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毓老師說老子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愛新覺羅·毓鋆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342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5534283
    作者:愛新覺羅·毓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2月 

        
        
    "

    編輯推薦

    《毓老師說老子》是書院講經真實記錄,作者是出身皇室、末代皇帝溥儀伴讀,曾師從陳衡恪、陳寶琛、羅振玉、葉玉麟等諸位碩學鴻儒的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毓老師師潛心研究經典近百年,私人講學一甲子,創辦天德黌社、華夏學書院,講授經史子集,受業弟子上萬人,遍及海內外.


     


    《毓老師說老子》,臺灣數個著名書院的山長均出自毓老師師門下,著名弟子還包括夏含夷、班大為、魏斐德、黃宗智、鄧爾麟等一批美國著名漢學家.


     


    讀《毓老師說老子》,能得為人處世之上智,正如毓老師說:“以古人智慧,啟發今人智慧.”


     


    中國歷代對經典的注解,從秦始皇到清朝都不敢把真經義講出來,幾千年來講學術都是奉旨行事,看《毓老師說老子》,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經典的真實面目.


     


    《毓老師說老子》*的特點是調和各家,化為實用,在毓老師師眼裡,《老子》不是玄學,而是談政治之術的上佳之作,可以作為政治上的上佳指南.


     


    毓老師書院講經繫列:


    《毓老師說》
    《毓老師說中庸》


    《毓老師說大學》


    《毓老師說孫子兵法》


     


    《毓老師說論語》 精裝


    《毓老師說易傳》 精裝


    《毓老師說人物志》 精裝


     


    《毓老師說莊子》 精裝


    《毓老師說老子》 精裝


    《毓老師說易經》(全3冊) 精裝

     
    內容簡介

    《毓老師說老子》以1978年7月至11月毓老師講學內容整理而成.毓老師強調,《老子》是一部言政治*之術的書,講的是政治之術而非政治之學.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之精深.研究《老子》必知“以靜制動、以弱勝強、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等幾個原則;“無為”的境界就是*的境界,一個人到“無為”的境界,則沒有不能做的事.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被尊稱為毓老,毓老的百歲人生堪稱傳奇。他是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幼年為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衡恪、陳寶琛、羅振玉、葉玉麟等大師,私淑熊十力,打下深厚的經學基礎。


    毓老潛心研究經典近百年,私人講學一甲子。1950年代,毓老開始為美國的漢學博士講解中國古代經典。1970年代,毓老先後創建天德黌舍、華夏學書院,講授經史子集,受業弟子上萬人,遍及海內外。目前臺灣地區數個著名書院的山長均出自其門下,學生有劉君祖、蔣勛、江丙坤、江宜樺、林義正、孫中興、溫世仁等。毓老其他著名弟子還包括夏含夷、班大為、魏斐德、黃宗智、鄧爾麟等一批美國著名漢學家。


       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真實的生命和和生機,2011年3月20日於臺北市家中辭世,享壽106歲。

    目錄
    前 言 001
    章 001
    第二章 027
    第三章 051
    第四章 057
    第五章 063
    第六章 077
    第七章 081
    第八章 087
    第九章 095
    第十章 099
    第十一章 117
    第十二章 121
    第十三章 125

    前 言 001
    章 001
    第二章 027
    第三章 051
    第四章 057
    第五章 063
    第六章 077
    第七章 081
    第八章 087
    第九章 095
    第十章 099
    第十一章 117
    第十二章 121
    第十三章 125
    第十四章 131
    第十五章 137
    第十六章 145
    第十七章 153
    第十八章 159
    第十九章 169
    第二十章 175
    第二十一章 185


