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學林側影(第一視角領略30位耳熟能詳的中國學人時代風骨)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吳霖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326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32658
    作者:吳霖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為對上個世紀末的文史哲領域的泰鬥級人物的深度訪談特寫。作者在上世紀末選取了30位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領域的文化老人進行采訪,並於近期對照舊文進行生發、鉤沉,或做史料性補充,或做延宕性生發,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跨度上再次對這些閃耀的群星進行歷史現場式呈現,具有重要的人文價值。作者自述其為“文字上的感恩之旅”,“感恩老先生們在他們人生的晚秋予我以早春的和煦”,此亦為該書的出版價值之所在。這些漸行漸遠的大師背影,仍然可以滋養新一代學人和讀者。


        1.作者撿拾舊事,以第—視角的所見所聞,為已經隕落或已至晚年的,“寂寞而偉大”的近現代各界名人造像剪影,或可使大眾能瞥見時代風骨之一斑,並為世人留下珍貴的人文資料。


        2.圖書設計精美簡約,用紙考究,工藝復雜,書名為啟功先生題簽,有極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3.書中配有所寫人物的早年及晚近照片,其中一部分為作者吳霖親自拍攝,並初次公開,具有十分重要的資料價值。

     
    內容簡介

        著名作家吳霖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關注並采訪了盛成、周有光、吳組緗、林庚、施蟄存、吳作人、李可染、陳從周等大批中國學人,並用近30年的時間進行充實。本書以平易樸實的文字為30位世紀學人造像剪影,筆墨深沉地書寫了這些知識分子如何治學做人,如何在變革時代擔當家國命運。作者將一代學人以非虛構的方式呈現在紙上,大量內容為獨家發掘。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書名為啟功先生所起,並題簽。

    作者簡介

        吳霖,1961年生於上海。1983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繫。高級記者,長期致力於中國現代文化史研究,相關成果多發表於《中華讀書報》《北京晚報》等報刊。已出版《名人采訪錄》《歌嘯餘音》《舊時書影》等。

    目錄
    001 盛成的書架
    016 燕南園裡的陳岱孫
    025 鐘敬文的“有限公司”
    035 常書鴻的敦煌不是夢
    046 聞家駟遙念“二月廬”
    055 愚園智者施蟄存
    067 周有光的長壽“秘訣”
    077 李可染的“膽”與“魂”
    092 鄧廣銘的落寞
    103 吳組緗的“宮殿”
    113 喬遷的王臨乙
    125 吳作人回家過年
    140 錢仲聯的名片
    156 白壽彝的“白卷”

    001 盛成的書架


    016 燕南園裡的陳岱孫


    025 鐘敬文的“有限公司”


    035 常書鴻的敦煌不是夢


    046 聞家駟遙念“二月廬”


    055 愚園智者施蟄存


    067 周有光的長壽“秘訣”


    077 李可染的“膽”與“魂”


    092 鄧廣銘的落寞


    103 吳組緗的“宮殿”


    113 喬遷的王臨乙


    125 吳作人回家過年


    140 錢仲聯的名片


    156 白壽彝的“白卷”


    169 張岱年的宏願


    179 燕南園中的林庚


    188 羅洪贈書


    201 坐擁書城的季羨林


    210 追求人生真諦的熊偉


    220 啟功的煩惱


    234 精打細算的關山月


    248 辛笛是手掌中的一片葉子


    263 季鎮淮的鄉音鄉情


    272 高冠華“搶救”時間


    282 亦莊亦諧的楊憲益


    292 賈植芳微笑在春風裡


    310 丁聰的功課


    321 深秋,被綠色擁抱的陳從周


    333 錢谷融惜墨


    346 鄭敏的花園


     


    後記


    358 側影依稀,餘音猶在

    前言
    後記

    側影依稀,餘音猶在


    一九九三年暮春,我有棠棣之殤,回到北京時,已是當年的初夏。我期望在本職工作之外,疊加更多的工作以消解郁積的苦痛。所以計劃為當時寂寞已久的文化老人們寫一組文字速寫。之所以是“速寫”,是因為在時間安排上隻能是本職以外的見縫插針。記得自我定下的寫作要求是三個“一點”,即“有一點新聞,有一點文筆,有一點抒情”。采訪對像的選擇,一般是各自領域的泰鬥人物,年齡在八十歲以上……寫作伊始,我就希望這些文字將來能結集,書名叫《歌泣人生》。

