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陳萬雄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陳萬雄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033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軟精裝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8103365
    作者:陳萬雄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

    編輯推薦
        《陳萬雄集》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資深出版人、香港文化界名人陳萬雄先生的學術論著與書評隨筆合集。分別收錄筆者早年的學術研究作品,求學受教過程中的體會,在工作生活中與瀋從文、啟功、陳原等文化名家的交往經歷和感受,以及一些著名書評。 
    內容簡介
        《陳萬雄集》為《東莞學人文叢》的一種。作者陳萬雄為香港著名出版人,主攻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本書主要收入作者65歲前除專著外的有關學術文化的文章及書評等其他文章。全書分六個部分:包括論文,學術雜文,書評,散論,人物點評,師長回憶等。
    作者簡介
        陳萬雄,生於1948年,廣東東莞人。博士,香港著名出版人。1980年入職商務印書館(香港),現任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商務印書館(香港)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商務印書館電子商貿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曾出任中英文教出版事業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主席、嶺南(大學)學院(香港)校友會會長、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香港出版總會會長等公職。2003年榮膺第十五屆“香港印制大獎”之傑出成就大獎。2004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目錄
    部分 論文 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前陳獨秀的政治活動和思想
    革命家與啟蒙者的雙重身份——五四時期的安徽知識分子
    一 運動的發軔
    二 運動的指導力量
    三 啟蒙者的角色
    四 革命與啟蒙的結合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序言
    孫中山與五四知識分子
    這一代人——新文化運動倡導力量分析
    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考
    一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新儒學的興起
    二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種精神部分 論文 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前陳獨秀的政治活動和思想

    革命家與啟蒙者的雙重身份——五四時期的安徽知識分子

    一 運動的發軔

    二 運動的指導力量

    三 啟蒙者的角色

    四 革命與啟蒙的結合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序言

    孫中山與五四知識分子

    這一代人——新文化運動倡導力量分析

    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考

    一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新儒學的興起

    二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種精神

    五四新文化的反思

    從新儒家的勃興說起

    一 反思革命演出不同學派

    二 熊十力談民主與科學

    三 發現問題等待解決

    吉野作造與五四運動

    評本哲明許華滋編《五四運動的回顧》

    晚清的白話報

    李大釗與辛亥革命運動

    革命派與清末民初的文學革新運動

    一 胡適白話觀念的溯源

    二 清末的白話文運動

    三 清末革命黨人小說戲曲的革新運動

    四 外國文學思潮和作品的譯介

    百年慶典豈能忘懷斯人——趙聲與辛亥革命



    第二部分 學術雜文

    談雨果《悲慘世界》早的中譯本

    李大釗的一篇佚文

    讀《茅盾回憶錄》筆記一則——關於陳獨秀的《中國拼音文字草案》

    附錄

    《日本新聞五四報道資料集成》介紹

    親睹蘇曼殊的兩幅真跡畫

    一 《雪蝶倩影》

    二 《白馬投荒圖》

    華商眼中的日本文明開化——《東洋風土竹枝詞》閱後感

    一 記載日本開國前後的變化

    二 《竹枝詞》的特色

    三 對東洋風俗少見多怪

    四 西風東漸變化急劇

    五 囿於識見坐失良機

    跋馬一浮致丁輔之函——談熊十力與新儒學

    臺靜農與晚年的陳獨秀——讀《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

    跋章士釗《將軍嘆》——趙爾豐與近代政局

    由章可的《人馬圖》說起

    一 關於章可

    二 近代名媛——母親吳弱男

    三 外祖父——清末四公子之一吳保初

    四 跨過厚厚大紅門的章含之

    感受的歷史——《另一種童年的告別》代序

    《商務印書館與近代知識文化的傳播》序

    百年紀實與傳奇——讀《艽野塵夢》

    一 既奇且實娓娓動人

    二 作者是民初地方小軍閥

    三 評價不能簡單黑白二分

    四 可供了解西藏問題



    第三部分 書評

    “岩波文庫”六十周年點滴談

    近代革命知識分子的足音——讀《陳原散文》

    從陳寅恪到何炳棣——由《仰望陳寅恪》與《讀史閱世六十年》兩書說起

    一 緣起

    二 蔡鴻生論述陳寅恪

    三 何炳棣史學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以苦難的生活經歷、以不屈的抗爭精神而鑄煉出生命史學

