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那些人 那些事(《萬像》雜志首次推出的分類主題式作品集之一。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29-187
    【優惠價】
    81-117
    【作者】 《萬像》編輯部 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82941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8294132
    作者:《萬像》編輯部編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

    編輯推薦

       
    “我是奉太太之命說話的”,你能想到這是從胡適嘴裡說出來的嗎?即使已滿頭華發,年少之趣依然未減。

        夫人江鼕秀在旁說:“你打扮打扮,年紀輕得多,也很漂亮了。”

        胡適笑著說:“江鼕秀小姐,我從來沒聽過你說我漂亮,從來沒聽過你說我漂亮的話呀!”


       
    此時的胡適夫婦均已年過七十,論結縭的歲月,計已超過四十四年。這樣的日常對白,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幽默的漫畫,想來可愛至極!


       
    《那些人那些事》是《萬像》雜志首次推出的分類主題式作品集之一,內容上多似以上胡適夫婦間對話般親切自然、怡然自得,所選入的人物亦多為近代各領域的翹楚,以及在思想、人生方面對當下具有借鋻和收藏價值的事跡。


       
    翻閱全書,循著先輩的足跡,品著那浮沉一夢的歲月,忽覺,所有的激情,皆源於一顆心的躁動。就像本書封題上所述的那樣:


        望塵事,楊柳榮枯,拂過眉間,

        心悸一剎,隻為卿狂!

     
    內容簡介

           有些人和事像扎了根的千年樹一樣,想忘,卻難忘。


         
    從北京城南走來的少女林海音,那雙大大的眼睛裡不僅有城南的“舊事”,還有兩個時空剪不斷,理還亂的牽掛。


         
    談及學生時代的張愛玲,那時她是孤獨的,像是“曲高和寡”的樣子。也當然不是大家喜愛的。但她的確是在走她自己的路。


         
    可路走多了,難免絆腳。被捕時未喝完的那瓶酒,依舊在茶幾上,動也未動。再看到時,已時過四載,楊憲益自稱“四年傷心酒”。


         
    “沒有愛情的夫婦關繫,都不是正當的夫婦關繫,隻可說是異性的強迫同居!”胡適當年如是說。


          作為“雨巷詩人”
    ,戴望舒為“情”而活,為“情”而終。“這是幸福的雲遊呢,還是永恆的苦役?”


           ……

    作者簡介

       
    《萬像》雜志創刊於1998年,內容上涉及文學、藝術、科技、歷史、哲學、建築等諸多領域的舊語新知。有關乎一個時代的記錄:連環畫與煙畫,也有對時事人流的追蹤:張學良口述“西安事變”,亦有對人性靈肉的探尋:古今多少床事,盡付笑談中,更有重述歷史遺風的風骨:夏侯勝與漢武帝“廟樂”之爭,等等。其中不乏卓有成效、在各個領域皆為翹楚之士為之撰文闡觀,像辛豐年、劉心武、錢文忠、葛劍雄、餘英時、金性堯、朱天心、葉兆言、李歐梵等。 

    目錄
    “快人”夏志清 /孫康宜
    楊先生在難中 /李輝
    關於《我們仨》的一些個人回憶 /張隆溪
    唐德剛與張學良口述歷史 /鄭重
    一代豪傑“傅大炮” /許紀霖
    錢穆與胡適的“過節” /餘斌
    徐悲鴻信中的孫多慈 /包立民
    瑣記——和巴金在一起的日子 /黃裳
    摩登上海的線條版——郭建英其人其畫 /陳子善
    我所知道的張愛玲 /劉金川
    說不盡的張愛玲 /今冶
    郁達夫、《良友畫報》和茶樓 /馬國亮
    夏志清傳奇 /劉紹銘
    張愛玲和《新東方》 /邵迎建

