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北溟行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120-172
    【優惠價】
    75-108
    【作者】 龔鵬程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756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075627
    作者:龔鵬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1月 

        
        
    "

    編輯推薦
    一壺酒,一卷書,跟隨*會玩的古典,文學教授,會東坡,訪陸遊,登泰山,蕩東湖,觸摸歷史,體味文化。 
    內容簡介
    《莊子·逍遙遊》說:“北溟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龔鵬程仿佛那隻大鵬鳥,往來各地,講學會友、訪古攬覽勝、喫狗肉、喝壓酒…… 如同帶上一個古人的靈魂和一雙歷史的透視眼,在龔鵬程筆下,看山不惟是山,看水不隻是水。山水中可見人文,歷史和當下相互印證,淺白傖俗的風景增添了人文的底色,傳統文化的溫暖和感動在字裡行間流淌。這何止是一次記遊,更是一次文化行旅。
    作者簡介
    龔鵬程,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於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2001年起,歷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客座教授。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研究領域涉及中國文學、中國史學、中國哲學、中國宗
    目錄

    自序
    行者無疆
    自在江尖行
    自由的翅膀
    旅行者的哀傷
    北京之秋
    悲傷的鐵路
    沂水依舊
    寂寞孔孟
    雄秀
    祭孔謬聞
    登泰山
    濟南遊歷
    自序
    行者無疆
    自在江尖行
    自由的翅膀
    旅行者的哀傷
    北京之秋
    悲傷的鐵路
    沂水依舊
    寂寞孔孟
    雄秀
    祭孔謬聞
    登泰山
    濟南遊歷
    北京雅聚 笑撚紅樓詩
    離館春深
    文化遺民
    旅行者的美德
    德天下英纔而教之
    德裡達哀辭
    江南旅中雜記
    中華文化現代化?
    悲秋
    蝸詠三章
    逗秋
    天寒話詩詞
    四川壓酒
    喫典
    大汗的園林
    夜聽《長生殿》
    南京論詞、遊山、賞畫
    議福建文教政策
    記一曲耶誕琴聲
    旅中寫作
    倚馬可待——再談旅行寫作<日清趣
    檳城行
    兼容中西清華園
    重讀姚際恆
    說父親
    假亦真來真亦假
    遊之四種形態
    雨雪霏霏
    大學教育與人文精神
    飲酒好色對
    漢字寶貝
    悼周公春堤
    盛哉國會圖書館
    龔鵬程說龔鵬程
    陌生人倫理與人文教育
    清華國學院傳奇
    五四遊半塘
    鞍山璞玉
    四庫全書的故事
    四庫全書故事之二
    朱麗葉故居
    巴渝雜事詩數首
    福州三日
    南北遊方
    勿洞夜雨
    北師大風華
    天津聽曲
    陝西弔古
    內地國學熱潮
    皓月寒赤壁煙波蕩東湖
    悅樂神州繼絕學
    問雪何所似
    瀾波或亦動西湖
    悲喜交集
    五十小述
    尊之不以其道——餘姚訪古有感
    成都晤友太湖論道
    好淚如灑
    在線試讀

