,覺得應當戀愛了。
    他就在這個時刻走入我的視野。他是我的同班同學,雖然家在當地,他的父母卻跟我的父母相識,都是共產黨的干部,而且做過同事。後來聽爸爸說起,1949年共產黨進駐城市時,我爸爸被指派在北京,他爸爸被指派在這個外地城市,他爸還來找我爸商量過倆人調換的事情,我爸沒有同意,所以後來我就成了北京人,他成了外地人。
    他長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個兒,有挺直的鼻梁和兩條漂亮的眉毛,臉型瘦長,嚴格說是長方形,臉上起伏比較大,臉型有點像歐洲人,不像亞洲人。他笑起來有一種特殊的笑法:一邊笑,一邊斜睨著人。他的笑很有感染力。沒過多長時間,我就能在幾秒鐘之內從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還是不在。我心裡明白:我愛上了他,是愛使我的感官變得敏銳。形勢就是這樣急轉直下,我以極快的速度陷入了對他無可救藥的狂熱愛戀。後來看,幾乎可以算一見鐘情。
    從那時起直到我們終分手,痛苦的折磨就沒有停止過一時一刻。這就是單戀的苦刑。因為對方對我還毫無感覺,我這邊已經燒得滾燙,整個人像一根燃燒的木炭,輕輕一踫就會化為灰燼。
    有一次去部隊學軍,我們打靶,每人打三發子彈。他打了一個7環、一個8環,一環脫靶;我打了一個8環、一個7環,也是一環脫靶。還記得當時心中暗喜,把這種純屬巧合毫無意義的事情都當成了一種征兆,好像跟他找到了一個共同點。後來我把這個細節寫進小說,作為人在狂熱愛戀時完全喪失理智的證明。
    打靶歸來,他遞給我一張巴掌大的薄薄的小紙片,上面是他用鋼筆速寫的我趴在地上打靶的樣子。當時心中的狂喜是難以形容的,那小紙片被我當寶貝似的珍藏了很長時間。其實,他也就是那麼隨手一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後來有一天,他對我說:我知道了一個秘密,你的小名叫“三反”。我七歲之前的確是這個名字,因為我是1952年三反運動時出生的,父母是記者,政治上過於敏感,就給我起了這麼個小名。

    《我的編年史(1975年:初戀)》

    說起珍惜時間,我還沒有做到完美無缺——我在大學期間經歷了初戀。

    這次戀愛是我的初戀,把我害得相當慘,因為我愛上了他,他卻沒有愛上我。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世界上慘痛的經歷就是這種明珠投暗的經歷。回憶中,那段生活不能叫做生活,隻能叫煎熬。


    當時我不知在哪裡看到一句話:如果一個女人在23歲之前還沒有陷入戀愛,她一生就不會再愛了。因為愛是迷戀,歲數一大,一切都看明白了,就不會再迷戀或者說痴迷了。我心裡有點緊迫感,覺得應當戀愛了。


    他就在這個時刻走入我的視野。他是我的同班同學,雖然家在當地,他的父母卻跟我的父母相識,都是共產黨的干部,而且做過同事。後來聽爸爸說起,1949年共產黨進駐城市時,我爸爸被指派在北京,他爸爸被指派在這個外地城市,他爸還來找我爸商量過倆人調換的事情,我爸沒有同意,所以後來我就成了北京人,他成了外地人。


    他長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個兒,有挺直的鼻梁和兩條漂亮的眉毛,臉型瘦長,嚴格說是長方形,臉上起伏比較大,臉型有點像歐洲人,不像亞洲人。他笑起來有一種特殊的笑法:一邊笑,一邊斜睨著人。他的笑很有感染力。沒過多長時間,我就能在幾秒鐘之內從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還是不在。我心裡明白:我愛上了他,是愛使我的感官變得敏銳。形勢就是這樣急轉直下,我以極快的速度陷入了對他無可救藥的狂熱愛戀。後來看,幾乎可以算一見鐘情。


