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巴蜀舊影(百年前一個日本人的巴蜀行紀)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25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0112553
    作者:[日]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書稿用一位外國人的眼光,描繪了百年前青羊宮、望江樓、杜甫草堂、峨眉山等名勝古跡,涵蓋了巴蜀的市井生活、經濟貿易和自然風光。作者對中國歷史文化十分熟悉,故遊記對沿途歷史名勝不僅多有記載和感懷,還有一些考證和研究。如在宜昌對荊門、虎牙歷史的描述,博采古史,古今融通;作者對南京範成大的《吳船錄》和陸遊的《入蜀記》十分熟悉,旅行中經常將七百多年前範成大和陸遊記載的風物與當時的風物進行比較;如將陸遊記載的黃陵廟賣茶婦女與清代的婦女進行對比,發現婦人膚色不像陸遊記載的那樣白,也不見纏著青斑布頭巾。有時還對一些史跡進行考證,如在歸州對秭歸得名及與楚文化和屈原的關繫的考證,也是有一定見解的。 
    內容簡介
      本書是清末四川高等學堂日文教師山川早水在川遊歷期間撰寫的日記。雖是遊記,但本書並不是一本簡單的流水賬,不像清代一般的國內遊記多以記載沿途古跡名勝為主,而是以日記體的形式,用二十餘萬字記錄了沿途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社會交往等,重現了百年前的巴蜀大地。同時,書中收錄了百餘幅圖片,讀來趣味橫生,讓今人讀起來恍如重新走進了百年前的生活。讓人驚嘆的是,雖然經歷了百年的時光,你會發現身邊的景致卻依然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作者簡介
    作者山川早水為清末四川高等學堂日文教師;譯者李密為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譯者李春德為西南大學教授,專攻日語教學與研究;審定人藍勇為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西南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歷史地理學博士點學術帶頭人。
    目錄
    目錄

    入 蜀002

    由湖北省宜昌府至四川省萬縣/002
    由萬縣至成都府/051


    成都旅居記061

    四川省/061
    成都城/061
    成都的市區/064
    外國商品/069

                 目錄


     


    入 蜀002


     


    由湖北省宜昌府至四川省萬縣/002


    由萬縣至成都府/051


     


     


    成都旅居記061


     


    四川省/061


    成都城/061


    成都的市區/064


    外國商品/069


    在成都的外國人/072


    在省內的外國人/074


    在成都的日本人/075


    在省內的日本人/077


    成都日本人的生活狀況/079


    省內日本人的生活狀況/083


    成都的教育/083


    省內的地方教育/085


    蜀人的氣質/086


    成都的報紙雜志/087


    成都的漢書/088


    蜀中的古碑/090


    成都的古董/090


    釋奠/094


    西藏人與巴塘人/097


    成都軍征巴塘/098


    訪四川總督/102


    川漢鐵路/102


     


    城內史跡104


     


    蜀漢皇城/104


    西樓/104


    揚雄宅址/?104


    楊慎宅址/105


    武擔山/105


    卜肆/106


    江瀆廟/107


    文翁石室/107


    石牛/108


    大慈寺/108


    諸葛井/108


    文殊院/109


    碧雞坊/109


    聖帝行宮/109


     


     


    城外史跡110


     


    萬裡橋/110


    錦官城/111


    錦江/?113


    關羽衣冠墓/113


    漢昭烈廟、丞相祠堂/113


    回瀾塔/116


    望江樓/117


    雙孝祠/121


    青羊宮/122


    花市/123


    神仙碑/125


    草堂寺/125


    少陵草堂/126


    司馬相如之故居/129


    望鄉臺/129駟馬橋/130


    女校書薜濤墓/130


    宋濂墓/130


     


    成都府領史跡131


     


    郫縣方面/131


    新都縣方面/134


    彭縣方面/140


     


     


    自蜀赴秦驛程147


     


     


    峨眉山遊記158


     


