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與大師面對面暢談人生(《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跟弘一法師學做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539-782
    【優惠價】
    337-489
    【作者】 楊麗麗 編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 
    【ISBN】228411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2841154
    作者:楊麗麗編著

    出版時間:2009年05月 

        
        
    "

    編輯推薦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人生猶如下棋,高手能看出五步七步甚十幾步,低者隻能看兩三步。如何成為一個高手,古聖先賢在他們的典籍著作中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示。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對國學經典參手得全、參得透,幸有南懷瑾先生幫我們解讀,他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國學中的思想精華,化深奧晦澀為平易曉暢。大師之言,字字珠璣,相信國學大師的智慧成果會讓我們受用一生。



    ■《聽李叔同大師說禪》

    淨空法師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非常忙碌的社會,也是一個挑戰、引誘特別強烈的時空環境。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做一個潔身自好的人,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做一個淨化的人,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做一個自利利他的人呢?那就是用禪的精神經常地、時時刻刻地熏陶自己,使迷失的生活賂覺醒的、淨化的生活轉化。”



    ■《跟弘一法師學做人》

    走進大師的精神世界

    解悟人師的做人智慧

    弘一法師李叔同,一生經歷頗豐,從一個翩翩公子,到老師,再到道人,*後皈依佛門,可以說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傳奇的經歷讓他對人生有著深刻的體悟與見解,也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其思想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

    看名人眼中的弘一法師,知其地位與影響

     
    內容簡介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本書是從南懷瑾著作《莊子喃嘩》、《孟子旁通》、《易經雜說》、《老子他說》、《論語別裁》中擷取的對國學思想的點滴感悟,結合古今中外的例證加以擴展,將人生的智慧娓娓道來,相信讀者會在這些道理的指引下,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聽李叔同大師說禪》
    對於有關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等方面的佛家經典格言弘一法師也多有抄錄。在弘一法師圓寂之後纔出版的著作《晚晴集》中,囊括了他對於佛教佛理的很多感悟,但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在這裡不能一一盡述,更多精彩內容還需要讀者朋友們翻開本書,去一一品讀、細細領悟。

    ■《跟弘一法師學做人》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本書是從南懷瑾著作《莊子喃嘩》、《孟子旁通》、《易經雜說》、《老子他說》、《論語別裁》中擷取的對國學思想的點滴感悟,結合古今中外的例證加以擴展,將人生的智慧娓娓道來,相信讀者會在這些道理的指引下,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聽李叔同大師說禪》

    對於有關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等方面的佛家經典格言弘一法師也多有抄錄。在弘一法師圓寂之後纔出版的著作《晚晴集》中,囊括了他對於佛教佛理的很多感悟,但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在這裡不能一一盡述,更多精彩內容還需要讀者朋友們翻開本書,去一一品讀、細細領悟。




    ■《跟弘一法師學做人》

    弘一的一生是從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的一生。出家之前,他過著琴棋書畫、風花雪月的生活,嘗遍了人世間的種種滋味;遁入空門以後,斷絕塵緣,超然物外,長伴青燈古佛,把全部心思都灌注在律宗禪理的鑽研與弘揚上,直至離世。出家之前的春風得意、悲歡離合與出家以後的孤獨冷清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弘一對於人生,有著比一般人更為深刻透徹的體悟,他也是對於人生有發言權的人。弘一曾經這樣感嘆:“人如花,不久時;人如浮萍,無定處;人如煙花,現一時;人總歸於一己,踏五大;人至山巔無他路;自古聖賢皆寂寞,悲欣交集誰了然?”


    作者簡介


    金克水,男,以書籍為友、以文字為生的人,研究歷史,喜好國學,其作品見解獨道,極具可讀性。曾出版過《聽李叔同大師說禪》、《細品曾國藩,慢悟胡雪岩》等書。

    目錄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1.知據能力就是推動你起飛的風
    2.目標之於成功,就像空氣之於生命
    3.看前看看皆無意義,當下即是人生
    4.自我評價越高,實際能力就越低
    5.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要強求他人成功
    6.有時一句話是兩面刀。害自己也害剮人
    7.有始有終,就是了不起的人
    8.有德無纔難成事,有纔無德辦壞事
    9.解開關鍵,事情就好辦了
    10.娑婆世界,萬事都有缺陷
    11.私心少一些,仁愛就會多一些
    12.憂慮是一種慢性自殺
    13.順其自然是一種為美好的生存方式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1.知據能力就是推動你起飛的風

