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信睿(2011/09總第6期)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73-107
    【優惠價】
    46-67
    【作者】 許洋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710048661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異形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71004866114
    作者:許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編輯推薦



    ★葛兆光,不要隻問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這是要討論中國人的“來源”,我們的祖先是“誰”,我們身上流著誰的血脈?不過,如果反過來問“誰是我們”,也許意思就反轉過來,成了追問中國人的“認同”,什麼人可以成為“我們”,什麼人能夠被我們承認為同一文化傳統中人?



    ★陳偉民,從“阿燦”到“蝗蟲”。至此,中國內地的經濟崛起衝蝕了香港人的價值,香港人與內地人的身份已調了位置︰以往香港人視羅湖城為購物天堂,今天內地人視海港城為購物天堂;以住香港人在內地是大爺,今天卻風水守輪流轉要仰人鼻息。



    ★陳希我,我為什麼回來?地球村不是一碗湯,而是一桌菜,至少也是一道大雜燴,那麼即使合在一起煮,也要承認國家間的邊界遠未消失,不可能煮成糊。把“全球化”改成“國際化”,也仍有國的邊界,也仍有主次,強弱,而且這強弱是有歷史記憶的,那麼融合就不可能。



    ★李澤厚,告別辛亥革命。二十世紀的中國,革命成了一個神聖的口號,革命就是好的。中國**的犯罪就是“反革命”,反革命一定是*壞的。革命被神聖化了。其實,革命不是那麼神聖的。我們現在反對革命,就是反對神聖化“革命”。我提出的“告別革命”,就是要告別辛亥革命。



    ★蔣方舟,長安青年。今年6月份,廣州新塘,打工的四川人和本地人發生矛盾,發生聚眾事件。從歌唱比賽隻得了亞軍的女孩,到棍棒相向的本省人與外省人,讓人生出有些老套的感慨:野蠻人並不是等來的,而是被制造的。


     

    ★滿岩,王府井大街22號。更多的時候,不演戲的時候,首都劇院就將目光投向前面車水馬龍的王府井大街,半個多世紀的興衰榮辱也就這樣無聲地悄悄流過了。不論是對舞臺上的熱鬧,還是後臺的繁雜,以及劇場後身辦公樓裡的風起雲湧,它都寂寂不動地全部接納了。



    ★何散發出一股希臘的味道。日歷上隻有十二個月,但希臘的公務員要求每年給他們開十四個月的工資。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希臘把退休年齡提前到了58歲。希臘的鐵路繫統每天要靡費200到25,如果把整個鐵路都關閉,然後發錢給每個乘客,讓他們坐出租車,反而能省下來更多的錢。一位記者在德國議會通過救助希臘的法案之後,到希臘去采訪,他發現酒吧裡面仍然是人山人海,一個希臘人略帶酒意的跟他說:“噓,別告訴默克爾,我們還在尋歡作樂。”


     

     
    內容簡介

     



    《信睿》9月號封面話題為“我們是誰”,作者葛兆光\陳眾議\陳偉信\\蔣友柏\陳希我等,各自從不同的視角表達了他們對全球化進程中和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有關身份認證的觀點和看法。

    作者簡介

    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博導。主要研究領域為古代中國宗教史和思想史。著有

    《宅茲中國》等;

    作品見12頁:《不要隻問我從哪裡來》




    蔣友柏,男,1976年生,蔣介石曾孫,蔣經國之子蔣孝勇與妻子方智怡的長子。畢業於紐約大學資訊管理專業。遵從父訓不踫政治進軍商場,目前擔任臺灣橙果設計公司總裁


    作品見20頁:《穿麻布披風的隱士》


     




    李澤厚:著名哲學家,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哲學、美學研究。著有《美的歷程》、《美學論集》、《中國近代思想史論》等;

    作品見34頁:《告別辛亥革命》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著名美國漢學家,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主要研究課題是辛亥革命與義和團運動,著有《義和團運動的興起》,《現代中國:一部革命的歷史》等;


