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胡樸安:中國風俗(上、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625-905
    【優惠價】
    391-566
    【作者】 胡樸安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民俗文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581190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8119026
    作者:胡樸安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7年02月 

        
        
    "

    內容簡介
    本書是近代民俗研究大家胡樸安先生窮數十年之功,廣為搜羅有關民間風俗的典籍雜志彙集成冊。書中對各地方志和古今筆記、刊物中所載風俗進行了彙編,既可使我國風俗民情不致淹沒於浩繁卷帙之中,又可免除人們翻閱求索之勞,也有助於對我國民俗風情進行整體、繫統的了解研究。
    作者簡介

      胡樸安(1878—1947),安徽涇縣人。近現代著名文字訓詁學家、南社詩人。曾先後任教於上海大學、曾經出版《中國文學史》、《文字學叢論》、《中國學術史》等。                                                               

    目錄
    自序

    上編

    卷一

    順天

    總志

    山東

    濟南

    自序

    上編

    卷一

    順天

    總志

    山東

    濟南

    兗州

    東昌

    青州

    登州

    萊州

    武定

    沂州

    泰安

    曹州

    山西

    總志

    方言(附)

    農家月令(附)

    太原

    平陽

    潞安

    汾州

    大同

    朔平

    寧武

    澤州

    蒲州

    遼州

    沁州

    平定

    忻州

    代州

    保德

    解州

    絳州

    吉州

    隰州




    中國風俗
    目錄


    卷二

    河南

    開封

    歸德

    彰德

    衛輝

    懷慶

    河南

    南都

    汝寧

    汝州

    陳州

    許州

    禹州

    鄭州

    陝州

    光州

    江蘇

    江寧

    蘇州

    松江

    常州

    鎮江

    淮安

    揚州

    徐州

    太倉

    海州

    通州

    安徽

    安慶

    徽州

    寧國

    池州

    太平

    廬州

    鳳陽

    潁州

    滁州

    和州

    廣德

    六安

    泗州


    卷三

    浙江

    總志

    杭州

    嘉興

    湖州

    寧波

    紹興

    臺州

    金華

    衢州

    嚴州

    溫州

    處州


    卷四

    福建一

    總志

    福州

    興化

    泉州

    漳州

    延平

    建寧

    邵武

    汀州

    福寧

    臺灣

    永春

    龍岩

    福建二

    總志

    福州

    興化

    泉州

    漳州

    延平

    建寧

    邵武

    汀州

    福寧

    臺灣

    永春

    龍岩

    歲時(附)

    氣候(附)

    雜俗(附)



    卷五
    湖北

    總志

    武昌

    漢陽

    黃州

    德安

    安陸

    襄陽

    鄖陽

    荊門

    荊州

    宜昌

    施南


    卷六

    湖南

    總志

    長沙

    衡州

    永州

    寶慶

    嶽州

    常德

    辰州

    永順

    沅州

    彬州

    靖州

    澧州

    桂陽

    時令(附)

    方言(附)

    苗俗(附)