    後記


     


    側影依稀,餘音猶在


     


     


    一九九三年暮春,我有棠棣之殤,回到北京時,已是當年的初夏。我期望在本職工作之外,疊加更多的工作以消解郁積的苦痛。所以計劃為當時寂寞已久的文化老人們寫一組文字速寫。之所以是“速寫”,是因為在時間安排上隻能是本職以外的見縫插針。記得自我定下的寫作要求是三個“一點”,即“有一點新聞,有一點文筆,有一點抒情”。采訪對像的選擇,一般是各自領域的泰鬥人物,年齡在八十歲以上……寫作伊始,我就希望這些文字將來能結集,書名叫《歌泣人生》。


     


    這個書名,記得當年對幾位老先生說過,也得到過肯定。當然也有例外。有一天,我在北師大小紅樓裡對啟功先生坦白自己的設想,沒想到當即遭到了啟先生的“堅決”反對。他很不喜歡那個“泣”字,並佯裝生氣對我說:“就你高興了,讓我們哭,不干!”正當我略有沮喪之際,沒想到啟先生走到寫字桌前,對我說:“我幫你起一個。”說著提筆就寫,寫的個,就是“歌嘯餘音”。讓我意外的是,啟先生竟然一連寫了四個書名,其中就有“學林側影”。他還很仔細地在每個書名下蓋上了“啟功題簽”的小印。


     


    我雖然感謝啟先生的不期之賜,但對“歌泣人生”書名仍然念念不忘。記得曾向端木蕻良先生請教,他聽聞後連聲稱好,但同時覺得“學林側影”也很不錯。因此,他干脆主動用毛筆為我題寫了並排的兩個書名“歌泣人生,學林側影”。


     


    令我慚愧並尷尬的是,雖然《歌嘯餘音》早已在二〇〇二年出版,但書中的內容並不是那些原先設想的文字。甚至因為諸事蕪雜,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漸漸淡忘和疏忽了那些曾經很是用心的文字,也幾乎忘了當年的初心。屈指一算,如今,距離當年的寫作,已然過去了二十多年!以現在書中早的文字寫於一九八九年起算,前後文字的跨越,達到了整整三十年!我曾訪問過的老先生們,大約除了人瑞鄭敏先生,都駕鶴西去了吧?


     


    今天,我很願意將我這一組寫文化人的老文字,以“學林側影”為名出版。這本書的結集,於我,是一次文字上的感恩之旅。感恩老先生們在他們人生的晚秋予我以早春的和煦,當然,也感恩啟功先生的賜名。希望自己和我的朋友們,都能記得那些漸行漸遠的背影……


     


    本書在寫作上采取疊加的方式:保留多年前的原文,又加入新寫的“補記”,甚至“又記”。這種時空交錯,既能保存、還原當年的采訪現場,也可以加入經過多年沉澱的思考。當年,我曾發願寫一百位文化老人,雖然由於匆匆南還,戛然中止,但也早已寫了過半。限於篇幅,本書僅收入三十篇,大約是所有篇章的三分之一。其他的,或許將來有機會繼續完成。雖然我自己也已進入人生的初秋,但未來仍是可以期待的。


     


    當年的一切,於我都歷歷在目。那時,我上班的地點在中南海西門的府右街,租住的房子在海澱學院路的北端北林大的後門。每天,我騎著永久牌自行車,奔波於四九城內外,樂此而不疲。每每訪問過那些學科不同、個性迥異的老先生,我都喻之為“靈魂的沐浴”。


     


    這些寂寞而偉大的人物,大多數都在新千年來臨之際紛紛隕落。面對“星沉海底當窗現”,我固然心戚戚矣,十分悲涼;但是,又因得以“雨過河源隔座看”,而感到幸甚至哉。噫,予小子何德,能在這些老先生的人生夕照中,耳食他們“一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也瞥見他們“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


     


    伍叔儻先生曾任教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那個大學早已雲流雨散多年,但校園仍在,是我的母校。伍叔儻一生寫古風四千餘首,律、絕甚少,詞更是屈指可數。在聖約翰時期,他曾寫過一首《更漏子》,下闋是:“樓高風緊落帆遲,望水望春成久立。懷人懷舊,費多時,落花知。”


