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古文辭類纂:評注本,錢鍾書16歲熟讀的《古文觀止》進階讀本(套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683-990
    【優惠價】
    427-619
    【作者】 〔清〕姚鼐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集部  別集類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出版社) 
    【ISBN】97875403438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0343880
    作者:〔清〕姚鼐

    出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桐城派文學大家姚鼐,精挑細選*類700篇歷代漢語範文
    姚鼐所選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作品為主,唐代有韓愈,宋代有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其前選入戰國、秦漢的部分作品,其後選入明代歸有光、清代方苞、劉大櫆的作品,中結、張載等人的作品。魏晉六朝之作,隻選入辭賦若干篇,頌贊若干篇。全書分為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類,文約700篇,合為75卷。

    姚鼐逐篇點評,詳解漢語寫作的基本方法
    姚鼐不僅精選出歷代範文,還逐篇進行點評校勘。這些點評不僅指出了每篇文章的流變線索,使讀者可以縱覽漢語文學的發展變化並了解文學大家之間的淵源;而且對作品進行了解釋和分析,輔助讀者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學習漢語寫作的基本方法。
    姚鼐作文的基本觀點:
    ①作文要將義理、考證、辭章三者融會貫通,方能“得其美之大者”。
    ②文章是寫作纔能(“藝”)的體現,而自然規律(“道”)是詩文的本源。故“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纔能寫成優秀的文學作品。
    ③姚鼐將作文的屬性分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八個方面。神、理、氣、味屬於文章“精”的一面,格、律、聲、色屬於文章“粗”的一面,想要寫出好文章,就要注意二者的統一。

    光緒32年求要堂刻姚鼐晚年定本,補全姚鼐批注,簡體橫排易讀本
    《古文辭類纂》在姚鼐生前僅以鈔本的形式流傳。嘉慶年間,康紹鏞據姚鼐中年所訂鈔本刻印成書,世稱康本。道光年間,吳啟昌又據姚鼐晚年定本刻印成書,世稱吳本。光緒年間,滁州李承淵得姚鼐晚年傳其幼子姚雉的圈點本,請桐城蕭穆取康、吳二本詳細勘校後刻印成書,世稱求要堂本。求要堂本堪稱集大成的定本。
    本次整理出版,即選取根據求要堂本刊印的中華書局四部備要1924年鉛印本為底本,並補全姚鼐所有批注,以簡體橫排易讀本的面貌呈獻給讀者。

     


    桐城派文學大家姚鼐,精挑細選*類700篇歷代漢語範文 


    姚鼐所選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作品為主,唐代有韓愈,宋代有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其前選入戰國、秦漢的部分作品,其後選入明代歸有光、清代方苞、劉大櫆的作品,中結、張載等人的作品。魏晉六朝之作,隻選入辭賦若干篇,頌贊若干篇。全書分為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類,文約700篇,合為75卷。


     


    姚鼐逐篇點評,詳解漢語寫作的基本方法 


    姚鼐不僅精選出歷代範文,還逐篇進行點評校勘。這些點評不僅指出了每篇文章的流變線索,使讀者可以縱覽漢語文學的發展變化並了解文學大家之間的淵源;而且對作品進行了解釋和分析,輔助讀者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學習漢語寫作的基本方法。


    姚鼐作文的基本觀點:


    ①作文要將義理、考證、辭章三者融會貫通,方能“得其美之大者”。


    ②文章是寫作纔能(“藝”)的體現,而自然規律(“道”)是詩文的本源。故“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纔能寫成優秀的文學作品。


    ③姚鼐將作文的屬性分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八個方面。神、理、氣、味屬於文章“精”的一面,格、律、聲、色屬於文章“粗”的一面,想要寫出好文章,就要注意二者的統一。


     


