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突破天性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361-524
    【優惠價】
    226-328
    【作者】 布賴恩·利特爾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887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3088711
    作者:布賴恩·利特爾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布賴恩·利特爾是人格心理學大師,連續3年被評為“哈佛大學zui受歡迎教授”,他開設的人格心理學課曾在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引起大量學生追捧!


    ● 顛覆所有對性格進行分類的理論,認為沒有人的性格是穩定不變的,改變性格,是一種適應生活的策略,也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能力。每個人都可以在做自己的同時,選擇性地“不去做自己”,以實現生活和工作的雙贏。



    提供一套新的認識人和世界的方式,讓你從人格建構、穩定特質、自由特質、自我監控傾向、控制感傾向等方面來認識自己和他人。



    解讀人格與健康、情境、環境、創造力、工作等的關繫,告訴你如何更有成效地追求幸福與成功。



    本書通俗有趣,具有非常詳實的案例和豐富的測試,將人格心理學的內容講得非常生動鮮活。



    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 你是否認為自己是某種性格的人?你是不是堅信大五人格、九型人格的測驗結果?是否認為自己的性格適合或不適合某種行業?是否認為許多情況下的不成功都是因為性格中的局限?我們常常習慣於將自己當作某一類人,將自己限制在某一種生活模式上,但這卻常常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困擾。在《突破天性》中,布賴恩·利特爾告訴我們,人格不是穩定不變的,我們不隻有“固有性格”還有“自由人格”,每個人都能掌控和改變性格,提高對不同場合的適應力,讓性格成為你工作和生活的助力!


    ● 《突破天性》提供了一種新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通過個人計劃、個人建構、穩定特質、自由特質等多個層次、多種視角來認識自己和他人。布賴恩·利特爾告訴我們,想要了解他人,不能問“你屬於什麼人格類型”,而應問“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 人格與幸福、成功有什麼關繫?在《突破天性》一書中,通過對人格與情境、健康、控制感、環境、創造力等方面關繫的論述,布賴恩·利特爾論述了人格與幸福、成功的關繫,為你追尋幸福與成功提供明確的指引。
    作者簡介

    布賴恩·利特爾


    ● 在哈佛任教時,他曾連續三年被哈佛大學學生評選為“zui受歡迎的教授”,他開設的人格心理學課程受到大量學生追捧和喜愛;現任教於劍橋大學。


    ● 他是蜚聲國際的心理學大師,在人格心理學、動機心理學、人格與幸福的關繫等方面進行了很多開創性研究,並提出了很多顛覆性的觀點。


    ● 他是超級明星演說家,他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進行演講,其演講不僅內容豐富,思想新銳,而且妙趣橫生,詼諧有趣,被外媒稱為“羅賓·威廉姆斯和愛因斯坦的結合體”。他在TED的演講迅速吸引了超過500萬的點擊,並被譽為2016年特別值得一看的TED心理學演講。

    目錄
    引 言 掌控人格的力量
    01 個人建構:認識他人時,你在想什麼?
    認識他人時,個人建構既是框架也是牢籠
    個人建構如何塑造你的生活
    個人建構如何影響你對他人的評價
    以自由的態度看世界
    02 穩定特質:幸福的人總有相似之處
    30 分鐘完成的人格測試,真的可信嗎?
    大五人格特質如何影響你的成功與幸福
    03 自由特質:跳出對自己的固有認知
    沒有人的人格是穩定不變的
    左右人行為的三種來源
    自由改變人格,是每個人都擁有的能力
    出於性格的行為,是武器,也是毒藥

    引 言 掌控人格的力量


    01 個人建構:認識他人時,你在想什麼?


    認識他人時,個人建構既是框架也是牢籠


    個人建構如何塑造你的生活


    個人建構如何影響你對他人的評價


    以自由的態度看世界


    02 穩定特質:幸福的人總有相似之處


    30 分鐘完成的人格測試,真的可信嗎?