    劉夢溪
    我與鵬程相識已有十五六年的時光,見面不少,交談不多。好像我們之間也不必做太多的交談。一次與陳曉林三個人一起進餐,居然彼此無話。後來憶及此事,均不以為異,反而覺得有些深永的意味。鵬程既治學,又治事,學問和事功都做得有聲色,是忙人,也是聞人。海峽兩岸的學界,有誰不知道龔鵬程的名字?撇開擔任“陸委會”處座的幾年,他應該是臺灣學者中來內地次數多的一位。不定什麼時候,他就翩然地來了。研討會論文他從來照交不誤,但會議期間,卻很少見到他的身影。他對按部就班的研討,總有些不耐煩的樣子。輪到他發表論文,也常常講些近乎反調的即興的話,然後就神行太保似的不見了。讀了《北溟行記》,纔知道這是他的慣技。會議沒好好開,良辰美景、山川形勝、國寶異珍,卻被他看 了個夠。
    說到底他是個不喜任何拘束的人。我也是一樣,參加會議遇有不知所雲、言不及義的說辭,我會坐立不安,隻好一次次地去洗手間暫避。但還會回來,不敢像鵬程那樣果斷,見勢不好,溜之乎也。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媒體批評如潮,獨缺正面解讀。其實這是一部極具精神追尋的影片。民間幫會飛刀門也好,捕快衙門也好,都是禁錮個體生命自由的牢籠。他們各自規定的森嚴的律令,不過是驅動精神麻痺者跌入報復與仇殺怪圈的鎖鏈。章子怡飾演的小妹和金城武飾演的捕頭,在藍天白雲下,在令人震顫的愛情面前覺醒了,他們選擇了追求個體生命獨立和自由的道路。他們願意過像風一樣的日子,共同飄到山野爛漫處。盡管對峙雙方的首席或非首席執行官,終扼殺了他們的選擇,但那漫天白雪中殷紅的血跡, 在訴說著獨立與自由在蒼茫中綻放出的絢麗的色彩。不是別的,正是自由、獨立和愛情的面前,布防著重重疊疊、真真假假的“十面埋伏”,敢於和能夠衝破“十面埋伏”的人,就能夠完成人生的超越。
    當然達至此種人生境界並非易事,所以《十面埋伏》把李延年的詩“北國有佳人”作為影片的主題曲,或作為背景音樂或由小妹反復吟唱。“佳人”的品質是“異世而獨立”,而結句“佳人難再得”,則是全詩的點睛。試想這是多麼莊嚴、幽眇而富於哲學意涵的題旨。比起時下那些淺薄的搞笑以及歪曲歷史的戲說,不啻有天壤之別。
    劉夢溪
    我與鵬程相識已有十五六年的時光,見面不少,交談不多。好像我們之間也不必做太多的交談。一次與陳曉林三個人一起進餐,居然彼此無話。後來憶及此事,均不以為異,反而覺得有些深永的意味。鵬程既治學,又治事,學問和事功都做得有聲色,是忙人,也是聞人。海峽兩岸的學界,有誰不知道龔鵬程的名字?撇開擔任“陸委會”處座的幾年,他應該是臺灣學者中來內地次數多的一位。不定什麼時候,他就翩然地來了。研討會論文他從來照交不誤,但會議期間,卻很少見到他的身影。他對按部就班的研討,總有些不耐煩的樣子。輪到他發表論文,也常常講些近乎反調的即興的話,然後就神行太保似的不見了。讀了《北溟行記》,纔知道這是他的慣技。會議沒好好開,良辰美景、山川形勝、國寶異珍,卻被他看 了個夠。
    說到底他是個不喜任何拘束的人。我也是一樣,參加會議遇有不知所雲、言不及義的說辭,我會坐立不安,隻好一次次地去洗手間暫避。但還會回來,不敢像鵬程那樣果斷,見勢不好,溜之乎也。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媒體批評如潮,獨缺正面解讀。其實這是一部極具精神追尋的影片。民間幫會飛刀門也好,捕快衙門也好,都是禁錮個體生命自由的牢籠。他們各自規定的森嚴的律令,不過是驅動精神麻痺者跌入報復與仇殺怪圈的鎖鏈。章子怡飾演的小妹和金城武飾演的捕頭,在藍天白雲下,在令人震顫的愛情面前覺醒了,他們選擇了追求個體生命獨立和自由的道路。他們願意過像風一樣的日子,共同飄到山野爛漫處。盡管對峙雙方的首席或非首席執行官,終扼殺了他們的選擇,但那漫天白雪中殷紅的血跡, 在訴說著獨立與自由在蒼茫中綻放出的絢麗的色彩。不是別的,正是自由、獨立和愛情的面前,布防著重重疊疊、真真假假的“十面埋伏”,敢於和能夠衝破“十面埋伏”的人,就能夠完成人生的超越。
    當然達至此種人生境界並非易事,所以《十面埋伏》把李延年的詩“北國有佳人”作為影片的主題曲,或作為背景音樂或由小妹反復吟唱。“佳人”的品質是“異世而獨立”,而結句“佳人難再得”,則是全詩的點睛。試想這是多麼莊嚴、幽眇而富於哲學意涵的題旨。比起時下那些淺薄的搞笑以及歪曲歷史的戲說,不啻有天壤之別。
