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莊子》內七篇析義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古籍
    【市場價】
    148-216
    【優惠價】
    93-135
    【作者】 張文江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子部  道家類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0968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09681
    叢書名:同濟·中國思想與文化叢書

    作者:張文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 


        
        
    "

    編輯推薦

            張文江先生解讀《莊子》內七篇,采取逐段、逐句、逐字串講的形式,既涉及詞義學、考據學,又結合現實,旁征博引,使人對莊學有了更好的理解。張文江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史知識和學修,闡發深入淺出,見解深刻獨到,值得關注。

     
    內容簡介

            《<莊子>內七篇析義》是張文江先生關於《莊子》內七篇(《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的解析與試讀。莊學集先秦學術之大成,以後又與傳入的印度佛學印證,促進了中國佛教尤其是禪宗的形成。莊學已滲入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語言(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躊躇滿志”之類),深深影響了知識人的文化性格。今天解析莊書,不僅試圖上通中國的古今學術,而且和世界上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可以相互比較之處。作者將莊子思想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闡發深入淺出,見解深刻獨到,值得加以留意。

    作者簡介

             張文江,1956年生,上海市人。1978—1982年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獲學士學位。1982—1985年師從施蟄存先生攻讀古代文學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古典學術、先秦文化和文學。主要著作有:《錢鐘書傳》、《管錐編讀解》、《漁人之路和問津者之路》、《古典學術講要》、《潘雨廷先生談話錄》(記述)。

    目錄

    《逍遙遊》析義
    《齊物論》析義
    《養生主》析義
    《人間世》析義
    《德充符》析義
    《大宗師》析義
    《應帝王》析義

    附錄
    南郭子綦的姓名變化及其進步路線
    子綦的另外一段場景

    後記 

    前言
    後記
    與柏拉圖前427前347年)大體同時,活動時
    期為奧林匹亞賽會一百屆前後。奧林匹亞賽會前776
    年,約相當於東西周之際(周幽王六年)。此一紀年,晚於
    《史記》前841年),早於《春秋》的魯隱公<前722年或“主之年”(Anno Domini 或A.
    D.)起於耶穌誕生,約相當於兩漢之際(年),此時
    劉向、劉歆父子已完成《七略》。
    二, 以中國而論, 莊子與孟子(前3 8 7 年

     後記

    一,以希臘而論,莊子前368前289年)
    與柏拉圖前427前347年)大體同時,活動時
    期為奧林匹亞賽會一百屆前後。奧林匹亞賽會前776
    年,約相當於東西周之際(周幽王六年)。此一紀年,晚於
    《史記》前841年),早於《春秋》的魯隱公D.)起於耶穌誕生,約相當於兩漢之際(年),此時
    劉向、劉歆父子已完成《七略》。
    二, 以中國而論, 莊子與孟子(前3 8 7 年
    前308年)大體同時,兩人沒有交往的痕跡。在當時孟顯而莊
    隱,孟有可能不知莊,而莊有可能知孟。孟“說大人則藐之”
    (《盡心下》),莊“時縱恣而不儻”(《天下篇》)。兩人
    變化孔老,孟已有所取舍,莊更劍走偏鋒。莊影響於魏晉時
    代,孟影響於宋明時代,於現代莊學似有潛流復起之勢。
    三,莊子和老子前585前486年)都屬於
    道家,相應內聖外王之學,然而也有其異。老子傾向於上層,
    含有帝王術成分。莊子傾向於民間,為普通讀書人尋求出路。
    老子的語言方式是“正言若反”(七十八章),莊子的語言方
    式是寓言、重言、卮言(《寓言》、《天下篇》)。
    四,莊子和孔前551前479年)有異有同。孔
    是莊的思想對像,且往往揶揄之,細察則有息息相通處。莊於孔有
    親切感,所謂“天刑之,安可解”(《德充符》),知孔甚深。後
    世儒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內聖外王”、“六經”,亦往往由莊
    書傳出。論者(鐘泰《莊子發微》)以為莊出於孔之顏回學派,有
    可能。孔溫厚而有“莊語”,莊則“以天下為瀋濁,不可與莊語”
    (《天下篇》);孔“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莊
    則上天入地,無所不至,往往旁及志怪。後世稱孔為“孔夫子”,
    而稱莊為“莊生”,其形像不衫不履,且英氣逼人。
    五,孟子有得於部分之孔,其學指歸在於“言必稱堯舜”
    (《滕文公上》);莊子則兼取孔老,其學指歸在於“古之道
    術”(《天下篇》)。此至高至深,實不可言,其書大義混於
    寓言、重言、卮言之中,必須細心抽繹方可見之。
    六,莊學集先秦學術之大成,以後又與傳入的印度佛教印
    證,促進了中國佛教尤其是禪宗的形成。莊學已滲入中華民族的思
    想語言(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躊躇滿志”之類),
    深深影響了知識人的文化性格。今天解析莊書,不僅試圖上通中
    國的古今學術,而且和世界上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可以相互比較?
    之處。
    七,當年筆者於求學之時,曾聽聞潘雨廷先生講授莊子。先生
    所言已不能完全記憶,唯有指出莊書關鍵在於《齊物論》“今者吾
    喪我”,至今印像深刻,無法磨滅。敬志於此,以為本書之緣起。
    八,筆者關注莊子,大約在三十年前。嘗試寫作本書,大
    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部分文稿曾在研究生班上宣讀,並時
    時加以修改,記錄了初步的讀莊心得。今先行整理其中的內七
    篇,以求在較大範圍內和讀者共同砥礪。莊書常讀常新,若他
    日為學有進,還可能再整理其餘幾篇,尤其是筆者心目中的先
    秦學術樞紐——《天下篇》。
    張文江
    2010年12月24日

