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向內求:在善變的世界裡,安頓自己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加籐諦三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心靈療愈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410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4241099
    作者:加籐諦三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乖孩子”往往會成長為偽成熟的成年人,在他們成熟的表像下則是不安的自己,而消除不安的最好手段隻是做自己,活出真實模樣,纔能擁有真正幸福人生的可能。


     


    為什麼有酒精依賴癥丈夫的女性離婚後仍會找有同樣依賴癥的男性?


    為什麼常常會有些“天纔兒童”做出吸毒等違法的令人惋惜的事情?


    為什麼女兒家庭美滿的母親硬要說女兒的婚姻不幸福?


    為什麼有些婚姻關繫出現裂痕的夫妻一直說自己很幸福?


    為什麼有些男性總會因與妻子間的小事就暴怒不已?


    為什麼有些父母明明虐待孩子卻堅持說是在教育孩子?


    這一切答案盡在這本《向內求:在善變的世界裡,安頓自己》裡。


     


    來自哈佛心靈導師數十年的權威研究!


    心累、迷茫,倦怠不堪,根本停不下來……你隻是缺少自我安頓的力量。


    如果你感到很累很累,請打開這本書,走向內在安定的自我成長!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酒精依賴癥丈夫的女性離婚後仍會找有同樣依賴癥的男性?為什麼常常會有些“天纔兒童”做出吸毒等違法的、令人惋惜的事情?為什麼女兒家庭美滿的母親硬要說女兒的婚姻不幸福?為什麼有些婚姻關繫出現裂痕的夫妻一直說自己很幸福?為什麼有些男性總會因與妻子間的小事就暴怒不已?為什麼有些父母明明虐待孩子卻堅持說是在教育孩子?


    哈佛心靈導師加籐諦三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努力過著不幸的生活。人最恐懼的不是不幸,而是不安;人最渴望的不是幸福,而是安全感。為了變不幸而付出的努力和能量,完全是為了擺脫不安。


    這本書寫給那些沒有獲得恰好的愛,就不知不覺長大了的成年人。加籐諦三特別針對偽成熟的成年人,把數十年來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社會觀察所得,濃縮進本書裡,引領讀者擴展自我認知,向內尋求,發現成熟的表像下那個不安的自己,從而擁有真正幸福的可能,活出真實模樣。即便世界不斷變化,我們依然擁有一顆自在、強大的內心。

    作者簡介

    加籐諦三(かとう たいそう)


    1938年生於日本東京,日本知名心理學家、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哈佛大學賴肖爾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顧問。


    擅長通俗易懂地解讀現代人普遍關心的問題背後隱藏的深層心理學成因。擔任日本家喻戶曉的電臺欄目《人生問題咨詢》的主持人長達半個世紀,2016年被授予“瑞寶中綏章”。


    著有《情感暴力》《性格中的蜜與毒》《情緒鈍感力》等眾多經典暢銷作品。

    目錄
    卷首語:能正確擁抱不安之人,已學會強大本領
    第一章:為什麼不安會使人陷入痛苦境地
    神經癥日益增長的社會現狀 003
    生命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006
    現代人陷入不安的緣由 009
    人生的悲劇源於“乖孩子” 013

    第二章:現實性不安與神經癥性不安
    無法擺脫恐懼情緒的神經癥 019
    現實性不安與神經癥性不安 021
    為什麼我們會拼命抓緊不幸 025
    與有相同依賴癥的男子再婚的女人 027
    為什麼我們會掩飾真實的情感 029
    “好人綜合征”源於難以磨滅的自卑感 032

    卷首語:能正確擁抱不安之人,已學會強大本領


    第一章:為什麼不安會使人陷入痛苦境地


    神經癥日益增長的社會現狀 003


    生命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006


    現代人陷入不安的緣由 009


    人生的悲劇源於“乖孩子” 013


     