    鵬程自是難得的人纔,“異世”和“獨立”兩種品格,他均當得。還是十多年前,一位長期旅美的既研究經濟學又研究紅學的學者,看到我主持的《中國文化》雜志編委中有鵬程的名字,他說這個人喜歡立異,別人這樣說,他偏那樣說。蓋鵬程的性格,確有異乎儕輩、言必己出的特點。他為文簡,視事易。揆諸中國思想史上的知行論,他類乎“知固易,行亦匪艱”的一派。為學則不專主一家,吾國固有學術的儒釋道三教,均為其涉獵對像。不知者以為駁雜,然他於儒學能得其正,於道家能得其逸,於釋氏能得其無相無住。他的學問過程是動態的,靜中生動於他無緣,動中取靜卻給他以生命的欣悅。他的天性本乎自然,情感樂見自然之趣,但理性認知,卻傾向於識外無境。故他單純的內心世界,不免存有矛盾,性簡每 為事繁所苦,知易行易的理想,又常為人事所格。昔賢為學治事,講求“知止”,大德智亦主定慧止觀並重。鵬程辭“陸委”之處座,卸佛光之長校,北溟遊走,浪跡天涯,喫狗肉,喝壓酒,莫非已臻“知止”之境?去年十月七日,我與內子邀請鵬程參加北京知識界的“金秋有約”,他撚得的詩簽是:“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也許可為之作讖。
    然鵬程終歸是古之文人與今之學人的同生體,就前一層面而言,他可以仰觀浮雲,俯鋻流水,浸潤詞章,自得其樂;就後者而言,他卻無法須臾忘情於政治,不能做到完全停止對社會的文化批評。他對臺灣社會所持的批評態度,人所共見。客座北大訪古覽勝期間,大陸社會的諸般世相,也沒逃過他的眼睛。百年中國文化傳統流失的程度,以上一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為甚,隨著經濟的騰飛發展,如今正在修補與重建的過程之中。但文化是一深層意涵,傳統是一穩固形態,重建如果隻停留在淺層模仿,則混淆古今、不分雅鄭、荒陋不倫種種悖謬,殊難避免。故祭孔有顛倒祭品、牛尾巴豬屁股正對著孔子像的大不敬,參觀世界遺產承德避暑山莊,看到街上有大紅布條寫著“本店新推出二嫂開苞豆腐”一類廣告,推銷工藝品 的售貨員,則一個個“背著清朝服裝,見遊人至,則皆唱喏”,“男人們也一句句大人萬福”。而各種名堂的“學術會議”、“高峰論壇”,又如雨後春筍般爭相競辦,不惜重金地“花錢買虛熱鬧”(紅樓夢裡趙嬤嬤的名言)。鵬程不禁發為感慨:“暴發大戶人家的氣像,總是如此的。”他敏銳地發現內地經濟發展過速帶來的某種隱憂,如果遇到機會我想他會坦誠建言的,隻是這樣的機會我們此地“永久住民”尚且烏有,他以客座來賓的身份,恐怕不易得罷。臺灣的事他更念茲在茲地繫念於懷。他不是逐臣,而是自我放逐,但屈賈之憂懷,他多少是有的。幸好,他會喝酒,可以化解煩憂;他能寫詩,可以稍釋愁懷。
    寫到這裡我纔有了一點作文的感覺,不妨乘著文興到鵬程學問與文章的“老房子”裡再看看。他學問的本源是詩,為學的根基是中國詩學。他自述生平,隻說自己的生命“興於詩”,其實他的學問也“興於詩”。他雖未因“詩”以成“禮”,卻能夠因“詩”以成“學”。二○○○年九月,鵬程嘗以《雲起樓詩》見贈,翻讀數過,驚為古人之作。他的文章,也深得古人為文的脈理韻致。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詩文一科,他真的是窺見了堂奧,其文思之快,“日試萬言”在他不成問題。至於驅遣文言到嫻熟地步,從今而後快成絕響了。《行記》中許多篇章,都因熟練地牽引古人詩文,而倍增文筆情趣。《天寒話詩詞》一篇,與吳世昌先生商榷如何解詞,他步步為營,“以強凌弱”,令人忍俊不禁。但他說吳先生不懂文學,未免太過。也許在古詩文領域,他不時會有“舉世無談者”的孤獨。所以當獨行燕市之際,忽然得到陳興武先生《蝸詠三章》,頓時喜形於色。陳詩確寫得不錯,尤其第三首:“獨愛風流惜此身,行藏在我任時人。隻今別訪名山去,高蹈煙霞望絕塵。”詩味足,措意對景,可慰遊子之心。但鵬程似更喜歡方仙橋的《海上》:“一念家山百感俱,吳江楓落渺愁予。杜根滌器甘窮死,梅福成仙定子虛。大錯鑄成新造國,餘生留讀未燒書。乾坤自此多長夜,隻夢桑田見海枯。”他說每誦及此詩,也經常是“百感俱”。
    鵬程感興趣的另一領域是晚清史事,我猜想他也是由詩文而喜歡同光諸老,然後由諸老之詩文再入於興衰變幻之歷史。我不知道他是否同時也受到高陽的影響,高陽的小說越寫到後來越逼近歷史真境,至少他和高陽應該是忘年好友,彼此切磋晚清史事的機會不會沒有。《北溟行記》中談名園、談帝京景物諸篇,如《雄秀》、《離館春深》,以及由八達嶺長城談到《悲傷的鐵路》,多得之於鵬程這方面的學養。《行記》中這類文章,如果不是對晚清的歷史與人物掌故爛熟於心,斷難寫出。而且不隻是見景生情,尋常講些歷史故實,而是藉以發歷史嬗變之感慨,寄寓深切的家國情懷。十七八年前鵬程初來大陸時,目睹中華文化命垂一線,他感到自己是個“文化遺民”,現在面對臺灣有人要“去中國化”,他又感到自己成 了“另一種文化遺民”。
    鵬程呵,鵬程!你北溟行走得好辛苦耶。

