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歐文亞隆回憶錄及叔本華的治療 套裝共2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980-1422
    【優惠價】
    613-889
    【作者】 美歐文·D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心靈療愈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292246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29224616
    叢書名:無

    作者:[美]歐文·D.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叔本華的治療》
    歐文
    亞隆深受歡迎的長篇心理小說豆瓣評分9分以上,被400多個書單收入叔本華進行的一場跨時空的“心理治療”當代故事與“沒落貴族叔本華歷史經歷呼應平行時空遇見。包含從未出版過紙質書的短篇小說《我要叫警察了》。


    《成為我自己》
    豆瓣2019年度圖書。
    你可能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一定會更好地成為自己。
    歐文·亞隆回憶錄簡體中文版出版;
    存在主義治療代表人物歐文·亞隆用一生講述如何成為自己。


     

     
    內容簡介
    《叔本華的治療》
    這是一本深具影響力並被廣泛傳播的心理治療小說。當罹患癌癥,生命隻剩一年的心理治療師朱利亞斯,見到多年沒聯絡的老病人菲利普時大喫一驚。23年前,菲利普有嚴重的成癮癥。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全心推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朱利亞斯不喜歡菲利普,卻答應督導他,條件是他必須先參與團體治療。菲利普走進團體治療室,宛若一顆特殊的石子,在團體裡激蕩出一陣陣漣漪,伴隨著朱利亞斯走完人生*後的旅程……書中對團體治療的完整再現令人震撼,又巧妙地與存在主義哲學家叔本華的一生際遇交織,娓娓道來,一虛一實,相互呼應。任何一個對哲學、心理治療和生命意義的探求感興趣的人,都將為這本引人入勝的書所吸引。

    《成為我自己》
    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
    但現在纔了解,在我內心深處有一泓我永遠都處理不了的淚水……

    《叔本華的治療》
    這是一本深具影響力並被廣泛傳播的心理治療小說。當罹患癌癥,生命隻剩一年的心理治療師朱利亞斯,見到多年沒聯絡的老病人菲利普時大喫一驚。23年前,菲利普有嚴重的成癮癥。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全心推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朱利亞斯不喜歡菲利普,卻答應督導他,條件是他必須先參與團體治療。菲利普走進團體治療室,宛若一顆特殊的石子,在團體裡激蕩出一陣陣漣漪,伴隨著朱利亞斯走完人生*後的旅程……書中對團體治療的完整再現令人震撼,又巧妙地與存在主義哲學家叔本華的一生際遇交織,娓娓道來,一虛一實,相互呼應。任何一個對哲學、心理治療和生命意義的探求感興趣的人,都將為這本引人入勝的書所吸引。

    《成為我自己》
    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
    但現在纔了解,在我內心深處有一泓我永遠都處理不了的淚水……
    ──歐文?亞隆,88歲
    當代知名存在主義心理學者歐文?亞隆回首自己的一生,固然有數不盡的甜美、榮耀、精彩,卻也有難解的悔恨、遺憾、無助與恐懼。
    這本宛如小說的回憶錄見證了亞隆思想與作品誕生的過程,從私人的角度回顧了他一生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讓我們看見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移民家庭的愛恨與夢想。他一貫的真摯坦誠,不管是對父母的遺憾、對妻子的愛戀、對親友的思念、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尷尬的旅行經驗,他都一一道來,令人動容。同時他也給予每一位讀者啟示,以讓讀者探索人生的意義,找到“成為我自己”的路徑與真諦。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
    當今世界上著名、著作流傳廣、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被評為美國至今健在的三位重要的心理治療學家之一,是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權威、精神醫學大師、存在主義治療三大代表人物之一。
    他既是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榮譽退休教授,舊金山市一名精神科醫生,同時也是一名享譽全球的暢銷心理小說作者。他的許多著作不僅給心理治療師帶來啟發,也深得普通讀者的喜愛,在世界範圍內成功發行。其作品多次榮獲歐美小說和非小說類大獎,其中《當尼采哭泣》就曾榮獲包括1992年“The Commonwealth Club”小說類金牌獎在內的多個獎項,被翻譯成27種語言,出現在許多暢銷書榜單上,銷量超過200萬冊,並在2007年被拍成同名電影。

    目錄
    《叔本華的治療》

    《成為我自己》
    ◆ 目錄 ◆
    第1章
    同理心的誕生 1 凌晨3點,我從夢中哭著醒來。為了不驚醒瑪麗蓮,我悄悄地從床上溜下來,走到衛生間,擦干眼淚,然後像我50年來一直告訴患者的那樣……
    第2章
    尋找人生導師 4 這個穿西裝的男人告訴我父親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學校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歐文,是一位出色的學生,將來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做出傑出的貢獻……
    第3章
    我想要她走 11 在之前的治療中,蘿絲回憶了她作為母親和妻子的失職—她的多次不忠,她在許多年前為了另一個男人拋棄了家庭,幾年之後她結束了這次婚外情又回來了……
    第4章

    《叔本華的治療》



    叔本華的治療


    贊譽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章 1 人自打一出生,就擺脫不了死亡的命運,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對延長生命抱以的興趣和妄念,就像明知道肥皂泡注定要破滅,瞬間化為烏有,卻仍固執地用盡氣力將它越吹越大。


    第二章 22 實現渴望時的狂喜,正是它,纔是一切事物的本質與核心,是一切存在的目的。


    第三章 28 生命是可悲的。我決定用一生來思考生命。


    第四章 39 天賦好的人和天纔就像兩個神槍手。天賦好的槍手能打中別人打不中的目標,天纔打中的目標,別人連看都看不到。


    第五章 43 一生都幸福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多隻能成就不畏艱難的一生。


    第六章 51 在童年時期我們就已經打下深刻的或者膚淺的世界觀的堅實基礎。我們的世界觀在以後的時間裡會得到拓展和完善,但在本質上是不會改變的了。


    第七章 54 如果我們從微小的細節去看生命,會覺得一切都是那麼可笑。就像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滴水,裡面擠滿了原生動物,我們會嘲笑它們急於奔忙,彼此爭鬥。無論在這滴水裡,還是在人類短暫的一生當中,這一可怕的活動都帶有同樣的喜劇色彩。