    “快人”夏志清   /孫康宜

    楊先生在難中   /李輝

    關於《我們仨》的一些個人回憶   /張隆溪

    唐德剛與張學良口述歷史   /鄭重

    一代豪傑“傅大炮”   /許紀霖

    錢穆與胡適的“過節”   /餘斌

    徐悲鴻信中的孫多慈   /包立民

    瑣記——和巴金在一起的日子   /黃裳

    摩登上海的線條版——郭建英其人其畫   /陳子善

    我所知道的張愛玲   /劉金川

    說不盡的張愛玲    /今冶

    郁達夫、《良友畫報》和茶樓   /馬國亮

    夏志清傳奇   /劉紹銘

    張愛玲和《新東方》   /邵迎建

    雨巷的憂愁——戴望舒的苦戀與仳離   /蔡登山

    林海音在臺北    /莊因

    “新三從四德”——談談胡適夫婦    /戴子欽

    我的老同事莊士敦   /趙毅衡

    張派與張愛玲在臺灣   /蘇偉貞

    袁寒雲:是貴公子,也是純文人   /麼書儀

    我見過兩回宋美齡女士   /塞門

    梁漱溟為“雅量”而爭   /錢伯城

    羅素、、楊端六——羅素一九二○年訪華之行的補遺    /楊靜遠

    蔣緯國的身世之謎——與蔣介石宋美齡的“感情危機”   /楊天石

    是倉皇辭廟日——蔣介石一九四九年日記(上)   /李黎

    是倉皇辭廟日——蔣介石一九四九年日記(下)   /李黎

    與瀋從文聊天   /李輝

    我觀譚盾   /鯤西

    送默存先生遠行   /丁偉志

     

    在線試讀
    唐德剛與張學良口述歷史
    鄭重
    張學良的辭世,中國的那一個時代結束了,、蔣介石、周恩來、張學良,俱往矣,中國的那一個時代真的徹底結束了。
    一個標志著槍杆子的時代結束了,可是筆杆子又忙了起來,重新聚焦張學良,多本傳記、傳奇、訪問記又紛紛走上書架或見諸報端。本來嘛,張學良就是歷史,治史的人此時不忙碌,更待何時。
    在眾多有關張學良的著述中,唯獨不見唐德剛的《張學良口述歷史》。這位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創口述歷史,又以口述歷史起家的歷史學家,曾得到張學良的青睞,認為唐氏是為他撰口述歷史的人選,又是張氏被囚禁五十年中接受采訪的口述歷史學家,為什麼不見他用力多年的《張學良口述歷史》呢?
    “唐德剛是誰?文章寫得好,正合我心”
    此時我正在美國紐約新澤西小住,一個電話打到唐府,這位平時有些耳背的八十一歲的老鄉,一下子聽出我的聲音:“哎呀,你來紐約了,我在鯉魚門飯店請你喫飯。”我和唐氏同為皖人,算是大同鄉,故以“鄉長”尊之。
    多年前,我們在上海相見時,唐德剛就給我講過和張學良相識並采訪張學良的經過。原來,他在紐約市立大學執教時有一位叫傅虹林的學生,寫了以《張學良的政治生涯》為題的博士論文,論文出版時,學生要老師為她的論文寫一篇序。唐氏也是寫序的行家,我讀過他為幾位紅妝弟子寫的序,動輒洋洋灑灑數萬言,旁征博引,妙趣橫生,《胡適雜憶》就是為《胡適口述自傳》寫的序,胡氏的傳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像,可是那個序讀之令人銘記於心,久久難忘。而這一次,唐氏又是出手不凡,下筆數萬言,寫了一篇《論三位一體的張學良》。我讀該序多年,至今仍能記其要點:
    沒有老子張作霖,兒子張學良就發展不起來;沒有兒子張學良,老子張作霖隻不過是一個土軍閥;沒有兒子張學良引進留學生軍事人纔,老子張作霖的奉軍隻是土軍閥的軍隊,不能現代化。父子相得益彰。
    唐氏治史,總是要把人物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來審視。在《論三位一體的張學良》中,唐氏還講了他多年治史的心得“三峽論”:“中國的近代史就如過三峽,非兩百年不為其功,現在已快出峽,再有三四十年,中國的近代化發展就能走出坦途。”唐氏認為張學良就是這個歷船的關鍵人物。他改變了歷程,成了歷史人物。張學良,就是歷史。唐氏的結論是:沒有西安事變,張學良隻能是個不同於老子的新軍閥,成不了歷史人物。