    作品見48頁:《周錫瑞教授和他的<葉家>》


    劉小楓: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重慶大學兼職教授。著有《這一代人的怕與愛》、《拯救與逍遙》、《沉重的肉身》等。

    作品見82頁:《智炬導群迷》

    目錄
    06 睿評
    記一件小事
    08 饞人/漢人鐘劍峰
    08 馬小劉/五號線
    09 舒國治/境界的服務
    12 葛兆光/不要隻問我從哪裡來
    16 陳眾議/全球化與民族認同
    18 陳偉信/從“阿燦”到“蝗蟲”
    20 蔣友柏/穿麻布披風的隱士
    22 陳希我/我為什麼回來?
    劉蘇裡 龔小夏/中美關繫的癥結
    34 北京評論 _ 主持人/馬國川
    馬國川 李澤厚/告別辛亥革命
    40 南部城市 _ 主持人/任雪飛

    06  睿評

          記一件小事

    08   饞人/漢人鐘劍峰

    08   馬小劉/五號線

    09   舒國治/境界的服務


          話題 _ 我們是誰

    12   葛兆光/不要隻問我從哪裡來

    16   陳眾議/全球化與民族認同

    18   陳偉信/從“阿燦”到“蝗蟲”

    20   蔣友柏/穿麻布披風的隱士

    22   陳希我/我為什麼回來?


    26   兩個世界 _ 主持人/劉蘇裡

          劉蘇裡&龔小夏/中美關繫的癥結

    34   北京評論 _ 主持人/馬國川

          馬國川&李澤厚/告別辛亥革命

    40   南部城市 _ 主持人/任雪飛

          任雪飛&瑞安?森特納/

           布宜諾斯艾利斯:介於世界與第三世界之間

    44   看中國 _ 主持人/慕亦仁

          邁克爾?多諾霍/棒球在中國

    48   異鄉人 _ 主持人/孟湄

          孟湄&周錫瑞/周錫瑞教授和他的《葉家》

    54   場記 _ 主持人/鄭瓊

          張偉/漢娜的手提箱

    58   基層文本 _ 主持人/邱志傑

          林仲璐/國際機場“共和國”

    60   臺北咖啡館 _ 主持人/初安民

          楊在宇/黃春明 :我是文化人,不要選邊站

    64   九年級 _ 主持人/蔣方舟

          蔣方舟/長安青年

    68   門牌號 _ 主持人/楊葵

    滿岩/王府井大街22號

    74   小時評 _ 主持人/馬立誠

          馬立誠/人跟在高樓後邊跑

    76   小春秋 _ 主持人/李敬澤

          李敬澤/哭秦廷

    78   淘金史 _ 主持人/何帆

          何散發出一股希臘的味道

    82   讀書筆記

          劉小楓/智炬導群迷

    86   先讀

          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

    90   還原

          孫旻/“迷惘的一代”在巴黎

    96   短篇

          巫昂/兩個德國人

    104   窗

          丹尼爾?凱爾曼/缺席是無法捕捉的


     