    2.目標之於成功,就像空氣之於生命

    3.看前看看皆無意義,當下即是人生

    4.自我評價越高,實際能力就越低

    5.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要強求他人成功

    6.有時一句話是兩面刀。害自己也害剮人

    7.有始有終,就是了不起的人

    8.有德無纔難成事,有纔無德辦壞事

    9.解開關鍵,事情就好辦了

    10.娑婆世界,萬事都有缺陷

    11.私心少一些,仁愛就會多一些

    12.憂慮是一種慢性自殺

    13.順其自然是一種為美好的生存方式

    14.人生無常,生死有如晝夜一樣平常

    15.追尋生存的意義,擺脫名利的糾纏



    ……



    ■《聽李叔同大師說禪》

    1真心悔改,心地即清涼

    《金剛三昧經》——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2心中要有一把衡量是非善惡的標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3自己不再怨恨,纔能救助、感化他人

    《華嚴經修慈分》——我若多嗔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雲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痴人,以嗔恨故,於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4善待他人,也是在成全自己

    《首楞嚴三昧經依寶王論》節文——迦葉白佛:我等從今,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若生輕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快論。



    5以受難之心享福,以享福之心受難

    《梵網經》——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



    6貪欲人人會有,但也並不是無法克制

    《理趣六波羅蜜多經》——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



    7人要學會知足,知足纔能常樂

    《大寶積經富樓那會》——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塚,虛受諸辛苦。



    8人生在世,對於恩恩怨怨何必太過執著

    《諸法集要經》——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雲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



    ……



    ■《跟弘一法師學做人》

    1.應趁著年少多讀書

    2.獨處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3.人人都有仁愛之心,世界纔會和諧

    4.欲望太多會讓人迷失本性

    5.心中有主見纔能接受別人的意見

    6.內心清靜的人不會為外物所動

    7.勤儉節約的美德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8.浮躁的人難成大器

    9.懂得謙虛退讓的人纔可保全自身

    10.做事情要循序漸進,不可一味圖快

    11.處事接物要有一份淡定從容

    12.心平氣和纔能解決問題

    13.戰勝欲望纔能保持內心的平靜

    14.強求沒有好果子,順其自然纔好

    15.滿足於已有的成就即是落伍

    16.脾氣暴躁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17.關鍵時刻的忍讓會讓你受益無窮

    18.性情暴戾的人很難得到好下場

    19.待人處事要有一身正氣

    20.善於向別人學習,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

    前言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沉澱,讓泱泱華夏屹立於世界之林,傳統文化作為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歸宿,在受到了長時期的衝擊和漠視後,在近幾年又走向了興盛。然而,大多數人隻是跟風似的簡單地了解了一下國學知識,對國學思想的深刻內涵並不是十分清楚。實際上,國學文化是含蓄實用的,幾千年經久不衰留傳下來的國學經典中,有太多指導現實的人生哲理和經世哲學,若能細細品味,必能進退有據,揮灑有度,創造出和諧生活與成功人生。
    和諧生活與成功人生,這是人們永遠為之努力奮鬥的偉大目標。但人生卻如下棋一般,高手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幾步,低者隻能看兩三步。高手顧大局,謀大勢,不以一子一地為重,以終贏棋為目標;低者則寸土必爭,結果辛辛苦苦地屢犯錯誤,以失敗告終。如何能夠步步為營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呢?很多人都在苦苦求索。其實,中國傳統哲學家們的理論智慧就是好的指路明燈。
    比如: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沉澱,讓泱泱華夏屹立於世界之林,傳統文化作為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歸宿,在受到了長時期的衝擊和漠視後,在近幾年又走向了興盛。然而,大多數人隻是跟風似的簡單地了解了一下國學知識,對國學思想的深刻內涵並不是十分清楚。實際上,國學文化是含蓄實用的,幾千年經久不衰留傳下來的國學經典中,有太多指導現實的人生哲理和經世哲學,若能細細品味,必能進退有據,揮灑有度,創造出和諧生活與成功人生。


    和諧生活與成功人生,這是人們永遠為之努力奮鬥的偉大目標。但人生卻如下棋一般,高手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幾步,低者隻能看兩三步。高手顧大局,謀大勢,不以一子一地為重,以終贏棋為目標;低者則寸土必爭,結果辛辛苦苦地屢犯錯誤,以失敗告終。如何能夠步步為營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呢?很多人都在苦苦求索。其實,中國傳統哲學家們的理論智慧就是好的指路明燈。


    比如:

    《莊子》中有“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的名句,告訴了人們,必須有足夠的資本,纔能有更好的發展。


    《孟子》中有“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的名句,這話是告訴人們,要經常反省衡量自己,纔能認識自己,改善自己。


    《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名句,激勵人們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求進步。

    《道德經》中有“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的名句,讓人們懂得了凡事不要刻意求取的道理,越是刻意求取,往往越達不到效果。