    第八章 70 啟示、預言、至高的尊榮與顯赫……可以在幼童柔軟的心裡深深地烙上它的印記,幾乎成了人們與生俱來的觀念。


    第九章 73 在無窮無盡的空間裡有無數發光的球體,每一個球體周圍都環繞著數十個更小的被照亮的球體,它們灼熱的核心外面是冰冷的硬殼,一層發霉的薄膜覆於表面,孕育出了生命體和意識體……


    第十章 87 童年是純真幸福的時光,是人生的樂園,是失落的伊甸園,是我們終其一生都渴望回到的過去。


    第十一章 90 的智慧就是把享受當下作為生命的目標,因為這纔是真實的,其餘的一切都是思想的遊戲。反之,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的愚蠢,因為每個當下都如夢幻般稍縱即逝。


    第十二章 107 國王帶不走他的王冠和權柄,英雄們也帶不走他們的武器。但他們的榮光不是來自外界,乃是發自自身。唯有他們能把自身的偉大一起帶往另一個世界。


    第十三章 113 當大多數人在生命的盡頭回首往事時,纔發現自己為了一些無謂的盼望而虛度了此生。他們會驚訝地發覺,那些被忽視的、不曾被好好享受便匆匆溜走的時光,恰恰就是他們的一生。


    第十四章 132 一個擁有罕見纔智的人被迫從事一份僅僅是有用的工作,就好比一個圖案極其精美的貴重花瓶,卻被用作廚房裡的一口鍋。


    第十五章 139 值得注意和一提的是,人類除了具體的生活之外,還過著另一種抽像的生活……在這個冷靜思考的層面,原本使之著迷並感動至深的東西,都變得冷酷、平淡、疏離:在這裡,每個人都隻是生活的旁觀者和觀察者。


    第十六章 149 你無休止的吹毛求疵,你為這個愚蠢的世界以及人類的痛苦發出的哀嘆,都使我夜不能寐、噩夢連連……


    第十七章 158 苦難往往使生活中的小煩惱變得瑣碎且不易被察覺;反之,如果沒有經歷苦難,即使再小的煩惱也會折磨得我們寢食難安。


    第十八章 174 再也沒有什麼能驚動到他了。那將我們捆綁在這世上的千絲萬縷的念想,曾使我們充滿焦慮、渴望、憤怒和驚慌,拽著我們在苦海中彷徨,如今都已被斬斷。他微笑著回頭,冷眼觀看這大千世界,就像看著一盤終局的棋子,勝負已定,曲終人散。


    第十九章 193 野花回答我說:“傻瓜!你以為我開花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嗎?我開花是為了我自己,而不是因為別人。我開花是因為我喜歡開花。我活著,我開花,這就是我的愉快和樂趣所在。”


    第二十章 213 我們在青年時代感受到的喜悅之情和擁有生活的勇氣,部分的原因是我們正在走著上坡的路,因而並沒有看見死亡——因為死亡處在山的另一邊山腳下。


    第二十一章 218 那些避免與同類過往甚密的人纔是幸福的。


    第二十二章 232 權力與欲望的糟粕總是毫不猶豫地入侵我們的生活,它干涉政治家的談判,擾亂學者的調查。它無時無刻不在摧毀人與人之間寶貴的關繫,使原本高尚正直的人喪盡天良。


    第二十三章 239 如果我能保守我的秘密,那秘密就是我的囚犯;若我不小心洩露了秘密,我便成了它的囚犯。唯有沉默之樹纔能結出平靜的果實。


    第二十四章 257 如果不想成為流氓手中的玩物和傻瓜嘲笑的對像,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保持清高,叫人難以接近。


    第二十五章 260 30歲的時候,我就已經由衷地感覺厭煩了,因為不得不把那些與我完全不同的人看作同類。但凡年幼的小貓都愛玩紙團,以為這些紙團活蹦亂跳,與它們是同類。我與人類這種兩足動物的關繫也是如此。


    第二十六章 267 確保他人心情愉快的辦法,莫過於向他透露你近遇到的麻煩,或在他面前暴露自己的一些弱點。


    第二十七章 285 我們應當限制自己的願望,抑制自己的欲望,壓抑自己的憤怒,並始終牢記這個事實:一個人一生中隻能獲得極少的值得擁有的東西……


    第二十八章 291 所有的玫瑰都帶刺,但帶刺的未必都是玫瑰。


    第二十九章 297 我的作品並不是為大眾而寫……我把我的作品獻給那些有思想的人,這些人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少有的異類,他們有著和我相同的感受。


    第三十章 314 可以把人生比之於一幅刺繡品:處於人生前半段的人看到的是刺繡品的正面,而到了人生後半部分的人,看到了刺繡品的背面。刺繡品的背面並不那麼美麗,但給人以教益,因為它使人明白地看到刺繡品的總體針線。


    第三十一章 319 即使沒什麼特別的緣由,我也總是憂心忡忡,明明毫無危險,卻總是去尋找並發現各種危險;這種焦慮感導致我把極小的煩惱無限放大,使我很難與人交往。


    第三十二章 326 閱讀我的同類留下的不朽作品和思想是我人生的樂趣。如果沒有書,我早就絕望了。


    第三十三章 347 致歐洲的學者和哲學家們:既然你們把費希特這種空話連篇的人看作與偉大的思想家康德齊名,把黑格爾這種毫無價值、厚顏無恥的江湖騙子看作深刻的思想家,那麼我的作品就不是為你們而寫的。