    第二十二章 189
    第二十三章 195
    第二十四章 203
    第二十五章 207
    第二十六章 215
    第二十七章 221
    第二十八章 241
    第二十九章 249
    第三十章 253
    第三十一章 259
    第三十二章 263
    第三十三章 275
    第三十四章 283
    第三十五章 287
    第三十六章 291
    第三十七章 295
    第三十八章 299
    第三十九章 307
    第四十章 313
    第四十一章 317
    第四十二章 325
    第四十三章 331
    第四十四章 335
    第四十五章 339
    第四十六章 343
    第四十七章 345
    第四十八章 349
    第四十九章 355
    第五十章 371
    第五十一章 377
    第五十二章 383
    第五十三章 387
    第五十四章 393
    第五十五章 397
    第五十六章 401
    第五十七章 403
    第五十八章 407
    第五十九章 421
    第六十章 429
    第六十一章 435


    第六十二章 441
    第六十三章 447
    第六十四章 453
    第六十五章 463
    第六十六章 471
    第六十七章 473
    第六十八章 479
    第六十九章 483
    第七十章 487
    第七十一章 491
    第七十二章 493
    第七十三章 503
    第七十四章 511
    第七十五章 515
    第七十六章 519
    第七十七章 523
    第七十八章 527
    第七十九章 531
    第八十章 535
    第八十一章 539

    前言
    前言

    老師曾講授《老子》數遍,個人筆記以夏歷戊午年(指1978年.老師平日書年,正式多采干支,亦僅書數字,或有深意焉,謹依所止.不便處敬祈諒宥)及庚午1990年)兩次為完整.
    戊午年(1978年)7月3日(月、日為陽歷,後同),老師以嚴幾道先生評點本《老子》為主開講,參考宋龍淵先生《道德經講義》,以及河洛出版社出版《老子》王弼注、河上公注本諸書,至是年11月24日講畢.
    庚午年(1990年)9月3日則以宋龍淵先生《道德經講義》為主,王弼注為輔講授,至是年11月23日講畢.

    前言


     


    老師曾講授《老子》數遍,個人筆記以夏歷戊午年(指1978年.老師平日書年,正式多采干支,亦僅書數字,或有深意焉,謹依所止.不便處敬祈諒宥)及庚午1990年)兩次為完整.


    戊午年(1978年)7月3日(月、日為陽歷,後同),老師以嚴幾道先生評點本《老子》為主開講,參考宋龍淵先生《道德經講義》,以及河洛出版社出版《老子》王弼注、河上公注本諸書,至是年11月24日講畢.


    庚午年(1990年)9月3日則以宋龍淵先生《道德經講義》為主,王弼注為輔講授,至是年11月23日講畢.


    本講錄依戊午年筆記整理.自2014年始,至2015年8月由吳克學長、何丹曦學姐打字整理補充,又經往復討論釐訂,方始確定編排方式,草成初稿.然老師講課字字珠璣相扣,義義沛然貫通,嬉笑怒罵間,自然流露生命印證的智慧,救亡圖存聖時補弊的擔當,民胞物與道濟天下的襟懷.我們雖然希望如實紀錄老師上課所授,並捕捉老師顰笑褒貶之情,微言治世之義,故國夢回悱惻之感,但學局力促,不能表達於萬一.還望同門學長,識者方家,不吝賜正.


     


    老子其人


     


    《老子》作者是誰?老子是誰?一直有著不同的說法.早在司馬遷寫《史記》時就說:“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但說法再多,多從《史記》原文談起.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於衛,蘧伯玉;於齊,晏平仲;於楚,老萊子;於鄭,子產;於魯,孟公綽.


     


    另外先秦文獻關於老子的記載,有《莊子》《韓非子》《禮記·曾子問》.其中《莊子》多,有十九處.均可參考.


    老師講《老子》,重在“以古人的智慧,啟發我們的智慧”,於老子出生年代,書籍成書時間著墨不多,但以為就文章發展而言,必定由簡而繁,以《老子》之簡約,起源必早,再晚應不晚於春秋.縱有些附加上去的文字,那是所有古籍都有的現像.書既不晚於春秋,人活到戰國有可能,但不可能是生於戰國.


    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1993年10月湖北荊門出土《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乙丙本,據朱謙之、唐蘭、郭沂諸先生研究,各本抄寫成書的時間雖不同,但《老子》成書應不晚於春秋,可與此相印證.


