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錢文忠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54826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5482631
    作者:錢文忠著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8月 

        
        
    "

    編輯推薦
    傳統文化的復興,儒家文化新時代的崛起

    在國家全面振興傳統文化之際,國學經典,儒家文化的啟蒙之作《三字經》和《弟子規》又重新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錢先生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解讀,借鋻古人、融會歷史、貫通現代,將積澱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演繹成當今社會生活道德規範的寶貴鏡鋻。

    中國文化的奠基之作,國學經典**現實意義的解讀

    傳統文化的浸染從國學啟蒙開始,去除封建糟粕,著重其修身治學、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理念和規範為綱,充分融入對現實的深層次思考,充分揭示了新國學經典對現代人的巨大作用,對現代社會存在的諸多道德危機,提出了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百萬暢銷之作全新修訂,打造傳承百年的經典作品

    在百家講壇版本暢銷數年之際,由錢文忠主審,多位專家聯合修訂。對《錢文忠解讀弟子規/三字經》這套經典作品精雕細琢,更附贈錢文忠先生手書真跡,打造出足以傳承百年的文化精品。
     
    內容簡介
    錢文忠以《三字經》《弟子規》原文內容包括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理念和規範,短小精干的故事和文字,講述了百則故事和案例,充分融入了儒家思想中關於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等思想的精髓。

    作為國學經典的啟蒙讀物,錢先生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解讀,借鋻古人、融會歷史、貫通現代,將積澱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用生動的語言,針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諸多道德危機問題,提出建設性的解決之道,成為當今社會生活道德規範的寶貴鏡鋻。

     

    作者簡介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學繫教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纂委員會委員。

    錢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繫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20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繫,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

    錢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巴利文講稿》、《錢文忠內外學》、《醫聖李時珍》、《汶川集》(合著),《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大陸版和臺灣版,《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錢文忠說即墨》、《戊子草》、《班墨傳奇》、《傳統的再生》、《乙丑草》。譯作有:《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表各類文章近三百篇。
    目錄
    講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講昔孟母,擇鄰處
    第三講子不學,非所宜
    第四講香九齡,能溫席
    第五講一而十,十而百
    第六講曰春夏,曰秋鼕
    第七講曰仁義,禮智信
    第八講父子恩,夫婦從
    第九講論語者,二十篇
    第十講孟子者,七篇止
    第十一講孝經通,四書熟
    第十二講有典謨,有訓誥
    第十三講大小戴,注禮記
    第十四講詩既亡,春秋作


    講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講昔孟母,擇鄰處 

    第三講子不學,非所宜 

    第四講香九齡,能溫席 

    第五講一而十,十而百 

    第六講曰春夏,曰秋鼕 

    第七講曰仁義,禮智信 

    第八講父子恩,夫婦從 

    第九講論語者,二十篇  

    第十講孟子者,七篇止  

    第十一講孝經通,四書熟

    第十二講有典謨,有訓誥

    第十三講大小戴,注禮記

    第十四講詩既亡,春秋作

    第十五講經既明,方讀子

    第十六講五子者,有荀揚(上)

    第十七講五子者,有荀揚 (下)

    第十八講經子通,讀諸史

    第十九講唐有虞,號二帝

    第二十講夏有禹,商有湯 (上)

    第二十一講夏有禹,商有湯(下) 

    第二十二講周武王,始誅紂 

    第二十三講周轍東,王綱墜 

    第二十四講始春秋,終戰國 

    第二十五講嬴秦氏,始兼並(上)

    第二十六講嬴秦氏,始兼並(下)

    第二十七講高祖興,漢業建 

    第二十八講魏蜀吳,爭漢鼎 

    第二十九魏,分東西 

    第三十講迨至隋,一土宇 

    第三十一講唐高祖,起義師 

    第三十二講二十傳,三百載 

    第三十三講梁唐晉,及漢周(上) 

    第三十四講梁唐晉,及漢周(下) 

    第三十五講炎宋興,受周禪 

    第三十六興,金緒歇 

    第三十七講明太祖,久親師 

    第三十八講傳建文,方四祀 

    第三十九講迨崇禎,煤山逝 

    第四十講昔仲尼,師項橐  

    第四十一講頭懸梁,錐刺股 

    第四十二講蘇老泉,二十七 

    第四十三講謝道韞,能詠吟 


     