    由成都府至嘉定府/158


    由嘉定府至峨眉縣/168


    峨眉山/173


    峨眉縣至成都府/195


     


     


    出蜀197


     


    由成都府至嘉定府/197


    由嘉定府至重慶/200


    由重慶府至宜昌/215

    前言

    以上的遊記相對於後來的 《巴蜀》 一書來看,考察時間較為倉促, 多流於表面, 總體來看當時日本人對中國, 特別是對內陸地區的了解並不如西方人。不過, 在明治三十八年 (1905年)到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日本人山川早水對中國四川進行了一次長達一年零四個月的旅行, 撰寫了二十多萬字並配有一百五十多幅照片的四川遊記——《巴蜀》,在明治四十二年 (1909年) 由日本東京成文館出版, 將日本人對四川的了解引入了高潮。 現在看來, 這部 《巴蜀》 不僅是清末國外詳細的四川遊記, 也是當時國內詳細的四川遊記。 遺憾的是 《巴蜀》一書原版在國內典藏甚少,十五年前不見流傳,國內學者知之甚少, 不僅不見引用, 更談不上對它的研究。

     


    中譯本再版序言 


     


    清末隨著開埠通商, 一大批西方人進入深處內陸的四川考察, 從西方人的角度開始觀察深處內陸的巴蜀社會, 留下了大量遊記,目前已經翻譯出來的有英國人丁格爾 《丁格爾步行中國遊記》、立德樂 《扁舟過三峽》、莫裡循 《中國風情》、阿綺波德 《穿藍色長袍的國度》、柏格理等的《在末知的中國》、布萊基斯頓的《江行五月》、吉爾的《金沙江》、湯姆遜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法國人多隆 《彝藏禁區行》、美國人蓋洛的《揚子江上的美國人》等,沒有翻譯過來的關於四川的遊記還有許多。但是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 西方人對中國內陸的了解, 往往並不深入和全面。


    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淵源深厚, 在地理位置上又得天獨厚, 往來中國較為方便, 故清末以來, 日本對中國內陸的了解欲望一直代雪村就到四川進行過考察, 並留有記載。


    但近代日本囿於明治維新前的閉關政策,對中國的考察落後於西方國家,隻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經略中國戰略的影響下,纔開始像西方人一樣進行考察。清代早在四川考察的日本人是竹添進二郎,他在明治九年(1876年)對四川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考察,寫下了《棧雲峽雨日記》,對清後期四川的民風民情作了較多記載。隨後,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安東不二郎的《中國漫遊實記》對四川也有記載。
        以上的遊記相對於後來的 《巴蜀》 一書來看,考察時間較為倉促, 多流於表面, 總體來看當時日本人對中國, 特別是對內陸地區的了解並不如西方人。不過, 在明治三十八年 (1905年)到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日本人山川早水對中國四川進行了一次長達一年零四個月的旅行, 撰寫了二十多萬字並配有一百五十多幅照片的四川遊記——《巴蜀》,在明治四十二年 (1909年) 由日本東京成文館出版, 將日本人對四川的了解引入了高潮。 現在看來, 這部 《巴蜀》 不僅是清末國外詳細的四川遊記, 也是當時國內詳細的四川遊記。 遺憾的是 《巴蜀》一書原版在國內典藏甚少,十五年前不見流傳,國內學者知之甚少, 不僅不見引用, 更談不上對它的研究。


