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今情:讀書是一種詭異的交互(國學大師龔鵬程談當今傳統文化傳承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龔鵬程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730085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3008589
    作者:龔鵬程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道文化之今情,索歸途何修遠


    整個傳統文化,近百年間都是在不利的環境下掙扎著發展的。我們現在從事傳統文化教育,除了整體環境不利之外,還必須面對許多歷史留下來的問題。


     


    五千年文化傳承之亂像,快語道破。談讀書評點,取中外眾長。


    相對於龔先生的引證嚴密、新見迭出的學術性文章,不論是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尷尬處境,還是清明祭拜黃帝儀式的錯謬,抑或是精讀國學經典,本書均以淺顯輕快的文字一抒高見。剖析深入卻能使一般讀者接受。


     


    將平生國學體味娓娓道來,傾獻國學學習之經驗。


    龔先生多年致力於傳統文化研究,其平生經歷經驗,乃欲傳承傳統文化者之指引。


     


    多方面解析國學今情:國學復興誤入歧途,整理國故的“阨爾尼諾現像”,讀書為何會是一種詭異的交互……


     


    剖析梁啟超先生作文思路,領略講演風采。


    梁實秋說:聽梁啟超演講和讀他講稿之不同,猶如看戲和讀劇本。梁先生不僅教作文,更借此教學生做人!

     
    內容簡介

    本書為龔先生近年來談傳統文化傳承的文章、訪談合集,討論了當下國人在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引入日常生活時存在的種種亂像。龔先生從自身的經驗出發,提供了一些學習傳統文化、閱讀經典的方法和經驗。


    本書還探討了一些國內外社會文化熱點問題。相對於龔先生引證嚴密、不避煩瑣的學術性文章,本書文字輕快,將知識和見解娓娓道來,更便於一般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龔鵬程


    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於臺北。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歷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盧森堡歐亞大學馬來西亞校區校長等職。曾獲臺灣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傑出研究獎等。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2019年就任山東大學文學院專任講席教授。

    目錄
    傳統文化進校園刍議…………………………………………… 1
    國學時代的隱憂…………………………………………………17
    整理國故之“阨爾尼諾現像”…………………………………22
    清明如何祭黃帝?……………………………………………37
    讀經之爭………………………………………………………44
    中華文化現在面臨文化斷層?………………………………52
    後真相時代的社會語文學……………………………………69
    中國已無文采……………………………………………………87
    現在對數學的重視程度是中國歷史低谷……………………98
    文化能不能振興城市?…………………………………… 109

