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圖解唐宋八大家(附加碼01)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鴻雁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ISBN】978751136654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366542
    作者:鴻雁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5月 

        
        
    "

    內容簡介

    為了幫助讀者毫無障礙地閱讀和鋻賞作品,本書不僅從創作背景、思想內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對所選作品作了簡潔生動的題解,而且還對原文進行了精準的譯白,並對一些生僻字、繁難詞句作了詳細的注釋。


     

    目錄
    韓 愈
    原 道
    原 毀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
    師 說
    進學解
    圬者王承福傳
    諱 辯
    爭臣論
    伯夷頌
    上宰相書
    與於襄陽書

    韓 愈


    原 道


    原 毀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


    師 說


    進學解


    圬者王承福傳


    諱 辯


    爭臣論


    伯夷頌


    上宰相書


    與於襄陽書


    送孟東野序


    送李願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石處士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張中丞傳後敘


    燕喜亭記


    新修滕王閣記


    答張籍書


    與李翱書


    平淮西碑


    毛穎傳


    柳子厚墓志銘



    駁《復仇議》


    封建論


    段太尉逸事狀


    種樹郭橐駝傳


    晉文公問守原議


    設漁者對智伯


    愚溪對


    起廢答


    天 說


    觀八駿圖說


    童區寄傳


    弔屈原文


    臨江之麋


    黔之驢


    永某氏之鼠


    捕蛇者說


    乞巧文


    師友箴


    舜禹之事


    梓人傳


    與友人論為文書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序 棋


    愚溪詩序


    歐陽修


    伐樹記


    讀李翱文


    朋黨論


    縱囚論


    本 論


    送曾鞏秀纔序


    王彥章畫像記


    原 弊


    釋秘演詩集序


    梅聖俞詩集序


    張子野墓志銘


    蘇氏文集序


    與荊南樂秀纔書


    相州晝錦堂記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瀧岡阡表


    養魚記


    洛陽牡丹記


    蘇 洵


    管仲論


    心 術


    六國論


    項 籍


    御 將


    重 遠


    六經論


    史論(上)


    史論 (下)


    利者義之和論


    仲兄字文甫說


    曾 鞏


    寄歐陽舍人書


    贈黎安二生序


    太祖皇帝總序


    序越州鋻湖圖



    答王深甫論揚雄書


    宜黃縣縣學記


    學舍記


    《戰國策》目錄序


    南軒記


    鵝湖院佛殿記


    熙寧轉對疏


    襄州宜城縣長渠記


    議經費


    蘇明允哀辭


    洪渥傳


    王安石


    材 論


    風 俗


    遊褒禪山記


    諫官論


    伯 夷


    答韓求仁書


    上運使孫司諫書


    慈溪縣學記


    祭範潁州文


    子 貢


    大人論


    老 子


    荀 卿


    復仇解


    答司馬諫議書


    君子齋記


    桂州新城記


    彰武軍節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狀


    蘇 軾


    秋陽賦


    洞庭春色賦


    中山松醪賦


    韓干畫馬贊


    桂酒頌


    孟軻論


    荀卿論


    上韓太尉書


    上梅直講書


    答秦太虛書


    喜雨亭記


    凌虛臺記


    超然臺記


    放鶴亭記


    石鐘山記


    潮州韓文公廟碑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方山子傳


    蘇 轍


    六國論


    上樞密韓太尉書


    上兩制諸公書


    上昭文富丞相書


    新 論


    墨竹賦


    黃州快哉亭記


    為兄軾下獄上書


    卜居賦並引


    秦 論


    漢 論


    三國論


    晉 論


    隋 論


    唐 論


    五代論


     

    前言
    近五千年有文字記載的華夏文明中,文章妙手如群星閃爍,不可勝計。當現代人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唐宋文壇風雲際會的歷史瞬間時,多數人會眩惑於詩與詞燦爛的雲霞,卻往往忽略了掩於其後的另外一種同樣重要的文學體裁——散文。唐宋散文,上承先秦漢魏六朝明清三代,是我國散文發展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其時名家輩出,各具個性,文體大備,豐富多彩,既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天地,又多有傳世名作,可謂盛況空前,震古爍今。其中作家負盛名者有八位,他們是:韓愈、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明初朱右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近五千年有文字記載的華夏文明中,文章妙手如群星閃爍,不可勝計。當現代人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唐宋文壇風雲際會的歷史瞬間時,多數人會眩惑於詩與詞燦爛的雲霞,卻往往忽略了掩於其後的另外一種同樣重要的文學體裁——散文。唐宋散文,上承先秦漢魏六朝明清三代,是我國散文發展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其時名家輩出,各具個性,文體大備,豐富多彩,既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天地,又多有傳世名作,可謂盛況空前,震古爍今。其中作家負盛名者有八位,他們是:韓愈、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明初朱右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由於各自所接受的傳統文化影響不同,所面臨的社會歷史背景不同,以及自身的際遇不同,其文章所涉及之領域與內容亦不盡相同。韓愈以振廢起衰為己任,其文多涉及“道統”之類,追往聖,繼絕學,為復古張目,回擊阻礙古文運動發展的種種言論。柳、歐、王等都是全力從事政治革新的人,身處政治革新運動的旋渦,所以他們的文章更多涉及當時的政治焦點及社會現實,既有對下民病痛的憂心,也有對賢纔湮沒的同情;既有對奸吏暴政的抨擊,也有對衰風弊習的斥諷。其筆觸所及,遠比六朝駢文更為廣闊、豐富。而“三蘇”更以學識淵博著稱於世,其文立足現實問題,出入於經史及諸子百家,旁征博引、氣勢磅礡,多史論之作,為社會改良開濟藥方,搖旗吶喊。曾鞏一生官位既不如歐陽修、王安石之顯赫,仕途亦不、蘇軾之多坎坷,其文多闡述古文理論、勸誡後學上進之作。


