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素書(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處世謀略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59-86
    【優惠價】
    37-54
    【作者】 舊題(西漢)黃石公著李青譯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子部  總類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3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243330
    叢書名: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作者:舊題(西漢)黃石公,著,李青,譯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 


        
        
    "

    編輯推薦
    《素書》字字珠璣,句句名言,燦爛經典,歷久彌新!*、乾隆、南懷瑾等一致推崇的古今謀略奇書。張良,得隱士黃石公所傳奇《素書》,用之,遂輔佐劉邦,成就霸業。

    《素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讀上一讀。
     
    內容簡介
    《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漢族傳統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揆度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後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借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作者簡介
    黃石公(約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學者,秦漢時人,後得道成仙,被道教納入神譜。據傳黃石公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於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後,授與《素書》,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
    目錄
    原典………………………………009

    釋評………………………………012

    原始章……………………012

    正道章第二……………………029

    求人之志章第三…………… 039

    本德宗道章第四……………062

    遵義章第五……………………079

    安禮章第六…………………… 113



    附錄一 黃石公傳…………………157

    附錄二黃石公素書考……………158

    附錄三 素書提要…………………158
    前言
    前言
    《素書》相傳為戰國黃石公所撰,為一部謀略奇書。相傳黃石公設下著名的“圯下進履”之計,以試張良人品。張良不負黃石公期望,胸懷開闊,能忍人所不能忍,黃石公遂以《素書》相傳。張良在得《素書》後仔細研習,後運用其中的智慧輔佐漢高祖劉邦定天下,於是後人稱讀《素書》“可為帝王者師”。
    《素書》全文1360字,包含了作者修身正己、為人處世、領導謀略、治國安邦的四大思想體繫。但無論它為世人提供了多少經世致用之術,其根本都在於個人的修養與順應世事規律。正如書中所言,“德足以懷遠”,“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兇”,想要在世間立足,除了要有智慧、懂謀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修身是為人處世的要義。隻有做到誠摯待人、光明坦蕩、寬人嚴己、嚴守信義,纔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為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修身的過程實際上也“修心”,即心的建設,這是自我改造的開始。《素書》將“道、德、仁、義、禮”作為美德養成的五大要素,認為要提高個人修養必須從領會“道、德、仁、義、禮”五種品德開始,一點點地積累、培養。
    自傳世以來,很多人對《素書》做過評注,其中著名的版本有兩個,一為宋代張商英所注,一為清代王氏所注,本書選用的正是這兩個版本。前言

    《素書》相傳為戰國黃石公所撰,為一部謀略奇書。相傳黃石公設下著名的“圯下進履”之計,以試張良人品。張良不負黃石公期望,胸懷開闊,能忍人所不能忍,黃石公遂以《素書》相傳張良在得《素書》後仔細研習,後運用其中的智慧輔佐漢高祖劉邦定天下,於是後人稱讀《素書》“可為帝王者師”。

    《素書》全文1360字,包含了作者修身正己、為人處世、領導謀略、治國安邦的四大思想體繫。但無論它為世人提供了多少經世致用之術,其根本都在於個人的修養與順應世事規律。正如書中所言,“德足以懷遠”,“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兇”,想要在世間立足,除了要有智慧、懂謀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修身是為人處世的要義。隻有做到誠摯待人、光明坦蕩、寬人嚴己、嚴守信義,纔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為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修身的過程實際上也“修心”,即心的建設,這是自我改造的開始。《素書》將“道、德、仁、義、禮”作為美德養成的五大要素,認為要提高個人修養必須從領會“道、德、仁、義、禮”五種品德開始,一點點地積累、培養。

    自傳世以來,很多人對《素書》做過評注,其中著名的版本有兩個,一為宋代張商英所注,一為清代王氏所注,本書選用的正是這兩個版本。

    《素書》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將立身成事智慧盡數展開,相信讀完之後會有所裨益。



    原序

    宋·張商英




    《黃石公素書》六篇,按《前漢列傳》黃石公圯橋所授子房《素書》,世人多以“三略”為是,蓋傳之者誤也。



    晉亂,有盜發子房塚,於玉枕中獲此書,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嗚呼!其慎重如此。


    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後五百餘年而盜獲之,自是《素書》始傳於人間。然其傳者,特黃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盡哉。

    竊嘗評之:“‘天人之道,未嘗不相為用,古之聖賢皆盡心焉。堯欽若昊天,舜齊七政,禹敘九疇,傅說陳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設天地四時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陰陽。孔子欲無言,老聃建之以常無有。’《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道至於此,則鬼神變化,皆不逃吾之術,而況於刑名度數之間者歟!’”