     


    誠如斯言,“懷人懷舊,費多時,落花知”!今天,如果這本書的讀者能通過我笨拙但真誠的散亂文字,了解老先生們生活中的點滴,遙望到他們已然走遠的蹣跚身影,餘願足矣,欣慰彌滿……


     


    吳霖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六日於上海香花橋畔種豆齋

    在線試讀
    坐擁書城的季羨林

    立秋那日,夏還非常熱烈,蟬鳴悠揚。道路蜿蜒的深處,是朗潤園。竹林掩映之中,走出從涼臺推門而出的季羨林先生。昨天,是他八十二歲生日。

    在季先生指引下,我走進他的家。過道裡,滿滿的,是書櫥;書櫥裡,滿滿的,是書。走進房間,是更多的書櫥和書。大凡讀書人都會艷羨這豐富的收藏,而這感嘆也使這位愛書長者高興起來,他要引來訪者,去參觀他的書房和他的書。幾乎所有的屋子都井然有序地放滿了書,其中有他留德十年帶回的外文版圖書,還有以相當便宜的價格購齊的整套《大藏經》。

    季先生非常“奢侈”,因為他有三個書房,這是他讀書、寫作的三個地方。他喜歡采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戰術,在一張書桌上,寫一個專題的文字。因為資料書及稿子等攤子鋪得很大,所以一旦寫累了,就空手轉移到另一個書房,繼續寫作或讀書,隻是換了主題。

    其中一個書房,是用涼臺改裝的,四個簡易木質書架,疊羅漢般地矗著,書便有驚無險地擁擠在其中。訪者隔著書桌,與季先生相向而坐。不僅書桌上有書,上下左右全是書。因此,說季先生坐擁書城,揮筆如劍,是不為過的。

    在這裡,特殊的書香和主人所營造的文化氛圍,使無數訪者流連忘返,靈魂,在這裡可以得到平和的寧靜。

    季先生每日凌晨四點即起身工作,這是他多年的習慣了。竹林後的那盞燈光,應該算是朗潤園乃至整個燕園早的燈光吧?俟清晨八時,他便像上班一樣,走出家門,穿過未名湖,步行到大圖書館去看書。早兩年,他是以騎車代步的,但近來由於家人“嚴令禁止”,他便也“少數服從多數”,安步當車起來。季先生自稱沒有體育鍛煉的愛好,“這就是鍛煉!”他認真地說。在圖書館看兩小時書後,他便循來路走回家中。

    坐擁書城的季羨林


     


    立秋那日,夏還非常熱烈,蟬鳴悠揚。道路蜿蜒的深處,是朗潤園。竹林掩映之中,走出從涼臺推門而出的季羨林先生。昨天,是他八十二歲生日。


     


    在季先生指引下,我走進他的家。過道裡,滿滿的,是書櫥;書櫥裡,滿滿的,是書。走進房間,是更多的書櫥和書。大凡讀書人都會艷羨這豐富的收藏,而這感嘆也使這位愛書長者高興起來,他要引來訪者,去參觀他的書房和他的書。幾乎所有的屋子都井然有序地放滿了書,其中有他留德十年帶回的外文版圖書,還有以相當便宜的價格購齊的整套《大藏經》。


     


    季先生非常“奢侈”,因為他有三個書房,這是他讀書、寫作的三個地方。他喜歡采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戰術,在一張書桌上,寫一個專題的文字。因為資料書及稿子等攤子鋪得很大,所以一旦寫累了,就空手轉移到另一個書房,繼續寫作或讀書,隻是換了主題。


     


    其中一個書房,是用涼臺改裝的,四個簡易木質書架,疊羅漢般地矗著,書便有驚無險地擁擠在其中。訪者隔著書桌,與季先生相向而坐。不僅書桌上有書,上下左右全是書。因此,說季先生坐擁書城,揮筆如劍,是不為過的。


     


    在這裡,特殊的書香和主人所營造的文化氛圍,使無數訪者流連忘返,靈魂,在這裡可以得到平和的寧靜。


     