    《論語》中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名句,說的是一個人自身修養的問題,一個人可以“獨清”,但卻不可以挑剔別人。

    ……

    國學經典中的智慧是無窮的,這裡隻是簡單地列舉一二。但僅從這幾句就可以看出我們國學智慧的博大精深,隻要你善於挖掘,必會發現為你的人生增光添彩的智慧金石。


    然而,有人或許會說,國學智慧確實耐人尋味,但畢竟其文艱澀難懂,非有一定纔識無法深刻體悟其內涵。這話的確有道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擁有一批智慧的學者,他們以溫慰無比的愛心與冷靜的思想來提醒眾人。就這一點而言,他們可以說是將個人主義和慈愛的寬容救世之心混合起來的人。在個人主義支配下,他們往往會高蹈絕俗,傲睨於萬物;而當他們真的悟道,便會盡展慈愛和寬容之心,將他們所領悟到的哲理告訴人們,以使人們也得以分享他們所體驗到的真正的智慧成果。


    在這批學者中,南懷瑾先生是受歡迎的一位。南先生涉獵諸子百家,對國學智慧有獨特的體悟,有很多品評經典的著作問世,被人們尊稱為“國學大師”。南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國學中的思想精華,化深奧晦澀為平易曉暢,讓人們對人生智慧有更深刻的認識。大師之言,可謂字字珠璣。


    本書是從其著作《莊子喃嘩》、《孟子旁通》、《易經雜說》、《老子他說》、《論語別裁》中擷取的對國學思想的點滴感悟,結合古今中外的例證加以擴展,將人生的智慧娓娓道來,相信讀者會在這些道理的指引下,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聽李叔同大師說禪》

    淨空法師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非常忙碌的社會,也是一個挑戰、引誘特別強烈的時空環境。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做一個潔身自好的人,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做一個淨化的人,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做一個自利利他的人呢?那就是用禪的精神經常地、時時刻刻地熏陶自己,使迷失的生活向覺醒的、淨化的生活轉化。”


    這位法師的話點醒了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禪的精神,廣大的讀者需要用禪的智慧來指導自己的人生。不過,禪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是幾十代人用了十幾個世紀的漫長時間精心構築的精神世界,它植根於深遠而厚重的華夏文化,同時也融進了豐富的印度文化。它蘊含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宗教智慧和人生哲理。所以,必須有一位修為高深的大師對我們進行引導和指點,我們纔能參透禪理當中無限深邃的禪意,從而運用到自己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當然,要說能擔當此任的弘法高僧可以說是大有人在,但是如果說集橫溢的纔氣與高深的修為於一身的人,恐怕就要首推弘一法師李叔同了。


    李叔同可以說是位曠世奇人。

    論纔華。他是“二十文章驚海內”,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等等於一身。用其學生豐子愷的話說就是“文藝的園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不僅如此,更讓人驚羨的是他每種纔藝都很出色。


    說做人。李叔同熱愛祖國、孝敬母親,青年時期參加了很多愛國活動,即使在出家不問世事之時,面對國家的危難,他也撰寫了“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對聯,以此來勉勵僧眾,對宗教與國家二者,應有同等愛護的熱忱。對於母親,李叔同是一個至孝之人,他非常敬愛他的母親,他對母親的愛心,隨時隨地都自自然然地流露出來。


    談處事。李叔同做事從來是干淨利落,隻要是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絕不猶豫,而且不受別人的意見所左右,所以他纔會斷然絕食、毅然出家……


    前半生是修養全面的藝術家,後半生是精通律宗的高僧,李叔同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予以概括:由“絢麗至極”而“歸於平淡”。

    如果能有幸聆聽到這位“深深嘗了世間味,探了藝術之宮的,卻回來過那種通常以為枯寂的持律念佛的生活”的大師對禪的講解,那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晚晴集》就是弘一大師從浩繁的佛家經典之中摘編的一部精華語錄,抄錄了精妙的佛家格言101條,是弘一大師手邊常備之物。在這部書裡,弘一法師傾注了很多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對佛家經典格言的深刻領悟。


    比如,佛家認為貪、嗔、痴三毒是修行中的障礙,人隻要有這三毒在心裡頭,諸佛如來都沒有辦法救護。所以,佛家弟子要想修得正果,務必要把這三毒撥除。弘一法師對此深表贊同,在《晚晴集》中他就抄錄了多段經文用以警示世人,像“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塚,虛受諸辛苦”、“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等。


    比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願是禮敬諸佛,也就是“恭敬”二字,佛家弟子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消業障、增福慧”。其實不管是佛門弟子還是俗世中人,如果能做到“誠敬”二字,對自己都是大有裨益的。弘一法師深諳此理,所以他把諸如“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等勸諫人“誠敬”的經文收錄到自己的《晚晴集》中。