    在線試讀
    講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於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中國傳統通用的兒童啟蒙教材。而在與《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隻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為什麼這樣一本小書被歷代人奉為經典?錢文忠先生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解讀這部傳統的啟蒙經典?在看似簡單易懂的字句背後包含著什麼樣的深意?而對於今天的人們,《三字經》又有著什麼樣的啟發意義呢?
    每到開學的時候,我們都會看見很多可愛的孩子,背著很大的沉甸甸的書包,裡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課本:語文課本、數學課本、外語課本……印制精美,由國家*門統一編纂,統一發放。這是現代的孩子。那麼在古代,孩子們用什麼東西來做教科書呢?用什麼樣的教科書來啟蒙呢?當然毫無疑問是有教科書的,隻不過,當時沒有一種政府統一安排的啟蒙教科書!
    早在秦漢時期就有大量這樣的教科書,比如說《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用非常整齊的語句,比如四個字成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比較容易記誦。這樣教孩子們識字,傳達一些基本的道理。但是這些書都沒能夠留用到今天。在今天,有的人即使成了大學教授,花費一生時間都未必能讀懂的書,當時卻是小孩子的啟蒙書。
    到了宋朝,出現了一部《三字經》,一直流傳到今天。這部書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非常易於記誦,在古代是可以吟唱的。在今天很多地區,比如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廣東梅州或者福建一帶,還是可以像歌謠一樣唱《三字經》的。從內容上來看,它用簡單的語句、凝練的方式,把中國漫長的傳統社會所集聚下來的重要的道德、知識,彙聚在裡邊。也正因為如此,《三字經》一直流傳不絕。在宋朝以後流行的傳統啟蒙書,主要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都是孩子的啟蒙讀物。但是,為什麼隻有《三字經》稱“經”呢?為什麼《百家姓》不叫《百家姓經》,《千字文》不叫《千字經》呢?這就彰顯了《三字經》的重要性。
    在傳統文化中,把一部書稱為“經”,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榮譽。古往今來,無數兒童就是靠《三字經》啟蒙,開始了他們的求學生涯,而更多的人,也許未必識字,也許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但是他們從小也聽誦《三字經》,對《三字經》耳濡卻不一定目染,也從中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三字經》就是這麼重要的一部傳統啟蒙經典。講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於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中國傳統通用的兒童啟蒙教材。而在與《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隻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為什麼這樣一本小書被歷代人奉為經典?錢文忠先生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解讀這部傳統的啟蒙經典?在看似簡單易懂的字句背後包含著什麼樣的深意?而對於今天的人們,《三字經》又有著什麼樣的啟發意義呢?

    每到開學的時候,我們都會看見很多可愛的孩子,背著很大的沉甸甸的書包,裡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課本:語文課本、數學課本、外語課本……印制精美,由國家*門統一編纂,統一發放。這是現代的孩子。那麼在古代,孩子們用什麼東西來做教科書呢?用什麼樣的教科書來啟蒙呢?當然毫無疑問是有教科書的,隻不過,當時沒有一種政府統一安排的啟蒙教科書!

    早在秦漢時期就有大量這樣的教科書,比如說《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用非常整齊的語句,比如四個字成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比較容易記誦。這樣教孩子們識字,傳達一些基本的道理。但是這些書都沒能夠留用到今天。在今天,有的人即使成了大學教授,花費一生時間都未必能讀懂的書,當時卻是小孩子的啟蒙書。

    到了宋朝,出現了一部《三字經》,一直流傳到今天。這部書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非常易於記誦,在古代是可以吟唱的。在今天很多地區,比如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廣東梅州或者福建一帶,還是可以像歌謠一樣唱《三字經》的。從內容上來看,它用簡單的語句、凝練的方式,把中國漫長的傳統社會所集聚下來的重要的道德、知識,彙聚在裡邊。也正因為如此,《三字經》一直流傳不絕。在宋朝以後流行的傳統啟蒙書,主要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都是孩子的啟蒙讀物。但是,為什麼隻有《三字經》稱“經”呢?為什麼《百家姓》不叫《百家姓經》,《千字文》不叫《千字經》呢?這就彰顯了《三字經》的重要性。

    在傳統文化中,把一部書稱為“經”,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榮譽。古往今來,無數兒童就是靠《三字經》啟蒙,開始了他們的求學生涯,而更多的人,也許未必識字,也許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但是他們從小也聽誦《三字經》,對《三字經》耳濡卻不一定目染,也從中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三字經》就是這麼重要的一部傳統啟蒙經典。

    也許大家會說,既然是給兒童看的書,那它一定很簡單,有什麼值得講的呢?這種看法是不對的!《三字經》的確非常簡明扼要,但是正因為如此,它以簡潔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傳統。所以,我們必須用心去閱讀,用心去體會,纔能真正理解《三字經》所要傳達給我們的文化信息,纔能理解《三字經》為什麼能夠流傳到今天,纔能夠理解《三字經》對於中國人來講,特別是對今天還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孩子們來講,有什麼不可替代的意義。

    《三字經》開始的六個字是什麼,我想中國人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就這六個字,從字面意思看,就是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就是善的。在這貌似簡單的六個字背後,有著非常豐富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它講的是一個關於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的本性究竟是善的還是惡的?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傳統都繞不開人性論的問題。因為無論如何,我們必須首先認識自己,認識人。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關於人性論的討論豐富多彩。在先秦的時候,儒家傳統當中就有三派的說法。

