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斯文:張栻、儒學與家國建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76-401
    【優惠價】
    173-251
    【作者】 周景耀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理論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194069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9406912
    作者:周景耀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

    編輯推薦

    以史為鋻,可明得失,以前賢為師,可得啟迪。


    南宋大儒張栻開顯了一代學宗的器識與宏願,成為永世之楷模。通過對張栻及“張栻思想與民族復興”這一學術議題加以研討,理清張栻的思想脈絡和文化成就、啟發靈感,並結合實際就復興中華文化提出建設性的方略。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當代的中國夢,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南宋大儒張栻研究的論文結集,主要涉及張栻的易學、理學、教育、政治、詩學、史學等方面的研究,內容較豐富,代表了張栻研究的*進展。通過對南軒昔時之所思所論的探究,希望為今日傳統文化之傳承、中國文化主體性之建設、中國文化之特質及其淵源流變之闡發、當下國家國族建構、世界文明發展進程提供有益的啟示,亦望經由張栻的研究,助推中國傳統文化一陽來復之勢的真正形成與到來。
    作者簡介
    周景耀,安徽省潁上縣人,清華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職於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中文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詩學、跨文化研究、中國思想史等。
    目錄
    目 錄
    趙 輝 序一 1
    張勁松 序二 3
    劉 東 國學如何走向開放與自由 1
    付長珍 市場時代的儒學復興與秩序重建 17
    楊世文 張栻的治國理政思想及時代意義 27
    蔡方鹿 張栻反對“四風”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44
    粟品孝 “論說”與“事業”:理解張栻義利觀的兩個維度 51
    文碧方 張栻與胡宏、朱熹 58
    王麗梅 即體即用與體用分離 75
    肖永明 申蔚竹 南宋湖湘學派對周敦頤“理學宗主”
    形像的初步建構 86
    楊瀟沂 吳仰湘 試論張栻的知行觀及其成因 94
    殷 慧 論張栻的禮學思想 104

    目 錄


    趙 輝 序一 1


    張勁松 序二 3


    劉 東 國學如何走向開放與自由 1


    付長珍 市場時代的儒學復興與秩序重建 17


    楊世文 張栻的治國理政思想及時代意義 27


    蔡方鹿 張栻反對“四風”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44


    粟品孝 “論說”與“事業”:理解張栻義利觀的兩個維度 51


    文碧方 張栻與胡宏、朱熹 58


    王麗梅 即體即用與體用分離 75


    肖永明 申蔚竹 南宋湖湘學派對周敦頤“理學宗主”


    形像的初步建構 86


    楊瀟沂 吳仰湘 試論張栻的知行觀及其成因 94


    殷 慧 論張栻的禮學思想 104


    楊 朗 《南軒易說》中的目視 114


    周景耀 張栻論諸葛亮:義利之辨與現代性問題 123


    張申平 張栻與“湖湘文統” 141


    寧志奇 綿竹南軒故裡史跡新考 160


    葉文舉 張南軒的《詩經》研究及其詩學主張 170


    黃阿莎 非與輞川做近鄰,實由造化得心源 181


    鄒嘯宇 “體用相須,貴體重用” 191


    胡 傑 探討張栻經學與理學的關繫 203


    賴和平 究竟在何處安身立命? 213


    任 仁 張栻與呂祖謙往來書信編年考證 221


    張建坤 “生民”與“民生” 229


    陳苛軍 張南軒“知行互發”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發 249


    胡俊俊 胡 瓊 張栻朱熹暗引故訓考同 253


    羅晶寶 南軒故裡流淌的對聯文化 263


    高 雷 張栻的書院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267


    紀洪堤 略論佛教與儒家修為的異同 274


    蔣德偉 張栻太極思想與太極拳學試析 282


    王麗梅 高 雷 “張栻思想與民族復興學術研討會”綜述 288

    前言
    序一

    德陽市人民政府市長 趙 輝

    2016年9月26日至28日,來自韓國, 中國澳門、臺灣及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科研機構的40餘位專家學者及特邀嘉賓相聚在“古蜀之源,重裝之都”德陽,就“張栻思想與民族復興”這一學術議題進行研討,會議圍繞張栻思想與民族復興、張栻與儒學、張栻的理學思想、張栻的政治思想、張栻與本地文化等議題做了廣泛的交流與討論。

