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文化人的經濟生活——文彙原創叢書(陳明遠著 珍藏簽名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63-236
    【優惠價】
    102-148
    【作者】 陳明遠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 
    【出版社】文彙出版社 
    【ISBN】978780676730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6767306
    叢書名:文彙原創叢書
    作者:陳明遠

    出版社:文彙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02月 

        
        
    "

    編輯推薦
    在二三十年代,文人買個四合院住住,似乎是家常便飯。魯迅就在1919年和1924年買過兩個四合院,一大一小,大者3,小的1。魯迅1919年的年收入是3,不喫不喝,剛好買個四合院,1924年民國*拖欠薪水,隻有26,不過買個小四合院,也是隨隨便便的事……民國文化人的經濟生活,向來被學者忽略,其實一個人的經濟決定他的交往和生活。獨立的經濟生活纔能保障一個文化獨立的人格和思想。
    陳明遠多年來致力於挖掘有關史料,終於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看見不同文化群體真實的生存狀態,他們的收入情況,他們的日常花銷、興趣愛好,這些看似尋常的細節,卻是我們了解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史、思想史、經濟史的不可或缺的一環。失去了一定的經濟保障,我們民族**秀的文化人也很難發揮出他們的創造力和纔華。正如一個離開了經濟生活、浮在半空中的魯迅決不是一個完整的魯迅。 
    內容簡介
    “文化人的經濟生活”,這是廣大讀者很感興趣卻很少有人深入研究的一個題目。自從各報刊連續發表了我在這方面的一些文章以後,反響強烈,都認為這個課題具有重大價值。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人的意識。這樣看來,不同時期、不同階層的文化人的經濟生活地位,是他們創造性精神生產賴以實現的必要社會條件,也是影響人物性格、歷史命運的要素(當然不是惟一因素)。
    但很奇怪,現代中國文化史和傳記文學的許多著作,卻往往忽視了這個重要方面。
    19世紀末以來的中國文化人,或是出於清高“恥言錢”,或是出於隱私“諱言錢”,在日常經濟生活上的記載很少見,能夠找到的資料也很零碎,幾乎沒有人整理過。60—90年前的當事人大多去世,少數現存者也已年邁。所以要進行準確的調查、考證都有很大難度,但也顯出這種探討的緊迫性。
    我在本書中用了“文化人”這個概念,而不用“知識分子”的術語,這是經過考慮的。20世紀在我國,“知識分子”的概念被攪得稀裡糊塗;茲不贅述。生活裡常用的說法又往往是模糊混亂的,這在嚴格的學術研究中是不許可的,會帶來許多弊端。本書所說的“文化人”是知識階層的一部分,就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從事文化工作的腦力勞動者。
    作者簡介
    陳明遠,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記者都在尋找三位叫“CHEN M.Y”或“MAYER CHENEY”的中國人。其中一位CHEN M.Y是“轟動全國”的詩人,他因十幾首詩與*詩詞相混淆而受冤獄,他寫的現代新體詩有十首編入《中國當代七名詩人選》;另一位CHEN M.Y是卓有貢獻的科學
    目錄
    文化人的經濟生活:緣起
    “文化人”概念的出現與界定
    “文化人”的褒貶和價值觀
    “文化人”稱呼的回溯與擴充
    現代中國文化人的發展
    文化人經濟狀況的重大意義
    啟蒙的起點:清末洋務學堂
    “西文學堂”即外國語院校性質的方言學堂
    “西藝學堂”即技術和軍工性質的實業學堂
    洋務學堂並不景氣
    同文館的師資薪水
    同文館的經濟生活
    周樹人、周作人兄弟在洋務學堂的生活
    洋務派學堂的規模和局限文化人的經濟生活:緣起
