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萬卷樓國學經典:唐宋八大家集(圖文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144-208
    【優惠價】
    90-130
    【作者】 (唐)韓愈 等著,夏華 等編譯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集部  別集類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ISBN】97878075981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598107
    叢書名:萬卷樓國學經典

    作者:(唐)韓愈等著,夏華等編譯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2年04月 


        
        
    "

    編輯推薦


        《唐宋八大家集》是唐宋時期韓愈、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的散文選集。該選集*初由明朝初年的朱右編輯。後由明末茅坤承編訂《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沿用至今。從誕生此就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成就。其中韓愈之文以尊儒諷今為名之文以哲思遊記為名:蘇洵之文以政論策辯為名:蘇軾之文以詞曲歌賦為名:曾鞏之文以書序回信為名。等等。
    在編輯過程中編者選取了大量的古代優秀版畫作為插圖,對圖片的說明也做了精心設計。這套經典不隻是精神的食糧,擁有文本意義上的價值,更能帶來無限美感,成為詩意的淵藪。本書由夏華等編譯。

     
    內容簡介

        
    《唐宋八大家集》是唐宋時期韓愈、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的散文選集。該選集初由明朝初年的朱右編輯。後由明末茅坤承編訂《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沿用至今。從誕生此就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成就。其中韓愈之文以尊儒諷今為名之文以哲思遊記為名:蘇洵之文以政論策辯為名:蘇軾之文以詞曲歌賦為名:曾鞏之文以書序回信為名。等等。


        
    《唐宋八大家集》中的文章均為後世留下了千秋表率。無論為人、為事,為師都可說是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值得反復閱讀。本書由夏華等編譯。

    目錄

    韓愈集
    原道
    原毀
    潮州韓文公廟碑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
    師說
    進學解
    諱辯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與於襄陽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
    送孟東野序
    送李願歸盤谷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祭十二郎文
    祭鱷魚文
    柳子厚墓志銘
    伯夷頌
    《張中丞傳》後序
    新修滕王閣記
    毛穎傳
    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
    論佛骨表
    《順宗實錄》卷二《宮市》
    送董邵南序
    藍田縣丞廳壁記
    答李翊書
    感二鳥賦並序 駁復仇議
    桐葉封弟辨
    箕子碑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梓人傳
    小石城山記
    封建論
    羆說
    段太尉逸事狀
    童區寄傳
    蜘販傳
    三戒
    鞭賈
    愚溪詩序
    始得西山宴遊記
    鈷鋂潭西小丘記
    弔屈原文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設漁者對智伯
    夢歸賦
    楊評事文集後序
    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
    問戰
    送豆盧膺秀纔南遊序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石澗記
    憎王孫文
    宋清傳
    歐陽修集
    朋黨論
    縱囚論
    《梅聖俞詩集》序
    送楊寘序
    《五代史·伶官傳》敘論
    《五代史·宦官傳》論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瀧岡阡表
    豐樂亭記
    峴山亭記
    釋秘演詩集序
    送田畫秀纔寧親萬州序
    賣油翁
    與高司諫書
    伐樹記
    養魚記
    有美堂記
    樊侯廟災記
    尹師魯墓志銘
    曾鞏集
    寄歐陽舍人書
    醒心亭記
    墨池記
    道山亭記
    《戰國策》目錄序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越州趙公救災記
    書《魏鄭公傳》
    王安石集
    讀孟嘗君傳
    遊褒禪山記
    伯夷
    傷仲永
    答司馬諫議書
    祭歐陽文忠公文
    同學一首別子固
    泰州海陵縣主薄許君墓志銘
    蘇洵集
    管仲論
    樂論
    審敵
    御將
    任相
    養纔
    議修禮書狀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
    辨奸論
    心術
    六國
    張益州畫像記
    木假山記
    名二子說
    襄陽懷古
    禮論
    蘇軾集
    刑賞忠厚之至論
    論範增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
    水調歌頭
    江城子
    南歌子
    念奴嬌·赤壁懷古
    歸朝歡·和蘇堅伯固
    西江月·梅
    賀新郎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決壅蔽
    教戰守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凌虛臺記
    喜雨亭記
    放鶴亭記
    石鐘山記
    超然臺記
    李氏山房藏書記
    日喻
    前赤壁賦
    後赤壁賦
    方山子傳
    文與可畫簣篤谷偃竹記
    江行唱和集敘
    三槐堂銘
    記承天寺夜遊
    記遊定惠院
    書吳道子畫後
    記遊松風亭
    在儋耳書
    黠鼠賦
    上梅直講書
    答黃魯直書
    與王定國書
    答毛滂書
    與參寥子

