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千年運河潤京城(全兩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1476-2140
    【優惠價】
    923-1338
    【作者】 王衛華等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ISBN】97875126985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特種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2698543
    作者:王衛華等著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出版時?:2022年11月 

        
        
    "

    編輯推薦

    本書詳細介紹了北京大運河沿線四十餘種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緣起、變遷與現狀,並將其歷史資源與現有的旅遊資源加以結合論述,是一本全面呈現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文化背景、歷史沿革以及傳承風貌的文化隨筆。

     
    內容簡介

    全書上下兩冊,共分為八章。章從整體上概括了大運河對於北京歷史文化發展的影響;其餘七章,將大運河的文化資源分為河道、閘橋、沿線廟宇、碼頭、糧倉、公園與博物館、鄉情民俗七個版塊分別進行了介紹。本書稿從大運河沿線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摘取了四十餘種進行了重點撰寫,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緣起、變遷與現狀,並將它們與現有的旅遊資源加以結合,是一本鋻古通今的文化隨筆。書稿另附圖片200餘張,圖文並茂,排版設計精美。

    作者簡介

    王衛華,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民俗學與民間文學,長期從事北京傳統文化、大運河文化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運河流域民間文學資源的傳承與區域文化建設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北京段大運河民間風物傳說搜集與運河文脈資源挖掘運用研究”,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北京市委宣傳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委托項目“北運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及民俗文化志編纂”。獨著及合著專著5部,發表專業學術期刊論文數十篇。

    目錄
    /章/
    大運河與北京文脈
    大運河“鍬”——邗溝
    一、通邗一時,惠澤萬世
    二、“不盡邗溝水”
    三、財富之河潤一方
    一脈長河開盛世——隋唐大運河
    一、“應是天教開汴水”
    二、運水湯湯,溯流北上
    三、詩畫江南,應運而生
    古河道“變形記”——京杭大運河
    一、截彎取直的智慧
    二、“開魏博之渠,通江淮之運”
    三、漕船直抵北京城

    /章/


    大運河與北京文脈


     大運河“鍬”——邗溝


    一、通邗一時,惠澤萬世


    二、“不盡邗溝水”


    三、財富之河潤一方


     一脈長河開盛世——隋唐大運河


    一、“應是天教開汴水”


    二、運水湯湯,溯流北上


    三、詩畫江南,應運而生


     古河道“變形記”——京杭大運河


    一、截彎取直的智慧


    二、“開魏博之渠,通江淮之運”


    三、漕船直抵北京城


     跨越“運河之脊”——重開會通河


    一、引汶濟運,南旺分水


    二、水櫃蓄洪,導泉補運


    三、“濟運分流惠莫窮”


     從漕運之河到文化之河


    一、運河之興


    二、運河之衰


    三、運河之新生


     王朝脈搏的跳動——北京運河生息


    一、南兵北上集涿郡


    二、商販客旅資京畿


    三、漕運通濟多坎坷


     定鼎燕京與仰仗東南——“水上漂來北京城”


    一、軍事建設:漁陽豪俠地


    二、經濟建設:浩浩荊吳船


    三、宮殿建設:天下絕藝皆至京


    四、交通建設:帝巡、使節過此河


     凝固的歷史——北京運河的遺址、遺跡


    一、運河古河道與水源


    二、水利工程設施


    三、航運工程設施


    四、倉儲與文化設施


     流動的京味兒——北京運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語言民俗


    二、民間技藝


    三、精神信仰


    四、禮俗活動


     


    /第二章/


    運河水脈——河道與湖泊


     千裡運河源——白浮泉


    一、龍山湧出甘清泉


    二、郭守敬巧引白浮泉


    三、多生變故遭湮廢


    四、精巧故道展新顏


     地勢險峻難通運——金口河


    一、初開金口沿故道


    二、再開金口歷波折


    三、三開金口惹禍殃


     泓澄百頃伴京師——昆明湖


    一、昆明湖曾名甕山泊


    二、白浮玉泉入此湖


    三、亭臺樓閣繞湖邊


     柳岸蕩龍舟——南長河


    一、長河見古今


    二、岸旁景林立


    三、登舟遊京城


     九缸十剎繞王府——什剎海


    一、因何得名“什剎海”


