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存在心理學(告別弗洛伊德的陰暗病態,告別華生的機械冰冷。)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272-395
    【優惠價】
    170-247
    【作者】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605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260512
    作者:[美]亞伯拉罕·馬斯洛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不僅是“需求層次理論”的升華,更是心理學新時代的開端!
    自《存在心理學》以後,心理學纔徹底告別弗洛伊德的陰暗病態!
    以1968年馬斯洛親自整理的第二版為底稿,全新無刪節全譯本,忠實性與可讀性兼備!
    對德魯克、“領導力之父”本尼斯、《基業長青》作者柯林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柯維等大師產生深刻影響!改變了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

     
    內容簡介

    人類真的如弗洛伊德所說,本性自私、貪婪、好鬥嗎?
    人類真的如華生所說,永遠無法擺脫自己的原生環境嗎?


    馬斯洛告訴我們:在人類歷史上,人性一直被低估。
    人類不僅有喫飽穿暖的需求,更有成長、進步與追求希望的需求。
    如果說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是帶給人們絕望的心理學,
    馬斯洛的心理學就是帶給人們希望的心理學。
    如何戰勝恐懼、焦慮,走向真正的自我?
    這本《存在心理學》將會帶給你答案。

    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馬斯洛,美國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開創者。
    他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和需求層次理論,主張通過不斷滿足人類天生的需求而達成自我實現。
    他的理論標志著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之外的心理學第三思潮——人本主義的誕生。
    著作有《動機與人格》《存在心理學》《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目錄
    第二版序言 / 001
    鳴謝 / 004
    版序言 / 005
    致謝 / 011
    章緒論:探索健康心理學 / 002
    第二章存在主義者對於心理學的可借鋻之處 / 008
    第三章匱乏性動機與成長 / 020
    第四章防御與成長 / 045
    第五章認知需要和認知恐懼 / 062
    第六章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 / 072
    第七章高峰體驗是強烈的統一性體驗 / 106
    第八章存在性認知的一些危險 / 119
    第九章抵抗標簽化 / 130
    第十章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 / 137

    第二版序言 / 001
    鳴謝 / 004
    版序言 / 005
    致謝 / 011


    編更廣闊的心理學範疇 / 001
    章緒論:探索健康心理學 / 002
    第二章存在主義者對於心理學的可借鋻之處 / 008


    第二編成長與動機 / 019
    第三章匱乏性動機與成長 / 020
    第四章防御與成長 / 045
    第五章認知需要和認知恐懼 / 062


    第三編成長與認知 / 071
    第六章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 / 072
    第七章高峰體驗是強烈的統一性體驗 / 106
    第八章存在性認知的一些危險 / 119
    第九章抵抗標簽化 / 130


    第四編創造性 / 137
    第十章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 / 137


    第五編價值 / 151
    第十一章心理學數據與人的價值 / 152
    第十二章價值、成長和健康 / 170
    第十三章健康是對環境的超越 / 183


    第六編今後的任務 / 191
    第十四章成長與自我實現心理學中的一些基本命題 / 192

    前言
    第二版序言
    自本書版發行以來,心理學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人本主義心理學——這是它常見的稱呼——現在已經相當穩固地確立為客觀主義、行為主義(機械形態)心理學和傳統的弗洛伊德主義的第三種可行的選擇。它的文獻量很大,而且正在迅速增長。此外,它開始被應用,特別是在教育、工業、宗教、組織和管理、醫療和自我完善等方面,以及被其他各種"優良心態"組織、期刊和個人引用。(見《優良心態繫統》,第237-240頁)
    我必須承認,我不得不把心理學中的這種人文主義思潮看作是一場革命,真實、古老的意義上的革命,也就是伽利略、達爾文、愛因斯坦、弗洛伊德和馬克思所進行的革命,即新的認識和思考方式,新的人和社會形像,新的倫理和價值觀念,新的前進方向。
    這個第三種心理學現在是一種普遍的世界觀、一種新的生活哲學、一種新的人的概念、一個新的工作世紀的開始(當然,如果我們能同時設法阻止一場大屠殺的話)。對於任何一個有健康意志的人,任何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這裡都有有效的、公正的、令人滿意的工作要去做,這些工作可以給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豐富的意義。