    “文化人”概念的出現與界定
    “文化人”的褒貶和價值觀
    “文化人”稱呼的回溯與擴充
    現代中國文化人的發展
    文化人經濟狀況的重大意義
    啟蒙的起點:清末洋務學堂
    “西文學堂”即外國語院校性質的方言學堂
    “西藝學堂”即技術和軍工性質的實業學堂
    洋務學堂並不景氣
    同文館的師資薪水
    同文館的經濟生活
    周樹人、周作人兄弟在洋務學堂的生活
    洋務派學堂的規模和局限
    清末四所大學的狀況
    甲午戰後中國的“西文熱”
    “聖約翰”——從書院到大學
    三所國立大學堂的創辦
    北洋大學堂的學習條件
    北洋大學堂教師的待遇
    南洋公學的學習條件
    南洋公學教職員的待遇
    兩度浩劫下的京師大學堂
    京師大學堂學生的優惠待遇
    京師大學堂的腐敗風氣
    民國初年北京大學臭名昭彰
    商務印書館和文化人
    商務印書館——文化人的出版陣地
    南洋公學與商務印書館的親緣
    商務與作者的經濟關繫
    魯迅發表的篇小說
    商務印書館付給梁啟超的優厚稿酬
    北京大學和商務印書館的出版合同
    商務印書館職員的經濟狀況
    “經濟自立”的覺醒
    每年年終的“花紅”
    商務印書館的勞資糾紛
    20世紀上半葉的稿酬版稅
    ——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分成
    舉世聞名的上海文化街——四馬路
    清朝末年初訂的稿酬標準
    《大清著作權律》、《著作權法》及《著作權施行細則》
    民國初年的稿酬和版稅幅度
    20世紀20年代上海市新聞出版界的薪金標準
    20世紀20-30年代的稿酬與版稅
    一個典型的版稅合同
    20世紀30年代上海新聞出版界的待遇
    報刊稿酬
    《申報·自由談》給魯迅的優惠稿酬
    新聞出版界具體收入記載
    新聞出版業的工人工資
    戲劇、電影業的興起
    ……
    五四前後北京文化人群體
    自由撰稿人的經濟狀況
    20世紀30年代大中學校經濟狀況
    20世紀30年代北平文化人
    抗戰前夕上海的文化人
    魯迅生活的經濟背景
    抗戰時期的生活費和實際收入
    抗日戰爭期間的學校生活
    中共根據地的供給制
    抗戰勝利後的經濟形勢
    20世紀40年代後期的學校生活
    《觀察》周刊的經濟狀況與社會影響
    金圓券和獨裁政權的崩潰
    附錄一:近代中國的貨幣
    附錄二:20世紀上半葉中國各地銀圓購買力
    後記
    修訂再版附記
    在線試讀
    “文化人”概念的出現與界定
    “文化人”是一個現代概念。
    自古以來,我國封建宗法社會隻有“文人”(或“文士”)的稱呼。但在20世紀的中國,新生的“文化人”與舊式“文人”明顯不同。人們要問:“文化人”這一概念從何而起?它跟過去的“文人”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呢?“文化人”所指的特定群體,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呢?
    在我國的傳統經典裡面,“文人”這個詞出現得很早——至少是在3000年前西周時代的《詩》和《尚書》之中,已經有了特指的用法。《詩·大雅·江漢》雲:“告於文人”,按照學術界的研究認為,《大雅·江漢前9世紀周宣王時期的作品;據《詩經·毛傳》的解釋:“文人,文德之人也。”朱熹《詩集傳 ·卷十八》說:“文人,先祖之有文德者,謂文王。”文德與武功相對,說的是禮儀仁義。此處“文人”特指周文王這個人;逐漸意義延伸。在這一歷史早期,“文人”的初形態乃是先王、君主,尚非平民。《尚書·文侯之命》雲:“追孝於前文人”,《尚書·孔傳·疏》解釋道:“追行孝道於前世文德之人”。由此可知,大約3000年前,無論《詩經》或《尚書》裡面提到的“文人”,專指“有文教功德之人”。而這裡的“文教”,還是指比較原始的“禮樂教化”,跟“武力(暴力)征戰”相對。特指禮儀道德方面即政治上“立功立德”的非暴力措施,也就是“文治”;而非專門著書立說、傳播知識等以文字工作為主的文化職業。