    《巴蜀》 作者山川早水為清末四川高等學堂日文教師。《巴蜀》 一書為作者在明治三十八年 (1905年) 三月至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七月在四川境內的考察日記。他從宜昌開始, 歷經三峽歸州、 巴東入四川的巫山、 夔州、雲陽、萬縣、梁山、大竹、 順慶、 蓬溪到成都, 再經眉州、嘉定府、峨眉到峨眉山,再從眉 州、青神、雙流到成都, 再從眉州、 嘉定府、 犍為到敘州府經南溪、江安、納溪、瀘州、合江、江津到重慶, 後經長壽、涪州、豐都、忠州、萬州、雲陽、奉節、巫山入湖北巴東 、歸州到宜昌。 對沿途的民生狀態、風情風物、歷史古跡、政治制度作了十分詳細的記載。另外結合當時中外遊人的遊記, 對成都到打箭爐行程和成都經新都、德陽、羅江、綿陽、梓潼、劍州、昭的行程和郫縣、新繁、灌縣、彭縣、新都、自流井都作了記載。       


    現在看來, 這部二十多萬字的記述對於今天我們研究一百多年前四川的社會風情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 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內容豐富翔實, 重點突出


    清代關於長江上遊的遊記並不少, 僅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 收錄的關於四川的遊記就有 《蜀道驛程記》《夔行紀程》《遊蜀日記》(吳燾)《康遊日記》《雅州道中小記》《蜀遊日記》《遊蜀日記》(黃勤業)《使蜀日記》等。 這些遊記從總體上來看, 文字相對較少,長的也僅萬字, 記載相對較簡略。 同時, 對沿途的風物和古跡的記載一般較詳實, 但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民生狀態少有涉及。 清末民初記載四川社會風情的書十分多, 如 《成都通覽》《丁紹棠紀行四種》《芙蓉憶舊錄》《蜀遊聞見錄》《重慶城》《自流井》《蜀海叢談》《邊州聞見錄》等, 大多由國內文人所撰, 雖然各書體例取舍用材不盡相同, 但其觀察的角度和所受的限制多有相似, 即多有隱諱之處。


    現在看來, 這本二十多萬字加上一百五十多幅照片的《巴蜀》一書是目前留傳至今關於清代四川宏大的遊記,也是我國民國以前幾千年來部頭的一部關於四川的遊記。


    其內容的翔實主要體現在:


    內容全面, 考察深入


    《巴蜀》一書雖然是遊記, 但並不是一本簡單的流水賬, 不像清代一般的國內遊記多以記載沿途古跡名勝為主, 而是在記載沿途的地理地勢 、風土人情、經濟和物產狀況、名勝古跡、社會交往等方方面面的基礎上, 突出對經濟貿易、名勝古跡、社會交往的記載。


    作者對中國歷史文化十分熟悉, 故遊記對沿途歷史名勝不僅多有記載和感懷, 還有一些考證和研究。 如在宜昌對荊門、 虎牙歷史的描述, 博采古史,古今融通; 作者對南宋範成大的 《吳船錄》 和陸遊的《入蜀記》 十分熟悉, 旅 行中經常將七百多年前範成大和陸遊記載的風物與當時的風物進行比較;如將陸遊記載的黃陵廟賣茶婦人與清代的婦女進行對比, 發現婦人膚色並不像陸遊記載的那樣白, 也不見纏有青斑布頭巾。有時還對一些史跡進行考證,如在歸州對秭歸得名及與楚文化和屈原的關繫的考證, 也是有一定見解的。


    關於巫山十二峰, 今天普遍認為是六峰在江南,六峰在江北。 以前我曾據實地考察和一些文獻記載指明宋代以來的十二峰均在江北, 隻是清末纔因編《巫山縣鄉土志》搞亂了的。《巴蜀》一書在記載十二峰時也記載十二峰 “皆排列於北岸”,也印證了我的考證的正確, 反過來說明了《巴蜀》一書作者考察的深入。