    從那時起直到我們終分手,痛苦的折磨就沒有停止過一時一刻。這就是單戀的苦刑。因為對方對我還毫無感覺,我這邊已經燒得滾燙,整個人像一根燃燒的木炭,輕輕一踫就會化為灰燼。


    有一次去部隊學軍,我們打靶,每人打三發子彈。他打了一個7環、一個8環,一環脫靶;我打了一個8環、一個7環,也是一環脫靶。還記得當時心中暗喜,把這種純屬巧合毫無意義的事情都當成了一種征兆,好像跟他找到了一個共同點。後來我把這個細節寫進小說,作為人在狂熱愛戀時完全喪失理智的證明。


    打靶歸來,他遞給我一張巴掌大的薄薄的小紙片,上面是他用鋼筆速寫的我趴在地上打靶的樣子。當時心中的狂喜是難以形容的,那小紙片被我當寶貝似的珍藏了很長時間。其實,他也就是那麼隨手一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後來有一天,他對我說:我知道了一個秘密,你的小名叫“三反”。我七歲之前的確是這個名字,因為我是1952年三反運動時出生的,父母是記者,政治上過於敏感,就給我起了這麼個小名。


    既然是工農兵學員,就有無窮無盡的學業之外的麻煩事,比如學工,學農,學軍。那次忘了又是學什麼,入駐晉祠,因為跟歷史繫的專業有點關繫。我和他被分在一個小院裡居住,我住北房,他住南房。那時,四五事件爆發,他的哥哥卷入其中,反對中央文革,被捕入獄,一度被判死刑。他為此事非常焦慮、抑郁,有時會躺在床上唱歌。小院中常常回蕩著他憂郁的歌聲。他嗓音很好,是一種憂郁的男中音。歌聲撥動我的心弦,使我對他愛得更加如醉如痴。


    我向他表明心跡之後,他的反應還不錯。記得那時,我們常常在能躲開人的時候偷偷接吻。有一次險些被人撞到,我們躲在大院子旁的一個小院子裡,正吻得如火如荼,突然有人找我們,在院裡叫我們的名字,隻要再一伸手推門,我們就會被抓個正著。記得當時心跳得仿佛打鼓一般,險些暈倒。幸虧那人走掉了,要不真不知會出什麼事。


    可惜,我們的戀情發展並不順利,主要是兩個人情調不同。我們雖然是同齡人,家庭背景也差不多,但是我在20歲時有半年賦閑在家,看了我當時能找到的所有世界名著,靈魂基調因此與當時青年大為不同,在當時看,就是有了資產階級情調,或用當時更常見的說法,是有了小資產階級情調。分手時,他對我說,從小父母給我灌輸的都是“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深不如”一類的東西,真的欣賞不了你那情調。


    記得剛分手的時候,我坐在教室裡,想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因為覺得隻有用肉體的疼痛纔能壓住心中的疼痛,因為當時精神上的痛苦是一種肉體痛苦的疼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初戀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我暗暗在心中安慰自己:雖然這是一次不成功的戀愛,但是我畢竟戀愛過了。這段幾乎是單戀的經歷令我刻骨銘心,痛徹心扉,直到王小波的出現,纔把我從失戀的悲痛中挽救出來。




    《媽媽印像》

    媽媽是2003年前走的。她走得很平靜,在88歲的高齡。

    好幾位媽媽的好友都寫了紀念文章,可是我一直沒寫。在我心中,媽媽就是一個媽媽,她像所有的媽媽一樣慈祥,像所有的媽媽一樣愛孩子,也像所有的媽媽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小毛病,比如說過度節儉。直到近,我在做性別研究時,重新翻出了當初對媽媽做訪談時留下的錄音記錄,我纔突然間意識到,媽媽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多麼的出類撥萃。


