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本草綱目 圖解(全彩)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子部  醫家類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ISBN】97875113641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364197
    作者:[明]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

    編輯推薦

     




    -


     


    ★現代手法解讀 插圖形像直觀 圖解簡潔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趣味性強 隨翻隨讀


     


    1. 本書定位為傳統文化經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釋、翻譯,促進理解閱讀古代文化經典。將傳統經典以一種新的方式詮釋。


    2. 書中配有大量彩色圖片,逼真生動,圖文集合,聲情並茂。


    3. 本書全新講解,全新編排,全新包裝,新穎的裝幀,為讀者呈現一套高品質的國學讀物。


     
    內容簡介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本草學集大成者,也是中國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藥學及博物學巨典。它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成就為一體,同時廣泛涉及相關的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等領域,成為中國古代科技史上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的巨著,曾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2011年5月,《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這部皇皇巨著的作者李時珍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出身醫生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名醫。李時珍天資聰穎,自幼熟讀儒家經典,14歲時考中秀纔。後來受父親影響,便逐漸放棄科舉考試,一心隨父學醫。李時珍白天跟父親行醫治病;晚上,在油燈下熟讀《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經》等古典醫學著作。

    作者簡介

       

    目錄

       

    前言

    多年的臨床實踐使李時珍懂得,做一名醫生,不僅要懂醫理也要懂藥理。如果把藥物的形態和性能搞錯了,就會鬧出人命。他在閱讀《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仔細閱讀了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經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本草衍義》等。在閱讀中發現了前人本草著作中的諸多錯誤,於是立志重新編撰一部本草著作。為寫成這部書,他窮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歷時30年,幾易其稿,終於完成《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成書後400多年來成為醫家必修之聖典,成為普通百姓養生的醫藥寶庫。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高度評價了李時珍在醫學史上的豐功偉績:“醫中之聖,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多年的臨床實踐使李時珍懂得,做一名醫生,不僅要懂醫理也要懂藥理。如果把藥物的形態和性能搞錯了,就會鬧出人命。他在閱讀《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仔細閱讀了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經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本草衍義》等。在閱讀中發現了前人本草著作中的諸多錯誤,於是立志重新編撰一部本草著作。為寫成這部書,他窮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歷時30年,幾易其稿,終於完成《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成書後400多年來成為醫家必修之聖典,成為普通百姓養生的醫藥寶庫。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高度評價了李時珍在醫學史上的豐功偉績:“醫中之聖,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藥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09幅精美的插圖,分為16部、60類。書中對藥物的分類改變了此前本草學著作中上、中、下三品分類法,采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藥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六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繫統來進行。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明顯含有生物進化的思想,受到達爾文的高度重視。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制方法)、氣味、主治、發明(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


    《本草綱目》廣泛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礦物學、化學、環境與生物、遺傳與變異等諸多科學領域。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繫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干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藥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本書以權威的金陵古本為藍本,本著取古人之要義、為現代人所實用的原則,刪繁就簡,精選精校,輯錄精華,保留了至今常見常用的本草,及切實有效的復方,原汁原味再現天下藥典之精華,指導今人認識本草。本書仿金陵版古圖風格,精心繪制了500餘幅彩色圖片,生動、逼真地再現了400多種藥材的植物形態,讀者可按圖索驥,準確辨識藥材,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還用圖片的形式清晰明了地詮釋了原著中的一些中醫用藥理論,幫助毫無中醫基礎的讀者輕松讀懂《本草綱目》。本書不僅是家庭常備藥典,更是傳統中醫藥研究愛好者的典藏之選。

    媒體評論

       