    大五人格特質如何影響你的成功與幸福


    03 自由特質:跳出對自己的固有認知


    沒有人的人格是穩定不變的


    左右人行為的三種來源


    自由改變人格,是每個人都擁有的能力


    出於性格的行為,是武器,也是毒藥


    04 人格與情境:一鍵切換行為風格


    你是洋蔥型還是鱷梨型的人?


    自我監控傾向對人的影響


    自我監控能力:不想變,還是不能變?


    情境越正式,自我監控壓力越大


    講原則還是求實效?


    有效的態度,是靈活的自我監控


    05 人格與控制感:成功在於計劃


    控制感對行為的影響


    控制感,應對壓力的有效手段


    喪失控制感,會發生什麼?


    適應性幻覺:避免消極現實的干擾


    06 人格與健康:堅韌性如何變成健康殺手?


    別輕信健康測試!


    堅韌性,為健康保駕護航


    A 型人格:潛在的健康殺手


    人格與健康的矛盾關繫


    在人格、健康與環境中尋求一致感


    07 人格與創造力:孤膽英雄的神話


    IPAR 創造力研究:創意者的人格


    創造力、古怪和精神疾病的區別


    傳統的人:創意項目的幕後功臣


    富有創造力的人幸福嗎?


    08 人格與環境:尋找你真正的家園


    環境設計與人類幸福


    環境人格:哪種環境適合你?


    環境的大五人格


    網絡環境與人格的相互影響


    09 個人計劃:發現生活中新的可能性


    唾沫測試:你的個人化程度如何?


    個人計劃:你在忙什麼


    如何評估你的個人計劃


    三個維度探究個人計劃的進展


    個人計劃與他人的關繫


    個人計劃中的情感體驗


    10 幸福的藝術:追求是永恆的動力


    對核心計劃的可持續追求


    適應性重新解釋


    自我改變:嘗試新的自我


    背景監控:找到專屬自己的小生境


    自我反思:“我”與自我的舞蹈


    注釋和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前言
    [序言/前言/推薦序]

    掌控人格的力量
    《突破天性》所探討的雖然是源於人類意識起源的問題,但探討的方式卻像早餐時的閑聊一樣輕松自然。這些問題非常個人化,關繫到你和你的自我。例如,我真的很內向嗎?為什麼我能夠激勵員工,卻根本無法與我的孩子交流?為什麼我在工作中和在家裡完全像是兩個人?我真的能夠掌控那些對我來說至關重要的事情嗎?我似乎快樂得有點不同尋常,這是說明我有什麼問題嗎?我是不是真的像傳言中的那樣,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這些問題有些與你有關,有些與你生活中的其他人有關,尤其是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例如,為什麼我的前夫會做那樣的事?我能相信公司裡的新同事嗎?為什麼我的祖母比我媽媽快樂得多?女兒對網友比對家人更上心,我應該為此擔憂嗎?

    [序言/前言/推薦序]


     


    掌控人格的力量


    《突破天性》所探討的雖然是源於人類意識起源的問題,但探討的方式卻像早餐時的閑聊一樣輕松自然。這些問題非常個人化,關繫到你和你的自我。例如,我真的很內向嗎?為什麼我能夠激勵員工,卻根本無法與我的孩子交流?為什麼我在工作中和在家裡完全像是兩個人?我真的能夠掌控那些對我來說至關重要的事情嗎?我似乎快樂得有點不同尋常,這是說明我有什麼問題嗎?我是不是真的像傳言中的那樣,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這些問題有些與你有關,有些與你生活中的其他人有關,尤其是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例如,為什麼我的前夫會做那樣的事?我能相信公司裡的新同事嗎?為什麼我的祖母比我媽媽快樂得多?女兒對網友比對家人更上心,我應該為此擔憂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援引人格心理學的全新成果,並探討理解人格的幾種重要方法。首先,我們會來看一看你的“人格建構”(personal constructs),也就是你用來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認知視角。接下來,我們會探究你的性格、目標、承諾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反應,並展示每一個因素如何塑造了你的人生道路,了解它們在反思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探索未來的人生將何去何從等方面有何幫助。