    序一


     


    德陽市人民政府市長 趙 輝


     


    2016926日至28日,來自韓國, 中國澳門、臺灣及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科研機構的40餘位專家學者及特邀嘉賓相聚在“古蜀之源,重裝之都”德陽,就“張栻思想與民族復興”這一學術議題進行研討,會議圍繞張栻思想與民族復興、張栻與儒學、張栻的理學思想、張栻的政治思想、張栻與本地文化等議題做了廣泛的交流與討論。


    德陽人傑地靈,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厚重的人文素質與發達的重工業基礎,被譽為“川西明珠”,是古蜀文明發祥地。三星堆遺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白馬關、諸葛雙忠祠等三國遺蹤遍布境內,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的綿竹年畫名揚海內外,全國四大孔廟之一的德陽文廟璀璨古今,“中國德孝城”德孝文化源遠流長。德陽生態環境良好,是國家衛生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德陽英纔輩出,誕生了三國名臣秦宓、南宋名相張浚、理學宗主張蘇易簡、文學、“戊戌六君子”之一楊銳等眾多名人。


    南軒先生誕生於德陽綿竹,幼承家學,用功早慧,博學多纔,曾師從胡宏,深得胡宏賞識,稱“聖門有人,吾道幸矣”。南軒先生創建城南書院,主嶽麓書院教事,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並稱“東南三賢”。南軒謚宣,從祀文廟,宣公懷瑾握瑜,其“體國之忠”,“為政之勤”,“為學之謹”,“立身之正”等品質,充分展現其傳道濟民的濟世情懷,光輝而短暫的一生是實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開萬世之太平”的光輝典範,由此開顯了一代學宗的器識與宏願,成為永世之楷模。


    以史為鋻,可明得失,以前賢為師,可得啟迪。對張栻的政治、教育和理學思想的深入交流和探討,理清其思想脈絡和文化成就、啟發靈感、結合實際就復興中華文化提出建設性的方略,是會議所追求的目標。會議的論文集的行將出版,是德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熱誠祝賀張栻研討會論文集的出版,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存亡續絕、傳承和發揚行將起到重要作用,也將促進德陽文化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也有益於帶動德陽經濟之繁榮。


    張栻的思想研究還將繼續,我們對文化主體性的建設還在行進。文明貫通古今,文化連接世界,德陽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朋友來此地調研指導、交流學術、傳播文化。


    有感於斯,特以為記!

    在線試讀
    國學如何走向開放與自由
    劉 東

    (一)
    我們都知道,孔子曾經向著“德之不修”和“學之不講”的狀況,表達出特別深切的憂慮。而如果再參照他那個年代“禮崩樂壞”的現實,我們就不難由此體會出,對於學術話語的“講說”或“講談”,至少從孔子的角度來看,對於文化傳統的傳習與發展來說,具有相當關鍵的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這是因為,一旦這樣的“講說”或“講談”被冷落了下來,載有文化精義的經典就要被束之高閣了,而文化的內在運脈也便要漸漸式微了。
    正因此,對於學術話語的這種持續“講說”或“講談”,便應被視作支撐起一種文化傳統的、須臾不可稍離的深層推力。更不要說,這種來自主體內傾的文化動力,對於由孔子所開出的這個文化類型而言,又具有遠較其他文化更為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此種文化的特點恰在於“無宗教而有道德”;也就是說,它決定性地舍棄了在它看來並不可靠的、至少也是屬於未知的外在神學支點,轉而去向更有把握體會到的、來自主體的仁愛之心去尋求支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纔曾這樣來總結此種文化模式的獨特貢獻:“善於自我救度的、充滿主動精神的人類,實則隻需要一套教化倫理、提升人格的學術話語,去激發和修養社會成員的善良天性,就完全可能保證日常生活的道德判斷,從而不僅維繫住整個社會的綱常,而且保障人們去樂享自己的天年!”
    我們知道,到了兩千多年以後,為了維持這種話語本身的生機,以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狀態,現代學者馮友蘭又在他的《新理學》一書中,把儒家後學對於它的“講說”或“講談”活動,區分成了“照著講”和“接著講”兩種。而沿著他的這種思路和句式,我跟著又把從“照著講”到“接著講”的關繫,發展到了再從“接著講”到“對著講”的關繫。——回顧起來,我當時正在北大比較所工作,也就是說,當時我正集中關注著文明邊界上的問題。所以,按照自己當時的心念,如果能把上述兩組辯證關繫再串聯起來,那麼,借助於這三種接續產生的、針對全部既有人類智慧種子的,既嚴肅又靈動的講說態度,就有可能牽出一條足以把我們引領出“諸神之爭”的紅線。