    傳統文化進校園刍議…………………………………………… 1


    國學時代的隱憂…………………………………………………17


    整理國故之“阨爾尼諾現像”…………………………………22


    清明如何祭黃帝?……………………………………………37


    讀經之爭………………………………………………………44


    中華文化現在面臨文化斷層?………………………………52


    後真相時代的社會語文學……………………………………69


    中國已無文采……………………………………………………87


    現在對數學的重視程度是中國歷史低谷……………………98


    文化能不能振興城市?…………………………………… 109


    成為中國…………………………………………………… 123


    環境難民的自我救贖………………………………………… 133


    奇葩速記法太無聊,但記憶有術可循…………………………… 150


    “文言文”與“白話文”都是生造詞…………………………… 161


    我的中國文化史繼承情況………………………………… 169


    我在什麼樣的翅膀上飛翔………………………………… 188


    西方正典…………………………………………………… 204


    讀書是一種詭異的交互…………………………………… 215


    為什麼有時讀批注更勝原著?…………………………… 225


    推薦梁啟超的《作文入門》………………………………… 248

    在線試讀
    傳統文化進校園刍議
    我讀的是現代化的學校,並未受過私塾教育。但自幼在家中已習得一些基本文史知識。入小學後,得逢黃燦如老師,她命我每晚去她家中溫習功課,功課做完,就在她家隨意泛覽詩文章回小說。寒暑假則要我午後去她宅中背誦《孟子》《論語》等。這樣的經歷,似乎也略同於古代之私塾。
    後來我讀了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當然習得了許多其他的知識,不局限於上述傳統文化內容。我也從事過許多行業,編過雜志、做過出版、當過官,還辦過幾所大
    學。但從小所受到的那一點傳統文化教育,實在一生受用不盡,遠勝於後來學到的其他知識。
    因此每想起小學老師,就心懷感激。每聽一些沒讀過什麼古代典籍、沒機會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的人在咕噥讀多了古書會不會食古不化、會不會不適應現代社會之時,便心生
    憐憫。因為這些可憐人從來沒嘗過龍肝鳳膽,竟兀自驚疑喫了會瀉肚子呢!
    但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的經驗,也令我深知社會上對它的質疑其來有自。
    像我讀書時,整個教育體制其實就是一套迥異於傳統的現代格局。這個格局始於清末之教育改革。廢科舉、立學堂,遂把中國幾千年的教育體繫一並廢了。而新學堂裡,
    唯新是騖,那些傳統文化、聖經賢傳,巴不得全丟進字紙簍裡去。
    因此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奏定學堂章程》已說道:當時社會上正彌漫著“唯恐經書一日不廢”的輿論氣氛。清政府對此,惄焉憂之,故刻意在中小學堂上列了讀經之課,以免諸生忘本。可是時世潮流所趨,非人力所能阻擋,清朝迅即滅亡年(1912 年)便廢了小學讀經。此後袁世凱於民國四年時曾準備恢復,旋因稱帝不成而不了了之。民國十四年,段祺瑞執政,章士釗任教育總長,又擬恢復。亦不果。可見時勢風氣之一斑。
    這段時間,恰好也是五四運動掀起反傳統浪潮的時代。 整個社會都朝西化的路子在走,並把西化稱為現代化,視傳統文化為現代化之阻礙。
    直到民國二十年纔漸漸出現反省批判這條新路的氣候。當時國民大會召開於南京,即有代表提案希望恢復讀經,但提案依然沒能通過。民國二十一年,錢鍾書的老爸錢基博去
    上海開高教討論會,提案讀經,也大遭與會諸校長之恥笑。 足見新潮仍居主流。可是反對者畢竟多了,廣東、湖南不遵中央號令,自行規定學童須得讀經,雖被新派人譏諷是軍閥
    提倡讀經,但新潮權威看來業已遭到了挑戰。民國二十四年遂有十位教授之《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認為中國固然應與世界交流,卻也不能邯鄲學步,失其本我。

    傳統文化進校園刍議


    我讀的是現代化的學校,並未受過私塾教育。但自幼在家中已習得一些基本文史知識。入小學後,得逢黃燦如老師,她命我每晚去她家中溫習功課,功課做完,就在她家隨意泛覽詩文章回小說。寒暑假則要我午後去她宅中背誦《孟子》《論語》等。這樣的經歷,似乎也略同於古代之私塾。


    後來我讀了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當然習得了許多其他的知識,不局限於上述傳統文化內容。我也從事過許多行業,編過雜志、做過出版、當過官,還辦過幾所大


    學。但從小所受到的那一點傳統文化教育,實在一生受用不盡,遠勝於後來學到的其他知識。


    因此每想起小學老師,就心懷感激。每聽一些沒讀過什麼古代典籍、沒機會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的人在咕噥讀多了古書會不會食古不化、會不會不適應現代社會之時,便心生


    憐憫。因為這些可憐人從來沒嘗過龍肝鳳膽,竟兀自驚疑喫了會瀉肚子呢!


    但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的經驗,也令我深知社會上對它的質疑其來有自。


    像我讀書時,整個教育體制其實就是一套迥異於傳統的現代格局。這個格局始於清末之教育改革。廢科舉、立學堂,遂把中國幾千年的教育體繫一並廢了。而新學堂裡,


    唯新是騖,那些傳統文化、聖經賢傳,巴不得全丟進字紙簍裡去。


    因此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奏定學堂章程》已說道:當時社會上正彌漫著“唯恐經書一日不廢”的輿論氣氛。清政府對此,惄焉憂之,故刻意在中小學堂上列了讀經之課,以免諸生忘本。可是時世潮流所趨,非人力所能阻擋,清朝迅即滅亡年(1912 年)便廢了小學讀經。此後袁世凱於民國四年時曾準備恢復,旋因稱帝不成而不了了之。民國十四年,段祺瑞執政,章士釗任教育總長,又擬恢復。亦不果。可見時勢風氣之一斑。