    第二章:現實性不安與神經癥性不安


    無法擺脫恐懼情緒的神經癥 019


    現實性不安與神經癥性不安 021


    為什麼我們會拼命抓緊不幸 025


    與有相同依賴癥的男子再婚的女人 027


    為什麼我們會掩飾真實的情感 029


    “好人綜合征”源於難以磨滅的自卑感 032


    那些過於察言觀色的人 035


    無法相信自身價值的人 037


    害怕因拒絕他人而被厭惡的緣由 039


    那些無法獨自活下去的人 042


    傾盡一切束縛對方的人 044


    不安導致的情緒衝動 047


    “一言不合”就口出污言的人 049


    易怒易受傷的人 054


     


    第三章:不幸總比不安好


    為什麼欺凌不會消失 061


    消費社會助長人們做出不幸選擇 063


    選擇不幸,怨恨他人的人 066


    不安之人,很難與別人產生連接 069


    消除不安的方法之一 ——潛意識意識化 071


    隱藏在潛意識裡的敵意 073


    那些沒有行動、持續哀嘆的人 076


    請不要為哀嘆之人提任何建議 078


    “我是如此痛苦”是隱藏起來的譴責 080


    不安是生活方式亮起的紅燈 083


    你了解成功者抑郁癥嗎 086


    莫名其妙的不滿 088


     


    第四章:假性成長與隱藏的敵意


    那些模範生犯罪事件 093


    假性成長之後…… 095


    人生不總那麼陽光積極纔真實 097


    趕入潛意識中也無法消除的欲求 100


    一切從接受不幸開始 102


    不安的根源是基本衝突 105


    沒有安全感的人幾乎舉世皆敵 107


    被諒解長大的人VS不被諒解長大的人 111


    出路在哪裡 114


    社會性的成長無法消除不安 116


    不安的源頭是不了解真正的自我 119


     


    第五章:不安與憤怒的密切關繫


    不安的原因之一 ——隱藏的憤怒 125


    我們為何失去了對抗的能力 127


    你已活成了喪失本我的生活悲劇 130


    越努力越可能是舉世皆敵 133


    “在外是羔羊,在家是惡狼” 135


    與其這般,不如成魔 137


    重建那個待在過去的自己 139


    敵意與不安的關繫頑固 141


    那些通過戰勝他人獲得安心的人 143


     


    第六章:消除不安的消極的解決辦法


    不知該做什麼的人


    往往選擇了消極的不安解決方法 149


    你真的是在教育孩子嗎 151


    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153


    采用替代緣由轉移視線的人 156


    “合理化”不過是我們的借口 158


    那些“披著羊皮的狼” 160


    你知道欺凌依賴癥嗎 162


    “酸葡萄”和“甜檸檬” 164


    因孩子厭食做咨詢的父母 166


    身體知道一切答案 168


    你可以不承認但你依然在逃避 170


    我們是怎樣喪失成長機會的 173


    你討厭的不是派對,而是不受歡迎的感覺 175


    “煩惱不是昨天一天形成的” 177


    我們為何會有想生病的渴望 179


    愛生病的孩子和家人的關繫一般不好 181


    什麼?新型抑郁癥根本不存在 184


    心智如幼兒的“成年人” 187


    看不見的不安和依賴癥 189


    現代社會中的依賴癥 192


     