    季先生每日凌晨四點即起身工作,這是他多年的習慣了。竹林後的那盞燈光,應該算是朗潤園乃至整個燕園早的燈光吧?俟清晨八時,他便像上班一樣,走出家門,穿過未名湖,步行到大圖書館去看書。早兩年,他是以騎車代步的,但近來由於家人“嚴令禁止”,他便也“少數服從多數”,安步當車起來。季先生自稱沒有體育鍛煉的愛好,“這就是鍛煉!”他認真地說。在圖書館看兩小時書後,他便循來路走回家中。


     


    他近的大動作是從文化交流的角度撰寫一部《糖史》,這部打算寫四十萬字的巨著,已寫就十多萬字了。


     


    季先生愛貓是出了名的。兩年前造訪季府時,嘗見兩隻波斯大貓。此次去,季先生告知,其中一隻竟於數月前被人竊走。剩下的那一隻叫“咪咪”,給工作之餘的季先生帶來了不少歡樂。“咪咪”已五歲了,季先生風趣地說,已是“貓到中年”。


     


    季先生雖然是功成名就的學者,但他坐擁書城卻不甘心把朗潤園當作世外桃源,他的憂國憂民之心依然如故,每每讓人怦然心動。


     


    立秋那日,他與訪者又談起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話題,季先生陳詞慷慨,一席話剛落,窗外竟響起了雷聲。


     


    在季先生的家門口與他握別,面前是一片細致的湖,正對著樓門,長著一片荷花。荷葉已綠到極處,而花,尚含苞待放。


     


    “那是我們種的。”季先生說。


     


    “怎麼種的?”訪者問。


     


    “撒下一把種子。”他做了個撒種的動作,“三年了,就長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此時,雨已開始下了,寥寥落落的。


     


    “我喜歡雨!”他說,“今年雨少啊。”


     


    剎那間,我從一個嚴謹嚴肅的大學者季羨林身上,看見了抒情的散文家季羨林的形像。他們是那麼奇妙又和合諧地統一在了一起。


     


    他的那本散文選,厚厚的,重重的,承蒙相贈,正在訪者的行囊中,上面的作者簽名,形拙而有妙趣。


     


    樓門的兩邊,均是季先生的家。一側是臥室,放著“二十四史”,掛著齊白石的畫,當然,還有他的書桌,他的紙和筆;另一側是他用涼臺改裝的那個書房。


     


    雨,打在竹林的葉子和窗玻璃上,聲音先是碎碎的,繼而連成一片。季先生穿著黑綢布衫,站在門洞下,像一本厚重的書,默默觀雨。


     


    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


     


     


    補  


     


    季羨林先生在一九三三年六月六日日記中寫道:“晚飯後,到朗潤園一遊,風景深幽。”彼時的他二十二歲,在清華園已生活了兩年多,因此無法印證此遊是否是他與朗潤園的次親近。出清華西門,如果沒有圍牆,斜對角就是朗潤園。


     


    一九八〇年,季先生在散文集《朗潤集》自序中說:“我在北京大學朗潤園已經住了將近二十年,這是明清名園之一,水木明瑟,曲徑通幽,綠樹蓊郁,紅荷映日,好像同《紅樓夢》還有過一些什麼關繫。我很喜歡這個地方,也喜歡‘朗潤’這個名字。”


     


    季先生是朗潤園中人,我在朗潤園中拜訪過他。印像深的自然是次,那是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九日,那天,我和他在他家一樓的陽臺上合了影。看著這張近三十年前的舊照片,有不勝訝異和惶恐之感,也讓我頓時理解了“光陰似箭”“白駒過隙”這樣的成語。這張照片於我還有另一個意義,因為攝影者是我一九八三年相識於學院路41號的老友唐師曾。大致算了一下時間,大約正好是他從海灣戰爭歸來,去新華社開羅分社任職前。


     


    那天在季先生家裡,唐師曾至少用了兩臺相機,分別用了黑白和彩色兩種膠卷。彩色照片我還保留了幾張,拍照地點是在季先生家的客廳。我和季先生相對坐在一張方桌前,至於聊了些什麼,早已漫漶不清。但當年的照片保留了一些細節,現在看來頗有些意思的是屋內的環境:季先生身後,有一臺十四英寸(不知是彩色還是黑白)的電視機,罩著絳紅色絨布套。牆上掛著的除有風景的月歷外,還有一個必須每天翻閱或撕開的日歷。季家的日歷,從照片可以看到是向上翻閱並用夾子仔細夾起的,日歷的底板是一個美女。桌子上,有白瓷的茶壺,還有貌似盛放調味品的瓶子。這裡,應該是季先生家的客廳兼餐廳。