    時在農歷後三日寫於中國文化研究所



    登泰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既是孔誕,又是中秋節。中秋該怎麼過呢?我決定一個人上泰山。
    下午抵泰山腳下,觀岱廟,然後趨車上山。至中天門,乘索道上南天門。到了已暮靄四合,但見雄山壁立於斜陽雲氣中,景像蒼茫。
    宿在南天門風景區的管理人員宿舍中,四床一室,無廁浴。夜則與沒回家的管區警察們聚餐。
    飯畢,他們去巡山,我把醬牛肉裹了一包,另包了四個月餅、一壺酒,經“天街”上玉皇頂去對月獨酌。四山悄立腳下,雲高月亮,風寒砭骨,而興致甚豪,乃又往碧霞祠。
    此君祖廟。廟門未開,我由側壁甬道竄入,坐殿前條椅上,聽道士做夜課。誦聲瑯瑯,夾以磬鐸,竟爾睡去。醒來已無人,遂出,拾階而下。月明四照,如在水波中行。
    泰山平日總嫌人多,據雲某歲“五一”假期間,山巔一日湧進廿萬人,飲水一杯,索,猶無處買得。惟今日中秋,都無人跡,獨行御風,真如在廣寒境界。明日將再早起上觀日峰,喚出太陽來。

    九月二十九日又補:

    泰山為五嶽之尊,雄古磊,自不待述,且說也說不出。自古形容泰山之詩文,讀時都覺神妙,能狀山勢,神理人情,曲盡形容。臨景一看,纔知說出者不過萬分之一,感會品味,時有超出古人形容者外。古帝王以此為峻極、以此為通天之孔道、在此封禪,確實有道理。古人以泰山府掌人死後魂魄所歸,也有其道理。
    但泰山如今也被糟蹋了。南天門原有一廟,祀三靈侯(唐宸、葛雍、周武),後改為關帝廟,尚不失崇祀之意。現在卻供東嶽大帝,左右為王母娘娘、泰山老奶奶,配殿則繫送子觀音,你說這是什麼玩意兒?
    天街的明代石坊亦廢。整條街修整後,白雲洞、青雲洞都掩在底下,幾乎無法覓路前往。孔子廟,左右設招財、祈福二殿,壁懸金榜題名帳,供人祈願,又發行升學符,一派做生意的模樣。
    玉皇頂更有趣。左右供太上老君、托塔天王;陪祭為太白金星、巨靈神,完全不倫不類。殿左右本有二亭,一曰望河,一曰觀日,今二亭皆不存,闢為商店,賣財神、觀音。
    這個廟,乃明成化年間所建,如今重修,臺灣人出力甚多,殿角尚存一碑記,雲乃宜蘭玉尊宮李炳南等先生來捐資修建的。但為何修成這個樣子,實在不明白,該問問陳怡君,讓她去請教李先生。我在觀望時,一道人披軍大衣,走過我身邊,我隻聽到他喃喃自語:“佛不像佛,道不像道……”
    名山多被整得不像樣,佛頭著糞,確如此一道人所感慨的。揮別這些感慨,我也由南天門走下來,經十八盤、對松山、朝陽洞、雲步橋、五松亭、快活三裡而抵中天門。
    石階數千級,沿途摩崖刻字與山松雲泉,仍是十分可觀。亦可暫消看那些亂七八糟東西的不快。不過,心中依然感到困惑:為什麼古人所制都好,而今人做的,就都俗劣不堪呢?