    另外,對於有關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等方面的佛家經典格言弘一法師也多有抄錄。在弘一法師圓寂之後纔出版的著作《晚晴集》中,囊括了他對於佛教佛理的很多感悟,但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在這裡不能一一盡述,更多精彩內容還需要讀者朋友們翻開本書,去一一品讀、細細領悟。




    ■《跟弘一法師學做人》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1880年農歷九月二十日生於天津的一個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圓寂於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是在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方面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享譽世界的知名文化人士。


    李叔同從小就博覽群書,涉獵極廣。縱觀其一生,他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出版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令世人高山仰止。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削發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從此後,他虔心向佛,在研習、傳播、弘揚佛學方面是無人能及的。尤其是對律學情有獨鐘,並且造詣深厚,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主要的佛學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地藏法門》、《晚晴集》等,這些著作都成為後世研習律學之人的指南。


    弘一的一生是從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的一生。出家之前,他過著琴棋書畫、風花雪月的生活,嘗遍了人世間的種種滋味;遁入空門以後,斷絕塵緣,超然物外,長伴青燈古佛,把全部心思都灌注在律宗禪理的鑽研與弘揚上,直至離世。出家之前的春風得意、悲歡離合與出家以後的孤獨冷清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弘一對於人生,有著比一般人更為深刻透徹的體悟,他也是對於人生有發言權的人。弘一曾經這樣感嘆:“人如花,不久時;人如浮萍,無定處;人如煙花,現一時;人總歸於一己,踏五大;人至山巔無他路;自古聖賢皆寂寞,悲欣交集誰了然?”


    正是由於弘一對人生有著太多的體悟與感慨,而他又是一個以有助於世人為宗旨的佛教中人,所以他願意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在人生中所得的道理告訴世人,以期對大家的人生起到引導的作用。於是,他精心選編修訂了清代金纓編著的《格言聯璧》,稱為《格言別錄》。


    在談到編訂《格言別錄》的目的時,弘一在其《改過實驗談》中所說的一段話無疑道出了其初衷:“談玄說妙,修證次第,自以佛書為詳盡。而我等初學之人,持躬敦品、處世接物等法,雖佛書中亦有說者,但儒書所說,尤為明白詳盡,適於初學。故今多引之,以為吾等學佛法者之一助焉。”


    雖然其編訂《格言別錄》的本意是“以為吾等學佛法者之一助焉”,但從《格言別錄》的內容來看,其絕不僅僅適用於研習佛學的人,同樣也適用於我們這些世俗大眾。書中闡釋了極豐富的人生哲理和做人處事的智慧。為了使這些充滿智慧的語錄更具實用性,我們精選了其中極具啟發意義的條目,編寫了《跟弘一法師學做人》這本書。我們將格言的意義與弘一法師的思想相結合,然後再援引與之契合的事例,使得抽像的道理變得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把握,以此幫助讀者走進大師的精神世界,收獲大師的精神財富。


    當然,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對格言的理解難免存在偏頗之處,在此敬請廣大讀者予以諒解。

    在線試讀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1?知識能力就是推動你起飛的風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莊子?逍遙遊》
    這段話是說,大鵬鳥要飛的時候,非要有風不可,如果風力不夠,鳥的兩個翅膀都沒有辦法展開,就飛不起來。大鵬鳥飛到九萬裡高空以上,大氣層都在它下面。鳥要起飛,下面要靠風力,風力愈大,起飛的時候愈容易,翅膀快速一拍,就起飛了。
    在這裡,南懷瑾先生用這個道理來比喻了人生,他說:“一個人要想事業成功,就要有本錢,本錢就是你的風。而有些青年,要這樣,要那樣,講了半天卻一點兒本錢都沒有,這就是沒有風,當然飛不起來。要想飛,就要培養這個風力,風力愈大,飛得愈高。”所以,南先生又對年輕人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說:“年輕人要想做一番事業,你的學問、你的能力、纔智都要去養成,那就是你的風。”
    是的,成功是需要資本的,一個沒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是很難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大的建樹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
    據說,猶太人是世界上珍視知識的民族,因為這是由血與火鍛造的經驗。
    70年,猶太人悲慘地失去國家,從此流落他鄉,過著漂泊動蕩的生活,他們深感自己是“沒有祖國的人”,一切財產隨時都有被奪走的危險,隻有知識和技能是可以攜帶的。有這樣一個傳說,猶太人在父親和老師一起被海盜抓走時,如果手上所有的錢隻能贖回其中一個,那麼他就會先把老師救出來。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箴言就是:知識是可靠的財富。
    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抱怨:像我這樣優秀的人為何沒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呢?!而事實並非如此。人們總是用偏愛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當然,確實有許多人不能充分地施展纔華,但無論處於何種境地,一個優秀的人也一定會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功。
    我們這裡所說的“優秀”一詞,包括豐富的學問、深遠的見識以及良好的人生態度。一個人如果沒有學問,他樹立的目標越大,實現起來就越困難;一個人如果缺少見識,他的孤陋寡聞終將把他送上寂寞的人生路。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1?知識能力就是推動你起飛的風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莊子?逍遙遊》