     


    顛覆傳統的人格理論


    20 世紀30 年代,人格心理學作為一門學術專業誕生了,不過,它的起源可以追前4 世紀古希臘的哲學和醫學理論。當時,極有影響力的理論是氣質體液說,認為人體中的四種體液,包括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使人形成了四種氣質類型,即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郁質。雖然人們現在已經不再相信這類觀點,但幾個世紀以來,這類理論一直是人格研究領域的主流學說。因此,如果你在中世紀討論人格的問題,而你又被認為是一個粗蠢之人,那麼,無論這種說法是否荒唐可笑,你的粗蠢都很可能會被歸因於黃膽汁過剩。而且,按照當時的理論,人們會認為“粗蠢”就是你的本性,根本無法改變。


    這與如今強調類型的人格理論異曲同工。強調類型的人格理論認為,通過人格測試,你可以知道自己的人格類型,例如是外向型人格還是A 型人格。你一定會好奇這種看待自己的方法是否具有科學依據,本書將會詳細探討這些問題,而且答案很可能會讓你大喫一驚。


    對於強調人的行為源於無意識驅動力和衝動的人格理論,學過心理學的人一定不會感到陌生。20 世紀初,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和卡爾· 榮格的理論大放異彩,如今依然影響著臨床心理學和文學領域,但人格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已經不再青睞它們了。如果你相信潛意識力量,主要是性欲望塑造了你的人格,那對你來說,本書的內容無疑是一種挑戰。


    盡管人意識不到的力量可能在驅使著人們做出各種行為,但這類影響並不是本書的重點,本書將要探討的是你的目標、抱負和個人計劃,即你認為能帶給自己人生意義的冒險行為,如何積極主動地塑造著你的人生。以這種方式看待人格能促使你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你會明白,對於生活而言,你並非被動的人質,也並非完全在不可控力的操縱下前行。


    當然,你也可能是通過人本主義心理學來看待人格的。20 世紀中期是人本主義心理學極為繁榮的時期,代表人物有卡爾·
    羅傑斯(Carl Rogers)和亞伯拉罕· 馬斯洛(Abraham
    Maslow)等。與強調潛意識力量決定人格的理論相比,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類行為中更具能動性、以成長為導向的方面。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深信人類有能力創造自己的未來,這種能力包括個體能力和集體能力,他們滿腔熱情地支持著這種人類潛能觀。然而,嚴謹的科學無法證明他們的這些豪言壯語。確實,科學的客觀性本身似乎便是我們真正理解人類本性的一個障礙,而在運用新時代的方法來理解我們自己時,這種障礙性顯得尤為突出。


    如今,認為人們有能力過有意義的生活的是積極心理學,它研究能夠促進個人、社群、組織和國家繁榮發展的因素。積極心理學明確指出,它在理解人類幸福方面運用了嚴謹的科學方法,將自己與人本主義心理學中一些沒有足夠的依據卻過度宣揚人的能動性的理論劃清了界線。


    盡管《突破天性》並不是一本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書,但它與積極心理學有一些共同之處,它們都關注幸福、快樂和生活的意義,尤其是人格如何影響著美好生活中的這三個方面。將人格科學的啟示應用於個人生活絕不是簡單地按步就班地操作或公式化地計算,它涉及幸福的藝術,即思考人生獨特的個人方式。


     


    人格的意義在於被超越


    有些讀者可能知道,20 世紀70 年代,沃爾特·
    米歇爾(Walter Mischel)的一本書使人格心理學陷入了危機,這本書就是出版於1968 年的《人格與評估》(Personality and Assessment )。這本書挑戰了人格特質穩定不變的觀點,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人格特質是顯著而穩定的,相反,人們的日常行為是以其所面對的情境以及解釋情境的方式為基礎而產生的。許多人把這一觀點看作對整個人格心理學的控訴,它也影響了這之後的一批心理學學生,他們開始學習從其他角度而非人格的角度來理解行為的原因。