    光緒32年求要堂刻姚鼐晚年定本,補全姚鼐批注,簡體橫排易讀本 


    《古文辭類纂》在姚鼐生前僅以鈔本的形式流傳。嘉慶年間,康紹鏞據姚鼐中年所訂鈔本刻印成書,世稱康本。道光年間,吳啟昌又據姚鼐晚年定本刻印成書,世稱吳本。光緒年間,滁州李承淵得姚鼐晚年傳其幼子姚雉的圈點本,請桐城蕭穆取康、吳二本詳細勘校後刻印成書,世稱求要堂本。求要堂本堪稱集大成的定本。


    本次整理出版,即選取根據求要堂本刊印的中華書局四部備要1924年鉛印本為底本,並補全姚鼐所有批注,以簡體橫排易讀本的面貌呈獻給讀者。


     


    曾國藩推薦兒子一定要讀的8種書之一 


    曾國藩咸豐9年給兒子曾紀澤寫信時,曾談到自己的讀書法門:“餘於四書五經以外,*好《史記》《漢書》《莊子》《韓文》四種,好之十餘年,惜不能熟讀精攻。又好《通鋻》《文選》及姚惜抱所選《古文辭類纂》、餘所選《十八家詩鈔》四種,共不過十餘種。……澤兒若能成吾之志,將四書五經及餘所好之八種一一熟讀而深思之,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則餘歡欣快慰,夜得甘寢,此外別無所求矣!”


     


    錢鍾書16歲熟讀《古文辭類纂》 


        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先生是國學大家。他對《古文辭類纂》極為推崇,認為其“分類必溯其源而不為杜撰;選辭務擇其雅而不為鉤棘。荟斯文於簡編,詔來者以途轍”。他曾選擇《古文辭類纂》作為少年錢鍾書的文學讀物。對此錢鍾書在《談藝錄》中回憶道:“餘十六歲與從弟鐘韓自蘇州一美國教會中學返家度暑假,先君適自北京歸,命同為文課,乃得知《古文辭類纂》……等書。”閱讀《古文辭類纂》對錢鍾書打下堅實的國學基礎很有幫助。

     
    內容簡介

    《古文辭類纂》是清代姚鼐編纂的一部古文總集,它體現了桐城派文學的主張,是一部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古文選本。此書選錄從先秦時代到清代的古文名家散文、辭賦作品七百餘篇,按文體分為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等十三類,每篇文章都略加校勘和點評。

    作者簡介

     


    姚鼐(1731—1815)


    清代著名的桐城派文學家、教育家。字姬傳,又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世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


    姚鼐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曾歷任兵部主事、禮部儀制司主事、山東鄉試副考官、湖南鄉試副考官、恩科會試同考官、刑部廣東司郎中、四庫全書纂修官等職。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辭職南歸,後陸續在揚州梅花書院、安慶敬敷書院、歙縣紫陽書院、南京鐘山書院等地主講,餘生致力於治學和教育事業。


    姚鼐在詩文的創作上成就卓著,是桐城派文學的集大成者,與方苞、劉大櫆並稱為“桐城三祖”。他的一生著述很多,彙為《惜抱軒全集》八十八卷。所編纂的這部《古文辭類纂》影響很大。

    目錄
    序 (姚鼐)
    卷一~卷五 論辨類
    卷六~卷十 序跋類
    卷十一~卷二十 奏議類上編
    卷二十一~卷二十四 奏議類下編
    卷二十五~卷三十一 書說類
    卷三十二~卷三十四 贈序類
    卷三十五~卷三十七 詔令類
    卷三十八~卷三十九 傳狀類
    卷四十~卷四十一 碑志類上編
    卷四十二~卷五十一 碑志類下編
    卷五十二~卷五十九 雜記類
    卷六十 箴銘類
    卷六十一 頌贊類

    序 (姚鼐)


    卷一~卷五 論辨類


    卷六~卷十 序跋類


    卷十一~卷二十 奏議類上編


    卷二十一~卷二十四 奏議類下編


    卷二十五~卷三十一 書說類


    卷三十二~卷三十四 贈序類


    卷三十五~卷三十七 詔令類


    卷三十八~卷三十九 傳狀類


    卷四十~卷四十一 碑志類上編


    卷四十二~卷五十一 碑志類下編


    卷五十二~卷五十九 雜記類


    卷六十 箴銘類


    卷六十一 頌贊類


    卷六十二~卷七十二 辭賦類


    卷七十三~卷七十五 哀祭類


    附錄


    校刊《古文辭類纂》後序 (李承淵)