    國學如何走向開放與自由


    劉 東


     


    (一)


    我們都知道,孔子曾經向著“德之不修”和“學之不講”的狀況,表達出特別深切的憂慮。而如果再參照他那個年代“禮崩樂壞”的現實,我們就不難由此體會出,對於學術話語的“講說”或“講談”,至少從孔子的角度來看,對於文化傳統的傳習與發展來說,具有相當關鍵的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這是因為,一旦這樣的“講說”或“講談”被冷落了下來,載有文化精義的經典就要被束之高閣了,而文化的內在運脈也便要漸漸式微了。


    正因此,對於學術話語的這種持續“講說”或“講談”,便應被視作支撐起一種文化傳統的、須臾不可稍離的深層推力。更不要說,這種來自主體內傾的文化動力,對於由孔子所開出的這個文化類型而言,又具有遠較其他文化更為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此種文化的特點恰在於“無宗教而有道德”;也就是說,它決定性地舍棄了在它看來並不可靠的、至少也是屬於未知的外在神學支點,轉而去向更有把握體會到的、來自主體的仁愛之心去尋求支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纔曾這樣來總結此種文化模式的獨特貢獻:“善於自我救度的、充滿主動精神的人類,實則隻需要一套教化倫理、提升人格的學術話語,去激發和修養社會成員的善良天性,就完全可能保證日常生活的道德判斷,從而不僅維繫住整個社會的綱常,而且保障人們去樂享自己的天年!”


    我們知道,到了兩千多年以後,為了維持這種話語本身的生機,以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狀態,現代學者馮友蘭又在他的《新理學》一書中,把儒家後學對於它的“講說”或“講談”活動,區分成了“照著講”和“接著講”兩種。而沿著他的這種思路和句式,我跟著又把從“照著講”到“接著講”的關繫,發展到了再從“接著講”到“對著講”的關繫。——回顧起來,我當時正在北大比較所工作,也就是說,當時我正集中關注著文明邊界上的問題。所以,按照自己當時的心念,如果能把上述兩組辯證關繫再串聯起來,那麼,借助於這三種接續產生的、針對全部既有人類智慧種子的,既嚴肅又靈動的講說態度,就有可能牽出一條足以把我們引領出“諸神之爭”的紅線。


    正是為了克服片面囿於某一傳統的“接著講”,我們就必須把它進一步解放為“對著講”!事實上,每天都摞向我們案頭的西方學術譯著,和林立於我們四壁書架上的中國古代典籍,已經非常鮮明和直觀地提示著我們,如今不管誰想要“接著講”,也至少要承襲著兩種精神傳統去開講,——而且是兩種經常在相互解構和解毒的傳統!由此很自然地,如果我們自信還並非隻是在以西方傳統或中國傳統為業,而是在以思想本身為自己的事業,那麼兩種傳統之間的“對著講”,就無疑是一種更合理也更寬容的學術選擇。


    在那以後,我雖然又調到了清華國學院,工作的重心也隨之有所調整,可自己在這方面的持續關注,卻沒有發生過絲毫的轉移或變遷。毋寧說,我倒是發現了這種種從“照著講”到“接著講”再到“對著講”的、越來越豐富和細膩的講說方式,對於如何開展國學本身“講說”或“講談”,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而為了能充分展開這種想法,我又需要在開頭的這一節裡,先來講清在這三種“講說”方式之間,究竟是如何漸次升華和不可分割的。