    這段話是說,大鵬鳥要飛的時候,非要有風不可,如果風力不夠,鳥的兩個翅膀都沒有辦法展開,就飛不起來。大鵬鳥飛到九萬裡高空以上,大氣層都在它下面。鳥要起飛,下面要靠風力,風力愈大,起飛的時候愈容易,翅膀快速一拍,就起飛了。


    在這裡,南懷瑾先生用這個道理來比喻了人生,他說:“一個人要想事業成功,就要有本錢,本錢就是你的風。而有些青年,要這樣,要那樣,講了半天卻一點兒本錢都沒有,這就是沒有風,當然飛不起來。要想飛,就要培養這個風力,風力愈大,飛得愈高。”所以,南先生又對年輕人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說:“年輕人要想做一番事業,你的學問、你的能力、纔智都要去養成,那就是你的風。”


    是的,成功是需要資本的,一個沒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是很難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大的建樹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


    據說,猶太人是世界上珍視知識的民族,因為這是由血與火鍛造的經驗。

    70年,猶太人悲慘地失去國家,從此流落他鄉,過著漂泊動蕩的生活,他們深感自己是“沒有祖國的人”,一切財產隨時都有被奪走的危險,隻有知識和技能是可以攜帶的。有這樣一個傳說,猶太人在父親和老師一起被海盜抓走時,如果手上所有的錢隻能贖回其中一個,那麼他就會先把老師救出來。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箴言就是:知識是可靠的財富。


    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抱怨:像我這樣優秀的人為何沒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呢?!而事實並非如此。人們總是用偏愛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當然,確實有許多人不能充分地施展纔華,但無論處於何種境地,一個優秀的人也一定會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功。


    我們這裡所說的“優秀”一詞,包括豐富的學問、深遠的見識以及良好的人生態度。一個人如果沒有學問,他樹立的目標越大,實現起來就越困難;一個人如果缺少見識,他的孤陋寡聞終將把他送上寂寞的人生路。


    而一個真正有學識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西漢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人。他年輕時沒做官,和妻子卓文君在臨邛賣酒為生,相如穿著犢年輕褲,在市場上洗滌器具。相傳卓文君為一富家大戶女子,很有纔學,婚後不久即守寡,後因歸娘家居住,結識了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成就了他們一段佳緣。但是卓文君的父親認為這有損於他的面子,於是將夫婦二人趕出家門。為維持生計,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便自力更生,開小酒店為生。司馬相如很有文采,曾寫有一篇《子虛賦》。武帝讀了這篇文章對他贊不絕口,說:“可惜我不能夠和這個人生活在一個時代。”


    當時蜀人楊得意任狗監,陪同漢武帝左右,聽了這話,他說:“這是我的老鄉司馬相如寫出來的。”武帝感到很驚訝,把司馬相如找來問,他回答說:“《子虛賦》都是一些荒誕的話,沒有什麼值得讀的,我願意寫一篇《遊獵賦》給您。”皇帝給他紙筆,於是相如在賦中假托一問一答的形式,先陳述天子園囿的豐富和壯麗,然後用提倡節儉結尾,通過它來進行婉轉的勸說。這篇賦呈上之後,武帝當即委任他為中郎。


    可見,隻要你學識淵博,即使身在市井,也會有被發現的一天。

    那麼,如何獲得知識,獲得技能,獲得成就事業的本錢呢?唯有努力去學習。

    教育就是力量。無論薪水多麼微薄,你如果能時時注意去讀一些書籍,去獲取一些有價值的知識,這必將對你的事業有很大的助益。一些商店裡的學徒和公司裡的小職員,盡管薪水微薄,但他們工作卻很刻苦,尤其可貴的是,他們能乘著空閑的時候,如晚上和周末時間,到補習學校裡去讀書,或是自己買了書來自修,以增進他們的知識。


    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愈多,纔能便愈豐富,生活就愈充實。

    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出門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還要多,無論到什麼地方,不管是乘車還是坐船,他總是隨身攜帶著一包書籍,以供隨時閱讀。一般人浪費的零碎時間,他都能用來自修閱讀。結果,他對歷史、文學、科學以及其他各國的重要學問,都有相當的見地,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這個年輕人就是因為善於利用零碎時間而促成了自己一生的成功。但是,大多數人卻在浪費自己寶貴的零碎時間,甚至在那些時間裡去做對身心有害的事情。