    在線試讀

    序列



    七方
    〔岐伯曰〕氣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又曰: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不以奇,下不以偶。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近而奇偶,制小其服;遠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二之。奇之不去則偶之,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
    〔王冰曰〕髒位有高下,腑氣有遠近,病證有表裡,藥用有輕重。單方為奇,復方為偶。心肺為近,肝腎為遠,脾胃居中。腸胞膽,亦有遠近。識見高遠,權以合宜。方與其重也寧輕,與其毒也寧善,與其大也寧小。是以奇方不去,偶方主之;偶方不去,則反佐以同病之氣而取之。夫微小之熱,折之以寒;微小之冷,消之以熱。甚大寒熱,則必能與異氣相格。聲不同不相應,氣不同不相合。是以反其佐以同其氣,復令寒熱參合,使其始同終異也。
    〔時珍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反佐,即從治也。謂熱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則寒藥中入熱藥為佐,下膈之後,熱氣既散,寒性隨發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則熱藥中入寒藥為佐,下膈之後,寒氣既消,熱性隨發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則熱藥中入寒藥為佐,下膈之後,寒氣既消,熱性隨發也。此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之妙也。溫涼仿此。
    〔完素曰〕流變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有七:大、小、緩、急、奇、偶、復也。制方之體,本於氣味。寒、熱、溫、涼,四氣生於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成於地。是以有形為味,無形為氣。氣為陽,味為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咸味湧洩為陰,淡味滲洩為陽。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各隨髒腑之證,而施藥之品味,乃分七方之制也。故奇、偶、復者,三方也。大、小、緩、急者,四制之法也。故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

    【大方】

       


    序列


     


     


     


    七方


    〔岐伯曰〕氣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又曰: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不以奇,下不以偶。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近而奇偶,制小其服;遠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二之。奇之不去則偶之,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


    〔王冰曰〕髒位有高下,腑氣有遠近,病證有表裡,藥用有輕重。單方為奇,復方為偶。心肺為近,肝腎為遠,脾胃居中。腸胞膽,亦有遠近。識見高遠,權以合宜。方與其重也寧輕,與其毒也寧善,與其大也寧小。是以奇方不去,偶方主之;偶方不去,則反佐以同病之氣而取之。夫微小之熱,折之以寒;微小之冷,消之以熱。甚大寒熱,則必能與異氣相格。聲不同不相應,氣不同不相合。是以反其佐以同其氣,復令寒熱參合,使其始同終異也。


    〔時珍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反佐,即從治也。謂熱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則寒藥中入熱藥為佐,下膈之後,熱氣既散,寒性隨發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則熱藥中入寒藥為佐,下膈之後,寒氣既消,熱性隨發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則熱藥中入寒藥為佐,下膈之後,寒氣既消,熱性隨發也。此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之妙也。溫涼仿此。


    〔完素曰〕流變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有七:大、小、緩、急、奇、偶、復也。制方之體,本於氣味。寒、熱、溫、涼,四氣生於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成於地。是以有形為味,無形為氣。氣為陽,味為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咸味湧洩為陰,淡味滲洩為陽。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各隨髒腑之證,而施藥之品味,乃分七方之制也。故奇、偶、復者,三方也。大、小、緩、急者,四制之法也。故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


     


    【大方】


    〔岐伯曰〕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又曰:遠而奇偶,制大其服;近而奇偶,制小其服。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二之。


    〔完素曰〕身表為遠,裡為近。大小者,制奇偶之法也。假如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奇之小方也;大承氣湯、抵當湯,奇之大方也,所謂因其攻裡而用之也。


    〔張從正曰〕大方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病有兼證而邪不一,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兩大而頓服之大方,肝腎及下部之病道遠者宜之。王太僕以心肺為近,腎肝為遠,脾胃為中。劉河間以身表為遠,身裡為近。以予觀之,身半以上其氣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氣三,地之分也。中脕,人之分也。


     


    【小方】


    〔張從正曰〕小方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無兼證,邪氣專一,可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兩少而頻服之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細呷是也。


    〔完素曰〕肝腎位遠,數多則其氣緩,不能速達於下;必大劑而數少,取其迅急下走也。心肺位近,數少則其氣急下走,不能升發於上;必小劑而數多,取其易散而上行也。王氏所謂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腎服一,乃五髒生成之數也。


     


    【緩方】


    〔岐伯曰〕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適其至所。病所遠而中道氣味之者,食而過之,無越其制度也。


    〔王冰曰〕假如病在腎而心氣不足,服藥宜急過之,不以氣味飼心,腎藥凌心,心復益衰矣。餘上下遠近例同。


    〔完素曰〕聖人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上下俱無犯。故曰:誅伐無過,命曰大惑。


    〔好古曰〕治上必妨下,治表必連裡。用黃芩以治肺必妨脾,用苁蓉以治腎必妨心,服干姜以治中必僭上,服附子以補火必涸水。


    〔從正曰〕緩方有五:有甘以緩之之方,甘草、糖、蜜之屬是也,病在胸膈,取其留戀也。有丸以緩之之方,比之湯散,其行遲慢也。有品件眾多之緩方,藥眾則遞相拘制,不得各騁其性也。有無毒治病之緩方,無毒則性純功緩也。有氣味俱薄之緩方,氣味薄則長於補上治上,比至其下,藥力已衰矣。