    二、漕運通達聚遊人


    三、王公府邸繞岸邊


     舳艫蔽水興漕運——通惠河


    一、獲賜“通惠”名聲顯


    二、維繫漕運費周章


    三、古閘慶豐現美景


     銅幫鐵底運糧河——北運河


    一、“銅幫鐵底”美名揚


    二、漕運遺址見輝煌


    三、水脈文脈兩相依


     水供漕運連文脈——溫榆河


    一、名為“溫餘”保平安


    二、溫榆漕運歷千載


    三、一條河流連兩帶


     京城早人工河——蕭太後河


    一、得名蕭後展奇緣


    二、轉運物資供都城


    三、故道變遷說紛纭


     運河古源——潮白河


    一、潮、白兩河會


    二、潮白頻改道


    三、水庫解洪澇


      /第三章/


    運河上的樞紐——閘與橋


     昆明湖上橋——繡漪橋


    一、“湖口東南橋”


    二、“羅鍋橋”的由來


    三、長河行舟過繡漪


     千裡運河閘——廣源閘


    一、運河頭閘


    二、祭龍王爺


    三、別港行宮


     京西長河勝跡——高梁橋


    一、西直門外高梁橋


    二、“高亮趕水”的故事


    三、高梁橋踏青


     京城水際觀山處——銀錠橋


    一、什剎海上的“銀錠”


    二、“銀錠三絕”


    三、“銀錠觀山水倒流”


     中軸線上的運河橋——萬寧橋


    一、中軸線上橋


    二、“北京城”石柱


    三、閘橋畔的“市井寶地”


     皇城牆下的玉河橋——東不壓橋


    一、“東不壓橋西壓橋”


    二、橋頭有座玉河庵


    三、胡同裡的水韻風光


     通惠河上的老閘口——平津上閘


    一、漕運古村的運河閘


    二、建閘的傳說


    三、老閘口旁的龍王廟


     京通水路咽喉——永通橋


    一、“八裡長橋不落桅”


    二、“扒拉橋”的傳說


    三、運河古橋衛京師


     張家灣古城名橋——通運橋


    一、古橋又名“蕭太後”


    二、鎮水石獸的傳說


    三、通運橋上望古城


     通惠河故道古橋——廣利橋


    一、橋跡藏在土橋村


    二、廣利之名因閘而得


    三、“土橋鎮水獸”


    /第四章/


    運河畔的祈願——廟宇


     運河源頭佑蒼生——都龍王廟


    一、龍王之中此為首


    二、廟會祈雨護生民


    三、重點保護展新篇


     “京西小故宮”——萬壽寺


    一、毗鄰“廣源”因河盛


    二、“小寧壽宮”以“壽”名


    三、藏納藝術譜新篇


     長河岸邊有秘境——五塔寺


    一、勅建“真覺”供五塔


    二、更名“正覺”顯盛景


    三、保護“石刻”展底蘊


     鎮水與治水的紀念——彙通祠


    一、坐落山頂鎮水關


    二、雞獅傳說顯神秘


    三、復建祠館念守敬


     敲響時空鐘鼓的鑄鐘娘娘廟


    一、真武廟改為娘娘廟


    二、鑄鐘傳說動人心


    三、大鐘留存記古今


     都市中心的火神廟


    一、勅建廟宇保平安


    二、運河之畔敬火神


    三、文人雅士贊“火神”


     故道古剎——玉河庵


    一、庵前玉河憶歲月


    二、歷經波折終復建


    三、“水穿街巷”現鬧市


    四、玉河滋潤南鑼鼓巷


     通州地標——燃燈塔


    一、“一枝塔影認通州”


    二、美麗傳說憶災難


    三、“運河四塔”緊相連


     見證文化融合的通州清真寺


    一、運河岸邊的清真寺


    二、寺畔有“十八個半截胡同”