    在線試讀
    李澤厚:告別辛亥革命
    馬國川: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對於辛亥革命的評價呈化的局面。下個月將迎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為一個思想家,您對辛亥革命有何評價?
    李澤厚:很簡單,如果沒有辛亥革命,中國會通過漸進改良的方式實現社會的轉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經在進行改革。比如,那時制訂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澤厚:這些法律明確賦予國民以言論出版自由的權利,相當不錯。另外,很多主要省份都有了咨議局,議會已經成型。各地立憲派已經大體長成,許多新的制度、機構、規則也在不斷建立、籌劃和實行。
    李澤厚:清朝準備立憲,原來設為九年,大家覺得太長了,後來改成五年,革命黨還是認為太長。遺憾的是,就在這期間,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她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變法就成功了;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了,就不會有辛亥革命了。
    為什麼呢?因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武昌起義後,清廷派袁世凱去鎮壓起義軍。北洋軍隊把漢口、漢陽打下來後,袁世凱就按兵不動,開始和清廷討價還價。假如慈禧在世,袁世凱根本就不敢這樣做。慈禧有權謀,能夠統帥、控制比袁世凱的權勢大得多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在慈禧面前,袁世凱是非常畏懼的,根本不敢心存異想。所以,如果慈禧活著,即使發生辛亥革命,很快就會被慈禧壓下去的。
    李澤厚:非常偶然。
    李澤厚:其實,太平天國也有成功的可能。假設當年洪秀全打下南京後不是急於稱帝,而是直取北京,就可能改朝換代。但是,洪秀全定都南京,楊秀清也不再親自帶兵打仗,派兩個部下北上,援兵也接濟不上,北上部隊被消滅了。這兩個錯誤是致命的,再加上內訌,北王韋昌輝殺了楊秀清東王府兩萬人,那都是不得了的人物。從此,太平天國就走向了末路。
    李澤厚:那時人心已經完全喪失了。不管哪個黨派,哪個利益集團,都覺得清廷不行了。就像在1948年前後,蔣介石、包括他的高級軍官都感覺不行了,軍心已經渙散了。辛亥時更是如此,所以一場武昌起義就摧枯拉朽一般地打垮了清王朝。
    我不贊成金觀濤的“歷史超穩定結構”學說。他們認為所有歷史都是必然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必然的。不對,如果沒有會有“文化大革命”嗎?,沒有秦始皇中國會統一嗎?我看不一定,世界上也沒有那麼多必然的事情。歷史就是這樣的,有時候一兩個人就可以決定歷史。特別是在軍事、政治上,偶然性很大。

    李澤厚:告別辛亥革命


    采訪地點:北京 東城區 李澤厚寓所



    現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很多人都是情緒左右自己的判斷。不管是對現實問題,還是歷史問題,都帶有情緒,尤其是以對現實的情緒來研究歷史問題,這是得不到真正客觀真理的。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

    馬國川: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對於辛亥革命的評價呈化的局面。下個月將迎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為一個思想家,您對辛亥革命有何評價?


    李澤厚:很簡單,如果沒有辛亥革命,中國會通過漸進改良的方式實現社會的轉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經在進行改革。比如,那時制訂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馬國川:當時確實制定了許多法律,甚至新聞法都有了。1906—1908年,清廷相繼頒布了《大清印刷物專律》、《報章應守規則》、1907年頒布了《報館暫行條規》、《大清報律》,構成了比較完備的新聞法律體繫。


    李澤厚:這些法律明確賦予國民以言論出版自由的權利,相當不錯。另外,很多主要省份都有了咨議局,議會已經成型。各地立憲派已經大體長成,許多新的制度、機構、規則也在不斷建立、籌劃和實行。


    馬國川:問題是,為什麼改革被革命取代了呢?

    李澤厚:清朝準備立憲,原來設為九年,大家覺得太長了,後來改成五年,革命黨還是認為太長。遺憾的是,就在這期間,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她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變法就成功了;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了,就不會有辛亥革命了。


    為什麼呢?因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武昌起義後,清廷派袁世凱去鎮壓起義軍。北洋軍隊把漢口、漢陽打下來後,袁世凱就按兵不動,開始和清廷討價還價。假如慈禧在世,袁世凱根本就不敢這樣做。慈禧有權謀,能夠統帥、控制比袁世凱的權勢大得多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在慈禧面前,袁世凱是非常畏懼的,根本不敢心存異想。所以,如果慈禧活著,即使發生辛亥革命,很快就會被慈禧壓下去的。


    馬國川:在您看來,辛亥革命能夠成功是非常偶然的。

    李澤厚:非常偶然。



    馬國川:我自己可能是受到一些宣傳的影響,所以總覺得,包括辛亥革命在內的革命運動,如果僅僅歸結於一些歷史偶然性的話,似乎有些不妥。比如,我很難理解,太平天國搞了那麼長時間也沒有成功,可是到辛亥年間,為什麼一夜之間一個龐大的封建王朝就分崩離析了呢?