    唐德剛與張學良口述歷史

    鄭重

    張學良的辭世,中國的那一個時代結束了,、蔣介石、周恩來、張學良,俱往矣,中國的那一個時代真的徹底結束了。

    一個標志著槍杆子的時代結束了,可是筆杆子又忙了起來,重新聚焦張學良,多本傳記、傳奇、訪問記又紛紛走上書架或見諸報端。本來嘛,張學良就是歷史,治史的人此時不忙碌,更待何時。


    在眾多有關張學良的著述中,唯獨不見唐德剛的《張學良口述歷史》。這位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創口述歷史,又以口述歷史起家的歷史學家,曾得到張學良的青睞,認為唐氏是為他撰口述歷史的人選,又是張氏被囚禁五十年中接受采訪的口述歷史學家,為什麼不見他用力多年的《張學良口述歷史》呢?


    “唐德剛是誰?文章寫得好,正合我心”

    此時我正在美國紐約新澤西小住,一個電話打到唐府,這位平時有些耳背的八十一歲的老鄉,一下子聽出我的聲音:“哎呀,你來紐約了,我在鯉魚門飯店請你喫飯。”我和唐氏同為皖人,算是大同鄉,故以“鄉長”尊之。


    多年前,我們在上海相見時,唐德剛就給我講過和張學良相識並采訪張學良的經過。原來,他在紐約市立大學執教時有一位叫傅虹林的學生,寫了以《張學良的政治生涯》為題的博士論文,論文出版時,學生要老師為她的論文寫一篇序。唐氏也是寫序的行家,我讀過他為幾位紅妝弟子寫的序,動輒洋洋灑灑數萬言,旁征博引,妙趣橫生,《胡適雜憶》就是為《胡適口述自傳》寫的序,胡氏的傳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像,可是那個序讀之令人銘記於心,久久難忘。而這一次,唐氏又是出手不凡,下筆數萬言,寫了一篇《論三位一體的張學良》。我讀該序多年,至今仍能記其要點:


    沒有老子張作霖,兒子張學良就發展不起來;沒有兒子張學良,老子張作霖隻不過是一個土軍閥;沒有兒子張學良引進留學生軍事人纔,老子張作霖的奉軍隻是土軍閥的軍隊,不能現代化。父子相得益彰。


    唐氏治史,總是要把人物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來審視。在《論三位一體的張學良》中,唐氏還講了他多年治史的心得“三峽論”:“中國的近代史就如過三峽,非兩百年不為其功,現在已快出峽,再有三四十年,中國的近代化發展就能走出坦途。”唐氏認為張學良就是這個歷船的關鍵人物。他改變了歷程,成了歷史人物。張學良,就是歷史。唐氏的結論是:沒有西安事變,張學良隻能是個不同於老子的新軍閥,成不了歷史人物。


    唐氏的這一驚世駭俗的立論,立刻驚動了臺灣的報界,報紙將此文剪頭去尾,以特大的標題刊出,不了解內情的人不知道是一篇序文。張學良讀了這篇文章甚為欣喜,問:“唐德剛是誰?文章寫得好,正合我心。”正合當年張少帥之心是什麼呢?張氏自雲:“過去人家都以為我是拾老子的餘蔭,殊不知老子還依靠我呢?”一九八八年,唐德剛到了臺灣,張學良得知後,說:“我請唐德剛喫飯。”別忘了,張學良此時還在幽禁之中。從此,唐德剛秘密地走進張學良的幽居地,秘密地開始采訪,趙一荻親自下廚做了可口的美味佳肴。唐德剛曾向筆者描繪他那時的心情:“為李宗仁寫口述歷史,其夫人郭德潔為我燒了一百六十多頓飯,趙四恐怕也要為我燒那麼多的飯了。”他當時的那種得意之情,至今仍留在我腦海裡。


    那天中午,我們夫婦走進鯉魚門飯店,唐德剛和夫人吳昭文已經等在那裡了。

    “張學良來紐約,我就在這個飯店請他喫飯,就在那間玻璃牆的包房裡,請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吳健雄夫婦作陪。”剛坐下來,唐德剛就告訴我,他知道這是我要和他交談的話題。


    筆者:我記得你請張學良喫飯是在一九九一年,距今已經十年了,距你在臺灣采訪張學良已經十三年了,張學良口述歷史搞得怎樣了?