    如今,情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格心理學的行情看漲,並且已經擴展成了基礎非常廣泛的人格科學。人們研究各種各樣的影響人格的因素,到敘述模式,並且借鋻了與之毫不相干的生物化學、經濟學和文學傳記等領域的研究。在這個得到擴展的領域中,人格特質研究也恢復了活力。


    在本書中,我將探討人格中穩定的特質如何深刻地影響著人的健康、幸福和成功,也會講到這些人格特質具有的生物學基礎,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由遺傳因素決定。但本書不會止步於此,因為人格遠比其表現出的生物學傾向更復雜。在這裡,我會介紹穩定的人格特質與我所說的自由的人格特質之間的區別。當與同事們一起唱歌或在其他場合時,一個內向的人或許會表現得非常外向;或者一個很難相處的人,突然在某一個周末變得非常討人喜歡;或許你自己有時也會一反常態。那麼,為什麼人們會表現出這樣的性格,這又會對人們產生什麼影響呢?


    除了復興了人格心理學,當代人格心理學還在其他四個重要方面取得了進步。,關於生物學因素對人格,即本性的影響的認識,在過去十幾年中取得了重大進展。舊有的先天與後天的二分法逐漸被更復雜、更有趣的觀點取代,那就是如何培養自己的人格特質。


    第二,關於環境對人格的影響,我們的認識發生了改變。現在我們認為,社會背景、物質背景以及像征性的背景構成了人的第二本性。從iPod 中的歌曲播放列表到所生活的城市的特質,這些因素都影響並塑造著人的人格。


    第三,關於人格與人類動機之間的關繫,我們的認識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曾杜撰出一個“第三本性”的說法來指稱這個改變。第三本性源於個人承諾和在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核心計劃。從這種新的視角看,基因和環境對我們都有影響,但我們並不是它們的人質,核心計劃使我們能夠超越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而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能力,我們纔能清晰地洞察人格的微妙與復雜。


    第四,與某些傳統人格心理學強調病態不同,當代人格心理學還關注積極的特性,比如創造力、復原力和人類的繁榮發展。從這個方面來說,它與積極心理學存在重疊之處。


    《突破天性》借鋻了人格研究中的這些進步,探究那些會影響人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的問題。我們對他人的印像通常是不可靠的嗎?富有創造力的人通常不太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嗎?我們的人格特質是否像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
    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的那樣,到30 歲時便像石膏一樣穩定不變了?相信我們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是否有益?是否存在某種人格模式,能夠將強壯健康的人與有患心髒病風險的人區分開?我們獨特的人格是構成了統一的自我,還是自我的聯盟?如果是後者,那麼在婚姻和企業並購中體現的分別是哪一個小我?是否有些人天生就是快樂的?追求幸福和因追求而幸福,哪一個更能促進人類的繁榮與發展?


    本書探討了這些問題,並對人類的本質及幸福的種類提出了新的觀點。此外,本書還提供了一個框架,通過這個框架,能夠探究人格科學更深入、更個人的含義。這種探究或許能夠解釋人們日常行為中一些奇怪的方面,使你自己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看起來不那麼令人困惑,並且變得更加有趣。

    媒體評論
    [各方贊譽]

    本書的魅力在於三點:一是轉變理念,轉變了“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的文化慣性思維;二是轉變範式,將人格理論自如地編碼成應用語境,通識、流暢、有趣、實用;三是轉變人生,傳遞了人格心理學的核心思想——完善自我,變革人生。
    許燕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

    《突破天性》一書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格的復雜性。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為什麼會在熟絡之後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一面?一個老好人會在什麼情況下迎來情緒大爆發?布賴恩·利特爾用大量科學研究和有趣的事例向我們展現出人格心理學非常具有魅力的一面。