    第二版序言
    自本書版發行以來,心理學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人本主義心理學——這是它常見的稱呼——現在已經相當穩固地確立為客觀主義、行為主義(機械形態)心理學和傳統的弗洛伊德主義的第三種可行的選擇。它的文獻量很大,而且正在迅速增長。此外,它開始被應用,特別是在教育、工業、宗教、組織和管理、醫療和自我完善等方面,以及被其他各種"優良心態"組織、期刊和個人引用。(見《優良心態繫統》,第237-240頁)
    我必須承認,我不得不把心理學中的這種人文主義思潮看作是一場革命,真實、古老的意義上的革命,也就是伽利略、達爾文、愛因斯坦、弗洛伊德和馬克思所進行的革命,即新的認識和思考方式,新的人和社會形像,新的倫理和價值觀念,新的前進方向。
    這個第三種心理學現在是一種普遍的世界觀、一種新的生活哲學、一種新的人的概念、一個新的工作世紀的開始(當然,如果我們能同時設法阻止一場大屠殺的話)。對於任何一個有健康意志的人,任何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這裡都有有效的、公正的、令人滿意的工作要去做,這些工作可以給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豐富的意義。
    這種心理學不是純粹的描述性或學術性的;它建議采取行動,並意味著能達到某些後果。它有助於產生一種生活方式,不僅是為人本身內心的精神生活方式,而且也是為作為社會存在、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事實上,它幫助我們認識到生活的這兩個方面到底是如何相互關聯的。歸根結底,好的 "幫手 "就是 "健康的人",病態或機能不足的人雖然試圖幫助,反而會造成傷害。
    我還應該說,我認為人本主義、第三種心理學是過渡性的,是為 "更高的 "第四心理學做準備的,它將超個人、超人類,以宇宙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求和利益為中心,超越人類性、同一性、自我實現等問題。
    很快(1968年)就會有一本《超個人心理學雜志》,由創辦《人本主義心理學雜志》的托尼·蘇蒂奇組織出版。這些新的發展很可能為許多默默無聞的絕望者,特別是年輕人的“受挫的理想主義”提供一種切實的、可用的、有效的滿足。這些心理學給人以希望,發展成這些人一直缺失的世界觀、宗教代用品、價值體繫、生活計劃。沒有超驗和超個人的東西,我們就會變得病態、暴力和虛無主義,或是變得沮喪和冷漠。我們需要一些“比我們自身更大的東西”,以一種新的、自然主義的、經驗主義的、非宗教意義上的東西來使我們感到驚奇,並使我們自己獻身其中,也許就像梭羅和惠特曼、威廉·詹姆斯和約翰·杜威所說的那樣。
    我認為,在我們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之前,需要做的另一項任務是發展一種關於邪惡的人本主義和超越個人的心理學,它應該出於對人性的同情和愛,而不是出於對人性的厭惡或無望。在新版中,我所做的修訂主要是在這方面。隻要我能做到的,在不進行代價高昂的重寫的情況下,我都澄清了我關於惡的心理學——“惡來自於上層”而不是來自下層。仔細閱讀就會發現這種修訂,盡管這種修訂是極度濃縮的。
    這種對惡的討論在本書的讀者聽起來可能是一種悖論,或者說是與本書主要論題相矛盾,但事實並非如此——不是矛盾的。世界上必然有健全強大的成功人士——聖人、賢人、好領導、負責任的人、超凡的政治家、活動家、堅強的人、勝利者而非失敗者、建設者而非破壞者、成熟者而非幼稚者。每個人都可以和我一樣去研究、學習他們的行為。但是,盡管這樣的人的數量本應該更多,事實上他們的數量還是太少了,而且他們常常受到惡劣的對待。所以,我們也應該研究這種對人類善良和偉大的恐懼,這種對如何走向健康和強大的無知的恐懼,這種不能把自己的憤怒轉化為生產活動的恐懼,這種對成熟和成熟後的神聖的恐懼,這種對德行、自愛、值得被愛、尊重的情感的恐懼。尤其是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超越我們的愚蠢傾向,不要讓我們對弱者的同情被扭曲為對強者的仇恨。
    我迫切地將這種研究工作推薦給年輕的、有雄心壯志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廣大社會科學家。而對於其他想幫助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善意的人,我強烈建議他們把科學——人本主義科學——作為一種建設美好世界的方式,一種非常好的、必要的方式,甚至可能是好的方式。
    我們今天根本沒有足夠可靠的知識來著手建設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們甚至沒有足夠的知識來教導個體如何彼此相愛——至少沒有任何把握來實現這一點。我深信,好的答案在於知識的進步。我的《科學心理學》和波蘭尼的《個人知識》都清楚地表明,科學的生活也可以是充滿激情、充滿美感、充滿人類希望、充滿價值啟示的生活。