    唐:說來話長,一言難盡,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不談了,不談了。

    唐德剛撰有《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李宗仁回憶錄》,在口述歷史領域中,馳騁疆場,可謂是常勝將軍,平時又是快言快語,連吳昭文都說他是沒遮攔的“大嘴巴”,拿不下張學良的口述歷史,也許是他治學之戰中的華容道,既然不談就喫飯吧。


    飯後,唐德剛用車把我們拉到唐府,參觀了他的大花園後,喝著咖啡,我拿出錄音機放在茶幾上,他一看就說:“你真是記者的性格,有備而來,這事是非談不可了。”


    筆者:一九八八年,你在臺灣采訪張學良,是張學良的主動,為什麼沒有深入下去呢?

    唐:是啊,我們在臺灣談了多次,也錄好了多盤磁帶,那時我就認為張學良和顧維鈞、李宗仁、胡適都不同,和張氏家族相關聯的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事,頭緒紛雜,可以搞成數百萬言的皇皇巨著,那時我即將退休,準備專心搞好此事。但是如果不熟悉中國近代史,隻能講些張學良身邊的瑣事。正在采訪的時候,臺灣的報紙把消息透露出去了,說張學良講東北話,唐德剛一口安徽合肥土話,兩個人又都耳背,口述歷史做得很辛苦,新華社《參考消息》也刊登了,這樣就引起臺灣方面的注意,說臺灣有兩百多名搞歷史的人,親大陸的唐德剛跑來臺灣干什麼?


    筆者:張學良在當時是什麼態度呢?

    唐:臺灣有關方面給張學良施加壓力,他害怕了,就對我說,德剛,我們倆寫個聯合聲明,說你沒有給我寫回憶錄,根本沒有談寫回憶錄的事,更沒談西安事變。我說,漢公,為了保護你,我不夠資格和你一起發表聯合聲明,你是歷史大人物,我算老幾?我唐德剛和你張學良聯合聲明,我不配嘛。


    筆者:沒有發表聯合聲明嘍,采訪是否也就此停下來了呢?

    唐:我對張學良說,我們分開發表聲明。我在報上發表的聲明大意是:我的嶽丈吳開先和王新衡是好朋友,是王新衡請客,我的嶽丈帶我去參加,認識了張學良,談了寫回憶錄的事,我說他不寫太可惜,我們談了北洋軍閥,談了“九?一八”事變,尚未談西安事變。張學良也發表一個聲明,說我和唐德剛談了一些東北的事,沒有談西安事變。(筆者注:唐德剛的嶽丈吳開先原是國民黨上海市社會局局長,王新衡是國民黨河北省主席,曾做過張作霖的總參議,臺灣的“三張一王”即張學良、張群、張大千、王新衡,四人為摯友,稱之為臺北“四老”。張學良是通過王新衡之子王一方找到唐德剛,張學良請客喫飯談寫回憶錄時,隻有張、唐、王三人在座。)


    “宋美齡活著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筆者:你采訪張學良時,到底有沒有談西安事變?

    唐:談了。我曾對張學良說,有關西安事變,可能有些史家已知甚詳,我也把自己掌握的西安事變的史料說給他聽,他既不自辯,也不否認,隻是說:“不談西安事變了吧。”我對他說,盡管有些史料大家都知道,唯有從少帥口中說出來,纔是手資料,纔有歷史價值,但少帥一直隱而不宣。


    筆者:對西安事變,張學良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使他直到入土為安,還是終生封口?