    一派,孔子的說法。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說法是什麼呢?就是接著的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為,人的本性並無太大差異,但由於後天的熏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換句話說,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性是善的還是惡的,他置而不論,留個懸念。

    一派,荀子的說法。荀子也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位思想家,他和法家有極深的關繫。荀子的看法是“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是惡的,這個看法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一個小孩子呱呱落地,他餓了就要喫奶,他會管母親很勞累嗎?他會管母親有沒有乳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在生病嗎?不會的,他非要喫奶不可。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本性談不上善良。

    那麼“人之初,性本善”究竟是誰的思想呢?是亞聖孟子一派的思想,但卻不準確。孟子並沒有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他的確切意見是,人性向善。關於人性善惡,實際上,中西文化就在這裡開始踏上了不同的發展軌道。我們用簡單的方法來說明這個問題。

    在西方文化傳統當中,認為每個人都是有罪的,人都有原罪,隻有上帝是無罪的,也就是說“人之初,性本惡”。他們認為,正因為每個人都是有罪的,所以誰都不能相信。從社會管理運作上來講,不能把所有的權力交給某幾個人,因為誰都是有缺點的。所以必須把管理的權力、運作的權力予以分散,相互監督,彼此獨立,創設一套嚴格的制度來限制彼此,西方的文化傳統就這樣發展下來。而中國文化傳統的主流,就是《三字經》開始的六個字,也就是沿這個思想走了下來。“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相信每個人天性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覺悟,所謂滿街都是聖人,人人皆可為堯舜,那還需要制度嗎?每個人都是自覺的。每個人都知道不在紅燈的時候橫穿馬路,每個人都知道不隨地吐痰,每個人都知道不損害別人的利益,應該教育他、引導他、培養他,而不是用制度去規範他。所以千萬別小看這六個字,裡面的精義非常深。

    要的就是“四心說”,那麼,孟子究竟是如何說的呢?

    孟子何以說“人之初,性向善”呢?或者說,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孟子有這樣的意見呢?孟子這麼說有什麼理由呢?作為一個大思想家,孟子當然不會信口胡說,他認為“人之初,性向善”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孟子·公孫丑上》當中,就有這樣的話:“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認為,人必須有這四種心。惻隱之心,即一種同情心;羞惡之心,一種覺得不好意思,知道害羞的自省之心;辭讓之心,應該知道彼此謙讓,彼此謙退;還要有是非之心,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認為人必須有這四種心,沒有這四種心那就稱不上人了。我們可以舉出好多的例子來說明孟子的這個觀點。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原文是這樣的:“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什麼意思呢?古代的聚落都以井為中心,一般井上都有井欄,井欄是為了防止小孩子和一些小的牲畜掉進去。假如我們看見一個小孩子靠近井欄就要掉到井裡,每個人都會起惻隱之心。孟子認為每個人都會擔心、同情,小孩子如果掉下去會淹死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並不是因為你和這個小孩的父母是朋友,也許你根本不認識他們;並不是因為你覺得把這孩子救起來或拉他一把可以在鄉黨朋友中得到美譽;也不是因為小孩掉下去因害怕而大叫,你覺得孩子的聲音實在刺耳不好聽。孟子的意思是,正因為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所以看見一個小孩要掉到井裡去的時候大家都很著急。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這個比較好理解,人都有羞惡之心。比如,美國著名影星瑪莉蓮·夢露有一張很經典的照片:她穿著白裙子在路上走,經過一個地下出風口,突然湧上來一股很大的氣浪,把夢露的裙子給吹起來,夢露的下意識動作是趕緊捂住裙角,這是什麼,羞惡之心!羞惡之心世人皆有。當然,不同的民族羞惡之心不一定一樣。比如說有這麼一個故事,三個女孩戴著非常漂亮的帽子,穿著非常漂亮的裙子站在一起。突然來了一陣狂風,其中一個女孩捂著帽子,不管裙子。另一個女孩捂著裙子,不管帽子。還有一個女孩一手捂著帽子,一手捂著裙子。這三個女孩是哪三個國家的人?答案是,隻管捂著帽子的是美國人,因為帽子吹走了她得花錢去買。捂著裙子、不管帽子的是日本人。日本人認為,帽子吹掉可以再買一頂,但是裙子不能吹起來。另外一個是中國人。帽子不願意丟,裙子也不能被吹起來。