    三、民族團結的見證


     濟通南北——佑民觀


    一、道觀坐落裡二泗


    二、眾神齊聚佑民觀


    三、兩位女神護漕運


     /第五章/


    碼頭與漕運遺俗


     宮廷碼頭——黃船塢


    一、運河首端御碼頭


    二、“柳蔭龍舟”通州景


    三、尋訪黃船塢遺址


     皇家碼頭——皇木、金磚碼頭


    一、大運河漂來紫禁城


    二、皇木碼頭與皇木廠


    三、金磚碼頭與金磚廠


     石、土二壩漕運碼頭與開漕節


    一、漕運碼頭:通州“二壩”


    二、隆重盛大的公祭儀式


    三、開漕節上的花會獻藝


     驛站碼頭——潞河驛


    一、潞河水馬驛


    二、對外交流之要所


    三、驛站標識“黃亭子”


     客貨碼頭與民間信仰


    一、貨運碼頭與客運碼頭


    二、碼頭聚落的寺廟與地名


    三、北運河一帶的小聖信仰


     高碑店碼頭的漕運廟會


    一、漕運碼頭的廟宇與廟會


    二、漕運廟會上的文化活動


    三、高碑店村的高蹺秧歌


     通州運河碼頭的船工號子


    一、響徹碼頭的船工號


    二、北調南腔通州味兒


    三、留住運河號子的人


     張家灣碼頭與裡二泗廟會


    一、張家灣古鎮的碼頭群


    二、船到張家灣,舵在裡二泗


    三、裡二泗的高蹺會與小車會


     漷縣的碼頭與運河龍燈會


    一、馬頭村與馬頭集


    二、馬頭村的潞燈會


    三、張莊運河龍燈會


     西集的碼頭與擺渡口


    一、和合驛碼頭與辛集碼頭


    二、潮白河上的百年古渡


    三、渡口碼頭的紅色記憶


     


     


     


     


    /第六章/


    河運之藏——糧倉與博物館


     


     南糧北運饗京城——京通二倉


    一、北京的“五壇八廟十三倉”


    二、維繫帝國運行的漕運制度


    三、食為政首,糧安天下


     古今融通——南新倉


    一、水運漕糧來


    二、糧儲大規模


    三、糧倉換新貌


     見證歷史波瀾——北新倉


    一、糧儲倉廒中


    二、法科大學校


    三、胡同留“倉”名


     通州儲糧——大運中倉


    一、萬舟駢集中倉實


    二、存儲倉糧用途廣


    三、填倉奉神敬韓信


     京城驗糧樓——大光樓


    一、萬船北來到此樓


    二、入京漕糧驗收嚴


    三、大光樓上覽勝景


     漕運記憶——通州博物館


    一、通州歷史的縮影


    二、“銅鐘”與“密符扇”


    三、華彩展現漕運景


     古鎮明珠——張家灣博物館


    一、石橋再現古鎮繁華


    二、古船映照運河盛景


    三、墓石追憶紅樓一夢


     鄉史村語——朝陽區鄉情村史館


    一、半壁店村史館


    二、高碑店村史博物館


     滄海遺珠——通州區民間文博館


    一、運河瓷畫藝術館


    二、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


     


    /第七章/


    “遊”在運河——公園與小鎮


     


     皇家行宮御苑——頤和園


    一、牛郎織女隔湖望


    二、移天縮地仿江南


    三、南北園林相交融


     三環以內小江南——紫竹院公園


    一、水竹相伴歷史悠長


    二、竹荷相映風景如畫


    三、如意紫竹文藝樂園


     長河穿行的樂園——北京動物園


    一、百年建園史


    二、“後的皇家行宮”


    三、多彩的動物世界


     都市後花園——慶豐公園


    一、慶豐園裡說二閘


    二、神木漂來建北京


    三、現代雕塑講運河


     塔影下的園林——西海子公園


    一、西海子與葫蘆湖


    二、神奇的“塔榆”


    三、先哲安眠地


     長河百景連通州——北京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


    一、北運明珠


    二、長河百景


    三、文蘊悠長


     設計小鎮——張家灣


    一、張家灣建設規劃


    二、古鎮:運河文化的新發展


    三、古今交彙:傳統工業的新生


     演藝小鎮——臺湖


    一、臺湖興衰賴運河


    二、臺湖演藝歷百載


    三、文化生態鑄輝煌


    四、“環球影城”譜新篇


     藝術小鎮——宋莊


    一、兩河哺育下的小城鎮


    二、大師雲集的“宋莊模式”