    又答王庠書
    答謝民師書
    亡妻王氏墓志銘
    韓斡畫馬贊
    剛說
    寶繪堂記
    書蒲永升畫後
    蘇轍集
    六國論
    上樞密韓太尉書
    黃州快哉亭記
    東軒記
    孟德傳
    三國論
    武昌九曲亭記
    為兄軾下獄上書
    墨竹賦
    上劉長安書
    上昭文富丞相書
    隋論
    唐論
    《古今家誡》敘
    會計錄》敘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巢谷傳
    前言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中國古人“修身”的兩條基本途徑,晉代著名史學家陳壽給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萬卷樓”。此後,歷代以“萬卷樓”命名的書齋,由宋至清有數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代有陳傑、汪惟正等;明代有項篤壽、楊儀、範欽等;清代有孫承澤、黃彭年等。可見,“讀萬卷書”的理想在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當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讀“萬卷書”不僅是古人的理想,當我們懂得了讀書的意義。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強烈的“博覽群書”的願望。然而,人類歷史悠久,書籍多如汪洋大海,時代發展到今天,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更使得人類的精神領域空前豐富。獲取信息與知識的途徑不斷增加。“萬卷書”早已不再是一個像征性的概念,如何從這“萬卷”之中,找到值得細細品讀的作品,已經成為人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閱讀的書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這正是在闡述讀書時選擇的重要性。而他所說的把我們“引到深處的”東西無疑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深度閱度的作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典作品。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中國古人“修身”的兩條基本途徑,晉代著名史學家陳壽給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萬卷樓”。此後,歷代以“萬卷樓”命名的書齋,由宋至清有數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代有陳傑、汪惟正等;明代有項篤壽、楊儀、範欽等;清代有孫承澤、黃彭年等。可見,“讀萬卷書”的理想在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當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讀“萬卷書”不僅是古人的理想,當我們懂得了讀書的意義。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強烈的“博覽群書”的願望。然而,人類歷史悠久,書籍多如汪洋大海,時代發展到今天,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更使得人類的精神領域空前豐富。獲取信息與知識的途徑不斷增加。“萬卷書”早已不再是一個像征性的概念,如何從這“萬卷”之中,找到值得細細品讀的作品,已經成為人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閱讀的書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這正是在闡述讀書時選擇的重要性。而他所說的把我們“引到深處的”東西無疑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深度閱度的作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典作品。


        
    卡爾維諾對經典作出的定義之一是:經典就是我們正在重讀的。的確,在對經典作品反反復復的品味中,人們思想得到了升華。從淺薄走向思考後走到通達。我們都曾有這樣的感觸,面對海量的書籍和信息,一方面人們在向著功利性淺閱讀大張其道,另一方面,我們的精神深處又在不斷地呼喚能夠滋養自己內心的深度閱讀。因此,經典的價值不僅沒有因為淺閱讀時代的到來而有所損失。反而更顯示出其珍貴來。


        
    在惜字如金的中國傳統典籍當中,從來不乏這種需要反復品味的經典。從先秦諸子到歷代的經史子集,這些經典為一代代的中國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滋養。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建立了基礎。我們把這種包蘊中國文化的學問稱為國學。國學的範圍非常廣泛。包羅萬像的國學經典為我們提供了廣泛的教育。閱讀國學經典,也就是在與我們的“先聖先賢”
    對話和交流,一步步地楔進我們的歷史和傳統。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領會先賢的旨趣。把握他們的神髓。形成恢弘的歷史意識。可以讓我們通曉文義,熱習經史、學問通徹,讓我們成為博學之士。另一方面,國學經典所代表的傳統學問,更是具有極為厚重的倫理色彩。閱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不僅是增進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熏陶氣質、改善性情、提高涵養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著行誼謹厚、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學早已不再是人們追求事功的法典,我們也不贊成對國學的功能無限誇大。但豪無疑問,閱讀國學經典,必能促進我們對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喚起我們對偉大、深邃、美麗事物的敏感和驚奇,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先賢們在探尋知識過程中思考的重大課題和運用的基本原則。這些作品體現著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闡述的“自強不息”的君子人格、《論語》所強調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詩經》所培養的溫柔敦厚的情感。《老子》所閃耀的思辯智慧等等,它們共同構築了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範式。品讀先賢留下的經典,恰如與他們進行一次次心靈的直接觸踫,進而去審視我們自己的內心。見賢思齊,激濁揚清。