    [各方贊譽]


     


    本書的魅力在於三點:一是轉變理念,轉變了“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的文化慣性思維;二是轉變範式,將人格理論自如地編碼成應用語境,通識、流暢、有趣、實用;三是轉變人生,傳遞了人格心理學的核心思想——完善自我,
    變革人生。


    許燕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


     


    《突破天性》一書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格的復雜性。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為什麼會在熟絡之後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一面?一個老好人會在什麼情況下迎來情緒大爆發?布賴恩·利特爾用大量科學研究和有趣的事例向我們展現出人格心理學非常具有魅力的一面。


    竇澤南 


    各色人類研究中心行為科學研發總監


     


    布賴恩·利特爾是我見過的極為聰明、有趣、善良、博學的人之一。你將因本書提及的所有人格特質而受惠。對於任何想要更了解同事、所愛之人,以及自己的人來說,本書都是一本極為重要的著作。


    蘇珊·凱恩


    TED極受歡迎演講人之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作者


     


    精闢、有趣、實用。本書不僅讓人格心理學可以被應用於現實生活,也使其成為了獲得幸福不可或缺的知識。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能撼動你的世界觀,顛覆你對同事、人際關繫與生活的認知。


    肖恩·埃科爾


    積極心理學先鋒實踐者,哈佛幸福課主要設計者


     


    本書充滿了機智與智慧之語,為我們的追求與執迷提供了驚人的洞見。本書將徹底改變你,讓你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與你認識的每一個人。


    亞當•格蘭特


    知名組織心理學家,沃頓商學院教授


     


    對於人類經驗中的核心疑問,本書提出了扣人心弦的看法。我們為何做出現在的行為?環境如何塑造了我們的特質,我們的特質又如何塑造出環境?是否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快樂?作者以清新明晰的文筆,為我們釐清了這些問題。


    丹尼爾·平克


    暢銷書作家,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及白宮行政部門演講稿撰寫人 

    在線試讀
    [精彩樣章]

    你是洋蔥型還是鱷梨型的人?
    在探討有關自我監控的知識之前,我想提供一些背景信息。1968 年,斯坦福大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出版了《人格與評估》,這本書對人格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米歇爾認為,就像傳統的看法一樣,人格是一個神話。他對已有的實驗研究進行了分析並得出結論,認為傳統的假設,即人們在不同情境中都具有穩定不變的性格,是站不住腳的,至少是需要嚴肅地重新思考的。對於人們的日常行為,米歇爾從社會認知的角度提出了另一種解釋,依據人們所處的情境和對情境的認知加工來解釋行為。
    接下來發生了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爭論,人格心理學家捍衛著人格特質的立場,而社會心理學家則采用情境主義的方法。這是一場充滿仇恨的爭論,但它推動了兩個陣營的大發展。而其中得到特別多贊同的結論是,行為是人格特質與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瘋狂的派對和安靜的交談分別會吸引外向者和內向者。這個結論還強調人們所做出的行為,即其所進行的任務和計劃。在人們的日常事務中,人格特質和情境都發揮著作用,因此研究這些事務能夠使心理學家整合人格分析與社會心理學分析的優勢。踫巧,這也是我的觀點,在倒數兩章中我對此會進行詳細探討。
    對有關人格特質的爭論,自我監控量表的編制者馬克· 斯奈德(Mark Snyder)教授另有一個創意十足的結論。他認為,低自我監控者的日常行為主要受到其人格特質影響,而高自我監控者的行為主要受情境影響。這種區分很有價值,它使我們能夠更清楚地注意到自己各種不同的傾向與偏好,有些看起來相當令人喫驚,比如如何在食物上撒鹽。
    假設你打算咬一口面前盤子裡的牛排,當然,如果你想像為一大塊豆腐也沒問題。你會在加鹽之前先嘗一嘗嗎?作為博士論文的一部分,斯奈德檢驗了這個問題並發現,在自我監控測試中得分高的人更有可能在加鹽之前嘗一嘗。而在自我監控測試中得分比較低的人則更有可能加完鹽再品嘗,或者根本不加鹽。這就好像低自我監控者非常了解他們對口味的喜好並會據此采取行動,而高自我監控者則需要先查看情境,在這個例子中就是在確認牛排的味道之後纔會大快朵頤。根據斯奈德的觀點,低自我監控者的行為與其根深蒂固的普遍傾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指引他們行為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情境。
    以牛排和調味品作為開篇後,我們繼續以食物作比喻,來幫助大家理解自我監控傾向對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影響。你是更適合被比喻為洋蔥還是鱷梨?當被要求列出自己的特征時,高自我監控者傾向於說出大家都能看到或感知到的方面,比如他們的身體特點、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低自我監控者則傾向於說出他們的內在特性,比如他們的價值觀、偏好和人格特質。