    這段時間,恰好也是五四運動掀起反傳統浪潮的時代。 整個社會都朝西化的路子在走,並把西化稱為現代化,視傳統文化為現代化之阻礙。


    直到民國二十年纔漸漸出現反省批判這條新路的氣候。當時國民大會召開於南京,即有代表提案希望恢復讀經,但提案依然沒能通過。民國二十一年,錢鍾書的老爸錢基博去


    上海開高教討論會,提案讀經,也大遭與會諸校長之恥笑。 足見新潮仍居主流。可是反對者畢竟多了,廣東、湖南不遵中央號令,自行規定學童須得讀經,雖被新派人譏諷是軍閥


    提倡讀經,但新潮權威看來業已遭到了挑戰。民國二十四年遂有十位教授之《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認為中國固然應與世界交流,卻也不能邯鄲學步,失其本我。


    後來的思想界,大概仍延續著這樣的脈絡。新潮鼓蕩,繼續滌除前進的障礙,終於釀成“文革”“破四舊”對傳統文化大革其命。可是衝過頭了,漸漸又起了反省的聲音,欲


    撥亂而反正。2004年許嘉璐等人發表的《甲申文化宣言》,不就像十教授《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的翻版嗎?兒童讀經漸漸蔚為時尚,乃至有所謂國學熱,亦均代表對反傳統


    浪潮之批判反省。


    臺灣在大陸“文革”期間,曾推行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但當時文化界、學術界主流其實一樣是揚“五四”之大旗,力行現代化的。故 20 世紀 60 年代即有中西文化論


    戰。情況猶如現今大陸雖不乏倡言本位文化,呼吁讀經、重視傳統文化的,可是主流的現代教育體制對此仍乏響應,且不少人還指責那些提倡讀經、講傳統文化的人是“走向蒙昧


    的文化保守主義”。


    也就是說,整個傳統文化,近百年間都是在不利的環境下掙扎著發展下來的。主流思潮與體制乃是現代化教育,大部分時間均主張滅絕或揚棄傳統文化,少部分企圖扭轉局勢


    的宣言或動作,迄今尚未真正改變這個格局。


    因此,我們現在從事傳統文化教育,除了整體環境不利之外,還必須面對許多歷史留下來的問題。


    例如,現今小學教育是以白話文為主的。大陸的教本幾乎沒有文言文,臺灣是在五、六年級時融入文言,中學時纔漸漸增多,比例由百分之十五漸增至百分之三十五。可是不


    管如何,文言與白話在現代是分裂的,學習者面對它們時的認知、心態、學習方法都不一樣。


    這種文言白話區隔為二的現像,是“五四”白話文運動後纔有的。古人不會如此。一個人既看古文八大家的篇章,也同時看著通俗章回小說。講話時,對上層人士自然之乎者


    也,與傭僕市井人士言談,則一樣要使用白話,整個語言是交織揉混在生活具體情境中的。我們已經喪失了這種情境。因此文言文仿佛就需刻意去學纔學得成,且文言好像也與白


    話是隔斷的兩套語言繫統,所以兩者間竟然需要“翻譯”,仿若外國文字一般。


    說到文字,也是問題一籮筐。近代新思潮之一就是檢討批判漢字,認為漢字不科學,不改革不足以使中國現代化,所以從國民政府時代就推行簡體字,大陸後來更厲行文字改


    革,一度準備廢除漢字,走上拼音化道路。如今雖懸崖勒馬,不再繼續改革,可是仍維持著簡化字,並把它稱為“規範字”。小學教學基本就是使用這套文字。


    但以這套文字來教小朋友識讀應用,實在問題重重。目前大陸規定一、二年級要認八百至一千字,三、四年級要認兩千五百字,五、六年級要認三千字,大部分還得會寫,數量比臺灣還多。臺灣的小學生大抵隻要求認兩千二至兩千七。而且據大陸所定國民常用字表看,常用字隻有兩千,因此小學就得學三千字恐怕太多了。不過這並不打緊,要命的是字太難認。


    如“師”,現在寫成“師”,左右兩部分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都不是部首,請問要查什麼部?“頭”,本來在頁部,現在寫成“頭”,請問查什麼部?“葉”,本是草木枝葉,故在草部,現在變成了“葉”,該查口部嗎?“衛”,現在成了“衛”,查什麼部?“聖”,現寫成“聖”,又像怪人,又像老土,查什麼部?“門”“開”“關”“闢”,本來都跟門有關,如今“開”“關”“闢”都把門給拆了,查什麼部?“塵”,本是塵土,今寫成“塵”,竟在小部,不再是土了。“聽”,本是用耳朵纔能聽,今寫成“聽”,竟在口部,不再用耳了。“傑”,本是人傑地靈之傑,今寫成“傑”,竟被火燒,放在火部,不再是人了。“亂”與“辭”,本皆與絲有關,是用手梳理亂絲之意,現在變成“亂”與“辭”,一在辛部,一在舌部,不再看得出關繫了。“對”,義類在手;“勸”,義類在尹;“歡”,義類在欠;如今改成“對”“歡”“勸”,全放在了又部……諸如此類,實在是一團混亂,義類不明,歸部不清,小朋友識讀時隻能一個個去死記,因為部首歸字的原則已遭破壞,許多地方無法用部首識字法去辨識和記憶。