    卷七

    陝西

    習尚

    時令

    禮儀

    方言

    四川

    總志

    成都

    重慶

    保寧

    順慶

    敘州

    建武

    敘永

    夔州

    龍安

    寧遠

    雅州

    嘉定

    眉州

    邛州

    潼川

    瀘州

    資州

    綿州

    茂州

    達州


    卷八

    廣東

    總志

    廣州

    韶州

    惠州

    潮州

    肇慶

    高州

    廉州

    雷州

    瓊州

    羅定

    連州

    南雄

    嘉應


    卷九

    廣西

    總志

    桂林

    柳州

    慶遠

    思恩

    泗城

    平樂

    梧州

    潯州

    南寧

    太平

    鎮安

    郁林


    卷十

    雲南

    總志

    雲南

    大理

    臨安

    楚雄

    澄江

    廣南

    順寧

    曲靖

    麗江

    普洱

    永昌

    開化

    景東

    蒙化

    永北

    廣西

    武定

    鎮沅

    貴州

    貴陽

    安順

    平越

    都勻

    鎮遠

    思南

    石阡

    思州

    銅仁

    黎平

    大定

    南籠

    遵義



    下編


    卷一

    京兆

    北京輶軒錄

    直隸

    津沽春遊錄

    天津之社會觀察談

    天津風俗詩

    天津臘月之臘品

    天津祭灶之風俗

    天津燒平安紙之風俗

    天津求雨之風俗

    天津小兒跳牆之風俗

    寧津六月之兩節

    東光風俗略志

    豐潤風俗瑣記

    保定風俗詳載

    奉天

    滿洲之婚制

    瀋陽農家之歌謠

    營口婚嫁之風俗

    節之風俗

    遼陽之農家諺

    遼陽人之媚灶

    吉林

    吉林奇俗談

    吉林獵者捕獸談

    寧古塔風俗雜談

    雙城跳神之習俗

    黑斤濟勒彌之生活

    黑龍江

    黑龍江風俗瑣記

    鄂倫春族之生活狀況

    鄂倫春族之風俗習慣


    卷二

    山東

    濟南采風記

    濟南人之特性觀

    惠民縣之民情

    惠民縣之禮儀

    惠民縣之歲時

    鄒縣之民情

    鄒縣之歲時

    鄒縣之禮儀

    高唐奇俗之一種

    榮成縣之迷信

    榮成縣之清明節

    沂州等處結婚借被之奇俗

    山西

    山西之啞叭教

    保德土風拾零

    河南

    開封風俗詩

    西華之中秋節

    鄭縣采風記

    汲縣歲時之風俗

    洛陽風俗瑣錄

    南陽農人之諺語

    沘源縣之祀灶

    沘源縣之節俗

    沘源縣之閨閣遊戲


    卷三

    江蘇

    南京采風記

    六合之禮儀

    六合之歲時

    鎮江奇俗之一端

    吳中歲時雜記

    吳中之習俗

    常熟風俗

    昆山鼕至節風俗

    吳江縣放水燈之風俗

    黎裡賽會之惡俗

    武進社會狀況

    武進歲時記

    宜興之惡俗

    宜興之七月望

    如皋七月之風俗

    南通正月望之奇俗

    淮安風俗志

    阜寧二月二日之三件事

    揚州老鴉語

    儀征婚葬禮俗記

    儀征歲時記

    東臺時節之風俗

    興化之新年

    泰縣時節之風俗

    泰縣人之信仰

    高郵之喪禮

    淠淮間婚嫁風俗

    黃渡鎮婦女之求子

    金山清明之賽會

    崇明時令之歌諺

    崇明之鼠迷信

    海門人之猜天

    寶山十月朔之俗

    浦東之禮俗

    上海風俗瑣記


    卷四

    浙江

    杭州嫁娶風俗

    杭州育子風俗

    杭州寄干兒女之風俗

    杭州之淫祀

    杭州之信仰

    杭州之傳說

    杭州遊戲場之今昔

    杭州商業之今昔

    杭州婦女之生活

    杭州伏日與鼕至之種種
    習俗

    杭城鼕日雜詠

    西湖之香市

    臨安歲時記

    海寧風俗記

    於潛避瘧鬼之迷信

    嘉興農民之生活

    湖州問俗談

    湖州歲時紀

    湖州養蠶之習俗

    定海人食物之癖性

    紹縣做平安戲之風俗

    紹縣之女兒酒

    蕭山問俗記

    餘姚之習俗

    上虞農夫之習俗

    新昌之立夏節

    天臺問俗記

    天臺歲時紀

    蘭溪縣嫁俗瑣記

    金華城隍散糧之風

    麗水之天貺節

    麗水食物之習性

    遂昌信仰之風俗


    卷五

    安徽

    合肥風俗記

    六安之婚嫁風俗

    蕪湖風俗瑣記

    歙縣紀俗詩

    黟縣之中秋節

    婺源度歲風俗談

    婺源中秋風俗談

    績溪中秋風俗談

    涇縣之節令

    涇縣東鄉佞神記

    貴池中秋風俗談

    鵲江風俗志

    壽春歲時紀

    壽春習俗錄

    江西

    贛省育兒習俗談

    臨川之中秋節

    吉安婚俗奇談

    吉節

    安福民風瑣記

    萍鄉歲時之風俗

    萍鄉婚嫁之惡習

    萍鄉人之習俗

    萍鄉人食物之習性

    萍鄉之俗語

    德安楊泗菩薩曬袍之風


    福建

    閩俗瑣記

    閩省歲時風俗記

    閩人佞鬼風俗記

    閩侯之拍喜俗

    漳州女子之杖林

    寧化民風略記

    永定農家之鄉俗

    永定之方言

    建陽之賭風

    邵武風俗記


    卷六

    湖北

    武昌東鄉鄉裡制度

    武昌之民情

    武昌之佞祀

    武昌之嫁娶