    我做社會學,關注的都是社會和人的常態,那次訪談訪問的是幾十位各式各樣的婦女,有工人、農民、干部、知識分子,訪談中會問到他們和丈夫是不是平等、誰做家務事、如果能選擇回家願不願意回家等等。談的過程中,媽媽總是用一種挑戰的口氣回答我的問題,談完之後,媽媽說了一句:這些問題不好,沒有意思。我當時還不大高興,現在重新聽纔發現,媽媽之所以不喜歡這些問題,是因為這都不是她的問題,就像福柯說的:這不是我的問題。媽媽所關注的問題早已超越了這些。


    婦女先鋒

    李小江做中國婦女的口述史,曾邀我訪問媽媽。我當時很忙,此事就拖了下來,現在我很後悔,因為媽媽她們這一批“三八式”的干部,當年懷著滿腔熱血奔赴延安的知識青年,恰恰是中國婦女幾千年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新人,是中國婦女解放的先鋒。正是這些參加革命的女性或稱女性職業革命家為中國女性參與社會生活開了先河,也為男女平等的意識形態成為主流意識形態起了關鍵的作用。


    媽媽在我的訪談中說:1936年我師範畢業了,就自己找工作,回到新野縣小學教了半年書,後來又回我的母校鄧縣女中教了半年書。後來七七事變,我就出來(去延安)了。那時我有個老師是地下黨員,介紹我們去參加革命了。媽媽是裹過腳的人,在河南農村,姑娘腳大是嫁不了好婆家的,所以媽媽被她的媽媽裹了腳,幸虧裹得不是太小,時間不是太長。媽媽就是用這雙“解放腳”跟那批熱血青年一起唱著歌一步一步走到延安去的。唱歌的事是我看到媽媽一個簡短的回憶錄裡寫的——在媽媽還沒有老到不能寫作時,我勸媽媽寫回憶錄,可是她總是覺得自己太平凡了,不願寫。


    媽媽和爸爸是自由戀愛的,這在當時的中國是鳳毛麟角。聽媽媽說,她1930年代末在抗大學習期間認識了爸爸。有一次,她和爸爸一起踩著石頭過一條河,她走不穩,爸爸去拉她,就在雙手接觸的一刻,他們相互愛上了對方。我覺得他們真的很浪漫。這大概就是我長大後喜歡浪漫愛情的源頭吧。爸爸跟著解放大軍初進城時,風流倜儻,像很多男人那樣,有點花心,對一些漂亮的女同事有點過於熱情。閑話傳到媽媽耳朵裡,媽媽一點不像舊式婦女那樣哭天搶地、痛心疾首,隻淡淡地說了一句:我的感覺就像清晨散步。這句話把媽媽作為一位有獨立生活天地的新女性的自信表現得淋漓盡致。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對與爸爸的關繫充滿自信。


    據我的觀察,爸媽的關繫是和諧的,充滿感情的,尤其是平等的。“文化革命”中,家裡的房子被收走幾間,有一陣我在父母屋裡的沙發上睡覺。每天早上六點半,這兩位老新聞工作者都準時收聽新聞,之後有長時間的議論,我能聽出他們對國家命運的憂心忡忡,也聽出了他們觀點的和諧一致。