    自強不息、隨時求進步的精神,是一個人卓越超群的標志,更是一個人成功的征兆。

    從一個青年人怎樣利用他的零碎時間上,就可以預言他的前途。

    有的人會這樣想,他所得薪水相當的微薄,即使再積蓄也不會達到很大的數目,也絕不會富裕。同樣,他們也以為利用有限的零碎時間去讀書,總不會得到多大的學識和成就。可事實恰恰相反,許多利用空閑的時間去學習的人,也一樣達到了很高的文化程度。


    對於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來說,人類歷史上教育的價值之高,莫過於今天。今天的社會中,競爭非常劇烈,生活更顯艱難,所以就更要求人們善加利用時間來增進自己的知識。


    我們所有的學習活動便是為了獲取這可靠的財富——知識。

    知識對人的實踐活動的制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個沒有知識的人實踐範圍與實踐能力以及其實踐價值都是有限的,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知識甚至影響人的生存能力。人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分析判斷綜合能力、質疑批判能力及自我設計與自我決策能力都要受到知識量及知識結構的影響。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的指揮纔能,離不開他那深厚的史學底蘊與扎實的哲學理論素養。當人們在驚嘆馬克思那歷史性的成就與揭示社會發展規律的傑出能力時,可曾了解過他那淵博的學識背景。馬克思可謂學富五車,對哲學、歷史、經濟、文學等知識無不精通,還通曉七八種語言,他在為撰寫《資本論》搜索材料時,連偌大的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的藏書都不夠用,不得不托人到美國購買三十多年來出版的書目。


    許多人的弱點就是想在頃刻之間成就豐功偉績,這當然做不到。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漸變的,隻有持之以恆的精神,隻有一步一步地增進知識、提高能力的做法,纔能有助於一個人後達到成功。


    大部分的年輕人無意多讀書、多思考,無意在報紙、雜志、書本當中盡量汲取各種寶貴的知識,而是把寶貴的時間耗費在無謂的事情上,實在是一件可惜、痛心的事。他們不明白,知識是無價之寶,能使人們獲得無限的財富。


    人的能力從學習中來!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就開始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習做事,學習一切。如果不學習,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有本領的人。


    歌德說得好:“人不是靠他生來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聽李叔同大師說禪》

    ?1?

    真心悔改,心地即清涼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金剛三昧經》



    弘一法師把《金剛三昧經》中的話“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作為《晚晴集》的開篇,是有一番深意的。什麼是“本心”呢?指的是禪宗講的真如本性;教下講的菩提心;《起信論》裡面所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經》裡面所說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儒家所講的誠意、正心;大乘佛法講的四弘誓願,六度之心——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進心、禪定心、般若心,這是大乘菩薩的本心;淨宗裡面,《無量壽經》在經題上所標榜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如果就淨宗來說,歸納起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也就是佛心。


    當這一佛心被太多的煩惱、欲望、假像蒙蔽了,就是失去了本心,要想再現本心,得清涼之境,就要懺悔。當然,懺悔不是對已犯的錯誤念念不忘、徒自懊悔,而是要吸取這次的教訓,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彌補,而且要避免下次再犯。


    弘一法師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時時用它提醒自己,也提醒身邊的人。

    1935年晚春,弘一法師到惠安淨峰弘法。當時淨峰山下的一位小學校長莊連福想上山拜訪,不料入寺時,卻被一位和尚擋了駕。他以為是弘一法師不願見客。沒想到第二天上午,弘一法師就派攔阻他的那位和尚前來賠罪,並將一本《華嚴經》和自己親手寫的四幅單條贈送給他。


    原來,這和尚名叫傳貫,是弘一法師的隨侍弟子。那天晚上,當他將自己與莊校長爭執的情形稟告了弘一法師後,弘一法師立即告訴他那樣做是不對的,並且讓他用實際行動去彌補這一過失,即下山登門賠罪。弘一法師的這一舉動讓這位莊校長很是感動。


    有句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難免要犯錯誤,即難免要失去“本心”,但是隻要能像弘一法師那樣真心悔改,用實際行動去彌補,就會為自己的人生贏得一片清涼之境。


    明朝的徐存齋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雅量的名臣。他從小勤奮好學,年紀輕輕就考取了功名,而且備受器重。明嘉靖年間,還不到而立之年的他就進了翰林院當編修。隨後又被派去當主考官,“督學浙中”,同時負責督察指導浙江中部的教育事宜。