    唐:其中主因之一,是張學良有意維護對他極好的宋美齡。

    筆者注一:紐約版《世界日報》發表記者對王冀的專訪,王冀說,張學良對宋美齡打心底裡欽服,張學良曾稱她“絕頂聰明”,還說中國近代史上找不到第二個像宋美齡的女性。有關西安事變,蔣介石、張學良、宋美齡、周恩來等人的關鍵密談,少帥說蔣、周生前矢口不提,宋美齡絕不會說,他也不會說。但少帥說,其實沒有什麼秘密條件。外傳有蔣介石的文字承諾,配夫人於鳳至帶到美國,作為少帥的“保單”,少帥大笑否認:“大姐(於鳳至)不懂政治,也不搞政治,沒這事。”西安事變後,因宋美齡力保,張學良生命無虞,少帥說:“宋美齡活著一天,我也能活一天。”提供這些材料的是王翼,是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喬治城大學教授。王翼的父親王樹嘗為前河北省主席,曾做過少帥父親張作霖的總參議,為其左右手,也為少帥所倚重。基於這層關繫,王冀自一九九八年起,曾與張學良私下晤言近十次。少帥吐露了許多往事。王冀是否就是王一方?筆者未進一步考證。


    筆者注二:紐約版《世界日報》又一報道關於張學良和宋美齡的關繫,少帥生前透露說:七十六年前,張學良次到上海與當時還是小姑娘的宋美齡見面,驚為天人,極為傾倒。一九二五年,東北軍打敗孫傳芳,首次進入上海,少帥次和宋美齡見面,宋當時未婚,在上海是知名的閨秀。少帥一見面,立即為她出眾的氣質傾倒,驚為天人,稱她美如天仙,與宋美齡還約會了幾次。張學良說,若不是當時有太太(於鳳至),他會猛追宋美齡。大約同時,蔣介石也追求宋美齡,追得很兇,還跟著到東京,後宋美齡選擇嫁給蔣介石。


    筆者注三:紐約版《世界日報》又載: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王禹廷著《細說西安事變》一書中,錄有《周恩來文選》中給中共中央的電報文,其中對談判經過有詳細記載。而根據陝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成的《西安事變與第二次國共合作》一書,對西安事變談判內容有了重要披露。書中附有周恩來當時發給中共中央書記處《與宋子文、宋美齡談判的結果》電報影本,以及公布蔣接受“六項條件”的談話影本,和楊虎城給陝西各縣長的信,披露蔣介石離開西安前當面對他承諾的“六項條件”影印本。該報還刊載“六項條件”的條文,其內容為:


    一、明令中央軍入關各部隊自二十五日起,調出潼關,撤離西北。

    二、停止剿共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抗日。

    三、改維政府,集中各方人纔,容納抗日主張。(蔣需辭去行政院院長兼職,由宋子文接任,並由宋和孔祥熙組織令人滿意的政府,肅清何應欽等親日派。)


    四、改變外交政策,實行聯合一切同情中國民主解放的國家。(亦即聯俄並與英、美、法等國家聯合。)

    五、釋放上海被捕的“七君子”等愛國領袖,並立即下令辦理。

    六、西北各省軍政統由張學良、楊虎城負全責。

    對西安事變,筆者也看到一些別的資料。諸如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一行到機場。老蔣在機場將張、楊二位將軍的“六項條件”復述一遍,說:“我答應你們的條件,我以領袖的人格保證實現。”老蔣還說:“今天以前發生的內戰,你們負責,今天以後發生的內戰我負責。今後我絕不剿共,我有錯,我承認,你們有錯,你們亦須承認。”


    老蔣上飛機時,張學良突然決定送蔣介石回南京。老蔣勸少帥不要去以免自己為難,但少帥堅持要去。張學良在行前曾對部下說,西安事變傷了老蔣的面子,當然要親送賠罪,以恢復領袖的威信。張學良送蔣介石去南京的決定並未告訴周恩來,周恩來據報趕到機場時,飛機已走,周恩來望天興嘆:“漢卿就是中了舊戲的毒,他不但要擺隊送天霸,還要負荊請罪啊!”