    第七章:消除不安的積極的解決辦法


    看清引發你不安的根本原因 197


    請先找到你喜愛什麼 198


    林肯的“務必讓自己再度幸福起來”的言論 200


    用尊嚴替代虛榮心 203


    消除不安的最好手段——做自己 206


    所謂坦率就是不否認現實 207


    你能否直面現實 210


    追問“為什麼”是幸運之門 212


    不安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215


    能正確擁抱不安之人,已學會強大本領 217

    在線試讀
    能正確擁抱不安之人,
    已學會強大本領


    在生活的諸多的問題中非常嚴峻的莫過於如何應對不安。
    丹麥哲學家克爾愷郭爾說,“人之所以會不安,是因為可以自由地陷入胡思亂想之中,從而一發不可收”“能夠正確認識不安情緒的人,已經學會了強大的本領”。
    不安是人生中的常見問題,不論是誰都會有不安的時候。
    “不安會限制人們的成長與認知,使生活中的感情領域變得狹隘起來,且情緒健康基於個人認知程度。因此,把不安情緒逐漸清晰化,反而能擴展認知,擴大自我,這樣纔能使我們的情緒走上健康之路。”
    現代人之所以無法感知幸福,可能就是因為不能正確理解這一點。
    人其實是很矛盾的,一面渴望能夠自立,一面存在著依賴心。這種介於有意識與無意識領域間的矛盾也可以說是處於不安狀態下所導致的。
    即便本人打算選擇變得幸福的選項,最後也可能會下意識地選擇導致不幸的選項。
    話說回來,我們所說的消除不安的消極的辦法是怎麼一回事呢?
    奧地利精神科醫生沃爾特·貝倫·沃爾夫曾提出了一種現像——猶豫神經癥。患有猶豫神經癥的病人,總會抱有“我隻要持續等下去,困難就會解決的”“總會有人來幫我解決困難的”這樣一種期待。這是可以讓自己不安的心變得踏實、安寧的魔法,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自我麻痺的方式。
    心理學家羅洛·梅說:“被壓抑的敵意,奪走了人認知現實中存在的危險並與之進行鬥爭的能力。”
    我在大學舉行講座的時候,學習了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黑格爾說的“人類歷史難題中最難解決的是正確的事情與正確的事情之間所存在的矛盾和衝突”。

    能正確擁抱不安之人,


    已學會強大本領


     


     


    在生活的諸多的問題中非常嚴峻的莫過於如何應對不安。


    丹麥哲學家克爾愷郭爾說,“人之所以會不安,是因為可以自由地陷入胡思亂想之中,從而一發不可收”“能夠正確認識不安情緒的人,已經學會了強大的本領”。


    不安是人生中的常見問題,不論是誰都會有不安的時候。


    “不安會限制人們的成長與認知,使生活中的感情領域變得狹隘起來,且情緒健康基於個人認知程度。因此,把不安情緒逐漸清晰化,反而能擴展認知,擴大自我,這樣纔能使我們的情緒走上健康之路。”


    現代人之所以無法感知幸福,可能就是因為不能正確理解這一點。


    人其實是很矛盾的,一面渴望能夠自立,一面存在著依賴心。這種介於有意識與無意識領域間的矛盾也可以說是處於不安狀態下所導致的。


    即便本人打算選擇變得幸福的選項,最後也可能會下意識地選擇導致不幸的選項。


    話說回來,我們所說的消除不安的消極的辦法是怎麼一回事呢?


    奧地利精神科醫生沃爾特·貝倫·沃爾夫曾提出了一種現像——猶豫神經癥。患有猶豫神經癥的病人,總會抱有“我隻要持續等下去,困難就會解決的”“總會有人來幫我解決困難的”這樣一種期待。這是可以讓自己不安的心變得踏實、安寧的魔法,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自我麻痺的方式。


    心理學家羅洛·梅說:“被壓抑的敵意,奪走了人認知現實中存在的危險並與之進行鬥爭的能力。”


    我在大學舉行講座的時候,學習了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黑格爾說的“人類歷史難題中最難解決的是正確的事情與正確的事情之間所存在的矛盾和衝突”。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當初的自己是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啊,果然是這樣,黑格爾可真是一名洞察人類歷史的達者啊。”


    當“正確的事情”與“錯誤的事情”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那就很簡單了,我們隻要選擇“正確的事情”就可以了,不是嗎?