    三、藝術小鎮的規劃建設


     


     


     


     /第八章/


    “樂”在運河——手工技藝與飲食


     


     


     運河邊的童年玩具——通州大風車


    一、“風轉福到”


    二、運河邊的童年記憶


    三、“風車梁”的創新路


     從皇家到民間——掐絲琺瑯


    一、追溯千年的掐絲琺瑯技藝


    二、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景泰藍


    三、藝術創意小鎮中的“熊氏琺瑯”


     巧手剪出一方天地——團花剪紙


    一、剪紙中的團花藝術


    二、源自童年的剪紙技藝


    三、團花剪紙的傳承發展


     從市井到世界的手工藝——“空竹張”


    一、家族傳承“空竹張”


    二、高手雲集抖四方


    三、書寫非遺新篇章


     老北京的節令物——兔兒爺


    一、京城中秋敬兔神


    二、兔兒爺下凡除病瘟


    三、非遺文創在小鎮


     潮白河畔佳釀美


    一、運河帶來釀酒香


    二、情牽牛欄山二鍋頭


    三、順義酒香興運河


     地理標志果蔬鮮


    一、農耕生計運河邊


    二、農產分享新理念


    三、櫻桃、葡萄成標志


     運河岸邊家鄉味


    一、飲食多樣到通州


    二、文化名片是家宴


    三、“運河之子”話榆錢


     運河漂來烤鴨香


    一、北京烤鴨賴運河


    二、河上漂來北京鴨


    三、烤鴨大牌冀寧來


     “通州三寶”運河育


    一、民族交融“大順齋”


    二、運河出來“燒鲇魚”


    三、南北交流“萬通醬”


    大運河水之旅

    前言
    “一河越千載,一河覽古今”,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長的人工運河,從時間上看延伸兩千多年,上限可以追前486年,即我國歷史文獻有確切記載的條人工運河邗溝的開鑿年代;從空間上看綿延數千裡,從南到北,途徑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橫跨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繫,全長實測距離為1794千米,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水利工程,與萬裡長城一橫一豎出現在中國版圖上,是世界奇跡。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長的、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革命前規模、範圍廣的工程項目,它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交流,有利於領土統一管轄,反映出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以及東方文明在水利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傑出成就。
    中國大運河分若干段落,其中北京段涉及河道有北運河、通惠河,還有彙入北運河的溫榆河、潮白河、壩河、涼水河等;大運河文化帶北京段規劃建設涉及北京市通州區、順義區、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海澱區、昌平區。運河沿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眾多,而且疊加,內容極為豐富,是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河越千載,一河覽古今”,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長的人工運河,從時間上看延伸兩千多年,上限可以追前486年,即我國歷史文獻有確切記載的條人工運河邗溝的開鑿年代;從空間上看綿延數千裡,從南到北,途徑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橫跨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繫,全長實測距離為1794千米,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水利工程,與萬裡長城一橫一豎出現在中國版圖上,是世界奇跡。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長的、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革命前規模、範圍廣的工程項目,它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交流,有利於領土統一管轄,反映出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以及東方文明在水利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傑出成就。