    “無辭讓之心”“無是非之心”,就更容易理解了,以後還會涉及,這裡暫時先不講。

    孟子認為,要有這四種心纔算得上一個人。但是,何以證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這四種心呢?孟子自己來進行說明。在《孟子 ·告子》篇裡他講了一個例子:“故曰,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我們每個人對於味道好的東西,都同樣愛好。而至於“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那就是說都喜歡聽好聽的。比如,我拿塊鐵片,在玻璃板上“嘎嘎嘎”地來回擦劃,沒人喜歡,而美妙的音樂大家都喜歡聽。“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就是說都喜歡看好看的東西。恐怖的、肮髒的、齷齪的,我們都不願意看。口、耳、目人皆相同,那麼,難道在人心上人們就沒有相同的嗎?其實,這個論證有問題。你覺得好喫的我還真不覺得好喫,誰說人的口味是一樣的?我們可以舉出反例。誰說人欣賞音樂的感受是一樣的?比如現在好多年輕人喜歡聽搖滾,我就不喜歡聽,我願意聽古典音樂。

    我們可以舉出歷史上的好多例子,來證明人性的問題很復雜。

    曹操有四個兒子比較出名。

    曹植纔華橫溢,文采斐然,為人忠厚,非常溫良。曹植的纔華高到什麼地步呢?在曹植死後幾百年,同樣是大纔子的謝靈運講,如果天下詩人的纔華有一石的話,曹植一個人占了八鬥。剩下的兩鬥是誰的呢?謝靈運也不客氣,他自己占一鬥。那麼還有一鬥是誰的呢?全中國別的人來分。謝靈運那麼高傲有纔華的人都心甘情願地認為曹植一個人占八鬥。這就是成語“纔高八鬥”的來歷。而曹植的天性令他覺得名位是天定的,自己接父親曹操的班應該順理成章。

    曹丕是曹植的哥哥,可這兩個親兄弟的本性,可就相差太遠了。曹丕也有文纔,有詩歌流傳下來,但是跟曹植比差得太遠。他隻能跟別人去分那一鬥,因為他的兄弟一個人占八鬥。他好舞槍弄棒,非常擅長劍術,在中國武術史上,曹丕是有一席之地的。同時他的占有欲非常強,比如曹軍攻下邺城的時候,曹丕不是指揮將領去安撫民眾,也不是先去庫房裡看看有什麼戰利品,而是先衝到袁熙的家裡去,把袁熙的太太甄氏搶過來做老婆,因為甄氏很漂亮。同時,他又非常尖刻,非常愛財。曹操有個同宗兄弟叫曹洪,也就是曹丕的叔叔。這個叔叔也極其愛財,而且非常吝嗇。曹丕卻能費盡心機從這個鐵公雞叔叔身上撥下毛來。怎麼撥呢?上門去找叔叔借錢,人家不願意借錢,你不借是吧?你不借我折騰你。他想盡辦法把叔叔曹洪給折騰得夠嗆,後乖乖把錢借給了他。至於他後來怎麼繼承了曹操的位置,大家都知道。他跟曹植不相往來,可兩人是親兄弟啊!

    曹操還有一個兒子叫曹彰,外號黃須兒,他的頭發胡子可能都是黃的,非常彪悍。史籍上沒有留下過他好寫詩的記載,隻講他力大無窮,武藝精湛,射箭百步穿楊,他能夠射中百米以外的一根頭發絲。而他力氣大到什麼地步呢?有一次曹彰跟老虎打起來了,他把老虎的尾巴纏在自己的胳膊上,老虎就動不了了,他把老虎給拖住了。據說還有一次曹彰找一頭像打架——估計他跟人打架實在不過癮,別人都打不過他——他把像按在地上,那像也動不了。後來曹操在戰爭中見到馬超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時候就哀嘆,假如兒子曹彰在此,有你馬超什麼事!可見,曹彰就是勇武彪悍,力大無窮,沒什麼心機。

    曹操還有個兒子叫曹衝,是歷史上有名的神童。“曹衝稱像”是個很有名的故事。史籍上記載,當時孫權為了討好曹操,送了一頭像給他。當時中原地帶像很少,面對這個龐然大物,曹操就帶著手下的群臣、將領琢磨,這像有多重?怎麼稱?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誰也沒主意。曹衝那個時候還不到十歲,就在旁邊說:“這有什麼難的?開條船過來,把這頭像擱到船上,這條船不就沉下去一些了嗎?我在船邊畫一道線,再把這頭像給牽出來,接下來我就有辦法知道這像有多重。”他怎麼做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往船上搬石頭,待水又漫到這道線時,稱稱此時船裡的石頭多重,不就知道這像有多重了嗎?還有一種說法更好,曹衝叫人一桶桶往船上倒水,也倒到刻的線,倒進去幾桶水,每桶水幾斤是可以知道的,像的重量不就知道了嗎?

    由此可以看出,同為曹操之子,他們的天性差距很大,完全不像兄弟。所以,我們對“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可以打個小小的問號。但是我想,“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是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這麼去理解它,我想是比較穩妥的。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