    黃石公,秦之隱君子也。其書簡,其意深;雖堯、舜、禹、文、傅說、周公、孔、老,亦無以出此矣。



    然則,黃石公知秦之將亡,漢之將興,故以此《書》授子房。而子房者,豈能盡知其《書》哉!凡子房之所以為子房者,僅能用其一二耳。



    《書》曰:“陰計外洩者敗。”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王韓信矣;《書》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書》曰:“決策於不仁者險。”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罷封六國矣;《書》曰:“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子房用之,嘗致四皓而立惠帝矣;《書》曰:“吉莫吉於知足。”子房用之,嘗擇留自封矣;《書》曰:“絕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嘗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矣。



    嗟乎!遺粕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如諸葛亮、王猛、房喬、裴度等輩,雖號為一時賢相,至於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仿佛。此《書》所以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也。



    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賢”。非此四者,雖口誦此《書》,亦不能身行之矣。




    原序譯文


    秦末隱士黃石公所著的《素書》一共有六章,按照《前漢列傳》記載,當年黃石公在圯橋將此書傳給張良。後世許多人以為《素書》來源於黃石公的另一部兵書《三略》,這實在是以訛傳訛啊。



    西晉時期,天下大亂,盜墓賊發掘了張良的墳墓,在頭下的玉枕中發現了這本書,全書共計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題有類似咒語的秘誡說:“不允許將此書傳給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否則將遭受災禍;但是如果遇到合適的人而不傳授,也將遭受災禍。”可見當事人對這本書是非常重視的。



    當年黃石公遇到張良這樣的豪傑,將書傳給了他,但張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傳授它,隻好帶入墓葬。五百多年之後,因盜墓賊得到了它,這本奇書得以在人間流傳。然而,書中所記錄的,也隻不過是黃石公的極其簡略的言辭,至於其中的精深要義,卻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



    我與人議論時曾講過,宇宙和人世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感應、相輔相成的。對於宇宙的奧秘,古代的聖人賢哲們都能夠心領神會並盡心竭力地去順天而行。比如堯帝,恭敬地順應上天的法則就像敬畏上帝一樣;舜帝則遵循天道建立健全七種治理國家的重大政治制度,為後世人所效法;大禹依據自然地理的實際情況,將天下劃為九州;傅說曾向武丁陳講天道運行的自然原則,商朝纔得以中興;周文王將天道規律與人間法則結合,纔推演並發展了八卦;周公旦效法天地四時的規則建立了官吏制度,同時設立太師、太傅、太保三公來負責平衡陰陽;孔子覺得天人之道簡直太奧妙了,不願意輕易談論;老子卻用“無”與“有”來概括天道運行的規律。《陰符經》中說:“對於大自然的運行規律了然於心之後,思想纔會處於一種自由狀態,於是就會感到周圍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萬事萬物的變化都由我來主宰。一個人的道行到了這種地步,神鬼變化都無法逃脫其謀術,更何況類似刑罰、名實、制度、相卜這些不足掛齒的小事呢!”



    黃石公是秦時的一位隱士,他傳給張良的這本書,詞語雖然簡略,但含義非常深邃,即使堯、舜、禹、文王、傅說、周公、孔子、老子也無法超過他。



    黃石公知道秦朝就要滅亡,漢朝即將興起,於是把這本《素書》傳給張良,讓他替天行道,滅秦興漢。雖然張良完成了興漢大業,但他又怎能完全精通這本書中的奧妙呢?張良之所以功成名就,千古流芳,也隻不過運用了書中智慧的十分之一二罷了。



    《素書》中說:“隱秘的計劃洩露出去,就會導致失敗。”當年韓信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很惱火,但又是用人之際,劉邦不能得罪韓信,張良正是運用了這一謀略,暗示劉邦答應了韓信的要求,纔使他能後打敗項羽。《素書》中說:“如果對小的埋怨不寬恕,必然會生出大的怨恨。”張良加以運用,勸漢高祖首先封賞了與他有隔閡的雍齒為什方侯,從而安定了人心,防止了一場宮廷內亂。《素書》中說:“向仁德缺失者咨詢,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當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的時候,劉邦一籌莫展,謀士郦食其建議劉邦重封六國的後代,以爭取各國君臣百姓的擁戴,張良知道這一決策不是出於真正的仁愛之心,因此說服劉邦,把已經趕制好的印信全部收回。《素書》中說:“設想各種變化情況,加以權衡謀劃,這樣可以靈活解決各種復雜矛盾。”張良使用這條計謀,招來商山中的四位賢人,使漢高祖決心立太子劉盈為帝。《素書》中說:“知足長樂,這是吉祥的觀念。”張良加以運用,提出隻願受封留地,告老不問世事。《素書》中說:“杜絕不良嗜好,禁止非分妄想,可以免除不少煩惱和牽累。”張良采用了這一明哲保身的至理,拋棄功成名就後的榮華富貴,飄然出世,避開了政治鬥爭的旋渦,與清風明月為侶,逍遙自在地度過了一生。


    真神妙啊!張良隻用了《素書》中一些殘渣餘唾,就推翻了秦王朝,打敗了項羽,輔佐劉邦統一了天下,而如果能夠領會其中全部的精華奧義,進而有所發揮,靈活運用,那將創造多麼巨大的豐功偉績啊!