    讀《新時代的歷史觀》

    第四部分中國文明散論

    馳騁於中國文明的時空——關於《中國地域文化大繫》的編輯構想

    一 多年的願望

    二 在挫折中形成的構想

    三 建構中國文化的新圖像

    四 時空組合的立體文化史的新構想

    五 讓歷史知識更動人

    六 十年磨半刃劍

    蒙古高原與遊牧文明——《成吉思汗崛起的秘密》序

    敦煌的時空

    一 歐亞古文明的互動腹地

    二 中國的區域文化的重鎮

    附錄一 敦煌所繫的中國文化大事

    附錄二 古今映照的敦煌與香港——跨越時空的緣分

    中國歷史研究與教育的新圖像

    一 問題的引發與思考

    二 更新中國歷史的視野

    (一) 大漢本位主義和中原王朝序列的歷史觀念

    (二) 政治史導向的中國歷史教育

    (三) 朝代興替的編排形成的循環歷史

    (四) 封閉的國史觀

    三 中國文明史的新圖像

    四 歷史教育的新觀念

    (一) 日新月異的歷史新知識

    (二) 趨向圖像化的歷史教育

    五《中國地域文化大繫》的出版意義

    檢定不合格!——軍國主義陰魂與修改教科書

    一 右翼勢力的抬頭

    二 皇國史觀與權力相結合

    三 文部省強力介入統制教科書

    四 家永與文部省的官司

    五 “教育敕語”的啟示

    六 戰爭肯定論的泛濫

    七 三島由紀夫——一心恢復天皇制

    八 江籐淳——另一個戰後史

    九 對事件的反省

    儒學在近代中國和日本



    第五部分 讀人與讀世

    照我思索可認識“人”——對瀋從文先生的片斷回憶

    文物歷史世界的瀋從文——從人性的光輝出發

    附錄一 悼從文先生

    附錄二 《從文自傳》——自然之子

    附錄三 《從文口述——晚年的瀋從文》——代序

    附錄四 從《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的出版說起

    道不遠人——我認識的啟功先生

    一 我與啟功先生的結緣

    二 我想起啟老的一些事情

    三 作品豈僅為遊戲

    附錄一 啟功、牟潤孫、臺靜農三先生

    附錄二 啟功詩詞

    附錄三 雖古舊亦有可觀者焉

    書緣世誼十五年——追憶陳從周先生

    附錄一 陳從周與《紹興石橋》

    附錄二 閑情而情不閑——陳從周教授的散文集

    王力先生的三封信

    我讀陳原

    一 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分子

    二 始終不渝的理想主義者

    三 救亡與啟蒙:革命知識分子的典型

    四 今天的出版界,重讀陳原很有必要

    附錄 出版的啟蒙導師——敬悼陳原老



    第六部分 承教的感動

    由一封信說起——追憶牟師潤孫先生

    德昭師的為學與做人

    一 認真而富啟發性的教學

    二 博大而有光輝的史學研究

    三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附錄 王德昭師抗戰時期一些事跡

    粹然一代學者的風範——敬悼嚴耕望師

    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精神——三十年的體驗

    附錄一 農圃齋主憶農圃道:格局小,氣像大——訪香港商務總編輯、歷史學家陳萬雄博士

    附錄二 農圃學記

    附錄三 農圃四年素描

    《讀史觀世》序

    從《名家談》說書緣

    一 與藝林結緣

    二 閑適的閱讀感覺

    三 名家的經典

    四 文章的精妙

    幸有明月來相伴

    成人與成纔——母親的角色

    一 當前兒童教育的一些反思

    二 母教:中國社會傳統的重要角色

    三 成功的母親,成功的經驗

    四 尾語
    在線試讀
    陳獨秀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的顯著,無疑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早期共產主義運動所造成的。但陳獨秀從事政治活動,為時實甚早,可遠溯至戊戌維新運動時期。至於在晚清革命運動中,他毋寧已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對他本省安徽的革命運動的催生、推動以至武裝革命力量的組織,尤其關繫重大。再就思想方面來說,其時也已見到他的思想傾向迥異時流,而與新文化運動時代他所揭櫫的理想有相承的條理。