    第三十四章 352 從青春的角度看待生活,生活就是漫長無盡的將來;但從老年的角度觀察,生活則是一段極其短暫的過去。猶如人們坐船離開海岸越遠,岸上的物件就變得越少和越加難以辨別,我們以往的歲月,經歷過的事情也遭遇同樣的情形。


    第三十五章 369 當一個像我這樣的人一出生,對外界就隻有一種渴望,那就是一生都盡可能地做自己,為自己的智力而活。


    第三十六章 375 寒風預示著綿綿無期的霜凍即將到來,無望能擁有家、愛情、感動和快樂的每一天,都猶如生活在北極。


    第三十七章 385 他繼續走著,但心中已隱約地覺察到,他把他的房子,也就是他的整個人生都建在不堪一擊的、虛假的根基上了。


    第三十八章 389 我們必須以寬容對待人們的每一愚蠢、缺陷和惡行;時刻謹記我們眼前所見的就隻是我們自己的愚蠢、缺陷和惡行。


    第三十九章 405 好些人不能掙脫自己的枷鎖,卻能做他的朋友的解放者。


    第四十章 411 當一個人的生命即將終結,即使他足夠真誠並且有能力做到,也不會希望再活一次。


    第四十一章 426 我可以忍受不久之後身體將消亡的想法,但是一想到將來有許多哲學教授慢慢地蠶食我的哲學,我就不寒而栗。


    第四十二章 433 人類從我身上學到了一些永遠不會忘記的東西。


    參考文獻


    致謝 437


    關於作者 441


    後記 450



    我要叫警察了

    《成為我自己》



    ◆ 目錄 ◆


    第1章


    同理心的誕生    1   凌晨3點,我從夢中哭著醒來。為了不驚醒瑪麗蓮,我悄悄地從床上溜下來,走到衛生間,擦干眼淚,然後像我50年來一直告訴患者的那樣……


    第2章


    尋找人生導師    4   這個穿西裝的男人告訴我父親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學校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歐文,是一位出色的學生,將來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做出傑出的貢獻……


    第3章


    我想要她走  11  在之前的治療中,蘿絲回憶了她作為母親和妻子的失職—她的多次不忠,她在許多年前為了另一個男人拋棄了家庭,幾年之後她結束了這次婚外情又回來了……


    第4章


    繞回原地    17  因為,我在這個圈子中環行,當我越接近終點時,就越接近起點。這仿佛是途中較為平穩和舒心的一段。現在我被很多已沉睡多年的回憶觸動了……


    第5章


    圖書館,從A到Z 28  圖書館成了我的第二個家,我每個星期六都在那裡待幾個小時。那些漫長的下午滿足了我雙重的目的:圖書館讓我與我所渴望的更廣闊的世界接觸,一個歷史、文化和思想的世界……


    第6章


    宗教戰爭    33  米裡亞姆修女是一位漂亮、迷人,但是有點頹廢的中年女性,穿著打扮絲毫不帶任何職業印記。她坦率而直接,很快就談到了她的問題,沒有任何局促不安……


    第7章


    賭博的小伙子    48  我一直熱愛賭博時的刺激感,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嘗試慫恿我的妻子和我打賭,在很傻的事情上打賭:她想要我在參加一個晚宴的時候繫上領帶……


    第8章


    憤怒簡史    52  處理憤怒並不是我的強項。我的習慣性思維傾向是指出她的歪曲事實,但是出於幾個原因我並沒有說出口。首先,這是一次會談的好開頭—比上個星期好太多了……


    第9章


    紅色的桌子  60  我的辦公室是一個工作室,離我的房子不到50米遠,但是兩座建築物被大量樹木包圍著,所以彼此看不見對方。我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辦公室裡……


    第10章


    遇見瑪麗蓮  70  我常常覺得我認識瑪麗蓮之前的歲月是黑白分明的:在她進入我的生活之後,纔逐漸有了色彩。對於我們的次見面,我的記憶清晰得不可思議……


    第11章


    大學時代    76  我們努力去回憶,對我來說生命中緊張的歲月,這時候拉裡開始講起故事來,關於瘋狂的聯誼會,滿是大群友好的男男女女的酒會……


    第12章


    與瑪麗蓮結婚    91  1954年,當我們結婚的時候,瑪麗蓮已經是一位堅定的法國崇拜者。她大三的時候在法國度過了一年,夢想著在歐洲度蜜月,而我,一個土裡土氣的小伙子……


    第13章


    我的位精神科患者    97  我講了一個故事。我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了我與穆裡爾(Muriel)的8次會面—她是一位年輕、苗條,有吸引力的女性……


    第14章


    實習期:神秘的黑木醫生  101 我在紐約西奈山醫院當實習醫生的個月,被分配到產科,然後一名特別的醫生,黑木醫生(Dr. Blackwood),極其頻繁地在醫院廣播裡被人呼叫……


    第15章


    約翰·霍普金斯的歲月    108 我醒了。心髒狂跳不止。我從床上坐起來,摸我的脈搏—超過100了。那個該死的夢!我對這個夢太熟悉不過了—我夢到過它很多次……


    第16章


    被分配到天堂    131 1960年8月,在我結束約翰·霍普金斯的住院實習期一個月之後,我應征入伍。那些年已經在實行全民征兵,但是醫科學生可以簽訂一個稱為“?貝裡方案?”的延期項目……


    第17章


    回到岸上    143 1964年,在斯坦福工作3年之後,我決定去參加為期8天的國家訓練實驗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NTL)短訓班,地點在南加州箭頭湖……


    第18章


    在倫敦的一年    167 1967年,我被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授予職業教學獎,讓我可以在倫敦的塔維斯托克診所待一年……


    第19章


    短暫而騷亂的會心


    團體生活    178 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在加州和美國的其他地方,會心團體運動爆發了。哪裡都是會心團體—其中一些與治療團體如此相似……