    [精彩樣章]


     


    你是洋蔥型還是鱷梨型的人?


    在探討有關自我監控的知識之前,我想提供一些背景信息。1968 年,斯坦福大學教授沃爾特·
    米歇爾出版了《人格與評估》,這本書對人格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米歇爾認為,就像傳統的看法一樣,人格是一個神話。他對已有的實驗研究進行了分析並得出結論,認為傳統的假設,即人們在不同情境中都具有穩定不變的性格,是站不住腳的,至少是需要嚴肅地重新思考的。對於人們的日常行為,米歇爾從社會認知的角度提出了另一種解釋,依據人們所處的情境和對情境的認知加工來解釋行為。


    接下來發生了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爭論,人格心理學家捍衛著人格特質的立場,而社會心理學家則采用情境主義的方法。這是一場充滿仇恨的爭論,但它推動了兩個陣營的大發展。而其中得到特別多贊同的結論是,行為是人格特質與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瘋狂的派對和安靜的交談分別會吸引外向者和內向者。這個結論還強調人們所做出的行為,即其所進行的任務和計劃。在人們的日常事務中,人格特質和情境都發揮著作用,因此研究這些事務能夠使心理學家整合人格分析與社會心理學分析的優勢。踫巧,這也是我的觀點,在倒數兩章中我對此會進行詳細探討。


    對有關人格特質的爭論,自我監控量表的編制者馬克· 斯奈德(Mark Snyder)教授另有一個創意十足的結論。他認為,低自我監控者的日常行為主要受到其人格特質影響,而高自我監控者的行為主要受情境影響。這種區分很有價值,它使我們能夠更清楚地注意到自己各種不同的傾向與偏好,有些看起來相當令人喫驚,比如如何在食物上撒鹽。


    假設你打算咬一口面前盤子裡的牛排,當然,如果你想像為一大塊豆腐也沒問題。你會在加鹽之前先嘗一嘗嗎?作為博士論文的一部分,斯奈德檢驗了這個問題並發現,在自我監控測試中得分高的人更有可能在加鹽之前嘗一嘗。而在自我監控測試中得分比較低的人則更有可能加完鹽再品嘗,或者根本不加鹽。這就好像低自我監控者非常了解他們對口味的喜好並會據此采取行動,而高自我監控者則需要先查看情境,在這個例子中就是在確認牛排的味道之後纔會大快朵頤。根據斯奈德的觀點,低自我監控者的行為與其根深蒂固的普遍傾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指引他們行為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情境。


    以牛排和調味品作為開篇後,我們繼續以食物作比喻,來幫助大家理解自我監控傾向對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影響。你是更適合被比喻為洋蔥還是鱷梨?當被要求列出自己的特征時,高自我監控者傾向於說出大家都能看到或感知到的方面,比如他們的身體特點、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低自我監控者則傾向於說出他們的內在特性,比如他們的價值觀、偏好和人格特質。