    陳獨秀(1879—1942)自早年以迄於《新青年》雜志創辦前,所受的教育略可劃分為兩個階段,而以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參加南京鄉試為分界線。在前一階段,陳獨秀接受的乃傳統式的教育,在古典經籍方面有良好的基礎。1896年,陳獨秀時年17歲,即以首名考取了秀纔。但次年他應南京鄉試不售,自此就絕意科舉,開始接受新式的教育。在後一階段,他先後曾就讀於浙江杭州求是書院和江南陸師學堂 ;自1902至1915年,他四次東渡日本,其中三次都曾入學讀書,自1902至1915年,他四次東渡日本,其中三次都曾入學讀書 ,主要修習西方文化、藝術和語言的課程。陳獨秀早年受教育的歷程,正代表和深刻反映了19、20世紀之交,在近代中國,一輩由舊到新、由傳統過渡向近代的新知識青年的蛻變歷程。
    在辦《新青年》雜志以前,陳獨秀的新舊學問都有相當的根底。他“早歲讀書有聲” ,1897年,纔18歲已著有《揚子江形勢論略》一書;1902年又有《小學萬國地理新編》二卷出版。 由此可見他的早慧。對有清一代學術的重鎮“漢學”,陳獨秀也有相當的造詣,在文字音韻方面尤其見長,頗有撰述。 他也曾用心於釋典。 在外國學問方面,陳獨秀諳英、法、日三種語言,由其日後的著作看來,應以英語為擅長。 他頗傾心於西方的文化藝術,尤其愛好18、19世紀歐洲的學術思想和文學。晚清知識分子,特別是留學生,“偏重實用,十九學法政,其次是理工,對於文學都很輕視”。 其中能及早措意於西方文學藝術的,陳獨秀、蘇曼殊、周樹人和周作人兄弟等,應算是先驅。胡適曾說過,近代中國,“把法國文學各種主義詳細地介紹入中國,陳先生(獨秀)算是早的一個,以後引起大家對各種主義的許多討論”。 胡氏所說,雖是指《新青年》時代而言,其實前,陳獨秀已有文字著作, 率先將歐洲的文學理論和思潮向國人作有繫統的介紹。陳獨秀在這方面的知識準備,自然是他稍後能致力於新文學運動的先決條件之一。
    總的來說,陳獨秀早年,無論中西學問,都以文學方面較為優長。在辦《青年雜志》得享盛名前,他的學養也早已受同儕友朋的推。早享大名而以文章自詡的劉師培、章士釗以及王旡生等人,對他便極是推許,說他“弱冠工屬文”“學識優長”。 章士釗甚至稱譽他“文學有賈生不及之嘆”。


        陳獨秀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的顯著,無疑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早期共產主義運動所造成的。但陳獨秀從事政治活動,為時實甚早,可遠溯至戊戌維新運動時期。至於在晚清革命運動中,他毋寧已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對他本省安徽的革命運動的催生、推動以至武裝革命力量的組織,尤其關繫重大。再就思想方面來說,其時也已見到他的思想傾向迥異時流,而與新文化運動時代他所揭櫫的理想有相承的條理。

        陳獨秀(1879—1942)自早年以迄於《新青年》雜志創辦前,所受的教育略可劃分為兩個階段,而以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參加南京鄉試為分界線。在前一階段,陳獨秀接受的乃傳統式的教育,在古典經籍方面有良好的基礎。1896年,陳獨秀時年17歲,即以首名考取了秀纔。但次年他應南京鄉試不售,自此就絕意科舉,開始接受新式的教育。在後一階段,他先後曾就讀於浙江杭州求是書院和江南陸師學堂 ;自1902至1915年,他四次東渡日本,其中三次都曾入學讀書,自1902至1915年,他四次東渡日本,其中三次都曾入學讀書 ,主要修習西方文化、藝術和語言的課程。陳獨秀早年受教育的歷程,正代表和深刻反映了19、20世紀之交,在近代中國,一輩由舊到新、由傳統過渡向近代的新知識青年的蛻變歷程。

        在辦《新青年》雜志以前,陳獨秀的新舊學問都有相當的根底。他“早歲讀書有聲” ,1897年,纔18歲已著有《揚子江形勢論略》一書;1902年又有《小學萬國地理新編》二卷出版。 由此可見他的早慧。對有清一代學術的重鎮“漢學”,陳獨秀也有相當的造詣,在文字音韻方面尤其見長,頗有撰述。 他也曾用心於釋典。 在外國學問方面,陳獨秀諳英、法、日三種語言,由其日後的著作看來,應以英語為擅長。 他頗傾心於西方的文化藝術,尤其愛好18、19世紀歐洲的學術思想和文學。晚清知識分子,特別是留學生,“偏重實用,十九學法政,其次是理工,對於文學都很輕視”。 其中能及早措意於西方文學藝術的,陳獨秀、蘇曼殊、周樹人和周作人兄弟等,應算是先驅。胡適曾說過,近代中國,“把法國文學各種主義詳細地介紹入中國,陳先生(獨秀)算是早的一個,以後引起大家對各種主義的許多討論”。 胡氏所說,雖是指《新青年》時代而言,其實前,陳獨秀已有文字著作, 率先將歐洲的文學理論和思潮向國人作有繫統的介紹。陳獨秀在這方面的知識準備,自然是他稍後能致力於新文學運動的先決條件之一。