    第20章


    旅居維也納  184 住在維也納市中心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因為那裡是弗洛伊德曾經住過的地方。我一頭扎進他的世界,走他曾經走過的路,拜訪他去過的咖啡店……


    第21章


    日益親近    192 我沉浸在那個昏暗的房間度過的時間裡,推敲合適的詞句。它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沒有數據、沒有事實、沒有統計學、沒有教學—隻是讓我的思緒流轉……


    第22章


    牛津和司菲卡先生的


    魔法硬幣    199 在伊拉克利翁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尋找古老的希臘硬幣,作為我們的兒子裡德的高中畢業禮物。在家店裡,我們被告知賣古董硬幣給遊客是非法的……


    第23章


    存在主義治療    207 我開始在斯坦福大學旁聽一些現像學和存在主義的本科生課程,其中大多數是由一位著名的教授達芬·弗勒斯達爾執教的,他是一名思維清晰的思想家和演講者……


    第24章


    與羅洛·梅一起面對


    死亡    220 我告訴自己,如果我要繼續與臨終患者一起工作,就必須重新接受治療,這一次要找一個願意陪我一起走進黑暗的人。我那時聽說羅洛·梅……


    第25章


    死亡、自由、孤獨和意義  230 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死亡、自由、孤獨和意義,在其中我分別描述了我的資料來源、臨床觀察,以及我所引用的哲學家和作家的作品……


    第26章


    住院患者團體和巴黎  237 帶領了兩年的住院患者團體之後,我決定休假(斯坦福大學的教職員每6年就享受6個月的全職休假,或者是12個月的半薪休假)……


    第27章


    印度之行    244 三位姐妹中漂亮的那個坐在我身邊,醉人的肉桂和豆蔻的香氣撲鼻而來。另外兩個坐在我對面。我不時偷偷地瞥一眼我的同伴……


    第28章


    日本、中國、巴釐島和《愛情劊子手》  257 1987年秋,我在東京的賓館辦理入住時,與我的日本東道主踫了面。他是一位說英語的心理學家,從紐約飛過來,擔任我的翻譯……


    第29章


    《當尼采哭泣》  273 我一直喜歡閱讀尼采,很快就陶醉於他那強有力的語言,無法將自己的思緒從這個19世紀的哲學怪纔身上挪開,他是一個如此纔華橫溢,但又如此孤獨和絕望,如此需要幫助的人……


    第30章


    《診療椅上的謊言》  288 在我騎自行車和入睡前的安靜時分,我嘗試著構建情節和人物,很快我就有了一個新故事,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診療椅上的謊言》……


    第31章


    《媽媽及生命的意義》    295 在完成後一篇文章後,我做了一個難忘的夢,是關於我母親的,我在另一本書《媽媽及生命的意義》中對此進行了描述……


    第32章


    快變成希臘人啦  307 在所有翻譯我作品的國家裡面,希臘是小的國家之一,但在我心裡占據的面積卻。1997年,阿格拉出版公司(Agra Publications)的老板史塔夫羅斯·帕索波洛斯(Stavros Petsopoulos)購買了我所有書籍的希臘文版權……


    第33章


    《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  317 一直以來,我的書都是在腦海裡慢慢發芽,沒有一個突然降臨的時刻。《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是的例外。當我離開文藝復興暢銷書展臺的時候……


    第34章


    與叔本華一起的兩年  325 在我看來,叔本華為心理治療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正如我的小說《叔本華的治療》裡的人物菲利普(Philip)所說……


    第35章


    《直視驕陽》    331 在我寫《直視驕陽》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姐姐瓊去世了。瓊比我大7歲,生性溫柔,我深深地愛著她。成年以後,她住在東海岸……


    第36章


    後的作品  345 我得知斯賓諾莎被逐出猶太教會後,拒絕依附於任何宗教團體。取而代之的是,他以磨鏡片為生,制作眼鏡和望遠鏡,過著節儉、孤獨的生活……


    第37章


    呀!短信治療    354 三年前,當我次聽說短信治療(text therapy)—治療師和來訪者完全通過短信交流時,我再次驚獃了。通過短信治療!呀……


    第38章


    我的團體生活    359 幾十年來,我帶領過許多治療團體—精神科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癌癥患者、喪偶者、酗酒者和已婚夫婦;醫學生、精神科住院醫生和執業治療師—但是……


    第39章


    關於理想化  376 我提醒自己,我被理想化了,我們所有人都渴望一個智慧的、無所不知的白發老人。如果我被選中去填補這個空缺,那麼我很樂意接受這個職位。總得有人去做這件事……


    第40章


    老年新手    390 當我看向觀眾席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同事,我隻看到幾個灰白頭發的,沒有一個白發的。我不僅是老的,而且是老中之老……


    致謝  402


    譯後記  403


    前言
    推薦序一
    “成為我自己”,這也許是歐文·D.亞隆教授的後一本著作,他在本書中說:“一旦我完成了這本書,我確信再也沒有什麼書等待著我去寫了。”我懷著極其復雜的心情,為亞隆教授的收山之作作序,倍感責任重大,同時也萬分榮幸。亞隆教授的很多著作都運用了小說的體裁來闡釋一個又一個心理治療的歷程,將專業的理念和知識融入一個又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他不僅談論患者的故事,同時他也談論他自己的過去與當下。我是亞隆教授的忠實粉絲,他對我影響深遠,恐怕要說的話太多,我盡可能將其濃縮在這篇序裡,所以,我想從兩個角度來談,一是亞隆本人,二是亞隆對中國團體心理學的深遠影響。同時,我也樂於與讀者分享我去拜訪亞隆教授的故事。
    十年彈指一瞬間
    2018年12月1日,我們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盛大的亞隆團體十周年慶典活動,與10年前一樣,我有幸再一次與亞隆開啟跨越時空的視頻對話。不同的是,10年前亞隆75歲,我們談的是團體治療的培訓和技術,而這次,亞隆85歲,我也已經退休,我們談的是存在、死亡焦慮和責任。