    父母關繫的平等還表現在為我們取的名字上。兩個姐姐姓爸爸的姓,我和我哥哥——家裡的男孩——姓媽媽的姓。這樣起名完全違背了我國傳宗接代的傳統。記得有一次我在馬來西亞講演,題目是中國的男女平等事業。講到孩子可以隨母姓,我舉了自己的例子。由於馬來西亞是中華文化傳統深厚的社會,來聽講的又有許多華人,聽眾們興奮地討論起隨母姓的事情,言談話語之間流露出對中國男女平等事業的欽羨之情。我也在略感媽媽生命中精彩的一筆是捐獻遺體。媽媽以她淡泊名利的一貫作風在遺囑中提出:死後不開追悼會,不搞告別儀式,遺體捐獻供醫學研究之用。爸爸當初也是捐獻了遺體的。這是他們兩人商量好的。在一個有著活人要靠死人的亡靈保佑的傳統觀念和習俗的文化當中,此舉是驚世駭俗的。那些斤斤計較墓地排列順序的人也無法理解他們的境界。在我心中,媽媽此舉是以自己的肉身為標槍,向人世間的虛名浮利做了英勇、美妙而徹底的後一擊,以此為她作為一個女戰士純潔高貴的一生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意外之下生出了一點自豪——即使在西方社會,女權主義鬧得如火如荼,女人結婚後還大都要冠丈夫的姓,更不要想孩子隨母親姓。所以我認為,媽媽無論在公在私,都不愧為是一位“婦女先鋒”。


    農民喉舌

    媽媽從1946年人民日報創建時就到了報社,一直工作到退休。所以“報社”這個詞對於幼年的我來說,就是“家”的意思。看病去“報社”,上幼兒園去“報社”,洗澡去“報社”。媽媽的工作和家庭早就融為一體。正因為如此,在我訪問媽媽時問到如果在工作和家庭中選擇一樣她選哪個的問題就顯得特別的古怪,不怪媽媽沒好氣地說:都是革命干部,不工作干什麼?女人回家的說法對於她來說簡直就是笑談。


    媽媽很長時間擔任人民日報農村部主任。她這輩子主要和農村問題打交道。具體都有哪些爭論、經過哪些鬥爭我不了解,但是“大寨”、“七裡營”、後來是“包產到戶”這些詞在她嘴裡出現頻率很高。這都是她多次采訪報道過的人和事。記得那年她在改革後重訪大寨的一篇文章還得了全國新聞獎。媽媽是帶著感情去工作的,因為長期搞農村,她的感情就給了農民。我還隱約記得,那時我也就七、八歲,媽媽爸爸每個禮拜天都帶我們幾個小孩去公園。有一次我們去了天壇公園。天壇公園那時候又大又野,裡面還有農民種地。媽媽爸爸見到農民,就會過去跟他們問這問那,問他們的收入,問蔬菜的價錢——我後來做了社會學,啟蒙的根子也許該追到這兒吧。


    媽媽對農民的感情還表現在對她的保姆身上。她是一個安徽無為的農婦。媽媽為了讓她多掙錢,允許她在閑著的時候到別處去打工,一般的雇主都不會答應保姆這樣做的。媽媽還無償地接待她的兒子女兒親戚,以致每禮拜我回家看媽媽,保姆那屋總是人聲鼎沸。在我的印像中,媽媽的家就像個大車店。過春節、勞動節、婦女節媽媽還要給保姆發節日獎金。報社北邊的農貿市場一開張,媽媽就成為那裡的熱情顧客,再不去國營商店買東西了。好像在那個農貿市場上賣菜的農民就是“農民富起來”的像征。就連沙發、寫字臺之類她都請街上遊動的農民木匠打,錢不少給,打出來的沙發硌屁股。我隱隱地覺得媽媽是在為當年“割資本主義尾巴”不許農民搞副業做懺悔、做補償呢。有一次我代表媽媽去看望她的老友、前農委主任杜潤生,他用一支大粗碳素筆顫巍巍寫了“農民喉舌”四個大字,讓我帶給媽媽。這確實是對媽媽一生的恰當的總結。


    淡泊人生

    媽媽的一生活得淡泊。淡泊名利,遠離所有的誘惑。自從媽媽看了電影《巴頓將軍》,就對裡面的一句話念念不忘:一切富貴榮華都是過眼的煙雲。我一再從媽媽那裡聽到這句話,我感到,這正是媽媽對人生的感悟。