    更值得注意的是,唐宋八大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都鑄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如韓愈之構思精巧,氣盛言宜之思理深邃,牢籠百態;歐陽修之唱嘆多情,從容不迫,無艱難勞苦之態;蘇洵之縱橫雄奇,尤長策論;曾鞏之醇樸平實,深切往復;王安石之鋒利勁峭,絕少枝葉;蘇軾之如行雲流水,隨物賦形,宛轉曲折,各盡其妙;蘇轍之委曲明暢,一波三折等。應該說,這表明了唐宋諸家在“文學的自覺”、藝術的追求上,比缺乏藝術個性的六朝人更向前跨進了一步。同時,諸大家在散文理論的構建中,雖力反六朝頹風,對其文筆之辨、文學特質的探討亦棄之不顧,而在創作實踐中卻並未忽視散文抒情的特質。他們在創作中擺脫了音律、辭藻等方面的重重束縛,在熔冶古人與時人語言的基礎上,吸取各方面有益的藝術技巧,從而創造出隨勢而異、新穎完美的散文藝術形式。這種繼承與發展的特質在今天仍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在散文理論的構建、推廣及對後學的影響上,上述諸大家為舉世所公認的豐碑。此八大家之作,大抵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成就。於是,我們將其精華之作輯錄編譯,詳加校勘,以饗廣大讀者,希望能有助於讀者管中窺豹,觸類旁通,了解唐宋散文的價值,並從這筆寶貴的遺產中汲取滋養,或可作為繁榮今天散文創作的借鋻。


    為了幫助讀者毫無障礙地閱讀和鋻賞作品,本書不僅從創作背景、思想內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對所選作品作了簡潔生動的題解,而且還對原文進行了精準的譯白,並對一些生僻字、繁難詞句作了詳細的注釋。


    當然,由於我們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恐怕難免有貽誤不當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和文史界同仁批評指正,以便讓我們再版時及時修正。


     

    在線試讀
    原 道 ◎
    道教是李唐王朝的國教,中唐時期,統治階級又崇尚佛教,佛道盛行,儒學衰落,固有的封建秩序受到衝擊,大唐帝國出現了思想危機,這對帝國的長治久安極為不利。作為儒學忠實的擁護者、衛道者和“道統”的繼承者,韓愈深感隻有大力提倡忠君孝親的孔孟之道,纔能有效地制止犯上作亂的發生,鞏固中央政權,於是毅然地舉起了復興儒學的旗幟。
    韓愈在文中鮮明地提出了“道統”的觀念,主張尊孔孟,排異端,認為隻有儒家學說纔符合封建社會的利益。指出佛教和道教學說無視社會現實,無視國家的安定團結,擾亂了封建的等級秩序;大興佛寺道觀、供養僧侶更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造成了社會的貧困;堅決主張毀滅佛道兩家的學說並禁止他們的活動:“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韓愈借儒家“道統”排斥佛老,這本是為了維護李唐王朝的統治,無可厚非,但將佛老指斥為異端,主張將其徹底毀棄,這並不符合人類文化傳承的原則。
    【原文】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雲爾。”不惟舉之於其口,而又筆之於其書。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
    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原 道 ◎


    道教是李唐王朝的國教,中唐時期,統治階級又崇尚佛教,佛道盛行,儒學衰落,固有的封建秩序受到衝擊,大唐帝國出現了思想危機,這對帝國的長治久安極為不利。作為儒學忠實的擁護者、衛道者和“道統”的繼承者,韓愈深感隻有大力提倡忠君孝親的孔孟之道,纔能有效地制止犯上作亂的發生,鞏固中央政權,於是毅然地舉起了復興儒學的旗幟。


    韓愈在文中鮮明地提出了“道統”的觀念,主張尊孔孟,排異端,認為隻有儒家學說纔符合封建社會的利益。指出佛教和道教學說無視社會現實,無視國家的安定團結,擾亂了封建的等級秩序;大興佛寺道觀、供養僧侶更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造成了社會的貧困;堅決主張毀滅佛道兩家的學說並禁止他們的活動:“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韓愈借儒家“道統”排斥佛老,這本是為了維護李唐王朝的統治,無可厚非,但將佛老指斥為異端,主張將其徹底毀棄,這並不符合人類文化傳承的原則。