    可真正棘手且難以進行判斷的是“正確的事情”與“正確的事情”之間所存在的矛盾和衝突。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西伯裡有一句名言,那便是讓大家“坦然接受不幸”。唯有這樣,你纔能看到前路在何方,該做什麼。


    稍後,我會詳細地加以說明,那些采用消極的辦法來消除不安的人無論何時都不肯面對現實,因此,白白消耗了自己的精力。


    你要知道,當今社會,一些人患有輕微的神經癥。


    因此,即便緊急事態被宣布了無數次,那些年輕人仍絲毫沒有危機感,那是因為他們在期待有人來幫自己解決問題。


    若是順從了這種自我陶醉式的願望,人就會下意識地歪曲現實,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解釋,然後,通過幻想中的心願來看待現實。


    其實,像這種采用自我麻痺的方式來看待現實世界的,不僅僅是年輕人。


    人們的惰性思維是習慣性地用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畢竟舍難求易是理所當然的。如此,幼稚的成人也顯得越來越多了。


    因此,我向大家提倡的是——多多理解不安的心理吧。


    如前文所介紹:“被壓抑的敵意,奪走了人認知現實中存在的危險並與之進行鬥爭的能力。”


    現在的人們的確是被剝奪了認知現實中存在的危險並與之進行鬥爭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有一句至理名言,那便是“能夠實現自我的人纔經得住矛盾”。


    我以“消除不安的辦法”為主題撰寫了此書,就本書是以怎樣的模式介紹消除的辦法,我想有必要先給大家整體解說一下不安是一種什麼情況。


    對我們來說,不安這種東西是我們下意識想要躲避的一種情緒,我認為唯有正確地包容它、理解它纔是正確的心理解決方法。


    作為其解決方法,讓我們先來闡述一下“消除不安的消極的解決方法”吧。


    所謂“消除不安的消極的解決方法”,簡單地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當你因為不安陷入了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態中的時候,或許喝點兒酒,讓自己忘了就好了”。


    雖說這可能會導致你逐漸養成依賴酒精的壞習慣,但是,喝了酒之後,的確能夠短時間地忘卻不安。當然,這並不是讓人滿意的積極的消除不安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再說“消除不安的積極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將積極的解決辦法加以實踐是件十分困難的事兒,需要考慮的是,我們如何正面迎向自己的不安,如何消除它。


    通過閱讀本書,我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人類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如何面對人生旅途中頻頻出現的各種難題,然後,學會快速且正確的應對方法。


     


     


     


    樣文


    第一章:為什麼不安會使人陷入痛苦境地


     


    神經癥日益增加的社會線狀


     


    人隻要活著,就需要面對來自社會、生活,包括情感方面的各種痛苦,或是棘手的問題。這時候,若是有人說“隻要這樣做,就能應付這些痛苦和問題”,那麼,自然而然地,就會有許多想要追求簡單的解決辦法的人聚集到他身邊吧。


    人要存活於世,可說是舉步維艱。因為自打我們出生起,不論是誰都未被植入一個“要變得幸福起來”的程序。


    可是,盡管如此,許多出版社還在不斷出版諸如“隻要讀了此書,就能變得更加幸福”的書籍。出版社渴望出版的是通過一兩小時的閱讀,就能讓讀者大致明白的書籍。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纔能輕松、簡單地消除不安?









    人要存活於世,可說是舉步維艱。


    因為自打我們出生起,不論是誰


    都未被植入一個“要變得幸福起


    來”的程序。



     


    當然,消除不安並非我們所想的那般簡單,所以,那些告訴人們有辦法可以消除不安,但實踐起來相當困難的書籍,出版社是從來不出版的。


    如果有這樣的兩本書,一本是《居然有如此簡單的方法可以消除不安》,另一本是《人的不安是根本問題,且十分棘手難消除》。而且,第二本書內還寫有諸如此類的內容:“我們可不能輕視生存問題,這是一門技術活。”那麼,作為讀者的大家,此時會選擇入手哪本書呢?想來,多數人會選購能夠簡單、輕松地消除不安的那本書吧。


    消費市場中,由於優先販賣的是物品,因此,有人便會大肆鼓吹“隻要買了A的話,就會怎樣”。如此一來,看起來就像是理所當然地在向他人展示可以簡單、輕快地消除不安。因此,銷售方更加賣力地兜售,“隻要買了A商品,你還會得到其他福利”。