     


    王弼其人其注


     


    王弼,字輔嗣,三國時曹魏山陽郡(今山東省金鄉縣)人.天纔卓絕,以二十四歲(226-249)的年齡,撰寫了《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論語釋疑》《周易大衍論》《周易窮微論》《易辯》等著作.但其成就,不在於著述數量,更在於創見.


    兩漢思想代表性的人物,一為董仲舒,一為王充.董仲舒會通經學,秉《公羊春秋》之旨,以聖人當新王;王充“從道不隨事”(《論衡·自然篇》),獨尊黃老,力反時趨,下開魏晉思想先河.然王充隻是魏晉新思想的起義發端,若論開國閎肆猶待王弼.


    兩漢學風有兩大弊端:一是空守章句師說迂闊煩瑣;一是與陰陽五行災異結合,援天道證人事流於荒誕.王輔嗣注《周易》,一掃兩漢根據宇宙推驗人生,運用像數推驗宇宙的學風


    由人的“情”、“意”出發,替換出“像”、“數”.將人生變化的推究,義理的樹立,回歸到人本身的“情”、“意”,回歸到老、莊、孔、孟.


    王輔嗣以為聖人有情無累,累由欲生,不由情起,應物無累,方是“無為”.


    所以王輔嗣注老子,特別強調“以無為本”.而“以無為本”,並不是在“空”、“無”中打轉,而是“將欲全有”.


    也因為“以無為本”,王弼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說:


     


    棄己任物,則莫不理.


     


    注《老子》三十八章說:


     


    是以天地雖廣,以無為心.聖王雖大,以虛為主.故曰:以復而視,則天地之心見.至日而思之,則先王之至睹也.故滅其私而無其身,則四海莫不瞻,遠近莫不至.殊其己而有其心,則一體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無執無用,故能有德而無不為,不求而得,不為而成,故雖有德而無德名也.


     


    老師說這裡的“滅其私而無其身”,即“克己復禮”之旨.


    “不德其德,無執無用”即《中庸》“《詩》雲:‘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和《論語·泰伯》孔子稱堯、舜、禹:“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之義.由此亦可見王輔嗣之援儒注老.


    由於對老、孔的會通,王輔嗣以“崇本息末”四字總結《老子》.《老子指略》說:


     


    然則,老子之文,欲辯而詰者,則失其旨也;欲名而責者,則違其義也.故其大歸也,論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極以定惑罔之迷.因而不違,損而不施;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賤夫巧術,為在未有;無責於人,必求諸己:此其大要也.


    老子之書,其幾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觀其所由,尋其所歸,言不遠宗,事不失主.文雖五千,貫之者一;義雖廣瞻,眾則同類.解其一言而蔽之,則無幽而不識;每事各為意,則雖辯而愈惑.


     


    老師講《老子》,特別推崇輔嗣注,認為是注《老子》注得好的本子.並且說他那麼年輕時寫的東西,我們再三參詳,尚不能了悟,今人好批評古人,徒見其不自知耳.


    隻可惜輔嗣早逝,未得見其學之所止,亦中國學術一大損失.


     


    嚴復其人其批


     


    老師講《老子》采取嚴復評點王弼注本次數多,曾說:“嚴老夫子的批,批於清末,比較近代化,有新觀念.至於可否,同學自己了悟.”


    嚴復,生於清咸豐四年(1854),卒於民國十年(1921),乳名體乾,初名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名復,字幾道,晚號愈壄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他提出的翻譯標準“信、達、雅”,可以說是千古移譯不變之理,他翻譯的《天演論》,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知撼動了多少中華兒女有志的心靈.當年有位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的同學,後改名胡適,字適之,成了大名鼎鼎的胡適之老師,正是因緣於此.