    李澤厚:其實,太平天國也有成功的可能。假設當年洪秀全打下南京後不是急於稱帝,而是直取北京,就可能改朝換代。但是,洪秀全定都南京,楊秀清也不再親自帶兵打仗,派兩個部下北上,援兵也接濟不上,北上部隊被消滅了。這兩個錯誤是致命的,再加上內訌,北王韋昌輝殺了楊秀清東王府兩萬人,那都是不得了的人物。從此,太平天國就走向了末路。


    馬國川:但是到辛亥的時候,為什麼偶然事件能夠打垮清廷呢?

    李澤厚:那時人心已經完全喪失了。不管哪個黨派,哪個利益集團,都覺得清廷不行了。就像在1948年前後,蔣介石、包括他的高級軍官都感覺不行了,軍心已經渙散了。辛亥時更是如此,所以一場武昌起義就摧枯拉朽一般地打垮了清王朝。


    我不贊成金觀濤的“歷史超穩定結構”學說。他們認為所有歷史都是必然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必然的。不對,如果沒有會有“文化大革命”嗎?,沒有秦始皇中國會統一嗎?我看不一定,世界上也沒有那麼多必然的事情。歷史就是這樣的,有時候一兩個人就可以決定歷史。特別是在軍事、政治上,偶然性很大。


    馬國川:那麼,在您看來,什麼是必然的呢?

    李澤厚:隻有經濟發展是必然的。當然,經濟也有倒退的時候。經濟倒退,不如幾十年前,歷史上有這個情況。但政治、軍事的不確定是多的。所以,一部中國歷史、一部中國政治史就是帝王將相史,有些人很不平,主張應該是平民老百姓的歷史。其實不對,因為就是這些政治人物對歷史進程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於那種把什麼都推到文化上的說法,我極不贊成。文化人人有責,但政治是政治家的責任,搞出一個壞政府,甚至導致天下大亂,政治家要負的責任。


    在改革中,一定要保證政府的穩定

    馬國川:我有一點疑問向您請教。如果慈禧早死十年的話,戊戌變法可能成功,這一點我贊成。但是,慈禧晚死十年會造成什麼局面?我覺得恐怕難說,難道中國真的會走上漸進改革的道路嗎?


    李澤厚: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這樣說有充分根據。我本來是搞近代思想史的,我研究過辛亥革命,看過很多材料。

    慈禧死後,清廷搞皇室內閣,是非常愚蠢的。慈禧太後不會干這種蠢事,她在世時是重用漢人的。重用李鴻章,重用張之洞,談判都是讓李鴻章出馬。慈禧太後也不會推出“鐵路國有化”,引起保路風潮。



    馬國川:所謂“鐵路國有化”,其實就是“國進民退”。它導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湖北兵力被調進四川,武昌起義時湖北兵力空虛,這是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澤厚:所以,一個領導人的能力、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馬國川:慈禧可能不會做許多蠢事,可是她的改革底線也是有限的,能夠設想她交出權力嗎?

    李澤厚:隻要給予充足時間,變化就會發生。慈禧廢科舉是不得了的事情,誰也不敢做,她做了。廢科舉,斬斷了一切士大夫的傳統道路,等於斬斷了皇權制度的基礎啊。她能夠做出這等大事,還有什麼不可設想的呢?那真是向世界看齊啊。


    馬國川:但是當改革涉及到她自己的利益的時候……

    李澤厚:隻要保證她的利益,可以慢慢來,她搞開明專制也可以。在和革命黨論戰時,梁啟超提出“開明專制”是有道理的。在改革中,一定要保證政府的穩定。慈禧死後,一幫子蠢材搞“皇族內閣”,馬上讓革命黨鑽了空子,搞壞了。如果慈禧在世,不會推出“皇族內閣”,這是非常愚蠢的事情。但歷史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隻有三五十年,三五十年等於一瞬間,機會很容易就錯失掉了。


    馬國川:如果慈禧還活著,好,給她十年時間,總之她是要死的,一旦她死掉之後呢?

    李澤厚:她的繼任者權威遞減,慢慢的權力就可以更快讓出來。辛亥革命之後,皇室提出,隻要保證我們的安全,不搬出紫禁城,其他的都給你們。根本沒有動什麼武器,一個王朝就瓦解了。



    馬國川:但是,在慈禧死後,清王朝已經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為什麼就不能搞革命加速其垮臺,而要維持一個眼看著要垮了的政府呢?