    國民黨前立法院院長梁肅戎是張學良東北的同鄉,曾當面問張學良,為什麼西安事變發生後要送老蔣回南京?張學良說:“好漢做事好漢當,做了以會如何處分,隨便他,但我沒有後悔。”


    在臺灣曾經制作《世紀行過——張學良傳》的郭冠英不無感慨地說:“基本上,張學良及西安事變的功過,以至於那一代的功過,是已經談清楚了,總結了的。”


    筆者:你在臺灣和張學良談了那麼長時間,又有十多盤磁帶錄音,有沒有作些初步整理。

    唐:整理了。當時在臺灣,我就寫了兩章,內容是少帥的家事和童年,采用的是人稱口述歷史寫法。他看了以後說,不要這樣寫,不能用李宗仁、顧維鈞口述歷史那樣的寫法,要我用第三人稱。我說有的事隻有從你的嘴裡說出來纔有價值,他說:“我認為有些事不是不能說,而是不能從我嘴裡說。”


    張學良說:“你請我喫飯,我來”

    筆者:這次對張學良采訪中斷後,何時又取得聯繫的呢?

    唐:一九九一年,張學良獲得自由之後。我在采訪他的時候,已經知道他不久就可以獲得自由,我就說,你已獲得自由了,為什麼還怕談西安事變?他指指外面說,你看,國民黨的憲兵還在監控我。我說,以後你完全獲得了自由,就到哥倫比亞大學來談你的經歷,那時你就可以暢所欲言了。張學良說,這倒是個好主意。李宗仁的回憶錄是你在那裡為他做的,這個主意好。一九九一年,張學良在九十華誕之際獲得自由。紀念他九十歲生日,要由民間九十個人發起,舉行活動,張學良要我也參加。我參加了,還寫了二十首打油詩。


    筆者:這時有沒有和張學良談把口述歷史繼續做下去呢?

    唐:談了。當時是《聯合報》的王惕吾及“中央研究院”的吳大猷,都想組織人給張學良做回憶錄,王惕吾看中了我,希望由我來做,由《聯合報》出錢給我租房子,把張學良請出來采訪。王惕吾派劉昌平來找我。昌平是舒城人,和我是初中同學,他還不知道我和張學良的關繫。回到美國之後,我就和哥倫比大學做口述歷史的幾位老兵聯繫,如黎安友他們都很有興趣。


    筆者:張學良獲得自由後不久就來美國了。

    唐:是啊。張學良到了美國不久,就把趙四丟在三蕃市,他一個人到紐約來了。他住在貝太太家裡。貝太太是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詒的夫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的繼母。我打電話給張學良,打算把他介紹給哥倫比亞大學,由哥大校長出面請他寫回憶錄。他聽了很高興,表示願意和哥大合作,並且把喫飯的時間定在三月三十日,哥大的黎安友等幾位教授也參加,都是搞中國歷史、中國政治的,我想介紹他跟哥大認識之後,由哥大校長出面發聘書,請他做訪問學者。到喫飯的前一天,我打電話找張學良,貝太太說漢公已經走了,到弗利爾玩去了。我問他什麼時候回來,貝太太說他不回來了,直接回臺灣了。我很氣:張學良豈有此理!


    筆者:後來又怎麼在鯉魚門飯店請他喫飯了呢?

    唐:有一次,在街上踫到我一個在教堂做事的學生,他說過兩天我請你喫飯,還請一個客人,是個古怪的教徒,每個星期都來做禮拜,他叫張學良。我一聽就跳了起來,馬上打電話給貝太太,你不是說漢公回臺灣了嗎,他怎麼在紐約做禮拜?貝太太說,漢公不輕易見人,因為要見他的人太多了。我說我是唐德剛。貝太太不知唐德剛為何許人也。我說你叫漢公聽電話。張學良接了電話,我說漢公,我請你喫飯。他說:“你請我喫飯,我來。”五月二十九日,我在這裡請張學良喫了飯,貝太太也來了。學校已放假,黎安友都走了,就請了袁家騮和吳健雄作陪。


    筆者:這次有沒有談做口述歷史的事呢?