    幾道先生評點《老子》出版,肇因鍔.熊氏在《侯官嚴氏評點老子》一書序中提及:


     


    癸1903年),餘在京師,出所評《老子》,就吾師侯官先生諟正.先生為芟薙十九,而以己意列其眉.久之,丹黃殆遍,以王輔嗣妙得虛無之旨,其說亦間有取焉.受而讀之,大喜過望,南旋,持示義寧陳子.陳子亦絕嘆,以為得未曾有,促餘刊行,後復請先生附益千數百言.頃來東瀛,遂鈔付活版,公於世……


     


    嚴復久研《老子》,但評《老子》,當鍔的眉批的基礎上,“附益”之而成,鍔、陳義寧催促下完成刊行.


    幾道先生評點《老子》雖出於偶然,但蘊蓄所積,實有所指.因當時中西文化交彙,君主民主爭議蜂起,應改良、應革命,思潮譎蕩.老氏之學,被其時尊為知識分子導師者認為:老子陰狠到極,外似仁柔,如貓之捕鼠耳,申、韓皆祖老氏.


    幾道先生有感於此,久有點評《老子》,以正視聽之意,先生在《老子》第十章“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數句上說,“夫黃、老之道,民主之國之所用也,故能長而不宰,無為而無不為;君主之國,未有能用黃、老者也.漢之黃、老,貌襲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術乎!而申、韓有救敗之用.”換言之,由肯定申、韓一派有糾偏補正之功,進而肯定《老子》:“民主之國之所用也.”


    老師課堂上,常言“悟得老氏妙,申韓弊可調”,或亦有感於此.老師也常說“嚴批極好,其好不在文章,而在事理參得透”.而嚴氏老學,或亦歷史轉折中,老學研究逸思繽紛的一筆.


     


    宋龍淵《道德經講義》


     


    宋龍淵,山西人.順治六年(1649)開科選賢,殿試三甲,欽選探花.曾任國史館總裁、都察院都御史、經筵講官、侍讀學士等職,在京供職三十餘年,康熙稱其勷贊中樞,公忠體國.康熙十八年(1679),致仕還鄉,專修清靜無為之道,注道德經講義.歷二十多載,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由其子宋家廉進呈御覽.


    康熙所以重視此書,因為“其言洞徹,秘義昭融”,皇族讀之,不爭權奪位,則可永保江山,“因此特命鋟梓,用廣流傳.凡宗室皇冑,暨文武臣工,均皆敕讀.”


    老師講授《老子》,也很重視宋龍淵的注.老師曾說,宋龍淵注“其言洞徹,秘義昭融”.“學《老子》,同學好自宋老夫子入手,再看王弼注,然後看嚴批.看古人的解釋,和今人有什麼不同,自己慢慢了悟.當年老師讀《老子》,即由宋龍淵注入手.”


    不過老師說的“其言洞徹,秘義昭融”,與康熙的著眼點並不相同,因“宋老夫子確有見道之言”.例如,宋龍淵先生在《觀玅章》注說:


     


    凡看經之法,須當正心誠意,不可輕忽放過一字.將自己之言行,體認聖賢之言行.或有不能行者,必須奮志勉力;或有不能明者,必須拜問明師.久久行之,自然心地開明.若或草草看過,心地不明,大道未徹,與不看者何異乎.


     


    即與老師耳提面命之言,身體力踐之行相印證.再如《道德經講義》後一段:


     


    然則欲積於己,不以公諸人者,雖放其言,巧其辯,多其知,終不合於天,背於聖,究無益於人,亦無益於己.經文已終.深著此義者,見人打破個私字,則知人己一體,得則俱得,打不破個私字,則人我必分,失亦俱失,深為萬世致警也.


     


    正是老師常說,“一個私字,害盡天下蒼生”之義.若此者甚多,至於老師對《道德經講義》詳細說解,則有待他日同門整理老師庚午1990年)《老子》講錄.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


     


    老師上課,偶爾引用當時廣文書局印行的《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經》.《河上公老子道德經》,相傳為河上丈人或河上公所撰.


    司馬遷《史記·樂毅列傳》提到河上丈人說:


     


    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


     


    葛玄,三國東吳道士,《抱樸子》著者葛洪從祖父,受持丹經,傳弟子鄭思遠,鄭思遠傳葛洪,後形成道教靈寶派.靈寶派“祖述三張,弘衍二葛”,奉誦《道德經河上公章句》五千言.