    李澤厚:一個要垮的政府也比沒有政府強,無政府是可怕的,因為任何人可以干任何事情。一個國家沒有一個權威,任何地方軍閥、任何個體都可以為所欲為,社會就會重新陷入野蠻殺戮的“叢林狀態”。就是任何人可以殺任何人。清政府垮臺以後,尤其是袁世凱去世後,中國不就是陷入了長期的軍閥混戰了嗎?


    馬國川:辛亥革命開啟了以後的幾十年革命。

    李澤厚:對,不斷地革命。辛亥革命的勝利是一個偶然性事件,之後形成了很強的歷史慣性。不要以為清政府是一個力量非常小的體制,它在人心中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以中國之大,人口之多,觀念差異之大,各種利益的衝突、各種情況的不均衡等等,要重新建立一種統一的公認的權威、體制,談何容易!清政府被打倒以後,人們就無所適從了。辛亥革命開始不久,就開始濫殺人了,誰軍權在握,想殺人就殺人。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國內大革命,然後是的“文化大革命”,前後搞了六七十年。有大量資料證明,辛亥革命後的中國,並沒有加速現代化,而是相反。


    馬國川:辛亥革命從反面證明了,實際上改良比革命要好?所以您對一生堅持維新改良的康有為的評價還是蠻高的。

    李澤厚:對,革命黨當時罵康有為保守,連他的學生梁啟超都開始傾向革命了,隻有康有為依舊堅持改良思想。誰也沒有想到,光緒和慈禧一天死掉了。如果不是這樣,慈禧死後,光緒親政,康有為就很有希望了。所以光緒之死,是對康有為的打擊。現在對梁啟超、嚴復、章太炎都評價很高,對康有為的評價很不夠,很不公平。歷史會越來越清楚。


    馬國川:其實這些年已經開始在變化了。比如說,現在大家對清末的憲政運動的評價越來越高了。


    辛亥革命留下的主要是思想上的意義

    李澤厚:我對辛亥革命的評價很低。但是,我也要強調一下,也不是說革命沒有帶來一點好處。革命至少帶來了平等的觀念,帶來了社會正義的觀念。辛亥革命也好,的革命也好,至少強化了平等、正義的社會觀念。所以,革命也不是完全壞的事情,主要是代價太大了。


    馬國川:您主要看是從代價的角度來評價革命。

    李澤厚:如果不革命,社會本身可以更好。法國大革命多少年,結果讓英國跑到前面去了,因為英國政權穩定,建立了比法國更穩定、鞏固和適應性強的政治體繫和制度,發展更平穩。但是因為沒有經過革命,英國人的等級觀念很強。


    馬國川:在歐洲,法國和英國是兩個典型國家,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在亞洲,中國和日本的道路選擇也是明顯不同的。

    李澤厚:平等、正義的社會觀念,中國現在還是貫徹比日本要好。這是拜革命之賜。在中國,平等、正義的社會觀念比較廣泛地被大家接受,認為這是對的。你看在印度,到現在許多人仍然認為,人生來就應該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來就是賤民,低人一等。所以說,革命也是有好處的,不可一筆抹殺。



    馬國川:上世紀的中國,一味地提倡革命,肯定革命,歌頌革命。而現在有一種另外一種傾向,就是完全否定革命,認為革命就是群氓的盲目運動。


    李澤厚:不對,如果這樣的話,革命黨根本不可能取得天下。我反對把革命神聖化,也反對完全否定革命。

    現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很多人都是情緒左右自己的判斷。不管是對現實問題,還是歷史問題,都帶有情緒,尤其是以對現實的情緒來研究歷史問題,這是得不到真正的客觀真理的。我們要理智地、冷靜地、客觀地對待歷史和現實。不能因為今天的問題而否定歷史,也不能因為歷史而無視現實的問題。


    馬國川:您在八十年代講“救亡與啟蒙的雙重變奏”,辛亥革命時,革命和改良的競爭局面,是否也是“雙重變奏”的一部分呢?