    後來“文人”又指君王在文化方面的專職助手。那麼,到什麼歷史時期,“文人”纔成為“讀書能文之士、擅長文章之人”的通稱呢?我認為是在2000年前的漢代。也就是“文人”“文士”具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構成了一種社會階層之後。王充《論衡·超奇》篇曰:“采掇傳書以上書奏記者為文人。”曹丕《與吳質書》曰:“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又《典論·論文》曰:“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古代“文人”作為“士大夫”的一個部分,與“武士”“武人”相對。“文人”也就是“文士”。《韓詩外傳》曰:“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可見,文人的筆杆子,武人的刀把子(近代則進化為槍杆子),辯士的輿論巷議都是能令“君子”畏懼的厲害家伙。而這三者,歷史上則都屬於“士”階層所掌握。
    “文人”這詞條早已載入《辭海》和《辭源》之中。但是,查閱這兩大部權威性的詞典,都找不到“文化人”這一條目。可見近代“文化人”概念的具體來源(詞源)尚待考證。
    許多先輩回憶,“文化人”這個稱呼在20世紀30年代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就已出現,此後越來越通行。據我考證,初正式公開使用“文化人”這一概念的,是在1936年9月上海轟動一時的《中國文化界為爭取演劇自由宣言》。“文化人”概念的出現與界定
    “文化人”是一個現代概念。
    自古以來,我國封建宗法社會隻有“文人”(或“文士”)的稱呼。但在20世紀的中國,新生的“文化人”與舊式“文人”明顯不同。人們要問:“文化人”這一概念從何而起?它跟過去的“文人”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呢?“文化人”所指的特定群體,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呢?
    在我國的傳統經典裡面,“文人”這個詞出現得很早——至少是在3000年前西周時代的《詩》和《尚書》之中,已經有了特指的用法。《詩·大雅·江漢》雲:“告於文人”,按照學術界的研究認為,《大雅·江漢前9世紀周宣王時期的作品;據《詩經·毛傳》的解釋:“文人,文德之人也。”朱熹《詩集傳 ·卷十八》說:“文人,先祖之有文德者,謂文王。”文德與武功相對,說的是禮儀仁義。此處“文人”特指周文王這個人;逐漸意義延伸。在這一歷史早期,“文人”的初形態乃是先王、君主,尚非平民。《尚書·文侯之命》雲:“追孝於前文人”,《尚書·孔傳·疏》解釋道:“追行孝道於前世文德之人”。由此可知,大約3000年前,無論《詩經》或《尚書》裡面提到的“文人”,專指“有文教功德之人”。而這裡的“文教”,還是指比較原始的“禮樂教化”,跟“武力(暴力)征戰”相對。特指禮儀道德方面即政治上“立功立德”的非暴力措施,也就是“文治”;而非專門著書立說、傳播知識等以文字工作為主的文化職業。
    後來“文人”又指君王在文化方面的專職助手。那麼,到什麼歷史時期,“文人”纔成為“讀書能文之士、擅長文章之人”的通稱呢?我認為是在2000年前的漢代。也就是“文人”“文士”具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構成了一種社會階層之後。王充《論衡·超奇》篇曰:“采掇傳書以上書奏記者為文人。”曹丕《與吳質書》曰:“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又《典論·論文》曰:“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古代“文人”作為“士大夫”的一個部分,與“武士”“武人”相對。“文人”也就是“文士”。《韓詩外傳》曰:“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可見,文人的筆杆子,武人的刀把子(近代則進化為槍杆子),辯士的輿論巷議都是能令“君子”畏懼的厲害家伙。而這三者,歷史上則都屬於“士”階層所掌握。
    “文人”這詞條早已載入《辭海》和《辭源》之中。但是,查閱這兩大部權威性的詞典,都找不到“文化人”這一條目。可見近代“文化人”概念的具體來源(詞源)尚待考證。