          中國大運河分若干段落,其中北京段涉及河道有北運河、通惠河,還有彙入北運河的溫榆河、潮白河、壩河、涼水河等;大運河文化帶北京段規劃建設涉及北京市通州區、順義區、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海澱區、昌平區。運河沿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眾多,而且疊加,內容極為豐富,是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大運河北京段特點:北京城位於中國大運河北、明、清三朝的首都,中國大運河上的船隻、人員、貨物始終沿著運河水繫向著北京城流動、彙集,然後又折返各地。這是中國大運河運行顯著的特點。這樣的流動在古代社會被稱為“漕運”,不僅使江南的米糧彙集到京城,同時還將各地人員、生活習俗、文化思想、土特產品帶到北京,助力北京國家都城建設。北京自春秋以來就是北方軍事重鎮,遼、金時成為少數民族政權的、明、清又成為全國的都城。大運河一直是各地與北京進行貨物運輸、商貿往來、人員交流、思想文化融合的紐帶。由此,大運河不僅是中國南北經濟的大動脈,還發揮著將各地文化向北京荟萃,又將經過北京都市文化的融化、釀造、提升的地方文化,沿著運河返回各地,乃至輻射海外的獨特功能。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大運河文化帶不僅被列入北京全國文化中心“一城三帶”建設之中,同時又被列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初步建設目標分為2021年、2023年、2025年三個時間節點。2021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管理機制全面建立,北運河通州段實現全線遊船通航,為全面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到2023年大運河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基本形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任務基本完成;到2025年大運河各類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基本實現全覆蓋,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顯著提高,沿線區域協同發展更加深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成為標志性的文化符號。為此,北京市將推進大運河河道、水源、閘、橋梁、古遺址、古建築等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產與周邊環境風貌、文化生態的整體性保護,打造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的典範,規劃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保護修復八裡橋,加快推進通州古城核心區、張家灣古鎮等文物保護修繕,建設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同時,北京市還將促進大運河沿線文旅融合發展,創建通州大運河國家5A旅遊景區,建設臺湖演藝小鎮,建設大運河博物館、城市副中心劇院和圖書館等重大公共文化設施,推動通惠河部分河段、潮白河部分河段實現遊船通航功能。由北京文化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組織編寫的《千年運河潤京城》就是通過呈現大運河文化帶所形成的各種各類文化資源,以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文物保護、文脈傳承、活化利用而編輯出版的一套圖書。這套圖書分上、下兩冊,總計八章,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地敘述中國大運河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北京段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文興旅,以旅彰文。這套圖書改變了以往敘述大運河的慣例,采取專題形式,以講故事的手法,將豐富多彩的大運河及北京段的歷史文化遺存、知識點娓娓道來。


          這套圖書與其他論述運河文化圖書不同的是對大運河文化帶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廣博收集,豐富荟萃了大運河流動的京味兒文化。在大運河五河交彙的通州區以及北京老城,不僅有碼頭、倉儲、皇木廠、金磚場等各種類型的遺址、遺跡,還有開漕節、廟會、龍燈會、運河號子、民間民俗演出、掐絲琺瑯、團花剪紙、烤鴨、貼餅子燒鲇魚、大順齋糖火燒、萬通醬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書中線路提示和知識點,讀者可沉浸式體驗大運河文化,更深刻地感受到大運河是流動的河,有著生生不息的文化,“遊”在運河,“樂”在運河。書中提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生動、具有趣味性,而且有人間煙火氣,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遺產,是北京這座城市的記憶與淡淡的鄉愁。這些出現在大運河文化帶上的傳說、地名、戲曲、傳統技藝、禮俗活動等與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產一同助力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這套書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了百科知識式的解讀,同時也為關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景式的科普體驗。


    李建平                 


    北京史研究會名譽會長、研究員

    在線試讀
    泓澄百頃伴京師——昆明湖
    昆明湖舊稱甕山泊、大泊湖、西湖,處於北京西北部永定河衝積扇和南口山前衝積扇之間的低窪部位,原為地下水溢出後形成的湖泊,與萬壽山一並構成了皇家園林——頤和園的主體框架。縱觀北京城市建設的歷史,泓澄百頃的昆明湖曾分別作為調劑京城用水的蓄水庫與塑造皇家宮苑的景觀湖,見證了北京的發展。昆明湖名稱的變化、水源的變化與湖邊的亭臺樓閣則是昆明湖變遷歷史的縮影。
    一、昆明湖曾名甕山泊
    昆明湖的名稱隨朝代的更迭而變化兩代稱作“甕山泊”,明代稱“西湖”,而清乾隆年間,此地又得到了“昆明湖”的名號。昆明湖名稱的變化不僅是地方歷史的見證,更承載了民眾的記憶與想像。
    相傳,在甕山泊還是一座不起眼的澱泊時,有一對老夫婦撿到了一個奇異的蛋。喫下蛋後,老婦人懷孕並生下了一個身具神力的孩子。這個孩子聽說甕山泊一帶因妖怪作亂,漁民難以下湖捕魚,生活窘困,便決定下水捉拿水怪。經過激烈的交戰,這個孩子鎮壓了兩隻精怪,自己也身殞河畔。而正當河中精怪被制伏時,兩座山峰逐漸浮出水面,其中一座形似甕,鎮壓著湖底的精怪,故被稱為“甕山”,另一座則因有清泉流出而被稱作“玉泉山”。