    可是,世上並不存在這種東西。隻要靜心細想,誰都能明白,若是這樣做,真的能夠變得幸福起來的話,那麼,從很早之前,世人就應該變得幸福起來了。


    其實,即便這樣做,也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幸福。因此,商家們競相售賣的是如何纔能輕易、簡單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生命皆有裂縫,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自我陶醉是人生的問題之一。


    自我陶醉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性之一。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將自我陶醉進行自我心理的升華並學會克制它,是我們成長所需學習的本領。


    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同時期,人都會有相對應必須解決的問題,通過消除自我陶醉,促使自己的精神方面得到成長也是其中之一。話說回來,世間有許多東西可以滿足這種理應克服的自我陶醉。例如,“哇哦,你使用的這款手提包讓你看起來氣度非凡”,這手提包便是能滿足自我陶醉的商品之一。


    本來,人就生存在一個成長與倒退的相對矛盾中,但消費社會會告訴你可以不用那麼辛苦與隱忍,用十分簡單、方便的方法往往就能滿足你的所求。


    這樣的做法,雖然說可以使你暫時避開成長道路上必須面對的痛苦試煉,可是,也正因為避開了所需的試煉,致使我們的人生最終陷入了僵局。


    或許,也有一部分人這樣認為,當今社會,若能輕松、快樂地生活,也是不錯的,我們不必勉強自己自我陶醉或是倒退。可是,隨著年歲的增長,當回顧人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若不能成長,我們會尋覓不到真正能與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我們將意識到,若是一生都尋覓不到一個這樣的人,人生就迎來了終結,那將會是多麼淒涼、寂寞。


    可是,在現實消費社會中,卻經常鼓吹這些。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其實,面對的問題不僅是要克服自我陶醉和倒退,還有就是要學會真正意義上的自立,也就是克服俄狄浦斯情結。


    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問題,並非如我們所想可以輕易地解決。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其


    實,面對的問題不僅是要克


    服自我陶醉和倒退,還有就


    是要學會真正意義上的自立,


    也就是克服俄狄浦斯情結.



     


    然而,針對這樣的問題,在消費市場裡,你可能會看到他們販賣如下信息,“隻要你如此做的話,就可以了”,或是“隻要你閱讀了此書,這些問題就能得以解決”。當然,雖然他們嘴上說著“通過這樣的方法就能解決了”,實則兜售的也隻是得不到真正意義上成長的解決方法。


    人生的充裕原本就並非能如此簡單地解決。人生中,總會有一個接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唯有面對問題,迎難而上,我們纔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會些什麼,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現代人陷入不安的緣由


     


    人生中,不安是我們很常見的情緒,原因有很多,如未來的前程、家人的健康。可以說,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事情讓我們焦頭爛額,但歸結起來,我們的不安往往是因為三件事。


    第一件:求不得事。想要的不能得到,也就生出了種種苦悶煩惱之情。我們之所以會不安,說起來,其實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事情做不到,隻能滿腹不安而無能為力也。


    人的時間、能力都是有限的,也就決定了個人能做到的事情有限,因此,對於無法預料和難以左右的事情,就不免生出不耐煩和不安的心情。劉備為何因髀肉復生而哭,不就在於功業未建、前程難測、老之將至嗎?


    求不得,就是不安的源頭。要是事事能順心,又怎麼會生出不安之感。因此,想要消除不安之感,關鍵在於接受自己有辦不到的事情,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盡己所能即可。


    第二件:不知己事。人生的不安,多半還來源於不清楚自己該定下怎樣的目標,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奮鬥和努力。


    一個人陷入沒有目標的狀態後,就會因無所事事而感到憂心和不安,且在找到目標之前,很難擺脫這種因沒有方向而引起的不安之情。


    古人立志相對較早,所以可能沒有機會體會這樣的苦悶之情,不過,現代人應該深有體會。不管是上學還是工作,時常有人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於是,也就不免出現不安之感。