    許多先輩回憶,“文化人”這個稱呼在20世紀30年代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就已出現,此後越來越通行。據我考證,初正式公開使用“文化人”這一概念的,是在1936年9月上海轟動一時的《中國文化界為爭取演劇自由宣言》。
    這個宣言用中、英、法、俄、日、世界語六種文字同時發出,有許多中外報刊登載或報道,當時成為震驚國際的重大新聞。簽名者176人,包括田漢、歐陽予倩、洪深、陽翰笙、餘上沅、阿英、袁牧之、蔡楚生、史東山、冼星海、任光、章乃器、沙千裡、瀋西苓、蔡若虹、趙丹、白楊、金山、章泯、陳白塵、鄭君裡、錢俊瑞、陳荒煤、於伶、鐘敬之等。這176人都是以“文化人”的身份自居的。他們中間有作家、學者、詩人、音樂家、畫家、記者、大學教授、教育家、話劇和電影的編劇、導演、演員等等。
    這是中國“文化人”次以群體陣容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團結一致要求自由藝術創作的權利。這個宣言,也就是中國文化人的精神獨立的自白。
    此後,1936年11月上海《電影·戲劇》1卷2期刊登的署名韋彧(瀋端先,即夏衍)的《魯迅與電影》一文,以及鄭振鐸在1937年10月26日所寫《失書記》一文等等,也較早地使用了“文化人”這個概念。
    [附記]我手邊常用的《漢英詞典》(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裡面,卻是同時收入“文人”和“文化人”這兩個條目,然而英譯文很不相同:“文人”的英譯是Manofletters(寫文章的人),而“文化人”的英譯是Cultural worker(文化工作者)。我認為這兩個不同的英譯名是比較貼切的。
    “文化人”的褒貶和價值觀
    “文化人”即“文化工作者”這一概念的出現,標志著我國20世紀30年代以來許多人文知識分子以“普通人”、“人民一分子”、“工作者”的身份,獨立自主地走向社會實踐,跟勞動群眾相結合。從抗日戰爭前夕以來,許多年間,大量文章紛紛使用了“文化人”這一帶有褒義的概念,表明它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直到今天,“文化人”一直是褒義詞。
    與之相較,我國社會輿論自30年代以來,經常把“文人”作為貶義詞來使用,跟“迂腐”、“懦弱”、“缺德”、“動搖”、“自私”、“寒酸”聯繫在一起。魯迅晚年寫的《文人無文》乃至《論“文人相輕”》一論、再論……竟然達七論之多!有關“文人”的成語幾乎沒有什麼好話:“文人無行”、“文人相輕”、“御用文人”、“無恥文人”、“反動文人”、“一為文人便無足觀”等等。
    所以許多人文知識分子恥於“文人”的徽號,而自稱為“文化人”則好聽得多了!從抗戰時期以來,“文化人”成為社會上常用的話語。這個稱呼顯得親切、大眾化,在老百姓眼裡,它不像“知識分子”那麼清高甚至“脫離群眾”。從抗戰時期以來,“文化人”成為社會上常用的話語。許多前輩常以“文化人”為題著述、講演,陶行知、鄒韜奮都說過:“文化人依靠自己的勞動喫飯!”老舍宣告:“我是一個文化人、一個自食其力的文化工作者!”新鳳霞大膽地公開向吳祖光求婚說: “我愛你是一個文化人”……
    老前輩們回憶,許多人曾以“文化人”為主題進行過討論。盛家倫早在40年代就指出:文化人追求真善美,是通過學問的實踐追求真、通過道德的實踐追求善、通過藝術的實踐追求美。真善美又是隨時、隨地、不斷發展的。今天,“真”的現代基礎是自由的科學研究;“善”的現代基礎是自由的社會民主;“美”的現代基礎是自由的個性創造。那麼自由、平等、博愛的共同必須的基礎又是什麼呢?兩個字:權和錢。通過社會民主、達到經濟繁榮富足。……專制暴力和奸商交易是殘害、毒殺文化的劊子手。文化人隻有得到“權”和“錢”的保障,纔能充分發展個性,自由地創造真善美。(引自《口述歷史》,吳祖光先生的回憶談話)
    “文化人”稱呼的回溯與擴充
    雖然“文化人”這個稱呼正式出現於1936年即抗日戰爭前夕,但一經出現,馬上就得到全國文化界廣泛的認同。並且新文化界把“文化人”這個概念作歷史上的回溯,延伸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有文章談起胡適之教授說:“他家那時在米糧庫。(北京城區的)米糧庫不失為一個文化人的區域。短短的一節胡同,一號住著陳垣、傅斯年,三號住著梁思成、林徽音,四號住著適之先生。”也即公認陳垣、傅斯年、梁思成、林徽音、胡適之這些五四時期的教授、學者都屬於“文化人” 之列。