    武昌之歲時

    武昌乞丐之習俗

    武昌之商情

    黃陂風俗志

    黃陂歲時紀

    黃陂信仰談

    監利婚喪之禮俗

    監利歲時氣候記

    湖南

    湖南信仰之風俗

    湘人稱呼之奇俗

    長沙新年紀俗詩

    衡州風俗記

    寧遠歲時記

    汝城風俗纖記

    津市之農諺

    辰州風俗記

    麻陽婚喪之陋俗

    陝西

    陝西風俗瑣記

    涇陽婚喪之俗禮

    鳳翔縣民俗瑣記

    漢中風俗略志

    臨潼之送窮節

    甘肅

    蘭州之迎春賽會

    蘭州運輸之情形

    狄道人民之衣食居處

    平涼等處之穴居

    寧夏之婚俗

    寧夏之喪俗

    寧夏之生活狀況

    土司之制度

    甘州之稱呼

    四川

    越雋求雨之風俗

    瀘縣拜雞、新正風俗

    金川風俗瑣記

    黑帳房生番之生活

    崇化章谷夷女之異裝

    達圍寨土司之狀況

    連州八排之瑤風


    卷七

    廣東

    廣東人之性質

    廣東之賭風

    廣東婦女之特性

    廣東之妓女

    廣東之生活狀況

    廣東之禮俗

    廣東之戲劇

    廣東之宴會

    廣東之多妻

    廣東之特殊婦女

    廣州歲時紀

    廣州之中秋節

    廣州之七夕

    廣州之金花夫人

    廣州之仔字稱呼

    廣州之密薔薇習俗

    廣州之颶訊

    廣州之娘媽會

    廣州之銀洋稱呼

    廣州之麻蛋燒豬

    番禺之婚俗

    番禺女子之不落家

    順德女子之金蘭契

    順德女子之不落家

    順德之婚俗

    赤溪民俗紀

    曲江之奇俗

    潮州風俗樂府十詠

    潮州人之服飾

    潮州婦女之生活

    潮州人之械鬥

    潮州之三點黨

    潮州之信仰

    潮州之新歲

    潮州人之盂蘭會

    潮州人之方言及教育

    潮州之迎青龍

    潮節

    潮安之食品

    大埔之習俗

    廣西

    粵西采風瑣記

    蒙山佞神之信仰

    羅城打炮仗之習俗

    像縣之俗諺

    百色之七夕節

    廣西土司之妻

    僮人之方言


    卷八

    雲南

    雲南社會觀察談

    雲南之節令

    雲南人之信仰

    雲南之婚俗

    雲南人之生活狀況

    曲靖弔喪之異俗

    宣威歲時之習俗

    哈瓦土人之風俗

    哈瓦之祭谷地奇俗

    石屏之請七姑娘

    騰越之節俗

    龍氏土司之婚禮及家儀

    貴州

    貴州之中秋節

    貴陽女子之生活

    盤縣十月朔之俗

    盤縣節序之宜忌

    盤縣小孩之撞名

    新疆

    迪化人之生活狀況

    哈薩克人之生活

    哈薩克人之衣飾

    哈薩克人之禮儀

    哈薩克人之奉教

    巴音布拉克人之信佛

    帕米爾人之生活

    準噶爾風俗記

    烏魯木齊風俗記


    卷九

    熱河

    熱河風俗瑣記

    綏遠

    歸化綏遠之風俗

    內蒙古

    內蒙古風俗志

    內蒙古東部與西部風俗略


    蒙古族婚嫁及雜俗

    青海

    青海番族之狀況


    卷十

    西藏

    西藏喇嘛僧之等級

    西藏喇嘛僧之服裝

    西藏喇嘛寺內之狀況

    西藏尊貴喇嘛之斂禮

    西藏喇嘛教育之程式

    藏民教育之狀況

    藏民之刑法

    藏民之歷法

    藏民之租稅

    藏民之佛珠

    藏民之性質

    藏民男女生活之奇異

    藏民男子之服裝

    藏民女子之服裝

    藏民之職業

    藏民日常之食物

    噶倫卜宴客之儀式

    藏民宴客之儀式

    藏民之住屋

    藏民之育子風俗

    藏民之醫術

    藏民之占卜

    藏民之交際禮

    藏民之歲時令節

    苗族

    峒溪諸苗奇俗纖志一

    峒溪諸苗奇俗纖志二

    前言
    中國風俗
    自序
    自序

      中國風俗
    自序
    自序
    語曰:“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中國幅員遼闊,為千裡者以十計,為百裡者以千計,各自為風,各自為俗,風俗之不同,未有如中國之甚者也。以中國不同之風俗,數千年來,在統一國家之下,卒能相維相持於不敝者,其道安在?間嘗求之而得其故,蓋以學術統一而已矣。自漢武表章六經,儒術遂尊,佛雖盛於晉唐之際,出世而非人世,不能與儒家爭政治之權。所以自漢以後,迄於清季,為儒術統一國家之時期,雖其間亂亡相繼,而其由亂而治、由亡而存者,無不揭櫫儒術,以為收拾人心之具,所以不同之風俗,而卒能歸於統一者此也。西學東漸,功利之說興,儒家仁義之說,不能與之相抗,學術分裂,各執一端,於是不同風俗之國家,遂無統一之望矣。夫求治之道,須因病施藥,不可削足適履。學術既無統一之能力,當留意於風俗之習慣,而為因病施藥之舉。今之從政者,昧於中國情形,稗販東西成法,強納不適宜之中國,本無約束也,盛為自由之說;本無階級也,盛為平等之說;本無資本家也,盛為經濟支配之說;本不輕視農民也,盛為勞工神聖之說。多數人民,未受種種之痛苦,故對於自由、平等、經濟支配、勞工神聖之說,漠然不動於其心;而為此說者,卒不能以之增進人民之幸福,適為少數人借為爭權奪利之資。此不知國情者不足以言治道也。即其號為知國情者,亦知其一不知其二,於是甲唱一說,合於甲省之習慣,乙省之是否適宜不問也;丙唱一說,合於丙省之習慣,丁省之是否適宜不問也;推之戊、巳亦然。所以不周知全國風俗,而欲為多數人民謀幸福,縱極誠心,於事無濟。韞玉有見於此,而力不逮,未能周行國境,一一詳考其風俗,乃退而讀方志,凡有關於風俗者,隨筆記之,積成巨冊。合肥闞君軼群,江寧鄭君肖崖,及姪惠生,復從近人筆記、遊記、日報、雜志中,節抄風俗之記載,成書亦復相埒,乃董而理之,以抄自方志者為上編,抄自筆記、遊記、日報、雜志者為下編,編各十卷。庶幾中華全國之風俗,雖非目睹,聊當耳聞。不敢謂足為從政者考鏡之資,其有留心風俗之君子,實地調查,則此編或可為萬一之助雲爾。