    【原文】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雲爾。”不惟舉之於其口,而又筆之於其書。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


    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為之衣;饑,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郁;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鬥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聖一也。夏葛而鼕裘,渴飲而饑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鼕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饑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譯文】


    廣泛地對群眾施行仁愛,就叫作仁;實行適合於仁的行為,就叫作義;遵循仁義的要求並實施它,就叫作道;內心充滿仁義之念而不需要外界的賦予,就叫作德。仁和義是肯定的有實在內容的,道和德是假定的沒有實際內容的。因此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德有兇險之德和吉祥之德。老子把仁義看得很渺小,並非誹謗仁義,而是他的見識短淺。就如同坐在井裡看天卻說天小一樣,實際上並不是天小啊。他把小恩小惠看作仁,把謹小慎微看成義,因而,他小看仁義是當然的了。他說的道,是指他的道,並非我說的道。他說的德,是說他的德,並非我說的德。凡是我說的道德,是體現仁和義的標準,是天下的公論。老子說的道德,是抽掉仁和義的具體內容來說的,是他一家之言。


    自從周道衰微,孔子死後,秦時焚書坑儒,漢朝盛行黃、老之學,晉、魏、梁、隋之間盛行佛教。那些講道德仁義的人,不是加入楊朱學派,就是加入墨翟學派;不是加入道教,就是加入佛教。加入那一家,必定會排除這一家。加入那一家就以那一家為主,反對這一家就以這一家為奴;加入那一家就加以附和,反對這一家就加以詆毀。唉!後代的人如果想聽聽仁義道德的學說,到底該聽從哪一家的說法呢?道教徒說:“孔子是我們祖師的學生。”佛教徒說:“孔子是我們祖師的學生。”信奉孔子學說的人聽慣了那些說法,樂於接受它們荒誕的言論而且輕視自己,也附和著說:“我們的老師也曾經向他們學習過。”不僅在嘴裡說這種話,而且還把它寫在書上。唉!後代的人雖然想學習仁義道德的學說,可是到哪裡去尋求它呢?人們喜歡新奇的思想實在是太嚴重了,不探究它的本源,不探尋它的結果,隻想聽新奇的說法。


    古代的民眾有四類,現在的民眾有六類。古代負責教化的人隻占其中之一,如今負責教化的人要占其中之三。現在務農的隻有一家,喫糧食的卻有六家;從事手工業的隻有一家,用器具的卻有六家;做生意的隻有一家,需要供應財物的卻有六家。怎麼能不使百姓貧困而去盜竊呢?


    遠古的時候,人民遇到的災害太多了。有聖人出來,這纔把相互生存、相互供養的方法教給人們,做人民的君主,充任老師,趕跑那些蟲、蛇、禽、獸,讓人們定居在中原地區。冷了就教他們做衣服;餓了就教人們種莊稼;睡在樹上可能掉下來,住在洞裡容易生毛病,這就教人們造房屋。設立工匠來供給人們用具,設立商販來互通人們之間的有無,發明醫藥來挽救人們生命以防因病早死,定出葬埋祭祀等制度來增加人們之間的恩愛,制定禮節來規範社會的秩序,創造音樂來排解人們的煩悶,制定政令來約束人們的懶惰,設立刑法來除去人們之中的強徒。為了防止相互欺騙,就給人們制定符璽、鬥斛、權衡來使人們遵行;為了防止互相掠奪,就教人們學習修築城牆、制造武器來保護自己。災害即將發生,就提醒人們事先做好準備;禍患將要發生,就給人們做好預防。現在道家卻說:“倘若聖人不死,大盜就不會終止。倘若打破了鬥斛,折斷了秤杆,百姓就不會爭奪。”唉!那隻是沒有好好想一想罷了!如果古時候沒有聖人,那麼人類早就滅亡了。為什麼呢?因為人類沒有羽毛鱗甲來抵御嚴寒酷暑,沒有爪牙來爭奪食物啊!


    因此,君王是發號施令的,臣子是執行君王的命令來推行給人民的,人民是生產粟米麻絲、制作器具、從事商業使財物流通,侍奉那些統治集團的。君主不發令,就放棄了做君主的職權;臣子不執行君主的命令來推行給人民,就喪失了臣子的職責;人民不生產粟米麻絲,制作器具,交換財物來侍奉那些上層人物,就要受到懲處。如今他們主張:“必須拋棄你們的君臣,撇開你們的父子,禁止你們相生相養的辦法。”以此來求得所謂清靜和寂滅的境界。唉!他們也幸虧出現在三代以後,沒有被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聖人所貶斥;他們也不幸沒有出現在三代以前,沒有被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聖人所糾正。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