     


    【急方】


    〔完素曰〕味厚者為陰,味薄者為陰中之陽;故味厚則下洩,味薄則通氣。氣厚者為陽,氣薄為陽中之陰,故氣厚則發熱,氣薄則發汗是也。


    〔好古曰〕治主宜緩,緩則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則治其標也。表裡汗下,皆有所當緩、所當急。


    〔從正曰〕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風關格之病是也。有湯散蕩滌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藥之急方,毒性能上湧下洩以奪病勢也。有氣味俱厚之急方,氣味俱厚,直趨於下而力不衰也。


     


    【奇方】


    〔王冰曰〕單方也。


    〔從正曰〕奇方有二:有獨用一物之奇方,病在上而近者宜之。有藥合陽數一、三、五、七、九之奇方,宜下不宜汗。


    〔完素曰〕假如小承氣、調胃承氣,奇之小方也;大承氣、抵當湯,奇之大方也,所謂因其攻下而為之也。桂枝、麻黃,偶之小方也;葛根、青龍,偶之大方也,所謂因其發散而用之也。


     


    【偶方】


    〔從正曰〕偶方有三:有兩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二方相合之偶方,古謂之復方,皆病在下而遠者宜之;有藥合陰數二、四、六、八、十之偶方,宜汗不宜下。


     


    【復方】


    〔岐伯曰〕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


    〔好古曰〕奇之不去復以偶,偶之不去復以奇,故曰復。復者,再也,重也。所謂十補一洩,數洩一補也。又傷寒見風脈,傷風得寒脈,為脈證不相應,宜以復方主之。


    〔從正曰〕復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數方相合之復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湯、五積散之屬是也。有本方之外別加餘藥,如調胃承氣加連翹、薄荷、黃芩、梔子為涼膈散之屬是也。有分兩均齊之復方,如胃風湯各等分之屬是也。王太僕以偶為復方,今七方有偶又有復,豈非偶乃二方相合、復乃數方相合之謂乎?


     


    十劑


    〔徐之纔曰〕藥有宣、通、補、洩、輕、重、澀、滑、燥、濕十種,是藥之大體,而《本經》不言,後人未述。凡用藥者,審而詳之,則靡所遺失矣。


     


    【宣劑】


    〔之纔曰〕宜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屬是也。


    〔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傳入裡,三陰實而不受,逆於胸中,天分氣分窒塞不通,而或噦或嘔,所謂壅也。三陰者,脾也。故必破氣藥,如姜、橘、藿香、半夏之類,瀉其壅塞。


    〔完素曰〕郁而不散為壅,必宣以散之,如痞滿不通之類是矣。攻其裡,則宣者上也,洩者下也。湧劑則瓜蒂、梔子之屬是矣。發汗通表亦同。


    〔好古曰〕《經》有五郁: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洩之,水郁折之,皆宣也。


    〔時珍曰〕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郁塞之病,不升不降,傳化失常。或郁久生病,或病久生郁。必藥以宣布敷散之,如承流宣化之意,不獨湧越為宣也。是以氣郁有餘,則香附、撫芎之屬以開之,不足則補中益氣以運之。火郁微則山梔、青黛以散之,甚則升陽解肌以發之。濕郁微則蒼術、白芷之屬以燥之,甚則風藥以勝之。痰郁微則南星、橘皮之屬以化之,甚則瓜蒂、藜蘆之屬以湧之。血郁微則桃仁、紅花以行之,甚則或吐或利以逐之。食郁微則山楂、神麹以消之,甚則上湧下利以去之,皆宣劑也。


     


    【重劑】


    〔之纔曰〕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是也。


    〔從正曰〕重者,鎮縋之謂也。怯則氣浮,如喪神守,而驚悸氣上,朱砂、水銀、沉香、黃丹、寒水石之倫,皆體重也。久病咳嗽,涎潮於上,形羸不可攻者,以此縋之。《經》雲重者因而減之,貴其漸也。