    北京雅聚 笑撚紅樓詩

    返北京迄今,均在“十一黃金周”假期,市容蕭淡,而車站人滿為患。火車站每日進出五十萬人,可怕極!人皆出遊矣,故吾不出,杜門養靜,不亦快哉!
    古代除休沐日外,甚少假宵節有“賜”之制,春月旬休,君臣同去宴飲遊玩一天。明宵節休假十天,百官稱慶。明代好幾本筆記都盛稱之,可見假期太少,故以十日之節為大假。古人的假日均以民俗文化意義而定,如宵、端午、中秋之類,近代自民國始,卻流行因慶祝開國建朝而定為假期。
    現在也不用管這麼多,反正放假就是去旅遊。黃金周,以消費或掙錢為主,誰也不會管是為什麼放的假,隻要放假就好。當然,將來若能恢復一點傳統宵、端午、清明、中秋,就更好了。
    假期中自然不免有些不出門遠遊湊熱鬧的人要趁機聚會。今日這一會,是劉夢溪夫婦召集的。據說上次召集是二○○一年,二十一世紀開端那一年。今日再集,雖非修禊於蘭亭,倒也是群賢畢至:王蒙、湯一介、樂黛雲、龔育之、孫小禮、於光遠、李澤厚、孫長江、邵燕祥、瀋昌文、董秀玉等。
    席間談諧戲謔,當然與臺灣無異。惟可述者為:劉先生準備了一些紙片,令每人撚簽。打開一看,是兩句詩,全是《紅樓夢》裡的女郎們作的。劉先生與夫人陳祖芬,撚得的分別是:“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探春)”、“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湘雲)。王蒙撚得者為:“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腳也宜盆(湘雲)”。大家說:好,撚得準,果然是也宜牆腳也宜盆,文化部長做得,現在靠邊站也無妨。嚴家炎先生撚得“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 (湘雲),大家說:更好,嚴先生剛買了別墅,果然是貴比黃金的。如是等等。瀋昌文撚得“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黛玉),董秀玉撚得“珍重暗香踏碎處,憑誰醉眼認朦矓”(湘雲),被大家說笑。王蒙雲將寫一小說,男主角名瀋秋心,女主角名董暗香,以紹《花月痕》以降鴛鴦蝴蝶派小說之緒。
    至於我,則是黛玉:“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劉先生說:太好了,老弟不慕仙班而賦歸去來,隱居求志,聖人之事也。我說:豈敢,於光遠先生那一聯更好:“明歲秋分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探春),恰好作為今年這一會的結尾詞。
    此秋間北京雅聚之一斑也。然若非座中諸君多嫻《紅樓》也玩不成。故錄此以見人文。
    |二○○四年十月十四日|



    旅行者的美德

    今日在《聯合報•聯合副刊》發表一文:

    荷蘭的作家賽斯•諾特博姆 (Cees Nooteboom) 在《西班牙星光之路》中談到他旅行在西班牙與葡萄牙交界處一小鎮時,偶然聽到服務生提起“蜥蜴”一詞,立刻警覺了起來,連忙向老板打聽。獲知他們果然有賣蜥蜴餐,而且還不是小鬣蜥蜴。他馬上要了一客來品嘗,且在該書立了一個小節,題目就叫“蜥蜴晚餐”。
    此君乃歐洲文學獎得主、荷蘭康士坦丁文學終身成就獎得主。此舉則顯示了他作為一名傑出旅行文學家所具有的敏感。
    旅行者,需要許多條件。條件之一,就是須有一副好脾胃。
    常見旅人出門,腸胃便患起思鄉病,須得到處找家鄉味或與家鄉相似的餐飲來喫,否則腸胃就要拉警報、搞暴動。某些人縱使不如此,對於平日不經見、不常喫的東西,大抵也盡量避著。非萬不得已,不肯嘗試。偶或試之,亦總是攢眉、捏鼻、咂舌、縮肩地淺嘗輕啜便罷。如吞毒藥,如上刀山,臨險履冰,不勝痛苦之狀。又或者,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反正人生至此,說不得,隻好喫它一番。但卻是暫求果腹,不能消受其滋味也。如此旅行,雖然一路或許飽飫了眼福,可實在是痛苦,等於受罪。
    偏偏異鄉之惱人處,就是奇奇怪怪的喫食特別朝方回的詩說:“秀州城外鴉餛飩。”這鴉餛飩,是沒孵成的卵。因已有雛鴉在裡面,將之取出鑷去細毛,洗淨烹煮而成,味極美。據朱彝尊《鴛鴦湖櫂歌》說:“鴉餛飩小漉微鹽,雪後垆頭酒價廉”,知此物乃某些地方一般居民常食的小喫,但我估計就有許多臺灣人未必敢嘗試。推而廣之,各地腌、醬、鹵、漬、泡、浸、腐、臭的各色名物,奇形怪味,亦輒令人不敢向邇,且要暗自詫怪:為何這些地方竟有這些人,偏要來逐臭嗜痂?而又對自己自怨自艾:為啥子要到這種鬼地方來活受罪,喫這種難喫惡心的鬼東西?
    對了,就是惡心。旅人常患的,其實不是腸胃病,而是心病。心中嫌厭那些異鄉怪味,也疑慮著那些沒喫過的物事,且疑、且懼、且驚、且厭。於是看著難受,喫著可怕,喉頭一緊,胃一抽搐,可能就立刻哇吐了出來。縱或終於勉強沒吐,惡心作嘔之感,也仍然要盤縈在心頭。
    況且還有不少人心中別有一把戒尺,或禁止自己喫葷、或禁止自己喫腥、或不喫魚,或不喫介,或兩隻腳的不準自己喫,或會飛的也不能喫。種種戒律,在心上懸著刀尺,那就更無緣享受旅途中的美味了。
    就算對飲食沒有禁忌,不至於堅壁清野,峻斥一切;大多數人也隻是逆來順受型的,不會專心致意去“發現”異饌。要把異鄉那些我們原本不知道有而且還能喫的東西找出來,需要有發現者的眼光和機緣好運氣。要對這件事抱持著高度的敏感,以及亟欲一嘗、冒險探詢味蕾之神秘的心情。這種眼光和興致,與老饕並不相同,但卻是一名優秀或稱職的旅人所應當具備的條件。
    要知道,一地水土一方人。每個地方的飲食,必與該地之地氣、風土、人情、世態相符應。不能親近該地的飲食,實際上就絕不能親近那個地方那個社會,更不能懂它理解它。那個地方越特別的飲食,越能顯示那個地方的氣質。
    就像諾特博姆“發現”了那個小鎮餐廳有蜥蜴可喫,而這尾蜥蜴,拌在一盤碎西紅柿中,配上百裡香、迷迭香,那不就是西班牙的氣質嗎?諾特博姆形容西班牙是“混亂的、粗野的、自我中心的、殘酷的。行過之處,永無止境的驚嘆”。這種氣質,鬥牛,或西班牙舞娘的舞蹈,都足以顯示,但都不夠;隻有那一股迷迭香混雜著蜥蜴肉味刺竄入腦時,你纔能懂得什麼叫做西班牙。無怪乎他要刻意記述這一餐了。
    我們每想起一個地方,總會想起那裡某一種或某幾種喫食,想起某一餐,道理即是如此。食物的氣味、用餐時的氣氛、店家的風情、一同用餐者的神態和聲語,整體激擾著我們的神經,在腦子裡浮漾出一幅特異的地圖,標示著那一個無可替代的地點。