    研究者對人們所說的這些關於自我的特征進行了檢驗,然後發現,高自我監控者更像洋蔥,他們一層一層地剝,直到發現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本質的自我。或許你的同事伊麗莎白就是這樣的人。你永遠弄不懂她。她的自我變化不定,而且會分化出許多亞自我。實際上,她就是沒有本質的自我。


    與之相反,低自我監控者更像鱷梨。當你不斷往下挖時,會發現一個核,一個恆定不變的堅實核心。或許你的朋友道格就是一個低自我監控者,道格永遠就是道格,他不會變成古怪的道基,也不會變成嚴肅的道格拉斯,他隻是平凡的道格。和他在一起,你永遠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因為他的核心是牢固的,他的自我不會變化不定。當然,有些人也稱之為刻板。


    高自我監控者像洋蔥,可以層層剝開,卻沒有什麼本質的自我;低自我監控者像鱷梨,永遠有一個恆定不變的堅實內核。


    在第3 章中,我們探討了人能夠如何采取自由特質的行為以推進重要的核心計劃,而采取自由特質的行為意味著他們的行為方式要違背其生物源自我。高自我監控者應該特別擅長這一點,能做出與性格不符的行為,而低自我監控者則很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應該那樣做。


    接下來,我會探討自我監控取向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的一些方式,包括友誼和職業軌跡。在探討的結束前,我們將會面對一個關於價值觀與性格的問題,也就是關於人們應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在人格研究中,並不適合用科學來解答這類問題,但科學能幫人們更深刻地反思價值觀的問題。為了使你能更敏銳地感知到這些差異,不妨來回答以下兩個問題吧。個問題是,你希望戀人是低自我監控者還是高自我監控者?第二個問題,你希望國家領導人是低自我監控者還是高自我監控者?


     


    沒有人的人格是穩定不變的


    當我在亞利桑那州登上講臺,準備發表主題演講時,發生了熟悉的轉換:我從天生的內向人格轉化成了非常不同的人格特質。畢竟在早上8:35,聽眾們不想聽到一個內向者娓娓道來的、猶豫不決的演講,尤其是在經歷了前一天晚上充滿激情的暢飲之後。即使是內向者,一定也想聽點能夠提升他們喚起水平、讓他們全情投入的東西。因此,作為聽眾中的一員,如果有人在演講開始的幾分鐘裡問你利特爾教授是怎樣一個人時,你可能會說他是一個情緒激昂的外向者。但我更了解自己——我是一個內向者。又或者,我真的比別人更了解自己嗎?得克薩斯大學的薩姆·
    戈斯林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準確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當你與他人發生分歧時,可能是因為這裡是盲點,你看不到真實的自己。但也可能表示它是個人地段,在這裡你比其他人更能準確地認識自己。以布賴恩·
    利特爾教授為例,他在哈佛大學教授人格心理學,講課講得精彩極了。據聽過他課的人說,在課堂上,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熱情洋溢,充滿了活力。因此,不足為奇的是,學生們普遍都認為他是一位熱情澎湃的外向者。然而,利特爾對此並不贊同,他堅稱這一切都是為了做一個好老師而表演出來的。我們應該相信他嗎?會不會有可能外向是他的一個盲點?


     


    我有盲點?可能吧。不過薩姆是我的朋友,他非常了解我,他在文章中解釋了我人格中的一些方面,這有助於理解為什麼我的學生和聽眾會誤解我。當然,我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人會做出導致他人誤解其穩定的人格特質的行為,心理學家稱之為“反性格”行為。對此,我提出了一個理論,解釋人們為什麼這樣做、如何做,以及為什麼它會對人們的幸福產生重要影響。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


    人格具有內在現實與外在現實。內在現實包含著人們打算做的事情,即人們在某個時間要追求的個人計劃;而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形成的對他人的看法則構成了外在現實。


    正是在這兩種現實的聯繫中,我們的人格被建構出來,受到挑戰並被重構。當探究它們的聯繫時,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奇怪的行為。比如說,一直努力表現出穩定性格的神經質者可能會“洩露”出他們的神經質,又比如一個好人為了補償他同伴前一天晚上受的侮辱,可能會在酒吧裡做出十足混蛋的行為。內向的哈佛教授在登上講臺時會變成“偽外向者”。但正如薩姆注意到的,下課後,激情四射的教授會躲進廁所裡,降低他的喚起水平。其中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會對我們的幸福具有重要影響?