    唐:談了。張學良隻是說好啊。因為哥大的人不在,沒有談具體。張學良要走了,記者訪問問他來紐約的收獲是什麼,張學良說,和哥倫比亞大學建立了關繫。黎安友看到這條新聞打電話給我,張學良是怎樣和哥倫比亞大學建立關繫的?我說不知道啊。經了解,是張學良搞得陰差陽錯。哥大有位張小姐,是東亞語言繫講師,認識貝太太,經貝太太搭橋,她帶了幾位哥大的研究生,在貝太太家裡訪問張學良,那些研究生都人高馬大,張學良也不知底細,一聽她是哥大的,很高興與之交談。當然談到口述歷史的事,張學良說:我有興趣,早就想請你們做了。張小姐自己想做,回去後給繫主任彙報,繫主任認為她做不好這件事,沒有同意。她又去找東亞研究所,東亞研究所也無法做。她就找到口述歷史辦公室。口述歷史辦公室是綜合辦事機構,口述歷史辦公室支持她做。黎安友知道這裡的矛盾,提出這是我們工作範圍之內的事,你們怎麼可以做呢?口述歷史辦公室的人說:你們可以做,我們也可以做,而且我們先做了。張學良知道這件事,就派他的姪女到哥大訪問,了解是怎麼一回事,找到張小姐,又找了口述歷史辦公室,口述歷史辦公室開了證明。張學良看到證明,說:我不相信張小姐,但我相信這個證明,相信哥大。雖然得到張學良的信任,但張小姐還是做不下去,就請她的姐姐參加。姐姐是搞圖書館的,中文要比妹妹好。據郭冠英說,姐妹倆做出了一個東西,張學良看了極失望。張氏姐妹也是東北人,能講東北話,深得張學良、趙四的歡喜,口述歷史雖然沒有做成,但張學良藏的文獻捐給哥大,這也是張小姐的功勞。哥大曾為張學良的捐獻舉行過儀式,像黎安友和我這些搞口述歷史的老兵,都沒有能參加。


    “我所愛的在美國,趙四可敬,蔣氏可愛”

    筆者:你知道這件事,有沒有想法挽回,為什麼就輕易放棄了?

    唐:這以後,我曾去過臺灣。見到趙四,別人還以為我們彼此不相識,就作介紹,但趙四不理我。我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森到北京、東北考察張學良過去的事情回臺灣後,見到我說:德剛,你闖大禍了,你把嫂嫂得罪了。原來我請張學良喫飯時,有一個錄像,不知誰把這個錄像給趙四看了,貝太太就坐在張學良旁邊,熱情地照顧他,為他夾菜,飯後到我家時,就在大門口的臺階上,我一手拉著張學良,一手拉著貝太太,趙四看了很生氣,大罵唐德剛真不是東西,我對他這樣好,他怎麼好這樣對待我?


    筆者:是怎麼一回事?

    唐:在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和貝太太就相識,貝太太姓蔣,那時正是豆蔻年華,而趙四快三十歲了。趙四視蔣氏為情敵。我訪問張學良時,他就對我說:“我所愛的在美國,趙四可敬,蔣氏可愛。”當時趙四也坐在一旁,我看看她,她不動聲色。我想這已成歷史煙雲了,趙四陪張學良坐穿牢底,不會再把這樣的事情放在心上了。張學良一到美國就把趙四扔在三蕃市,跑到紐約又住在貝太太家裡,這是人所共知的,對此報紙亦有詳細報道。誰知我由此而得罪了趙四,沒有趙四的支持,為張學良做口述歷史的計劃也就徹底放棄了。


    (筆者注:張學良在紐約期間,一切都是貝太太安排的,呂正操、袁克定要見張學良,也是由貝太太安排纔得以實現。)

    筆者:你對張學良除了以歷史學家的眼光給他作了歷史定位,從你采訪中對他這個人有何感受?