    〔時珍曰〕重劑凡四:有驚則氣亂,而魂氣飛揚,如喪神守者;有怒則氣逆,而肝火激烈,病狂善怒者,並鐵粉、雄黃之類以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驚健忘、迷惑不寧者,宜朱砂、紫石英之類以鎮其心。有恐則氣下,精志失守而畏,如人將捕者,宜磁石、沉香之類以安其腎。大抵重劑壓浮火而墜痰涎,不獨治怯也。故諸風掉眩及驚痫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皆浮火痰涎為害,俱宜重劑以墜之。


     


    【輕劑】


    〔之纔曰〕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


    〔從正曰〕風寒之邪,始客皮膚,頭痛身熱,宜解其表,《內經》所謂輕而揚之也。癰瘡疥痤,俱宜解表,汗以洩之,毒以熏之,皆輕劑也。凡熏洗蒸炙,熨烙刺砭,導引按摩,皆汗法也。


    〔時珍曰〕當作輕可去閉。有表閉、裡閉、上閉、下閉。表閉者,風寒傷營,腠理閉密,陽氣怫郁,不能外出,而為發熱、惡寒、頭痛、脊強諸病,宜輕揚之劑發其汗,而表自解也。裡閉者,火熱郁抑,津液不行,皮膚干閉,而為肌熱、煩熱、頭痛、目腫、昏瞀、瘡瘍諸病,宜輕揚之劑以解其肌,而火自散也。上閉有二:一則外寒內熱,上焦氣閉,發為咽喉閉痛之證,宜辛涼之劑以揚散之,則閉自開;一則飲食寒冷,抑遏陽氣在下,發為胸膈痞滿閉塞之證,宜揚其清而抑其濁,則痞自泰也。下閉亦有二:有陽氣陷下,發為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行之證,但升其陽而大便自順,所謂下者舉之也;有燥熱傷肺,金氣郁,竅閉於上,而膀胱閉於下,為小便不利之證,以升麻之類探而吐之,上竅通而小便自利矣,所謂病在下取之上也。


     


    【滑劑】


    〔之纔曰〕滑可去著,鼕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


    〔完素曰〕澀則氣著,必滑劑以利之。滑能養竅,故潤利也。


    〔從正曰〕大便燥結,宜麻仁、郁李之類;小便淋瀝,宜葵子、滑石之類。前後不通,兩陰俱閉也,名曰三焦約。約者,束也。宜先以滑劑潤養其燥,然後攻之。


    〔時珍曰〕著者,有形之邪,留著於經絡髒腑之間也,便尿濁帶、痰涎、胞胎、癰腫之類是矣。皆宜滑藥以引去其留著之物。此與木通、豬苓通以去滯相類而不同。木通、豬苓,淡洩之物,去濕熱無形之邪;葵子、榆皮,甘滑之類,去濕熱有形之邪。故彼曰滯,此曰著也。大便澀者,菠薐、牽牛之屬;小便澀者,車前、榆皮之屬;精竅澀者,黃檗、葵花之屬;胞胎澀者,黃葵子、王不留行之屬;引痰涎自小便去者,則半夏、茯苓之屬;引瘡毒自小便去者,則五葉籐、萱草根之屬,皆滑劑也。


     


    【補劑】


    〔之纔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杲曰〕人參甘溫,能補氣虛;羊肉甘熱,能補血虛。羊肉補形,人參補氣,凡氣味與二藥同者皆是也。


    〔從正曰〕五髒各有補瀉,五味各補其髒,有表虛、裡虛、上虛、下虛、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形不足者溫之以氣。五谷、五菜、五果、五肉,皆補養之物也。


    〔時珍曰〕《經》雲:不足者補之。又雲:虛則補其母。生姜之辛補肝,炒鹽之咸補心,甘草之甘補脾,五味子之酸補肺,黃檗之苦補腎。又如茯神之補心氣,生地黃之補心血;人參之補脾氣,白芍藥之補脾血;黃芪之補肺氣,阿膠之補肺血;杜仲之補腎氣,熟地黃之補腎血;芎之補肝氣,當歸之補肝血之類,皆補劑。


     


    【濕劑】


    〔之纔曰〕濕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


    〔完素曰〕津耗為枯。五髒痿弱,榮衛涸流,必濕劑以潤之。


    〔從正曰〕濕者,潤濕也。雖與滑類,少有不同。《經》雲辛以潤之,辛能走氣、能化液故也。鹽消味雖咸,屬真陰之水,誠濡枯之上藥也。人有枯涸皴揭之病,非獨金化,蓋有火以乘之,故非濕劑不能愈。