    初版序言
    對於本書的書名,我思忖良久。“心理健康”這個概念,雖然仍然是必要的,但對於科學的目的而言,它仍然存在各種內在的缺點,這些缺點在本書的相關章節中都有所討論。薩茨和存在主義心理學家們近所強調的“心理疾病”也是如此。我們仍然可以使用這些規範術語,事實上,出於啟發的目的,我們現在必須使用它們;但我相信,它們將在十年內被淘汰。
    “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是我用到的一個更好的術語。它強調“完滿的人性”,強調基於生物學意義上人的本性的發展,因此這(從經驗上看)是對整個人類物種的規範,而不受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制約,也就是說,它沒有那麼多文化上的相關性。它遵循生物學意義上的命運,而不像“健康”和“疾病”這兩個術語那樣遵循歷史專斷和文化地域的價值模式。同時,它還具有經驗內容和操作意義。
    然而,除了從文學角度來看顯得笨拙之外,“自我實現”這個詞還被證明有著不可預見的缺點:a)它暗指利己主義而不是利他主義;b)它有意忽視對人生的責任和貢獻;c)它忽視了與他人和社會的聯繫,忽視了個人實現對“良好社會”的依賴;d)它忽視了非人類現實的需要特征,以及其內在的魅力和趣味;e)忽視無私和自我超越;f)它委婉地強調主動性,而非被動性或接受性。盡管我仔細地描述了自我實現的人是利他的、奉獻的、自我超越的、社會性的人等經驗事實,但人們還是會認為“自我實現”具有上述缺點。(《動機與人格》,第14章)
    “自我”(self)這個詞似乎是將他人排除在外的,而且在強大的語言習慣面前,我的再定義和經驗性描述經常顯得無能為力,“自我”與“自私”、“純粹自主”還是經常被等同起來。我還沮喪地發現,一些聰明能干的心理學家堅持把我對自我實現的人的特征的經驗描述當作是我隨意創造的,而不是研究發現的。
    在我看來,“完滿人性”(Full-humanness)能避免上述部分的誤解。同時,“人的衰弱或是發育不良”(human diminution or stunting)這樣的說法也比“疾病”更加合適,甚至可以用來描述神經官能癥、心理疾病和心理變態。即便這些術語在心理治療實踐中並不適用,至少它們對於一般心理學和社會理論還是比較有用的。
    我在本書中一直用“存在”(Being)和“形成”(Becoming)兩個術語,其實是更好的描述,但是它們尚未被廣泛使用。一個令人遺憾的地方是,正如我們所見,存在心理學與形成心理學、匱乏心理學有著很大差距。我相信,心理學家必須在調和存在心理學和缺陷心理學的方向上做更多的工作,也就是說需要將完美與不完美、理想與現實、美好與現實、永恆與暫時、目的心理學與手段心理學相調和。
    本書是我1954年出版的《動機與人格》的延續。本書中內容的組織結構與其大致相同,即每章隻著眼大的理論結構中的小部分。本書也是一項尚未完成的工作的先驅,這項工作的目標是構建一套綜合、繫統、基於經驗、涉及人性深度和高度的總括心理學和哲學體繫。在某種程度上,後一章是這項未來工作的一個計劃,也起到了橋梁作用。這是首次嘗試著將“健康和成長心理學”與精神病理學和心理分析動力學、動力與整體論相結合,將成為與存在、善與惡、積極與消極相結合。換句話說,這是在一般精神分析基礎和實驗心理學的科學實證基礎上建設優良心態的、存在心理學的和超越性動機的上層結構的一種努力,本書中的理論超越了原有體繫的局限。
    我發現,要想將我對這兩種心理學那種既尊重又不滿意的復雜態度表達給他人是非常困難的。很多人要麼親弗洛伊德,要麼反弗洛伊德,要麼親科學心理學,要麼反科學心理學,等等。在我看來,所有這些隻堅持某種立場的行為都是愚蠢的。我們的工作是把這些不同的真理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真理,這應該是我們的堅持。
    對我來說很清楚的一點就是我們要確定(廣義上的)科學方法是讓我們能確定擁有真理的方法。但在這裡我們很容易產生誤解,並陷入親科學或反科學的非黑即白。這個問題我之前就寫到過(《動機與人格》,第1、2、3章)。這些是對19世紀傳統的科學主義的批評。我打算繼續這個事業,采用更多科學的方法並擴大科學的權限,以便使它更有能力承擔新的、個人的、基於經驗的心理學任務。
    科學,特別是傳統觀念所認為的那種科學,是遠遠不足以完成這些任務的。但我確信,科學不必被這些傳統的方式所局限。它不需要放棄愛、創造力、價值、美、想像、道德和歡樂等問題,而把這些都留給“非科學家”、詩人、先知、牧師、戲劇家、藝術家或外交家。所有這些人也許都有很好的洞察力,能夠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假設,甚至可能在很多時候能發現正確的真理。但是,無論他們有多麼確信,他們還是永遠無法使全人類確信。他們隻能去說服那些本來就認同他們的人或者是少數其他人。科學是我們把真理塞進不情願的喉嚨的方法。隻有科學纔能克服那些因為性格所造成的眼界和信仰的不同。也隻有科學纔能進步。