    對於瞿塘峽的棧道, 以往許多學者認為由夔州府知府汪鋻在清光緒十四年 (1888年) 開鑿, 但據嘉慶 《四川通志》 卷一一〇《職官》記載, 早應為四川參政吳彥華在明成化年間 (1465~1487年) 修建, 距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其間的修補情況並不清楚。據何竹君《白帝城》一書記載從同治至光緒間多有補修,但不見同治以前的修補記載。而《巴蜀》一書專門談到在道光三年(1823年) 由湖北官員李本忠補修這條棧道之事,故對於我們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巴蜀》關於經濟方面的記載十分多, 且十分深入。如關於奉節臭鹽磧生產狀況, 前人記載不詳,遊記較詳細記載了開采的情況。 其他如記載梁平佛耳岩開采煤窯、 梁山縣民間造紙、順慶府土壤肥沃而橘柚眾多、峨眉縣白蠟生產過程都較為詳細。同時, 對當時四川民間物價亦留下了許多真實的材料,如租船價、租房價、雇工價,各種食品價 (如魚價、小喫價、米價等)、白蠟價,可與官方統計的物價材料相互比較。


    書中還記載了許多近代交通與通訊對四川的影響情況。 如記載當時夔州府與萬縣已經有電話相通,峨眉縣郵局的設立狀況和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打箭爐與成都通電話的情況。書中對川漢鐵路作了許多記載,如記載川漢鐵路的重要性,認為:“重慶之地,隻要三峽不改造,隻要川漢鐵路不開通, 我相信, 日本商人乃至外國商人之事業進步甚難。”其對於川漢鐵路的集資狀況也有記載, 甚至記載了在石寶寨附近兩艘運川漢鐵路鐵軌的爛船細節。


    作者也十分留心觀察自然狀況,如錦江往時澄澈適合洗錦的記載,金沙江和岷江涇渭分明的記載、敘州府近山產豹而店中多掛金斑皮的記載。


    旁征博引, 存留他人資料多遊 


    遊記中不時錄入相關的名勝詩詞,如在奉節處錄入從晉到明代的詩三十多首,在成都處錄明詩四十多首,在蜀道處錄入唐至清詩四十多首。錄入當時四川彭縣高小日本教習秩父固太郎關於新都、新繁、灌縣、郫縣、彭縣的記載;又如“參考群書,再加有二三本邦人之實地考察”寫出了成的行程記載。在峨眉山代日本人雪村《峨眉集》中關於巴蜀風情的記載近萬字。書中還轉載了秩父固太郎對自流井行程的記載。秩父固太郎在清末在四川彭縣任教,可能對巴蜀風情也有記載,隻是沒有留下記錄巴蜀的著述,山川早水將其考察巴蜀的行程記錄下來,為我們了解自流井地區提供了更多的史料。


    重點突出, 資料豐富


    《巴蜀》 一書不像一般的遊記對各地如流水賬一樣的記載, 而是在重點地方深入下去考察,重點加以記載,甚至加以考證研究。如在成都、重慶、峨眉山遊歷後的記載,已經不像是一個遊記,而成為對成都、重慶、峨眉山的綜合記載和研究了。對成都的記載有五萬字之多,記載了成都城牆、市街情況,外國商品行情、外國人狀況、外國人工廠和學校,蜀人的氣質,成都的報刊、書籍、碑帖、古董、古跡,順記川漢鐵路和征巴塘情況,特別對日本人在成都的情況作了較全面的記載,許多內容都是清末《成都通覽》一書所沒有或記載不詳的,如1902年成都開始有了人力車 (自行車) 的記載,成都城市清潔居於全國前列,清末成都英法德美等國僑居人數的統計數, 特別記載了在成都的日本人的職業分布, 連日本人在成都的服飾、居室、食物、交際習俗、疾病、通訊條件的記載都 十分詳細。


    關於峨眉山的記載有兩萬多字,記載中旁采古詩舊文, 與考察融會貫通, 自成一體。


    關於重慶的記載有近萬字,對在重慶的外國人生存狀況作了較多的記載,特別是對日本商人在重慶的情況作了較多的記載, 重點對美國人和法國人在重慶開辦的醫院作了介紹。


     