    在上一章中,我們探討了穩定的人格特質與快樂、健康、成就等幸福的要素之間的關繫。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穩定的人格特質方面,個人差異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意義重大。不過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種理解人格的方法。難道人格不完全取決於情境嗎?難道背景不重要嗎?難道穩定的人格特質不隻是一個神話嗎?


    以上每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是的”,但具有嚴格的限制條件。顯而易見,相比在葬禮上,人們在派對上會表現得更外向;相對於給朋友發短信,人們在報稅時會更認真謹慎。然而特質理論與此並不矛盾。特質的平均水平確實會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但特質表達的等級順序卻是非常穩定的,也就是說,在特定情境中你的人格特質與其他人的人格特質的相對關繫是很穩定的。比如說,小學時的調皮蛋在30 年後會變得不那麼頑皮,而他的大多數同學同樣也會降低外傾性水平。在同學聚會時,他依然是個喜歡搞笑的人,隻是他的玩笑變得更有品位,更有分寸,更成熟了,但他仍然是個十足的外向者。


    盡管每個人,包括你,在派對上都會傾向於表現得外向,但真正的外向者則更傾向於表現得特別開朗,特別話癆,在內向者看來這可能幾乎已經達到了令人討厭的程度。相比之下,內向者表現出的外向是有節制的、相對的,而且不會過分;特別內向的人甚至可能會表達出那天晚上或以後的任何晚上都不去參加派對的想法。


    現在,你可能對特質理論產生了另一種擔憂。你可能認為人格特質中存在一些可預測的特點,各種行為的本質與認為人格特質穩定且持久的特點是一致的。但是,當人們做出完全不同於他們基本性格的行為時,你是否也會有疑惑呢?比如在派對上,如果內向者不僅僅是適度外向,而是幾近瘋狂,該怎麼解釋?或者,在感恩節前後的幾天裡,如果一個平常特別難相處的人突然變得情緒平穩,而且親切到令家人都感到疑惑不解,又該如何解釋?


    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下面這兩個例子。馬庫斯是一個外傾的內向者;斯蒂芬妮是一個時而甜蜜可人,時而暴躁易怒的出版人。


    馬庫斯是的人。在蒙特利爾的獨立音樂人圈子裡,他是出了名的享樂主義者,喜歡追求刺激,而且極其外向熱情。他既是一位音樂人,也是一位演出經理,能夠把房間裡的氣氛搞得很活躍、很快樂。通常,隻要他走進房間,氣氛就熱鬧起來了。但是馬庫斯也有另外一面。他常常對成為焦點避之唯恐不及,離群索居,躲起來閱讀嚴肅的哲學書,表現得像一個徹頭徹尾的內向者。雪夜裡,在完成工作,離開位於蒙特利爾老城區的工作室之後,獨自走在僻靜的小巷中,他會感到心力交瘁。哪一個是真正的馬庫斯?


    斯蒂芬妮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女人。她在曼哈頓的出版行業工作,在同事眼裡,她強硬冷酷、嚴厲刻薄,對他人的缺點和過失毫不留情。她承認自己脾氣不好,而且對這樣的評價多少有些驕傲。但有時她也會做出與這些評價完全相反的行為,比如在那段感恩節前後的時間裡,她表現出完全不符合其性格的友善和溫柔。哪一個纔是真正的斯蒂芬妮?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