    像池田利子文《喫定意大利》就選了四十二事,寫成“挑逗味蕾的美食地圖”。蘇珊•羅德蘇格•韓特《二○年代:頹廢的巴黎盛宴》則借當時文人聚會飲宴、食譜及其故事背景來勾勒那個時代。旅行者,不論是空間的旅行,抑或進入時光隧道,都須對沿途所見食物食事,像風景名勝一般感興趣纔是。
    我稱不上是個旅行家,但萍蹤佚旅,漂泊久慣。宿在不知名的旅樓,喫著說不上名堂的食物,乃是常有之事。腹笥漸寬,撐柱肚腸的,都非書卷,而是臠肥膩脂與異卉奇珍。我不敢挑食,因而時要嘗鮮。未必是新鮮美味之鮮,也可能是鮮少鮮奇之鮮。鮮奇者不一定是鮮美,故又時多驚異。什麼,這也能喫嗎?這東西是這樣喫的嗎?喫了會怎麼樣啊?
    但我通常總想如諾特博姆嘗蜥蜴般,去試試當地人的飲食,旨不在知味,而是想借此更了解那個地方。
    可是,我也發現,人們對此等旅行者的好品德,並不尊敬。或者說,人基本上是個拘墟者。拘墟之見,之一是對遠方異地的人,充滿猜疑;之二則是對異地的飲食習慣不滿,對口味不拘墟者也不滿。
    例如平常說到喫,大家總是嘲笑廣東人,說老廣兩隻腳的除了凳子不喫,天上飛的除了飛機不喫,此外什麼都喫。SARS肆虐期間,廣東人之嗜食野味也因此竟成了罪狀。萬方有罪,罪在老廣,千夫所指,居然沒審判定讞就被稀裡糊塗地禁售禁食了一番,迄今仍未完全解禁。
    其實這恐怕是北方人對南方人一貫的偏見作祟,借此機會便發作了起來,與SARS大約無甚直接之關繫。清朝王侃《江州筆談》不是說嗎:“北人笑南人口饞,無論何蟲,隨意命名即取啖之。”現在,你看,果然就喫出毛病了吧,嘿嘿,咎由自取了吧!還不趕快停止?禁令出於北京,似乎就顯現著這麼一副口吻。
    由北方觀點來看,閩粵人確實喫得太寬,也喫得可怕。明朝謝肇《五雜俎》卷九論南人口味時說:“南人口食可謂不擇之甚。嶺南蟻卵蚺蛇皆為珍膳。水雞蝦蟆其實一類。閩有龍虱者,飛來田中,與灶蟲分毫無別。又有土筍者,全類蚯蚓。擴而充之,天下殆無不可食之物。”跟王侃的講法差不多,都是在說閩粵人喫得太雜。
    可是,謝肇自己是福建人,他立刻就自覺到這樣的說法也不見得公允。因為北方人同樣有令南方人感到難以消受的食物。所以他說:“燕齊之人食蠍及蝗。餘行部至安丘,一門人家取草蟲有子者,炸黃色入饌。餘詫之,歸語從吏。雲此中珍品也,名蛐子,縉紳中尤雅嗜之。然餘終不敢食也。則蠻方有食毛蟲蜜唧者又何足怪?”
    這個辯護很有趣,足見南方人北方人半斤八兩。某些東西,北方人看著害怕,不敢喫,那是因為北方原本不產那些物品,故自古以來無人喫食。乍見南蠻竟然啖咀此等惡心異物,不免詫怪失色。南方人喫這喫那,踫上北方的蛐子蠍子,也一般驚疑不定,難以下箸。
    可是,往往就是那令遠方來的人無法欣賞的東西,纔足以代表那個地方的特色。在北京,隻知喫烤鴨涮羊肉的人,是不能懂北京的,須得也去炸蛐子或炸幾尾蠍子來喫喫。現在,這些東西,跟老北京人喝豆汁一樣,也稀罕少見了,未必買得著。成為現代化都會城市後,北京的飲饌口味,五方荟萃,而越來越向中間一般化靠攏,這些老傳統喫食自然日漸凋零,少人問津。卻也不是喫不著。多半隻是因旅人遊客不甚曉得,或曉得而不敢品嘗,所以少人賣了。若踫上,炸蠍子可是有炸蜂蛹般的美味呢!
    林語堂先生一九六一年在美國出版過一冊《輝煌的北京》(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二○○三年纔見譯本。於北京之喫食,譽為“正宗”。但所介紹的,僅有東興樓的芙蓉鴨片、正陽樓的蟹與烤羊肉、西門沙鍋居的豬肉、順治門外便宜坊的烤鴨,此不足以知北京也。
    |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飲酒好色對