    唐:我以前總認為,張學良是一個老謀深算的軍人或政客,及至十多年前與少帥的交往,幾次晤談,親身觀察,發現張學良的另一方面,也是真實鮮活的一面:少帥是一個“絕頂聰明”的“playboy”。除了絕頂聰明,他還非常情緒化,是一個性情中人。就是因為情緒化,大衝動,使他發動西安事變,也因為衝動,使他又放了蔣介石。因為西安事變,中國現代史為之改變;沒有西安事變,中國對日抗戰或許延後,日本可能先改打蘇聯,而不會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因此改變,整個世界史軌跡也為之轉換。


    筆者:你的這個歷史的分析有沒有和張學良交換過意見?他是怎樣看的?

    唐:這個分析在我的《論三位一體的張學良》那篇文章中就寫了的。在臺灣采訪時也談過。西安事變時,周恩來告訴張學良,今後東北軍、紅軍、西北軍“三位一體”,共同合作,但後來斯大林卻要、周恩來勸說張學良放了蔣介石。斯大林的考慮是,當時親日的汪精衛尚在歐洲,未能趕回南京,若蔣在西安事變失權或喪命,汪精衛取而代之,中國親日派掌權,日本就可以全力對付蘇聯,對莫斯科不利。斯大林主張放蔣介石的考慮,出於莫斯科本身利益,也使周恩來承諾張學良“三位一體”合作的破裂,少帥也因此認為周恩來“反復”,加上情緒化,遂放了蔣介石,且衝動到親自送蔣回南京。


    筆者:這可是一個歷史關鍵的問題,張學良同意你的看法嗎?

    唐:對這段關鍵歷史,是有史料根據的,在采訪時我曾親自問過張學良,這段歷史其實隻有從他口裡說出來纔有價值,但他不自辯,也不否認,隻是說“不談西安事變了吧”。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二日,張學良將一生珍藏的文獻手稿、善本書、研究明史及研讀《聖經》的手記、日記、照片、字畫、書信等,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張學良還出資開闢“毅荻書齋”作專門陳列。毅荻書齋是取張學良的號“毅庵”與其夫人趙一荻的名字組成。捐贈儀式擬請宋美齡參加,但未能如願。


    從美國回來以後,在國內的一家刊物上,我讀到趙傑先生寫的《張學良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中心”的文章,作者曾多次赴美訪張學良,也訪了哥大的“口述歷史中心”,他對“毅荻書齋”的介紹說:“其內呈八卦形,室內黃色地板也是依八卦形布局所鋪。”“牆壁當然也有八面。房門占據八卦的一面,還有一面通向閱覽室所占。另外六面分別為陳列櫃:東北老家、西安事變、在大陸被軟禁時期、研究明史及近代史心得、基督神學研究心得以及重獲自由之後的手跡。”趙先生在文中還透露了一些張(之丙)女士帶著哥大研究生采訪張學良時的談話,現摘錄幾段:


    參加座談的大學生問張學良是否可以錄音,張學良說:“無事不可對人言,你們錄吧。無論什麼事,私事、公事,假如有不可對人言的事,我不能說,不能做。”


    當談到蔣介石與蔣經國時,張學良說:“都勸我寫東西。經過很久,我決心寫,但寫出了大綱以後,還是決定不寫。為什麼?我沒法寫!因為我要寫的,好的,壞的,都要著實地寫,我不能隻說好的,而且我認為有些事不是不能說,而是不能從我嘴裡說。”


    有人問起西安事變的事情,張學良應答說:“我做事,我負責。”再無多言。

    一九九六年來,《亞洲周刊》報道說:“張學良從一九九一年起,已在哥倫比大學口述歷史,今年十月,口述歷史已經完成。”文中還寫道:“他有太多的苦悶和真心話要發洩,但也是一個餘悸尤存的識時務者。”


    按照張學良生前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協定,今年六月就要公布張學良所捐獻的歷史檔案了。我想人們關心的還是西安事變:有西安事變日記嗎?張學良在西安事變時寫過日記嗎?唐德剛的張學良口述歷史我們是讀不到了。張氏(之宗、之丙)姐妹寫的張學良口述歷史中,談到西安事變嗎?是怎樣談的?張學良是否是不改初衷,對西安事變仍然是緘口不言?


    “我做事,我負責。”英雄無悔,真是大丈夫之言,西安事變,也許在張學良的嘴裡成了千古之謎。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