    有關老翁挖出石甕的傳說亦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 北京卷》中有所記載:

    泓澄百頃伴京師——昆明湖


    昆明湖舊稱甕山泊、大泊湖、西湖,處於北京西北部永定河衝積扇和南口山前衝積扇之間的低窪部位,原為地下水溢出後形成的湖泊,與萬壽山一並構成了皇家園林——頤和園的主體框架。縱觀北京城市建設的歷史,泓澄百頃的昆明湖曾分別作為調劑京城用水的蓄水庫與塑造皇家宮苑的景觀湖,見證了北京的發展。昆明湖名稱的變化、水源的變化與湖邊的亭臺樓閣則是昆明湖變遷歷史的縮影。


    一、昆明湖曾名甕山泊


    昆明湖的名稱隨朝代的更迭而變化兩代稱作“甕山泊”,明代稱“西湖”,而清乾隆年間,此地又得到了“昆明湖”的名號。昆明湖名稱的變化不僅是地方歷史的見證,更承載了民眾的記憶與想像。



     


    相傳,在甕山泊還是一座不起眼的澱泊時,有一對老夫婦撿到了一個奇異的蛋。喫下蛋後,老婦人懷孕並生下了一個身具神力的孩子。這個孩子聽說甕山泊一帶因妖怪作亂,漁民難以下湖捕魚,生活窘困,便決定下水捉拿水怪。經過激烈的交戰,這個孩子鎮壓了兩隻精怪,自己也身殞河畔。而正當河中精怪被制伏時,兩座山峰逐漸浮出水面,其中一座形似甕,鎮壓著湖底的精怪,故被稱為“甕山”,另一座則因有清泉流出而被稱作“玉泉山”。


     


    有關老翁挖出石甕的傳說亦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 北京卷》中有所記載:


    據說,甕山一帶曾有座靈驗的財神廟,廟中的神明時常顯靈接濟窮人。當地的一個地主聽說此事後動了歪心思,他也到財神廟中哭窮,希望得到財神爺的保佑,然而卻沒有得到一點財寶。有一天,這個地主半夜做夢,夢到財神廟中有兩位小神仙把一個裝滿金豆子的青色小甕埋在了附近窮人的家裡。夢醒後,地主順著夢中的記憶尋找小甕的下落,終尋到了一位賣切糕的窮人家。在與窮人交上朋友後,地主提出要跟他換房,並在二人交換房屋後立即掘地三尺尋找夢中的小甕。盡管財主找到了青色小甕,但甕中卻沒有財寶,反而跑出來幾條毒蛇將他咬死了。地主因貪心而死後,窮人又搬回了自己原本的家,而在日後窮人重修房屋時竟意外挖出了裝滿金豆子的小甕。由於這個甕是從山頂松樹下挖出來的,人們也就稱此山為甕山。


     


    盡管上述兩則傳說所表達的正義戰勝邪惡、貪婪招致阨運等主題在民間傳說中屢見不鮮,但有多則與甕山、甕山泊有關的傳說在民間流傳,也足以說明二者在北京民眾心目中所占的分量了。


    明代的昆明湖被稱為“西湖”,因其在北京西郊而得名。明代曾在昆明湖一帶種植荷花、稻谷,慢慢地人氣也旺了起來,據載湖中遍植荷、蒲、菱、茭等水生植物,湖堤岸上垂柳回抱、柔枝低拂,寺院樓臺相繼建起,沙禽水鳥在天光雲影中出沒……當地秀美的風景也逐漸得到了王公貴族、文人雅客與市井民眾的關注,更有好事者摹仿杭州“西湖十景”,命名了北京“西湖十景”。明代武宗、神宗都曾在此泛舟取樂,文人也在此流連忘返,吟詩作賦,說此地“宛如江南風景”,百姓則會在桃紅柳綠時扶老攜幼,來到此處踏青賞春,即民間所說的“耍西湖”。