    然而,事實是,科學已經走進了一條死胡同, 並且(某些形式的)科學可被視為一種對人類的威脅和危險,至少對人類尚的品質和抱負是這樣。許多敏感的人,尤其是藝術家,害怕被科學踐踏和壓抑,害怕科學撕裂而不是融合事物,害怕科學會扼殺而不是創造事物。
    我覺得這些擔憂都是不必要的。科學要想幫助人類實現積極的成就,它所需要的隻是擴大和深化其性質、目標和方法的概念。
    我希望讀者不會覺得這一信條與這本書的文學和哲學基調不一致。至少我不這麼認為。就目前而言,一般理論的概括需要這樣的處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這本書的大部分章節初都是為了演講準備的稿件。
    這本書和我的前一本一樣,充滿了基於初步研究、少量證據、個人觀察、理論推論和純粹直覺的論斷。這些論斷都采用了概括化的表述,以便作出真偽的證明。也就是說,它們是為測試而提出的假設,而不是為終信念而提出的假設。它們顯然也是有意義且中肯的,也就是說,論斷正確與否對心理學其他分支而言是重要的。因此,這些論斷應該能引起科學研究,我也期望如此。出於這些原因,我認為這本書屬於科學或前科學的範疇,而不是說教、個人哲學或文學表達。
    談談當代心理學思潮也許可以幫助本書找準定位。迄今為止(1960年),有兩種有關人性的綜合理論對心理學影響,即弗洛伊德理論和實驗—實證—行為主義理論。所有其他的理論都不那麼全面,而且他們的追隨者組成了許多分裂的團體。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這些不同的團體迅速地結合成第三種有關人性的理論,我們可以將其稱為“第三勢力”。
    這一團體包括信奉阿德勒、蘭克和榮格的人,也包括所有新弗洛伊德主義者(或新阿德勒主義者)和後弗洛伊德主義者(心理分析自我心理學家和作家,例如馬爾庫塞、惠利斯、馬默、薩茨、布朗、林德、沙赫特爾,他們是猶太法典的精神分析學家)。另外,庫爾特·戈德斯坦和他的機體論心理學也在逐步擴大其影響;格式塔療法,格式塔和勒溫派心理學家,普通語義學家,還有像奧爾波特、墨菲、莫雷諾和默裡一樣的人格心理學家等人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提升。存在心理學和存在主義精神病學已產生了一種新的、強大的影響。還有許多其他的主要貢獻者可以被歸類為自我心理學家、現像學心理學家、成長心理學家、羅傑斯派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等等,不勝枚舉。還有一個更為簡單的分組方法,那就是根據五種期刊進行劃分,看發表在某種期刊上的此類文章是哪一組。這五種期刊都相對較新,它們是:《個體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Vermont, Burlington, VT.)、《美國心理分析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20 W.98th St., New York 25, N.Y.)、《存在主義精神病學雜志》(Journal of Existential Psychiatry, 679 N.Michigan Ave., Chicago 11, Ill.)、《存在主義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評論》(Review of Existential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Duquesne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以及的《人本主義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2637 Marshall Drive, Palo Alto, Calif.);除此之外,《超自然》雜志(Manas, P.O.Box 32,112, El Sereno Station, Los Angeles 32, Calif.)還將這種觀點應用到聰明的外行人的人生和社會哲學中。本書後面的參考書目雖然不完整,但卻是這類作品的一個很好的樣本。這本書屬於這一思潮。

    媒體評論

    馬斯洛心理學是人類了解自己過程中的一座裡程碑。


    ——《紐約時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