    李澤厚:二者是不同的。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上,我所講的啟蒙不完全是政治上的。啟蒙講個體的自由、個性的解放,和政治不是直接相關的。“救亡與啟蒙的雙重變奏”雖然我是從辛亥講起的,但展開是從“五四”講的。


    辛亥革命確實也有救亡和啟蒙的問題。當時,革命黨認為清政府出賣漢人,已經是帝國主義的走狗了,要救中國必須把清政府推翻。這就是救亡。陳天華的《猛回頭》呼喚的就是救亡,壓倒了鄒容《革命軍》的啟蒙。結果,名義上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但並無意義,各方面比過去還糟。袁世凱不也想做皇帝嗎?因此五四纔大講啟蒙,但後來又被救亡所壓倒了。



    馬國川:中華民國這種體制的建立,就是辛亥革命的產物。我記得魯迅先生說過,“隻要中華民國存在一天,就是他(孫中山)的豐碑。”

    李澤厚:辛亥革命留下的主要是思想上的意義。遺憾的是,民主共和的思想始終沒有落實下去,沒有成為政治制度。如果能夠落實成為制度就好了,那就有憲政了。


    馬國川:為什麼沒有落實成為制度呢?

    李澤厚:因為沒有建立新制度的基礎。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政治勢力的基礎。所以張謇說過,革命成功了,革命黨就沒有了。思想是留下了,這是思想史上的一個花朵。革命思想有它的倫理學價值。


    馬國川:革命思想的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

    李澤厚:就是說,壞的東西一定要推翻。社會總是需要一種批判的力量。任何一個好的社會,激進的批判力量作為思想表達,都是應該允許的。


    馬國川:您對於革命思想、革命理想,主要是從思想的角度上來加以肯定。

    李澤厚:要筆的自由,不要槍的自由。筆的自由包括百家爭鳴、互相爭論。百家爭鳴好久不講了。


    要告別辛亥革命

    馬國川:您在早年寫的一篇文章裡面講到,中國近代以來的六代知識分子,代就是辛亥一代。您對那一代知識分子怎麼評價?

    李澤厚:這一代時間跨度比較長,從康有為到魯迅都是,康有為是舊時的知識分子,魯迅後來就是所謂的第二代了。但是,第二代知識分子基本上都參與了代的活動,像魯迅在辛亥革命之前就跟那些革命黨在一起。代知識分子參加革命的時候,好多人還是老先生。像章太炎為什麼那麼出名?因為他的舊學功底深厚,這樣的人也參加革命,號召力影響力當然很大。代知識分子是新舊交替的一代。那是非常新的時代,可是大部分知識分子還是舊的,有的還是舉人、進士、翰林培。


    到五四這一代就轉過來了,因為代表舊勢力的王朝已經垮掉了。


    馬國川:五四一代就是新的東西占主流了。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激進的思想開始增多。

    李澤厚:是啊,到第三代知識分子,就是大革命的一代了。其實,代就開始激進,孫中山就是代知識分子。


    馬國川:激進的思想越來越成為一個主流,這種激進也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二十世紀裡,中國差不多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都是在革命。

    李澤厚:而且革命成為一個神聖的口號,革命就是好的。在以前,中國的犯罪就是“反革命”,反革命一定是壞的。革命被神聖了。其實,革命不是那麼神聖的。我們現在反對革命,就是反對神聖化“革命”。我提出的“告別革命”,就是要告別辛亥革命。



    馬國川:有些人批評說,80年代您是思想啟蒙的導師,而後來您越來越趨於保守了。您提出“告別革命”,在有些人看來,就成為了一個守舊者。


    李澤厚:我本人是革命的參加者,我有資格“告別革命”。四十年代我在湖南參加學生運動,是冒著生命危險的。在軍警林立戒備森嚴中,我曾經把鞋底納起來裡面夾著的是油印的的文告。萬一被人懷疑抓起來,命都可能保不住了。所以我曾經對的學生說,不怕死有什麼了不起,我就不怕死。