    民國十一年一月涇縣胡韞玉樸安自識

    在線試讀
    卷一

    順天
    總志
    順天府屬州縣二十有四,星羅棋布,壤接趾錯,風尚不殊。然諺雲“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霸、文偏於南,與保定、河間相似;昌、密偏於北,與宣化、永平相似;寶、寧富庶,俗尚奢靡;平、懷狹隘,民情貪鄙——大同之中,不無微判。爰甄其岐尚者著於篇,以備在位者問俗采風,於以補偏救弊雲爾。
    民風
    順天戶口繁富,民風篤實;加以地多磽薄,人近樸陋。距京師數十裡,即棲茅啜菽,一如窮鄉僻壤。西北多山,民習勤苦;東南多水,民憂泛濫。唯通州、武清下接津沽,近年各國通商,輪舶翔集,大艑長舸,百貨荟萃,民食其利,富厚日形。然華而不靡,勤而不惰,知得於觀感者深矣。州縣志類多追述前徽,有可諷世勸民者,如——
    《寶坻洪志》曰:知縣洪肇楙,適軍糧城,失路,見一樵者,遣役問之。掖至輿前,問曰:“此何地名?”曰:“不知。”“爾住何莊?”曰:“不知。”“爾何姓名?”亦曰“不知”,蚩蚩木立。洪笑而釋之,去數武,復佇望而笑。洪嘆曰:“甚哉,民之醇也!其不見官吏也久矣,宜其始則茫茫然驚,繼則嘻嘻然樂也!美哉俗乎!”《範書》載劉寵為會稽太守,狗不夜吠,民不見吏,龐眉皓發之老未嘗識郡朝。史之所稱,豈不懿哉!若夫役繁訟多,終歲之勤,半在官府,雖欲其愚,不可得矣。
    《永清周志》曰:東鄉濱河,河東韓村、陳各莊一帶,地土磽瘠,多沙堿,不宜五谷,居民率種柳樹。柳之大者伐薪為炭,細者折其柔枝,編緝柳器,貧民往往賴之。凡采柳在夏秋之交,早則液潤而天,遲則疏燥而強,皆不中於束縛。大者為筐,可容石許,小者或類盤盂,方圓徑二寸,量其工力繁約而計其值。業編柳者,窨地為室,篝火其中,不知時日早暮。蓋治柳枝,必先柔之以水,剝其青膚,瑩白如荑,乃可屈曲,見風則脆而折,故就窨室成之。老幼男婦,窮日所為,八口乃可給也。橫上居民,專以織柳為升鬥量器。器良易售,雲是有巧術,鄉黨相約,不得授法於女子,恐女子嫁別村,轉授夫婿,爭其業也。
    《東安李志》曰:俗尚文雅,人多技藝,沉鷙而有材力,重許諾,矜豪俠,質性厚重。
    《香河劉志》曰:喪家延僧眾作佛事,以薦亡者。道場或三日,或五七日畢。送僧襯錢,僧必以十分之二送還主家。凡土木工匠,日久亦然。至今如此,亦醇風之一端也。