    清乾隆年間,此湖得名“昆明湖”並一直沿用至今。乾隆十五年(1750),清廷決定將原本的甕山泊拓寬,並在此修建清漪園。乾隆皇帝之所以賜甕山泊以“昆明湖”之名,是取漢武帝在長安開鑿昆明池操演水戰的典故,這也反映了他對漢武帝開疆拓土之功績的仰慕。乾隆多次在昆明湖泛舟遊玩,並為其題詩:“何處燕山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昆明湖之名表現了乾隆對漢武帝操練水師的贊賞,機緣巧合之下,晚清也在昆明湖西側建造了水操學堂,慈禧太後曾在此觀看水軍操練。不過,據說慈禧同意在昆明湖操練水師的目的之一是以此為借口重修建頤和園,甚至為修建頤和園挪用了北洋水師的軍費。慈禧太後的貪圖享樂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甲午海戰中國的戰敗。昆明湖既見證了清朝的春秋鼎盛,也見證了清朝的江河日下,“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令人感慨萬千。


    二、白浮玉泉入此湖


    昆明湖的名稱變化記錄了朝代更迭的足跡,而昆明湖上遊水源的變化則反映了其在北京城市發展過程中功能的變遷。昆明湖原屬玉泉山水代開鑿白浮泉注入昆明湖(彼時稱為甕山泊)後,當地便成了北京運河體繫中的蓄水庫。明代建立後,隨著白浮泉引水工程被廢棄,昆明湖水量逐漸減少,隨著農業的發展,此地成為京城貴族、文人雅居、市井居民的遊玩之地。清乾隆年間,沿香山、櫻桃溝引玉泉山水注入昆明湖,此地成為修築皇家宮苑所用的景觀湖泊。


    昆明湖與運河結緣,源自郭守敬主持的白浮泉引水工程二十八年(1291)起,郭守敬在白浮泉修築引水工程以供給京城漕運所需,源自昌平的河水“西折南轉”,注入了時稱“甕山泊”的昆明湖。此後,昆明湖的水面日益擴大,河流上下銜接,湖面一片煙波浩渺,形成了泓澄百頃的代的昆明湖水量不僅能滿足乘船嬉遊的需要,而且還能蓄水、洩洪,調節北京市市內水量。1991年初,頤和園曾開展過一次大規模的清淤工程,對湖底的文化遺存進行了調查,發現了湮廢於湖底的甕山泊西堤遺址及諸多金代文物。根據這些發現,學者認為自金代起朝廷便已經嘗試以昆明湖水滿足中都的用水需求代則在此地修築了堤壩以調節大都城內的水位,這就是“西堤”的由來。


    明代白浮泉引水工程湮廢,昆明湖水量減少,直至清乾隆年間纔重新恢復了泓澄百頃的壯觀場面。為了保障昆明湖水量充足,乾隆特意命人開發了西山、香山、臥佛寺等地山泉水,完成了彙集西山諸泉水的石槽工程。根據同治六年(1867)的昆明湖水源調查的結果,昆明湖水源於玉泉山,是朝廷借助香山、櫻桃溝兩泉,加以疏浚、引導後將水流停蓄於此的。此後,昆明湖成為皇家御用湖泊,功能上也由北京的蓄水池轉變為皇家的景觀湖。


    乾隆皇帝擴建昆明湖是為了修建清漪園(即日後的頤和園),而為了保障園中能夠復現江南的秀美風景,其中一個措施便是將昆明湖向東、西兩面擴展。在施工工程中,原本的“西堤”被鏟平,堤東的稻田及零星水面被闢為新湖,還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在昆明湖東岸重修了一道堤壩預防水患。乾隆皇帝在東堤昆侖石碑上題詩雲:“西堤此日是東堤,名像何曾定可稽。”有學者認為詩中的“西堤”代的堤壩,這首詩反映了昆明湖堤壩改造前後的滄桑變化,也有學者認為“西堤”指的是昔日暢春園中位於西側的堤壩,當頤和園(清漪園)建成後,昔日的“西堤”便成為了昆明湖東側的“東堤”,一座新的“西堤”則修築在了昆明湖的西側。