    你或許要說我把問題誇大了,全國上億小學生都這麼讀,情況沒那麼嚴重,部首歸這歸那,熟悉了就好。


    是嗎?我看到過一本教人如何教小孩子識字寫字的教材《現代小學識字寫字教學》,裡面就把“歡”字既放在又部又 放在欠部;把“辭”字一會兒放在辛部,一會兒放在舌部。


    可見就是專家學者也鬧不清楚,小朋友能不犯糊塗嗎?


    簡化字使得部首識字教學困難,情況既如此,改用其他教學法會好些嗎?恐怕也一樣。例如字族識字法,“青”“清”“請”“情”“晴”都以“青”為其中構成,形成一組字,認得了“青”,也就可連帶認識這一串字,這稱為字族識字法。


    可是我也見過一本推薦這種教學法的書,把“清”“請”都印成了“清”。因為言字旁簡化後,幾乎會跟三點水相混。


    目前小學裡還常用“字理識字法”或“部件識字法”來教學,可是漢字簡化以後字理就難講了。像“廣”,本是形聲字,黃聲,今改為“廣”,形聲之理便不可說。而且“廣”


    字乃是“尼姑庵”之“庵”的本字,弄得《紅樓夢》裡大家去賞蘆花的“蘆雪庵”,小朋友讀來老以為是“蘆雪廣”。又如“廠”字,現在把“廠”裡東西都搬空了,變成“廠”,


    字理亦不通。“進”,本是一小鳥跳躍前進之貌,如今竟是一口井跳跳跳。“壓”,從土,壓聲,今作“壓”,既非土,又不見聲。“兒”,像形,像小孩腦袋特別大之形,而且小孩子腦上囟門未閉,故以此為特征。現寫成“兒”,也全無字理可說。


    這些困難,教過小孩子的人便能體會。幾次政協會議期間,許多委員提案,希望在小學裡恢復教繁體字。可惜歷史留下的傷害,修補起來是挺費事的,矯枉需要時間,急也急不來。


    而傳統文化教育在這樣總體不利的情況下進行,困蹇可知。因此目前傳統文化教育仍隻能采取補充、輔助之方式。


    例如教識讀書寫,以簡化字為主,略輔以傳統漢字之識讀;閱讀篇章,以白話為主,略輔以文言文或傳統典籍、詩詞等;教材教本,以現代教育體繫規範者為主,而傳統文化


    教學放在有心的學校自編教本中去發揮;正規課堂,依國家規範教學,傳統文化教學多放在課外補充……現在各中小學的所謂傳統文化教育、兒童誦讀,不都是這樣嗎?


    不是大陸現在纔如此,我當年在臺灣讀中小學時基本也是如此。


    黃燦如老師固然教我課外大讀詩文典籍,可是她絕不準我們上課時看。一次我同學在課間讀《水滸傳》,她發現後,竟一把抓起那麼厚的一本書,啪,撕成兩半!這個動作,令我畢生難忘,也使我充分理解到傳統文化在現在教育體制中卑微的地位,隻能以輔助、補充、課餘的方式為之。


    且縱使身為輔貳,也不能太過招搖。就如現在的口號“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在傳統文化上面刻意加了個限定符:優秀。這就預存了一個觀念和心態:傳統文化有精華


    也有糟粕,我們不復古,也不擬全面恢復傳統文化,隻是挑選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進校園去教教小孩子而已。


    這不是為了防止被批評、被質疑,而預做防範,或根本等於告饒嗎?傳統文化是否為優秀,評判的標準又是什麼?若以現代教育尺寸去挑揀、去過濾、去篩選,那又何必再去


    進行什麼傳統文化教育呢?


    傳統文化教育目前看起來熱鬧,可是實際處境如此,能不令人感慨嗎?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