     

    在線試讀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列子御風而行”當為莊子的想像,後世道教乃執以為實。“泠然善也”,泠然是輕曼美妙,善當自以為是,洋洋得意。宋榮子“於世”雖然層次稍高,尚在世間法之內;列子“於致福者”否定世間法,而仍屬有為法。“數數然也”,貪著計較而有所求,未能上窺高一層次境界。“列子御風而行”雖然解脫了部分的地心引力,而“有待”仍為其失。(第8頁)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窅然喪其天下焉”,此即“若有所失”情感之擴大。藐姑射之山,猶如音樂性的存在。天地間生物之美竟然能達到如此地步,那我操勞一生究竟干了些什麼呢?於是堯終日辛辛苦苦地捧在手中的珍貴物品——天下,不知不覺地脫手掉在了地下。摔碎了沒有呢?沒有。它還原成泥,還原成水,還原成鯤鵬展翅所欲到達的南冥,也還原成莊子的淨土。(第14-15頁)
    縵者,窖者,密者。
    縵者,窖者,密者,是三種接構形式,也是三種心理狀態。縵者遮遮掩掩,不想被別人知道。窖者深於縵者,很少流露出來,然而自己知道。密者更深於窖者,它甚至隱瞞過普通的自省,本人也不知道。然而密者最宜注意,《中庸》所謂“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修治不及處即此,而最宜修治處亦此。(第27頁)
    其殺若秋鼕,以言其日消也。
    一生就是這樣攻與守,與生俱來的生命力漸行漸消。要知道人天生有其純真和美好,道家所謂的陽氣,即使壞人也有其童年和少年時代呵。秋鼕時節,氣溫下降,盡管也有比較暖和
    的時候(比如“十月小陽春”),總趨勢卻是一天比一天冷。(第28頁)
    “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則真偽顯,言隱則是非顯,真偽顯則道不存,是非顯則言不可。蓋道無往而不在,言無說而不可。隱亦即有所遮蔽,未能見及真相(aletheia)。(第38頁)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列子御風而行”當為莊子的想像,後世道教乃執以為實。“泠然善也”,泠然是輕曼美妙,善當自以為是,洋洋得意。宋榮子“於世”雖然層次稍高,尚在世間法之內;列子“於致福者”否定世間法,而仍屬有為法。“數數然也”,貪著計較而有所求,未能上窺高一層次境界。“列子御風而行”雖然解脫了部分的地心引力,而“有待”仍為其失。(第8頁)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窅然喪其天下焉”,此即“若有所失”情感之擴大。藐姑射之山,猶如音樂性的存在。天地間生物之美竟然能達到如此地步,那我操勞一生究竟干了些什麼呢?於是堯終日辛辛苦苦地捧在手中的珍貴物品——天下,不知不覺地脫手掉在了地下。摔碎了沒有呢?沒有。它還原成泥,還原成水,還原成鯤鵬展翅所欲到達的南冥,也還原成莊子的淨土。(第14-15頁)
    縵者,窖者,密者。
    縵者,窖者,密者,是三種接構形式,也是三種心理狀態。縵者遮遮掩掩,不想被別人知道。窖者深於縵者,很少流露出來,然而自己知道。密者更深於窖者,它甚至隱瞞過普通的自省,本人也不知道。然而密者最宜注意,《中庸》所謂“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修治不及處即此,而最宜修治處亦此。(第27頁)
    其殺若秋鼕,以言其日消也。
    一生就是這樣攻與守,與生俱來的生命力漸行漸消。要知道人天生有其純真和美好,道家所謂的陽氣,即使壞人也有其童年和少年時代呵。秋鼕時節,氣溫下降,盡管也有比較暖和
    的時候(比如“十月小陽春”),總趨勢卻是一天比一天冷。(第28頁)
    “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則真偽顯,言隱則是非顯,真偽顯則道不存,是非顯則言不可。蓋道無往而不在,言無說而不可。隱亦即有所遮蔽,未能見及真相(aletheia)。(第38頁)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
    以符號(指)來闡明符號不同於非符號(非指),亦即種種具體的事物、關繫,不如以種種具體的事物、關繫來闡明符號(指)之非符號(非指)。“指”,今稱能指,符號;“非指”,今稱所指,事物、關繫。以馬的概念來闡明馬的概念不同於真實的馬,不如以真實的馬來闡明馬的概念不是真實的馬。……“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非馬喻馬之非馬”,此即後世所謂的“直指”,試圖透過語言的局限性,以闡明事物的真相,求其實而不為符號所困。(第41-42頁)
    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