    後來還有文章提到“文化人”韋君宜(生於1917年)時說道:“以她這一層次的文化人,不會不讀到魯迅早在30年代上海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會上講的一席話。”
    但是這個歷史上的回溯,不曾跨越到滿清封建社會以前,而限於民國以來、五四以來。這就表明:從事新文化運動的“文化人”,根本不同於舊時代的“封建文人”。
    “文化人”這個稱呼不僅有歷史上的回溯延伸,而且有範圍上的擴大。
    抗戰第二年,瀋從文在《一般或特殊》中寫道:許多地方“文化人”忽然加多……另外給人一種意義是凡拿筆的通可稱為“文化人”,社會進步、戰爭支持,全少不了他們。在目前,重慶或桂林、長沙或昆明,忽然有許多讀書人都被稱為或自稱為“文化人”。……文化人一多,事情就熱鬧起來了。“文化人”是在目前有多量時間使用文字的人。(原載1939年1月22日《今日評論》第1卷第4期)抗戰中期,《解放日報》刊登田家英《沙漠化的願望》一文說:“今天……不少的刊物,還出現了一大批新文化人的名字。”(原載《解放日報》1942年4月23日)
    白楊說:過去歷史上所謂“文人”,民國以前必須熟讀“四書五經”,通過科舉考試,具備秀纔、舉人、進士、翰林等等資格,方能進入“士大夫”階層。民國初期的“文人”,一般是指有學問有地位的人、文史專家學者、作家教員等等。當時“從藝”或“賣藝”是被人瞧不起的。在30年代許多投身於戲劇、電影的演員、導演、美工師、詞曲作者們,自己覺得學問並不高,甚至大多沒有大學文憑(學位),隻是從事戲劇電影美工歌曲等文化工作。所以樂意自稱為“文化人”也就是 “文化工作者”,而不願叫什麼“文人”。她還說:五四以來的“文化人”普遍認為,自己是有獨立人格的,是要求個性解放的。“文化人”不是主上所戲弄的“倡優”。所以,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學習文化,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做一個合格的“文化人”。
    現代中國文化人的發展
    中國現代文化人,其源蓋出自清末民初“文士”階層,但必須脫胎換骨、面目一新。脫“官場、商場”功利之胎,換自由平等獨立之骨,從而獲得現代化的新面目,以文化創造與傳播為自己的歷史使命(而不是像封建時代士大夫那樣清談“以天下為任”的高調)。
    文化創造與傳播的主要陣地有三:
    一為以現代出版社為中心的報紙、雜志、圖書等,主角是作者、編者、譯者等也就是“爬格子”的文化人,對像是廣大讀者;
    二為以現代校園為中心的課堂、講座、研究會(院所)等,主角是教授、講師、研究員、學者等也就是從事教學、科研的文化人,對像是青少年學生(知識青年)和同行們;
    三為以劇場、電影銀幕(近來再加上電視屏幕)為中心的表演藝術場地,主角是編劇、導演、演員等文化人,也就是從事節目創作和演出的文化人,對像是廣大觀眾。
    20世紀上半葉,是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現代出版事業、現代表演事業逐步形成並獲得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總的說來,從民國成立到抗戰前夕,中國的高等學府主要集中在華北的京津地區(北大、清華、師大、燕京、北洋、南開等),其次在江南滬寧地區(震旦、復旦、聖約翰、光華等);京津的文化人大多在學校任職,也有一部分從事戲劇活動。而出版機構的大本營主要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開明書店等),其次在北京;上海的文化人大多專職或兼職寫作、翻譯、辦報、編劇甚至“下海”粉墨登場,所以寫作、教研、演出這三大方面是互相交叉融彙的。這是中國現代文化人的形成期。
    中華民國成立的初十幾年間,北京是全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但是在1920年以來,南北分裂、政局動蕩、戰亂不已,文教部門薪俸積欠多年,北京的教授們“開始逃荒”(梁實秋語);特別是 1926年“三·一八”慘案之後,北洋軍閥對於文化人的鎮壓加劇。奉軍入關更走,取消北大,將北京九所高校合並為“京師大學堂”強迫讀經,還兇殘地屠殺了李大釗、邵飄萍等進步人士。北京陷入恐怖時期,學者、教授、記者、編導、演員等多離京南下,轉到廈門、廣州、武漢、上海、南京等城市。1928年國民黨政權定都南京,將北京改稱“北平”;進步文化重心向南部傾斜。這是中國現代文化人的次大遷移。