    媽媽對於錢財非常淡漠,她在用錢上是兩個:對自己竭盡克扣之能事;對他人卻大方得要命。媽媽喫飯之簡單是出了名的。聽報社的人說,報社食堂一點兒破菜湯一個饅頭就是她的一頓飯。媽媽住的地方也沒有正經裝修過,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有外地親友來京看望她時驚為“貧民窟”。可是媽媽給希望工程捐錢卻不吝惜。有一回,河南老家的村裡來信勸捐修小學校,媽媽一次就寄。這在她一生的積蓄裡占了不小的比例。農村老保姆退休她堅持要給退休金,念她在我家照顧父親和她多年,媽媽給了她的退休金。而她留給我們四個孩子的“遺產”總共。


    媽媽對於“名”也很淡漠。媽媽在寫作上有很高的抱負,可惜並沒有實現。這是我在她生命的後時刻纔知道的。那次訪談,有一個問題是問及什麼是她心中理想的女性,媽媽卻所答非問地說了一句:我寫的那些都遠遠不是我想寫的。我知道,這就是報社的老人紛紛出版自己的作品集時媽媽從來不動心的原因——她所寫的東西由於各種原因並不是她想寫的,也遠遠沒有達到她心目中的高度。而且她並不在意出名。


    其實,媽媽寫作和說話都特別生動,這是媽媽的特點。我看她寫的少數幾篇文章,感覺的確是這樣。還聽說,當年鬧形式主義、“左傾”思潮的時候,人們寫作說話都是千人一面、枯燥乏味的,可是媽媽生動的個性使她不甘寂寞,以致人們竟然都特別愛聽她的檢討——她即使在檢討中都不愛用那些套話。比如她在談到自己的身世時曾說過自己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她生在一個大地主的家庭,但是由於父親重男輕女,她從小就被送到舅舅家去住,小小年紀就嘗到了寄人籬下的滋味。


    由於媽媽外表過於樸實,從來不會梳妝打扮,竟致被人誤作文盲老太太。報社一位老阿姨給我講過一個媽媽被人傳為笑談的軼事。有一次,媽媽到報社前面的小書店去買書,那個小年輕的售貨員問她:老太太,你識字呀?媽媽笑瞇瞇地說:識得幾個,識得幾個。按照幾率,在媽媽這個歲數,又是個女的,百分之七八十應當是文盲的。這個小青年萬萬想不到,站在他面前的這位老奶奶豈止是識字,還是一位以文字為生的人呢。


    媽媽生命中精彩的一筆是捐獻遺體。媽媽以她淡泊名利的一貫作風在遺囑中提出:死後不開追悼會,不搞告別儀式,遺體捐獻供醫學研究之用。爸爸當初也是捐獻了遺體的。這是他們兩人商量好的。在一個有著活人要靠死人的亡靈保佑的傳統觀念和習俗的文化當中,此舉是驚世駭俗的。那些斤斤計較墓地排列順序的人也無法理解他們的境界。在我心中,媽媽此舉是以自己的肉身為標槍,向人世間的虛名浮利做了英勇、美妙而徹底的後一擊,以此為她作為一個女戰士純潔高貴的一生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雖說一切富貴榮華都是過眼的煙雲,但是人可以活得很精彩,也可以活得很乏味。我覺得媽媽的一生雖然平凡,但是絕不平庸,她的生活相比之下是精彩的。雖然她的生命已經如煙飄散,但是她屬於出類撥萃之輩。雖說一切富貴榮華都是過眼的煙雲,但是人可以活得很精彩,也可以活得很乏味。我覺得媽媽的一生雖然平凡,但是絕不平庸,她的生活相比之下是精彩的。雖然她的生命已經如煙飄散,但是她屬於出類撥萃之輩。




    《我的兄弟姐妹》

    我們兄弟姐妹一共有四個,我是小的。雖然我們四個都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但是卻姓了兩個姓,大姐二姐姓爸爸的姓,哥哥和我姓媽媽的姓。這種情況在傳統文化中並不多見,完全出自爸媽的平等地位和平等觀念:他們不僅是夫妻,還是革命戰友和同事。他們的關繫是平等的。