    〔好古曰〕有減氣而枯,有減血而枯。


    〔時珍曰〕濕劑當作潤劑。枯者燥也。陽明燥金之化,秋令也,風熱怫甚,則血液枯涸而為燥病。上燥則渴,下燥則結,筋燥則強,皮燥則揭,肉燥則裂,骨燥則枯,肺燥則痿,腎燥則消。凡麻仁、阿膠膏潤之屬,皆潤劑也。養血則當歸、地黃之屬;生津則麥門鼕、栝樓根之屬;益精則苁蓉、枸杞之屬。


     


    【通劑】


    〔之纔曰〕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


    〔從正曰〕通者,流通也。前後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黃之屬通之。痺痛郁滯,經隧不利,亦宜通之。


    〔時珍曰〕滯,留滯也。濕熱之邪留於氣分,而為痛痺癃閉者,宜淡味之藥上助肺氣下降,通其小便,而洩氣中之滯,木通、豬苓之類是也。濕熱之邪留於血分,而為痺痛腫注、二便不通者,宜苦寒之藥下引,通其前後,而洩血中之滯,防己之類是也。《經》曰味薄者通,故淡味之藥謂之通劑。


     


    【洩劑】


    〔之纔曰〕洩可去閉,葶苈、大黃之屬是也。


    〔杲曰〕葶苈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能洩肺中之閉,又洩大腸。大黃走而不守,能洩血閉腸胃渣穢之物。一洩氣閉利小便,一洩血閉利大便。凡與二藥同者皆然。


    〔從正曰〕實則瀉之。諸痛為實,痛隨利減。芒硝、大黃、牽牛、甘遂、巴豆之屬,皆瀉劑也。其催生下乳,磨積逐水,破經洩氣,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時珍曰〕去閉當作去實。《經》雲實者瀉之,實則瀉其子是矣。五髒五味皆有瀉,不獨葶苈、大黃也。肝實瀉以芍藥之酸,心實瀉以甘草之甘,脾實瀉以黃連之苦,肺實瀉以石膏之辛,腎實瀉以澤瀉之咸,是矣。


     


    【澀劑】


    〔之纔曰〕澀可去脫,牡蠣、龍骨之屬是也。


    〔完素曰〕滑則氣脫,如開腸洞洩,便溺遺失之類,必澀劑以收斂之。


    〔從正曰〕寢汗不禁,澀以麻黃根、防風;滑洩不已,澀以豆蔻、枯礬、木賊、罌粟殼;喘嗽上奔,澀以烏梅、訶子。凡酸味同乎澀者,收斂之義也。


    〔時珍曰〕脫者,氣脫也,血脫也,精脫也,神脫也。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溫平之藥,以斂其耗散。汗出亡陽,精滑不禁,洩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遺,久嗽亡津,皆氣脫也。下血不已,崩中暴下,諸大亡血,皆血脫也。牡蠣、龍骨、海螵蠨、五倍子、五味子、烏梅、榴皮、訶黎勒、罌粟殼、蓮房、棕灰、赤石脂、麻黃根之類,皆澀藥也。氣脫兼以氣藥,血脫兼以血藥及兼氣藥,氣者血之帥也。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此神脫也,非澀藥所能收也。


     


    【燥劑】


    〔之纔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


    〔完素曰〕濕氣淫勝,腫滿脾濕,必燥劑以除之,桑皮之屬。濕勝於上,以苦吐之,以淡滲之是也。


    〔從正曰〕積寒久冷,吐利腥穢,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此大寒之病,宜姜、附、胡椒輩以燥之。若病濕氣,則白術、陳皮、木香、蒼術之屬除之,亦燥劑也。而黃連、黃檗、梔子、大黃,其味皆苦,苦屬火,皆能燥濕,此《內經》之本旨也,豈獨姜、附之儔為燥劑乎。


    〔好古曰〕濕有在上、在中、在下、在經、在皮、在裡。


    〔時珍曰〕濕有外感,有內傷。外感之濕,雨露嵐霧地氣水濕,襲於皮肉筋骨經絡之間;內傷之濕,生於水飲酒食及脾弱腎強,固不可一例言也。故風藥可以勝濕,燥藥可以除濕,淡藥可以滲濕,洩小便可以引濕,利大便可以逐濕,吐痰涎可以祛濕。濕而有熱,苦寒之劑燥之;濕而有寒,辛熱之劑燥之,不獨桑皮、小豆為燥劑也。濕去則燥,故謂之燥。