    卷一

    順天
    總志
    順天府屬州縣二十有四,星羅棋布,壤接趾錯,風尚不殊。然諺雲“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霸、文偏於南,與保定、河間相似;昌、密偏於北,與宣化、永平相似;寶、寧富庶,俗尚奢靡;平、懷狹隘,民情貪鄙——大同之中,不無微判。爰甄其岐尚者著於篇,以備在位者問俗采風,於以補偏救弊雲爾。
    民風
    順天戶口繁富,民風篤實;加以地多磽薄,人近樸陋。距京師數十裡,即棲茅啜菽,一如窮鄉僻壤。西北多山,民習勤苦;東南多水,民憂泛濫。唯通州、武清下接津沽,近年各國通商,輪舶翔集,大艑長舸,百貨荟萃,民食其利,富厚日形。然華而不靡,勤而不惰,知得於觀感者深矣。州縣志類多追述前徽,有可諷世勸民者,如——
    《寶坻洪志》曰:知縣洪肇楙,適軍糧城,失路,見一樵者,遣役問之。掖至輿前,問曰:“此何地名?”曰:“不知。”“爾住何莊?”曰:“不知。”“爾何姓名?”亦曰“不知”,蚩蚩木立。洪笑而釋之,去數武,復佇望而笑。洪嘆曰:“甚哉,民之醇也!其不見官吏也久矣,宜其始則茫茫然驚,繼則嘻嘻然樂也!美哉俗乎!”《範書》載劉寵為會稽太守,狗不夜吠,民不見吏,龐眉皓發之老未嘗識郡朝。史之所稱,豈不懿哉!若夫役繁訟多,終歲之勤,半在官府,雖欲其愚,不可得矣。
    《永清周志》曰:東鄉濱河,河東韓村、陳各莊一帶,地土磽瘠,多沙堿,不宜五谷,居民率種柳樹。柳之大者伐薪為炭,細者折其柔枝,編緝柳器,貧民往往賴之。凡采柳在夏秋之交,早則液潤而天,遲則疏燥而強,皆不中於束縛。大者為筐,可容石許,小者或類盤盂,方圓徑二寸,量其工力繁約而計其值。業編柳者,窨地為室,篝火其中,不知時日早暮。蓋治柳枝,必先柔之以水,剝其青膚,瑩白如荑,乃可屈曲,見風則脆而折,故就窨室成之。老幼男婦,窮日所為,八口乃可給也。橫上居民,專以織柳為升鬥量器。器良易售,雲是有巧術,鄉黨相約,不得授法於女子,恐女子嫁別村,轉授夫婿,爭其業也。
    《東安李志》曰:俗尚文雅,人多技藝,沉鷙而有材力,重許諾,矜豪俠,質性厚重。
    《香河劉志》曰:喪家延僧眾作佛事,以薦亡者。道場或三日,或五七日畢。送僧襯錢,僧必以十分之二送還主家。凡土木工匠,日久亦然。至今如此,亦醇風之一端也。
    《三河陳志》曰:賓至則壺酒盤餐,絕無兼味;即縉紳富室,亦略無靡麗,其習俗使之然也。
    《寧河丁志》曰:寧邑人多樸拙,然終歲勤動,遊手好閑者絕少。各項工作,所操藝事,僅能成器備用,無有以近巧名者。而沿河莊戶,皆以結魚網為業,得微利,少可自贍。耕種之區,親馌餉,佐耘耔,率以為常。堿薄下濕,地晝取茅、夜索绹,不減《豳風》景像。邇更勤於紡績,司中饋畢,聚家之老幼,姑率其婦,母督其女,篝燈相對,星月橫斜,猶軋軋紡車聲達戶外也。
    《昌平宋志》曰:士則務實學,尚樸質,貧者多耕以自養。舊志所謂“足跡不入公庭,耳目不交市儈”,非虛語也。農則山居之民,以果樹為業;山外者,專務力田。然素鮮蓋藏,一遇兇年,支絀立見。
    《房山佟志》曰:城內不乘輿馬,無貴賤少長,出則於郭外乘之,入則至郭外下輿馬步入。婚姻不擇財勢,唯擇舅姑與婿之賢者相締。邇來有尚財勢,而晚多敗棄者,邑人每以為戒。遇喪葬,務盡哀合禮,不以觀美為悅;祭奠盡誠,不以牲醴錯陳為豐。賓客會飲,將敬而已,不以華綺重簋互相炫耀;但醉狂豪呼,時露悲歌慷慨之概。不特貧賤單族服飾不尚侈靡,即富貴之家,隻期莊雅為佳,較京師之繁縟、良涿之浮誇,稱樸焉。一切器物,但取堅質適用而已,不以雕鏤金玉相競尚。渾噩之氣,獨留於岩邑。
    《霸州周志》曰:州西地皆平衍,民樹桑棗、勤耕織。然當諸河之衝,頻罹水患。東多水鄉,饒魚鹽席葦之利;南汗下沮洳,不得耕播,民多業漁。其俗樸野,愚鈍倔強,不肯屈折。每秋水泛濫,多棄業攜家徙別所。郡北沙薄不宜谷,民種榆柳、植瓜果,與諸屯接壤,有軍衛風。
    《保定成志》曰:敦好禮義,崇尚廉恥。婚姻以時,隨其貧富;喪祭唯禮,稱其有無。錢糧如期而納,訴訟輸誠而理。不事浮靡之習,頗有篤實之風,其事均有足傳者。
    冠禮
    士大夫家,子弟十六,父命加冠,或嶽丈為婿加冠。(《良鄉楊志》)
    婚禮
    先遣媒妁問名,取女年庚合婚。亦有男女親長作保親者,不以合婚,謂之撞婚。(《通州高志》)