                                                              藍勇,


                                           2019年1月10日與重慶北碚

    在線試讀
    草堂寺

    渡過送仙橋,順著田坎走六清裡,面前可望蒼郁的柏林,就是已近草堂寺了。錦江由左而來,順著樹林一旁流向右方。其圍繞草堂寺那一段稱之為浣花溪,又名百花潭。《老學庵筆記》曰:“四月十九日,成都謂之浣花遨頭。”《蜀梼杌》曰:“乾德五年四月十九日,王衍出遊浣花溪,龍舟采舫十裡綿亙。”以前見成都人此日在溪上舉行舟遊,如今此風俗已經消亡,滿岸蘆荻,過去的景像已蕩然無存了。
    渡過溪上一石橋即羅漢橋,沿林蔭路走一百米,至草堂寺。重門巨殿,庭地寬豁,是一所大寺院。此寺,古時叫桃花寺或梵安寺。雖然不知始建於何年代,但是唐之大歷時,崔寧鎮守蜀地時,因其妾任氏是浣花人,故重修之。見舊志,可以想像在唐代或者唐代以前的建築式樣。之後到宋代,成都官員呂大防也有重修之舉。明末毀於兵火。今天的一切是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的。如果是名副其實的名剎,往時必藏有珍什寶器。今天所能看到的,隻有正殿內所掛著的幾幅黃山谷書拓。
    進門到中庭,右側有長廊,其檐上掛一塊魚板。長六尺有餘。康熙年間以後制作,其雕刻極為一般。

    少陵草堂

    正殿之旁,由磚鋪成小路通往右側。小路的盡頭,有一門,門上題“杜公祠”。裡面有一院落就是少陵草堂。子美,在東都因事繁多,不合心二年(759年)鼕由同谷到劍南,時年四十年(760年),劍南節度使裴冕為子美在浣花溪上營建草堂,作為隱居之處。子美有詩,曰:“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時沉浮。東行萬裡堪乘興,須口山陰上小舟。&rdquo年(766年),杜鴻漸坐鎮蜀地,此時成都大亂,子美南行,漂至東川,又回成二年(759年)來蜀之後至此,前後七年。其間,也遊過射洪梓州諸地,但多住浣花草堂。後人就宋呂大防的宅址修建一祠,就是如今的少陵祠。正殿是少陵祠。門楣題“騷壇鼎峙”四字,內祀三像。杜子美像身居中央,其右為陸務觀,左為黃魯直。三像皆高三尺餘。陸氏屬嘉慶十七年(1812年)所配祀。大概黃氏也與之同時。像前各立一方神位牌,題曰:“唐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杜公神位,宋秘書監寶章閣待制渭南陸公神位,宋涪州別駕監鄂州稅簽書密國軍判官知舒州吏部員外郎黃公神位。”

    草堂寺


     


    渡過送仙橋,順著田坎走六清裡,面前可望蒼郁的柏林,就是已近草堂寺了。錦江由左而來,順著樹林一旁流向右方。其圍繞草堂寺那一段稱之為浣花溪,又名百花潭。《老學庵筆記》曰:“四月十九日,成都謂之浣花遨頭。”《蜀梼杌》曰:“乾德五年四月十九日,王衍出遊浣花溪,龍舟采舫十裡綿亙。”以前見成都人此日在溪上舉行舟遊,如今此風俗已經消亡,滿岸蘆荻,過去的景像已蕩然無存了。


    渡過溪上一石橋即羅漢橋,沿林蔭路走一百米,至草堂寺。重門巨殿,庭地寬豁,是一所大寺院。此寺,古時叫桃花寺或梵安寺。雖然不知始建於何年代,但是唐之大歷時,崔寧鎮守蜀地時,因其妾任氏是浣花人,故重修之。見舊志,可以想像在唐代或者唐代以前的建築式樣。之後到宋代,成都官員呂大防也有重修之舉。明末毀於兵火。今天的一切是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的。如果是名副其實的名剎,往時必藏有珍什寶器。今天所能看到的,隻有正殿內所掛著的幾幅黃山谷書拓。