    〔劉完素曰〕制方之體,欲成七方十劑之用者,必本於氣味也。寒、熱、溫、涼,四氣生於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成乎地。是以有形為味,無形為氣。氣為陽,味為陰。陽氣出上竅,陰味出下竅。氣化則精生,味化則形長。故地產養形,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天產養精,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咸味湧洩為陰,淡味滲洩為陽。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各隨五髒之病證,而施藥性之品味。故方有七,劑有十。方不七,不足以盡方之變;劑不十,不足以盡劑之用。方不對證,非方也;劑不蠲疾,非劑也。此乃太古先師,設繩墨而取曲直;叔世方士,乃出規矩以為方圓。夫物各有性,制而用之,變而通之,施於品劑,其功用豈有窮哉。如是有因其性而為用者,有因其所勝而為制者,有氣同則相求者,有氣相克則相制者,有氣有餘而補不足者,有氣相感則以意使者,有質同而性異者,有名異而實同者。故蛇之性上竄而引藥,蟬之性外脫而退翳,虻飲血而用以治血,鼠善穿而用以治漏,所謂因其性而為用者如此。弩牙速產,以機發而不括也;杵糠下噎,以杵築下也,所謂因其用而為使者如此。浮萍不沉水,可以勝酒;獨活不搖風,可以治風,所謂因其所勝而為制也如此。麻,木谷而治風;豆,水谷而治水,所謂氣相同則相求者如此。牛土畜,乳可以止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鎮恍惚,所謂因其氣相克則相制也如此。熊肉振羸,兔肝明視,所謂因其氣有餘補不足也如此。鯉之治水,鹜之利水,所謂因其氣相感則以意使者如此。蜜成於蜂,蜜溫而蜂寒;油生於麻,麻溫而油寒,茲同質而異性也。蘼蕪生於芎,蓬蘽生於覆盆,茲名異而實同者也。所以如此之類,不可勝舉。故天地賦形,不離陰陽,形色自然,皆有法像。毛羽之類,生於陽而屬於陰;鱗介之類,生於陰而屬於陽。空青法木,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雲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腎;黃石脂法土,色黃而主脾。故觸類而長之,莫不有自然之理也。欲為醫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後可以語人之疾病。不然,則如無目夜遊,無足登涉,動致顛殞,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


     


     


    五味宜忌


    〔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味各有所利,四時五髒,病隨所宜也。又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氣以精,長有天命。又曰:聖人春夏養陽,秋鼕養陰,以從其根,二氣常存(春食涼,夏食寒,以養陽;秋食溫,鼕食熱,以養陰)。


     


    【五欲】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腎欲咸,此五味合五髒之氣也。


     


    【五宜】


    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麥、羊、杏、薤。黃色宜甘,脾病宜食粳、牛、棗、葵。白色宜辛,肺病宜食黃黍、雞、桃、蔥。黑色宜咸,腎病宜食大豆黃卷、豬、栗、藿。


     


    【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棗、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脾病禁酸,宜食咸:大豆、豕、栗、藿。肺病禁苦,宜食:麥、羊、杏、薤。腎病禁甘,宜食辛:黃黍、雞、桃、蔥。


    〔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夏宜省苦增辛以養肺,秋宜省辛增酸以養肝,鼕宜省咸增苦以養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養腎。


    〔時珍曰〕五欲者,五味入胃,喜歸本髒,有餘之病,宜本味以通之。五禁者,五髒不足之病,畏其所勝,而宜其所不勝也。


     


    【五走】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氣澀收,胞得酸而縮卷,故水道不通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變嘔。苦入下脕,三焦皆閉,故變嘔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心。甘氣柔潤,胃柔則緩,緩則蟲動,故心也。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洞心。辛走上焦,與氣俱行,久留心下,故洞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血與咸相得則凝,凝則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干。


     


    【五傷】


    酸傷筋,辛勝酸。苦傷氣,咸勝苦。甘傷肉,酸勝甘。辛傷皮毛,苦勝辛。咸傷血,甘勝咸。


     


    【五過】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肉胝而唇揭。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皮槁而毛撥。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平,骨痛而發落。味過於辛,筋脈沮絕,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脈凝澀而變色。


    〔時珍曰〕五走五傷者,本髒之味自傷也,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也。五過者,本髒之味伐其所勝也,即髒氣偏勝也。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