     


    還記得一個細節,我們正在聊著的時候,一隻碩大的白貓忽然跳上桌子,就在季先生站起安撫白貓的一霎,唐師曾用裝黑白膠卷的那個相機抓拍到了那一個瞬間。後來,老唐把這張照片戲稱為“貓爭人權”。


     


    快離開的時候,我和季先生在客廳外的陽臺上,以比較流行和正式的方式合了影。我應該也在同樣的地方給老唐按下了快門。


     


    通過這張一九九一年六月與季先生的合影可以看到,季先生住在一樓,陽臺外是一片蔥翠的小竹林。我腰間的BB傳呼機看上去很搶眼、突兀,且有喜感。如今,這種俗稱BB機的傳呼機早已絕跡,但在當時卻是即時通訊的利器。我還記得我的號碼是126-53630,老唐的呼機號碼,我也記得:126-5566。


     


    唐師曾後來與季羨林有了更多的交集,乃至衍生出社會新聞,這是後話。或許,一九九一年六月的那一天,是他和季先生的緣分之始吧。


     


    季先生出生於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一九九三年他八十二歲整,按中國人算法也可算八十三歲。《坐擁書城的季羨林》一文寫於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從文章上看,我是八月七日去拜訪的季先生。我找出了當年季先生所贈、我文中寫到“厚厚的,重重的”那本書,我講的“厚、重”自然有雙重含義,物理上的厚重也確然,那本書有五百五十六頁。那是一本《季羨林散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初版,印數三千五百五十冊。季先生在扉頁留下了鋼筆簽名,時間正是一九九三年八月七日。這應該是我又一次去拜謁季先生。


     


    季羨林先生的學問在當時的我看來,幾乎是高山仰止,比如他說當時正在寫的《糖史》,按今天的流行語來說,當時就覺得十分的“高、大、上”。我記得還問過他為什麼要寫《糖史》,以及怎麼寫的問題,可惜季先生的回答我早已記不清。如今,《糖史》業已出版,非常慚愧至今尚未一讀。我想,我當年問的問題應該可以在那本書裡找到答案。


     


    回想當年的季先生,馬上就清晰浮現的,是他樸素的衣著,似乎幾次見面,他穿的不是襯衫就是藍色的中山裝。季先生說話慢條斯理,有較重的山東口音。能讓他興奮和自豪的,似乎就是那一屋子一屋子的書。次去,他還為書的無處擺放而煩惱,第二次去的時候,北大已經給他增配了一套房子,就在原先住房的對門,專門用來放書,對這一點,他是很感念的,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房子是多麼稀缺的資源!


     


    因為增配了一套房子,家中的布局也就有了變化。季先生帶我在他家參觀,記得他夫人當時有病坐在床上(後來得知,季羨林夫人名叫彭德華,一九九四年去世)。再就是,他指著牆上齊白石的畫給我們看,告訴我購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我問價格,他的回答讓我驚獃了。今天看,畫價便宜到令人咂舌,以當時季先生的工資計算,也著實是便宜得很。依稀記得,季先生告訴我當時是通過朋友去買的,買了兩張,仿佛還買二贈一了。


     


    二〇〇四年夏天,我次去德國,以馬丁·路德大學所在的城市哈勒為原點,每天往不同方向的城鎮坐火車隨意轉悠。某一天黃昏,從某個城市回哈勒,要在愛森納赫轉車,不知什麼緣故,卻坐上了去另一個方向的火車。當火車在終點停下,是個完全陌生的城市,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哥廷根!呀,我反應是,這是季羨林先生曾經留學生活過十年的城市啊……


     


    二〇一六年十月十八日


     


     


     


    啟功的煩惱


     


     


    今年入夏以來,北京持續高溫,因此“居大不易”也。已逾八旬的啟功先生,便是盛夏酷暑的“受害者”。


     


    眼下,啟先生極少出門,而且,除了老朋友的電話,啟先生是難得與外界聯絡的。並非刻意追求修身養性,他實在需要的,是清靜。


     