    擇吉具紅柬,央媒衣冠上門,四拜獻柬。(《薊州瀋志》)行定禮,用釵釧鈿帛及羊酒果餅等物。將娶,行聘禮,用衣飾及羊酒果餅等物,俗名下茶,又名過禮。將娶,先期婿家備禮物及雞席送女家,曰催妝;女家送妝奩,仍以雞席歸婿家,曰鋪床。妝奩豐儉,各稱其家。前一日,曰花燭,男女家俱有戚友備禮稱賀,各設吉席款待。(《通州高志》)
    娶之日,男子親迎,陳設燈燭,鼓吹至女家,女家為備酒醴敬迎,謂之喜筵。燕畢,女至婿家,夫婦同拜天地,行合巹禮。(《固安陳志》)
    娶之次日,女家送果品等物,曰點茶。三日復送席,曰餪飯。娶後幾日,行廟見禮,女家親戚咸往婿家,曰會親。九日,女家迎婿女至家,曰回門。九十八日,女家親戚咸往婿家,曰作雙九;或女家復迎婿女至家,曰回雙。回九及一月,女家迎婿女至家,曰住對月;或婿先返,擇日送女歸。(《通州高志》)
    喪禮
    初喪闢踊哭泣,扶尸於床,覆衾其上,懸紙馬紙錢於門。(《固安陳志》)
    詣五道、土地等廟,焚燒紙求魂。三日始殮。(《良鄉楊志》)
    屬纊含斂,男括發,女去頭飾,乃成服。告於鄉社之廟,日三次,三日乃止,謂之報廟。書死者姓氏年月榜於門,謂之殃榜。(《固安宋志》)
    訃告親族,飯用不熟者含。孝子衰麻,哭無時。一日,合家不舉火、不食,孝子浴親尸,而置米鹽錢物於棺內,殮入棺。柩停院中,上覆以棚,親友皆臨弔,孝子稽顙答拜。每逢七日,筵奠,謂之做七——七者,戚也。(《固安陳志》)
    世俗多修佛事,士大夫家亦有遵行《文公家禮》者。(《東安李志》)
    逾月而葬,或有停喪至數年者。及筮葬,富者蓋席為棚,家祭,請題主,祠後土,以文武甲第主之。(《固安陳志》)
    發引前一日,戚友賻弔,曰封靈。士大夫家,延庠生行遷柩禮。發引日,喪家或用僧道,士大夫家或用庠生於途,行遣奠禮。戚友束帛素服送殯,或設路祭,或設祭品於墓所,曰山頭祭。(《通州高志》)
    喪家散孝,有孝袍、孝帽;貧者設奠而已,亦設孝帽。(《固安陳志》)
    葬實土,或墳封而不樹,三日孝子增築新土,謂之圓墳,亦謂之暖墓。(《通州高志》)
    至清明日必填墳。持喪二十七月,百日不薙發,遵制與京師同。(《固安陳志》)
    送喪有擬司會,以其法度整肅擬於官司也。鄉人或二三十人,多寡不等,各為一朋;每朋推年尊者三人為長,次又推一人為主事者司出納,眾咸聽約束。一會各出銀錢,主事收掌,遇各人及親識有喪,則約齊於晡時往弔,量出會錢,以為奠賻,謂之坐宿;發引時,各具幡幢會送。凡行禮,坐立皆以齒,拜跪參差者有罰,冠裳秩秩,少長隨行,殊可觀也。(《順義黃志》)
    祭禮
    士大夫家,凡有廟堂者,祭於廟堂;無廟堂者,室中設一龕,奉神主。逢節祭拜,朔望焚祝,出入祗告,四時供鮮,生子、娶婦諸事必祭之。(《良鄉楊志》)
    清明節,祭掃先茔,懸掛紙,放起花,奠於墓所,比戶皆然。回集家廟,廣設幾筵,合族會食,歡洽竟日。亦有取次分門,在家會飲者。七月十五日獻麻谷,十月一日送寒衣,除夕、旦懸像設供,家家致祭。遇祖先忌日,請主在堂,具牲醴,舉家拜奠。三年服闋,肅儐相,備獻儀,祝告先靈,易兇從吉。不煩不怠,猶有古風。(《寧河丁志》)
    歲時
    正旦五更時,農家秫秸一節擘開,依次挖十二孔,以配十二月,即以大豆十二枚置其中,線纏合之。質明開視,數至某月,豆漲大,則某月多雨,無不驗者。清晨,牽驢一頭,隨喜神方位驅之,謂之迎喜神。(《固安陳志》)祀神祗,先換新衣。謁官師,拜尊長,親識往來交拜。候陰晴,觀日色,以占年歲豐歉。預治肴蔬,三日內不煮生、不煎炒,迎喜神、貴神。(《良鄉楊志》)
    初二日,每家於祖茔焚紙錢,行四拜禮。(《固安陳志》)
    初七人日,攜酒登高。(《良鄉楊志》)
    自一日至十日,以陰晴卜六畜、人谷、菜果之豐耗。(《三河陳志》)十五至三十日,二泗娘娘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十六日為耗磨日,宜飲酒,忌開倉庫。(《東安李志》)久患眼疾,以艾炙瓦窯即愈。(《房山佟志》)
    二十五日,俗以為倉官誕辰,用柴灰攤院落中,為囤形,或方或圓,中置爆竹以震之,謂之漲囤,又謂之填倉。(《永清周志》)