    大姐陳小林生於1940年,比我整整大一輪,是我家三條龍(爸爸、她和我)中的第二條。她身體不好,很年輕時就得了心髒病,做過心髒手術。原因我猜是生活環境艱苦所致。她一生下來就被寄養在老鄉家,部隊每月為寄養家庭補貼一點小米,這是當時的尋常做法。聽說她寄養的家庭對她不大好,不但不給她喫飽,還把補貼的小米分喫了。大姐因此終身身體瘦弱,一直沒見她胖過。她的心髒病使她失去了很多生活樂趣,比如旅遊什麼的,因為她的身體狀況根本不允許她遠行,就連從她家到我家串門都不可能,所以我們每年隻能見到一次,就是春節的聚會,其他時間隻能打電話,她身體狀況特別不好的時候,就連電話都不能多講,因為說話很費氣,她的心髒喫不消。大姐生性樂觀、外向、直率,家裡流傳的一段佳話是:她五六歲時,有次媽媽病了,躺在床上起不來,她對媽媽說:你要是死了,一定要把錢包留給我。大概是因為她看到媽媽每次買東西總是要從錢包裡掏出錢來吧。她這童言無忌可真令人莞爾。


    大姐年輕時愛說愛笑愛唱歌,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她和姐夫的婚姻就頗具戲劇性:“文化革命”中,他們倆在河南洛陽的一個工廠工作,大姐是黨員積極分子,負責整姐夫的黑材料,整著整著就整出了感情,後來就跟他戀愛結婚了。大姐上的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她考大學的時代,所有的有志青年都一心要獻身國防工業,根本不會考慮將來自己一生在哪裡生活,過什麼樣的生活。畢業後很有可能分到山溝裡或者戈壁灘上,但是他們全不在乎。就連個人的愛好都不會過多考慮。他們真的相信,每個人都是國家建設這架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被擰在哪裡就在哪裡發光發熱,毫不吝惜地用這種方式耗掉自己的生命。


    到晚年,她有一次跟我說:其實我一點也不喜歡無線電,我喜歡文科,我當初應當選擇文科的。可是說這話時,她的職業生涯已經結束了。我從中聽出了她悲悼自己人生道路的遺憾和辛酸。


    二姐陳乃雲出生於1944年,聽媽媽說,生二姐時是難產,如果不是當時一個投誠過來的日本醫生醫術高超,媽媽就沒命了。二姐也被寄養在一個老鄉家。二姐很幸運,那家人對她特別好,對她倍加呵護,好東西都先盡著她喫,老鄉家的一幫孩子眼巴巴地看著流口水。那家的孩子名字裡都有個“雲”字,二姐因為是“奶”在他家的所以竟隨他家孩子排名叫了“乃雲”。因為她跟那家人親,跟爸媽不親,到把她接回來時可費了點勁。她不但大哭大鬧,而且還常常躲二姐陳乃雲出生於1944年,聽媽媽說,生二姐時是難產,如果不是當時一個投誠過來的日本醫生醫術高超,媽媽就沒命了。二姐也被寄養在一個老鄉家。二姐很幸運,那家人對她特別好,對她倍加呵護,好東西都先盡著她喫,老鄉家的一幫孩子眼巴巴地看著流口水。那家的孩子名字裡都有個“雲”字,二姐因為是“奶”在他家的所以竟隨他家孩子排名叫了“乃雲”。因為她跟那家人親,跟爸媽不親,到把她接回來時可費了點勁。她不但大哭大鬧,而且還常常躲在門後邊用小石頭子扔媽媽,所以她跟媽媽的關繫就一直不好。