        總的來說,陳獨秀早年,無論中西學問,都以文學方面較為優長。在辦《青年雜志》得享盛名前,他的學養也早已受同儕友朋的推。早享大名而以文章自詡的劉師培、章士釗以及王旡生等人,對他便極是推許,說他“弱冠工屬文”“學識優長”。 章士釗甚至稱譽他“文學有賈生不及之嘆”。







        陳獨秀晚年自述其政治生涯,是“接二連三”地做了“康黨、亂黨、共產黨”。 他之從事早期共產主義運動固為人所周知,但他從事“康黨”和“亂黨”的政治活動,則晦塞不彰,少為人知。

        陳獨秀自言是“康黨”的真正含義,我們就不大知曉。倘若說由於康梁派推動了維新運動,對時方弱冠的陳獨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其時陳的思想與康梁同調,也可肯定。陳獨秀在1898年參加南京鄉試所見的舊社會的腐朽現像,加以得“讀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於域外之政教學術,燦然可觀,茅塞頓開,覺昨非而今是”。 這無疑是他一生的重要轉折點。思想遂由“選學妖孽轉變到康梁派”。 至於見諸行動的,則“當舊派群起詈責康梁為離經叛道,名教罪人”時,他與一輩後生小子,“憤不能平,恆於廣座中為先生(康有為)辯護”,因而被鄉裡瞀儒,指為“康黨、為孔教罪人,側目遠之”。 不過,陳獨秀謂自身曾是“康黨”,似尚不僅如是。有跡像顯示,他很早已與皖省維新人士相過從,跟李光炯、鄧藝蓀、江和汪宗沂(仲伊)諸人交情契洽; 而與“維新巨子”汪孟鄒更自少是好友。惠泉:《記汪孟鄒先生》,《明報月刊》(香港)第七卷第二期,1972年2月號。他極早摒棄舉子業,轉讀新式學堂,1900年更撰著有啟牖民智、講求新學意味的《小學萬國地理新編》,都顯見他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認識。

        戊戌政變後,康梁派逃亡海外,從事保皇運動;另一方面,以孫中山為首的興中會革命運動,則經惠州起義的失敗,革命前途“黑暗無似,希望幾絕”。 幸得在19、20世紀交替的前後幾年,一派年輕的新知識群脫穎而出,成為歷史舞臺的新生力量,趨向於排滿革命,為此後的革命運動開拓了新的形勢。 而陳獨秀自始即是該知識群的活躍分子,他的政治活動亦與新形勢的發展,血肉相連。

        組織學會,辦藏書樓等活動,是那期間進步的知識青年從事政治、社會運動所通常采取的方式。1902年,陳獨秀與皖省青年潘贊化、葛襄、何春臺等人,為了“傳播新知,牖啟民智”,曾集資購了一些圖書,在省垣創設了一所藏書樓。 約略同時,趙聲在南京,孫毓筠、方剛、柏文蔚等人在皖省,都有類似的活動。陳獨秀與上述諸人交往密切。他們都是革命新形勢的開拓者。 

        至於陳獨秀明顯走向革命的途徑,是在1902年。這年,他始渡日本,隨即加入了留學生早結成的團體——勵志會。 該會在陳獨秀加入時,已有穩健派和激烈派的分野,且漸由分歧而對立,極不相容。 是年鼕,激烈派陳獨秀、秦毓鎏、張繼、鈕永建、蘇曼殊等二十餘人,遂自勵志會分出,另組成青年會。 東京青年會的成立,是標志著晚清學界邁向革命的一個裡程碑。該會不唯是“日本留學界中革命團體之早者”,且明白揭櫫“以民族主義為宗旨,以破壞主義為目的”。 其會員幾盡屬日後的重要革命黨人,也是此後兩年間,國內外革命運動的推動者和組織者。就陳獨秀來說,其中潘贊化、張繼、謝小石和蘇曼殊諸人,都是他稍後並肩共事的革命同志。1903年3月初,陳獨秀與鄒容、張繼等五人,強剪去駐東京留學生監督姚煜的辮發,因而釀成交涉大故,走避歸國。 該事件並非一突發的孤立事件,而應視為自1902至1903年始,國內外一連串學界風潮的一環。當年3月12日見陳獨秀已返抵上海,且與吳稚暉等愛國學社中人相往來。 章士釗曾說:“辛亥革命前之革命思潮,就上海而言,應以光緒癸卯夏至甲辰秋(1903—1904)一時期為點。” 這種分析,倘若以當時學界風潮的風起雲湧以及反滿革命言論的普遍激烈而言,自是確當。不過這種形勢,何止上海一地為然,實則從日本留學界以至中國內地,莫不到處風潮迭起。至於直接觸發此學界風潮並使之迅速廣播的,無疑是1903年的拒俄運動。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