    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詩賦文章蔚然成風,蓬勃發展,但是真正認識、掌握宇宙大道的哲人寥寥無幾。諸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十六國時期的王猛、初唐的房玄齡、唐憲宗時的裴度這些名臣,雖然號稱一代名臣、賢相,但對於道為何物,連其依稀仿佛的皮毛也沒有領會到。這就是《素書》之所以不傳給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的原因啊,世上的可造之材真是太少了。



    道的把握,存乎一心。“道”化為真氣後,就成了一種“非有非無”的物質,可以將其叫作“神”;如果誰能永遠持有這種“神”的狀態又不顯露出來,就是“聖人”;保持在這種無形無狀的境界中又能隨心所欲地將之生化為萬事萬物的人就是“賢人”。如果不是這四類人,即使將《素書》倒背如流,也不能身體力行,使其發揮作用。

    在線試讀
    【原典】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注曰:“離而用之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之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譯文】
    天道、德行、仁愛、正義、禮制,五位一體,密不可分。
    【釋評】
    修身是為人處世要義。儒家思想強調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先要修身。隻有做到誠摯待人、光明坦蕩、寬人嚴己、嚴守信義,纔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為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素書》將“道、德、仁、義、禮”作為人生大格局的組成部分,並認為這五種品質缺一不可。
    個人修養的提升過程實際上是“修心”的過程,即心的建設。這是自我改造的開始。美德不會從父母那裡遺傳下來,它需要逐漸培養。大人物都出自自我訓練,從沒有哪個人生下來便胸懷大志、正直高尚,因此,要從領會“道、德、仁、義、禮”五種品德開始,一點點地積累、一點點地培養,後實現由人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改造。
    自然境界是層次的,這個境界中的人做事總是依照社會習慣或者是依照本性而為,完全跟著天地的運轉而運轉,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功利境界中的人,對於人生比自然境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們明白自己行為的目的和意義,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會努力奮進。但他們仍以“功利”為行為的出發點,他們的動機是想換取更高的收益。這兩種境界很容易達到,之後的道德與天地境界,便非常人輕易所能達到的了。
    道德境界,即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心中除了“我”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一個全體,他們了解個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因而他們的著眼點是在公而不在私。古今賢人及英雄便是已達到道德境界的人。
    後一種境界是天地境界,達到這一境界的人認為在社會之上尚有一個更高的宇宙。個人不能離開宇宙而存在,因而人不僅是社會的一員,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所以,對他們而言,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一切皆以服務宇宙為目的。

    【原典】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注曰:“離而用之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之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譯文】

    天道、德行、仁愛、正義、禮制,五位一體,密不可分。

    【釋評】

    修身是為人處世要義。儒家思想強調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先要修身。隻有做到誠摯待人、光明坦蕩、寬人嚴己、嚴守信義,纔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為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素書》將“道、德、仁、義、禮”作為人生大格局的組成部分,並認為這五種品質缺一不可。

    個人修養的提升過程實際上是“修心”的過程,即心的建設。這是自我改造的開始。美德不會從父母那裡遺傳下來,它需要逐漸培養。大人物都出自自我訓練,從沒有哪個人生下來便胸懷大志、正直高尚,因此,要從領會“道、德、仁、義、禮”五種品德開始,一點點地積累、一點點地培養,後實現由人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改造。

    自然境界是層次的,這個境界中的人做事總是依照社會習慣或者是依照本性而為,完全跟著天地的運轉而運轉,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功利境界中的人,對於人生比自然境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們明白自己行為的目的和意義,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會努力奮進。但他們仍以“功利”為行為的出發點,他們的動機是想換取更高的收益。這兩種境界很容易達到,之後的道德與天地境界,便非常人輕易所能達到的了。

    道德境界,即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心中除了“我”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一個全體,他們了解個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因而他們的著眼點是在公而不在私。古今賢人及英雄便是已達到道德境界的人。

    後一種境界是天地境界,達到這一境界的人認為在社會之上尚有一個更高的宇宙。個人不能離開宇宙而存在,因而人不僅是社會的一員,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所以,對他們而言,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一切皆以服務宇宙為目的。

    四種境界間的差異顯而易見,普通人都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徘徊與自我折磨,賢能之人則在道德境界中為社會、為民生謀福利,而聖人則在天地境界中“贊天地之化育”。境界不同,人們見識的世界也不同。