    推薦序一 


    “成為我自己”,這也許是歐文·D.亞隆教授的後一本著作,他在本書中說:“一旦我完成了這本書,我確信再也沒有什麼書等待著我去寫了。”我懷著極其復雜的心情,為亞隆教授的收山之作作序,倍感責任重大,同時也萬分榮幸。亞隆教授的很多著作都運用了小說的體裁來闡釋一個又一個心理治療的歷程,將專業的理念和知識融入一個又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他不僅談論患者的故事,同時他也談論他自己的過去與當下。我是亞隆教授的忠實粉絲,他對我影響深遠,恐怕要說的話太多,我盡可能將其濃縮在這篇序裡,所以,我想從兩個角度來談,一是亞隆本人,二是亞隆對中國團體心理學的深遠影響。同時,我也樂於與讀者分享我去拜訪亞隆教授的故事。


    十年彈指一瞬間


    2018年12月1日,我們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盛大的亞隆團體十周年慶典活動,與10年前一樣,我有幸再一次與亞隆開啟跨越時空的視頻對話。不同的是,10年前亞隆75歲,我們談的是團體治療的培訓和技術,而這次,亞隆85歲,我也已經退休,我們談的是存在、死亡焦慮和責任。


    十周年是一個發展的裡程碑,一個團體治療項目的培訓在當時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因為誰也不知道,如何將培訓過程展現出的教學模式既不讓“魚缸裡的魚”受傷害,又讓觀摩者受益,更不可思議的是,由兩個操著別國語言的人來帶領中國人的團體,這毫無疑問是一部從無到有的開拓史。十個春秋的更替,十載辛勤的努力,三千六百個日升日落,無數個臺前幕後的同伴的共同努力造就了今天有初步成果的亞隆團體培訓體繫。


    亞隆在十周年慶典上的寄語無疑是對十年培訓的好褒獎,他說:“我想祝賀‘萬生心語’(培訓機構)十年來所做的工作,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團體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比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更有效的療法。通過培訓大量的團體治療師我們應該能夠對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做更多的好事。所以我祝賀你們這10年,我希望未來的10年你們將會幫助團體心理治療更好地傳播,開花!祝賀你們所做的一切!”


    亞隆在中國成了“網紅”


    提到亞隆團體培訓項目的成功就必須提到孫立哲博士,他是萬國集團的董事長,也是本書出版機構華章公司的董事長,和我也算是共同經歷了苦難的至交。在他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下,“美中國際心理學院”於2008年在美國成立,邢健博士任院長,其目的就是為引進國際先進的心理治療體繫,而早的項目就是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模式的連續培訓。亞隆由於年事已高,不能親自前來中國講學,但他承諾一定會派他滿意的學生來中國培訓團體治療師。由此,我們有緣接受莫林·萊什(Molyn Leszcz)和朱瑟琳·喬賽爾森(Ruthellen Josselson)兩位教授的培訓。從2008年5月開始,他們輪流到中國開展團體治療師的培訓,經過10年的努力、10年的推進、10年的陪伴,亞隆團體培訓體繫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地面學習到線上教學,從北京到遍及全國三十幾個省市,參加受訓的學員超過6000餘人。這個培訓項目對中國團體治療專業起到了直接的推動性作用,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亞隆,喜歡上團體心理治療模式,10年的耕耘,培養出了無數的亞隆團體治療愛好者和亞隆著作的讀者。去年,亞隆受邀在線與中國精神科醫師對話,線上聽眾竟達19萬之多,創造了心理學觀眾人數的記錄,就像亞隆在本書中說的“他聽到後表示了驚訝和懷疑”。估計亞隆至今都不敢相信自己在中國竟成了“網紅”。


    珍貴的“坦誠與透明”


    在這本書的篇中,85歲高齡的亞隆告訴讀者,他在十一二歲時曾叫一個女孩“麻子”,在被女孩的爸爸“教訓”後,他學會了什麼是“同理心”,即“從其他人的視角體驗這個世界”,我們纔會學到更多。亞隆用他一貫的坦誠和透明來展開他人生中印像深刻的40段故事,也是一條“成為我自己”的漫漫長路。我折服於亞隆的自我開放與接納,他坦然面對“我與母親的關繫是我一輩子的傷痛”,“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和重建我的過去,但現在我意識到我的內心充滿了淚水和苦難,我可能永遠也無法擺脫”。這讓我們理解,早年生活中依戀的持久力是如何伴隨人的一生的。同樣的,這也讓我們感到釋懷,人生中很多不能如願的期望終須我們謙卑的接受,並且繼續前行。


    治療關繫高於一切


    那個蜷縮在屋子的角落裡,聽著母親的大聲吼叫,顫顫巍巍承受著不該由他負責的後果的小男孩,終於等到了那個摸著亞隆的頭發,讓他感受到“深深的、遍及全身的寬慰”的曼徹斯特醫生,是他影響了亞隆,讓他有了早期的目標—“成為一名醫生,將他給我的安慰傳遞給其他人”。亞隆認為,治療關繫高於一切,治療關繫的本質是人性化的、共情的、真誠的。治療中的變革力量不是理性的洞察、不是解釋、不是宣洩,相反,而是兩個人之間深刻的真誠相遇,堅持不懈與患者在一起,無論是團體治療還是個人治療。亞隆常常傾向於積極主動、親力親為並且專注於此時此地。他曾在《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中談到“治療效果取決於治療關繫的強度、溫暖、真實和共情”,這些忠告將有助於為精神痛苦的人保留一種人性和人道的治療途徑。既然治療是人性化的,又是基於關繫的,因此,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繫並非教條的理念,而是出於治療師“和患者發生互動作用的能力和存在主義的因素”。記得他曾講過,在參加亞美尼亞烹飪培訓班時,烹飪老師將示範的菜遞給助理去烘制,在放進烤箱前老師撒入了一把香料,看到這一刻,他纔發現了這道菜的精髓。亞隆認為“治療關繫高於一切”就是那種有價值但沒有說出來的“調料”。他鼓勵治療師在工作中發展出自己的風格,“成為我自己”。