    由於道教徒傳授修習,流傳日廣,王羲之即有寫《河上公老子》換鵝的佳話.而《河上公章句》也與王弼注本,成為流傳廣的注本.


    《道德經河上公章句》中說“聖人治國,與治身同也”(第三章).“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治身者,呼吸精氣,無令耳聞也.治國者,布施惠德,無令下知也”(第十章).養生之說更為其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他在章開宗明義即言:


     


    “道可道”,謂經、術、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非自然長生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跡匿端,不可稱道.


     


    也就是說河上公認為:“經、術、政、教之道”,是“非常道”.常道是“自然長生之道”.聖人要學自然、學治身,以養生;養生重在精、氣、神.


    《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河上公說:


     


    “根&rdqu也.言鼻口之門,是乃通氣所從往來.(第六章)


     


    不過,老師於此,並不多言.其於靜坐之法,則待同門得師傳者,詳言之.


    總之,河上公認為“治身者當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虛,神乃歸之也.治國者,寡能統眾,弱能使強”(第十一章).


    有關河上公章句版本問題,由於老師上課未曾提及,於此不贅,如有興趣,可參考王明先生、王卡先生諸先進大作.


     


    毓老師講老子


     


    老子之學或以為其於人之蠱壞,洞微燭遠,然守雌、藏機,反智消極,終歸獨善、自利,雖可益人理趣,而無可養人惻隱之端、剛大之氣.然考諸載籍,殊非如此,司馬談《論六家要指》說:


     


    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可見先秦之學,皆為治世.


    但是,


    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儒者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


     


    隻有: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調和各家為實用,並進一步闡釋說: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無為,守清淨也.無不為,生育萬物也.其實易行,看得清楚行事規則,各守其分,故易行.其辭難知.看清萬物的真實現像,開枝散葉,發為言辭,幽深微妙,故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任自然.無成執,無常形,沒有固定的做法和路子.故能究萬物之情.究萬物之實.不為物先,不為物後,因物為制.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與時俱進,因時之物,成法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根據實際資源條件,因其萬物之形,成度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聖人教跡不朽滅者,順時變化.虛者道之常也,宇宙規則,環境生態,看不到摸不到.因者君之綱”也.叢林規則,適者生存.君者,以百姓之心為心,因百姓之心以教,執其綱而已.群臣並至,道並行而不悖.使各自明也.使各自發揮所長.此即《易經》“保合太和”的境界.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空也.言實不稱,則為空.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不肖者欽慕賢者.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雞鳴狗盜,各有其用.乃合大道,混混氣充沛.光耀天下,獲得無比的成功.復反無名.重新回到無知、無識、清靜無為.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老師講《老子》,亦由致治著眼,字字見諦,通俗入妙,並以為“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之精深,不讀孔子不知中國文化之博大”,謹節錄所言,蠡窺其要.


    老師講學的態度:


     


    以古人的智慧,啟發我們的智慧.


    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


     


    老師講《老子》的要點:


     


    《老子》是一部言政治之術的書.這裡要注意,他講的是政治之術而非政治之學.


    研究《老子》必知幾個原則:“以靜制動、以弱勝強、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見章)


    悟得老氏妙,申韓弊可調.


    書,就是個啟示,怎麼想都行,在乎去悟.


    老子重要就是“反”字.道不是空的,得有對像,得有用.如何有用?“反者道之動”.第二章以下講的都是“反”.什麼是“反”?“不隨於所適,其體獨立”,這就是“反”.(見第二十五章)

    媒體評論
    毓師是一位生不逢時的英雄豪傑;是一位人品冰清玉潔、人格光明峻偉的奇男子;是一位滿腹經綸、木鐸天縱的稀有醇儒。毓師從英雄轉化為聖賢,在時間的長河中,是一位轉型成功,破格,破紀錄,寫歷史的老師。毓師是是毓門弟子的榮耀、後世的典型、當代的傳奇。
    ——黃大炯