    康刻《古文辭類纂》後序 (康紹鏞)


    吳刻《古文辭類纂》序 (吳啟昌)

    媒體評論
    《古文辭類纂》一書,二千年高文略具於此,以為六經後之*書。此後必應改習西學,中學浩如煙海之書行當廢去,獨留此書,可令周孔遺文綿延不絕。
    ——吳汝綸(1940—1903)

    不讀此書即無以通為文之法。
    ——嚴復(1854—1921)

    姚氏之書所以足重者,以其鋻別精、析類嚴而品藻當也。
    ——馬其昶(1855—1930)

    《古文辭類纂》一書,二千年高文略具於此,以為六經後之*書。此後必應改習西學,中學浩如煙海之書行當廢去,獨留此書,可令周孔遺文綿延不絕。


    ——吳汝綸(1940—1903)


     


    不讀此書即無以通為文之法。


    ——嚴復(1854—1921)


     


    姚氏之書所以足重者,以其鋻別精、析類嚴而品藻當也。


    ——馬其昶(1855—1930)


     


    讀《古文辭類纂》者多,讀《惜抱軒全集》的卻少。凡是對於文術,自有主張的作家,他所賴以發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張的手段,倒並不在作文心,文則,詩品,詩話,而在出選本。


    ——魯迅(1881—1936)


     


    分類必溯其源而不為杜撰;選辭務擇其雅而不為鉤棘。荟斯文於簡編,詔來者以途轍。


    ——錢基博(1887—1957)

    在線試讀
    序(姚鼐)

    鼐少聞古文法於伯父姜塢先生及同鄉劉耕南先生,少究其義,未知深學也。其後遊宦數十年,益不得暇,獨以幼所聞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請歸,伯父前卒,不得見矣。劉先生年八十,猶喜談說,見則必論古文。後又二年,餘來揚州,少年或從問古文法。夫文無所謂古今也,惟其當而已。得其當,則《六經》至於今日,其為道也一。知其所以當,則於古雖遠,而於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釋;不知其所以當,而敝棄於時,則存一家之言,以資來者,容有俟焉。於是以所聞習者,編次論說,為《古文辭類纂》。其類十三:曰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志類、雜記類、箴銘類、頌贊類、辭賦類、哀祭類。一類內而為用不同者,別之為上下編雲。
    論辨類者,蓋原於古之諸子,各以所學著書詔後世。孔孟之道與文,至矣。自老、莊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錄,錄自賈生始。蓋退之著論,取於《六經》、孟子,子厚取於韓非、賈生,明允雜以蘇、張之流,子瞻兼及於莊子。學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纔,可以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為之也。
    序跋類者,昔前聖作《易》,孔子為作《繫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之傳,以推論本原,廣大其義。《詩》《書》皆有序,而《儀禮》篇後有記,皆儒者所為。其餘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莊子· 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餘撰次古文辭,不載史傳,以不可勝錄也。惟載太史公、歐陽永叔表、志、敘、論數首,序之工者也。向、歆奏校,書各有序,世不盡傳,傳者或偽。今存子政《戰國策序》一篇,著其概。其後目錄之序,子固獨優已。
    奏議類者,蓋唐、虞、三代聖賢陳說其君之辭,《尚書》具之矣。周衰,列國臣子為國謀者,誼忠而辭美,皆本《謨》《誥》之遺,學者多誦之。其載《春秋》內外傳者不錄,錄自戰國以下。漢以來有表、奏、疏、議、上書、封事之異名,其實一類。惟對策雖亦臣下告君之辭,而其體少別,故置之下編。兩蘇應制舉時所進《時務策》,又以附對策之後。
    書說類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奭》之篇。春秋之世,列國士大夫或面相告語,或為書相遺,其義一也。戰國說士,說其時主,當委質為臣,則入之奏議;其已去國,或說異國之君,則入此編。
    贈序類者,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顏淵、子路之相違,則以言相贈處。梁王觴諸侯於範臺,魯君擇言而進,所以致敬愛陳忠告之誼也。唐初贈人始以序名,作者亦眾。至於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絕前後作者。蘇明允之考名“序”,故蘇氏諱“序”,或曰引,或曰說。今悉依其體,編之於此。
    詔令類者,原於《尚書》之《誓》《誥》。周之衰也,文誥猶存。昭王制,肅強侯,所以悅人心而勝於三軍之眾,猶有賴焉。秦無道,而辭則偉。漢至文、景,意與辭皆美矣,後世無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雖有善意,而辭氣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諭下之辭,韓退之《鱷魚文》,檄令類也,故悉附之。