    說得簡單一些,境界不同即是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價值觀是人們處理各種問題的依據,能賦予人力量去采取行動。而價值觀正確與否,則取決於個人的思想修養。很難想像一個推崇個人利益的人會為組織的發展捐獻全部財產。同樣,一個具有很高修養的人不可能為了個人私利而損害國家的利益。因為有較高的覺悟和正確的價值觀,人們纔能不僅僅為個人利益行事,而且能夠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看待事物。

    道、德、仁、義、禮,本質上是一個原始本體的五個範疇之外化,無論三教還是其他用於治國興邦的思想體繫,無不將道德作為改造世界的根本。老子說:由於世風日下,人們距離天道本有的和諧、完美越來越遠,人心日益喪失先天的淳樸、自然,矯情、偽飾成了人們***的假面,所以纔不得不用倫理道德教育世人,當用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時候,隻好提倡仁愛。當人們的仁愛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時,就呼吁要用正義,在正義感也喪失殆盡後,就隻能用法規性的禮制來約束民眾了。

    因此,道、德、仁、義、禮,這五個方面是天道因時因勢之不同而權變使用的結果,實際上是一而五、五而一的不同說法和解釋罷了。



    【原典】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注曰:“道之衣被萬物,廣矣,大矣。一動息,一語默,一出處,一飲食。大而八荒之表,小而芒芥之內,何適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見之謂之仁;智不足以盡,故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不足以見,故日用而不知也。”

    王氏曰:“天有晝夜,歲分四時。春和、夏熱、秋涼、鼕寒;日月往來,生長萬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納百川,不擇淨穢。春生、夏長、秋盛、鼕衰,萬物榮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朋友之信,若能上順天時,下察地利,成就萬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譯文】

    道,即人所遵循的自然規律。世間萬物都按它來運行,但往往不能為人所認知。

    【釋評】

    諸葛亮說:“腐儒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所謂“識時務”即人能夠認清事物的變化方向,了解問題的特征。“事物的變化方向”“問題的特征”可以統稱為“道”,即事物運行的基本規律。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行動,是保證行動正確的步。不過,《莊子·至樂》中的魯侯似乎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有一天,一隻罕見的海鳥飛到了魯國城郊。因為魯侯喜歡養鳥,於是人們便將海鳥捉住獻給了他。一見奇鳥,魯侯歡喜非常。他怕海鳥死去,便盡心竭力地為它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隻是,他采取的行動令人啼笑皆非。比如,他將海鳥供養在廟裡,讓廚師為海鳥準備豐盛的宴席。不僅如此,他還命人演奏高雅的樂曲,叫人跳著優美的舞蹈請海鳥欣賞。結果,海鳥受了驚嚇,滴水不進,粒米不沾。就這樣,三天後它便餓死了。

    魯侯的願望很美好,但是他不顧海鳥的習性,將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於海鳥。所以,食物再豐盛,音樂再動聽,歌舞再優美,也無法令海鳥生活舒適,隻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正因如此,古人纔強調“不妄為”。天有晝夜,歲分四時,日月往來是天之理;海納百川,萬物榮枯是地之理;父子之親,夫婦之別,朋友之信,是人事之理。農家順應天時纔能有良好的收成;百姓順應人事之理,社會纔能和諧,因此,遵循萬物自然規律辦事,可以讓生活更有秩序。

    或許有人會問:“世事都有發展的規律,但它們同時也在不斷地變化,我能夠做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三種:,預見下一步的變化,永遠搶在變化前頭主動改變;第二,應變,你變我也變,跟著變;第三,在其他人變了以後,要比別人變得還快,追趕超越其他人。

    其實,無論采取哪種做法,都必須不停地做調整,不停地適應社會的變化,這樣纔能打破常規邁出成功的一步。在這一點上,楊瀾可以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她從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到出國留學;從進入鳳凰衛視工作到創辦陽光衛視,再到現在,她的每一次蛻變是必然也是偶然。就拿她決定留學來說,一方面是她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做綜藝節目,另一方面是她覺得心裡並不踏實。今天的鮮花和掌聲不可能永遠隻屬於一個人。在你表現卓越時,所有人都在贊揚你。但是,明天還會出現更出色的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眾人拋在腦後。誰都無法掌控別人的眼光和評價,所以每個人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努力往前走。所以,楊瀾時刻注意充實自己,並且根據時代的特點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這纔是楊瀾能夠一次又一次成功轉變角色的秘訣。

    世間萬物都在變。沒有變化,就會落後,就無法生存。事變我變,人變我變,適者方可生存。人的生存離不開環境,環境一旦變化,就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以適應這種變化。這是生存的客觀法則。

    但是,有時環境的變化與個人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愛好等並不合拍,有時甚至會阻礙、限制能力的發展。在這種時候,如果誰有能力、有辦法適應環境,使之滿足自己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求,則是難能可貴的。事物的規律就像容器一樣,為人處世應當像水與容器相合,改變世界很難,改變自己卻很容易。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