    1937年7月抗戰爆發,國共合作抗擊日本侵略者。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等城市相繼淪陷,華北、華東等文化中心的學校、報刊社、出版社、研究所、劇團、制片廠,紛紛轉入華西,主要是西南大後方的重慶、成都、昆明、桂林、貴州等地;也有一部分(西北聯合大學)轉入陝西、蘭州等地。這加強了現代文化向西部的開發,是中國現代文化人的第二次大遷移。
    八年抗戰期間,以西南聯大(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聯辦)、中大、復旦、浙大等為代表的教育學術界,和以歌詠、話劇等演出活動為代表的文學藝術界等等,帶動了中國文化人走向新的發展道路。而蔣介石一黨專政導致的腐化墮落和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迫使文化人丟棄了對於國民黨政權的幻想。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掀起的爭民主、爭自由,要求通過政治協商建立聯合政府的群眾運動裡,中國現代文化人成為表達人民意願、反對獨裁暴行的強大社會力量,雖然人數少,但是能量大,影響深遠,舉世矚目。這是中國現代文化人的普及和成熟期。
    文化人經濟狀況的重大意義
    自由獨立的經濟生活構成了自由思想與獨立人格之堅強後盾和實際保障。於是,文化人方能成為啟蒙運動中傳播和創新現代化知識的社會中堅。
    我注意到,在五四運動以前,中國個把文化人看作勞動者——腦力勞動者——的自由民主先驅,個高呼包括文化人在內的“勞工神聖”的精神領袖,是北京大學培。1918年11月16日,他在北京各界在天安門舉行的“慶祝協約國勝利大會”上的演說詞就是《勞工神聖》——此後的世界,全是勞工的世界呵!……凡用自己的勞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業,不管他用的是體力、是腦力,都是勞工。所以農是種植的工,商是轉運的工,學校職員、著述家、發明家,是教育的工,我們都是勞工。我們要自己認識勞工的價值。勞工神聖!(據《北京大學日刊》第260號,1918年11月27日出培倡導的“北大精神”從環境氣候方面說來是實行寬容和學術民主,提倡言論集會結社信仰自由;從個性人格方面說來是獨立思考和自行其是,追求科學真理。而文化人的經濟後盾、生活保障,主要來自三大方面:
    (一)教研收入,包括講課、學術研究和在學校任職的薪金;
    (二)寫作收入,包括版稅、著譯稿酬和編輯費;
    (三)演出收入,包括編劇費、導演費、表演費等。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中間,李大釗是個關注社會生活狀況和經濟權(生存權)的學者。1919年12月他在《新生活》雜志發表《物質和精神》一文指出——物質上不受牽制,精神上纔能獨立。教育家為社會傳播光明的種子,當然要有相當的物質,維持他們的生存。不然,饑寒所驅,必至於改業或兼業他務。久而久之,將喪失獨立的人格。筆者認為,所謂“革命”並不僅限於“權力與財產的再分配”,而應強調思想的解放、經濟的自主、社會的平等自由。隻有努力超越 “權本位”的羈絆和“錢本位”的腐蝕,隻有爭得經濟自主權,纔能積極有效地實現文化的復興,並在這奮鬥過程中,實現“人本位”的真價值,逐步成長為真正自由的文化人。
    20世紀是全世界經濟生產飛躍發展、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的時代,同時精神文明的文化市場愈來愈擴展壯大,文化人已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堅強的生力軍;另一方面,在20世紀四大思潮:民主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納粹法西斯主義、自由主義的消長存亡過程中,文化人愈來愈成為舉足輕重的要素。
    從這兩方面看來,對於中國現代文化人狀況的研討,必然是當務之急的課題。
    本書作為研討中國現代文化人經濟生活狀況的部專著,嘗試走出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子。一得之見,權當引玉之磚。敬請斧正,尚祈來者。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