    未達者之知,由外入;達者之知,由內出。蓋由身而心,由行而知,故通而為一也。寓諸庸即不用之用,可通之用,亦即儒家“中庸”之“庸”。庸亦即用,用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庸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中。用相應於得,然有得必有失。庸相應於適得,適謂時空相合,乃貫通得失,故曰“則幾矣”。(第44-45頁)
    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有成與虧和無成與虧,乃一事之兩面。昭文,古之善鼓琴者。有成與虧者物,無成與虧者道。人類藝術的最高表現是音樂,英國批評家佩特(W.Pater,1839—1894)謂一切藝術都以逼近音樂為旨歸(allthe arts in common aspiringtowards the principle ofmusic),而音樂之表現無非為成與虧,成與虧亦即陰陽。且表現方式有二:一,演奏(鼓琴);二,默然(不鼓琴)。鼓琴者,乃演繹事物之紛繁;不鼓琴者,乃大音希聲,本來如是也。(第48頁)
    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此為起始之層,亦即常識所謂夢。“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此向內逆推一層,即所謂夢中之夢。然後向外順推一層,即常識所謂覺,亦即夢醒。“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此向外再推一層,則常識所謂覺,其實仍在夢中,亦即人生如夢。愚者自以為覺的人生乃大夢,而大覺乃成真實的人生。(第67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受到蛇的誘惑,喫了知識樹上的果子,被上帝詛咒並逐出伊甸園。上帝擔心他們又去摘生命樹上的果子喫,於是在伊甸園東邊安設了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把守住了通往生命樹的道路。……返回伊甸園是人類永恆的衝動,然而僅僅追求知識,越走越遠,終不免“以有涯隨無涯”之殆。(第74頁)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保身”與“全生”不同。“保身”是物質基礎,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做。因為身體是所謂的耗散結構,如果不補充負熵,也就是不穿衣、喫飯、睡覺,很快不能維持。“全生”包含“保身”而大於“保身”。“保身”偏重物質,至多百年,“全生”涉及精神,至少百年。“全生”要對一生負責,似乎沒有“保身”迫切,很多人比較忽略,甚至完全忽略。(第75-76頁)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曰:“然。”
    先秦莊子寓言,猶如古希臘柏拉圖對話,充滿戲劇性。秦失的三號與老聃門人的哭子哭母,形成了鮮明對照。以字形而言, “ 友”者如左右手,兩手不同而一,此之謂默契(agreement)。秦失“弔焉若此”,蓋欲補老聃之失,且代老聃為其門人上最後一課,亦所以盡友道。秦失在老聃死時一出場,就此在莊書乃至歷史上消失,亦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像也。(第82頁)
    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會”,師生間的相合處乃至感通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觀其所會之所在。……“蘄”通“祈”,內心深處的期待、要求。“言”,一說通“唁”。老聃的教導終究還有問題,把學生感情給限制住了。凡宗教成派者,皆有其失。《新約?馬太福音》耶穌謂門徒在天亮之前有三次不認他,《大智度論》卷二《釋總說如是我聞》記阿難未啟請釋迦住世,可見此問題沒有解決。故秦失批評老子“遁天倍情,忘其所受”,背棄了天然和情感,忘記了人的本然。“遁天之刑”,脫離了天然和天性,把枷鎖套上了。(第83-84頁)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諸存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先存諸己而後諸存人”,可以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常用的意思,也就是今天常說的“律己嚴,責人寬”。一層是隱含的意思,那就是“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未能“存諸人”就沒有“存諸己”。……反求諸己,於是有生生世世修“菩薩行”的概念。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維摩詰居士“為眾生病”,亦通於此。無諸己而求諸人,此所以教育無效也。(第90-91頁)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