    序(姚鼐) 


     


    鼐少聞古文法於伯父姜塢先生及同鄉劉耕南先生,少究其義,未知深學也。其後遊宦數十年,益不得暇,獨以幼所聞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請歸,伯父前卒,不得見矣。劉先生年八十,猶喜談說,見則必論古文。後又二年,餘來揚州,少年或從問古文法。夫文無所謂古今也,惟其當而已。得其當,則《六經》至於今日,其為道也一。知其所以當,則於古雖遠,而於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釋;不知其所以當,而敝棄於時,則存一家之言,以資來者,容有俟焉。於是以所聞習者,編次論說,為《古文辭類纂》。其類十三:曰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志類、雜記類、箴銘類、頌贊類、辭賦類、哀祭類。一類內而為用不同者,別之為上下編雲。


    論辨類者,蓋原於古之諸子,各以所學著書詔後世。孔孟之道與文,至矣。自老、莊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錄,錄自賈生始。蓋退之著論,取於《六經》、孟子,子厚取於韓非、賈生,明允雜以蘇、張之流,子瞻兼及於莊子。學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纔,可以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為之也。


    序跋類者,昔前聖作《易》,孔子為作《繫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之傳,以推論本原,廣大其義。《詩》《書》皆有序,而《儀禮》篇後有記,皆儒者所為。其餘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莊子· 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餘撰次古文辭,不載史傳,以不可勝錄也。惟載太史公、歐陽永叔表、志、敘、論數首,序之工者也。向、歆奏校,書各有序,世不盡傳,傳者或偽。今存子政《戰國策序》一篇,著其概。其後目錄之序,子固獨優已。


    奏議類者,蓋唐、虞、三代聖賢陳說其君之辭,《尚書》具之矣。周衰,列國臣子為國謀者,誼忠而辭美,皆本《謨》《誥》之遺,學者多誦之。其載《春秋》內外傳者不錄,錄自戰國以下。漢以來有表、奏、疏、議、上書、封事之異名,其實一類。惟對策雖亦臣下告君之辭,而其體少別,故置之下編。兩蘇應制舉時所進《時務策》,又以附對策之後。


    書說類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奭》之篇。春秋之世,列國士大夫或面相告語,或為書相遺,其義一也。戰國說士,說其時主,當委質為臣,則入之奏議;其已去國,或說異國之君,則入此編。


    贈序類者,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顏淵、子路之相違,則以言相贈處。梁王觴諸侯於範臺,魯君擇言而進,所以致敬愛陳忠告之誼也。唐初贈人始以序名,作者亦眾。至於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絕前後作者。蘇明允之考名“序”,故蘇氏諱“序”,或曰引,或曰說。今悉依其體,編之於此。


    詔令類者,原於《尚書》之《誓》《誥》。周之衰也,文誥猶存。昭王制,肅強侯,所以悅人心而勝於三軍之眾,猶有賴焉。秦無道,而辭則偉。漢至文、景,意與辭皆美矣,後世無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雖有善意,而辭氣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諭下之辭,韓退之《鱷魚文》,檄令類也,故悉附之。