    接觸真實的亞隆—赴美“家訪”


    亞隆的坦誠和對人類存在的悲憫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我夢想有朝一日可以坐在他的面前去感受他。他曾與妻子瑪麗蓮在1987年秋天來中國旅遊過,這是他們一次來中國,不過那時還沒有人熟悉他,也沒有人請他在中國講學。我從2001年開始在醫院做抑郁患者的團體治療,因為資源有限,我跑到臺灣買了亞隆的著作回來自學,如獲至寶。我忽然發現,在這個世界上竟然有這樣一個團體治療的專家已經為我們總結出這麼多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於是,我請我的好朋友孫立哲開始引進亞隆的治療方法和出版相關的心理學書籍,並且在之後以亞隆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團體心理治療模式的連續培訓項目。除了在2008年通過網絡與亞隆教授有過一次對話,我一直沒有見過他本人。於是,2015年5月,立哲幫助我們聯絡亞隆,他爽快地接受並邀請我們到他家裡做客,我們一行五人在6日上午一同來到位於舊金山帕洛阿爾托市的亞隆家中拜訪。亞隆和妻子熱情的帶我們參觀了他家的房間和擺設,包括他在書中提到的咨詢工作室、書房、廳房等處,所有在書中描述的關於他家中的細節都出現在眼前。那天,他就告訴我們他正在寫一本回憶錄,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本書。亞隆平時愛開他的很酷的跑車,他載著我們一起到斯坦福大學教授餐廳喫午飯,飯後又趕回家中咨詢室接待了一位咨客,這是他至今還在堅持每天要做的事。那天下午,我們還特別湊巧的趕上斯坦福大學性別研究中心為紀念瑪麗蓮(亞隆的妻子)創辦這個中心40周年舉辦的活動。瑪麗蓮不僅是一位賢內助,更是一位卓越的女性研究專家,可謂是與亞隆比翼雙飛,難怪亞隆常說瑪麗蓮是個“非凡的女人”,娶了瑪麗蓮是他一生的幸運。


    傳遞亞隆的“漣漪”


    “漣漪”,在本書中至少出現了兩次。它指的是人們為了緩解死亡焦慮,不自覺地創造了有影響力的同心圓,可以影響其他人很多年甚至是幾個世代。“漣漪”是把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傳遞給別人,甚至是我們不認識的人,就像投擲到池塘裡的鵝卵石引起的漣漪一直擴散出去,直到不為肉眼所見,但他們仍在納米水平上繼續著。亞隆感恩曾經的兩位老師在自己身上產生了“漣漪”;他在他的學生、讀者和患者身上產生了“漣漪”。同樣在中國,亞隆的書籍會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很多人伴隨著亞隆的故事成長著;受亞隆指派來到中國培訓團體治療師的莫林和朱瑟琳,以及美中國際心理學院院長邢健博士,他們用10年的堅持和努力,向著培養1000名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模式的人際關繫團體督導師、咨詢師的方向努力;未來這些獲得認證的督導師、咨詢師們再通過他們的工作將“漣漪”擴散到遍布在全國各地的、數以萬計的亞隆人際關繫模式的受訓者身上,通過團體心理這種形式影響眾多需要幫助的人,終讓更多的人受益。我投下一顆鵝卵石,使得從亞隆那裡發出的“漣漪”繼續傳遞,沒有終點。這可能就是對亞隆先生好的回報。


    後我懷著對團體心理治療不減的熱情,也向走在這條路上的同仁們致以深深的感激,慶祝我們10年的收獲,也感恩我們的一路同行,用亞隆在《浮生一日》扉頁上獻給妻子的話作為結語:我們還會在一起很久,很久。


     


    柏曉利 美中國際心理學院


     


    推薦序二    


     


    感覺亞隆總是在他的人生中去踫這堵看不見、摸不著的無邊無際的牆。那應該是與他作為猶太人所有的悲慘民族歷史相關,在他個人身上則與他14歲時的經歷相關。我在讀著亞隆的這本回憶錄時如是想……


    那一年,亞隆14歲,正值青春叛逆期,與家裡霸道的母親處於互相看不順眼的時期。恰恰在此時,亞隆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發危險的心髒病,在亞隆的父親疼得滿地打滾,瀕臨死亡時,他那無助的母親為了能夠有控制感,用亞隆的話說,就是回到了原始的思維方式—如果發生了什麼壞事,一定有誰做錯了什麼。那個人在那個時刻就成了處處與自己作對的兒子。因而,當天晚上,亞隆記得他的母親不止一次地朝他大叫:“你—你殺了他!”


    亞隆的母親讓亞隆感覺到:自己的任性、不敬、對家庭造成的動蕩殺死了父親。


    我認為,因為這段經歷,亞隆終其一生也沒有原諒他的母親。正如亞隆的分析師告訴他的:“多麼可怕啊,這一切對你來說肯定很糟糕!”這一切,對一個正在像征層面弒父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多少年以後,老年的亞隆在他的回憶錄中仍然能聽見他母親尖銳的嗓音:“你殺了他,你殺了他!”