    馬國川:當年您參加革命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被某些人鼓動和煽動的。

    李澤厚:我是自己選擇的,我的基本理論都是自覺選定,不是別人灌輸的。我是比較頑固的。我有很多觀點,現在還是認為不需要改變。

    馬克思的理論信徒很多,真正得到馬克思思想的是社會民主黨,伯恩斯坦們所講的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但是他們一開始就被排出去了。所以中國接觸不是馬克思主義,是馬列主義。不過,盡管被人罵,直到現在我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經濟基礎是重要的,經濟是前提,但不是經濟決定一切。我提出社會發展的四順序:經濟發展,個人自由,社會正義,政治民主。這被一些人罵得一塌糊塗。我在美國和一些大學者爭論,他們批評我是“經濟決定論”。因為我把政治民主擺在後面,把經濟發展擺在條。我認為,其他是軟道理,隻有經濟發展是硬道理。這是馬克思的影響,誰也改變不了我。


    馬國川:對於馬克思的革命理論,您有了新的認識。

    李澤厚:是的,對革命的認識,我的確改變了。當年我崇拜的是激情和理想,抱著建設一個真正的民主新中國的信念。真正對革命的動搖是在“文革”期間,“文革”時候我對革命的信念徹底動搖了。我發現,“文革”不就是法國大革命嗎?為什麼一定要革命呢?革命為什麼一定就是好的、就是正確的呢?於是開始了對革命的懷疑。


    馬國川:實際上,您對革命的懷疑是在文革期間完成的,到世紀末提出“告別革命”。

    李澤厚:在八十年代後期我也講過類似的意思。那是在廣州,我說:辛亥革命不一定成功,戊戌變法不一定失敗。當時有報紙登出來了。到1995年正式提出“告別革命”,並不是偶然出來的,不是隨便講這麼一句。


    馬國川:那本書是1995年出版的,世紀末,正好是對20世紀的一個回顧。

    李澤厚:那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回顧20世紀”。《告別革命》這個標題是我起的,原來的標題不是。我記得那天開車回去,在路上突然想起劉再復有一本書叫做《放逐諸神》,兩個書名正好做個對仗。


    馬國川:對今天中國來說,您的“告別革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現在主流仍然在鼓吹革命是神聖的。

    李澤厚:國內外都有人批判我的觀點。有些人根本沒看書,有些人是沒有看懂。有些人說,共產黨是靠革命起家的,你反對革命就是反對共產黨。這其實沒有什麼道理。如果現在再發生革命,是革誰的命?我認為,再革命更麻煩,現在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取代現在的執政黨。我還是堅信,有政府比沒有政府要好得多。壞的政府也比沒有政府好,長期的無政府狀態是可怕的。20年前我就說了這話。


    有些人反對我的“告別革命”,我就反問,現在革命怎麼“革”法?上山打遊擊、城市大暴動、還是哄搶企業家的財產?這樣革命就會成功?不,我看會徹底失敗。


    馬國川:我同意您的看法。但總覺得您的這種理性的冷靜,有冰冷的感覺。

    李澤厚:情感上難以接受吧?理性和情緒比較,理性是比較可靠的,情緒是不可靠的。80年代末就是如此。當時我就批評“激情有餘,理性不足”,其實是針對當時的,這有文可查,可惜沒人注意。當時的人們有兩個問題,一是情緒左右思想,二是缺乏具體思維。要革命卻不想如何具體革,也講不出來,結果是空洞的口號,隻有發洩情緒的意義。應該吸取歷史的教訓。


    有人說,革命容易,改良卻難。革命其實並不容易,而改良則的確更難。梁啟超當年是為了改良而講革命,今天我講告別革命是為了能夠慢慢改良,現在革命已經沒有什麼意義,關鍵就是怎麼樣推動執政者進一步改革。我還是注重經濟力量的影響和推動,現在就應該大聲疾呼落實“非公經濟三十六條”,讓民營經濟有一個大發展,使得官員不得不改革。以經濟發展推動政治制度逐步地改變,比較可靠。同時,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也盡力而為。如果這樣,還是很有希望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