    首先應當看到,學者們之所以會一再地提出和細化這類區分,而先從“照著講”走到了“接著講”,又從“接著講”走到了“對著講”,當然是因為大家都在具體“講說”的過程中,不斷意識到列在後面的那種“講說”方式的必要性。——比如說,即使隻打算去“照著講”,實際也不會隻是在老實巴交地照本宣科,而必須充分調動起闡釋者的積極性,否則就什麼想像力都發揮不出來,什麼新意和創見都“講說”不出來,從而也就勢必要被後人所忽略或淘汰了。正因為這樣,正像伽達默爾早已向我們展示過的那樣,在作為一種有機過程的“講說”活動中,真正稱得上卓有成效的“照著講”,就隻能是充滿參與精神的“接著講”,哪怕有人挑明了要嚴格地采用漢學(漢代之學)的方法。


    進而言之,由於文化之間越來越密切的交流,已使得任何統緒都無法單獨自閉,又使得任何想要在哪條單線內進行的“接著講”,都會不自覺和程度不一地變成了“對著講”。——比如,如果隻看其表面的宣示,唐代韓愈口中的“道統”曾是何等的森嚴和排他,所謂“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


    可在實際的文化操作中,等到這個“道統”在後世真被繼承下來,獲得了被稱作宋代“道學”的精神後裔,卻不僅沒對佛老進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韓愈:《原道》],反而被後者打上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難道不是這樣嗎?如果沒有印度文化的傳入與接受,其立論重心原在仁愛之心的儒家,頂多也隻會以康德式的“主觀的合目的性”,去虛擬地提出《易傳》中的天地解釋,以充當自家學說內核的、拉卡托斯意義上的“保護性假說”。而宋明理學的那些基本命題和圖式,什麼“格物/致知”,什麼“主敬/主靜”,什麼“天理/人欲”,什麼“道心/人心”,什麼“天地之性/氣質之性”,就不會照後來的樣子被誘發出來。——盡管話說回來,又必須是沿著儒家學術的基本理路,和不失這種人生解決方案的基本特色,這類的誘發纔會顯出積極的效果;正因為這樣,在先秦時代曾經看似平分秋色的“儒分為八”,也就不可能獲得同樣的思想史地位。


    既然說到了這裡,就不妨再跟著補充說明一句,人們以往在這方面,似乎未能以同等的注意力看到,理學家之所以能順利汲取當時的“西學”(西域之學),則是因為早在他們的時代之前,中原文化便已針對著外來的佛學話語,而長期采取了“對著講”的文化策略,從而既逐漸化解了其外在性,又悄悄把它轉化為可以優勢互補的思想材料。而這也就意味著,不光是在理學家那裡,實則早從佛學剛剛傳入開始,這種“對著講”的過程就起始了。——這也就從另一個重要的角度,益發證明了我所提出的“對著講”的普遍化和有效性。


    更不要說,盡管在一方面,正如我以前已經指出過的,“馮先生當年想把‘接著講’跟‘照著講’劃分開來,其本意無非是賦予後者以學術合法性,以便名正言順地對經典進行創造性的發揮。——這樣一來,如果他在&lsqu六書’中想要代聖人立言,就隻需照顧這些言論是否貼合儒學的內在走向,而不必計較是否確有先賢的語錄可供征引”


    可在另一方面,這位自覺要來做個“宋學家”的現代學者,實則又在宋明理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揉進了西方哲學的要素,於是在這個意義上,他當年借以自況的這種“接著講”,也就屬於一種照顧面更廣的“對著講”了,也即又不光是在中印文化之間來“講說”,還更是接續著中、西、印三種文化的統緒,來進行水乳交融的、你中有我的“講說”。


    出於同樣的道理,現代中國著名的“新儒學三聖”,也即性格既鮮明、貢獻亦突出的熊十力、梁漱溟和馬一浮,這些學者從一個方面來說,當然也都是“接著”宋明理學來講的,而且或許正因為此,他們纔如此不約而同地,全都突顯了自己的佛學淵源,而這自然就已經屬於“對著講”了;可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所共同發出的學術話語,還又在同時回應著西學的強烈衝擊,而或隱或現地回應著外部世界的挑戰,——甚至,即使是在那些看似未涉西學的命題中,如果細繹其立意的初衷亦莫不如此,而這就更要屬於自覺的“對著講”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