    傳狀類者,雖原於史氏,而義不同。劉先生雲:“古之為達官名人傳者,史官職之。文士作傳,凡為圬者、種樹之流而已。其人既稍顯,即不當為之傳,為之行狀,上史氏而已。”餘謂先生之言是也。雖然,古之國史立傳,不甚拘品位,所記事猶詳。又實錄書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賢否。今實錄不紀臣下之事,史館凡仕非賜謚及死事者,不得為傳。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賜謚,然則史之傳者,亦無幾矣。餘錄古傳狀之文,並紀茲義,使後之文士得擇之。昌黎《毛穎傳》,嬉戲之文,其體傳也,故亦附焉。


    碑志類者,其體本於《詩》,歌頌功德,其用施於金石。周之時,有石鼓刻文,秦刻石於巡狩所經過,漢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體,蓋秦刻瑯邪具之矣。茅順甫譏韓文公碑序異史遷,此非知言。金石之文,自與史家異體,如文公作文,豈必以效司馬氏為工耶?志者,識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壙中,古人皆曰志。為之銘者,所以識之之辭也。然恐人觀之不詳,故又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銘二之,獨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義。蓋自歐陽公不能辨矣。墓志文,錄者尤多,今別為下編。


    雜記類者,亦碑文之屬。碑主於稱頌功德,記則所記大小事殊,取義各異,故有作序與銘詩全用碑文體者,又有為紀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紀事小文,或謂之序,然實記之類也。


    箴銘類者,三代以來,有其體矣。聖賢所以自戒警之義,其辭尤質,而意尤深。若張子作《西銘》,豈獨其理之美耶?其文固未易幾也。


    頌贊類者,亦《詩· 頌》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


    辭賦類者,《風》《雅》之變體也,楚人工為之,蓋非獨屈子而已。餘嘗謂《漁父》及《楚人以弋說襄王》《宋玉對王問遺行》,皆設辭無事實,皆辭賦類耳。太史公、劉子政不辨,而以事載之,蓋非是。辭賦固當有韻,然古人亦有無韻者,以義在托諷,亦謂之賦耳。漢世校書,有《辭賦略》,其所列者甚當。昭明太子《文選》,分體碎雜,其立名多可笑者,後之編集者,或不知其陋而仍之。餘今編辭賦,一以漢略為法。古文不取六朝人,惡其靡也。獨辭賦則晉、宋人猶有古人韻格存焉。惟齊、梁以下,則辭益俳而氣益卑,故不錄耳。


    哀祭類者,《詩》有《頌》,《風》有《黃鳥》《二子乘舟》,皆其原也。楚人之辭至工,後世惟退之、介甫而已。


    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於退之,盡變古人之形貌,雖有摹擬,不可得而尋其跡也。其他雖工於學古,而跡不能忘,揚子雲、柳子厚,於斯蓋尤甚焉,以其形貌之過於似古人也。而遽擯之謂不足與於文章之事,則過矣。然遂謂非學者之一病,則不可也。


    乾隆四十四年秋七月,桐城姚鼐纂集序目


    (選自序第1—3頁)


     


    過秦論上 


    賈生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王、武王蒙故業,因遺冊,南兼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是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約從離橫,並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陳軫、昭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漢書》作仰關,《史記》作叩。鼐按:對下開關,字作叩為當。師古乃譏作叩字是流俗本,非也。)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奉秦。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秦王,(篇中秦王字,《史記》本如此,《漢書》俱作始皇。鼐按:《陳政事疏》亦稱始皇為秦王,似誼惡暴秦,不稱其謚。)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柎以鞭籉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像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斬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裡,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秦王既沒,餘威震於殊俗。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纔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鋤耰棘矜,非錟於句戟長鎩也;適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固是合後二篇,義乃完,然首篇為特雄駿閎肆。)


    (選自第1—2頁)


     


     


    師說 


    韓退之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授句讀及巫、醫、樂師、百工,未嘗非授業,但非傳道、解惑耳。此兩段明是以授業之師,陪傳道解惑之師,而用筆變化,使之不覺。)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苌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此段承“聖人猶且從師”意申說,以終首句“必有師”之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選自第14—15頁)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