    從1975年3月起得列門牆,親炙教化,迄今已整整卅六個年頭,毓老師真正是影響並改變我一生的人。多年來闖蕩歷練,不管遭遇什麼挫折橫逆,隻要想起老師的行誼風範,就覺得不算什麼,繼續奮發前行。而今而後,再歷人生重大憂患,求教無門,一空依傍,隻能乾乾夕惕,自強不息。
    ——劉君祖

    毓師是一位生不逢時的英雄豪傑;是一位人品冰清玉潔、人格光明峻偉的奇男子;是一位滿腹經綸、木鐸天縱的稀有醇儒。毓師從英雄轉化為聖賢,在時間的長河中,是一位轉型成功,破格,破紀錄,寫歷史的老師。毓師是是毓門弟子的榮耀、後世的典型、當代的傳奇。
    ——黃大炯

    從1975年3月起得列門牆,親炙教化,迄今已整整卅六個年頭,毓老師真正是影響並改變我一生的人。多年來闖蕩歷練,不管遭遇什麼挫折橫逆,隻要想起老師的行誼風範,就覺得不算什麼,繼續奮發前行。而今而後,再歷人生重大憂患,求教無門,一空依傍,隻能乾乾夕惕,自強不息。
    ——劉君祖

    經典教育不能隻是光說不練,重要的是經典內涵的實踐。老師一生以身作則,帶領學生行士君子之風,深化經典的人格教育。他的學生遍及產、官、學界,許多學生是目前社會上的精英、棟梁,當他們頭角崢嶸地為社會一展長纔時,老師由自己做起的人格教育,就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處世方式。因此,老師授予學生人格上的教導,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可謂既廣又遠。
    ——黃忠天

    老師就像一陣天風,至大至剛,從千裡之外吹來,從遙遠的古代吹到現代,從內地吹到臺灣,把消沉將熄的中華文化的灰燼吹醒了,給無數年輕人帶來光明於空茫之中,給臺灣帶來溫暖和力量。這是一個美的傳奇,而它的意義還有待我們思索。
    ——賴聲羽

    毓老師識時不失位,乘勢知進退,以果行育德,卜居隱巷,藏道於民。在剎剎生新的自然環境中,要守經也要能通權,這纔真的叫識時務,識時務者纔稱得上是俊傑。“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世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撥。”龍德而隱是老師“君子而時中”的真精神,知節、守節、行節是老師的大慧智、大德行,所以我們可以大聲地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毓師也。
    ——林明進

    毓老師的一生,是一部中國近代史,是傳承五千年的文化道統,然而讓人動容的,是他為臺灣這塊土地付出了整整六十年、一甲子的私塾經書教育!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在滾滾歷史洪流中幸存至二十一世紀的前清遺老,對民族、對教育、對人類的貢獻與深情堪稱偉大。
    ——曾百薇

    有人想見老師,但是見不到。有人來見了,被他當頭棒喝,不敢再來了,因為他看到了一個人的起心動念。
    ——鐘友聯

    在線試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以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

    本章盡講“反”,宋龍淵本作:“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聞相和,前後相隨.”此言道之動,道不是空的,得有用,有對像,“反者道之動”,與《易經》完全一樣.
    《易經·繫辭下傳·第五章》雲:“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此即大本,從天之道到人之事.
    《易經·繫辭下傳·第十二章》說:“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老子之學本於《易》,而特別懂得變,因為他特別識變.《易經》說“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老子》章王弼注“凡有之所利,必以無為用”,因為什麼?用現代話說,一切變動都是有目的的,變動若無利,則一動不如一靜,何必亂動呢?
    “以”,因也.變動因利而言,吉兇因情而遷.用今天話來說,吉兇以環境而遷、而變.所以,今天你還顯赫得不得了,明天你就成為階下囚.天下事沒有的美丑、善惡、真偽,勝者王侯敗者賊.你今天說我是假的;明天,假的就是真的,真的就是假的.
    一個人不要吉兇一來,就吉兇了.說這下不得了了,我得跳河.也許你前腿下去,後腿還沒下去,你就是真的了.那下,如果下去,豈不垮了?豈不白守寡了?總之,沒有板上釘釘的事.
    《易經·繫辭下傳·第十二章》接著說:“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與《老子》這段完全一樣.有時《老子》還是《易經》的注解,不讀《老子》,還不知《易經》那麼神.所以,先秦的東西可以比著讀.每個可以旁通.
    “難易相成”,參見宋龍淵注.