    沒有目標的不安,一方面,來自沒有目標感的不安;另一方面,則是年紀漸長,擔心荒廢了年華,等找到目標時已來不及實現。


    其實,人生的目標不能光靠想,還要在行動中找尋。先從無所事事的狀態中脫離,自己在工作中的興趣和目標到底是什麼,慢慢地就能摸索到。


    有時候,想從不安之中脫離,先行動起來是個不錯的辦法









    要是事事能順心,又怎麼會生


    出不安之感。因此,想要消除


    不安之感,關鍵在於接受自己


    有辦不到的事情,不管是工作


    還是生活,盡己所能即可。



     


    第三件:不足成事。人生中,還有一種不安,源於拖延和懈怠。雖然心裡告訴自己要為此全力以赴,但實際上,總以各種借口拖延,其結果自然就是“不足成事”,而心裡面則對自己的表現既不安又悔恨。


    刻苦努力,嘴上說說並不難,但是,持之以恆真不是件輕松的事情,尤其是心裡面的預期和自己的表現差之千裡的時候,不安之感就會頓時湧現出來。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下定了決心要努力,但由於各種理由沒能堅持下去。其實,這樣的事情很正常,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毅力克服自己懈怠的情緒,無須因此產生負罪感。


    生活中,為了改變現狀而付出努力,固然是值得贊許的,但沒能做到,也不要太過不安。


    我們之所以不安,說得扎心一點,其實是因為對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而過度不安,因為無法有所施為,就隻能轉化為不安。


    隻要正視自己,不苛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訂人生規劃,腳踏實地,就能盡量避免不安感的產生。


     


    人生的悲劇源於“乖孩子”


    “這孩子真乖!真聽話!”


    很多人都喜歡用“乖”來表揚一個小孩。家長們也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乖一點”:“你要聽話,要懂事,知道嗎?”“你最乖了,爸爸媽媽喜歡你這樣的孩子。”“我是為了你好,你聽大人的,不會害你的。”


    在大人這樣的教導下,很多孩子深信不疑,“乖巧”就是有道理,“聽話”就是好孩子。但是,乖孩子的“紅利”並不能持續到長大後,乖孩子們反而要面臨更多的痛苦。


    “貼心”“順從”是乖孩子的標簽。不能否認,有一些孩子,生下來確實就乖一些,像天使寶寶一般,心理學上,他們被稱為“容易型寶寶”。通常,這類小嬰兒情緒溫和,能很好地適應新事物的變化,是屬於孩子天生的氣質類型。他們很貼心,體諒父母、迎合父母,習慣性地討好他人。他們很順從,表現得很聽話,很少違背父母意願。


    為什麼我們總想要一個“乖孩子”?大家都喜歡乖孩子是因為他們總可以迎合或滿足大人的需求:對於自顧不暇的家長,孩子的需求是一種負擔,孩子“乖”一點,負擔就少一點,而且大人能在“乖孩子”身上找到權力感;想從孩子身上索取愛和關注,認為自己付出得很多,孩子應該變成自己期待的模樣;認為在社會上,一個順從、乖巧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因跟別人起衝突而喫虧。家長的需求滿足了,可是,孩子們自己的需求呢?


    被改造出來的乖孩子,犧牲了自我和自主需求。根據調查,在2000名受訪者中,48.4%的受訪者有“配角綜合征”。而在這群人中,53.9%的受訪者將“配角綜合征”歸咎於從小接受的“乖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需要成全他人,壓抑自己,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心理衝突中不斷成長。


    成年人眼中的乖孩子更多的是被改造的結果。


    因為兒童的天性就是“不乖”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產生“我”的概念,隨之,也會產生“我”的想法,也會向身邊的人表達屬於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與父母意見相左,甚至是叛逆,其實,都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作為獨立的個體,孩子也需要擁有自主感和掌控感。









    與父母意見相左,甚至是叛


    逆,其實,都意味著孩子自


    我意識的覺醒。作為獨立的


    個體,孩子也需要擁有自主


    感和掌控感。


     



     


    科普心理作家海苔熊曾說過:“在成長過程中,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叛逆的話,你就要擔心了,那表示他躲在你的雨傘底下,沒辦法走出自己的人生……”乖孩子表現出來的乖是以犧牲自我和自主需求為代價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