    社會學研究發現,在一個家庭裡,老二往往是不受待見的,所以從統計結果看,不但老二命運多舛,而且就連犯罪率都高於老大和老幺。二姐在家裡就是這樣的處境。媽媽基本上是個和顏悅色的人,但是她有次對二姐發脾氣,可是把我嚇得夠嗆,因為很少見到媽媽發脾氣。那次是因為二姐把一個很燙的鍋直接放在了玻璃茶幾上,結果玻璃炸了,鍋摔下來。記得媽媽斥責她:你是怎麼學的物理。我替二姐難過了半天。俗話說,孩子怕的就是父母的偏愛。從小不受待見的孩子有個的後遺癥,就是終生都不會快樂。二姐的性格中就有這樣的陰影。


    然而,二姐卻是我們兄妹四人中有藝術氣質的,她彈得一手好鋼琴,畫畫也很好。在中學生數學競賽中,她不僅是獲獎者,而且是代表所有獲獎者講話的那個人,據說是華羅庚親自為她頒的獎,還登了報紙。她聰明過人,智商極高,當年高考的分數是北京市前幾名,完全可以上清華,但是出於跟大姐同樣的原因,她也選擇了哈軍工,同樣是無線電繫。因為陰錯陽差的機緣,二姐有幾年居然在國家計委坐機關。她是一個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哪裡是做公務員的料,在那裡連一個新畢業的小大學生都能欺負她,因為她對機關那套運行潛規則的知識是零,如果說不是負數的話。她終在一所大學找到了歸宿,教了一門難到別人都教不了也不願教的課程,寫了一本除了專業的人誰也看不懂但是行家評價很高的教科書。


    二姐的藝術氣質還表現在她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她對我說,森林的減少和湖泊的干涸給她造成一種近似生理上的痛苦,她常常為這些事情憂心忡忡,夜不能寐。她在國家計委工作時為此寫過報告,還得到了當時的有關方面負責人宋健的批示。她的這個特點使我想起一個著名的女性主義理論即生態女性主義理論,該理論認為,由於女性的生存方式更接近自然,所以能夠對自然所遭受到的戕害有感同身受的痛切感覺。


    哥哥李向南生於1947至跑到學校當局那裡去提過抗議。問題出在哪裡呢?原來就是因為哥哥的虔誠和懺悔人格。在15歲的時候,他情竇初開,對一位女同學萌生了極其自然卻又令他極為驚恐的情愫,因為在當時,這是思想復雜和內心不夠純潔的表征。出於他的純真和虔誠,他向組織坦白了內心的焦慮,而且一直在懺悔自己那“肮髒的思想”。內心這麼齷齪的人還入什麼團呢?所以哥哥一直懺悔改造到高三纔勉強入了團,是班上的倒數第幾名了。這種遭遇對於現在根本沒有入團入黨念頭的年輕人來說,應當是一點挫折感也不會有的,可是對於哥哥那麼純真和虔誠的人,他青春期的挫折卻是毀滅性的。這種痛苦的青春期經歷影響了他的終身,使得他的個性受到了嚴重的摧殘。


    哥哥一生勤勉工作,非常克己,在報社這樣人人都能大搞外快的地方,他卻始終守著清貧,循規蹈矩,從來不會去鑽營物質上的待遇。在60歲他剛剛退休的年齡,還沒有來得及享受人生安度晚年,他就中風了。雖然經過千方百計的搶救和康復訓練,他的智力還是難以恢復,隻能有簡單的思維和活動。他已經在真正的意義上返老還童,將像一個懵懂的孩子那樣度過他的餘生。


    我們兄弟姐妹四人雖然情感不是那麼黏稠,也很少相互走動,但是我們之間關繫極為融洽,相互懷有深厚的情誼,大家心中毫無芥蒂,真是血濃於水。我為有這樣的哥哥姐姐而感到內心溫暖,柔軟。他們是我在這個人世間碩果僅存的有血緣關繫的親人。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