    盡管成為著名的心理治療師的亞隆,在理智上知道母親的性格來源於她的原生家庭:不識字,20歲時就背井離鄉去美國討生活,不但要不停地勞作支撐自己的家庭,供一對兒女讀書成纔,還要不斷地接濟困難的娘家。盡管如此,她從來就沒有得到過自己母親的承認。但是這樣的對話從來就沒有發生在亞隆母子之間真實的關繫中,隻發生在他晚年的夢裡,“謝謝你,媽,謝謝你”也隻發生在夢中(見亞隆的《媽媽及生命的意義》一書)。因而,心理治療理想化的結局—父母與子女之間因為交流而修通創傷,並未發生。讀完亞隆的這本回憶錄,居然未看見他對自己母親死亡這件大事的描述,我認為,亞隆至今對自己的母親仍然心存芥蒂。


    亞隆的幸運在於14歲時他的父親沒有死,那個急診醫生不但救活了他的父親,也在精神上用他的共情和理解治愈了恐懼的亞隆,同時他也成了正處於青春迷茫期的亞隆一個認同的榜樣—“成為一個醫生,將他給我的安慰傳遞到其他人身上”。如此,我認為亞隆在生命的旅程中是個幸運的人,在他的回憶錄中,我看到,他將這種幸運貫穿於他生命的始終。


    亞隆自從“父親事故”後,對母親的怨恨,或者很早以前就對母親的怨恨,或者也因為母親自己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而對自己的兒子也有的怨恨,以及因認同那個在自己恐懼時安慰了自己的醫生,這樣的動力(矛盾情感)使亞隆在自己的專業和人生中充滿了活力。誰說恨隻是恨呢?


    我很奇怪,在讀亞隆這本回憶錄時並沒有多少像對他的其他書籍一樣的觸動。我這也不是次被邀請為他的書寫推薦序,前兩次分別是為《日益親近》和《浮生一日》寫序,那時,是心有戚戚的。


    但這次,我讀後沒有感覺,要不要推掉這篇文章?可是出版社很早就和我預約的,現在在人家的書臨出版之前推掉,這種事我又做不來,我隻有認真地、精神分析式地想想或者感受一下,是什麼東西隔離了我的感受,盡管亞隆老是說精神分析的壞話(他自己實際上做過兩次並且長達數年的精神分析)。他第二次的分析是跟偉大的羅洛·梅做的,因而獲益匪淺,也為他創立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奠定了基礎。


    因為在亞隆的傳記裡找不到對他母親死亡的描述,這樣的人生大事件為什麼沒有出現在他的傳記裡,這樣的疏漏讓我對亞隆這樣大的心理學家直到80多歲還未達成與自己母親的和解,或者是還不能去提及母親的死亡多少感到一些失望。但是,我又問,為什麼他就一定要與母親和解呢?不和解自然有自己的理由,盡管我也這樣發出存在主義式的疑問。但,我還是心有不甘,直到我看到書架上由出版社寄給我的還未來得及讀的另一本亞隆的書《媽媽及生命的意義》。


    在這本書裡,亞隆解了所有的我對他與母親關繫的疑惑。


    “幽暗。或許我快要死了。妖魔鬼怪糾纏著我,心髒監視器、氧氣筒、點滴、七纏八繞的塑料管,這全部都是死亡的像征。我閉上雙眼,滑入黑暗……我揮舞雙臂,拼命喊叫,聲音大到人人都聽得見:‘媽媽!媽媽!’我在被黑暗吞噬之前再度大喊:‘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亞隆繼續寫道:“我從枕頭上爬起身來,想把夢境甩掉,即使在這時,這些字眼依舊哽在我的喉頭:‘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


    亞隆是多麼的沮喪,他問自己:“難道我的一生都以這名可悲的婦人為主要聽眾?終我一生,我都想要逃離、躲開我的過去—猶太小村莊、統艙、猶太區、猶太教徒祈禱時披的大方巾,黑色的猶太長袍和雜貨店。終我一身,我都在追求解放和成長。難道我既沒有逃脫我的過去,亦未擺脫母親?”


    亞隆的這些夢出現在他的母親去世10年之後,也出現在他時日不多的晚年,讀到這裡時,我無比觸動,無論你如何了不起,那個內在的、母親的小孩總是會出賣你,如果要探究的話,這些與母親的糾結又意味著什麼呢?


    中國人說棍棒低下出孝子。亞隆說,受虐兒童常常很難擺脫病態家庭的陰影,而慈愛的父母教養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沒有這方面的困難,好父母的天職就是讓羽翼已豐的孩子順利離家。


    而受母親(或任何行使照顧職能的成人)虐待的孩子內在總有一個聲音:你不好,所以母親不能愛你。而尋求母親的認可就如同亞隆夢中喊出的:“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


    回到精神分析所有描述母嬰關繫的理論上,母親的原初情緒關注,母親作為初客體的鏡印功能型塑了嬰兒的原初自體印像。我的一個在人生重要階段都會出現危機的患者告訴我:我一直恐懼死亡,好像我直到現在,總在有意無意地尋求目光的關注。我的母親是個孤兒,我從小感到的家庭氣氛總是冷冷的,我的母親身上像裹了個盔甲,我接受了心理治療後與母親交談時,我發現她是不能踫一下她早年的創傷的。比如,當我提到我的舅舅,我母親的弟弟,我說,他出生前父親就去世了,他該有多可憐!我母親會生氣地說:可憐什麼,他享受父親的撫恤金,那是有多麼的幸運!


    這看起來像是陽性賦義,我內心感慨道,也許中國人正是用這樣的人生態度來走出困境的。但是,比昂說:如果一個人不能去感受自己遭遇的苦難,痛就不是痛了,但,這不過是運用了一些原始的防御,這種苦難會專遞給下一代。科胡特說環境需要讓人能感受自己是個人……


    人對於終有一死是有焦慮的,但是,如果好好地活過,是可以像亞隆一樣從容赴死的。而這種糾纏我的患者數十年的死亡恐懼不是因為我們必死無疑的現實,而是缺乏早年養育者溫馨的目光關注,對孩子來說,母性目光的溫馨關注就是生命的暖流,反之則是死亡般的寂靜。環境應該能提供人去感受自己的可能,不光是愛,還包括恨。溫尼科特說:人隻有能感受恨時,纔是完整的,纔能真正成為人。


    在亞隆的回憶錄中,他不是完美的,卻是完整的人。他對死亡充滿恐懼,但不影響他在人生中勇往直前,這本寫於生命晚年的回憶錄因為他自展缺陷而顯現出他人生的優雅,我也因此懂得了他為何總是很幸運,他因為怨恨過而整合了他的愛和恨,並因此內化了一個對生命充滿深情的整合的客體,因而在他的人生中總是與對生命的深情相遇。


    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到了多年前一個美國同行對我說的話:“勤勞勇敢的中國人該是去面對自己情感的時候了,哪怕體驗一下痛呢?”