    進門到中庭,右側有長廊,其檐上掛一塊魚板。長六尺有餘。康熙年間以後制作,其雕刻極為一般。


     


    少陵草堂


     


    正殿之旁,由磚鋪成小路通往右側。小路的盡頭,有一門,門上題“杜公祠”。裡面有一院落就是少陵草堂。子美,在東都因事繁多,不合心二年(759年)鼕由同谷到劍南,時年四十年(760年),劍南節度使裴冕為子美在浣花溪上營建草堂,作為隱居之處。子美有詩,曰:“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時沉浮。東行萬裡堪乘興,須口山陰上小舟。&rdquo年(766年),杜鴻漸坐鎮蜀地,此時成都大亂,子美南行,漂至東川,又回成二年(759年)來蜀之後至此,前後七年。其間,也遊過射洪梓州諸地,但多住浣花草堂。後人就宋呂大防的宅址修建一祠,就是如今的少陵祠。正殿是少陵祠。門楣題“騷壇鼎峙”四字,內祀三像。杜子美像身居中央,其右為陸務觀,左為黃魯直。三像皆高三尺餘。陸氏屬嘉慶十七年(1812年)所配祀。大概黃氏也與之同時。像前各立一方神位牌,題曰:“唐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杜公神位,宋秘書監寶章閣待制渭南陸公神位,宋涪州別駕監鄂州稅簽書密國軍判官知舒州吏部員外郎黃公神位。”


     


     


    祠三面樹叢竹篁圍繞,廂廡曲折,砌庭回檻,皆具高雅風格。中央之庭中植有木犀、木蓮等名樹。其下排列有花卉蘭竹,其亭榭取名叫看雲亭也好,叫餘清軒也好,叫慰忠祠也好,叫招魂亭也好,叫聽籟閣也好,叫俯青山房也好,總之都是供遊人休息之用。客一到祠就有人沏茶,茶碗上全刻有“杜公祠”三個字。廊間有一方禹碑,模仿《峋嶁碑》建造。少陵祠後面有原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年)所立的草堂八景詩碑,字已毀壞無法辨認。《華陽縣志》載其詩曰:“蘭若招提古梵安,草堂相近枕江干。百花潭淨浮煙雨,萬竹房開歷歲寒。戚苑石橋應博濟,祗林泉井未嘗亂。森森綠柳森森柏,道側莊前總耐看。”作者不詳。


     


     


    據說,薛濤也曾在浣花溪上住過。歷史上隻有記載,沒有傳其事跡。


    少陵草堂,平常寂靜,少有人訪。但每年正月初七,當所謂人日時,離成都二裡長(日本裡數)的田間小路上參拜者絡繹不絕,草堂突然呈現出一派熱鬧景像。


     


     


     


    司馬相如之故居


     


    司馬相如的故居,《太平寰宇記》說在益州之西四裡。《明一統志》說,在府城之西南五裡。《一統志》隻說在成都縣之西南,沒說裡數。雖然諸志說法不一,但位其城西,無可置疑。今西門外西南約一清裡,有個名叫撫琴臺的地方,據說是相如的舊居,即他與文君飲酒之處。實際上隻是田間一個小土崗。


     


    望鄉臺


     


    唐代的王勃《蜀中九日》詩中提到的“望鄉臺”,其位置在成都城北九清裡處。《太平寰宇記》中曰:“升仙亭夾路有二臺,一名為望鄉臺,蜀王秀所建。”新志曰:“望鄉臺在成都縣北九裡。”如今北門外五裡處。有升仙橋,想到升仙二字,“臺”當然應在橋北。我認為“望鄉臺”就在成都至新都的沿線上。我還未去看過。


     


    駟馬橋


     