    【宋龍淵注】“難”之一字,譬如心思不能到,人力不能勝,或天時、或人事,背亂乖違,不能成就,是以謂之難.“易”之一字,譬如不有造作,不用心機,自然而然,無為而為,是以謂之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以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


     


    本章盡講“反”,宋龍淵本作:“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聞相和,前後相隨.”此言道之動,道不是空的,得有用,有對像,“反者道之動”,與《易經》完全一樣.


    《易經·繫辭下傳·第五章》雲:“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此即大本,從天之道到人之事.


    《易經·繫辭下傳·第十二章》說:“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老子之學本於《易》,而特別懂得變,因為他特別識變.《易經》說“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老子》章王弼注“凡有之所利,必以無為用”,因為什麼?用現代話說,一切變動都是有目的的,變動若無利,則一動不如一靜,何必亂動呢?


    “以”,因也.變動因利而言,吉兇因情而遷.用今天話來說,吉兇以環境而遷、而變.所以,今天你還顯赫得不得了,明天你就成為階下囚.天下事沒有的美丑、善惡、真偽,勝者王侯敗者賊.你今天說我是假的;明天,假的就是真的,真的就是假的.


    一個人不要吉兇一來,就吉兇了.說這下不得了了,我得跳河.也許你前腿下去,後腿還沒下去,你就是真的了.那下,如果下去,豈不垮了?豈不白守寡了?總之,沒有板上釘釘的事.


    《易經·繫辭下傳·第十二章》接著說:“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與《老子》這段完全一樣.有時《老子》還是《易經》的注解,不讀《老子》,還不知《易經》那麼神.所以,先秦的東西可以比著讀.每個可以旁通.


    “難易相成”,參見宋龍淵注.


     


    【宋龍淵注】“難”之一字,譬如心思不能到,人力不能勝,或天時、或人事,背亂乖違,不能成就,是以謂之難.“易”之一字,譬如不有造作,不用心機,自然而然,無為而為,是以謂之易.


     


    宋龍淵解“難易”好到極點.“難易相成”,沒有易,顯不出難來.沒有難,也顯不出易的美.像同學,沒在這屋上過課,能知道冷氣的高貴?我們這是“冷熱相覺”(老師課室為客廳,此次講《老子》為戊午年七月夏日,學生多,無冷氣,同學揮汗聽課,老師曾戲言“汗牛充棟”.此處“冷熱相覺”,是戲言,亦另有所指).


    “長短相較”,那有什麼長短?就因為相較,始有長短.明白這個,心中就有定力.因“反者道之動”,善惡美丑沒有好壞,那隻是道之動而已.沒有熱,怎麼知道涼的寶貴?沒有冷,怎麼知道熱的舒服?不相較何來長短?天下事,自己想一想,等想到通的時候,何必把一剎那看成是真的.就因為自己朝生暮死,纔把一剎那看得那麼重要.不是朝生暮死,又何必重視一剎那呢?同學看什麼大驚小怪,老師看什麼笑笑,因為有多少“倉皇辭廟”的經驗.


    一個人為什麼有定力?因為看得太多了.


    你說那老頭無恥.那是你的看法.我看我的廢物,都是芬芳,簡直美透了.明白了這,去悟,多少能懂些……總之,不要把一剎那看得驚天動地(老師有身世之感).


    舉個例子,像管仲與召忽,季路看召忽簡直廢物都香,老夫子不以為然,識之為“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自己還不知道——“而莫之知也”.這就是季路太重視一剎那了.等孔子對管仲不但不去死,還相之,就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如其仁,如其仁”(《論語·憲問篇》).老夫子看的就不是一剎那,而是剎剎那.


    這兩觀念要注意.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