    有一次,徐存齋做督學判卷,他很認真地為每位士子評判八股文。在閱卷的過程中,他看見了一篇文筆清新、論點鮮明、論證分析嚴密的文章,很是高興。但後來他發現這名秀纔在行文中引用了“顏苦孔之卓”一句,由於以前沒有見過相關的典故,也沒有查找資料,徐存齋便以為是這位秀纔自己生搬硬套的語句,頓時對此人的好印像全部消失。他眉頭一皺,拿起筆來,劃了個黑杠,批上兩個字:“杜撰”。然後,“置四等”。


    等成績公布以後,試卷分發到考生自己手中。被徐存齋判為四等的那個秀纔看到自己的卷子上“顏苦孔之卓”旁寫著“杜撰”,覺得受到了督學的嚴厲指責,心裡很是不痛快,就想去找徐存齋說明情況。一位同窗勸他不要貿然行事,即使徐存齋真的錯了,也會顧及自己的面子不予承認,去找他隻能是自討沒趣。可是這位秀纔很不甘心,終還是鼓起勇氣來到徐存齋的書房,徐存齋見他急匆匆地進來,想是有事情要說,便問他有何事。那個秀纔見到徐存齋滿臉慍色,恭敬地說道:“非常感謝您的指教,可是這句‘顏苦孔之卓’確實是出自楊雄的《揚子法言》一書,並不是學生自己編造的啊。”徐存齋聽了秀纔的一席話,臉色馬上緩和下來,並且從太師椅上站起來,致謝說:“我僥幸升官太早,學問不夠,今天承蒙您的指教。”於是,當即拿筆將試卷改為“一等”。


    這事很快就傳遍開來,人人都稱贊徐存齋謙遜、豁達。後來徐公做了大學士,皇帝賜封為“太”。他去世後,皇帝又謚號為“文貞”。他的後代也都官位顯赫。


    徐存齋知錯就改的好品質為他自己贏得了好名聲。假如當時他對自己的錯誤視而不見,甚至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巧言詭辯,秀纔也毫無辦法。但他那樣做,也就迷失了本性,失去了“本心”,換來的就不是一片贊譽而是一片嘲笑了。這種欲蓋彌彰的小伎倆絕不是他這樣光明磊落之人的行為啊。


    但是,大多數人卻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對於自己犯下的錯誤,會去百般掩飾。為了不讓人知道,甚至不惜用另一個錯誤去掩飾,結果為了當初的小錯誤,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錯誤。這樣的人其實是糊塗透頂。也正因為世上這樣糊塗的人很多,所以很多聖賢之人都曾告誡世人: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弘一法師在他的《晚晴集》中抄下這段經文,其目的也就是為了和大家共勉。為了不辜負弘一法師的一番苦心,我們每個人都要把這句格言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對於自己犯下的錯誤,真心悔改,主動彌補,讓自己的人生永遠是一片清涼。




    ■《跟弘一法師學做人》

    ?1?

    應趁著年少多讀書

    為善樂,讀書便佳。

    按照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說做善事是快樂的事,但讀書可以教化鄉裡,比做善事還要更上一等。很顯然,古人是極其推崇讀書的。而弘一法師一直就是一個喜歡讀書學習的人,他把這兩句話摘抄下來,目的不僅在於時刻告誡自己要勤奮讀書,還在於告誡世人要勤奮讀書,尤其是在自己年輕的時候更要如此。


    孔子說:“不知道老年已悄悄地來到了。”漢代的蒯通對韓信說:“現在的時光不會再來了。”古代的先賢聖哲都深深感受到了時間流逝的無情,所以他們總是勉勵後人應該抓緊時間勤奮苦讀,以求日後有所得。


    五代十國時期的王禹就是一個因為勤奮苦讀而終揚名立萬的人。

    後周世宗柴年(954年),王禹生於濟州巨野一個世代為農的鄉村貧民家庭。他家田地不多,僅能糊口,父親開了一間小磨坊,主要以磨面為業。盡管出身於家境不寬裕的村農之家,用王禹自己的話說“汝家本寒賤,自昔無生計”,但自嘆沒有文化而又望子成龍的父親,卻節衣縮食供王禹讀書。因此,王禹從小便專心致志地就學鄉裡,受到了傳統的儒家思想教育和寫詩作賦的嚴格訓練。


    王禹天賦聰穎,自幼勤奮好學,讀起書來如饑似渴。那時,家貧油貴,讀書點不起燈,夏秋之夜他便到田野裡抓螢火蟲來照明,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學習。他刻苦讀書的精神,得到了許多人的贊揚和推崇,對此王禹在《謫居感事》詩中說:“收螢秋不倦,刻鶻夜忘疲。流輩多相許,時賢亦見推。”勤奮苦讀,造就了這個天纔般的少年,他5歲就會作詩,9歲便能為文。小小年紀,王禹的文學纔名便在鄉裡傳播開來。人們一提到他的名字,就會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贊。