     


    童俊 武漢市心理醫院 2019年2月18日

    媒體評論
    《叔本華的治療》是歐文·亞隆先生用小說的形式呈現的團體治療的模式。他讓我們看到團體治療面對不同困境中的人是如何工作的,讓我們更加理解了治療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既專業又有極強可讀性的科普團體治療的書。專業的做團體的人喜歡這本書,非專業人員更可以透過這本書的描述了解團體治療。許多人是被這本書指引來到我的診室,參加了團體治療。事實是,專業人員從中受益,廣大讀者更是受益者。
    ——柏曉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美中國際心理學院專家
    本書是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開創性的著作,他將心理傳記、小說和心理治療教程融為一體,並在故事中編入了哲學家的自我探索和思想獨白。作者通過與悲觀主義哲學家亞瑟·叔本華進行的一場跨時空的“心理治療”,提出了哲學性的咨詢對咨訪關繫的新解讀。讀罷本書,你會震撼地發現,心理咨詢從哲學中獲得滋養和力量,竟有如此深刻的治愈力量。
    ——糖心理

    《叔本華的治療》是歐文·亞隆先生用小說的形式呈現的團體治療的模式。他讓我們看到團體治療面對不同困境中的人是如何工作的,讓我們更加理解了治療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既專業又有極強可讀性的科普團體治療的書。專業的做團體的人喜歡這本書,非專業人員更可以透過這本書的描述了解團體治療。許多人是被這本書指引來到我的診室,參加了團體治療。事實是,專業人員從中受益,廣大讀者更是受益者。
    ——柏曉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美中國際心理學院專家



    本書是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開創性的著作,他將心理傳記、小說和心理治療教程融為一體,並在故事中編入了哲學家的自我探索和思想獨白。作者通過與悲觀主義哲學家亞瑟·叔本華進行的一場跨時空的“心理治療”,提出了哲學性的咨詢對咨訪關繫的新解讀。讀罷本書,你會震撼地發現,心理咨詢從哲學中獲得滋養和力量,竟有如此深刻的治愈力量。
    ——糖心理



    不管您是想了解“團體治療”還是想了解“叔本華”,這本書都不會讓您失望。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看一部心理學版的《十二怒漢》,無論是心理學還是哲學,都融進了緊湊巧妙的人物故事。
    ——李拓,嘿哲學創始人

    這是一本經由團體治療闡述療愈之真相的經典。亞隆借著他對哲學和心理團體的領悟,向我們展示:哲學的療愈之力必須在情感的流淌中纔有可能實現。忍受生命之苦,包括生命存在的短暫性之苦的不二法門,在於愛,在於溫暖的人際關繫。治療師朱利亞斯也向我們展現了一種具體的減輕死亡焦慮(人類的終極焦慮)的可能,那就是跟隨內在的召喚,埋下頭來做自己愛做的事情,而且*終經由所愛之事,與更廣大的生命保持聯結。
    ——童慧琦 ,美中心理治療研究院創始人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精神及行為科學繫臨床副教授



    關於哲學的討論往往艱深晦澀,心理治療也以正統嚴謹而著稱,這導致這兩門學科的認知門檻極高,普通人難窺其究竟。但歐文·亞隆卻為這兩門“硬核”學科披上了一層溫柔的外衣,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帶讀者體驗了一場偉大的思想實驗。
    ——孫思遠,遠讀重洋創始人



    叔本華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如果你不想庸俗也不想孤獨,可以打開本書,加入這位隻剩一年壽命的心理治療師精心組織的一次次心靈聚會!其實,這些年類似的心靈聚會在國內也很流行,名叫“亞隆團體”,以本書作者名字命名,而這本書也可視作亞隆團體的小說版和普及版。
    ——陳鼎,心理咨詢師,一杯咖啡心理發起人


     


    亞隆成功地將哲學、學究氣質、精神病學和文學融合成了一部精彩的思想小說。


    ——《舊金山紀事報》


     


    亞隆以叔本華坎坷人生的傳記為線索,穿插敘述從愛比克泰


    德到尼采的哲學辯解和實時的心理治療過程,成功地編織了一個如辮子般靈巧流暢的故事。


    ——《西雅圖時報》


     


    這是一個心理治療團體*後一年的精彩故事和一場關於生命終點的感人辯論。


    ——《柯克斯書評》


     


    本書探討了心理治療的價值與局限,以及哲學和心理學的交彙點。


    ——《華盛頓郵報》


     


    亞隆對專業的熱忱是極富感染力的,他擅長化復雜晦澀的理論觀點為簡明雋永的美文,這一本領使他成為業界*的理論推廣者。把故事講得令人著迷*是他的強項。


    ——《洛杉磯時報》


     


    筆觸細膩。亞隆時常稱自己的書為“教學小說”,他在小說中對一個心理治療團體進行了完全令人信服的再創作。


    ——《出版人周刊》


     


    作為一部思想小說,本書真實有效地探索了死亡、性欲和對意義的追求。


    ——美國《圖書館雜志》


     


    這是世界上精確描寫團體心理治療的小說,是一篇引人入勝的關於兩個男人探尋生命意義的故事。


    ——《格林斯博羅新聞與記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