    二月初二日龍抬頭節,人家以石灰引白龍,入以小灰,引黑龍出。亦有以小扁食祀者。(《寧河丁志》)以水和面如粥,置油於釜,熟食之,名曰煎餅。(《固安陳志》)
    自初一至初三,各置土地廟,演戲祀神。十九日,北壩菩薩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三月三日,病創者多以長流水洗之,即古人修禊遺意。(《涿州吳志》)
    初二日,孤山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清明,各祭於先茔,加新土,供牲醴,焚紙錢。祭畢,乃燖饌享馂餘,少長咸集,謂之清明會。(《固安陳志》)有喪之家,三年內於春首戊寅日以前祭新墳,不過天赦日也。(《通州高志》)
    自十七至十九,楊富店娘娘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二十六日,俗稱為本縣城隍生日,相率賽會,奉神像,導以鼓樂旗幡,迎於街,及廟而止。(《永清周志》)
    二十八日,俗為東嶽誕辰,州人詣北闕東嶽進香。(《涿州吳志》)
    留宮廟會。(《房山佟志》)
    自二十七至二十九,東嶽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谷雨,貼逐蠍圖於壁以壓之。(《東安李志》)
    四月,自初一至十五,宏仁橋娘娘廟、張灣廣福寺,俱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俗不養蠶,婦人無事,自初春時即治秋令衣服,必於此月告竣。(《固安陳志》)
    初八日,登崆峒山,賽崔府君神。(《薊州瀋志》)
    十八日,天開娘娘廟會。(《房山佟志》)
    登五名山,賽聖母會。(《薊州瀋志》)
    草寺娘娘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二十六日,本縣城隍生日,賽會。(《順義黃志》)
    二十七八日,城內外四處藥王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男女上廟進香,絡繹於道。(《東安李志》)北闕九神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五月初一日,本州城隍(自四月晦日至初一日)廟場香會。裡二泗娘娘之廟,亦於初一日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端午日,城邑皆佩艾葉,飲雄黃酒,食角黍,親友交饋;村中第食角黍而已。(《固安陳志》)繫采絲於小兒背,謂之長命縷。(《東安李志》)
    十三日為關帝誕,自初一至晦日,王恕園關帝廟有廟場香會。(《通州高志》)
    夏至,戴蓖麻子葉、長命菜——即馬齒苋也。(《涿州吳志》)
    六月六日,汲水浸物,經久不壞。(《三河陳志》)曝書及衣服,為冰雹會。(《固安陳志》)曝衣。(《通州高志》)農家以土谷神掛於地頭,名曰掛土地頭。(《香河劉志》)
    十七日,俗稱本州城隍誕,有廟會。(《通州高志》)
    二十三日,賽火神廟。(《薊州瀋志》)
    二十四日,為分龍會。(《固安陳志》)
    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月影以驗工拙。(《良鄉楊志》)至夕,設瓜果酒脯,祭織女。(《固安陳志》)
    十五日,作盂蘭會,放河燈。(《固安陳志》)或於衢路,曰旱道燈。(《東安李志》)攜楮錢,登隴墓祭奠。(《固安陳志》)
    八月二十八日,城隍誕辰,賽會。(《薊州瀋志》)
    九月九日,鄉農散工,開六畜欄,牧於田野。(《三河陳志》)
    鼕至日,行釋菜先師禮,懸像或設主,師生以次肅拜。奠獻畢,敬撤像,主則跪焚之。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謂之拜鼕。(《固安陳志》)
    臘月八日,臘八粥必於五更以前食之。俗傳食粥早,則五谷之收成亦早。(《固安陳志》)
    除日,各隨家之貧富,預備酒肴果物,以給新歲之需。易門神桃符,貼春聯,以祓不祥。居喪之家,必登門拜之,謂之拜孝年。至朝,則日高三丈,猶閉戶不出也。