    5歲時,地方太守設“文會”酒宴,邀請當地文士欣賞府中的碧池白蓮。聽說王禹小小年紀就纔學不凡,於是就特意派人招來一試。太守指著池中白蓮,要王禹以此為題作一首詩。他思索片刻,便脫口吟出一首《詠蓮》的五言絕句:昨夜三更後,嫦娥墮玉簪。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此詩一出,太守與在座客人都大為驚奇,連連稱贊:“出口不凡,果真奇纔!”


    9歲那年,王禹隨父親去給濟州從事畢士安送面粉。路過畢大人的客堂時,聽見畢士安正在與客人品詩聯對,他不禁停下腳步仔細聆聽起來。這時,畢士安出了“鸚鵡能言怎比鳳”的上聯,要在座的客人對出下聯。在座者苦思冥想,沒有一人能夠對得上來。悄立門外的王禹樂而忘形,高聲出對:“蜘蛛雖巧不如蠶。”畢士安見一個村童打扮的少年竟能應對如流,非常喫驚,忙把他叫進來,問他叫什麼名字、家裡是干什麼的、讀了什麼書等等。王禹從容不迫,一一作答。後,畢士安說:“子經綸滿腹,將且名世。真乃棟梁之材!”從此,畢士安便稱王禹為“小友”,並與之結為忘年之交,常常在詩文方面對他進行點撥。


    難能可貴的是,王禹並沒有因為自己已經名聲在外就不再學習,反而更加勤奮刻苦了。可以說,王禹在宋代文士之中以纔華橫溢著稱,行高輩尊,頗受後代學人推崇,推究起來,他的纔華與他少年時的刻苦求學是分不開的。古代靠勤奮刻苦有所建樹的人非常多,司馬光也是其中之一。


    司馬光出生時,父親司馬池已有51歲。他兄弟3人,次兄司馬望幼小夭亡,長兄司馬旦比他大13歲。司馬池對這個老來所得的幼子十分疼愛,但卻從不溺愛,從小就嚴格地培養、教育他。


    司馬光6歲那年,父親就開始教他讀書,並常常給他講一些少年有為的人勤奮好學的故事,勉勵他以此為榜樣,刻苦讀書。司馬光一家住在壽州安豐時,當地有一個姓丁的青年,十分勤奮好學,學問和文章在全縣聞名。司馬池便以這個青年的事跡教育司馬光,並對他說:“他日得如丁君矣!”學有榜樣,又得到父親的指點,司馬光果然倍加努力。他讀書跟父親一樣,力求理解,不僅僅隻是背熟,還要弄懂意思。所以,往往同伴們背會了書去遊玩,他卻獨自放下帷幔,苦苦思考,直到把文意弄懂並把書背得爛熟為止,正因為如此,司馬光的學問進步得很快。


    出身書香門第、官儒世家的司馬光,自幼就對歷史故事興趣特別濃厚。7歲那年開始學《左氏春秋》,他就愛不釋手。剛剛聽完先生的課,他就領悟出了書的大意,回家便講給家人聽。讀書使他已達到廢寢忘食、“不知饑渴寒暑”的地步。為了不浪費光陰,抓緊時間讀書,司馬光自己設計用木頭做成了一個圓形枕,取名“警枕”,夜裡睡覺便把它枕在頭下。木頭是圓的,床鋪又是硬板,晚上睡覺隻要一動彈,“警枕”便會滾落在地,他隨即驚醒,披衣起床,挑燈夜讀,不至於一覺睡到大天亮了。


    這樣刻苦學習到15歲,司馬光就“於書無所不通,文辭醇深,有西漢風”了。而且他學的東西很扎實,以致“終身不忘”。無論在何時何地,他都始終保持著這種自幼養成的刻苦學習的習慣。成年後或在馬上,或在官轎中,抑或在夜不能寐的時候,他也抓緊點滴時間來讀書。


    聰慧敏悟的司馬光,在童蒙時期就勤奮苦讀,不僅養成了優秀的品格,更積累了淵博的知識。他曾聲稱:“家世為儒,臣自齔髫至於弱冠,杜門讀書,不交人事。”正是他少年時代的苦讀奠定了堅實的經史、文學基礎,纔使他能編撰不朽的巨著《資治通鋻》;也正因他童年便養成了正直、誠實、質樸、仁厚的品格,所以纔能入朝為相,成為北宋一代名臣。


    “為善樂,讀書便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學習看作一項終身事業,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更要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