        
    正是基子對國學經典的這種認識,我們精選了這套《萬卷樓國學經典》繫列叢書,以期引導著步履匆匆的現代人走近國學經典、了解國學經典。有選編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體現這樣一些特點。


        
    首先。我們希望這套叢書能夠代表性。在選目中,我們注重子經典、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那些影響力,應該知道的作品提交給讀者。四書、五經、先秦諸子、唐詩宋詞等這些具有符號意義的作品無疑是應該為我們所熟知的,因此,我們首先推出的30種作品都是這些經典中的經典。


        
    其次。我們希望能夠做出好讀的經典。在面對國學作品時,佶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詞常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所以,我們試圖用簡潔易懂的形式呈現經典,使普通讀者可隨時隨地以自己的時間、自己的速度來進入閱讀。因此,我們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釋和譯文。使讀者能夠真正地“無障礙閱讀”。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對部分作品中做了一些刪減,將那些專業研究者更關注的內容略去,讓普通讀者能夠更快地了解經典概況。作為一名普通讀者,也許你會常常感慨,以前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讀更多的經典,如今沒有機會或能力來細讀。但實際上。讀經典什麼時問開始部不算晚,“萬卷樓”就是一個極好的途徑。重讀或是初讀這些經典,一樣可以塑造我們未來的生活。


        
    第三,我們希望呈現一套富有美感的讀物。對子經典而言,內容的意義永遠排在位,但同時,我們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與內容相匹配。因而,我們在編輯過程中選取了大量的古代優秀版畫作為本書的插圖,對圖片的說明也做了精心設計,此外,圖書的編排、版式等細節設計都凝聚了我們大量的思索。我們希望這套經典不隻是精神的食糧,擁有文本意義上的價值,更能帶來無限美感,成為詩意的淵藪。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卡爾唯諾經典的評論讓人擊節嘆賞,我們也希望這套叢書能夠彰顯經典的價值。使讀者在細細品讀中真正融化經典。真正做到“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同時,經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


        當我們走進經典之時,不能隻作為被動的接受者,也可用個人自我的方式進人經典,作精神的逍遙之遊。對經典作貼近個體生命的詮釋和閱讀,在現實社會之上營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園,獲取一種詩意盎然的人生。

    在線試讀
    博愛叫做仁,行動合子仁叫做義,由此向前叫做道,自身具有不需憑借外物叫做德。仁和義是內容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不具體的名詞,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惡德和美德。
    老子不重視仁義,並不是詆毀仁義,而是因他的觀念狹小。坐在井裡看天的人,說天很小,其實並不是天小。他把小恩小惠當作仁,把謹小慎微認為義,他不重視仁義就很自然的了。他所說的道,是把他所認為的道當作道,不是我所說的道。他所說的德,是把他觀念裡的德當作德,不是我所說的德。凡是我所說的道德,是結合仁和義而說的,是天下的公論。老子所說的道德,是脫離了仁和義說的,隻是他的一家之言。
    周道衰落,孔子去世後,讀書焚子秦,黃老學說行子漢,佛教盛行子晉、魏、梁、隋之間。
    那時談論道德仁義的,不歸入楊朱之學,就歸入墨翟之學;不歸入道學,就歸入佛學。歸入了那一家,就背離另外一家。尊崇所歸入的學派,就貶低所背離的學派;依從歸入的學派,就誣蔑反對的學派。唉!後世的人想了解仁義道德的學說,應該聽從誰呢?尊崇道家的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弟子。”尊崇佛家的也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弟子。”研究孔學的人,聽慣了那些話,樂子接受他們的荒誕言論而輕視自己,也說“我們的老師曾向他們學習”。不僅在口頭說,而且寫進書裡。唉!後世的人即使要想了解仁義道德之說,又該向誰去請教呢?人們喜歡聽古怪的說法,真是太過分了!他們不探求起源,不考察結果,隻喜歡聽怪誕之說。古代的人民分為四類,今天的人民有了六類。古代負有教育人民的任務的,占其中之一,今天卻占其中之三。務農的一家,要供應六家的糧食;務工的一家,要供應六家的器用;經商的一家,而要服務子六家。人民怎能不因窮困而去偷盜呢?古時候,人民遭受的災害很多。有聖人出來,纔教給人民互相提供生活的資料和條件,做他們的君王或老師。驅走蛇蟲禽獸,使人們在中原安居。天冷就教他們做衣裳,餓了就教他生產糧食。住在樹上容易掉下來,住在洞裡容易生病,子是就教導他們建造房屋。又教他們做工匠以供應生活用具;教他們經營以流通貨物;教他們醫藥知識以拯救夭亡的人;制定葬埋祭祀的制度,以增進人們的恩愛感情;制定禮節,以區分尊卑秩序;制作音樂,以宣洩心中的郁悶;制定政令,以督促倦怠之人;設立刑罰,以鏟除那些強暴之徒。有人互相欺騙,又制作符節、印璽、鬥斛、秤尺作為憑信。有人爭奪搶劫,子是設置了城池、盔甲、兵器來守衛。災害要來了就做好準備;禍患將發生就及早防範。現在道家說:“聖人不死,大盜便不會停止。
    砸掉鬥斛、折斷秤尺,人民就不會爭奪。”唉!這都是未經思考的話罷了。如果古代沒有聖人,人類早已滅絕。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沒有羽毛鱗甲以適應寒暑,也沒有堅牙利爪來奪取食物。