    前遊醉翁亭,談到僧人建亭俾予太守與賓客縱酒,或疑其為一時偶然之事,不可據以為典要。餘曰:不然,僧家多能酒,前論書法,懷素之草書,即恃酒力。名僧大德,輒能啖肉飲酒,否則濟公無人拜矣。即不能飲,僧家亦輒善能助人飲,梁章鉅《兩般秋雨隨筆》卷二《品酒》一篇,述平生飲酒者為光寺致虛所釀。僧言:“老僧蓋少知釀法,而又喜談‘米汁禪’,此蓋自奉而外,藏以待客者。”梁氏與之對酌畢,又乞一壺返,嘆賞欲絕,以為九日口香,後二十年猶念念不忘,舉為平生所嘗好酒。其酒想必甚好,僧亦韻人,“米汁禪”之名尤可喜。徐時作《閑居偶錄》謂康熙時人稱滄州有三絕:“酒味甚佳、河中鯉魚肥美無比、董尼姑善談兼有姿色,故有三絕之稱”(卷四),董尼姑想亦善飲,否則對談 時便僅能嚼菜根,而無從品味三絕了。此類僧家典故至多,惜今人不學,聞僧飲或助人飲則大驚小怪。
    友人笑道:“這是老兄貪杯,故征引一堆破戒衲子以為借口罷了!”我亦笑,說:“非也。酒國英雄甚多,我不敢逐鹿天下。從前南社詩人,周雲號稱酒痴,顧悼秋號稱神州酒帝,曾編《酒國點將錄》,朱劍芒又作《海上新酒國點將錄》,我無此氣魄,亦不敢論次英雄。且性無酒癮,其實也喝得少,隻是見人與酒為讎,要戒之禁之,自不飲酒,便詆酒徒為劣薄小人,看得令人不爽,遂故意要來犯忌諱,相狎戲而已。”
    友人說:“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酒人多豁朗,狎戲無妨;不飲酒者,多刻忮,褊狹謹願,是開得玩笑的嗎?你刺得人家痛了,人家少不得打你一棍子,你這不是活該?”我說:“莊子曰:‘酒醉者神全’,掉下車來尚且不傷,挨一兩棍算得什麼事?老兄作此論,尚識酒趣也乎?”
    友人說:“你不是儒家嗎?怎麼說起酒話來?”我道:“我正是儒家,所以纔如此說。孔老夫子乃是酒聖,所謂‘唯酒無量’‘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非酒鬼劉伶輩所能望其項背,我學聖人,亦惟此庶幾!人或以為被不被酒困,是天生酒量使然,不知聖學功夫即在於此。陽明論學,曾說:‘聖賢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性,故《大學》指個真知行與人看,說如好好色’,見美色即好之,這是天生的良知;知即好之,便是知行合一,陽明屢以此說明其良知教,因為如此說直截明白。同理,見美酒即知好之,也是天理良知。不致良知,反而去禁遏之,就昧天理、欺心了。可是,見美色美酒而好之以後,一心在酒色上,那又不對了。因此陽明說:‘飲酒便一心在飲酒上,好色便一心在好色上,卻是逐物,成甚居 敬工夫?’心若逐物不返,就會為物所役,孔子說人被酒所困,就是這種情況。好美色美酒,而不為酒色所困,纔是循天理之居敬工夫。孔子之所以為酒聖,其理在此。陽明學之精義亦在此。近世新儒家好談陽明,說解萬端,卻不甚懂得好色飲酒之道,所以終不近陽明。古來又或疑陽明為禪學,其實好色飲酒即是儒佛之分際。儒以此見天理流行、良知朗現,佛教卻以此為戒律。幸而佛教入中土後,多有改革,曉事者亦不甚拘,故有上述僧家飲釀等韻事可說,此即可見儒佛之會通也。社會上看僧人,固亦敬其守律,實更愛其飲酒見性情,曾燦《石濂上人詩序》說:‘觀其劇飲大呼,狂歌裂眥之日,淋漓下筆,旁若無人,此其志豈小哉?’(《六松堂文集》卷十二)即屬此類。”
    友人嗤之:“你會強辯,此乃偏執狂之特長,我不跟你爭。喝酒嘛,也許你說得對,僧人也可藉此悟道,或以此會通儒佛,可是好色呢?好色也可如飲酒般被允許嗎?”
    “為何不可呢?天主教禁色,新教改革就解了禁。佛教原以出家眾為僧團,日本佛教就多娶妻生子者。娶妻生子之後,仍是佛教,仍是和尚,其景況仿佛天主教之變革。娶妻的,是否就不如守戒的?誰也不敢如此說。正如神父未必就比牧師高明,喫肉的喇嘛也未必就劣於喫菜的漢僧。一來得不得道,實與忍受痛苦的程度無關,二來由色悟空也沒什麼不可以。賈寶玉不就是因情悟道嗎?世有酒僧,自然也有情僧。”
    友人哈哈大笑,說幸而你沒去做和尚,否則花和尚魯智深證道之後,又添一樁公案,佛門從此不清淨矣!且你扯了半天,辜負此大好春光。冰泮雪融,正是飲酒之時,吾兄口水太多,學問太大,非酒人正宗,何不徑去飲酒?
    我說:“我不中你圈套!日醉沉曲,豈不坐實了酒徒之名?何況我今日得要陪女兒做飯喫。說佛說儒,其實都是空言戲論,老妻小女準我喝纔能喝的人,談飲酒,不是跟畫餅充饑一樣嗎?今天女兒命我勿亂跑,得在家中喫,故不能陪你浪蕩了。”說得他悚然一驚,也匆匆告別返家。
    此為今日閑事。明赴國際儒聯演講,就講飲酒好色吧!“國科會”研究案申請四件,送來審查,已看畢,均寄返,無當意者。
    |二○○五年三月十八日|

    行者無疆
    我屬猴。猴兒跟人一樣,也有各式各種,有些頑皮,有些怯懦,我則大概比較像《西遊記》裡那隻潑猴。
    那猴頭,曾自稱孫行者。我國小說中號為“行者”的,有兩位,一是這猴,另一位就是武松。武松殺了人,家鄉無法容身,遂上梁山,做了行者,持戒刀,再去殺更多的人。孫行者卻是保護人去西天取經的,雖然那人並不值得他舍了性命去保護。這兩位行者,都走得很遠,離了家,去了國。花果山、景陽岡,皆隻能留在夢中偶一回味罷了。
    我亦行者。是準備殺人的武松、未戴上緊箍兒的潑猴。如今也要暫別花果山,去那南瞻部洲的冀州燕趙舊地遊歷一番。
    此番將在北京大學客座,準備講中國文化史。十餘講,恰好出一小書。此外,訪荊軻、太子丹舊處,弔狗屠之墓等等,也不可無記。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