    駟馬橋,又名升仙橋,在城北五裡,成都與新都之間的路上。《水經注》曰:“城北十裡,曰升仙橋,有送客觀。司馬相如將入長安,之其門曰: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也。後入叩蜀,果如志焉。”給橋取名“駟馬”,就是出自此典故。今流行稱之為“駟馬橋”。凡由北門此路進城的人必經此橋。行客坐轎者,概不知其史跡。我也是其中之一。今之橋並非橋之原貌,但已經成為習慣,仍呼之為“駟馬”,可作懷舊之用。橋畔有詩碑,繫遂寧張鵬翮的撰書。


     


    女校書薛濤墓


     


    據說薛濤墓在城東南四清裡的黃家壩,有唐代的鄭谷“小桃花繞薛濤墓”之詩。我多次漫遊城東各村,當時還不知有薛濤墓。可能在東門路與岷江南岸之間。《香祖筆記》中曰:“成都有耕者,得薛濤墓,懸石室中,四圍環以彩箋,無慮數萬,顏色鮮好,觸風散若塵霧,夫濤死而箋殉在地下,歷千年不壞,皆理之,不可信,殆好事者為之耳。”


     


    宋濂墓


     


    據聞宋濂墓在城東五裡淨居寺內。其近旁有潛溪書院之處。


    (其下古詩四十首,譯者略)


     


     


    二十二日  上午十時出發,動身前,照例將峨眉紙一包作為宿費給予主僧。僧接過,即刻開封驗其數額,毫不客氣。其態度既不興奮,也不討厭,收起了之。離寺又登石磴路,經觀音閣,至山之陽。這裡已墾山為田地。從左邊上去進入樹林到一寺,叫觀心庵,距萬年寺一千二百四十餘步。觀心庵再往前行一個寺,為息心所。相距一千零六十五步。僅隻看了一看。樹林陰森,羊腸險路,絕無人煙。據說,前年某某日本人登此山時聽說路前常有群虎出現喫人,立即返還,就是指此處而言。再往前走,忽見路邊有兩岩石對峙而立,把路夾在中間,稱之為鬼門關。路左是極深之空谷。抓著樹探著腰伸著脖子往下看,一片茫茫雲海,深不可測。出鬼門關,前又是非常陡之磴道,稱之為觀心坡。


     


     


    觀心坡,又名點心坡。攀登者此時的姿勢是膝蓋點胸,因而得此名。腳軟者多雇用背子攀登。所謂“背子”,就是像日本力量大的人,背著木梯,背人渡險那樣的人。一般將其視作山中的交通工具。不過,也有這樣的登山者,那就是官吏或者富紳等奢侈者之流,有坐著轎子由數十山丁前拉後推地往上登者。我們繼續往上登,到點心坡,見上面有一座廟,就是息心所。人到這裡開始休息,故以息心命名。其位置約在全山之半腹。


     


    從息心所順著平路往右走,到石碑岡。下岡過峽道,道右聳立一巨石,名叫觀音岩。登山者照例燒香、跪拜其前。過岩,有一天然石梁,叫觀音橋。此橋左右懸空,雲壑幽深,所倚托之處隻有籐蘿古木。登放光坡到長坪寺,距息心所一千七百二十四步。寺後有竹林,叫翠竹峰。其左是蒲公結廬之址。蒲公是何許人,我一無所知。從寺往左走,登萬壽坡。坡下昔有宋之紹興時懷古禪師所營建之修正殿。此殿今已滅跡。越過駱駝嶺,又上了斜坡到初殿,距長老坪一千二百三十五步。傳說,很早以前漢時蒲公采藥至此,見出現鹿跡蓮花,創建此寺。今之寺為乾隆年間重修。寺所在之處,其山如,因而又叫殿。寺內有明之續恩禪師所鑄之銅佛彌勒諸天之像大小三十餘尊,並藏有崇禎時之鐵鐘。我沒看到。