        
    博愛叫做仁,行動合子仁叫做義,由此向前叫做道,自身具有不需憑借外物叫做德。仁和義是內容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不具體的名詞,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惡德和美德。


        
    老子不重視仁義,並不是詆毀仁義,而是因他的觀念狹小。坐在井裡看天的人,說天很小,其實並不是天小。他把小恩小惠當作仁,把謹小慎微認為義,他不重視仁義就很自然的了。他所說的道,是把他所認為的道當作道,不是我所說的道。他所說的德,是把他觀念裡的德當作德,不是我所說的德。凡是我所說的道德,是結合仁和義而說的,是天下的公論。老子所說的道德,是脫離了仁和義說的,隻是他的一家之言。


        
    周道衰落,孔子去世後,讀書焚子秦,黃老學說行子漢,佛教盛行子晉、魏、梁、隋之間。

        那時談論道德仁義的,不歸入楊朱之學,就歸入墨翟之學;不歸入道學,就歸入佛學。歸入了那一家,就背離另外一家。尊崇所歸入的學派,就貶低所背離的學派;依從歸入的學派,就誣蔑反對的學派。唉!後世的人想了解仁義道德的學說,應該聽從誰呢?尊崇道家的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弟子。”尊崇佛家的也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弟子。”研究孔學的人,聽慣了那些話,樂子接受他們的荒誕言論而輕視自己,也說“我們的老師曾向他們學習”
    。不僅在口頭說,而且寫進書裡。唉!後世的人即使要想了解仁義道德之說,又該向誰去請教呢?
    人們喜歡聽古怪的說法,真是太過分了!他們不探求起源,不考察結果,隻喜歡聽怪誕之說。古代的人民分為四類,今天的人民有了六類。古代負有教育人民的任務的,占其中之一,今天卻占其中之三。務農的一家,要供應六家的糧食;務工的一家,要供應六家的器用;經商的一家,而要服務子六家。人民怎能不因窮困而去偷盜呢?
    古時候,人民遭受的災害很多。有聖人出來,纔教給人民互相提供生活的資料和條件,做他們的君王或老師。驅走蛇蟲禽獸,使人們在中原安居。天冷就教他們做衣裳,餓了就教他生產糧食。住在樹上容易掉下來,住在洞裡容易生病,子是就教導他們建造房屋。又教他們做工匠以供應生活用具;教他們經營以流通貨物;教他們醫藥知識以拯救夭亡的人;制定葬埋祭祀的制度,以增進人們的恩愛感情;制定禮節,以區分尊卑秩序;制作音樂,以宣洩心中的郁悶;制定政令,以督促倦怠之人;設立刑罰,以鏟除那些強暴之徒。有人互相欺騙,又制作符節、印璽、鬥斛、秤尺作為憑信。有人爭奪搶劫,子是設置了城池、盔甲、兵器來守衛。災害要來了就做好準備;禍患將發生就及早防範。現在道家說:“聖人不死,大盜便不會停止。