    白天的喧囂過去之後,夜晚,啟先生仍然時常失眠。大凡讀過《啟功韻語》的讀者,相信都會記得數年前啟先生有關失眠的戲作,多達八首。現在,失眠又開始困擾他了。


     


    於是,但逢夜闌更深而不能寐時,啟先生便或聽收音機,或握卷細讀,直到實在困了乏了,纔能睡上一會兒。就像他曾寫的:“何須求睡穩,一榻本糊塗。”可是,睡不好覺的滋味,實在是令人煩惱不堪的。


     


    前些日子,有人寄材料至啟先生所在的師大,稱某處某人在偽造啟功作品雲雲。校方擬沿線索去順籐摸瓜一番,未想,啟先生卻莞爾一笑,輕描淡寫地說:“不值一查。”


     


    早在幾年前,啟先生曾和謝稚柳先生被邀宴於深圳,席上,主人稱自己珍藏有一幅啟先生書法,想請他看一下。啟先生當時笑曰:“不用看了,寫得不好的,必是我寫的;寫得好的,想必是假的。”一番戲謔之語,頓時驚了四座。


     


    啟先生接著悠然地說:“倘是真品,無所謂好壞。如是假冒的,必刻意求工求精。”謝稚柳一聽,拊掌稱妙。其實,贗品再怎麼模仿,又如何能得啟先生手跡風采之萬一呢?


     


    還有一事也屬奇事:某人周遊山東,兜售啟功書法條幅若干,每幅僅數千金。買者大喜,便宜買到了好貨,焉能不喜?遂派專人赴京,直奔榮寶齋裝裱。未想,見多識廣的師傅一眼看過,便告之:假的!


     


    買者不信,徑奔北師大而來。又鋻定之,始知榮寶齋不謬。買者痛心疾首之極。啟先生知道後,便送了一幅字與其。買者遂歡天喜地而去,此番所持者,真跡不容置疑耳。


     


    對近來頻頻出現的假冒事件,啟先生含蓄地說:“這位(些?)‘朋友’大概是短錢花了。對此事,我不追究。”其實,啟先生何曾希望署上自己大名的“假冒偽劣”貨色去招搖撞騙?後來,他說了真心話:“要想追究,也追究不過來,花不起那個精力呵。”或許,那些假啟功還很盼望真啟功能訴諸公堂呢,果如此,他們豈不是皆能一夜之間成為“名人”了。


     


    讓啟先生為煩惱的,是另一類假冒。某日,一位臺灣人恭敬地對啟先生說,他花了上萬美金,求得幾幅明清書法精品,上面還有啟功的鋻定題跋。啟先生有眾多頭銜,其中一個是國家文物鋻定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所以,但凡經他過眼的文物,當是有一言九鼎的分量的。


     


    啟先生一聽此事,便趕緊聲明:“我從未在這幾件上題過!”其實,這幾幅作品還真曾被啟先生過眼過。隻是當時啟先生一眼便認定是贗品,拒絕了題跋。他又怎樣想到,僅隔數日之後,該作品竟被另一個“啟功”題上了。


     


    對這件事,啟先生非常有意見。他說:“造假古畫,本來就是錯。假冒我的題跋,使我成了假見證,這是我決不能容忍的。”


     


    對這些已明顯侵害了啟功的違法行為,不知道啟先生還會有什麼進一步的對策。不過,他特別想告訴大家的是:“朋友,千萬不要因為古字畫上有我的題跋,就輕易相信。至少,可以拍成照片寄給我看一看,以辨真偽,免得喫虧上當。而且,今後我連真的也不再題了。”


     


    與啟先生相處,深感他是個外圓內方,談吐智慧幽默,辦事卻極有原則的人。他為人非常隨和,卻絕不隨便。他喜歡溫順的小動物,他說:“小動物再老實,你老用棍子捅它,它也會齜牙。”遇上忍無可忍的事,啟先生也會拍案而起,而且是非有個結果不可的。


     


    盛夏的煩惱,終會過去,取代而來的,是秋天的沁涼和氣爽。可是,啟先生的另一種煩惱,何時能解呢?“唯有杜康”,大概是自欺騙人的,或許是“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罷!


     


    一九九三年七月五日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