    離初殿至古石碑,又逢一大陡峭石梯,叫作上天梯。此梯全以怪石疊起,梯坎高有的五寸,有的一尺。欹側曲折,險峻遠遠超過點心坡,取“上天”之名絕不過分。坡上有一荒剎孤聳,勢欲墜,叫華岩頂。寺右是絕壁,排列著桂樹,是桂花洞所在之地。聽說平泉莊裡,無此天香。出寺沿平路而行,右有一株古樹,枝干老氣橫秋,稱之為老僧樹。右望山峽中有九龍院之故址,因為雲霧深厚不知在何處。


     


     


    華岩頂的下面,是蓮花石,相距一千八百三十一步。沒到蓮花石之前,見一小路通左。順著小路而下,經遇仙寺可到清音閣。蓮花石是寺名。寺中藏有一奇石,周圍三尺多,高五六寸。質堅細致,顏色黝黑,極為光澤。其面突尖簇立,酷似一束蓮花,取名蓮花石,後用它作為寺名。一行人在院中休息時,一病僧來到我面前跪拜,我問何事,僧用手撐著肚子說,久苦惱於痢病,聞洋人臨此,想蒙一診。我看著手表,號脈驗口等一切按正常形式進行後說,這是蓬萊之靈藥,令其將清心丹兩粒含於口中。僧頓時面出喜色,再三口念阿彌陀佛,又三拜而去。


    告別蓮花石,登鑽天坡,到洗像池過夜,距蓮花石一千六百四十七步。洗像池原名初喜亭,規模極小,沿寺左路向下走有一塊平地,有一個面積隻有六個榻榻米大小,深一丈多之六角形小池,就是洗像池。石砌池壁,底貯少許積水。聽說普賢乘像路經此處時,必洗像於池,寺名由此而生。池外是絕壁,壁間刻有“岩谷靈光”四個大字。岩下是千仞之深壑。壑有兩所,一曰大雲壑,一曰小雲壑。終古雲煙,不知底下藏有何物。


    寺旁無泉,從南邊遙遙相對之弓背山架水管引水。寺宇極為狹小,無可觀之物。我等之住房,構築於懸崖之上,用數根木樁由下支撐,看似有要倒塌之危險,沒有掉下去實屬萬幸。窗外山有缺口,又砍了樹,可望七十裡外一小部分嘉定城。


     


    二十三日   早晨下著小雨。雲氣滿襟,走一千八百三十五步到大乘寺。由於下雨心慌,一瞥而過。寺舍原來以樹皮蓋之,因而古稱樹皮殿。寺中豎有鐵碑,其字為篆籀碑文,赤綠蒼秀,可稱峨碑之珍品。我以前曾在成都見過其拓本,古味無窮。重慶宮阪九郎氏亦藏有其拓本。殿側之板壁上處處見有亂寫的西藏文字,是西藏人之手跡。


    離大乘寺走一千三百七十七步,到白雲寺。寺邊的山中有桐花鳳。聽說此鳥羽衣絢麗,待桐花開時飛來,花落時不知去向。唐李德裕之《畫桐花鳳扇賦》就是指它而言。從白雲寺走一千一百七十四步至雷洞坪。此寺屬漢時所建,寺中有古廟一座,叫雷神殿。有鑄碑以及萬歷時之鐵佛十餘尊。寺右是一個陰暗的大壑,傳說此地是龍雷偷偷相會之處。壑有七十二洞,若逢旱年,要對其第三洞進行禱告。禱告時首先投香錢,若無反應就投死豬以及婦人衣履之類感化之。據說有時滿壑轟鳴,雷雨交加。洞中又有伏羲洞,是伏羲悟道之處。有女媧洞,是女媧氏煉石針之處。有鬼谷洞,是鬼谷著《珞碌子》之處。路由寺左向上盤回,稱之為八十四盤。到接引殿,從華岩頂走一千三百五十四步。殿右岩間有石似鐘,叫聖鐘。對岸屹立一石,高十餘丈,形似人,名叫仙人石。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