        砸掉鬥斛、折斷秤尺,人民就不會爭奪。”唉!這都是未經思考的話罷了。如果古代沒有聖人,人類早已滅絕。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沒有羽毛鱗甲以適應寒暑,也沒有堅牙利爪來奪取食物。


        
    因此,君王是發布命令的;臣子是執行君王的命令並實行子民眾之中的;百姓是生產糧食、絲麻,制作器物,流通財貨以供奉在上的統治者的。君王不發布命令,就喪失了作君王的資格;臣子不執行君王的命令並實行子民眾之中,就失去了作臣子的資格;百姓不生產糧食、絲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來供應在上統治的人,就受責罰。現在佛家的法規說,一定要拋棄你們的君臣之義,消除你們父子的親情,禁止你們相生相養的辦法,以便追求他們所謂的清淨和寂滅。哎呀!他們也幸而出現在三代之後,纔免子被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貶斥。他們又不幸而沒有出現在三代以前,沒能被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的教導。


         五帝與三王,名號雖不相同,但他們成為聖人的原因是一樣的。

        夏天穿葛衣,鼕天穿皮衣,渴了喝水,餓了喫飯,這些事情雖然不同,但它們都是人類的智慧。如今道家說:“為什麼不實行遠古的無為而治呢?”這如同責怪鼕天穿皮衣的人們:“為什麼不穿簡便的葛衣呢?”或者責備餓了喫飯的人們:“為什麼不光喝水,那多方便?”
    《禮記》說:“在古代,想要將他的光輝道德發揚子天下的,先要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他的國家,一定要先整頓好他的家庭;要整頓好他的家庭,必須搞好自身的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必須先端正心志;要端正心志,先要具有誠意。”因此,古人所謂正心和誠意,是為了有所作為。現在有些人想修身養性,卻棄天下國家子不顧,滅絕天性,做兒子的不把父親當作父親,做臣子的不把君主當作君主,百姓不做他們該做的事。孔子作《春秋》,把采用夷狄禮俗的視為列入夷狄;把采用中原禮俗的諸侯視為中國人。《論語》說:
    “夷狄雖有君主,也不如中國的沒有君主。”《詩經》說:“應當攻擊夷狄,懲罰荊舒。”現在,卻尊崇夷禮之法,將其置子先王的政教之上,那麼即使我們不是夷狄,又相差多少呢?
    所謂先王的政教,是什麼呢?就是博愛即稱之為仁,合乎仁的行動叫做義。由此向前進就是道。自身具有不需憑借外物叫做德。與其相關的書有《詩經》、《尚書》、《易經》和《春秋》。


        相關的方法是禮儀、音樂、刑法、政令。其人民是士、農、工、商,其倫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師友、賓主、兄弟、夫婦,其衣服是麻布、絲綢,其居處是房屋,其食物是糧食、瓜菜、魚肉。


        它們作為理論是易懂的,它們作為教育是易施行的。所以,用它們修身,就和順吉祥;用它們待人,就博愛公正;用它們修養內心,就和諧而寧靜;用它們來治理天下國家,就沒有不恰當之處。因此,人活著就能感受到它們賦予的情誼,死了就是正常結束了人生。祭天,則天神降臨,祭祖,則祖先的靈魂來享用。如有人問:“這個道,是什麼道呀?”
    我說:“這是我所說的道,不是剛纔所說的老子和佛家的道。這個道是從堯傳到舜,舜傳給禹,禹傳給湯,湯傳給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傳給孔子,孔子傳給孟軻,孟軻死後,沒有再傳下去。荀卿和揚雄,有所選取但選得不精,有所談論但不全面。從周公以上,繼承的都是居上從位為君王的,所以儒道能夠實行;從周公以下,繼承的都是在下為人臣的,所以其學說能夠流傳。


        
    那麼,怎麼辦纔行呢?我以為:“不堵塞便不能流暢;不禁止便無法實行。必須把僧道還俗為民,燒掉佛經道書,把佛寺、道觀改成民房。闡明先王之道以教導人民,使鰥夫、寡婦、孤兒、老人、殘廢人、病人都能得到贍養,這樣也就差不多了吧。”P4-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