    三、亭臺樓閣繞湖邊


    頤和園昆明湖畔佇立著的亭臺樓閣,展現了我國古代古代建築之美。盡管歷經了時代的洗禮,這些美輪美奂的建築仍然吸引著遊客在此駐足。


    昆明湖畔的建築可分為建築群與單體建築兩種。將昆明湖納入其中的頤和園本身就是中國皇家園林中頗具代表性的、融人工建築與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建築群,而這一大建築群內又有多處將科學、藝術與中國古代文化相融合的小建築群。以曾作為慈禧太後寢宮的樂壽堂為例,其建築群包括水木自親宮門、樂壽堂、後罩殿、東西配殿、東西跨院、遊廊等。作為樂壽堂宮門的水木自親殿緊鄰昆明湖,門前有御碼頭,是慈禧太後從水路出入頤和園的登船處,殿兩側修建了白粉牆,牆上裝有各色什錦玻璃燈窗,將相對封閉的建築與窗外的湖光山色相結合,凸顯了北方傳統建築與江南明媚風景的交融。作為建築群的主體建築,樂壽堂是一座前後兩進,左右有跨院的大型四合院,院中依次排列著銅鹿、銅鶴、銅瓶等陳設,傳達出對慈禧太後平安長壽的祝願。樂壽堂院內還栽種了玉蘭、海棠、牡丹等植物,寓意“芝蘭玉樹”,在表達皇家典雅、莊重氣息的同時也富有生活感。民間稱為“敗家石”的青芝釉同樣被放置在樂壽堂院中,導遊以此為媒介向遊客介紹頤和園與慈禧的歷史傳說,而遊客們則在此駐足,感嘆這塊“敗家石”所見證的興衰更替。


    除展現頤和園整體規劃的建築群外,昆明湖畔還有著數量繁多的單體建築,幾乎囊括了中國古典建築的全部單體形式,如殿、堂、樓、閣、廊、亭、臺、塔、橋等。橫貫昆明湖的十七孔橋、臥在昆明湖畔的銅牛、恢弘的木結構建築佛香閣、精致的銅建築寶雲閣、由大塊石頭雕刻而成的石舫都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高超工藝水平。以昆明湖畔的銅牛為例,這隻神態自若、造型逼真的銅牛集工匠技術與古代文化於一身,被民眾視為鎮壓水患的神物,也是後世考察昆明湖水位變化的重要參照。乾隆皇帝題寫了《金牛銘》,首先回憶了“牛”與鎮壓水患的關繫:“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後人景從”;又表達了自己對昆明湖畔銅牛所寄予的期望:“制寓剛戊,像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黿”,要“金寫神牛,用鎮悠久”。碑文的後,乾隆表達了自己的理想與期望:“人稱漢武,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於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希望這尊湖畔的銅牛能夠為頤和園,為他所統治的大清國帶來安寧與祥瑞。這尊銅牛是許多遊人來到頤和園必看的景觀,乾隆所題的碑文更是頤和園歷史的重要見證。


    昆明湖所在的頤和園歷經歲月的洗禮,至今仍展示著中國古典建築融人工建築於自然山水之中的風韻。從清乾隆年間頤和園(清漪園)建築布局與建築形式基本奠定,到咸豐年間英法聯軍焚燒頤和園,再到光緒年間重建頤和園,昆明湖所在的皇家園林見證了中國古代王朝的輝煌與近代中國的艱難坎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頤和園受到重點保護和維護。1951年後,頤和園大批文物回歸。1961年頤和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北京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多年來政府多次撥專款對頤和園進行修整,2000年後,園內大部分建築得以重現原有的面貌,其餘建築遺址也得到良好的修繕和維護。


    “春風不改舊時波”,昆明湖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北京城的發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