    山東
    山東
    濟南
    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帶礪山海,高壤數千裡,宜五谷桑麻,多文采布帛魚鹽。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史記》)
    俗彌奢,織作冰紈繡綺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漢書》)
    齊部舒緩養名。(《漢書•朱博傳》)
    水道遒勁而急,故其民粗而好勇。(《管子》)
    齊郡風俗,男子多務農桑,崇尚學業。(《隋書》)
    齊固為文學之國,然亦以朋比誇詐見於習俗。(曾鞏《齊州詩序》)
    濟南人敦厚,闊達多大程口《遂間堂記》)
    歷城縣
    重農桑,崇學業,樂輸將,敦氣節,其大較也。而四鄉三關,風尚各異:南鄉務耕牧,椎魯畏法,而近關雜處,人多剽悍;東鄉習耕讀,聰察善訟,俗號殷富,士多出仕,而近關者稍樸鄙;西鄉亦務稼穡,知誦讀,近關之士多雅秀而文,然稍失之華;北鄉則專治畦圃,敦樸無他營,為近古。(《邑志》)
    章丘縣
    關廂士民雜居,商賈輻輳,營機利,多駔儈。西錦平曠,俗勤耕作。東北為清平鄉,多業桑,蠶成,織紗絹,為利不貲。南則東錦清河上下,菱芡葦蒲均資其利。西南夾山而居,即依山為業。士知讀書,好吟詠;女勤織紡,奮節義。(《邑志》)
    鄒平縣
    民業農桑,士知禮義,性儉樸,居處不事商賈;婦女蠶桑之外,兼務紡績。婚娶視家豐嗇為禮,喪葬頗崇外飾。(《邑志》)
    淄川縣
    自昔崇尚經術,敦勵名節。今其俗猶循禮讓、急租賦,爵名詞翰甲於他邑,歲時伏臘尚不失先民遺義,而喪葬則專事繁華。(《邑志》)
    長山縣
    民無遊惰,務農桑而輕貿易;士絕奔競,尚文學而重婚姻。(《邑志》)
    新城縣
    文學彬彬,甲於他邑。民朝免襁負,夕秉耒耜,無敢淫佚。婦則布襦蓬首,操作恐後。士眈吚唔,嚴尚師友。薄婚娶,而厚於喪禮;重交際,而儉於居恆。殆古風之猶存者。(《邑志》)
    齊河縣
    士大夫崇尚禮讓,不事干謁。庶民男耕女織,茹藿被毳,少有牽牛服賈於遠方者。嫁娶喪葬之禮秩秩由舊。士□□□不務紛華,□修之暇門外□力於南畝。淳樸之風亦概可見矣。(《邑志》)
    齊東縣
    貴禮尚義,長老有勤儉之範,子弟多弦誦之風。(見劉敏中《齊東學記》)
    婦女務蠶績,一切公賦、終歲經費,多取辦於布綿。(《邑志》)
    濟陽縣
    士好經術,矜名節;民務農桑,負意氣。婚喪相助,獎善嫉惡,不遺餘力,猶為直道而行者。(《邑志》)
    禹城縣
    祝阿縣俗,賓婚大會,肴饌雖豐,至於蒸膾,嘗之而已;多則謂之不敬,共相誚責,此其異也。(見《隋書》)
    作息隨朝暮,耕鑿供飲食。農餘恣歌謠,擊壤忘帝力。恍如唐虞民,哪知齊魯域。(見任宗美詩)
    臨邑縣
    生齒繁盛,習尚淳龐。地無遺利,人慣貿易。鄰裡親黨,洽比一堂。疵賤不受非笑,尊富不事矜誇。詩書之業,比屋彬彬;弦誦之音,皦於絲竹。士多知恥,罔事干謁。男耕女織,外內克勤,急公趨賦,無用督責。(俱見《縣志》)
    長清縣
    淳厚不佻,男多願愨之行,女無艷冶之飾。薦紳多高尚,士厲廉隅、甘退讓,有古禮教之遺。民務樵采、種菜茹、勤紡織,皆有事畎畝,以自食其力,無輕去其鄉者。又其俗急公賦,而拙於生殖。冠婚喪祭,各成禮,弗為鄙嗇,而財用較他邑獨貧。古所稱士敦工樸,商愨女□,庶幾近之。(《邑志》)
    陵縣
    平原故址,其地無高山危巒,其野少荊棘叢雜。馬頰高津,徑流直下,無委蛇旁分之勢。故其人情亦平坦質實,機智不生。北近燕而不善悲歌,南近齊而不善誇詐。民醇俗茂,悃愊無華。(見《邑志序》)
    德州
    當水陸之衝,五方雜揉,語言嗜好,亦區以別。齊魯風教猶存,故士重廉恥、敦禮義,庸人、婦女亦知盡孝仗節。人文飚起,名卿蟬聯,實甲山左。(俱見《州志》)
    德平縣
    人尚忠勇,家業農桑,風俗淳厚。惜其小民,猶有頑梗好訟者。(《邑志》)
    平原縣
    崇孝悌,惜廉恥,畏刑闢,習儉素。鄉之長老,多厚重謹願,讀書敦本,實其仕進,卒砥礪名節。農工商賈,皆務敦篤,不敢犯非分。婦人亦慎內閑而修女職。無論貧富,於古蓋庶幾焉。唯婚嫁、喪葬,專事華靡。(《邑志》)
    兗州
    周以少昊之墟,封伯禽為魯侯,其民有聖人之教化。瀕洙、泗之水,其民涉渡,幼者扶老者,而代其任。俗既益薄,長老不自安,與幼少相讓。故曰:“魯道衰,洙、泗之間,龂龂如也。”孔子乃修“六經”,以追述唐虞三代之道。弟子受業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是以其民好學,尚禮義,重廉恥。地陿民眾,頗有桑麻之業,無林澤之饒。俗儉嗇愛財,趨商賈,好訾毀,多巧偽。喪祭之□□備實寡。然其好學,猶愈於他俗。(俱《漢書》)
    □人重織作,機杼□□□。(唐李白詩)
    人務耕桑,樸而不華,有古風趣。(《圖經》)
    兗州舊界,介於河、濟,地非險固,□雜數國。秦漢以降,政理混同,人情樸厚,俗有儒學。(《文獻通考》)
    滋陽縣
    士風和厚雍容,不事奔競。民亦畏法,為狙詐習。婚喪從儉,衣服布素,有先王之遺。(《邑志》)
    曲阜縣
    韓宣子謂周禮盡在魯,漢高祖謂守禮義之國。今時代雖遠,而冠婚喪葬,一稟《曲禮》。古道犁然,宛乎周情孔思焉。(《邑志》)
    寧陽縣
    士敦禮讓、勤詩書,不事虛名,非公事不履縣庭,衣冠咸尚樸質,尤急公輸稅,以為齊民倡。民多椎魯,家務耕鑿。(《邑志》)
    鄒縣
    鄒人東近沂泗,多質實;南近滕魚,多豪俠;西近濟寧,多浮華;北近滋曲,多儉嗇。(《邑志》)
    泗水縣
    周孔之教,衣被獨多。士廉而樸,不習進取;民質而惰,不善蓋藏。四民之業,農居六七,賈居一二。婚姻稱家,烝嘗宴會,奢儉得中。(《邑志》)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